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2年泾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8-14 13:31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0月28日在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泾源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马晓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各种困难挑战,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坚持不懈稳增长、促发展,县域经济稳中向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多措并举抑制减量、优化存量、扩大增量,经济发展平稳复苏。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49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5亿元,增长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52亿元,增长7.56%,各项贷款余额31.15亿元,增长16.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39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1元,增长10.5%。

  (二)坚持不懈重巩固、强衔接,乡村振兴精准发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整合各类资金2.73亿元,实施项目44个,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全年消除边缘户致贫风险38户157人、脱贫不稳定户返贫风险19户87人,风险消除率95%。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排查整改各类问题198条。扎实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泾河社区、集美等移民重点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完成技能提升培训221人,转移就业1000人,安置公益性岗位95人,帮扶车间吸纳就业230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打造示范村16个。深化闽宁对口协作和央企定点帮扶机制,厦门市和中国建材集团投入资金6140万元,实施项目22个,惠及27423人。强化消费帮扶产销对接,外销各类农特产品1.08亿元。

  (三)坚持不懈抓项目、促投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狠抓项目有效投资,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4个16亿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2个24亿元,“双争”到位资金20亿元。泾华高速全线贯通,312国道维修进展顺利,泾平公路改造提升稳步推进,沙蒿公路建成通车,改建提升农村公路9条46.6公里,硬化巷道7.1万平方米。“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有序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治理试点县项目全面完成,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5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35平方公里。提升改造农村饮水管网299公里,更换配水管道54公里。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旅游+工业+电商”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建“泾品臻牛”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产品研发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众天蜂业、富康源黑果花楸正式投产,引进泾源黄牛肉精深加工企业2家,培育规上企业1家。

  (四)坚持不懈调结构、提品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县城游客集散中心、香水新村二期、旅游标志牌等配套设施顺利竣工,成功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两晒一促”“云上文旅馆”宣传推介影响广泛,泾河源镇入选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镇,杨岭村、冶家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泾河源旅游度假区被评定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荣登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全力以赴调结构、拓领域、育企业、壮产业,推广种植优质高产高效饲料玉米8万亩,优质牧草2.3万亩,补栏育肥牛1.1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8.8万头。引进新疆天康生物开展“户繁场育、联企带农”服务。继续推行“出户入园、出村入场”肉牛养殖模式,建成示范场8个。做好“生态+”文章,按照“整片推进、整乡推进、整流域推进”的发展模式,发展黑果花楸、刺五加、食用玫瑰、金银花等为主的林草产业4.1万亩。继续推行“1+10”养殖模式,新发展养蜂户253户,建设标准化蜂场11个,全县蜂群达到3.7万群。成功举办宁夏“泾源蜂蜜”宣传推介会,“泾源蜂蜜”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抢抓全市打造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的机遇,以闽宁纺织扶贫城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培育纺织企业8家,带动就业600余人。

  (五)坚持不懈抓建设、强管理,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兴嘉苑一期加快推进,建设巷、西苑人家、八方隆三期进展顺利,8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县城雨污分流一期工程如期竣工,集中供热迁建及管网改扩建项目接近尾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沙南、下黄、羊槽3个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张堡、五里、下桥等3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进展顺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项目有序推进,配备四分类垃圾箱2000个、垃圾清运车72辆,完成农村改厕2037户。持续推进幸福农家123工程,新建小拱棚2000座,巩固提升小菜园5000户,栽植果树12.5万余株。

  (六)坚持不懈抓治理、守红线,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坚持树木树林、治山治水同步发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大力推进蓝天行动,建设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村5个,严格落实6个百分百扬尘防控措施,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聚力推进碧水行动,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和泾河水质净化项目调试运行,六盘山镇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新民乡、兴盛乡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泾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着力推进净土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回收残膜580余吨,推广应用有机肥5万亩。全力推进复绿行动,实施秋千架矿区、金石矿业生态修复61.27公顷,完成工程造林7.75万亩。

  (七)坚持不懈惠民生、增福祉,公共服务明显提升。聚合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1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开工建设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项目4个,城关一小综合楼项目有序推进,城关二小迁建主体竣工,2所农村幼儿园开园招生。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提升改造,建设标杆校1所,打造智慧教室、创客教室13个。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招聘中小学教师20人、公办幼儿园服务岗位34名、专职安保人员40名。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全面建成,中医楼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县医院救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主体完工。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累计接种疫苗11.5万剂次,全县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零发生。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956人、创业培训210人,新增城镇就业61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实现创收6.3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8笔3883万元,培育创业实体209个,创造新岗位311个,带动就业1293人。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制全面落实,完成“送戏下乡”“戏曲进乡村”活动140场次。泾河源镇健身场馆基本建成,荷花新城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竣工验收,龙脊山至园子、县城环城健身步道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家门口服务站便民服务机制不断深化,“双拥”和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7%。

  (八)坚持不懈强治理、保平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深化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治理,基层治理基础不断夯实,冶家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新旗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平安泾源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六盘山派出所荣获全国公安机关“集体一等功”。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积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县公安局荣获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八五”普法全面启动,依法治县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有效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矛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更加巩固。

  (九)坚持不懈抓改革、优环境,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有序推进,“163”审批平台建设全面融通,网上办理事项达到85%。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面落实,质量强县成效突出。“四权”改革稳步推进,争取用水总量1900万立方米,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顺利推进,吸引上海能源科技公司参与生态修复发展新能源产业,引进宁苗生态园林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改革,排污权确权核算核定全面完成,山林权勘界确权全面展开,完成天然林政策性参保13.89万亩。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认定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型企业7家。

  (十)坚持不懈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理实事341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一般性支出6%。坚决落实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到100%。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粮食、消防、邮政、气象、通讯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脚踏实地、负重拼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我们战天斗地、爬坡过坎,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赶超进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是2016年的1.57倍,年均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16年的1.32倍,年均增长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42倍和1.69倍,年均增长7.3%和11.1%。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18.1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26个,8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7864户33988人全部脱贫,实现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杨岭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项目驱动,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44个183亿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7个91.9亿元,年均增长2.3%。全县通车里程达到958.7公里,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6%,所有行政村通上了动力电,4G网络实现县域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强基固本,特色产业亮点纷呈。旅游人数连续三年突破100万人次,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肉牛饲养量稳定在8.5万头以上,“泾源黄牛肉”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全县蜂群数量发展到3.7万群,“泾源蜂蜜”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建管并重,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累计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71个2.5亿元,开发住房面积49.64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增加到41%,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泾河源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六盘山镇跻身全国重点镇行列,我县荣获自治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生态建设富有成效。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连续三年位列全区第一;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全县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连续五年名列全区第一;完成造林57.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45%,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土地利用成效明显,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善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家门口”服务站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泾源“老饭桌”模式在全区推广,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被中央农办列为全国基层治理典型经验,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杨岭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我县连续三年荣膺“自治区平安建设先进县”。

  各位代表,发展历程倍感艰辛,发展基础日益牢固,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在各条战线的全县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人民团体、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泾人武部指战员、政法干警、武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参与泾源建设、支持泾源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发展中的问题依然不少: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财政保障能力弱,自我“造血”功能不强;二是产业发展层次较低、链条不长、综合效益不高,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融合化发展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全县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短缺,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五是政府系统个别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工作闯劲不足、工作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是新时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加速构建、“一带一路”建设进入走深走实的新阶段,也是我县面临经济社会发展新变革,自身发展处于全面升级、重点突破的发展阶段。按照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力落实自治区“九大产业”“十大工程”“四大提升”“四权改革”为重点,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紧紧围绕“红色固原、绿色发展”基本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奋力追赶、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产业强县、生态立县、依法治县,坚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负重拼搏,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坚决守好“三条生命线”,努力建设“五个示范县”,切实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谱写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泾源新篇章而奋斗。

  预期发展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的今后五年“五个坚持”的基本遵循,紧紧围绕“六个再上新台阶”的主要目标,全面落实五项基本任务,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战略性突破:

  一是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引领支撑,推动园区扩容提质,支持引导企业开展结构、技术、绿色、智能“四大改造”,到2025年,科技创新(R&D)经费投入强度接近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调活服务业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增效、新兴产业破题开局。到2025年,全县旅游人数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亿元;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泾源黄牛肉”品牌价值达到50亿元以上;蜂群数量达到5万箱以上;力争腾退消化苗木5万亩,发展林下经济2万亩;纺织产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大关。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163”政务服务模式,加快构建优质高效、便捷顺畅的发展服务体系。全面深化“互联网+”教育、医疗健康、城乡供水等模式,推动基础公共服务智慧化、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深入推进“四权”改革,建立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的制度机制,切实激活发展活力。

  二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区域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突出绿色生态、文明宜居城市功能定位,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大关键环节,优化调整城市生态、生产、生活三大重要空间,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城市道路、供水、供热、治污、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绿化、城市园林、休闲宜居等基础工程建设,注重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养老服务功能配套等基础服务保障,推进城市品质和城市功能“双提升”,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围绕镇子、村子、院子、房子“四大建设”,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因地制宜、分类发展城郊融合村、特色保护村、聚焦提升村、整治改善村、搬迁撤并村“五类村庄”,打造一批产业明晰、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彰显乡愁的“一村一品”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到2025年,建设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25个。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凝心、环境整治塑形、文明教育铸魂、产业壮大富民、基层法治夯基“五大工程”,着力推动乡村“五大振兴”。

  三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生态建设得到新进步。立足泾源的特殊生态区位和重要生态地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战略机遇,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支撑,综合推进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建设、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全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县、环境污染防治示范县、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特色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四尘同治”打好蓝天保卫战,“五水共治”打好碧水保卫战,“六废联治”打好净土保卫战,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泾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标准。筑牢六盘山生态安全屏障,以“一山一河”为生态坐标,综合运用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综合康复等措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全面推广“2433”林业生态建设机制,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有序推进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开展森林碳汇交易,努力打造西北地区碳汇交易示范县。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以上。

  四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牢固树立开放意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先行区建设,强化农业、旅游、生态、贸易等领域深度合作,着力构建开放合作大格局。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强化东西部、院校合作,深化闽宁双向互动,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互惠共享、市场深度融合、产业承接转移。推动经贸合作流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经济、节会经济,将先进理念经验引进来、泾源特色品牌推出去。坚持招大引强,实施差异化、点对点的精准招商,力促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落地泾源、开花结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与行政部门脱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全方位移民致富保障体系,全力抓好产业就业帮扶、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整治、保障体系建立、文明建设健全等6个重点。到2025年,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撑体系,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以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注重硬件软件一起建、能力素质一起提、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一起抓,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到2025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健康泾源建设,切实提升公共卫生预防处置能力。到2025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到2025年,社会保障待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建立多样化、全民化的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常态化开展感恩、认同、法治、文明“四项教育”,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行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精神食粮。到2025年,自治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15%以上、文明单位占比达到25%以上。

  六是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社会稳定呈现新局面。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社会风险。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能力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巩固平安泾源建设成果,完善智慧公安防控服务体系,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

  三、2022年的主要工作

  明年是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必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的主要经济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区市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当前最大变数。全县上下要时刻绷紧防范之弦,习惯“撑伞干活”,突出防控重点,压实防控责任,优化防控措施,坚决筑好“外防输入”的严密防线。在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巩固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四个不摘”,做好“四个衔接”,压实责任、建实机制、守实底线、落实任务,在巩固中振兴,在振兴中巩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紧盯“三类人群”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切实做好动态监测帮扶,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闽宁对口帮扶和央企定点帮扶,大力推进闽宁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推动脱贫群众充分就业。依托电商产业,积极倡导“消费扶贫”。深入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大事,不断增强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有序腾退消化存量苗木,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因地制宜、成块连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玉米、冷凉蔬菜、马铃薯等种植业,规模发展肉牛、中蜂等养殖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5家,巩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50家、高素质农民2000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生活污水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农村改厕1800座,打通农村饮水、村组巷道、公共场所建设“最后一公里”。以“五大工程”建设为引领,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16个。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6个,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

  (二)着力蓄势增劲,持续释放发展动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惠民生的理念,实施重点项目62个18.5亿元,“双争”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保持在23亿元以上。巩固提升道路交通承载力。实施泾白公路老虎坡段改线工程,新建园子至兴盛公路,改建瓦亭至和尚铺、石咀至马河滩公路,完成312国道改扩建、泾平公路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县域公路承载力。实施农村巷道提升和道路水毁维修工程,硬化巷道6万平方米,翻建破损路面1.4万平方米,维修边沟2万米。全面推行路长制,实施交通客货优商综合服务项目,全力争创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着力提升民生水利服务力。全面推行“互联网+”水资源利用模式,启动实施城乡供水水源补短板项目,积极组织农村饮水管网提升改造,加快推进人饮维修及自来水入户工程,全面完成西峡水库除险加固,让民生水利滋润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培育壮大园区经济竞争力。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发展模式,加快盛飞豪供应链和源牛分割线建成投产,推动泾河食品、天源牧场提档升级,促进产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启动产业孵化车间二期建设,完成园区供热及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着力提升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引领力。聚焦特色产业,推动产品质量追溯、生态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发展等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科技示范能力。紧盯乡村振兴发展,实施科技合作、科特派等项目8个,开展科技成果转化9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认定科技创新中心2家、科技型企业6家。持续提高民营经济支撑力。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需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信贷担保、权益保护等强企惠企政策,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创新推行“一企一策”,加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

  (三)着力挖潜增效,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建设特色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为目标,积极融入自治区九大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调转改力度,推动产业四化融合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动能。更加突出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县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龙头地位,以创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目标,坚持完善基础、强化服务、深化宣传、提升品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游、红色教育游、特色康养游、景色乡村游、运动冰雪游等业态,着力构建“绿色六盘、多彩泾源”旅游发展新格局。实施泾河源镇旅游补短板项目,启动新民乡石窑湾石窟寺保护修缮,推进和尚铺红色旅游复合廊道建设。深入推进“旅游+”战略,实施旅游服务升级、旅游推介升级“双升”行动,拓展与宁夏旅投战略合作,启动运营泾河源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六盘山珍特产馆业态提能升级,建设城市旅游综合体,打造旅游特色街区,积极研发泾源旅游特色商品、特色菜品,提升杨岭、冶家等乡村旅游重点村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与文化“联姻”,办好山花节、冰雪文化节等旅游节会,演好《柳毅传书》实景剧,借助“两晒一促”“云上文旅馆”,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让泾源旅游品牌闻名遐迩。提升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能力。更加突出肉牛和中蜂产业在全县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按照夯基建标、扩量增质、扩链增效、扩市增收的思路,重点在提纯品种、提扩规模、提强龙头、提精加工、提响品牌上下功夫,接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实施“万千百十”肉牛扩量工程,打造肉牛养殖“出户入园”示范点17个,冷配改良肉牛3万头,引进肉牛1.5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11万头以上。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玉米8.5万亩,补播紫花苜蓿2万亩。支持龙头企业做大线上线下销售,推进肉牛养殖、饲草配送和产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发展。强化“泾源黄牛肉”公共区域品牌建设,积极筹办宁夏·泾源黄牛节,全面展示肉牛产业发展成果。深化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战略合作,强化标准化检验,鼓励标准化养殖,种植蜜源植物1万亩,建设标准化蜂场10个,全县蜂群数量保持在4万箱。拓展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路径。更加突出生态经济在全县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地位,规范提升和优化调整苗木种植品种、结构,减量增效,示范发展林下经济2000亩,稳妥发展冷凉蔬菜种植1000亩,探索发展道地中药材2000亩,积极引进生态纯净水加工生产,试验示范食用菌生产项目,加快运营鲜果加工生产线,努力打造自治区级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县。培育服装纺织产业发展潜能。更加突出服装箱包产业在全县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地位,按照扶强中小微企业工厂,引进上下游企业,扩大国内外市场的思路,发挥闽宁协作区域资源优势,构建“两来一加工”为主导,园区、企业、车间、农民“三强一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产供加销互促的纺织产业园,实现产业规模扩张、就业工人扩量,年产值1亿元以上,稳定就地就业700人以上。探索新能源新食品产业发展业态。更加突出新能源和新食品等产业在全县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促进地位,实施国家电投泾源风电场项目,适度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促进县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聚焦绿色食品,紧盯优势品牌,突出在养殖前端、加工末端补链强链,努力打造享誉区内外的“泾”字招牌。

  (四)着力建管并举,精心打造美丽家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精品建设城市。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城市公园和绿地生态修复,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以上。继续推进县城扩容,启动实施和平巷片区商业开发,全面完成西苑人家、建设巷、八方隆三期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双修”补短板项目,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精美打造乡村。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建设高标准重点小城镇1个、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2个。深入开展农村房屋调查排查,全面完成年度抗震宜居民房改造任务。实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村17个。精细管理城乡。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管、智慧物业建设,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安全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五)着力保护修复,接力守护生态本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县、环境污染防治示范县。开展全域绿化建设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鑫石矿业、鸿鸣矿业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杨岭村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完成六盘山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8万亩,加大野生动物及病虫害防治,推行蜜源植物、特色林草、彩色树种立体化种植模式,让生态成色越来越厚重。开展蓝天白云保卫行动。突出抓源头、抓难点、抓末端,严禁秸秆焚烧,严控扬尘、煤尘、汽尘、烟尘污染排放,有序推进乡镇无集中供热区域煤改电项目,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优化重型车辆绕城行驶,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开展泾水清源整治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统筹推进河源区保护,突出抓好香水河县城段整治,重点抓好泾河支流水生态修复,大力推动颉河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实施童家山等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工程,确保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开展净土修复治理行动。推进绿色循环农业发展,加快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整治泾河源镇农村低效土地。实施养殖业粪污综合化利用项目,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全面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开展绿色低碳促进行动。严格落实“双碳”“双控”措施,坚决杜绝盲目发展“两高”项目,积极开展绿色产业培育行动、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加快废弃物有机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严格落实环境监管执法,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六)着力改革创新,共建共享改革成果。坚定改革信心,破解制约瓶颈,释放发展活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稳步推进“四权”改革。严格落实用水“四定”原则,强化水资源调度,“节水增效”做好用水文章。加强用地规划管控,盘活土地资源,构建城乡统一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盘活增值”提升用地效益。放活山林地经营权,保障林业收益权,加快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植绿增绿”优化生态效益。加快建立“谁排污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机制,实现排污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发展绿色化,“降污增益”助推节能减排。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六多合一”审批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关联事项“一链办理”,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规范“互联网+监管”系统运行,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数据“一网通享”。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落实“八个一批”控债措施,加强预算管理,着力防范化解各类财政金融风险。健全完善资金统筹整合长效管理机制,实现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两个全覆盖”。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七)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泾源二中建设项目,新建县城五幼和兰大庄幼儿园,加快高级中学综合教学实验楼建设,建成职业中学和第四中学,完成城关二小搬迁使用。健全完善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继续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贯彻“五项管理”基本要求,全面落实教育“双减”政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全面贯彻“大卫生、大健康”工作理念,加快健康泾源建设进程。启动妇幼保健院建设,实施县医院急救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通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60%以上。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着力夯实产业致富、就业保障、投资增收、政府兜底等基础,继续抓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突出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灵活就业、兼职从业、积极创业,城镇新增就业300人,全民创业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不断繁荣文体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非遗保护和“三支队伍”建设,扩大文化交流,带动泾源优秀文化传承传播。新建轻工产业园区运动场,改造提升大庄村文体广场,建成运行泾河源镇健身场馆、荷花新城全民健身中心,着力建好群众家门口的“10分钟健身圈”。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办好为民承诺实事,落实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全面推动“老饭桌”分级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新建泾河社区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香水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维修改造,争取实施园子养护院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八)着力加强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持续深化六个重点领域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完善“三调联动”机制,加强信访矛盾调处,有效化解信访积案。继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持续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推进全域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全面落实“585”创建机制,扎实开展“七进”活动,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完善网格化责任机制,依法治理宗教事务,营造和谐健康的宗教关系。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担当、转作风、提效能,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坚持政治引领,增强向心力。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时刻牢记“责之重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履行主体责任,自觉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坚持依法行政,增强公信力。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泾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等制度,提高行政决策质量。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议案、建议和提案。

  坚持为民执政,增强凝聚力。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把服务群众作为头等大事,努力让政府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聚焦供水供暖、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完善“开门决策”机制,让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更多地参与到政府政策制定中来。

  坚持务实勤政,增强执行力。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走在前做表率,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一级为一级担当,一级带一级作为。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事不过夜马上办,当好“施工队长”,践行“一线工作法”,向实干要效率。加强督查督办,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

  坚持从严治政,增强约束力。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着力打造“四个一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执行自治区“八条禁令”,驰而不息纠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扎实推进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让遵规守纪成为全体公职人员的自觉遵循。

  各位代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赋予新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昂扬斗志,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奋力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做出泾源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名词解释

  1.“四权”改革:用水权改革、土地权改革、排污权改革、山林权改革。

  2.“2433”林业生态建设机制:“2”,即“两个集中”:集中资金、集中流域;“4”,即“四个造林”:科学造林、规模造林、专业造林、质量造林;“3”,即“三个结合”:荒山造林与退化林分改造相结合、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群众增收相结合;“3”,即“三个效益”:植树的质量效益、造林的规模效益、修复的生态效益。

  3.“四大提升行动”: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

  4.“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5.“万千百十”:“万头”养殖示范乡镇、“千头”养殖示范村、“百头”养殖家庭农场、“十头”以上养殖户。

  6.“两来一加工”:来料和来件加工。

  7.“双碳”:“碳达峰”、“碳中和”。

  8.“双控”: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控制。

  9.“两高”:高耗能、高污染。

  10.“五项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

  11.“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2.“四个一流”: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