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4 13:40   责任编辑:www
2022年2月23日在兴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 长 韦远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意识,以工业振兴、乡村振兴、旅游振兴为抓手,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文化兴县”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解决了灵渠经营权收回、猫儿山景区整合并购、原解放军166医院闲置土地收回等重大事项,抓好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汽车部件产业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国有平台公司重组等一系列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积蓄了发展新动能,获得了上级高度肯定和社会充分认可。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在我县召开;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在我县举行;我县被列为“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农业社会服务创新试点县”;灵渠入选“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血战湘江·突破包围”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初步统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3%,排名全市第二。其中,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3%,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长8.7%,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提质升级
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全县统筹推进的147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7%。界首渡江遗址公园(一期)、乾昭新型金属材料、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财神庙历史文化街区(一期)等项目竣工投用;灵渠大道(三期)、殿堂风电(二期)、严关风电(三期)等项目有序推进。成功实施5859亩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全县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提供强力保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实施招商引资境内区外项目59个,完成区外内资到位资金76.21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18%,持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工业发展持续加速。全面实施工业振兴战略,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业振兴领导小组,组建六大产业发展专班。认真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服务工业企业接待日、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等制度,其中通过“接待日”收集到各类问题121个,已解决96个。新能源、综合建材等主导产业的集群效应不断凸显,汽车部件产业园、碳酸钙科技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快速推进,汽车部件产业园被列为自治区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工业园区收储土地1246亩,同比增长149%;建设标准厂房1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57%;发放“桂惠贷”12.5亿元,财政贴息1558万元,1010家企业受益。
三农工作持续提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扎紧“粮袋子”,落实粮食生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7.68万亩,总产量达17.67万吨。推广7万余亩的“水稻+秋马铃薯”“水稻+鲜食玉米+菜花”“水稻+再生稻+鱼”等高效钱粮双增种植模式,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目标。紧盯“菜篮子”,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8.54万亩,总产量达49.9万吨;生猪出栏53.68万头。丰富“果盘子”,完成水果种植面积33.2万亩,总产量达71.55万吨,同比增长17.9%。其中,葡萄产量31.21万吨,同比增长14.7%;柑橘产量37.95万吨,同比增长21.6%。选派46名科技特派员开展实地服务。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效明显,防治葡萄根瘤蚜病3万亩,清理松材线虫病7759亩,排查柑橘黄龙病18万亩,建成柑橘无病苗木繁育基地、葡萄根瘤蚜抗虫砧木育苗基地。猫儿山竹海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红色湘江蜜桔产业示范区分别被评定为自治区五星级、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金玉粮园田园综合体、陡江古韵田园综合体分别被评为桂林市五星级、四星级田园综合体。建成崔家乡稻米飘香农耕研学基地。完成太平寨、虾塘等1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提升改造湘漓镇腊背村、崔家乡赵家村等12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推进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建设和上桂峡水库扩容工程前期工作。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放村集体股权证17994本。 “三大水库”7857名移民安置工作基本完成,通过实施整村提升、美丽家园建设、生产增收等后期扶持项目,进一步提升移民幸福指数。完善28个脱贫村、1.78万脱贫人口的后续帮扶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顺利通过自治区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
文化旅游持续融合。积极推动旅游振兴战略,自觉融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战略,不断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顺利通过“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复核。长征文化园(一期)、灵渠渠首清淤、“一园一廊”(一期)等项目顺利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安段)、灵渠修缮(二期)等项目快速实施。灵渠经营权成功收回,《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正式施行,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被列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灵渠保护与利用提升实现新突破,为持续推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依托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推出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连接界首、华江、溶江等乡镇红色旅游景点的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开发《湘江战役》系列丛书和《渡江前夕》《突破湘江保卫界首》沉浸式现场体验课程等文旅产品。持续推进“华江九寨”建设,龙塘寨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梁家寨一同入选“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猫儿山景区被广西旅发集团整合并购,进一步加快高品质发展。老山界龙潭江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广西(兴安)知青历史文化博物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旅游市场逐步复苏,全年旅游接待人数823.93万人次、同比增长18.73%,实现旅游收入92.36亿元、同比增长25.68%。“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
二、聚焦基础建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生态文明持续优化。坚持“生态立县”,全面践行“两山”理论,主动融入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响应机制及应急预案减排项目清单,加强对工业废气、扬尘污染、露天焚烧垃圾、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监管防治力度,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要求,打造石龙江、建里水2条“样板河湖”,强化灵渠水系治理和漓江流域、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连续六年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获得全市第一。积极开展林长制工作,推动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生态功能稳步提升、林业生态经济快中向好,完成造林30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53%。用“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非法用地、非法开采等行为。做好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锰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置,顺利通过环保督察验收。
城乡建设持续强化。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不断完善县城基础配套设施,强化市容秩序精细化管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暨乡风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到我县观摩。我县获批全区首个县级城市更新项目,获得授信5.2亿元。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安置点建设。实施1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1009户居民。完成双拥路延长线(一期)建设。加快灵渠大道(三期)建设。实施县城道路、水街景区亮化提升改造,加强海螺路、三将军铜像广场、大湾陡至塘市污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巩固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成效,开通县城至界首公交线路,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乡镇延伸。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村庄清洁、农房管控、大棚房整治,推进“三微”“三清三拆”“四化五网六改”等工作,高质量完成30个“两高”沿线村庄和1033个基本整治型村庄的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涌现出胡家洞、五架车等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自治区党委刘宁书记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财政纾困持续见效。抓好财源建设,强化协税护税,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5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0.49亿元。获得新增地方政府债券5.72亿元,同比增长31.5%。完成土地供应2330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4.4亿元。高效推进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成功将县经济建设发展总公司改制为广西灵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文化旅游、园区运营、城市建设等多方资产,总资产达120亿元以上,现金流达1亿元以上,融资担保能力达50亿元。积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已入库PPP项目3个,计划投资7亿元,其中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完善项目评审制度,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完成财政投资预算审核项目223个,核减投资1.2亿元,核减率12.2%;完成财政投资结算审核项目250个,审减资金0.7亿元,审减率9.1%。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追回违规资金3241.29万元。有效化解政府债务,科学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运行,存贷款余额374.71亿元,同比增长6.88%。
三、聚焦民生福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社保政策持续惠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扩面增容,低保、特困供养、救灾救助、残疾人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更加有力。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8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9%以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竣工投用,公立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全面完成,老年福利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搭建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平台,打通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优质教育持续巩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4个100%”工作全部达标,完成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县第四小学、县第五小学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开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五项管理”“县管校聘”等工作,健全教师编制、岗位统筹机制,“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平安兴安”持续建设。突出抓好社会风险防控、雪亮工程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严打整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智慧社区矫正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筹划“一村一辅警”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强化市场监管、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保障工作,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编撰《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知识百问百答》,有效推动司法调处工作,调处“三大纠纷”9600余件。全力做好信访安全保障工作,全年无赴邕进京非访。县处级领导接访日接待群众202件次,化解积案63件,切实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力度,有力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聚焦党建引领,自身建设不断提升
依法行政持续深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自治区、桂林市决策部署,狠抓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进一步完善《兴安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全年召开县政府党组会议19次、县政府常务会议23次。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1件、政协委员提案86件,办结率均达100%。实施政务服务“全科受理”工作机制,制定《兴安县政务服务便民利民“微改革”措施清单》,推出8项便民利民“微改革”。持续推进依法治县,巩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复议改革规范化建设工作得到自治区肯定。全区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典型案例现场会、全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廉政建设持续加强。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持续巩固精文简会成果。
同时,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事务、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社会科学、统计、地方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司法行政、机关事务、档案、保密、督效、供销、科技、气象、水文、防震减灾、公共机构节能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上级驻兴单位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谋发展,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上级驻兴单位、驻兴部队以及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兴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兴安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偏少,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待加强;二是规模工业企业和高精企业不多,产业集群效应不强,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力度不够;三是受疫情影响,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消费市场复苏艰难;四是高质量税源不多,财政纾困工作压力仍然很大;五是部分职能部门抓落实、抓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仍未完全打通,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2年工作部署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桂林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自觉融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战略,围绕“四大定位”,推进“三大振兴”,守住“三大底线”,营造“六大环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实施“十一项攻坚行动”,保持经济运行稳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争创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坚定不移走好兴安特色发展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兴安绚丽华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
为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全力推动生态保护,不断筑牢绿色发展屏障
助推大气质量提升。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响应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废气、扬尘污染、燃煤锅炉、露天垃圾焚烧、烟花爆竹燃放等污染监管防治力度。严格落实施工场地“9个100%”的防尘措施。坚持每日降尘洒水和道路清洗,加强渣土运输等车辆管理,严厉查处“滴撒漏”行为。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持续稳定空气质量,确保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
加强水资源管理。纵深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加强213名三级河长的责任落实。持续加强漓江流域、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严厉打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破坏环境违法行为。加大139条河道的巡查力度,有效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强力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完成“天地一体化”信息录入及区域监管系统信息应用。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全力推进林长制工作,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切实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启动“国家森林城市”“自治区林下经济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广种植竹灵芝、六垌茶、金毛狗脊等林下经济作物,力争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88万亩、实现产值13.5亿元。依法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维护17.9万公顷森林资源安全,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53%以上,进一步推动森林生态功能稳步提升,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协同高效。
二、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加紧项目谋划。坚持“项目为王”,紧紧抓住桂林作为向海经济辐射区的发展机遇,立足兴安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紧盯“长三角”“大湾区”,抓住“三企入桂”“行企助力转型升级”等招商机遇,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紧盯央企、500强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优质企业,注重招大引强选优,力争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加强谋划“双百双新”产业项目,从工业、交通、文旅、教育、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以“1+N”模式储备政府性投资重中之重项目12个、一般项目47个、县级重大项目135个。
加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暨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攻坚行动”,全县计划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39个,年度计划投资83.57亿元,其中汽车部件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项目、上桂峡水库扩容工程、中国兴安新长征文化园项目、中国健康好乡村旅游康养项目等4个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2亿元,猫儿山景区提质升级项目等59个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73.51亿元。交通设施方面,加快灵渠大道(三期)、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一期)等项目建设,推动爱民路延长线、体育馆六街延伸段、花荷路延伸段、东绕路一期(进站路延长线、湘江三桥)等项目尽早开工。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双女井溪防洪排涝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提升县城路网、管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亮化效果,全力推进城市更新。水利设施方面,加紧湘江治理工程(县城段)、上桂峡水库扩容工程、上桂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防洪治理等项目实施。能源设施方面,强力推进殿堂二期、严关三期、界首三期等一批风电项目建设,持续构建清洁能源建设体系。生态环境方面,加快实施五个乡镇污水处理PPP项目、城区雨污管网改造、县城老旧小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加强项目保障。坚持“环境为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力争各类审批事项提速30%。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政务服务、土地供应、金融服务、用工用水用电、社会秩序维护等要素保障,让客商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力争完成新增建设用地报批1000亩以上,供地2500亩以上;完成耕地潜力开垦5000亩以上,切实保障建设用地指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简易办”“跨省通办”“并联审批”要求,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构建简易、快捷、便民、公开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三、全力推动工业振兴,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完善工作机制。继续深入贯彻自治区、桂林市推进工业振兴的工作部署,坚持党政主要领导服务工业企业接待日、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等制度,增进面对面沟通。坚持县工业振兴办周例会制度,充分调动“一办六班”和“一办五组”积极性。对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实行责任考核机制,做到月通报、季评比、年奖惩,进一步提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精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全年工业投入24.5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技改投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0%,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3亿元、同比增长125%。收储土地1300亩、同比增长4%,建设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加快工业招商中心建设,在政务服务、招商服务、金融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为企业全程提供集中、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逐步实现“园区政务不出园区”。加快打造“1+6”园区模式,推动特色专业园区发展。加快电力装备产业园规划建设,力争引进企业5—8家;推动碳酸钙科技产业园提升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汽车部件产业园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产业招商,特别是注重引进“头部企业”,力争新引进企业10家以上。
做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壮大风电新能源、高新技术制造业、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部件、通用航空等六大主导产业。推动风电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新增16万千瓦装机容量,力争10月底前并网发电,实现产值同比增长4%;加快海螺水泥扩能技改,力争10月底前投产,新增产能9万吨,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推进碳酸钙科技产业园入驻企业运营,力争4家企业上规入统,实现产值1亿元;加快推动汽车部件产业园(一期)已投产企业正常生产,力争3家企业上规入统,实现产值1亿元;加快汽车部件产业园(二期)建设,力争引进企业15家、年内投产9家。积极培育优质企业,力争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34家,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总量。
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行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继续加强对28个脱贫村、1.78万脱贫人口的跟踪帮扶。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发展、小额信贷贴息、公益岗位补助、“雨露计划”补助等政策扶持力度。采取扶贫车间、以工代赈、生产奖补、交通补助等方式,支持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继续盘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打造1—2个乡村建设示范点、1—2个特色产业项目,确保上级衔接资金55%以上用于产业项目发展。
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力争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7%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6.2%以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田长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退果还粮”,确保粮食种植面积47万亩以上、年产量18万吨以上,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升级发展葡萄、柑橘、玉米、银杏、毛竹、生猪、畜禽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食用菌、猕猴桃、罗汉果、百香果、草莓等新兴产业,力争水果改扩种面积8000亩以上、生猪出栏55万头,葡萄、柑橘种植面积分别保持在14.5万亩和18万亩以上。建立健全柑橘黄龙病、葡萄根瘤蚜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松材线虫、毛竹蝗虫等森林资源有害生物防治的长效机制。推进澳洲龙虾养殖、溶江果蔬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铁桶计划”,恢复生猪产业发展,巩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工作成果。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新能源一体综合开发项目,推动陆基水产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与农(渔)光伏新能源有机结合。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加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田园综合体创建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自治区级农产品优势区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继续落实科技特派员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持续抓好品牌建设,推进富硒米等“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完成“华江六垌茶”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做好兴安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推行“小块并大块”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全新农机等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水稻等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3%,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加大设施农业推广力度,重点抓好葡萄、西瓜、草莓等大棚建设和滴灌安装,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万亩以上。加大生猪养殖场改(扩)建力度,提高设施设备配置水平,力争规模生猪养殖机械化率达40%以上。
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成A类河道治理3处,新建护岸6公里以上。推进主要支流(湘江)治理项目建设。对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进行排查并逐步加以修缮,切实保障设施功能。加大五里峡、金沙冲、牛栏冲等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紧实施溶江镇富江村、崔家乡田心村、漠川乡保合村等8处水毁修复工程。力争综合整治渠道84公里以上。实施湘漓、严关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耕地350亩以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电商发展等项目为依托,补齐水、电、路、网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和公共照明、供水保障、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等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五、全力推动旅游振兴,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全域旅游提质。主动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加快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旅游发展,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不断提升旅游景区内涵品质和核心旅游资源升级发展,联合周边县区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启动灵渠、猫儿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编制。持续推进桂北老家、灵渠人家、“华江九寨”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推动榜上、张家崎、山湾、秦家大院、马头山、高寨、桐子坪等乡村旅游点提质增效,配套建设旅游研学营地,力争打造一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或一个星级乡村旅游区。加快中国健康好乡村旅游康养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康养度假、健康养老等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载体,加强面向湖南、贵州、粤港澳大湾区的推介营销,塑造“古韵灵渠·红色兴安”旅游新形象。
高位推动灵渠保护利用。加快组建灵渠博物院,持续推动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遗产,进一步做好保护与利用提升工作。充分发挥灵渠研究中心作用,围绕水利、军事、交通、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一带一路”连接六个方面,做好《灵渠在统一中国、边疆稳定、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融合中的地位和作用》等4个课题研究,深入挖掘灵渠历史文化内涵。加紧编制《灵渠保护与利用提升规划》,举办灵渠论坛,开设灵渠大讲堂,推动《灵渠文化读本》进校园,充分利用“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优势加大灵渠历史文化宣传教育,推动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争创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启动灵渠水街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工作,丰富灵渠旅游产品供给,大力构建花样北渠漂流带、文化南渠体验带和灵渠文化研学体验区、秦城水街国家级休闲街区、打渔文化体验区的“大灵渠”格局,形成灵渠渠首+南陡村、秦城水街、打渔村三足鼎立发展态势,更好实现“旅游+文化+农业”的深度融合。加紧世纪冰川景区规划编制,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力争10月底前投入试运营。
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安段)项目建设为契机,着力抓好长征文化园(二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二期)、湘江战役旧址陈列展示(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翻越老山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和红色研学培训产业发展。继续加强红色文化讲解员培训,推进红领巾讲解员志愿服务。创新宣教方式,精心组织宣讲队伍走进区内大专院校、中小学校、社区、企业、部队等,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传承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积极争取将湘江战役、灵渠等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桂林市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范畴,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积极推动旅游服务升级。完善“一部手机游兴安”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一键游兴安”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旅游公路、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财神庙历史文化街区(一期)投入运营为契机,发展壮大“夜经济”,提升游客驻留时间,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906万人次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旅游收入达101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
六、全力推动城乡建设,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提升宜居县城建设。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做好“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启动《兴安县地名志》编纂工作。加大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推动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改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加紧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强力推进城市更新一期项目(灵渠片区)建设。实施500套棚户区改造,建设200套保障性租赁房,做好城南、城北安置点规划建设。实施原经贸局小区、电信公司小区等19个老旧小区改造,逐步疏解提升老城区。抓好500套公租房建设,切实提升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灵渠水厂建设,有力保障城镇居民用水供应。推进日月湖变电站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城南新区基础设施,加快铜锣湾城市综合体建设及彰泰学府、公园悦府、金龙学府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大力拓展城北新区,加快滨江花苑、污水处理厂搬迁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县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环卫市场化改革,加大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力争完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县城公交线路,新增1—2条公交线路。
加快特色集镇建设。把乡镇集镇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巩固拓展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成果,高标准完成溶江镇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围绕强功能、重管理,完善供水、供电、排污、道路、环卫、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服务向乡镇延伸,进一步增强集镇的人口聚集功能,提升集镇的承载力和吸附力。深挖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塑造乡镇特色,推动兴安镇、界首镇、溶江镇打造商贸重镇,湘漓镇、高尚镇、严关镇打造生态农业强镇,华江瑶族乡打造旅游康养小镇,崔家乡、漠川乡、白石乡打造乡村旅游名镇,不断增强集镇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乡村规划落实力度,有效整治违规建房,统筹打造一批产业强、环境美、村风好、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榜上村、东村、青山湾村等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抓好农村违法占用耕地及违建别墅摸排查处,做好基本农田优化调整、自然资源生态修复等工作。继续推进农村改厕,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力争覆盖率达90%。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50公里、农村公路路面提升改造95公里、危桥改造14座,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
七、全力推动财税金融,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支撑
加大财政资源统筹。科学研判财源趋势,出台精细化管理举措,强化收、支、管、监,推进财税工作科学化及可持续发展。坚持财税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月例会制度,精准制定财政工作月度计划。加强税收征管,涵养重点行业财源,确保应收尽收和均衡入库。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补助资金、转移支付及政府债券,力争全年争取项目补助资金20.8亿元、政府债券3亿元。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强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确保民生支出比重达80%以上。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深化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合作,研究创新政府投融资规划方法,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运用。以整合资源、资产、资本、资金为抓手,持续推进广西灵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文化旅游、园区运营、城市建设三大板块业务发展,优化国有企业融资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新增市场融资10亿元,进一步实现“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目标。加强国企监管,完善国企重大事项报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国有资产信息公开、债务风险预警等制度体系。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深化金融改革改制,优化信贷结构,激发市场活力,力争全年完成存贷款余额404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以上。持续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改制。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用好、用足、用活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依法有效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促进银企深度融合,争取桂林市小微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为我县200家以上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额度2.5亿元以上。加大普惠涉农贷款、小微贷款的投放,有效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持续加大宣传和推广,完成“桂惠贷”1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4%以上,促进企业在融资增量、扩面、提效上有新突破,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强化对非法金融活动的监管和打击,着力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八、全力推动民生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聚力提升文化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体制,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双减”要求,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高中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力争完成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加快县第四小学、县第五小学建设,启动县第四中学规划建设。推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工作。启动集综合体育场馆、篮球场、足球场、气排球场等于一体的体育公园建设,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
聚力强化社会保障。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抓细抓实联防联控各项措施,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加快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县中医医院迁建进度,推动“健康兴安”建设。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风险防控和基金管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探索开办培训学校或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力争公共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加强劳动力市场秩序监察,切实做好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园区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城市、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行基本殡葬服务社会化改革。
聚力完善社会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进雪亮工程(二期)建设,落实“一村一辅警”要求,完善智慧社区矫正平台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禁毒严打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坚决防止各类公共安全事故发生,有效巩固“平安兴安”建设成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大消防、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燃气、危险化学品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切实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扎实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聚力办好民生实事。多方筹措资金,用心用情全力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附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九、全力推动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行政工作效能
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推动全面依法治县,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法律顾问制度。
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整合资源、适度修缮,有效改善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环境。健全工作落实督查机制,对重大部署、重要工作全程跟踪督办,形成有目标、有清单、有时限、有结果的闭环工作体系,着力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高效运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坚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深入治理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推动行政监督、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贯穿协调,对损害兴安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坚决说不!
各位代表,踔厉奋发向未来,笃行不怠谱新篇!新的赶考之路已经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担当作为、接续奋斗,聚精会神加快建设“繁荣富裕、绿色开放、团结和谐、幸福美丽”新兴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兴安县十件民生实事
一、加强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健全防治农林作物病虫害长效机制,综合防治葡萄根瘤蚜病3万亩以上,推广种植葡萄根瘤蚜抗虫砧木苗2000亩以上;综合防治柑橘黄龙病18万亩以上,推广种植柑橘无病苗木1000亩以上;防治松材线虫病1万亩以上。
二、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厕所改造600座以上;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力争行政村覆盖率达90%。
三、大力修缮水利基础设施。加大五里峡、金沙冲、白纸江等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紧实施溶江镇富江村、崔家乡田心村、漠川乡保合村等8处水毁修复工程。
四、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改造老旧小区,加大保障力度。推进灵渠大道(三期)建设,3月底竣工通车;完成原经贸局、电信局小区等19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1000套公租房建设。
五、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城公交线路,扩大城乡公交覆盖率,新增1—2条公交线路,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0%以上;完成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50公里、农村公路路面提升改造9条95公里、危桥改造14座380延米,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面质量和通行能力。
六、扎实做好城乡居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工作。低保人员应保尽保,城市低保覆盖率不低于1.8%,农村低保覆盖率不低于4.3%;特困人员应养尽养,为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进行自理能力评估,及时申请发放护理费。
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立医院防治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迁建工作,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八、完善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持续落实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启动集综合体育场馆、篮球场、足球场、气排球场等于一体的体育公园建设。
九、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县第四小学、县第五小学建设,完成办公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等主体工程建设;完成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2022年秋季学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十、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完成不少于1750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每千人5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100%;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