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0 15:27   责任编辑:www
2020年5月19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的决策部署,通过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有力支持,按照县委“13345”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六大行动”攻坚年活动,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县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75亿元,同比增长2%;财政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58亿元,同比下降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54亿元,同比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86亿元,同比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9亿元,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52元,同比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41元,同比增长11.3%。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深度贫困,全力攻坚克难,脱贫基础扎实稳固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压实责任,聚焦极度贫困,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实现年度脱贫目标,即全县4.1468万人脱贫、30个贫困村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4.52%下降到4.28%,我县在全区深度贫困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四大战役”卓有成效。创新推行“以工代赈·共建家乡”的建设模式,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80户;新建家庭水柜5293座、集中供水工程134处,受益贫困人口7.95万人,在全区和全市饮水安全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巩固率94.59%,成功劝返辍学生281人。贫困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障“198”兜底政策。
扶贫产业创新发展。“联建联养(种)”模式深入推进,共建成409个贫困村扶贫种养场,现已全部投入运营,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21亿元。全县已完成“十大百万”扶贫产业任务,完成核桃新种和补植补造8016亩、“三特”水果3047亩、油茶9856亩、桑园4749亩、糖料蔗1.05万亩,出栏肉牛1.75万头、肉羊17.75万只、香猪4.3万头,新增淡水生态养殖8700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9539亩,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3.34%,在区内外开展扶贫农产品推介活动,切实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
扶贫搬迁持续推进。目前县内建成16个安置点,加上县外安置点,共安置搬迁对象6557户2.973万人,其中贫困户6259户2.8566万人。加强后续扶持,城区安置点投入1.2亿元配套建设6万平方米的劳动密集型厂房,可安置约1万人就业;拿银安置区就业创业基地一期和达吽美食小镇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全区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项目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实施20户以上改扩建及升级硬化道路和10至19户新建砂石路共276条495公里,已完工238条378公里,解决7426户近3.27万名群众行路难问题;实施贫困地区基建项目“歼灭战”,推进农网改造项目463个;实施通信网络建设,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网络服务能力;建成标准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17个,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开展贫困劳动力各类技能培训1559人;举办各种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70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享受低保1.0518万户4.6万人,聘为生态护林员1097人,获得乡村公益性岗位1074个,发放劳务补助971.75万元;建档立卡困难残疾人3658人享受困难生活补贴,3415人享受重度护理补贴。
对口帮扶扎实有效。深圳援助大化专项资金9975.81万元,受益人口8.05万人。深圳市28个部门、57个社区(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实施消费扶贫783.51万元,培训贫困劳动力4900多人。中国大唐集团投入我县扶贫资金3921.86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大唐同舟工程等36个扶贫项目,消费扶贫319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投入9795.81万元采购拿银安置区商铺并租赁,村集体年内获租金共783.66万元,该模式获得中央、自治区主要媒体宣传报道。全县160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147.43万元,每个村(社区)收入均达4万元以上,其中24个村(社区)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二)聚焦结构调整,狠抓特色示范,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总体趋势,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具有县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示范带动明显。创建一批产业示范区(点),红水河现代生态渔业(核心)示范区、七百弄鸡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获自治区三星级认定;源丰种养循环示范区获河池市县级示范区认定;5个养殖场入选第一批广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四星级)名单;创建乡级示范园14个、村级示范点57个。培育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78家农民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新增“三品一标”认证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七百弄鸡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年内养殖达200万羽以上,建成养殖场158个(含3个县级示范场),培育4个繁育场,年产鸡苗500万羽以上,入选第二批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并列为广西重点推介的“十大国家地标产品”。建设牛羊产业示范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建设肉羊全产业链扶贫项目示范基地和六恩肉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实现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零突破,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工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推进以“双百双新”为重点的产业项目建设,年内引进碳酸钙、辉绿岩和石英砂加工等8个项目,总投资5.29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6.26%;出台矿石产业监管政策措施,关停“小散乱污”企业9家,引导搬迁入园5家;重点支持多家矿业企业做强做大,完成多项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矿产品附加值;实施“园区兴工”战略,投资1.76亿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配套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推进桂西北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日可屠宰3万只的电宰活鸡流水线投入运营;成功培育桂信、锐辉、富源3家企业入库统计;加强众创平台建设,已有5家企业入驻;健全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组织13家企业参加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购电成本731.03万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历年欠款3848.72万元,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康养旅游全面提质增效。全域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投资1.8亿元建设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项目17个。加快自治区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瑶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旅游品牌创建有新突破,红水河百里风情画廊景区被评为自治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大化革命纪念馆、大化奇美水城景区分别被评为国家3A级、4A级旅游景区,大化达吽小镇被列为广西重点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以奇美水城、达吽小镇为中心的“夜经济”生活圈逐步形成。我县荣膺2019全域旅游发展优秀区县、“2019年度广西十大最美县域”称号,中央电视台专题推介《大美中国·广西大化》。美食驱动战略作用明显,成功召开2019中国民族餐饮发展大会,大化扶贫产品暨“壮瑶大席”进京推介,大化绿色生态食材、民族特色美食品牌逐渐走出广西,推向全国。年内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274万人次,旅游总消费31.99亿元,城乡餐饮业发展迅速,全域旅游大格局逐步形成。
(三)聚焦重点投资,坚持城乡统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组织协调,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为实现城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提供支撑和保障。
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2019年我县列入区、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共38项,项目总投资95.9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3.44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7.28%;全县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已经全部开工,竣工率达到80%,完成投资17376万元,完成率99%;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661.4万元,完成率86.87%。2019年共谋划储备重点项目97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41个,一般性项目56个,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方面,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大化段)全面施工,年度完成投资30.5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建设项目16个;完成乡乡通二(三)级公路工程1个,开工8个;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建设项目开工34个,完成投资45%。水利方面,北景镇京屯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东西部协作社会帮扶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雅龙乡胜利村七个教学点建设集中供水工程,以及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华善、六说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岩滩镇下皇村那六水源地保护工程、七百弄乡王烈水库工程顺利实施。
城镇和乡村面貌大为改善。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交办的9个问题整改,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治理城市扬尘,严控秸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扎实推进双排、城南供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城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推进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投入400多万元保障21个农村片区垃圾处理中心和村级处理终端正常运营;投入2200多万元,提升改造城区垃圾填埋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基本整治型村庄已竣工197个。完成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及16个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编制,8个乡镇获“自治区生态乡镇”称号。完成耕地保护面积达38.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29.74万亩。我县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夏季行动部署会上作经验介绍。
(四)聚焦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得到激发
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各种投资进一步提升,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县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政府职能更加优化、运行更加高效。推动行政审批、商事制度、降本减负、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一批重大改革,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农民工创业园试点建设等重点改革任务取得新进展。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重大风险,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处置机制,降低全县债务风险,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未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启用新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启动县乡村三级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1.4%,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满意率100%。出台“1+N”系列文件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扎实推进“百日攻坚”行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不动产登记、用电报装、用水报装等指标均实现自治区、市级百日攻坚目标。获得广西唯一的2019年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奖,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大项目建设暨服务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开放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开展产业大招商攻坚突破年活动,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31.6亿元,商务口径外资到位资金106.42万美元。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问题清单及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招商引资项目制度,参与洽谈促成签约项目9个,签约金额33.95亿元。加强产业合作,引进东部企业9家,成功签约项目2个,新增投资4.21亿元。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建成由大化电商城和16个乡镇、78个村组成的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综合供应服务体系,销售贫困户产品总金额409.04万元;积极参加广西“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电商节、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中国·深圳(第5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授予我县“最佳组团金奖”。
(五)聚焦群众期盼,不断改善民生,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关注民生所需,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民有所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持续加大教育资源供给,2019年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245个,总投资1.78亿元。设立学区教育科研中心9个,全面形成四级教育科研网络体系;获自治区新认定多元普惠性幼儿园3所,建成拿银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学生资助政策有效落实,拨付教育资助项目资金1.816亿元。县教育局被国家教育部基础质量监测中心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
民生保障落实到位。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资金投入,同比增长10.88%。社会保障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孤儿救助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达1.075亿元,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02%;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足额发放优抚金。健康大化稳步推进,医共体建设率100%,成为全区紧密型医共体试点示范县;落实“一站式”服务、“先诊疗后付费”,办理慢性病卡2.4744万张,我县成为全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在全区医改工作会、全市卫生健康大会作经验介绍,高分通过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评审。
创业就业有序推进。落实国家担保基金20万元和提供担保贷款100万元用于解决部分人员创业资金难题;发放64户市场主体32.9万元创业奖补;投资1.45亿元推动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共引进30家企业入驻;新增城镇就业1115人、农村转移就业828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8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2.4%,均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目标。
文体事业再创佳绩。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1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项目3个,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项目2个,建立《六也鱼怪》《贡川榨粉》非物质文化基地。成功举办2019年全国女子室内五人制足球联赛(大化站)、2019年全国(大化)青少年公益徒步挑战赛暨夏令营等11次体育赛事活动。
社会治理显著提升。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提升抗灾救灾能力,落实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厉整治矿山秩序,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市场监管,全县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协调解决突出问题70个。抓好打击“两违”工作,出台《大化瑶族自治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处置办法(试行)》,强制拆除“两违”建筑81户90间。实行“三区四线五员六包”信访工作法,严格实行“四不放过”,受理案件调处率达100%。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亮剑2019·禁毒两打两控”“亮剑2019·严打黄赌”等专项行动,有效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六)聚焦依法行政,坚持民主决策,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理念,持续推进自身建设,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理论学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定政治信仰,狠抓作风建设不放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行政民主决策,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共召开党组会议53次,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291个,干部调整任免11次。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大民生工程听证制度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
一年来,审计、民族宗教、水库移民、机关事务、侨务、统计、消防、保密、档案、物价、调处、人防、方志、科技、供销、糖业等工作也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新贡献,老干部、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保障等事业有新进步,驻大化中区市直单位支持地方发展实现新突破,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各民族团结更进一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在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形势下,我们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创造出不俗的业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成绩来之十分不易,这是党中央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全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中直、区直、市直各单位和深圳对口帮扶以及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大化的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化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的成绩面前,我们还需保持清醒认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基础还较为薄弱,重大项目还不够多,财税增收困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的增长动能尚未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城乡功能配套不够完善,城乡发展不均衡,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等。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做好全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中央、自治区和河池市的决策部署和县委“13345”总体工作思路,以开展“六大行动”决胜年活动为统领,重点抓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各类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全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财政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招商引资到位内资增长10%,外资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以内。
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攻坚极度贫困,在高质量脱贫摘帽上持续发力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举措、压实责任,攻坚极度贫困,年底完成24个村17310人脱贫摘帽,全县达到“九有一全”脱贫摘帽标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顺利通过国家、自治区、河池市整县脱贫出列验收。
加快完成“四大战役”任务。完成剩余827户危房改造任务,并解决面积不达标、门窗未安装等问题,开展好住房安全等级鉴定(认定)工作;完成剩余1885座(含建档立卡户614座)家庭水柜建设,加强1349个农村供水工程维护和管理,保证水质达标;推进教育扶贫,加强20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招聘教师259名,落实乡村教师补助政策和差别化补助标准,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狠抓控辍保学,保证残疾儿童受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障“198”兜底政策,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便民服务、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加强医疗单位基础设施和乡村医疗队伍建设。
突出抓好扶贫产业全覆盖。扩大“联建联养(种)”养殖(种植)场规模,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完善产业指导员制度,培育产业致富带动能人,加强培育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鸡、牛、羊、油茶、桑蚕等五大主导产业,多渠道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确保产业覆盖率达100%。努力实现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以上的村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巩固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坚持以脱贫攻坚统筹社会救助工作,全面抓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扶贫工作,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宣传力度,力争贫困人口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工程,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完善残疾人补贴制度。
扎实推进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162条改扩建并升级硬化屯级道路,以及771个屯级道路安全防护工程。重建或修缮陇汉村、尝梅村、弄文村、胜利村、尤齐村、羌圩村等6个行政村办公场所。实施20户以上自然屯通宽带网络工程,在1396个屯增建298个基站。打造数字广西“广电云”服务系统,加快广播电视基础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重点抓好危房改造用电配套建设。
做实做细脱贫攻坚常规工作。全面压实干部责任,建立健全“战区调度、乡镇落实、村屯突击”三级作战体系、划分“四大战区”以及处级领导脱贫攻坚联系乡镇等制度,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推行脱贫攻坚“一票认可”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驻村工作队建设,强化政策、制度和待遇保障。扎实开展脱贫监测户“六巩固”活动,确保“零错退”,开展“边缘户”帮扶,确保“零漏评”。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培训就业、产业开展、文化活动、社区管理等后续服务,实现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就业或有1项产业,稳妥推进拆旧复垦工作;进一步加大转移就业,深化粤桂劳务协作,培训贫困劳动力1000人以上,开发扶贫公益岗位1000个以上,开展“两后生”就业培训;拓展对口扶贫协作,谋划好粤桂帮扶资金项目,加强产业、旅游、消费扶贫方面合作;加强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区市直对口帮扶工作;加强宣传脱贫攻坚的做法、经验及成效,动员社会参与扶贫。
(二)围绕突破发展瓶颈,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优势产业加快聚集,努力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着重发展特色农业。以现代农业为主线,以产业化为导向,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目标。抓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落实好各项指标任务;加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自治区级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1个、乡级示范园12个、村级示范点57个。新增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1个以上。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扩大七百弄鸡、湖羊、肉牛养殖规模,同步配套发展“粮改饲”项目。加强非洲猪瘟疫情处置防控,加快恢复生猪养殖,保障猪肉屠宰供应;鼓励发展大化白玉薯、大化大头鱼、鸽子等乡镇特色产业和发展本地长寿·生态·富硒食材产业;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农业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我县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粮改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学谋划物流链、供应链、产业链布局。推进农产品加工营销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创建1个以上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点,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加快推进“双百双新”项目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推进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配套产业园项目、农民工创业园一期项目、岩滩工业园提质改造工程和城南综合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城南综合工业园区等“三通一平一排”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建设,支持矿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落实矿石产业监管政策,整合“小散乱污”企业,着力推进高、精、深碳酸钙项目,培育3家以上公司成为碳酸钙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广西晨安方解石有限公司4.68亿元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打造成市级新型碳酸钙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2家以上公司成为辉绿岩新型建材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人造石英板材项目建设。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培育3家以上规上企业。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创新机制体制,整合旅游资源,全力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旅游品牌,岩滩景区和百里风情画廊景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化夜街景区、水岸廊桥景区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推进奇美水城景区争创自治区级文化旅游品牌等8个旅游产业融合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岩滩旅游码头、岩滩湖光山色景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等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推进区级大健康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大化瑶泉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贡川情人湾农业观光、岩滩景区大门等项目。深入实施“美食驱动战略”,依托达吽小镇、大化红水河生态康养美食示范园等,引导支持美食企业发展壮大,打造生态康养美食产业体系,推进大化“夜经济”发展。加强旅游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实施数字大化“智慧旅游”项目,加大“长寿门户·康养大化”旅游品牌营销宣传力度,提升大化旅游知名度,促进特色农业、餐饮业、旅游业等产业协调发展。
融合发展各类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优化电商城功能布局,力争建立1个畜禽交易市场。实施2019年中央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电商龙头企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对接;用好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障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扩大农产品网上网下销售,积极参与“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展销、“壮族三月三”电商节等。大力升级发展汽车、餐饮、居住、家政、健康、养老、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促进电商与其他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三)围绕实施重大项目,在推动城乡建设上持续发力
坚持项目建设与管理并重,推动城乡建设提质升级,促进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着力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筑牢生态宜居安全屏障。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新一轮扩投资补短板政策和国家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机遇,谋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牵引性、带动性、辐射性的重大项目,重点规划大化县无轨高铁站、通用机场、大元港口项目以及2019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的大化县辉绿岩产业、大化县新能源开发项目(一期)。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重点推进2020年自治区级、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40项,确保实现项目新开工9项、续建12项、竣工投产11项,做好8项重大预备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完成投资23.9亿元。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乡村振兴项目以及其他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编报和推进工作。持续推进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点做好都阳至黎明(大化段)、S306大化至旧城(大化段)、板升至百都、百都至双福、贡川至百马、乙圩至羌圩、都阳至北景、马山至乔利支线、大化大元桥、岩滩大桥等乡乡通二(三)级路及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王烈水库工程建设,完成上平水库前期工作,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建设。
科学布局推动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接续发展,高质量完成县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2年)和乡村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工程,加快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改造提升乡村风貌,推进精品示范型村庄、设施完善型村庄、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项目,开展“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专项行动,建好“美丽大化”乡村建设综合示范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治理,处理率95%以上;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抓好乡镇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养,提升乡风文明。
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多规合一”编制,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以民族新城、拿银安置区和城南工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城西、城东、城南经济走廊。结合贺巴高速公路走线,规划建设高速公路进城大道及其连接线、新化西路延长线道路等连接城区主动脉的路网工程。加快完善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抓好棚户区改造。加强城区垃圾分类治理,建立宜居良好环境。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理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完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加大力度推进“两违”整治工作,促进城市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智能化、长效化。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物料粉尘污染治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抓好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和餐饮油烟管理,推进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落实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和规范化管理,增加城区道路冲洗保洁频次。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河长制,加强河湖保护,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治理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废水、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努力提高水环境质量。切实打好净土防御战,摸清土壤污染底数,制定土壤治理与修复规划,实施农用地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灾害防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环境问题等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四)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在激发内生动力上持续发力
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着力在谋划改革发展思路、解决突出矛盾问题、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落实中央、自治区层面压减的行政许可事项。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治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推广应用广西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政务数据“聚通用”,实现更大范围“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掌上可办”。落实“1+N+1”系列文件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继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深化其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巩固国有林场配套改革成果,探索开展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等;积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力度,健全完善评估、征信、担保、信用体系;做实做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有效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金融风险等重大风险隐患;统筹推进财税、文化、卫生、供销等各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创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柳来河一体、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充分利用好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中国(广西)健康长寿产业发展论坛等重大展会平台,做好招商信息收集、招商环境和项目推介,建立企业联系渠道和招商关系;积极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驻点招商,加强与周边县联系对接,进一步强化合作广度和深度。
(五)围绕推进民生改善,在增进民众福祉上持续发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各类制度,保障民生资金投入,做好各项民生工作。
提升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高质量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发展公平优质教育,落实学前教育“985”目标(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学率达90%,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公办幼儿园的比例达50%以上),启动将乡镇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试点工作。夯实优质教育基础,建成县民族新城初中、拿银新区小学并投入使用,开展城南新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健康大化”,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强化公共卫生和妇幼健康工作。继续推进县民族中医院项目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民间民族医药挖掘整理工作;完善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机制,补齐人才短板,稳步提高基层卫生工作者薪酬待遇;建立健全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完善村医养老政策;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增加城镇就业,完成职业技能、就业创业等各类培训,突出做好生活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抓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统计工作。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实行职工医疗双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居民参加各类保险的覆盖率。健全城乡社会救助、福利制度,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进民政医养结合服务,抓好养生养老小镇创建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加快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出更多文化精品。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吽文化小镇和七百弄布努瑶文化传承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开展矿业等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强化市场监测预警,保持物价稳定。加强依法治访,完善县乡村三级信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大信访维稳及积案化解力度。推动平安大化、法治大化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途,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要求。我们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坚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中央、自治区、河池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一是全面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加强新理论学习、新政策研究和新问题调研,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驾驭发展能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强化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制度。二是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机制。继续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继续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三是严格落实廉洁执政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落实“一岗双责”,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力推进各类问题整改,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有效防止任何形式的“四风”问题,减轻基层负担,努力打造清正廉明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强化举措,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为完成整县脱贫摘帽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