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0 15:24   责任编辑:www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7日在清水河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县长亢永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我们以令人鼓舞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4亿元,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9亿元,同比增长58.1%,增速居全市第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亿元,同比增长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624元和9713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面对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因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保持高速增长,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累计完成5.05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居全市第一。全县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圆满完成三大攻坚战年度任务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步伐。
坚持聚焦聚力,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聚焦问题整改,聚力巩固提升,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以及各类巡视检查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以自治区“十项清零达标”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加大攻坚力度。4月18日公告退出自治区级贫困县后,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剩余76户170人贫困堡垒全部攻克,绝对贫困现象彻底消除。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35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69个、村集体经济项目23个,10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加大生态扶贫力度,直接带动1642人实现增收;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79户1388万元,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918个,贫困人口生产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全年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37人次,大病救治、重病兜底、慢病签约服务3073人,完成“四类人群”危房改造55户,易地搬迁1046户2400人全部入住新居,集中供水和自然村饮用水水质抽样化验全部合格,纳入低保贫困户1162户2129人,为667名困难残疾人发放补贴每人每月108元,贫困人口生活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3668户贫困户参与“三扶三增三提升”工程,占比96%;3067人参与“孝扶共助”工程,占比81%,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自治区派驻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市督导组坚持常态化督查检查,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力量。
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稳定改善环境质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为目标,以国家生态绿化重点工程为抓手,积极引进蚂蚁金服、房地产企业等社会方参与生态建设,完成造林面积27万亩。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控制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源,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5家,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9天,较上年度增加19天;完成黄河、浑河、清水河、杨家川保护利用岸界划定,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推进河湖清“五乱”,开工实施浑河河道治理工程;新增城区污水提升泵站3座,污水应收尽收,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着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8700亩;完成农用地膜回收9.3万亩,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田1万亩,县林草局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老牛坡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名录,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同步推进。加大预期引导,强化新上项目债务风险评估,严控增量债务。坚定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决心,继续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化解隐性债务3.3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71%;其中化解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稳妥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7亿元、15.5亿元、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0.9%、2.7%,三次产业比重演进为12:28:60,全县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立足“窑上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着力打造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71.0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4万吨。小香米、黑黍子、胡麻等地标产品种植面积达11.6万亩,建成小杂粮标准化基地1万亩、农技推广示范田1万亩、科技示范基地2000亩,成功打造蒙清五谷种植、蒙宏农业2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全县牲畜存栏58.9万头(只),牲畜出栏68.6万头(只)。新建肉羊扩繁场1处,昌隆、圣地、同源、颐康规模化养殖场分别新增生猪4000头、奶牛2600头、肉驴1300头、奶山羊1000只,养殖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实施了高茂泉窑田园综合体、巴图沟智慧田园综合体、三岔河灵芝康养田园综合体、宏河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成功申报国家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自治区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家、自治区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认定家庭农牧场37家,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逐步构筑、新动能日趋壮大。
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全面增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决心和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原煤、建材、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产销两旺,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预计新增规上企业6家。成功引进“中国化工企业50强”旭阳集团打造焦化循环产业园,目前90万吨焦炭项目全面复产,拉开煤化工循环产业发展序幕。恒源25万吨高岭土、蒙西10万吨高岭土生产线进入调试阶段,超牌三期20万吨耐火材料、5万吨偏高岭土项目完成技术方案调整,县域高岭土产能达75万吨,高岭土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天皓崔家梁石灰岩矿露天开采工程和年产50万吨砂石骨料生产线建成投产,蒙西年产100万吨砂石骨料项目进行设备安装,沙也年产1000万吨建筑骨料项目即将挂牌出让矿权,万秋新型建材管桩项目即将试产,蒙鑫冶金项目全面复产,远方陶瓷氢氧化铝中试项目完成设备安装,三联化工迁建项目顺利推进,砂石、装配式建筑、化工、冶金产业应时而起。明阳5万千瓦风电供暖项目并网发电,中萃、远景、华时分散式风电项目获取指标2.5万千瓦,北方电力2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新能源产业呈现新气象。全年引进投资12.1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创建老牛坡红色文化4A级旅游区,老牛坡扶贫产业园开工建设,泉寿湾生态旅游区投入运营,全年入境游客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3亿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年吞吐量4300万吨的十七沟物流园区一期建成运行,宏河镇鼎轩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宏河物流园区已完成土地征收,现代物流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将农村电商发展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年内实现农特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730万元。新设邮储银行、内蒙古银行清水河支行投入运营,金融机构、产品日趋丰富,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7.4亿元,贷款余额30亿元,金融保障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倾力打造美好家园
加快提升城镇服务能力。以“三城同创”为抓手,坚持“补短板、增后劲”,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编制完成《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城关镇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房屋征收3872平方米,中心区块、人行路、原二旅社等区域尾拆难题得到破解。体育路、人行路、人和街、大南沟桥建成通车,神池窑桥至蒙西道路主体工程完工,东出城口管网工程完成改造;建成水冲厕所9座,城区旱厕实现清零;新增城区绿化面积0.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2.1万平方米,集中整治城区主干道“蜘蛛网”,全面维修市政基础设施,城镇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扎实开展房地产项目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治理,用心用力推进问题解决。积极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任务,窑湾便民市场完成改造,地产食品加工园建成投用,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县城,城镇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展集聚提升类村庄287个、城乡融合类村庄52个、特色保护类村庄16个、搬迁撤并类村庄440个。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2%,全县小型规模化养殖场达123家,农村产业更加兴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铺开,建成宏河镇垃圾处理厂、爱心家园小型污水处理厂及一大批农村卫生厕所,建立起“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机制,高标准完成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0个、示范乡镇1个。一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选派112名产业指导员进村入户指导实施产业发展,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70人,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质量逐步提高。加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农民运动会等各类独具特色的农村文体活动,乌兰牧骑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惠民演出108场,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巩固提升农村发展基础。冯家塔至老牛湾公路完成工程量的90%,新建农村公路81.9公里,ETC推广发行工作顺利推进;全面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混凝土搅拌站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工作,恢复农业设施超标用地5.04亩;完成土地确权102万亩,划定农业“两区”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6085亩;完成电力农网改造17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8处,建成集雨水窖363眼,排查整改淤地坝安全运行181座,维修加固淤地坝8座,农村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四)坚决改善和保障民生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年初确定的六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民生事业累计投入9.47亿元,占到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53.06%,同比增长16.1%。一中迁建项目完成实验楼、图书馆等五栋楼主体建设,招聘特岗教师27名,积极落实班主任津贴,增加基础性绩效,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深入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校园安全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1.3%,同比提高了3.8个百分点,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攀升。县医院儿科病房楼、暖泉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完工,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大三件、小三件”医疗设备,引进医疗专业人才8名,在全市率先开展县域医疗综合改革,中蒙医院获评二甲专科医院,加快医联体建设,引进各类专家345人次,服务群众1.1万人次,扎实开展猪瘟、鼠疫等疫情防控工作,健康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完成外装修,开工实施明长城徐氏楼、箭牌楼保护修缮工程,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组建清水河县融媒体中心,主流媒体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人,安置转业士官5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3.49万人,发放创业贷款725万元。各项社会保障待遇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291万元,累计支出各项社会保障资金3.75亿元,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办结涉黑涉恶问题线索160条,完成重点行业乱点乱象整治703个,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9%和35.2%;基层司法所全部实现等级达标,群众信访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下降34.2%、36.5%,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全面落实“两金四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修订完善全县应急预案,公开招聘40名专业防扑火员,县乡村三级应急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园子湾、解放、落四坪少数民族聚居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和“清真”概念泛化专项治理,营造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
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老年、关心下一代、国防动员、库区移民、革命老区、网络通讯、邮政等各项事业得到加强。统计、审计、税务、档案、粮食、供销、土地收储、消防、交管、运管、气象、人防、工会、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部门取得了新成绩。
(五)大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动查摆解决问题211项,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设置政府组成部门25个。加快乡镇改革工作,挂牌成立党群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扎实推进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社会体制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坚决抓好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涉及政府整改问题34项98条措施,已完成整改21项77条措施,整改完成率达61.7%。启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实现“多规合一”。组建中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国有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改组经园公司,推动工业园区实体化发展。将廉政建设贯穿工作始终,持续加强“阳光三务”信息公开,启动运行公务用车信息化监管平台,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编制服务和会计代理记账服务,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各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市长热线、县长热线办结率达100%。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县上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各级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清水河县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面临的挑战还比较多。财政收支不平衡,化债压力较大;扶贫产业水平不高,后续保障能力不强;矿山恢复治理任务繁重,推进生态建设面临诸多难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项目相对短缺;项目审批流程效率不高,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公共民生服务需补齐短板,社会治理领域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破解难题能力不足、改革创新力度不大,政府自身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尽管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但是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陆续建成的产能正在逐步释放,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正在不断积聚,我们一定直面这些问题和挑战,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回应全县14万各族群众的新期待!
二、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根据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抓好乡村振兴、现代化经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按照县委总体部署,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5.35亿元,增长6%。
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预期目标,县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发力,精准施策,着力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
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开展“三大攻坚战”难点重点攻坚,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基础。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坚决贯彻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加强动态化监测,构建防止贫困人口、边缘人口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坚持县抓落实,对照自治区脱贫攻坚“回头看”137项问题目录,全面进行梳理排查,对存在问题结合各级巡视、踏查、成效考核、巡察等,举一反三全部整改到位,以问题整改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跟进、帮扶见效、监管到位。
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统筹全县扶贫资金,围绕“种植、养殖、加工、文旅、光伏风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项目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扶贫产业,采取“党支部+新型经济组织+农户”模式,推行县乡村三级分配机制,将更多农户吸附在产业链条上,计划实施到户补贴项目29个,实施村集体项目30个,切实增强项目保障能力,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受益。巩固生态扶贫成效,推动扶贫林果基地后续管护承包经营,积极发展林果上下游产业,提升林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易地移民社区管理,支持易地移民户发展托养、农产品加工项目,继续推进公益岗位就业,鼓励发展农民劳务合作社,承接城市绿化、道路养护、物业管理、农业生产服务等工作,保障易地移民人口稳定收益。持续扩大金融扶贫资金投放力度,推动有意愿贷款贫困户在三年期内合理展期,放大金融扶贫资金带动增收效果。推动62家“百企联百村”企业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村集体经济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
稳定现有保障政策,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力争农村低保与贫困人口重合率达到40%以上,实现应保尽保。加大对414名学龄贫困人口控辍保学和帮扶力度,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辍学。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推动健康扶贫工程深入实施。完善维护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农村住房、饮水安全。持续开展“三扶三增三提升”“孝扶共助”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大力弘扬武汉鼎精神,发挥驻村工作队在农村产业规划、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带动村“两委”提升履职能力、激发干事动力。支持和依托自治区派驻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市督导组,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加快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沿黄生态廊道、丘陵区经济林建设,完成造林种草24.93万亩;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行动,完成义务植树30万株;继续加大与国家绿化基金会、蚂蚁金服等机构的合作,不断扩大扶贫沙棘种植面积,加强原生经济林开发利用与保护,切实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继续清理整顿“小散乱污”企业,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坚决禁止露天焚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加大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实施浑河河道治理、水泉河防洪工程,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京津风沙源小流域、老牛坡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等综合治理,完成79座淤地坝维修保养;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推进河湖“五乱”清理整治;加强地表水环境质量、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进一步提高城关镇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持续提升县域水环境质量。扎实推进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废旧地膜回收10万亩,实施耕地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为土地持续减肥节药、补充营养。巩固好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成果,全力做好自治区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保护好一方蓝天碧水净土。
坚决打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实现防风险与促发展的有效平衡。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持续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和债务管理,加强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和监管,加大预期引导和财政约束力度,坚决抑制不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严控政府新增隐性债务。打好挖掘财税潜力、债转股、债务清算、债权置换、资产重组、资源盘活组合拳,积极化解债务存量,年内化解债务本息3.4亿元。加大金融风险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制观念,提高防范非法集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优先发展,力求实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农业生产,统筹抓好“五个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家园。
集中力量打响“窑上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按照“政府主导、国有企业专业化运营、民营企业全面参与”发展模式,科学有序推进公共品牌发展。政府主导制定“窑上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授权管理办法,构建生产、收储、运销全链条产品标准体系。充分整合现有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检测中心,对“窑上田”农产品进行统一检测,严格产品准入,把牢产品质量关。授权国有公司经营,聘请专业团队对品牌的培育、运营、发展、传播以及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全面细致的策划,依托检测中心,建立产品数据库,对产品包装设计、上市销售进行全程管控;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和线上线下销售,完善全过程供应链。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与“窑上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展互促互进,鼓励企业、合作社按照标准规范,广泛参与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做优做强高品质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
集中力量实现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推进产业振兴,扩大地标产品种植面积,完成优质小杂粮种植15万亩,建成标准化绿色杂粮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胡麻基地5000亩、小杂粮提纯复壮基地800亩、香菇示范种植基地200亩,完成优质苜蓿种植5000亩,大力推广葡萄、沙棘、中草药等种植;把畜种改良作为先导产业,建成1000只纯种肉羊繁育场2处、2000只种羊扩繁场1处,完成肉羊改良10万只,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扩大奶山羊、肉牛、肉驴养殖规模,年内存栏分别突破5000只、1万头、1.5万头;加快圣地牧业牧场扩建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承载能力,推动蒙羊羊乳制品项目、金豆食品扩能项目、农苑商贸小杂粮生产项目投产达效,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推进人才振兴,加大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合作,建立30人科技服务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30人,组建专业农机服务组织,推动产业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防疫员“三员合一”,整合力量、精准发力,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外出人才返乡创业,以人才回流带动资金和项目回流,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文化振兴,推动“三扶三增三提升”“孝扶共助”与村规民约有机融合,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建设村史、民间艺术展馆,持续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创作演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弘扬时代主旋律,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推进生态振兴,推广“八龙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民自治模式,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提升103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改造建设农户卫生厕所1200座、水冲厕所300座,继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动36家规模化养殖企业粪污收储设施投入使用,高标准完成示范村整治12个,积极创建自治区森林乡镇1个、自治区森林村庄10个,持续提升农村吸引力。推进组织振兴,充分发挥村“两委”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中的引领作用,依托村民自治优势,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实践活动,强化村务公开;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队向乡村振兴工作队转变,整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发村庄内生活力,凝聚乡村发展向心力。
(三)抢抓机遇,集聚要素,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重要要求,着力优布局、抓转型、促提升,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极。
加快转型升级,谱写工业经济新华章。紧盯重点项目投产达效,积极推动恒源高岭土、蒙西高岭土、旭阳中燃、十七沟煤炭物流园、宏河物流园、万秋新型建材、明阳风电纳入规上企业,筑牢经济增长新基础。加快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全力推进旭阳中燃焦化循环产业园二期项目扩规延链增效;加快推进运昇镁业二期金属镁及硅铁、天皓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鸿华矿业年产5万吨镁合金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实施绿盎科技年产2万吨粉煤灰提取氢氧化铝、神岩全煤矸石烧结砖节能环保项目;高效服务三联化工迁建,为企业落地创造良好条件,打造循环经济产业新链条。推动矿产资源精细化利用,续建完成蒙西砂石骨料项目,加速推进沙也建筑骨料项目投产见效;力推超牌三期耐火材料和偏高岭土、金大地能源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实现高岭土产业全面升级;加大天赐源、刘胡梁周边空白区煤炭资源整合力度,促进资源产业高效集约发展。突出抓好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中萃、远景、华时2.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年内并网发电,积极推进总投资59亿元大唐托电85万千瓦、总投资140亿元北方联合电力200万千瓦、总投资210亿元协合3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建设,掀起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浪潮。
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集聚发展新平台。主动融入和林格尔新区发展,编制完善工业园区环境承载能力规划和安全风险评估。坚持一园多区空间布局,重点推进煤化工、氯碱化工、高岭土、特种合金等分园分区建设。立足服务企业根本宗旨,推进工业园区实体化发展,逐步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发挥经园公司杠杆作用,引进社会资本,实施园区土地收储,启动运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转运站,完善引黄入园输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当阳桥水库引水工程,逐步构建功能完善、服务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招商引资“强磁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有利时机,主动找项目、挖资源、拓市场,努力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积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落地建设,尽快形成煤化工产业链、氯碱化工产业链、高岭土产业链、建材产业链、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生态旅游产业链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呼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推进减税降费目标落实到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坚持“店小二”服务理念,以落实“限时办结”、“维护原则下特事特办”等方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全力推动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坚持文旅融合,加快全域旅游发展。集中优势特色旅游资源,紧紧围绕“黄河、长城”两条主线,打好红色和绿色牌,加快打造旅游发展环。依托现有景区景点和教育文化资源,打造研学旅行基地,设置1个服务中心和若干教学点,开展红色革命、自然生态、民俗美食、地质遗迹、非遗传习、农事体验、陶艺体验、摄影绘画等研学活动,拓宽旅游市场。推动老牛湾黄河峡谷旅游区高水平运营,实施黄河沿岸文物遗址保护项目、黄河文化传承项目,积极推进周边地区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沿黄旅游区域合作格局。加快老牛坡红色扶贫产业园建设,不断扩大老牛坡红色教育基地影响力,积极争取建设长城文化公园,带动长城沿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结合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在东部、南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持续推进高茂泉窑田园综合体、巴图沟智慧田园综合体、三岔河灵芝康养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发展贾浪沟田园康养、浑河湿地公园、八龙湾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等项目。以六大地理标志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开发一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投放市场。突出文旅主题宣传,丰富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县域旅游知名度。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管理,尽快启动运营文旅投资公司,整合全县文旅资源资产,握紧“拳头”打造首府周边特色旅游目的地。强化景区景点监管,推进A级景区创建和星级农家乐评定工作,全面提升县域旅游发展质量。
做强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产业。推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十七沟物流园区二期、鼎轩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宏河物流园区项目,扩大销售半径,推动水泥、熟料、建材远销京津冀及雄安新区,开工实施老牛湾通用机场,构建较为完善的物流发展网络。加快总部经济招商,引导各类服务型企业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营运基地等,拓展财税收入新渠道。顺应消费需求变化,大力发展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结合城镇建设,打造中心区块商业圈,建设美食一条街,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畅通“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县域电商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持续优化金融机构和产品服务体系,积极协调做好超牌科技上市前期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推动工商银行清水河县支行启动运营,统筹县域各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发展。
(五)补齐短板、增强后劲,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能力
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逐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安排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打造品质、生态、幸福、文化清水河。
突出特色,加快推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精细管理”并举,建设“一心一轴两片区”,打造亮丽山水文化小镇。全面完成文博路配套工程,加快中心区块商业步行街建设,推进文博广场项目,打造集餐饮、购物、居住、休闲、文娱于一体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地质博物馆、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及配套管网设施建成投用,打通医院路,依托建成的文博桥,打造城镇文化服务中心轴。积极推进神池窑区块建设,加快天赐源移民小区、天皓新家园、联发福寿居项目建设,续建完成东门桥至蒙西道路工程,打造东部公共服务新片区。优化房地产开发布局,实施贾家湾棚户区改造,完成滨河南街西段延伸工程,打造西部功能拓展新片区。完成9个老旧小区道路管网改造,实施300户棚户区改扩翻工程,全面推进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治理和供热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加强城区绿化管护,完善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规范物业服务,扎实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
坚持生态恢复、融合发展、集约开发的原则,按照“四镇四区四带”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喇嘛湾、窑沟、老牛湾沿黄生态保护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宏河、五良太现代农牧业产业集聚区,韭菜庄、北堡红色旅游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砂石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等产业集聚区,逐步构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布局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夯实基础,不断补齐农村全面发展短板。冯家塔至老牛湾公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老牛湾庙区码头,加快建设神喇线城关镇段道路改扩建工程;实施县道016厂汉沟至羊群沟、川峁至老牛坡、神池窑至蒋家坪、天井至芦草圪洞、弓家背至正峁沟等农村公路建设;科学谋划小石窑至冯家塔段沿黄公路建设,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积极推进103省道清水河段公路、315省道宏河镇至五申公路前期工作,持续发力推进ETC发行工作,加快城镇公交和农村客运改革,构建高效畅通的农村交通网络体系。推动农村供电质量持续提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337公里。推进城镇5G网络发展,提升农村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4处,筑牢乡村振兴和农村全面小康坚实基础。
(六)保障基本,强化供给,大幅提升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问题和短板,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促进民生服务有效保障和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巩固提高民生服务质量。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3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续建一中迁建项目,实施城关三小教学辅助用房、红旗小学改扩建、职业中学实训楼扩建项目,抓好校园安全管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提高教师待遇政策,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实践向课外延伸和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县域医疗集团作用,突出抓好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依托医联体建设,不断提高蒙中医药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强化医保基金征缴和监管,统筹做好惠民医疗服务,推动健康清水河不断取得新成效。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积极筹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加快推进明长城徐氏楼、箭牌楼保护修缮工程,广泛开展惠民文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举办好春节元宵节、长城旅游文化节、超马赛等群众文体活动。提高“老有所养”服务质量,实施社区养老项目,在有条件村庄推动“党建+颐养之家”建设,有效提升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生活品质;开工建设殡仪馆项目,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服务,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稳步提高社会治理效率。按照依法严惩、标本兼治总要求,以建章立制为主线,在线索核查、案件侦办上持续发力,下大力气整治行业领域乱点乱象顽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取得新战果。以“枫桥经验”本地化为抓手,推行“四心合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将各类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坚决落实“两金四制”制度,强化源头治理,多措并举抓好治欠保支工作,有效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退役军人合法诉求,在全社会形成拥军爱军良好氛围。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实施贾浪沟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压紧压实宗教工作三级网络责任,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加大市场监管工作力度,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压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应急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全县森林和草原火灾、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灾情预警预报体系,提升灾情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保持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七)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作为最大动力,做合格的新时代“答卷人”,以真抓实干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坚持不懈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准确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在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上下更大功夫,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生命力、优越性在基层充分彰显。继续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整改见实效。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思想教育,进一步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基础;贯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强化基层干部监督管理。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提高贯彻执行能力,积极推动市委倡导的闭环工作法,形成从决策部署到督查反馈环环相扣、快速高效的抓落实机制;落实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惠及群众、赢得民心。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权力制约。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权责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推动行政权力监管精细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强化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继续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升合法性审查工作实效,全面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重点领域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政府系统行政权力、防治腐败制约机制建设。创新和完善普法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壮大普法骨干力量,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持续增强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行动自觉,让行政权力在法律和制度的轨道内运行。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做好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以改革实效促进发展。扎实推进乡镇改革,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提高乡镇治理效能。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描绘好面向现代化的清水河发展新蓝图。完成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组织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客观反映我县人口发展状况。加快推进质量强县,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质量意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推行政务服务“一张网”、APP办事、移动办公,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来回跑、环节多材料多、政府服务效率低等问题,实现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各位代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