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9年灵武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8-04 21:30   责任编辑:www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1月6日在灵武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马自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打造“绿色、高端、和谐、宜居”新灵武,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历了国家统计执法检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国务院大督查等重大考验,抓整改、促发展,基本完成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8%,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9.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市本级9.98亿元、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080元、14821元,同比增长8%和8.5%。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跃升至第84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60位、投资潜力百强第33位、营商环境百强第94位。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增动能、激活力,高质量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项目建设攻坚发力。扎实开展经济工作“百日攻坚”行动,实施的130个项目全部开工,49个项目建成投用,36个项目投产达效,预计完成投资67亿元,上争资金30亿元。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完善客商资源信息库,精准招商、驻点招商,成功举办“宁夏(灵武)·江苏(苏州)招商引资推介会”“京银(灵武)高端产业对接大会”,“走出去、请进来”112批600人次,签约100万件服装加工等项目45个,实施隆桥光伏发电等招商引资项目30个、到位资金82亿元。

  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出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人才强市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意见、进一步推进投资增长和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引进第三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强化科技平台服务功能。亿美乳制品研发中心启动建设,昊王、瑞银等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万殷机械、金海皮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玺枣业、联权绒业获批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自治区级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中银绒业技师王兆国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高新区荣膺中国绒毛市场十大品牌,中银绒业获评中国羊绒企业十大出口品牌,荣昌绒业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厂”,“灵州雪”羊绒针织制品、无毛绒及羊绒纱线入选绿色设计产品,“晨嘉美”奶油荣获宁夏名牌产品。我市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91位。

  工业转型步伐稳健。扎实开展“四个一批”精准帮扶活动,一企一策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推进工业园区整合,启动园区总体规划修编,高新区、再生资源园区实现合署办公。制定灵武羊绒产业风险防控暨重组整合方案,羊绒产业重整工作稳步推进。加快“腾笼换鸟”,晶叶酵素生产基地等19个项目建成投产。国家羊绒制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羊绒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分别通过国家商务部和原国家质检总局三年复核认定。坚决整改原再生资源园区侵占自然保护区问题,退出企业42家2197亩,生态恢复工作通过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全面验收。关停取缔环保不达标企业15家,提标改造技术工艺落后企业17家,选址安置产业带动性强、规模效益好企业5家,整改工作得到自治区、银川市充分肯定。高起点规划再生资源产业布局,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新规划区基础设施启动建设。达源50万立方米复合轻集料混凝土项目建成投产,杰瑞邦达油泥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华劲废旧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成功落户。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突出“古灵州·新灵武”旅游品牌,完成高庙周边环境整治、大越野训练基地建设,灵州古城旅游区、古灵州文化旅游美食城快速推进。加强西夏瓷窑、宁东“六墩子”等文化遗址传承保护,恐龙化石遗址保护馆完成布展。创新“运动休闲+旅游文化+经贸合作”模式,成功举办第三届沙漠文化旅游节、首届文化商贸周、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男子组)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2.2亿元。6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建成运行,邮件物流配送实现乡村全覆盖,电商交易额突破2亿元,入围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顺利通过商务部第三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期验收、获优秀等次。

  一年来,我们不遗余力抓统筹、显特色,城乡发展步伐加快。

  城市品位持续提升。推进“北扩西移、南部改造、东西连接、城市提升”,银西高铁、青银高速灵武段顺利建设,临港基础设施、古城遗址恢复及街巷环境提升工程加快实施。突出“唐韵”特色,中兴街、灵州大道外立面改造及枣博园二期、兴唐苑亮化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改造健康路、怀恩巷等4条道路,铺设集污管网6.4公里。更新城区交通信号灯,购置新能源公交车22辆,公交线路全面整合优化。新建自行车道15公里。途尔电动单车投放运行。超额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持续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百日行动,建成规范化物业小区60个。率先完成灵武农场改革任务,农场社会职能移交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启动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我市列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94位。

  农村面貌不断改善。美丽小城镇和21个美丽村庄建设稳步推进,崇兴、郝家桥等5个乡镇镇区接入天然气,18座农村污水处理终端投入运行,14所农村学校、6027户农户改厕任务如期完成。着力完善农村路网,灵胡路、新杜路拓宽基本完成,灵白路、下白路顺利推进,新修改造农村公路22公里,硬化村庄巷道30条。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购置垃圾处理设施1197个。29个行政村集中产权制度改革、70个行政村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完成土地确权22.8万亩,新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20家,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现代农业扩规增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优农、品牌强农,设立农业政策保险、现代农业建设及林业产业发展资金5200万元,助力现代农业“五大基地”建设,顺利通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市验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绿色高产粮食种植突破15万亩,兴唐大米斩获“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第一名,昊王、金双禾等7家企业入围宁夏质量百强。成立蔬菜产业联合体,举办灵武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盛世丰”香菜、沙坝头西瓜等特色瓜菜品牌走俏多省区,实现瓜菜产值3.9亿元,梧桐树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郝家桥镇西渠村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加快养殖业“出户上山入园”,畜骨综合利用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白土岗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及15个规模养殖场顺利建设,牛、羊、猪饲养量分别达7万头、340万只、26万头。建成大泉林场千亩设施果蔬基地、鲜食葡萄基地,灵武长枣销售额达1.2亿元,我市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认定为(灵武长枣)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评全国第二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补短板、出实招,生态立市理念深入人心。

  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47件转办件全部办结。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力保障华电向银川供热工程,清理取缔散煤销售场4家,建成清洁煤配送中心4个,拆除建成区外燃煤锅炉72台。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完成城区餐饮清洁能源改造678户,取缔小煤炉633个,乡镇镇区、卫生院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完成。建筑工地、渣土车辆管理不断加强,老旧黄标车动态清零,秸秆禁烧工作成效明显,完成上级下达减排任务。1-11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2%,居银川市第一位。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市乡村队四级巡河机制,“巡河通”“河长通”智慧化管理模式全面普及。强化源头管控,砌护沟道54公里,封堵沟道直排口3400余个,设立河道水质监测点13个。建成全区首家牛羊杂碎集中加工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第三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崇兴、大泉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禁养区划定。启动第二次全国畜禽污染源普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102家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大河子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新区及兴唐苑水系清淤全面推进,东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投入运行,入黄水质基本达到Ⅳ类。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核实,建立农业“三减”示范区3万亩。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28家,实现动态清零。扎实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整改人类活动点位86处。实施城区绿化改造提升、滨河大道两侧绿化补植补造等工程,完成营造林7.4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3%,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脱贫攻坚成效初显。对照贫困人口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贫困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实行建档立卡户动态管理,精准识别和脱贫退出准确率均达98%以上。推广“企业+基地+农户”脱贫模式,引进夏能、迅驰、兴源达等企业发展蜜瓜种植、犊牛奶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流转养殖圈棚1686栋、托管奶牛830户,银川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14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成投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建档立卡户“扶贫保”实现全覆盖。1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48户1729人脱贫退出。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面完成13件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创业就业,为7.2万名城乡外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建立“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大力整治非法办学。全年教育投入4.97亿元,完成三小、七小教学楼扩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复检及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验收,高考升学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灵武成为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人才培养基地。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构建,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建成眼科诊疗中心和首家血液透析室,乡镇卫生院开通远程诊疗服务,公立医院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诊疗费、120急救车出车费。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出台临时救助办法,困难群众子女就学、冬季取暖等各类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新建(改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档案馆、图书馆及7个智慧书屋建成投用。历史舞台剧《灵州会盟》成功上演,“灵武好声音”“灵武好味道”等文化品牌广受欢迎。我市被确认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科学治沙探路人”王有德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以朱秀娟、杨直林等为代表的先进模范、美丽人物不断涌现,王晓花荣登“中国好人榜”,马俊霞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郝家桥镇被命名为“自治区文明乡镇”。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民族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13个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大幅下降。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铲除涉恶团伙2个,社区警务和“交巡合一”改革走在全区前列。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妥善化解公交车产权置换、黄河书院等一批信访问题,中央第八巡视组移交104件信访案件有效解决。信访、安全生产考核列银川市第一。

  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和“三转一高”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自治区、银川市和市委各项规定,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出台政府工作规则、常务会议工作规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各级人大议案9件、代表建议43件、政协提案82件,办复率达100%。“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改革有序推进,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40项便民服务事项全程网上代办,群众办事“两不出”经验在全区推广。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市本级债务风险严格控制在警戒线以内。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服务型政府形象进一步树立。

  一年来,金融、税务、邮政、保险、电力、通信及住房公积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儿童、老龄、工青妇、残联、工商联、外事、档案等事业有了新进步,科学普及、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气象预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回顾2018年,灵武面临的挑战巨大,但收获的成果颇丰,破解了一些根深蒂固、制约发展的难题,办成了不少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经历刻骨铭心,经验弥足珍贵,理顺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形成了赶超跨越的态势。这一年,困难非同寻常,过程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上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新常态,广大干部群众以敢于负责、主动作为的使命担当,以不畏艰辛、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以坚韧不拔、负重奋进的昂扬锐气,冲锋陷阵、一线作战,顶住压力加油干,保持定力抓发展。这一年,大家的思想认识提升前所未有,付出的艰苦努力前所未有,流下的汗水前所未有,灵武人民给予的支持、理解、包容和厚爱前所未有。事实证明,我们是一支顾全大局、维护整体的队伍,是一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队伍,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我们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任何困难都压不垮灵武儿女的脊梁,任何挫折都动摇不了灵武人民的意志,任何险阻都挡不住灵武前进的步伐!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向全市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灵武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路还不宽、办法还不多,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不高,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拉动力尚未形成,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旧动能转换刚刚起步,带动力强的项目不多,高层次人才缺乏,骨干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欠账较多,污染防治任务依然繁重。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移民增收渠道不宽,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部分干部知识缺乏、能力不足,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工作打折扣、推拖等靠、作风不实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根据市委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遵照自治区、银川市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接续实施好创新驱动、生态立市、乡村振兴、脱贫富民战略行动计划,践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重构发展优势,全面融入银川都市圈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在全国百强中争先进位,振奋精神,实干兴灵,为实现“两个率先”打下决定性基础,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市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左右,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在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上求突破

  以项目增后劲,以招商挖潜力,以环境聚优势,持续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推项目建设。瞄准上级政策导向及投资方向,围绕转型升级、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积极谋划储备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项目,上争项目资金10亿元。严格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项目建设单位主抓,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促开工、促进度、促投产,全程提速项目建设。实行“六张表”工作台账,推行联审联批和“一站式”办公,每月定期研究破解项目手续办理、建设资金、用地保障等问题。坚持“周督查、月调度、季观摩”,确保兴黔200MW风电等68个新建项目按时开工,灵武窑址基础设施、老年养护院等52个续建项目按进度有序推进。加强项目入库服务指导,做到依法统计、应统尽统。

  注重招商质效。开展“高质高效招商引资年”活动,抢抓西部大开发20周年、中阿博览会、宁商大会等重要契机,围绕现代纺织、循环经济、现代农业“五大基地”、粮食加工、文化旅游,延伸上下游及关联产业,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深化苏灵、京银对接,做实外出驻点招商、专业顾问招商、园区团队招商,强化信息搜集、持续跟踪对接,不断提高招商选资的精准度、优质度、成熟度。深化与太仓、吴江等地区战略合作,定期邀请行业协会、商会来灵指导考察,全方位互动、全领域合作,带动优质项目、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管理经验等要素向灵武集聚。全面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一对一”动态跟踪,“一条龙”专业服务,力促达源再生资源基地、中酱西北酿造基地、100吨分梳200吨半精纺羊绒纱等招商项目落地开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85亿元。

  创优营商环境。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和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出台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具体措施,重点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开拓、融资等问题。扎实开展“四个一批”精准帮扶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成立审批服务管理局,加速审批服务便民化,80%以上政务事项实现“不见面、马上办”,打造“1230”惠民营商环境。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动信息资源互认共享,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坚决破除审批服务“旋转门”,扫除行政审批“中梗阻”,让广大企业家在灵武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

  二、聚焦创新驱动,在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上求突破

  坚持兴工强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引领,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支撑,打造产业集聚、产业升级、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重构产业发展优势。

  培育创新发展动能。抢抓“科技支宁”机遇,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集成创新,全面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大力实施以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节能降耗和绿色化改造等为重点的技改扩能,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科技型企业4家。成立现代纺织产业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启动运行灵恒再制造产业研究院,建成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申请各类专利200件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5件,力争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1.16%,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工程,建立优秀企业家人才库,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壮大高层次人才技术创新联盟和专家服务团,引导优秀人才向重点产业、基层和企业聚集。

  再造工业经济优势。加快工业园区整合,高起点修编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按照“盘活存量、低端退出、转型升级”思路,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大力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对外合作等措施加快“腾笼换鸟”。推进园区“区域评”改革及低成本化改造,筹建国家级双创基地。着力推动羊绒产业凤凰涅槃、转型升级。按照“瘦身压产、降债造血、优化整合”的基本路径,通盘考虑、分类处置,优化资源配置,启动运行融资平台,加快推进羊绒产业重整重组,坚决打赢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鼓励企业加强对外合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工建设20万锭纺纱、200万件羊毛衫等项目,力促100万件服装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重振羊绒产业雄风。着力推动再生资源产业浴火重生、提档升级。按照“绿色高端、延链补链、做精做强”的发展思路,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品牌效应,在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分拣拆解交易、绿色建材、装备制造、再生资源精深加工等领域集中发力,争取再生资源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瑞银、合鑫等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提升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坚持工艺、设备、管理“三个一流”及亩均投资、产值、贡献“三个最大”准入要求,完成再生资源产业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和达源、众源等5家企业搬迁安置,力促中商报废汽车拆解再利用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临胜、云耀再生铜、亿能固废等13个新(改)建项目建成投产。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逐月逐季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紧盯停产、减产企业,一企一策解难纾困,建设东梦20万平米纳晶玉石、昊王米业产业融合改造提升等项目,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提质扩规现代服务业。围绕“一核三带一廊六线多景”全域旅游布局,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培育打造古城历史游、沙漠运动游、滨河休闲游、乡村采摘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强石沟驿古城、西夏瓷窑、清水营等古迹开发保护,启动镇河塔文化创意园、临河民俗文化旅游小镇、新华桥黄河农旅特色产业小镇、中青旅青马车寨农业综合体等项目,建成灵州府影视基地、临河极限运动体育场,打造灵州古城旅游区。举办热气球节、沙漠体育旅游节、中国“大越野”挑战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达2.6亿元。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成第二敬老院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商贸网点布局,规划建设西平府、大唐商业街二期等商业综合体。鼓励支持新华百货、北京华联等商贸企业在乡镇(社区)增设营业网点,培育指导符合条件的城乡餐饮企业及时纳限入库。举办欢乐购物季、文化商贸周等系列活动,打造“放心消费在灵武、乐享购物在灵武”品牌。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深化与云集等电商平台合作,搭建“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快速通道。

  三、聚焦乡村振兴,在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上求突破

  坚持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推进,构建城乡互补、山川融合、共同繁荣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让农业更强。以现代农业“五大基地”为抓手,优化现代农业主体区域布局,实施农业品牌创建和现代农业提升工程,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做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兴唐、昊王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优质粮食种植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通过转包、入股、托管等方式流转土地13万亩,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特色种植示范等绿色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基地10个。做响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立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搭建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打造以“尚品上滩”韭菜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基地2万亩。发挥蔬菜产业联合体作用,建设“五优”蔬菜基地9个。做大草畜产业示范基地,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加快白土岗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新建规模养殖场10个,创建银川市级以上标准化肉羊养殖场3个,建成牛羊屠宰加工产业化项目。集中连片种植优质订单饲草3.5万亩,确保银川市奶产业服务中心落地建设,力争全市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收入达到1900元,草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做强设施林果产业基地,加大灵武长枣品牌保护力度,完善标准化林果生产体系,发展长枣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建成海峡两岸农林科技创新示范园、灵武长枣农产品集散中心及1万吨枣饮料项目。做实移民增收示范基地,因村因户施策,采取产业拉动、组织联动、企业带动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输出,实现户户有产业、有项目、有稳定收入。

  让乡村更美。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完成50个行政村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立足现有产业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崇兴商贸物流小镇、郝家桥田园小镇、白土岗草畜产业小镇、马家滩新能源小镇。加快临河美丽小城镇建设,建成11个美丽村庄,配套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实施污水处理及改厕3000户,形成镇区辐射、镇村联动发展格局。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维修45条乡村道路,完成灵白路、灵胡路、新杜路拓宽及下白路延伸工程。提升农村公交运营能力,方便群众出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做好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村庄及道路美化、亮化、硬化、净化,建立成本合理分担、运行保障有力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让农村居民生活得更干净、更舒心。

  让机制更活。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全国试点县改革任务,完成农村宅基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整合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灌溉用水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水利设施管护,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已在城镇安家就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及市民待遇问题,促进双向流动。

  四、聚焦生态立市,在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上求突破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制度管控,倡导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守护蓝天。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坚决淘汰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完成城市建成区餐饮行业清洁能源改造,加快推进中心集镇“煤改气”“煤改电”,严禁秸秆焚烧,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强化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全面整治建成区内堆场、裸露地面,城市垃圾、渣土运输车辆实现100%全密闭运输。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5%以上。呵护碧水。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动治水常态化、长效化,打响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加强污水处理厂日常管理及运行监测,城镇污水和园区企业污水实现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力度,完成水质提标改造及加油站等污染源搬迁退出。严管岸上污染源排放,实行主干沟道全流域分段实时监测,全面取缔乡村羊杂碎小作坊,坚决杜绝污水直排。实施东沟分流管控工程,充分发挥湿地净化功能,确保入黄水质达到Ⅳ类。保护净土。扎实推进“绿盾”专项行动,全面完成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点位整治及企业退出区域生态恢复。持续巩固“大棚房”整治成果。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业“三减”行动,坚决遏制污染增量、削减污染存量。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加快河湖水域岸线划界确权,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加强重点企业土壤污染检测,建成园区固废处置场。

  全力构筑绿色生态圈。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推进城乡生态绿化行动,河滩地生产种植全部退出,完成营造林3.5万亩。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将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社区改造和新楼盘规划,新购置新能源公交车20辆。健全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污染源“双随机”抽查机制,监测信息纳入“智慧环保”平台统一管理。严把项目建设环境准入门槛,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倒逼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强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推行生态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坚决杜绝环境污染行为。

  五、聚焦脱贫富民,在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上求突破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紧盯群众最急最难最忧最盼的民生问题,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托住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平等享有更多发展成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六个精准”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学习盐池经验,加强动态管理,精准识别率、退出准确率均达98%以上。巩固提升11个贫困村脱贫成果,及早谋划脱贫任务完成后的政策措施,做到退出不退责任、不退政策、不退帮扶、不退监管,确保群众精准稳定可持续脱贫。完善生态移民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发展“3+1”模式,加快建设闽宁协作精准扶贫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发展有机蔬菜、设施蜜瓜各1000亩、露地瓜菜6600亩。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继续推行建档立卡户“扶贫保”。严格落实非建档立卡户贫困患者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开展移民地区网上诊疗服务。做好教育扶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加强劳务移民帮扶及社会管理,实现劳务移民户均1-2人稳定就业,力促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年内3个生态移民村脱贫出列、96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退出。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开展失业人员、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免费职业培训。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带动作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城乡外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城乡家庭户均一人稳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转移就业稳定在2.6万人以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深化“京银教育”合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实施第五中学教学楼及14所农村学校供热改造工程,建成职业教育中心、九小、十小,基本消除城区“大班额”。持续开展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深化家校合作,发挥名校名师引领带动及考核激励作用,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巩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成果,拓宽足球人才培养输送渠道,申办全国青年篮球总决赛。推进健康灵武建设。开展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全面推行“互联网+健康医疗”,推动市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签约服务、分级诊疗等信息互联互通。实施城乡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市医院迁扩建及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建设。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创建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家庭,力争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区中上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商品房不动产登记证办理遗留问题,新建公共租赁住房90套,实行政府回购房市场化运作,适应多元化住房需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临时救助和被征地农民“先保后征”机制,推进养老等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登记服务一体化和异地办理。强化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做好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数字档案馆。积极推进灵武电视台制作节目“三网”同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加快推进明长城红山堡城址抢险加固工程。培养民间文艺团队、文化大户等基层文化骨干队伍,新(改)建村(居)文化体育综合服务中心10个。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打造“花开四季”“欢乐灵州”“百姓舞台”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

  六、聚焦宜居和谐,在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上求突破

  主动融入银川都市圈建设,突出“丝路古驿、唐韵古城、长枣之乡、羊绒之都”特色定位,用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大格局谋划城市发展,推动与周边区域互联共赢、互补发展。

  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彰显灵州古城特色,加强街区、街景规划建设和建筑风格设计,加快建设古城遗址恢复及重点街巷环境提升、古灵州文化旅游美食城。加速新老城区融合发展,实施灵州文化广场、枣博园一期提升改造、城市集中供热扩面、“三纵四横”重点街区改造、老旧小区及灵武农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城市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抓好熙水台、东润豪庭二期等商住小区建设。畅通城市路网,建成嘉源街向北延伸段、林秀苑北侧道路,新建健身步道12公里。启动5G网络建设,在居民小区布设智能充电桩100个。

  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拓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广度和深度,开展美化绿化净化行动,推进“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模式向灵武农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延伸,大力整治违法建设行为。规范提升城市客运管理,加强城区和居民区停车位规划建设。推行“智慧城管”模式,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构建“大城管”格局。持续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运营、乱停乱放、交通违法违规等行为。启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探索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展物业集中整治,下决心解决多年来小区物业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问题,全面规范业主组织建设,推行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建设一批规范化物业小区,让城市居民生活得更惬意、更和谐。

  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开展“灵盾工程”“雪亮工程”,建设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会事务调度中心。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到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有伞必打。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大交通、消防安全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持续开展13个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设健康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依法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问题。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制机制,构建“城市一刻钟,乡村半小时”法律服务圈。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争创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党有号召、政府有行动,全面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不忘初心,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重大决策上尊重民意导向,在工作部署上回应群众需求。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政府担保性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风险管控,有序消化政府存量债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行政性开支,集中财力保民生、抓重点、办大事,用真心真情践诺初心、温暖人心、赢得民心。

  善谋善成,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经济等新思想新理念,大兴学习调研之风。坚持用创新的理念谋划产业转型,用创新的方法化解矛盾隐患,用创新的机制激发发展活力。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找准短板弱项,增强工作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把上级精神、外地经验与灵武实际结合起来,力求在更多领域创造“灵武经验”,实现“灵武作为”。

  依法行政,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坚决贯彻市委在推动灵武发展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决策部署,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持重大决策公开听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社会风险评估和集体研究决定。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行“政府开放日”,主动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切实理顺和优化部门职责,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真抓实干,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精力和心思集中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来。弘扬“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的作风,当好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店小二”,坚决整治抓而不实、落实不力的问题。定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经济形势,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重大决策一以贯之,绝不动摇折腾;重大项目一抓到底,绝不半途而废;重大任务一鼓作气,绝不无果而终。健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效能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正风肃纪,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准则》《条例》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深化“电视问政”“12345”便民服务平台等监督网络,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厉查处庸政、懒政、怠政,全力抓好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要害岗位监管,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形势催人奋进,新机遇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实干兴灵,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不懈奋斗,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度实施民生实事一览表

序号

项 目

建 设 内 容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1

新建城区健身步道

新建城区健身步道12公里,建成连接城市公园、广场、街旁绿地、居住区的城区绿道网络体系,为市民提供户外休息游憩和运动健身活动空间。

林业局

教体局

2

实施物业小区智能

充电桩建设工程

在全市物业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从源头上解决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私拉电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供电公司

住建局

街道办

3

实施小区物业规范化

管理工程

对全市范围内小区物业进行规范化整治,内容涉及物业管理、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小区绿化、物业服务等10个方面,设立物业管理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鼓励优质物业驻灵服务,全面提升全市物业服务质量。

街道办

房管所

4

实施城乡医疗服务

能力提升工程

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开展全市城乡网上诊疗服务,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

卫计局

5

为城乡外出务工家庭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为具有灵武户籍,年龄在16-60周岁的城乡家庭中外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使全市所有外出务工城乡家庭成员享有务工保障。

人社局

各乡镇

街道办

6

实施乡村道路维修工程

对全市县道、乡道、村道进行维修。

交通局

各有关乡镇

7

建设健康餐饮食品

安全示范街区

在大唐商业广场建设健康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促进全市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助推健康灵武建设。

市场监管局

首页 > 数据资料 > 政府工作报告返回首页

(宁夏)2019年灵武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源:灵武市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0-10-08 09:02:13摘要: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8%,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9.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市本级9.98亿元、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080元、14821元,同比增长8%和8.5%。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跃升至第84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60位、投资潜力百强第33位、营商环境百强第94位。...

序号

项 目

建 设 内 容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8

推进“互联网+教育”

提升中小学互联网宽带网速,搭建在线互动课堂系统,通过名优教师网上授课,助推网络精准扶智。

教体局

9

实现全市户均

一人稳定就业

通过落实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人岗对接、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措施,实现全市户均一人稳定就业目标。

人社局

各乡镇

街道办

10

实施城市雨污

分流改造工程

实施水木灵州片区、西平路、兴灵路、西昌街等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高城区排水系统排涝能力,缓解雨季内涝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住建局

11

实施乡镇文化体育

阵地建设工程

培养一批民间文艺团队,新(改)建村(居)文化体育综合服务中心10个,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

文旅广局

12

提升城乡公交能力

新购置20辆新能源汽车补充到城乡公交系统,更换老旧车辆,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交通局 城投公司

13

消除城区“大班额”

建成第九小学、第十小学,消除城区“大班额”。

教体局

14

实施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行动

完善7个乡镇镇区基础设施,提升镇区服务能力。实施村庄及道路美化、亮化、硬化、净化工程,继续为11个美丽乡村安装太阳能路灯,配备垃圾箱,补植补栽树木,完成污水处理及改厕3000户,新建小微公园6个。

各乡镇

城管局

林业局

住建局

交通局

  名词解释:

  1.“首席服务官”制度:指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协调、跟踪服务项目,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竣工投产。

 2.“四个一批”精准帮扶活动:引进开工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稳定控制一批、合作盘活一批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精准帮扶活动。

  3.“腾笼换鸟”:指利用园区现有闲置厂房引进建设新项目,盘活闲置资源,促进产业转型,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有效方式。

  4.负面清单:指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列表。

  5.现代农业“五大基地”: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设施蔬菜示范基地、草畜产业示范基地、设施林果产业基地、移民增收示范基地。

  6.黄标车:指新车定型时排放水平低于国Ⅰ排放标准汽油车和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车的统称。通常是尾气排放污染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的车辆。

  7.河湖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8.“巡河通”“河长通”:指对河长制用户定制的巡河软件。

  9.禁养区: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养殖畜禽;禁养区范围内已建成的畜禽养殖,由县(市)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

  10.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湾)所引起的污染。

  11.农业“三减”:指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

  12.“散乱污”企业:指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和不在工业聚集区的“散乱”企业及超标排放的污染企业。

  13.“绿盾”专项行动:指生态环境部等国家七部委联合开展的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14.“两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15.“扶贫保”:指农房保、产业保、医疗保、重疾保、伤残保、家责保、助贷保、助学保等八个保险类别。

  16.“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指“班有骨干、校有站点、市有中心、外有顾问”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17.“零差率”:指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对常见病、多发病使用的基本药品,实行按药品进价销售,不再加价产生利润,让利给社区居民,利润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18.“交巡合一”:将交警与街面治安巡逻力量进行合并,破除交警、治安警各管一面,最大限度将警力摆在街面,实现“一警多用、一警多能”,充分发挥出1+1>2的警务效能。

  19.“两学一做”: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20.“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指“四学”,领导带头表率学、围绕问题导向学、创新方式带动学、分类指导推进学;“四查”,从领导决策能力不足问题上查找问题、从信访群众的不满意中查找问题、从服务的不到位中查找问题、从落实的不得力中查找问题;“四改”,以学习领会促思维改善、以查找问题促作风改进、以攻坚克难促干群关系改善、以抓作风促养成改进服务水平。

  21.“三转一高”:指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22.“不见面、马上办”:指建设“一网通办、一门对外、一号服务、一端在手、一码认证、一库共享”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除法律规定和暂不具备网上办理的事项外,均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全程公开、快递送达、网段推送、无偿代办”方式办理,企业和群众只需上网登录,就能申请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无需见面和跑路,就能拿到审批结果。

  23.“一张网”:是宁夏各级政府各部门通过互联网面向社会公开提供网上服务的总门户,企业群众只进一个网,就可办理全区各类事项。

  24.“两不出”:指群众办事不出社区、不出村。

  25.“三大攻坚战”: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26.“两个率先”: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27.“六张表”:指立项审批、规划用地、环评、林评、水土保持等前期行政审批事项服务“六张表”工作台账。

  28.“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9.“1230”:即1个工作日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办结一般类不动产交易登记,30个工作日办结企业投资项目立项及施工许可。

  30.R&D:指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31.“僵尸企业”:指已停产、半停产、连亏损、资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维持经营企业。

  32.“区域评”: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提前完成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评估评审工作,形成整体性、区域性评估评审结果,提供给该区域的建设项目免费试用。

  33.“一核三带一廊六线多景”:“一核”,以现代城市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城市中心体验区;“三带”,黄河风情休闲农业观光带、沿山生态沙漠旅游产业带、乡村旅游带;“一廊”,丝路人文历史体验长廊;“六线”,精品丝路线、黄河金岸风情线、水洞沟遗址寻根线、回族风情线、灵州会盟人文线、生态沙漠休闲旅游线;“多景”,建设水洞沟、长流水、恐龙地质公园、大海子、灵州古城、西夏瓷窑遗址、高庙、世界枣树博览园、灵州兴唐苑、水车博览园、草原风光、沙生植物园、沙漠公园等13个景区。

 34.“千万工程”: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35.“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

  36.“大棚房”:指以农业大棚为名进行非农业建设。

  37.“双随机”: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

  38.“六个精准”:是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的扶贫开发工作基本要求,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9.“3+1”模式:即企业(合作社、大户)结对帮扶型、劳务就业创业型、贫困群众直接参与型+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发展模式。

  40.“先保后征”:指先落实被征地农民参保缴费补贴资金后批准征地的机制。

  41.“三网”:指广电、移动、电信网络。

  42.“三纵四横”:“三纵”指东盛街、中兴街、嘉源街,“四横”指朔方路、灵州大道、西平路、南薰路。

  43.5G网络: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

  44.“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指重点区域地面道路浮尘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垃圾落地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

  45.“大城管”:指城市综合管理,所管理的范围包括给水、电力、通信、垃圾收运处理、供水等城市基础功能,以及城市公共空间。

  46.“灵盾工程”:指以综治信息化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突出问题治理,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推动社会治理手段更加先进,社会治理基础更加扎实,社会治理机制更加完善,社会服务水平更加提升,铸就维护灵武社会稳定的平安之盾。

  47.“雪亮工程”: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48.“城市一刻钟,乡村半小时”:指城区困难群众在一刻钟内就能找到法律援助机构,并办理相关业务;乡村困难群众在半个小时内就能找到法律援助机构,并办理相关业务的法律援助体系。

  49.“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50.“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1.“两个坚决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52.“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