(云南省)2022年宁蒗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8-04 00:56   责任编辑:www

  2022年1月24日在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黎建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七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17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县十七届人民政府在中共宁蒗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我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21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74.1亿元、增长7.5%,是2016年的1.6倍,年均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92.8亿元(县域内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22%),是2016年的4.8倍,年均增长3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亿元、增长8%,是2016年的1.5倍,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增长6.3%,是2016年的1.5倍,年均增长8.9%;预计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8906元、10039元,增长11%、11.9%,是2016年的1.5倍、1.6倍,年均增长8.2%、10.3%。累计接待游客10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6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7.4:29.9:52.7,增加值分别完成12.9亿元、22.2亿元、39亿元,是2016年的1.3倍、1.7倍和1.6倍。

      三大攻坚战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18826户8246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直过民族傈僳族、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完成3.2万户农房改造,建成1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4.2万“六类区域”农村人口实现“挪穷窝”“斩穷根”,获“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称号。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全县33.14%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土地综合整治2.6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5.4万亩,天然林管护720万亩、公益林建设9.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治理、草原生态修复20.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45%;泸沽湖保护治理实现由“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水质稳定保持I类。政府隐性债务有效化解,风险总体可控;严打电信诈骗、重惩非法集资,金融市场全面净化。

      基础建设全面提速。实施项目511项,完成投资330亿元。综合交通日益完善,宁永高速、古宁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即将迈入“高速时代”,实现了乡乡油路、村村硬化、组组通达的目标,公路里程达5528公里。水利体系日臻完善,库塘蓄水总库容4560万立方米,新增296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38%,有效灌溉面积18.28万亩。有效解决21.0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电网结构日趋完善,新(改)建输电线路1038千米,全面消除无电村;开通4G、5G基站822座,宽带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城乡面貌全面改善。“美丽县城”初具雏形,拆除县城和泸沽湖“两违”建筑40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15条,改造老旧小区、棚户区9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3.63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25.5%,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基本达标。美丽乡村初显成效,永宁、红桥、战河撤乡设镇,大兴撤镇设街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9.97%。改造户厕32799户。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75%、100%,集镇建成区供水普及率达100%。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财政投入民生资金131亿元,占财政支出76%。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达标,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疫情防控有力有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维护。建设校舍16.5万平方米,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教育质量趋好。民生保障能力逐年提升,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年均分别增长4.8%和17.7%。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8920个,转移就业92509人,转移率达6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转入常态化推进。宁蒗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毒品重点关注县”帽子成功摘除。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巩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项。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农业农村、财税金融、国资国企、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稳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竞聘上岗。加大医共体改革力度,基本医保和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扩大对外开放,累计招商签约项目39个,协议引资137亿元。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7件、政协提案394件。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1048项服务事项入驻网上办事大厅,企业开办时间、抵押登记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侨务、供销、统计、档案、史志、保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妇女儿童、红十字、工会、老龄、慈善、残联、工商联等工作实现新发展;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气象、邮政、金融、保险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群众、政法干警、驻宁部队和武警、消防救援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宁企事业单位,向离退休老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宁蒗改革发展稳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从成绩中走来,我们找到了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坚持政治至上,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第一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定信仰、砥砺奋进,才能确保政府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政府工作的第一位置,不忘初心、一心为民,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三是必须坚持发展至上,始终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才能不断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四是必须坚持安全至上,始终把和谐稳定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底线,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五是必须坚持规则至上,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绳,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才能确保政府决策科学规范;六是必须坚持担当至上,始终把敢于负责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作风,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才能确保热难问题高效破解;七是必须坚持清廉至上,始终把廉洁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知敬畏、守规矩,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心一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深入践行、不断发展。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奔着问题去,破解阻碍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未来五年做好政府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跳出宁蒗看宁蒗,深入宁蒗看宁蒗,回答好破解发展缓慢的宁蒗时代之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宁蒗时代之变,才能实现宁蒗之兴。

  一是要回答好“宁蒗发展为什么缓慢”这一历史性课题。宁蒗“十三五”末GDP总量占全市比重仅为13%,排名全省第105位、全市倒数第1位;人均GDP分别只有全国、全省、全市的38%、53%、67%左右,排名全省第111位、全市倒数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只有全国、全省和全市的52%、70%、73%左右,排名全省倒数第1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只有全国、全省和全市的59%、67%、68%左右,排名全省倒数第5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23个、10个、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全市的7%左右;营商环境不优,市场主体培育不足,仅有2.07万家,占全市比重16%;“四上”企业33家,占全县市场主体比重不足1%。总量小、实力弱、市场主体少、城镇化率低、通达条件差、内生动力不足仍然是宁蒗发展的客观实际。分析这一客观实际的成因,我们认为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更有主观因素的制约。从客观上看:一是发展起步晚。宁蒗1962年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相较其他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整整晚了10余年。二是发展底子薄。宁蒗是从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一步跨千年”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2020年脱贫摘帽,发展积累不足。三是发展条件差。山区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8.4%;海拔高,高差达3613米;气温低,年平均气温12.8℃,属于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土地贫瘠,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谷深,发展现代产业条件相对较差。四是发展基础弱。境内无大型水库,水利化程度仅为38%,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9,均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交通建设滞后,境内无高铁,等级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仅占公路总里程数的4%、0.7%,还有256个村小组未通硬化路;电力薄弱,无220千伏及以上的变电站,电力保障高质量发展能力不足。从主观上讲:一是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干部群众不敢、不愿、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工作思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能力不足,守着美丽,过穷日子。二是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等靠要”依赖思想和“小进即满”盲目乐观情绪仍然存在,习惯打穷困牌,唱苦情戏,“居安”有余、“进取”不足。三是自我封闭,开放意识不强。与外界沟通交流交融不充分,自我循环、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借力发展、“借鸡生蛋”不足,开放协作办法不多、力度不大。四是衙门官僚,服务意识不强。本位主义根深蒂固,没有正确处理好“公仆”和“主人”的关系,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和服务客商的效率不高、能力不强。我们分析客观原因并不是为发展缓慢找理由,而是为了更加清醒、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我们查找主观问题不是否定前人,是因为主观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为了找到破解发展缓慢的主攻方向和进攻重点。

  二是要回答好“破解发展缓慢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时代性课题。回答好这一时代性课题,我们一要找准优势,二要转化优势。我们认为宁蒗已经具备八大发展优势:一是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地处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地理中心节点,是通江达海、进川入藏的要塞,必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二是交通枢纽优势。未来“两横三纵一连”的高速路网逐步形成,连通“四州八县”,“通达、便利”将成为宁蒗的新代名词,宁蒗将从发展末梢变成发展中心节点,成为丽江融入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成渝经济圈的互联互通枢纽。三是优质的旅游资源优势。境内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背靠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两大5A级旅游景区,坐拥泸沽湖和摩梭母系文化两大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四是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可达300万千瓦以上;煤炭资源探明储量6048万吨,远景储量在2亿吨左右。五是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国土面积6025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37亩,开发潜力大,战略纵深空间优势明显。六是充足的人力资源优势。农村劳动力13.8万人,总量排名全市第2位,青壮年劳动力占57%,年输出9.2万人,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竞争优势潜力巨大。七是政策机遇优势。宁蒗是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即将迎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必将为我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八是后发赶超优势。欠开发的县情蕴含着高起点追赶的后发优势,可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在起跑线上争夺先发优势,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把八大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我们彻底改变旧的思想和行为,以思想观念和行为作风的转变,推动优势之变,实现发展之变。一要彻底转变“因循守旧”思想,树立敢破敢立、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破除一切束缚和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二要彻底转变“等靠要”思想,树立只争朝夕、自加压力的进取意识,全力以赴推动赶超跨越;三要彻底转变“封闭狭隘”思想,树立兼包并容、和合与共的开放意识,向开放要项目、要速度、要质量;四要彻底转变“官老爷”思想,树立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基于上述认识,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全省文化旅游特色县”目标,扑下身子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举全县之力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宁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谱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宁蒗篇章。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坚持“质”“量”并举、“速”“效”并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国全省全市的差距显著缩小。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紧扣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是:

      (一)发展五项经济,建设富裕宁蒗,擦亮乡村振兴本色

  ——发展农业经济,推动农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实现农业二次创业。按照“三区两基地”的战略布局,围绕“一业牵动、多业驱动、全业推动”的发展思路,落实“四化”同推举措,形成“一业兴带动百业兴”的农业发展格局,以“产业兴”带动“农民富”。一是推动种养基地化。实施“123”行动,规划若干产业单元基地,以基地化推动种养规模化、支撑标准化,即:县级牵头每年建设1个万亩产业基地、2个千亩产业基地,乡镇牵头每年建设3个百亩产业基地。争取到2026年,25万亩优质马铃薯种薯、15万亩优质苹果、50万亩优质花椒、10万亩荞麦、2万亩优质高原红米、3.5万亩优质烟叶种植实现基地化种植,彻底改变分散种养、零星种养、点状种养的传统模式。二是推动生产标准化。制定马铃薯种薯、高原红米、花椒、荞麦、烟叶、宁蒗高原鸡、宁蒗黑绵羊、黑头山羊种养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保证产品品质,以生产的标准化推动产品的高端化、支撑农产品品牌化。三是推动经营市场化。实施“1234”行动,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即:每年每个乡镇培育1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30个种养大户、40个农产品经纪人,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依托英茂、佳沃等企业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着力打造马铃薯种薯、苹果、高原红米、高原鸡、冷水鱼5条全产业链,推动加工、仓储、物流运输、销售市场化。四是推动产品品牌化。按照“统一注册商标、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制作工艺、统一宣传营销”的原则,强化“宁”字号品牌辨识度,提升“宁”字号品牌知名度。实施“一园一节一会一论坛”种薯品牌打造行动,即:谋划建设种薯产业园,举办种薯节、中国种薯博览会、世界种薯发展论坛,打响“全球最干净种薯”品牌,全力打造宁蒗马铃薯种薯公用品牌。因地制宜推出苹果节、花椒节、高脚鸡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形成“一乡一节、一品一节、一月一节”的农事节庆活动,持续打造新营盘苹果、丽川花椒、拉伯高脚鸡、永宁红米等地域特色品牌。力争到2026年新认证“三品一标”15个以上,绿色和有机认证农产品生产面积增长84%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5:1。

  今年要稳定粮播面积46.3万亩,种植马铃薯20万亩、种薯6万亩、高原红米1.2万亩、冰葡萄400亩,收购烟叶8.5万担;确保大小家畜存栏59万头(只)、出栏33万头(只),家禽存笼58万羽、出笼55万羽。力争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个,省市级龙头企业3家,实现农业总产值24.8亿元,增长10%以上。

  ——发展美丽经济,推动景区游向全域游转变,实现旅游业二次创业。按照系统化引领、景观化打造、品牌化营销的思路,构建“一点引爆、多点发力、多元支撑、全域提升”的旅游发展格局,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转型升级。“一点”引爆即:把创建泸沽湖5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作为全县文旅产业二次创业的引爆点,深挖母系文化,进一步打好摩梭牌,推动“控湖转坝”战略,擦亮泸沽湖旅游金字招牌,放大泸沽湖5A级景区牵动面,使其真正成为牵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引爆点。“多点”发力即:打造“两山两谷四坝四镇十村百宿”为布点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全域旅游空间形态。“多元”支撑即:依托丰富的民俗民族文化资源,推出宁蒗文化旅游节品牌,发展节庆展会经济,将文化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丰富全域旅游业态;实施精准营销、精准导客战略,紧盯重点客源地,举办文旅专题推介,推出免门票、半价门票、特惠票等优惠政策,提高目标群体导流度。全域提升即:以美丽宁蒗建设为抓手,实施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五网”、美丽山水“四美创建行动”,提升全域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水平,以全域美丽支撑全域旅游。

  今年要加快推进竹地摩梭小镇二期、永宁摩梭古镇、彝乡小镇、番人古寨,半山酒店、希尔顿酒店、智慧泸沽湖管理中心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全面推进泸沽湖5A级景区创建,争取列入国家创建预备名单。

  ——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传统”向“现代”转变,实现县域工业二次创业。按照“做强绿色能源产业、做大绿色食品加工业、做优基础能源产业”的思路,发展壮大县域工业。一要做强绿色能源产业,力争“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达3224兆瓦;打造一批光伏小镇、光伏村寨,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二要做大绿色食品加工业,围绕县域绿色食品,培育引进一批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推出一批小包装食品,以小包装食品支撑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三要做优基础能源产业,有序推进煤炭、砂石料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变,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业赋能绿色发展格局。

  今年要确保水泥厂全面达产达效,完成纳规入统。竹麻地、腾达2对保留煤矿年内复工复产。三龙潭、牦牛坪光伏电站建成并网运行,争取白草坪、老江河、木香坪光伏电站等一批能源项目开工。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9.5%以上。

  ——发展劳务经济,推动人力向人才转变,实现农民二次创业。按照“一人一技、一户一业”的思路,实施三大工程,推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市民转变。实施“宁蒗匠人”劳务品牌培育工程。按照“培训强技能、技能育品牌、品牌拓市场、市场增收入”和“政府引导推动、市场规律决定”的思路,立足市场需求,以“宁蒗足疗师”劳务品牌领衔,“宁蒗保安”“宁蒗刺绣”“宁蒗歌手”“宁蒗建工”等劳务品牌为支撑,推进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全县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就业创业能力和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注册“宁蒗匠人”商标,实行“宁蒗匠人”星级认证,建立宁蒗匠人劳务品牌质量保证体系。力争到2026年,把宁蒗足疗师打造成在行业内叫得响擦得亮的劳务品牌,全县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通过“宁蒗足疗师”劳务品牌构建,真正形成“一技强带百技强”的劳务品牌格局。实施“宁蒗特色店”市场品牌培育工程。按照“政府引导、行业管理、市场运作、规模发展”的思路,以“宁蒗足疗店”市场品牌领衔,以“宁蒗烧烤店”“宁蒗凉粉店”“宁蒗演艺餐吧”等为支撑,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统一门面装修、品牌标识、产品标准、宣传营销、管理模式,提升知名度。鼓励支持加盟品牌门店,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一店兴带百店兴”的市场效应。实施劳动力转移输出工程。以东西部协作为切入点,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跨区域合作,持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力争到202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万人以上。

  今年要重点打造“宁蒗匠人·足疗师”劳务品牌,大力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年内至少培训足浴行业相关工种1800人次。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县技能培训35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9.25万人以上。

  ——发展民营经济,推动“量少体弱”向“量增质优”转变,实现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按照“促增量、优环境、强招商”的思路,积极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激活发展活力。实施有力度的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落实纾困惠企措施和民营经济激励政策,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微企业一起抓,统筹推进“个转企”、“小升规”。争取到2026年,全县“四上”企业数量达到70家、年均增长16%;市场主体数量实现倍增,达到3.5万户、年均增长15%。打造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按照“一商一证一册一班子负责”的思路,深入落实领导包联、政银企对接等帮扶机制,严厉打击扰乱营商环境的违法行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要素保障,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坚决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开展有精度的招商引资。围绕文化旅游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产业,筛选、包装一批优质项目,实行专业招商、行业招商、企业招商“三业共推”,突出招大引强,加大招商力度,力争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5亿元。今年要争取协议引资45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

      (二)开展四美创建,建设美丽宁蒗,打好乡村振兴底色

  ——创建美丽县城,舞好乡村振兴龙头。以创建美丽县城为载体,推动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打造全国彝乡最美城区之一”的目标定位,按照“一水两湖湾·一廊四纵五组团”的空间布局,严格落实县城总规、控规、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二是聚焦短板弱项,高标准建设美丽县城。对标“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五大要素,全面推进彝族特色风貌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智慧县城建设,由表及里启动城市更新,注重“量”的扩张,更注重“质”的提升,实现新老城区的融合协调发展。实施好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市政道路、公园、停车场、绿地、供排水、充电桩等城市基础设施。争取到202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12平方米以上,建成区路网密度提高到8.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天然气覆盖率达90%,每平方千米设置公厕5座,中心地段500米内有1座公厕,每年增加海绵城市0.5平方千米。三是强化综合整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环卫工作,提高机械化清扫清洗水平。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实行网格化、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大力整治“脏乱差、拥堵挤”现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全面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县城。

  今年要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加快推进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660户棚户区改造和县城规划区排水防涝、综合停车场项目二期建设。有序推进环山西路殡仪馆至三岔河段道路、安乐路改扩建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干河子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宁蒗县长江经济带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力争建成马店沟、东红森林公园,逐步消除城区污水入户收集盲区。稳步推进城区路面“白改黑”改造工程,完成一批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切实提升城市品位。

  ——创建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振兴品质。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目标,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实施美丽村庄建设行动,每年筹集不低于1000万元的资金,开展美丽村庄评选,奖补评选命名美丽村庄。实施美丽庭院建设行动,按照“一户一箩、十户一桶”的标准配发垃圾收集设施,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和圈舍改造,开展“庭院增绿增色双增”活动和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每年拿出100万元进行奖补,调动群众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的积极性,形成户户美丽、处处美丽、人人美丽的画面。实施美丽民宿建设行动,实施“百美民宿”建设,按照“政府保基本、村组抓协调、企业建管营、农户广参与”的运作模式,引入一批企业,在规划区内嵌入式的合作开发建设100户美丽民宿,通过100户美丽民宿带动形成20个以上文化旅游村庄、500户以上的民宿发展。实施美丽家园建设行动,实施民族文化保护行动,全面提升民族文化的内涵,放大民族文化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营造平安、和谐、稳定、文明的社会氛围,为旅游产业发展打牢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

  ——创建美丽“五网”,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实施路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物联网“五网”同建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路网建设。建成宁永高速、古宁高速,开工建设西香高速宁蒗段、四川稻城至丽江高速公路拉伯至大东段、宁蒗至华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3公里。配合做好西昌至丽江高铁前期工作。完成宁盐二级路、泸沽湖机场至永宁二级路建设,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加快金沙江中游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网建设。建成宁利、大屋基、大库脚水库等水源工程,规划建设17座中小型水库,配合做好南瓜坪水库建设。完成兴文、星火山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引调水及水系连通工程,抓好光伏提水、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灌区节水改造、农田灌排设施、流域治理、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项目建设。加强能源网建设。完善成品油分销体系建设。加快县城天然气储配站、输送管网、加气站建设,争取实施华坪至宁蒗民用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强骨干输电网架和配网建设,新建、改造线路704千米。加强互联网建设。加快智慧环保、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建设,推动4G、5G协同发展,优化提升4G网络有效覆盖率,持续扩大5G网络覆盖面,实现千兆进村、百兆入户。加强物联网建设。发展电商物流和冷链物流,打造物流集散地,提升乡村物流覆盖范围。

  今年要大干快上推项目,交通方面,加快推进古宁高速公路、石佛山至永宁开基桥二级路建设,确保宁永高速公路、泸沽湖游客疏散道路改扩建、永宁镇田园综合体配套道路完工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西香高速宁蒗段、四川稻城至丽江高速公路拉伯至大东段、宁盐二级路、奉科大桥滑坡体治理、宁永高速战河连接线等项目。水利方面,完成宁蒗河治理三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宁利、大屋基、竹山、上库脚水库建设,力争启动巴东湾水库扩容,宜底、金洞子水库建设和沙力河、西布河河道治理项目,持续提升农田水利和城乡饮水保障水平。信息网络方面,新建4G、5G基站456个,实现主城区、机场、景区5G网络连续覆盖。能源保障方面,完成城区天然气供气管道10公里,推广用户5000户、汽车“油改气”200辆;升级改造农村电网354千米,建设120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物流网方面,加快智慧冷链物流系统及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孵化项目、电商园区二期建设项目和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推进城乡物流协同发展。要强化保障促项目,筹措前期经费2000万元,重点做深做细战河水库、鸡腊河河道治理等35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创建美丽山水,扮靓乡村振兴颜值。实行“五长共治”模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抓实金沙江沿岸生态保护修护;加快补齐城乡“两污”设施短板,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深入开展“湖泊革命”,加强泸沽湖保护治理,确保水质稳定保持I类。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实施天保工程、国家储备林、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加快林业碳汇开发,探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争取到2026年,建成生态产业基地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5%。全面推行田长制,推进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完成泸沽湖流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行矿长制,扎实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严打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行路长制,实行网格管理,做好路面路肩管护、路域环境整治、沿线保洁、绿化美化管护工作,全力实现“路长治”。  

  今年要完成泸沽湖“两线”划定,云南段环湖生态廊道全线贯通;加快退出生态廊道线内耕地、鱼塘、房屋和与保护治理无关建构筑物,启动大洛水村生态廊道内民居客栈搬迁。加强城区扬尘治理,确保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抓好宁蒗河及其支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金沙江宁蒗段及支流保护修复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名录。加强森林宁蒗建设,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1万亩、退化林修复3.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营林造林1万亩。加快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白牛厂尾矿环境安全风险问题整改销号。

  (三)抓实三大工程,建设幸福宁蒗,提升乡村振兴成色

  ——抓实平安工程,守护一方安宁。严守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六个一”机制,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防安全生产事故。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健全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强化社会治理。开展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平安建设联创。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建设,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严控政府债务风险,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压实信访工作责任,推动积案化解。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常态化推进扫黄打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化平安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抓实和谐工程,促进一方稳定。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牢记“四”字经,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盯住“两”重点,持续解决好饮水安全、住房保障薄弱环节。念好“早”字诀,加强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在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五堆十乱”整治、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上发力。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力争乡乡通三级路、村村改造提升、组组通硬化路。完成永宁镇乡村振兴示范园、红桥黄腊老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维护民族团结进步。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推进平安文明和谐寺院创建。深入实施国家、省市关于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用好对口支援和帮扶机遇,争取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抓实民生工程,造福一方百姓。一是打造阳光教育。实施“五育同兴”战略和“双十”工程,打造教育强县。学前教育“扩面”,政府投入建设一批、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公建民营一批,改扩建城关一幼、二幼,新建四幼、五幼,加快“一村一幼”建设,争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义务教育“提质”,办好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撤并小规模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高中教育“创牌”,集中力量把县一中创建为云南省一级二等普通高中,深化“宁海合作”“东西协作”,巩固提升“海安班”,办好“宁海班”“杨浦班”,全面提升高考“一本”上线率。职业教育“务实”,实施职业高级中学迁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大力培养适合乡村振兴和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争取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成人教育“有效”,大力开展成人继续教育,提升人口素质;举办老年学校,推动“文化养老”。二是打造阳光医疗。强基固本让群众“看得上病”。实施县医院传染病诊疗中心、中医院传染病楼、智慧医疗系统、泸沽湖景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提质达标项目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医疗保障让群众“看得起病”。确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严控政策范围外费用,确保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一级(乡镇)医院报销比例达到90%,二级医院(县级)报销比例达到80%,三级医院及县外医院报销比例达到65%,让广大群众真正看得起病。提升医技让群众“看得好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加强医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务人员诊疗能力和水平。三是打造阳光保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幼有所扶、老有所依、弱有所济、困有所帮,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建50个儿童之家、2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综合型养老院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中心。实施11个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县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强化社会救助制度统筹衔接,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同时,扩大文体服务供给,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完善群众健身公共设施。争取到2026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以上。

  今年要实施农房抗震改造70户;完成5件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全面提升5632人的饮水安全保障;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3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道路硬化260公里、安防工程58公里。改造建设农村户厕4258座、公厕25座。新建高标准农田2.35万亩。全面推进“1·02”5.5级地震灾后恢复建设,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完成大兴中心完小、城关二小改扩建,职中迁建秋季学期投入使用。争取实施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建设,完成县医院传染病楼建设。乡镇公益性公墓、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民兵训练中心和烈士陵园整体迁建项目确保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孤儿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时代,新征程,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只有加快“五型政府”建设,才能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以提升绩效为目标,建设效能型政府。大力推行“三个工作法”。第一,以抓项目稳增长“2345”工作机制为抓手,践行“项目工作法”,以项目谋划库、前期库、开工库建设为抓手,围绕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认真谋划项目、研究项目、推进项目。第二,以“四万三进”活动为载体,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第三,以“争先进位”大比评为抓手,践行“典型引路法”,行业树标杆、个人当标兵,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以营商环境为重点,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民办实事。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开办企业时间压至1个工作日以内。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进公正监管,优化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简政便民,解决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问题,推动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以依法行政为准则,建设法治型政府。采取“五法并举”措施,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日常学法。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将日常学法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督查同考核。继续推进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制度。自觉用法。严格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水平,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厉行法治、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带头守法。支持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不干预行政执法,不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任前考法。严格落实任前考法制度,推行“任前必考”“晋前必考”,以考促改、以学促用。年度述法。建立健全述法制度,严格述法内容、考评程序,以严肃的考评制度倒逼责任落实。

  (四)以政务公开为抓手,建设阳光型政府。实施“三公开、三问政”工程,推进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信息公开。定时公开财政收支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民生实事、重大事项落实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敢于向社会“亮家底”“揭真相”。政务事项公开。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机构、监督方式,推行政务服务一次告知、信息主动推送,推动“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落地落实。领导信息公开。在政府网站、办公场所亮出领导干部名字、亮出电话、亮出住址、亮出职责、亮出承诺,让领导干部带头在阳光下服务。推行面对面问政。开门听建议、开门作决策、开门晒结果,重大行政决策积极邀请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政民互动交流。推行电视问政。开通“问政宁蒗”栏目,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进行“电视问政”,以媒体监督推动政府工作落实。推行网络问政。认真答复市长热线投诉事项,用好用活“我为县长献一策”网络平台。

  (五)以清正廉洁为底线,建设廉洁型政府。用好“三把利剑”,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用好审计利剑。做到资金流向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权力运行到哪里,审计就监督到哪里。强化审计与纪检监察、公检法等机关的协同合作,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用好制度利剑。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三重一大”“末位表态”等制度;修订出台政府资金管理、人事管理、国有土地出让等规章制度,让权力规范运行,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用好教育利剑。常态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起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建成富裕美丽幸福新宁蒗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一、名词解释

  1.两横三纵一连:古宁高速、西香高速宁蒗段;宁永高速、四川稻城至丽江高速拉伯至大东段、跑马坪至华坪高速;红桥至下仁河连接线。

  2.三区两基地:高寒山区薯荞示范区,半山区、坝区稻果蔬示范区,江边河谷特色水果示范区;高端农业生产基地、特色畜禽养殖基地。

  3.两山两谷四坝四镇十村百宿:药山、塔尔波惹;毕摩谷、普米风情谷;永宁坝、红桥坝、蒗蕖坝、宁利坝;彝乡小镇、番人古寨、摩梭小镇、摩梭古镇;吉意、温泉等数十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百个美丽民宿。

  4.一水两湖湾·一廊四纵五组团:宁蒗河及其支流;蒗蕖湖、宁蒗湾;河滨走廊;环山西路、万格路、泸沽湖大道、东过境线;仁和人居服务区、安乐综合商贸区、蒗蕖湖旅游中心区、老城文化传承区、宁蒗湾生态休闲区。

  5.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

  6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7.四万三进: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进市场主体。

  二、2022年10件惠民实事

  ①全面推进“1·02”5.5级地震灾后恢复建设,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②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投入使用;③完成城市公益性公墓、9个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确保投入使用;④改造农村户厕4258座;⑤新建高标准农田2.35万亩;⑥建设农村公路260公里、安防工程58公里;⑦完成永宁坪马鹿塘提水工程等5件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提升5632人的饮水安全保障;⑧完成大兴中心完小、城关二小改扩建,职中整体迁建项目秋季学期投入使用;⑨加快推进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660户、农房抗震改造70户;⑩升级改造农村电网35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