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2年海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8-14 13:33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0月27日在海原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张  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海原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历史重任、人民期盼,县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砥砺前行,聚力攻坚了一批关键大事,办成了一批发展要事,突破了一批改革难事,办好了一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践证明,这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事业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全县人民感党恩、谋幸福,共享发展新成果、共创美好新生活。

  五年来,我们砥砺奋进、跨越追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预计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比2016年增加34亿元,年均增长6.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4亿元,年均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2亿元,年均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825元、11812元,年均增长7.7%和11.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6年的18.9 :26.6 : 54.5调整到2021年的20 : 19 : 61,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尽锐出战、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信心斗志,举全县之力,高质量打赢了精准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资金34.3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8215个。完成安全住房改造24996户,自来水入户77650户,搬迁安置移民3639户1.52万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7座,每年为125个贫困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万元。争取闽宁资金2.4亿元,建设闽宁科技园等项目117个。为10003户贫困户赊销西门塔尔基础母牛3.29万头,“基础母牛银行”扶贫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华润希望小镇如期建成投用。全县11.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解决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五年来,我们调整布局、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形成“一主四特”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肉牛主导产业,成立肉牛产业集团,建立完善“6+1”高端肉牛产业体系,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活牛交易市场项目相继建成,华润五丰6万头肉牛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一期项目投产运营。成功举办6届高端肉牛大赛,海原肉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牛饲养量突破30万头。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富硒功能农业5万亩,马铃薯、小杂粮、瓜菜、枸杞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35万亩、15万亩和3.8万亩,累计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28亿元。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成闽宁科技园、华润电力运维基地、中车风机装备制造等项目,引进闽宁纺织、卡立方等闽籍企业,新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轻纺“三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培育规上企业5家,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5.48亿元。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建成汽贸物流园区2个,培育货运企业96家,货运车辆达到1万余辆,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2.5万余人。增设银行机构3家,成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1家,布设乡镇金融服务网点12个,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成立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建天都山3A级景区,成功举办4届“关桥梨花节” 等乡村文化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初显成效。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

  五年来,我们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县城镇化率由21.9%提高到35.2%。建成东城等3个安置小区和闽宁华府等6个商住小区,改造老旧小区2.1万平方米。南门广场、东城生态园等一批市政项目建成投用,县城绿化覆盖率由20%提高到35%,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9%。建设市政道路41公里,县城路网框架结构基本形成。海同、黑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海平高速、银昆高速海原段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国省干线公路284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65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328公里。高标准打造7个美丽小城镇、38个美丽村庄,改造农村户厕1.44万户,拆除危旧房屋3.9万余间。农村客运、动力电、4G信号实现全覆盖,5G基站建设全面铺开,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功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

  五年来,我们厚植绿色、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开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植绿增绿“三个大会战”。坚持“节引调补蓄管”并重,治理河道、沟道155公里,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4个、淤地坝除险加固30座,三塘水库建成通水。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720.7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3.3%。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成李旺等9家清洁煤配送中心,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整治河道“四乱”问题79个,高崖等10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项目,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累计完成营造林71.3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至10.24%。

  五年来,我们改善民生、兜牢底线,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将75%以上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37万人次,为1.1万群众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4亿元,转移就业45.6万人次,创收70.38亿元。累计投入资金5.24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23所。扎实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迁建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计中心,改扩建8家乡镇卫生院,新建4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标准化村卫生室,李旺镇中心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建立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稳定在95%以上,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达到85%,健康促进县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建成非遗基地、文化馆,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社会保障面持续扩大,建成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5.45亿元,年均救助8.3万人。成功创建14家全国示范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荣获全区双拥模范县称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零疑似、零输入、零感染重大战果,荣获全区抗击疫情先进集体称号。不断完善县域社会治理“1+6+1”体系,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信访“三无”县称号。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获评自治区食品安全县。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国防动员、地震、气象、红十字、工会、青年、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坚定不移解痛点、疏堵点,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扎实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标准化建设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村(社区)民生服务代办点,下沉乡镇便民服务事项161项,县乡村三级累计办结事项104万余件。将34个部门134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整合到县政务大厅,建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分头办”向“网上办”“协同办”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开办、注销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县、乡、村三级“不见面”网上办件13.4万余件。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实现全覆盖,“四权”改革全面铺开,“路长制”“地长制”等改革稳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县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五年来,我们自我革命、转变职能,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县委工作安排。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自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行政执法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七五”普法。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12件,政协提案建议199件。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党政机关作风建设年、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年”活动,从严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良好政治生态逐步形成。

  各位代表,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面对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脱贫硬仗,我们勠力同心、艰苦奋斗,撕下了“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面对疫情冲击的严峻形势,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逆势而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县域经济跑出了海原加速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区市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积极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广泛参与、鼎力相助的结果!更是全县各族人民同舟共济、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付出智慧、心血和汗水的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无私帮扶支持海原脱贫攻坚事业的漳州市漳浦县、华润集团和区市各帮扶单位、企业,向驻海单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五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海原人民谋福祉;必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使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作风建设,真抓实干,善作善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必须全面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这些重要启示,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各位代表,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我们要时刻谨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大县情,时刻谨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之不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时刻谨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热切期待。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海原高质量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经济体量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滞后,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短板弱项不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农业产业链条短,工业底子薄,服务业层次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仍需突破,市场主体活力和民营经济实力有待增强;部分干部还缺乏创新担当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会谋、善谋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总结海原经验、探索海原路径。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今后五年,是海原抢抓机遇、转型追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刚刚闭幕的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立足海原实际,顺应人民期盼,科学提出了“1355”奋斗目标,明确指出了实现新目标的“五个必须坚持”,这是置身新方位顺势而为的战略抉择,也是站在新起点乘势而上的科学考量,更是承载新使命应势而进的历史担当。县委的决策部署,发出了扬帆奋进的动员令,按下了对标竞进的快进键,开启了加快海原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把这一部署体现在政府的各项工作上,体现在攻坚克难的行动自觉上,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力拼搏上。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先行市为时代使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1355”奋斗目标,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贡献海原力量。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保持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幸福指数、社会治理效能、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10%以上,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扎实做好“水、乡、城、人、治”五篇文章,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的核心要求。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赶考心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海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一)扎实做好“水”的文章,加快建设美丽海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四定”原则,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保护开发并举,优化用水结构,破解发展瓶颈,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生态富民。

  加快促进节水增效。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和“智慧水务”工程,配套自动化监测装置,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从源头到用户全程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率、利用率。实施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海原支线工程,新增供水能力631万立方米,有效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建成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工程,铺设输水管道77公里。有序推进扬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灌36万亩,高效节灌面积达到90%以上。全力推进用水权改革,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6以上。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以“三山一河七流域”为重点,推进实施生态廊道综合治理,完成清水河等58条544公里河道综合治理。规划实施郑旗南山、九彩黑林山等14项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坡耕地综合治理3.2万亩,提升改造老旧梯田57万亩,新建淤地坝15座,对园河等6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不断提升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能力。到2025年,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6%。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水域岸线、水污染及水环境整治。全力抓好西华山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持续加大苋麻河、清水河、石峡口等湿地修复保护,建设河畅水净岸绿、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海原。

  加快植绿增绿步伐。持续推进“山林权”改革,全面推行“林长制” “山长制”,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林长管理体系,推行“以林养林”新模式和“以地换林” “以碳养林”新路径。聚焦“山区林草化、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果园化”,科学规划,精准造林,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未成林补植补造及退化林改造提升25万亩,经济林建设5.2万亩,乡村及道路绿化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6万亩。到2025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66%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22%以上。

  持续推进污染治理。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乡镇清洁煤配送中心体系建设,全时段全过程推进“四尘”同治,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持续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确保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统筹推进“五水”同治,加快补齐城乡生活污水设施设备。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工业污染源监管,推动有机肥代替化肥行动,继续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全面补齐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巩固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双碳”“双控”工作,严格限制“两高”项目准入,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二)扎实做好“乡”的文章,加快建设富裕海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加快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行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兴业,促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兜牢兜实低收入人口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升闽宁对口协作质量和水平,完善华润定点帮扶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百企兴百村”等行动,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三带两园六基地”产业布局,严格落实“四调四化”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紧盯“人均一头牛、产值百亿元”目标,以创建自治区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为抓手,持续完善“6+1”高端肉牛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华润五丰高端肉牛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二期项目,持续打造国家级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完善马铃薯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南华山阴湿地区马铃薯产业示范带,加快推动优质种薯西部繁育基地和自治区级马铃薯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建设优质高效的小杂粮核心区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立足清水河地域资源优势,实施枸杞产业“六大工程”,枸杞等经果林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加快瓜菜标准园区和优质基地建设,特色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制定富硒功能农业种植标准,加大富硒小杂粮等特色区域产品研发力度,推动富硒功能农业走标准化、高端化路子。提升农业品质品牌效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全链条追溯体系,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做靓“南月牌”马铃薯等特色品牌,不断提升“西海固”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到2025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1.45亿元,年均增长4.5%。

  加快补齐农村短板。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集中开展“厕所革命”、拆违插绿、巷道硬化、危房改造、垃圾清运、污水处理为一体的立体式综合整治,建设好5个特色小镇、5个美丽集镇、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100个人居环境提升村,打造“四美四化四到位”的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抓好农田水利、供电供气、“四好农村路”、宽带网络、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统筹发展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三)扎实做好“城”的文章,加快建设繁荣海原。坚持“县区一体”融合发展,以“两廊两核四镇”为抓手,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做强城镇经济。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推动工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加大闽宁科技园、海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轻纺三大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农机加工、皮革加工等轻工业,引进风电光伏与储能产业互补开发融合发展项目,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2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大力发展商贸、交通物流、农贸、旅游等工商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统筹布局城市综合服务体、便民市场、交易中心、商超及特色商业街等基础设施。以旅游业赋能城市发展,着力打造“星星故乡”“红色主题”“长城遗址”“地震遗址”“生态康养度假”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依托优质资源禀赋,承接“全国黄河生态康养目的地”、自治区“海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着力打造具有海原特色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制定海原特色餐饮标准化生产规范,扶持一批餐饮龙头企业,打造特色餐饮示范店、美食街,支持发展“联营店”“连锁店”,培育壮大特色餐饮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数字”海原。

  推进城市更新。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战略,高质量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着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设9个以上开发小区和保障性住房小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全覆盖,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实施21项市政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北坪路、县城西片区等9处排水防涝设施工程,建设5个集中供热项目,建成建筑垃圾填埋场等12个环卫设施项目,力争到2025年县城供水普及率、排水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城镇化率达到45%。协同推进海兴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县区一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实施交通强县工程,海平高速、银昆高速海原段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寨海高速公路,“三纵一横一联”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290公里,优化干线公路等级结构,加快建设“四纵三横一联”的干线公路网。争取海原通用机场、平川经海原至环县铁路、中卫经海原至西吉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着力构建内畅外通的交通大格局。

  推动精细治理。深入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小区管理物业化、社区管理多元化、街面管理条块化、市场管理规范化。大力开展交通治堵、环境治脏、市容治乱、服务治差、占地治违行动,完善停车场、充电桩、快递末端服务点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亮化美化净化档次。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城市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强化智慧管理、智慧社区、智慧环保等服务,提高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

  (四)扎实做好“人”的文章,加快建设幸福海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抓好就业创业增收。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创业培训25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亿元以上。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管理,打造多元化海原劳务品牌,提升海原劳务层次,力争五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47万人次,劳务创收80亿元以上。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5所,改扩建40所。提高优质教育覆盖面,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100%、94%,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争先进位,走在山区九县前列。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重点化解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抓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建成8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55个区市县网络名师工作室,培育100名“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教学名师,实现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

  着力推进健康海原建设。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加快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施二级以上医院传染病区改造,新建传染病专科医院和2家康养中心、3家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规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推动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支持宁南医院建设宁南地区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群众异地就医更加便捷。全面落实国家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推进疾病防控体系改革,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提升基层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救治能力。扎实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持续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改造提升,创建“互联网+”数字文化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全面丰富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度开发“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地域文化品牌优势,编排创作一批“花儿”歌舞品牌剧目,保护开发西安州古城遗址等重点文物,加强长城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力争成功申报7个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倾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抓好低保、特困、残疾等政策落实,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留守妇女儿童关爱等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取消区内居民在户籍地申办最低生活保障限制,加快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均等化。探索居家养老和社区医养康养模式,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2000户,新建树台养老院、3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20个农村老饭桌。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巩固全国“护童成长”试点县成果。深化双拥共建,持续完善退役军人抚恤优待政策,实现创建全国示范性退役军人服务站乡镇全覆盖。

  (五)扎实做好“治”的文章,加快建设和谐海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强化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网络空间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始终,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大工程”和“585”行动计划,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深化平安海原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开展“净边”、反诈等各类专项行动,建好用好“雪亮工程”,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夯实长治久安根基。

  增强社会发展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按照“应进必进”和“三集中三到位”要求,提速推进行政许可7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稳定在80%以上。进一步优化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压减申报材料和申报时间,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建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2个以上,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5%,县财政投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30%。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有序化解政府债务,严守“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加。稳妥处置金融风险,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依法整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干劲,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绘就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变为现实!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先行区、先行市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围绕既定目标任务,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以上,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区市下达任务。为确保完成这一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资,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把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坚持发展向项目聚焦、工作向项目发力、资源向项目集聚,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高起点谋划项目。紧盯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立足海原实际,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项目,在已谋划的海兴区至S311线南城公路等72个总投资近74亿元项目的基础上,力争更多项目挤进自治区盘子,实现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储能蓄势。高效率推进项目。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12个,完成投资83.75亿元以上。扎实推进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工程、西河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大产业配套项目,重点抓好清水河海原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部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全力实施华润天然气一体化综合利用、宝中铁路扩能改造(海原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第八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重大民生保障项目。高质量引进项目。优化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考核办法,依托闽宁科技园二期标准化厂房,强化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围绕特色种养及绿色食品加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轻纺、交通物流等产业的上下游,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耦合发展能力强、延伸配套齐的好项目。持续强化签约项目跟踪服务,争取百汇绿海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开工,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50亿元。高标准服务项目。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抓、清单管理、定期调度、推进奖补措施,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清退落后产能、“僵尸企业”,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300亩以上,为先进产能、优势产业腾退能耗、土地等要素空间。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促进政银企深度联动,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激发民间投资信心和活力。

  (二)调整优化结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抓好农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一主四特”产业,大力调整种养业结构,打好有机、富硒牌,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种养业。持续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完成李旺新源等6个肉牛“出户入场”项目建设,新建郑旗蒲家山有机肥加工厂,打造25万亩青贮饲草供应基地,在李旺、高崖等乡镇配套建设7个粪污资源化利用点。投入运营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启动“联合育种机制”,投入种公牛和种子母牛300头以上,推动形成现代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肉牛交易市场开市运营,探索“线上+线下”交易模式,打造六盘山片区肉牛交易集散地。力争全县牛饲养量达到33万头,基础母牛存栏9万头。建设马铃薯起垄、覆膜、施肥、播种“四位一体”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打造小杂粮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以西安高标准设施蔬菜现代园区、“三塘一坪”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重点,打造贾塘辣椒基地等5万亩“五优”蔬菜基地,建设蔬菜晾晒、分拣、冷库集配中心1座,发展西甜瓜4万亩。抓好工业集聚转型。强化龙头牵引作用,加快推进1GW光伏发电、老旧风电场“以大代小”更新增容、海兴风电光伏设备生产建设等投资规模体量大、辐射带动效应强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项目。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各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抓好服务业提档升级。以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体验、采摘等乡村旅游产业,全面开放非遗基地和地震博物馆,打造西华山越野自驾游、环南华山避暑康养游、天都山徒步登山游、历史文化研学游、红色文化体验游。加快贺堡河流域梨园风情区、西安文旅古镇、甘盐池网红打卡地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旅游接待设施,提升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强金佛沟、元龙山石窟等文物保护,完成北嘴城址、柳州城址修缮保护,对祁家堡址、关桥堡址等红色革命文物和长城文物保护开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加大海原名优特农产品向外推销力度,实现消费帮扶3.2亿元以上。加快完善联富汽贸城基础设施,推进汽车物流行业入园规范化经营,实现区内外物流基地平台互联互通,形成集群发展。

  (三)巩固脱贫成效,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严守返贫致贫底线。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四查四补”常态化机制,及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新增问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公益性岗位5393个,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大力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细化36个安置点“一点一策一方案”,扎实推进10大专项行动,全面解决好移民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3件大事。抓好金融帮扶政策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达到9.7亿元以上。强化华润定点帮扶,在肉牛产业、华润电力、华润燃气等方面实施精准帮扶。深化闽宁协作,争取资金8000万元,谋划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提升项目。聚力部门帮扶,落实帮扶资金,有效补齐产业就业、群众增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短板弱项。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面积稳定在109万亩以上。扎实推进用水权改革,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加快推进“三塘”灌区配水工程,启动贾塘片区二期项目,保障灌溉水源。建设20处规模化养殖供水工程,破解产业发展用水瓶颈。在高崖、李旺、七营、三河4个乡镇实施4.1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有序推进井灌区水源替换。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因村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以“两廊两核四镇”为轴心,抓好李旺、七营等重点小镇建设,打造美丽宜居村庄17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加快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实施农村智慧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农村危房及抗震房500户,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000座。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强12个乡镇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管理,力争在每个乡镇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推行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处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进一步提升。着力建强基层组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统筹城乡发展,在建设美丽家园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城乡一体化布局。围绕“一带两廊”空间规划布局,高质量编制海原县国土空间规划和42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合理确定产业布局、城镇规模、空间结构和功能定位,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更加清晰的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短板,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探索实施货币化安置,完成棚户区改造200户以上,新建南苑、万福等商住小区3个以上,提升改造7个老旧小区,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华润天然气入户、中水利用、道路亮化、集中供热等一批市政项目,改造提升政府南北街、黎明路等6条7.7公里市政道路。实施城市排涝除险项目,着力提高县城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探索县城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机制,实行小区物业管理“评星定级”,大力解决交通拥堵、“马路拉链”等问题,打造 “环境优美、整洁有序、和谐文明”的城市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县区一体融合发展”,实施海兴开发区市政道路提升改造、植绿增绿、生态湿地扩容改造、风电光伏设备制造等项目,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提升承接周边市县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能力,支持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到海兴开发区办公,全方位打造农贸市场、特色餐饮一条街和物流园区商业圈,促进人气商气聚集,努力走出一条以区兴产、以产聚人的发展路子。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国道344头营至李旺段等160公里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建设村组硬化路、生产砂砾路共200公里,畅通群众致富路、幸福路。实施电力网络改善工程,完成90个低压老旧台区改造,新建5G基站139个,重点补盲4G基站49个,进一步改善全县供电通讯网络条件。

  (五)增进民生福祉,在提升幸福指数上实现新突破。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弱项,让全县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扎实推进优质教育扩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学校保安和学前保育服务资金保障,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提标扩面,新增公办幼儿教育学位720个。新建海原九小,改扩建海原三小、海原八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开展骨干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提升培训1000人次以上,顺利通过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创建验收。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医疗机构达标工程,改造县人民医院感染病区,改扩建李旺、红羊中心卫生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优化卫生人才配置结构。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能力。持续做好城乡居民参保扩面工作,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达到87%。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闭环管理、预检分诊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络。统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强城市夹心层等困难群体帮扶。抓好树台养老院和6个农村老饭桌建设,推进“护童成长”试点项目。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0户,投入运营残疾人康复中心,对6岁以下残疾儿童全部免费提供康复救助。定期开展优抚对象走访慰问,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切实增强优抚对象幸福感、获得感。抓好居民生活必需品、重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兜好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稳步提升就业创业水平。完善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开展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3500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0万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以上,实现转移就业9万人,劳务创收16亿元以上。持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互联网+文化资源”,促进图书馆、文化馆与乡村数字资源的整合共享。完成“送戏下乡”10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300场次以上,开展世界读书日、图书“七进”等活动,推进“菜单式文化服务”下基层,扶持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大院、业余文艺团队30个,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力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原。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努力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强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创建。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确保顺利通过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验收,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六)打好三大会战,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持续打好生态保护大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治理河道、沟道90公里,建设大中型淤地坝2座,新增坡改梯3万亩,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3平方公里,形成以梯田、淤地坝、水库为骨干的拦洪减泥体系。抓好3.8万亩压砂地退出和生态修复,完成西华山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万亩,推进220公顷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区生态修复。持续打好污染治理大会战。严格落实“6个100%”扬尘防控措施,加快推进乡村“煤改电”,力争实现乡镇清洁煤配送中心全覆盖,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扎实推进排污权改革,加强城乡生活污水设施监管,常态化开展水源地保护及违章企业整治,提升重点河流、水库监测保护,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残膜回收利用体系,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利用率达到40.5%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持续打好植绿增绿大会战。扎实推进山林权改革,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国土绿化机制。深入开展植绿增绿大会战,推动沿路植绿、门前补绿、见缝插绿、荒山播绿,重点抓好高速公路、主干道路沿线两侧林网的植绿增绿,村庄巷道、房前屋后、空闲地块的补植补造。坚持因地制宜、选优树种、科学栽植,扶持发展庭院经果林特色产业,推动形成香水梨、红梅杏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完成水源涵养林造林5.37万亩、中部防沙治沙造林10.5万亩、城乡绿化500亩、生态经济林建设5000亩、生态修复工程2.15万亩、补植补造及抚育提升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0.98%,让生态绿色成为海原发展的鲜明底色。

  (七)深化改革创新,在激发动力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县、乡、村“一窗受理”模式,加快建立完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强化“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监管事项覆盖率、监管行为完善率均达到70%以上。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双公示”工作机制,确保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及时有效公开。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四权”改革,赋予“四权”商品属性、市场属性、价值属性,挖掘隐形资源、激活沉睡资产,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转化增值。深化农村改革,成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和宅基地抵押贷款试点,探索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在全县范围内试点推广100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规范医疗健康总院运行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县管校聘”,建立名校长、名教师引用育管机制,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肉牛产业集团和文旅产业集团市场化运营。理顺海原华润农业有限公司股权关系,深化央企帮扶后续合作。组建林草集团,有效盘活山林资源。全面提升创新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建设“西海固”牛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小杂粮技术创新中心,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逐步探索攻关任务“揭榜挂帅”制度和科研经费“包干制”,落实股权激励、分类评价等政策。县财政R&D经费投入同比增长30%以上。

  (八)坚持执政为民,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上实现新突破。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承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一以贯之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全面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准确落实县委各项工作安排,始终做到县委有部署、政府有行动、落实有成效。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按照宪法法律履职尽责,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确保每一项行政决策和执法行为都于法有据、体现民意、符合实际。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加强作风建设“八条禁令”,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非刚性支出,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加强财政、审计、统计监督,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从严惩治各类腐败行为,永葆为民务实清廉政治本色。提升政府效能。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第一要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伟大号召,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积极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快干实干之风,咬定目标、久久为功,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一线、急难险重的前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展望新征程,我们重任在肩,实现新跨越,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先行市、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贡献海原力量,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名  词  解  释

  1. “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2. “一主四特”:以高端肉牛为主导产业,以小杂粮、马铃薯、瓜菜、枸杞经果林为特色的“一主四特”产业体系。

  3. “6+1”高端肉牛产业体系:基础母牛扩繁体系、肉牛品种改良体系、饲草料生产加工配送体系、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体系、疾病防治与疫病防控体系、肉牛屠宰与品牌营销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

  4. 河道“四乱”:在河道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5. “1+6+1”县域治理体系:1即完善县域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6即完善乡村、校园、社团、宗教、社区、企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1即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6. “四权”改革: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改革。

  7. “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8. “1355”奋斗目标:守住“一条底线”、保持“三个高于”、实现“五个提升”、做好“五篇文章”。“一条底线”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个高于”是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五个提升”是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幸福指数、社会治理效能、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五篇文章”是做好水的文章、乡的文章、城的文章、人的文章、治的文章。

  9. “四定”原则: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10. “三山一河七流域”:“三山”即南华山、西华山、月亮山;“一河”即清水河;“七流域”即西河、杨明河、郑旗河、马营河、杨坊河、贺堡河、甘城沟流域。

  11. “双碳”“双控”: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控制。

  12. “两高”:高排放和高耗能的产业。

  13.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4. “四大提升行动”: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

  15. “三带两园六基地”:牧草产业带、养殖产业带、马铃薯产业带;设施蔬菜园、高效农业产业园;高端肉牛繁育基地、秋杂粮种植基地、硒甜瓜基地、枸杞大蒜基地、韭菜西芹基地、菌草基地。

  16. “四调四化”: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17. 枸杞产业“六大工程”:基地稳杞工程、龙头强枸工程、科技兴杞工程、质量保杞工程、品牌立杞工程、文化活杞工程。

  18.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19. “四好农村路”: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0. “两廊两核四镇”:“两廊”即扬黄生态产业廊、生态富民产业廊;“两核”即县城、海兴开发区;“四镇”即李旺交通运输中心镇、七营商贸中心镇、贾塘农贸中心镇、西安文旅中心镇。

  21. “三纵一横一联”高速公路网:“三纵”即中卫经海原至西吉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和银川至昆明高速公路;“一横”即寨科经海原至平川高速公路;“一联”即同海高速公路。

  22. “四纵三横一联”的干线公路网:“四纵”即省道205、省道103、省道204、国道344;“三横”即国道341、省道311、高崖至麻春县道公路;“一联”即省道202。

  23. “四尘”“五水”:煤尘、烟尘、汽尘、扬尘;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

  24. 中小学“五项管理”: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作业管理、体质管理。

  25. “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6. “585”行动计划:5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8即实施学校民族团结育苗工程、实施幸福社区共建共享工程、实施乡村和谐发展工程、实施党政干部民族工作能力建设工程、实施企业民族团结互助共赢工程、实施军民互学共建工程、实施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程、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舆论引导工程;5即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建立健全典型引领机制、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

  27. “净边”:公安机关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禁毒办统一部署,严厉打击境外毒品流入的专项行动。

  28. “三塘一坪”:贾塘乡贾塘村、后塘村、王塘村和黄坪村。

  29. “五优”蔬菜基地: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蔬菜基地。

  30. “专精特新”工业企业:生产专业化、管理精细化、产品或服务特色化、发展方式新颖化的工业企业。

  31. “一带两廊”:沿黄生态经济带、扬黄特色产业廊、生态产业廊。

  32. “多规合一”: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有机衔接,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

  33.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4.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35. “五个认同”: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一窗受理”模式:指建设“一窗受理”综合管理系统,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现“一窗通办”,达到群众“进一个门、取一个号、跑一个窗、办一件事”的目的。

  37. “双公示”: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作出决定后上网公示。

  38. “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