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界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9 11:22   责任编辑:wzw@2022

界首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一)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6月12日在界首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逢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201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守正创新再出发,砥砺奋进谋发展,基本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市共获得国家级荣誉91项、省级荣誉309项、阜阳市级荣誉117项。连续四年进入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前十,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位列安徽县域发展速度竞争力十强县第二位,县域特色经济竞争力十强县第四位。连续三年位居阜阳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第一名。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连续三年获省政府表彰。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2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40.1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亿元,增长13.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364元、14259元,增长9.1%、10.5%。产业层次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为8.5:59.2:32.3。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工业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地区。位列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第三位、增速十快县第三位。获批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市,全省县级唯一。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

  创新发展赋能加力。举办“融入长三角、牵手大上海”等系列活动,成立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探索科技与金融融合新模式,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科技担保业务全省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兑现奖励扶持资金5.32亿元,为企业担保贷款16.59亿元。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升级国家级。国家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实现零突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达87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1人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顺利通过验收。

  城乡建设强基提质。国土空间规划启动编制,战略、发展、建设三大规划体系基本建立。界首南站通车运行。通用机场获批建设。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4条。新增绿地30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市。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3100个,启用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拆除违法建设1.18万平方米。投入5.42亿元,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压减证明、行政审批事项19项。商事制度改革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表彰。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累计新增减税降费6亿元。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54.03亿元。建立市乡村三级联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9%以内。新增养老床位436张。新建、改薄学校11所。职业教育全国技能大赛实现阜阳市金牌零突破。党政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等次。医疗领域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工作站6家。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跻身国家级行列。界首读书会、健康促进会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大攻坚战连战连捷。顺利通过省级贫困县“摘帽”验收。实现454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4%。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好”的等次。扎实开展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土壤污染防控,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强化预算管理,坚持预算绩效运行监控与效果评价。严格政府债务限额和债务预算管理,有序推进政府债券置换。持续开展金融乱象整治。余额存贷比达74.36%,新增存贷比达409.56%。重大风险平稳可控。

  政府自身建设重实重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强转”专项行动和“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聚焦为民办实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一体化”整改。市政府党组定期听取工作部门党建工作报告,压实部门政治责任。扎实开展“三个在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17次。规范“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邀请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政府决策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18次、备案规范性文件16件,向市政协通报情况10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118件,满意率分别为97.1%、97.5%。严格落实精文简会,市政府文件、会议同比下降36.4%、40%。重申“约法三章”“三个严禁”,廉洁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市上下紧急动员,万众一心,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坚持一日一调度;全市上下紧紧把握“封、禁、查、控、保”五字要领,做到“人稳当地、车控在村、各回各家”;加大物资组织力度,全力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广大医护人员主动请缨,17名逆行者奔赴阜阳、武汉抗疫;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共同构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防线。

  因疫情变化,我们实施常态化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22条举措,在设立5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的基础上,新设立不少于2亿元应对疫情支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资金,努力让企业“活”起来;建立“三专机制”,让党员干部“忙”起来,有效破解复工复产、复市复业难题;抓好农业生产,开展“为您荐岗、送您上岗、接您返岗”活动,努力让群众“干”起来。新冠肺炎发病率为十万分之零点三三,无聚集性病例发生,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指标下滑明显,经济社会和社会心理全方面受到冲击,这是我们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界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界首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经济稳定增长压力明显增加,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凸显;抓发展的信心不足,抓项目的定力不够,干部精神状态需要提振;治理创新的能力短板依然存在,限权制度执行不够刚性,行之有效的治理工具运用不够熟练,基本方法论坚持不够彻底;浅、浮、推、粗、过、假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作风建设任重道远;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从外部环境看,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从界首本身来说,投资增长乏力,产业转型压力增大,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为严峻,发展任务异常艰巨。但应当认识到,我们工业基础雄厚,创新驱动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在县域治理方面的探索卓有成效,这些都是我们持续推动界首不断发展的良好基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科学应对,就一定能渡过难关、赢得未来!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治理创新,保持战略定力,迎难而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总体目标是: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经济运行稳定;GDP增速不低于阜阳市平均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推进更高质量发展,优化经济治理

  实现各项目标必须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必须坚持工业强市主战略不动摇,用好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两个轮子,顺应经济融合发展趋势,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全面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加快实力界首建设步伐。

  以创新提升产业能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获批国家高新区,通过国家创新型市验收。一是高标准建设创新平台。根据园区发展需求,统筹推进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协同高效。做好国家金库高新区国库运营,实现资金高效精准使用。探索多元产业发展平台,全面启动科创城建设,设立离岸科创中心、异地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对接高端资源,实现“借梯登高”。提升“三园一体”发展质量,加快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验收。争创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二是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夯实知识产权基础,引导企业参与各类标准制定,确保省政府质量奖实现零突破、成功创建省质量强市。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三是高水平打造创新生态。深化企业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凝聚企业家共识,打造企业家品牌。完善“1+X+Y”政策体系,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引进、培育科技金融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稳企金融支持各项政策。健全政策融资担保体系,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余额存贷比达63%以上、新增存贷比达95%以上。

  以开放加强内外联动。秉持开放的资源观,采取更加开放的行动,打破经济发展空间限制,建设皖北资源洼地、开放高地,打造区域增长极。一是柔性实施招才引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建设引才引智基地1家。实施人才工作质量提升行动,构建“人才+”服务新模式,严格政策兑现,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6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支。二是靶向实施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理念和优选增量原则,开展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建设相关优质产业转移首选之地,不断在产业链、生态链、创新链上强链延链补链。发挥乡镇、园区招商主体作用,进一步畅通以商招商主渠道。坚持“三分招商、七分服务”,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决策、督评、约谈工作机制,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见效。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引入市外投资135亿元,总部经济实现破题。三是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高铁机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推介策划,组织开展系列经贸文化活动,支持企业走出去,找准技术、资本、人才、市场互动点,着眼在更大市场空间内争取要素资源。视国际疫情情况,筹建海外仓。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以融合增进区域协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快产城融合。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多规合一”,高标准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套机制,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构建界首特色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融城入园,持续深化“159”园区发展格局构建,建设一批百亿产业园。坚持品质建区,围绕科技、绿色、新城,做深做透“三生”共融,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全面推进高新区PPP项目建设。二是加深产业融合。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高中低端产业科学布局、大中小微企业合理分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优“一主双优”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争创国家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深挖制造业高端服务需求,重点发展面向生产过程的分析、计量、检测等科技服务业。以食品加工、纺织新材料、休闲渔具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坚持生产和生活并重,推进生活服务业品质化、生产服务业专业化。加快推进电商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智慧物流园区。三是加速区域融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坚持特色发展。加强与东部地区深度沟通对接,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提升高新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打造门户城市。

  以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创优营商环境。一是抓实项目投资。坚持干当年、备三年、看五年、想十年,抓紧抓实项目。力争全年谋划项目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争取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专业化开展项目论证,杜绝项目盲目上马。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行动,用好季度考核指挥棒,完成省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30亿元以上。二是提质消费供给。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多渠道增加高效服务和优质产品供给,推动消费回升。推进阳城大地广场、高铁片区等商贸服务区建设。加快便利店、生鲜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新建、改造农贸市场3个,引导规范地摊经济,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物流业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实现电商交易额20亿元。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力度,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持续探索投资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市场准入审批“最好不见面”。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全面推进“智慧界首”建设,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严格落实减税降费,让市场主体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二、聚焦实现美好生活向往,创新城市治理

  城养人,人亦养城。我们要坚持“一分建、两分管、七分养”,紧扣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全方位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建设有烟火气的城市。

  提速城乡一体建设。坚持治本之策先行,优化城市本底,建基本版城市。一是扎实推进“六个全市域”。坚持快与慢结合,建成S237等3条省道,启动S255改建工程,新建慢行绿道系统10公里。坚持水与绿交汇,治理大中沟6条,实施园林景观项目12个,植树造林5000亩,建设森林长廊8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坚持人与地挂钩,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整市推进PPP项目建设,实施土地综合整治3500亩。二是切实增强综合承载力。推动区域交通提级。开建养城公园,打造公园里的高铁站。开工建设通用机场。实施宁洛高速界首出口改造。推进泉河、沙颍河航道升级,谋划建设界首港区集装箱码头。推动市政设施提质。裕民大桥建成通行,打通胜利西路等断头路,推进颍南新区新型城镇化路网建设。城东地表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建设“邻避产业园”。推动乡村基础提档。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井井通”“路路通”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区域化规模化供水。三是有序实施城市更新。挖潜力,盘活资源。收储土地1万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坚持招强引优原则,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重民生,完善配套。坚持成片改造思路和分类改造原则,优先补齐老旧小区功能短板。以建设一流安置区为目标,建成徐寨等4个安置区,交付安置房不少于5000套。建成并运营立体停车场3个,重点解决停车难问题。做减法,提升功能。拆除存量违建,成片腾空土地。统筹推进市政道路“白改黑”、空中管线入地、绿化提升等工程,优化城市公共空间。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有温度的城市。一是推进就业创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建立更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开展多层次职业培训,推进全民就业创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二是保障全民健康。着眼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着力抓好医养结合、医健联合、医防融合,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紧扣品牌引领、错位发展、科技支撑,提升诊疗水平。坚持医院合作走出去、医务人员沉下去,实现健康义诊自然村全覆盖。建成第二人民医院,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推进全民健康管理,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打造职工健康促进升级版。三是促进教育公平。树立“让人人都能接受完整教育”的理念,构建完善“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以上。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关爱特殊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确保学有所教。常态化推进教师家访问计,做优义务教育阶段课后延时服务。提高教育资源质量,组建养城教育集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拓展职业教育覆盖面,打响职业教育全国品牌。谋划一批优质教育项目,建设云城学校、养城中学、融城职教园等,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是涵养文化自信。传承创新“养城”文化,以文化底蕴铸就城市灵魂。推进文化全业态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城市会客厅,展示城市形象。谋划一批重点项目、评选一批星级读书分会、策划一批特色活动,推深做实书香界首建设。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多功能展示馆、体育中心、文创基地等项目建设,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改善城市管理秩序。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从细微处入手,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以善政良治确保长治久安。一是激活基层治理。推动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乡镇街道村居下沉,全面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坚持“群众吹哨、社区报到、镇街统筹、部门服务、政府主导”原则,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整合乡村治理队伍,优化“四会”组织。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培树文明乡风。争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市。二是精细城市管理。制定物业管理三年提升计划,开展物业行业专项治理,着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引领界首新时尚。直面群众诉求,提高公园游园管护水平。持续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严格执行道路交通“三个严禁”,改善通行环境。统筹实施各类信息化项目,城市智慧管理无缝对接。落实双重防控机制,成功创建省“无违建市”。三是筑牢平安基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落实“四个最严”,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全过程监管,让群众吃得安心。加大保健品市场整治力度。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创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健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机制。完善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化平安界首建设,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三、聚焦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统筹风险治理

  瞄准短板弱项,强化风险治理,打好重点战役,确保全面小康成色。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完善防范返贫、预防致贫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接续推进减贫工作。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聚焦困难群体和群众关切,兜底“三老三少”等特殊群体,系统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稳定脱贫“摘帽”,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快双创园建设,争创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重点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国家级合作社1家、龙头企业1家。全面完成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体化运作,增强造血功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扎实开展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做到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一是抓严源头防控。完善环保联动机制,形成污染防控合力。立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各级“林长”“河长”作用。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有效防治扬尘污染。全面落实“三个全覆盖”,提升企业污染防治水平。二是抓牢项目治污。坚持环保工作项目化,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完成东城河等3条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三是抓好生态管护。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加强土壤污染修复。完成刘塔桥、海子坑垃圾填埋点修复治理。积极推进两湾国家湿地公园和莲浦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率达52%以上。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战。加强财政运行风险防控。大力推进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硬约束。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盘活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调优结构,提质增效。开展“厉行节约年”活动,真正过紧日子,力争一般性支出压减20%、“三公”经费压减5%。坚持在预算绩效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清理超越发展阶段及财力的政策和项目,为民生需求等重点领域托底。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完善国资监管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坚持城乡建设综合运营商和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商定位,加快推进两大国有集团公司转型运营。深入整治金融乱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整顿房地产开发秩序,有效化解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统一,源头防控各类社会矛盾,坚决遏制涉众型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聚焦制度优势更好转化,完善政府治理

  治理创新,核心在人,关键在人心。要直面固有经验失效、政府管控失灵、治理力量失衡的传统行政管理困境,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民本思维、系统思维,提高治理效能。

  引导多元共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四项活动”,用好界首读书会、健康促进会两大平台,发动群众全过程参与城乡建设、基层治理等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激发社会活力,汇聚发展力量。

  推进民主法治。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成功创建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遵循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注重绩效、公开透明原则,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

  坚持作风严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市政府党组定期听取工作部门巡察整改工作汇报,擎住责任高线。深入贯彻“优良作风建设年”要求,大力纠治“四风”,树牢真干不出事、少干要出事、不干出大事的正确导向,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监管,抓实公共资源交易等廉政风险防控,坚守廉洁底线。

  致力和谐善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政府从传统行政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把构建信任机制作为治理创新的基石,把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为治理创新的逻辑起点,坚持正确的方法论,用好行之有效的工具箱,把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考转化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努力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