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1 22:09   责任编辑:www
2022年2月12日在通辽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玉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五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自2018年履职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与全国、全区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逐步恢复、总体稳中有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11.44亿元,年均增长2.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3.6:31.9:44.5。农牧业连稳连丰,粮食总产量达到179.66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143.9万头只,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验收,我市被确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居自治区前列。主导产业聚链成势,绿色煤电铝、玉米生物制药、中(蒙)医药等产业稳步发展,镍基新材料、风电装备制造等百亿级项目落地实施,“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94%。国家支持通辽在现代能源领域开展试点,新能源装机比重达到47%。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我市被列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北部大通道承载城市,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获批全国第三批示范物流园区,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获评“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路线”,霍林郭勒市入选全区首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攻坚战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市22.4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初步成效。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霍林河露天煤矿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矿山生态修复典型。“四个千万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实施,林长制、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建成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585万亩、绿色矿山82家,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1060万亩、天然草原修复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7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62%。西辽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得到国家重视支持,西辽河“母亲河”时隔20年获得生态补水。坚决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持续下降、风险总体可控。科学精准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守住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挂牌成立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取消下放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249项,市场主体由13.59万户增加到26.84万户。创新发展能力稳步增强,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28条政策措施,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18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家,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3项,建成全区首个盟市级高分卫星应用中心,自治区玉米和肉牛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药监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落户通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与沈阳、长春等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外引内联千万元以上项目675个,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698亿元。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2亿元,改造棚户区2.1万套、老旧小区560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03%。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1/3以上农牧民用上了卫生厕所,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偏远农牧区用电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市县中心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引绰济辽等重大水利工程启动实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辽境内工程建成投运,岷通天然气管道全线通气,建成高等级公路585公里,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基本完成,通辽至沈阳、北京高铁相继通车,我市迈入“高铁时代”。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公共预算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6.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475元和18405元,年均分别增长5.5%和10.1%。覆盖城乡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住房、养老、社保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全面推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应急救援能力有效提升,一批重点疑难信访事项得到解决,社会安全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国防动员、双拥优抚、退役军人、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外事侨务、统计调查、广播电视、地震气象、史志档案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关工委、老年体协、老年科协等组织都有新气象。
自身建设更加严实。坚持以党的建设统领政府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议事决策规则,严格履行“三重一大”行政决策程序,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法律顾问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三公”经费支出较2017年压减48%。动真碰硬推进环保、统计、煤炭、营商环境等领域整改整治,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稳中求进、承压前行,用实干实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我们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增长。多措并举助企纾困,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8.9亿元、缓缴税金12.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1.7%、利润率提高3.9个百分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进出口总额增长65.3%。我们稳妥应对化解重大风险。“11·5”最强暴风雪来袭,全市上下以雪为令、浴“雪”奋战,兄弟盟市千里驰援,众志成城打赢抗雪救灾保卫战。满洲里关联疫情突发,我们闻令而动、分秒必争,精准有序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实实在在守护了百姓安康。部分旗县立项审批受限,市旗两级联手破困局,6个旗县全部退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黑名单”。我们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主导产业强链条夯基础项目156个,26户企业达到入规标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0.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3.2%。我们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立市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推进中心,成功争取并启动实施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出台推进能耗“双控”促进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任务。我们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78个,启动中心城区市政园林管护市场化、环卫保洁一体化改革,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成功卫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捍卫了通辽荣誉。我们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26条措施,优化重组市属五大集团,签署《赤峰市通辽市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展开全员全域全季招商攻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到位资金分别增长86%和18%。我们用情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市政府承诺办好的九件民生实事有效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42项承诺事项全面完成,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四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我们勠力同心、向难而行,经受住了疫情防控大考,打赢了三大攻坚战,见证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实现了“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四年的接续奋斗,全市发展理念和思路方向更加清晰,特色突出、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发展环境和政治生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通辽发展再次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四年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带领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通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关心支持和参与通辽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清醒认识到,通辽正处在艰难而又极为重要的经济转型期,前进道路上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市欠发达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项目支撑乏力,投资持续低迷,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经济指标尚未恢复至合理区间。县域经济活力不足,政府化债压力巨大,改善民生、调控经济的能力严重受限。极端天气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存在明显短板。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方面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营商环境仍需改善,政务服务可及性、便利度有待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系统一些党员干部成事能力、担当精神不足,思想意识跟不上、能力本领跟不上、学风作风跟不上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将直面问题,加快思想破冰、问题破解、发展破局,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第六届人民政府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市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通辽跨越追赶的战略机遇期、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重点建设赤峰、通辽‘双子星座’”,赋予了通辽发展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七个推动”的关键定位和重点目标,系统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锁定关键定位,把牢主攻方向,实施集中攻坚,把美好愿景变成发展实景,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增创通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着力改善生态系统质量,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
——坚持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走出一条“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农牧业现代化新路子,建设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全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建设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基地和全国先进的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休闲康养度假基地。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融入东北、深耕东北,主攻京津冀、面向环渤海,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与赤峰市协同发展。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
——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和乡村振兴成效。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区,推进老城区改造提档、新城区高端赋能,申报设立哲里木区,打造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宜居宜业的百万人口中心城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多节点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三牧”工作,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把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事业。持续推动创业就业增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健康通辽行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筑牢安全稳定屏障,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入落实“清风引领”系列行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市政府开局之年。根据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运行全面恢复到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加快跨越追赶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稳定社会基本面,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回归合理区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为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始终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坚持创新实干、克难攻坚,鼓足方方面面的干劲推进改革、促进发展。
(一)坚持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协同发力,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加快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打赢保稳促进的硬仗。
强化有效投资支撑。突出“项目兴市”,一切围着项目转,要素跟着项目走,一切为了项目干,抓实全流程、全周期“项目管家”服务,必保完成投资350亿元,全力以赴打一场项目投资的翻身仗。调整升级项目库,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工业技改、先进制造、新兴产业和创新成果转化投资明显增长。建立争资立项责任目标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增长5%以上。坚定不移推进全员全域全季招商,落实“五个一批”奖惩机制,着力提高项目签约率、落地率、成功率,年内新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翻一番、达到510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出台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向线下赋能,提档升级城镇特色商业圈、步行街,实现“快递进村”行政嘎查村全覆盖,持续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提升传统消费,扩大新型消费,开展“直播科尔沁·消费促进季”“通辽网上年货节”、发放电子消费券等集中消费促进行动,推动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扶持壮大本土电商企业,做活做新农村电商,开展“放心消费”创建行动,让通辽的好产品走俏大市场。
扶持壮大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国家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及早发力。严格规范涉企收费,严查乱摊派乱罚款,严禁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全流程信用监管,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推动落实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政策,全年新增各项贷款150亿元以上,为市场主体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开展“众创业、个转企”行动,市场主体增长20%以上,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100户以上。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开展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49%以上。实施“双倍增”“一提升”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实施研发机构、科技平台“双百”培育计划,认证一批市级创新平台。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专项,集中开展科技攻关。实施“鸿雁回通”计划,出台《通辽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积极争取自治区政策支持,落实置换一批、贴息一批、划转一批、清零一批举措,采取非标高息债务剥离、降息、展期、转型平台公司债转股等方式,全力帮助旗县化解债务、轻装上阵。开展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推进高风险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不良贷款率压降至4.5%以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突出“一核三重”,强攻产业、决战工业,加快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
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建设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20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12万亩,改良盐碱化耕地16万亩,完成40万亩大豆种植任务。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节水高效特色、防灾避灾型农业,打造一批种植、养殖、林果等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和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和智慧农牧业试点园区。实施种业振兴、奶业振兴、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地环境净化、农牧业品牌建设系列行动,培育一批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加快挺起工业脊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打响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聚焦玉米生物科技、绿色铝基新材料、镍基循环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中(蒙)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龙头企业“链主制”,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86个,推动60个项目投产达效。推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绿电替代,实施一批技改升级、智能制造、节能节水改造项目,创建一批数字车间、绿色工厂、智慧矿山。开展规上企业护航、“专精特新”和“小升规”企业培育行动,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家、规上工业企业20户以上。实施园区强基提质工程,全面启动智慧园区建设,开展低碳(零碳)园区试点,完成园区区域评估,新增标准化厂房24万平方米以上。
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申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推进沪通云仓、科左中旗龙成现代物流园区、开发区和开鲁工业园区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通辽保税物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建成投运。积极发展近郊游、生态休闲游、乡村民俗游,布局建设阿古拉等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创建孝庄河文化产业带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通情达礼”文创商品实体店,提升打造孝庄园、大青沟、哈民遗址等品牌景区。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推动科尔沁区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争创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新增装机300万千瓦以上。强力推进龙马重工、金风科技等风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力促风机整装产品年内下线。高质量开发利用硅砂战略资源,规划建设科左后旗硅砂精深加工产业园,加快凯盛、海螺硅基新材料和光电新材料项目落地。建设补网优网4G基站30个,新建5G基站632个,实现“五区”5G网络有效覆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融合应用。推进金玉锋大健康产业园、华北制药生物发酵基地等项目建设。
(三)坚持改革开放与优化环境协同发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立足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一以贯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积蓄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实行出资监管企业总会计师委派制,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全面推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开展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落实国家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措施,推动霍林河、奈曼、开发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运行见效。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稳妥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
持续扩大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向北开放”战略,培育俄蒙货物中转、加工、储藏、运输集散基地,发展“通道经济”“落地经济”。深化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联盟协作,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合作。推动通赤合作走深走实,合力推进四个领域、29项合作事项,着力在长春—通辽—赤峰高铁、LXB供水工程、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取得务实成果,擦亮赤峰、通辽“双子星”。
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市本级19个部门、135个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完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103项事项“一件事一次办”、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更多高频民生服务事项“掌上办”。推进“一制三化”改革,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推动涉企事项“一网统管”“全市通办”“全程帮代办”。建立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和政企沟通会商机制,做到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实行企业、群众对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季度打分测评制度,坚决惩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让投资者在通辽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
(四)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力,加快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城乡一体、双轮驱动,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让城乡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完成新一版城市详细规划修编,舍得拿出最好的地块搞绿地、建公园,用绿色软化钢筋水泥带来的压迫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森林公园康养社区、新工二路片区开发进度,建设一批中心城区路网完善、防洪防涝能力提升、生态绿化提质项目,实施一批城关镇补短板、强弱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及场景应用,推进中心城区市政园林管养和环卫保洁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系统整治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环境脏乱差等“城市病”,让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的“金字招牌”更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落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产业提升、京蒙协作等各项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村庄规划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示范村规划方案编制,升级农村电网1845公里,稳妥推进农村牧区户厕改造,启动建制镇污水处理试点工程,完成18个嘎查村污水处理试点项目,行政嘎查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提高到40%。开展乡村治理、乡村发展行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统一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增强基础承载能力。推进齐齐哈尔—乌兰浩特—通辽高铁项目前期,加快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红石—浑迪音一级路、保康—舍伯吐二级路技术改造项目,建成通辽高铁站与大广高速连接线(大兴路),实现奈曼通用机场通航。统筹抓好雨水收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推进引绰济辽二期、乌兰哈达水库项目,开工建设LXB供水通辽支线工程。加快新能源项目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启动甘旗卡—库伦—义隆永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推动燃气管道进旗县、进园区全覆盖。
(五)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发力,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立足“双碳”背景,厚植生态优势,激发绿色动能,让绿色成为通辽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精细化管控,全面排查、深入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落实严格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抓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申报建设阿日昆都楞、霍林郭勒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扎实推进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加强天然石英砂矿专项整治、全域矿山修复治理,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和天然草原保护修复200万亩,建成绿色矿山16家,打造霍扎一体化绿色矿山示范区。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强化秸秆焚烧管控和采暖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源、发酵企业异味治理,倡导中心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加强工业废水、城乡污水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加大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力度,确保重点水功能区、10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系统改善松辽流域水生态环境。强化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危废医废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推进节约集约循环发展。编制通辽市碳达峰行动方案,系统谋划推动结构减碳、节能降碳、生态固碳。落实自治区“两率先”“两超过”目标要求,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就地消纳。完善用能预算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两个先进”审查标准,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新释放用能空间优先用于发展绿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成为时尚。
(六)坚持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协同发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守节用裕民之道,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办好“雪中送炭”实事,不做“锦上添花”虚功,让民生关切温暖人心。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分类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开展属地院校专场招聘,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1.5万人、农牧民稳定转移就业35万人。落实“创业内蒙古”行动,举办首届通辽赤峰联合创业大赛,建设通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创业园。推进根治欠薪行动,让农民工不再伤“薪”忧“酬”。
着力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所,用三年时间解决中心城区“入学难、入园难”问题。巩固“双减”成果,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职业教育“双高”“双优”计划。支持高等教育提质增效。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规范发展民办教育。
推进健康通辽建设。完成市医院新院区项目主体装修工程,开工建设市传染病医院、蒙医医院、疾控中心项目,推进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健康联合体建设,筑牢基层卫生网底,守好首道健康防线。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启动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全力备战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进“书香通辽”建设,加快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开馆运营和市文化馆搬迁达标,推动“智慧广电”全覆盖。推进科尔沁文化(通辽)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社保医保全覆盖。健全社保医保基金长效监管机制。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持续提高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全面落实妇女儿童“两纲”目标任务。加快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立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关爱机制,“一老一小”永远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内紧外松、张弛有度,抓实抓细村居社区末端疫情防控,力争以最小的社会扰动换取最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扎实推进平安通辽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提高应对强降雨、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城镇燃气、工矿商贸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和水平。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人民防空等工作,军政军民团结一心共建美好家园。
各位代表,民之所需就是政之所向。我们将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之事当成我们的大事心事,用情用力抓好十个方面民生实事,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恪尽职守、夙夜在公,靠实绩彰显绿色发展,用行动践行为民担当。
坚持依法履职,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强化契约精神,承诺必践诺,新官必须理旧账。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改革进取,建设创新政府。全面加强学习,深化调查研究,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危机意识、追赶意识,唯实惟先、敢为敢闯,勇于向优者学、同快者比、跟强者争、朝高者攀,善于用市场化机制、改革的办法解难题、开新局。
坚持担当作为,建设实干政府。坚持经手就是责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遇上矛盾绕着走。健全项目清单化工作机制,推行“穿透式”一线工作法,走出会场、直奔现场,一竿子插到底,坚决防止不落实、落不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少说多做、崇尚实干,紧抓快干、马上就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坚持为民清廉,建设服务政府。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政府决策直通百姓、群众诉求直达政府机制,到群众中去做政府工作,依靠群众做好政府工作。坦荡真诚地和企业家交朋友,用心用情地为企业送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力谱写通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市政府2022年十方面民生实事
1.完成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增加学位1705个、园位2190个。新增婴幼儿托位2251个、达到6688个,每个旗县市区至少建成1所普惠性托育机构示范中心。
2.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00人。
3.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住院护理险标准。
4.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4所,新增高龄、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家庭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养老机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护理型床位3000张。
5.启动建设通辽中心福利园区。
6.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69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270户、老旧小区改造127个,农村牧区危房应改尽改。
7.新建供热管网97公里,改造老旧小区供热管网87处,更新改造换热站37座。
8.开展住宅物业管理提升年行动,实现中心城区和城关镇无物业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9.建成中心城区2万亩“菜篮子”基地,全市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
10.实施国省干道病害路段修复12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