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2 10:47   责任编辑:www
2022年1月8日在凉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政府代县长 郑东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应对挑战中逆势突破,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4090元和1588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7年的27.2:38.1:34.7调整为2021年的19.3:29.8:50.9,经济发展韧劲更足。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上下同心、尽锐出战,9639户2120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并于2019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圆满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县住建局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在平稳铺开。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两个维护”,20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销号。岱海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采取“一封一育一禁止、两减两补两修复、两改四控三处理”18项治理措施,湖面面积缩减趋势放缓,水质恶化得到有效缓解,周边地下水位逐年提升,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热电联产一期投入运行,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取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7年的222天提高到2021年的315天,优良率达91%。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85%以上,工业企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率均为100%。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面推行三级“林草长制”体系,如期完成自治区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任务,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大工程,累计造林17.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6%,绿色成为凉城最靓丽的名片。重大风险总体可控。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建立平急一体化指挥体系,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措施,累计采集重点人群、重点物品、重点环境核酸样本12万个,常态化做好“外防输入”工作,实现“零输入、零确诊”。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9.8万人第一剂次接种任务。顶住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巨大压力,化解政府债务23亿元,政府债务率下降到151%。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互联网金融服务等行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信访秩序逐步好转,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解决,个别违法信访人员被依法处置。安全生产形势平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扎实推进。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农牧业质效并升。精心打造有机旱作农业6万亩,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增加到53万亩,籽玉米种植面积压减到25.7万亩,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建设高标准农田9.97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7%,粮食产量稳定在4亿斤以上。骏羊牧业5座标准化奶山羊养殖场、海高牧业四期等大型养殖项目建成运营;全县畜禽养殖业稳步发展,奶牛、肉牛存栏分别达3万头、6.38万头,肉羊、奶山羊存栏分别达54.2万只、3万只,蛋鸡、肉鸡存栏分别达39.8万羽、2.3万羽;优质牲畜改良率9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工业发展稳中有进。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要求,万元GDP能耗下降2.97%。岱海电厂技改顺利完工,鸿茅药业消费市场逐步回暖,蒙帝乳业、忘形农业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布局,150万千瓦风电、5.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入审批阶段。西厢食品药品产业园、天成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旅游商贸活力迸发。绥蒙革命纪念园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贺龙革命活动旧址完成改造提升。御驾房车营地、赵家村精品民宿建成运营,岱海温泉冰雪小镇获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岱海国际滑雪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完成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筹备工作,顺利承办“一带一路”民奥会、全国“二青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地区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完成线上交易额4.3亿元。餐饮住宿、快递物流等传统服务业蓬勃发展。
――城乡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品质大幅提升。幸达之家、居然之家等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完工,改造老旧小区25个,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89套,新建住宅78万平方米,“住有所居”逐步向“住有宜居”迈进。新区建设全面铺开,光明路、规七路全线贯通,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0.5平方公里。铺设城乡污水管网206公里,主要街道天然气管网全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5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5.7%、绿地率33%,群众“绿色幸福感”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呼凉丰一级公路凉城段全线通车,省道209线即将全面完工,温泉冰雪小镇“两纵一横”路网搭建完成,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82公里,城乡路网通畅能力明显提升。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凉城至集宁段客运线路完成公交化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户内改厕3943户,建成垃圾焚烧站7座、中转站5座,配备垃圾清运车辆75台、垃圾箱2668个,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农村电网改造540公里,刘家夭至天成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开工建设,电力保障全面升级。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各类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50%以上,23件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城镇新增就业38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7%和15%,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和98%,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县乡公益性公墓基本完工。一批房地产领域“办证难、入住难、回迁难”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第六幼儿园等重点项目投入使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6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45%。引进2家优质民办学校,教育活力进一步激发,优质生源外流现象有效遏止。“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校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治理。国家统编教材全面推行使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县医院门诊综合楼、传染病区建设进展顺利,新疾控中心投入使用。乌兰牧骑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发挥更加充分,乡村文化站建设稳步推进,博物馆、规划馆、老年活动中心建成运行,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行政审批制度、财税体制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乡镇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完成。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农村“三权分置”改革稳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验收,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既定任务,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等取得实质性进展。“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年均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约30万件。工程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时限分别压缩至60个、3个、1个工作日。“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179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7项,下放乡镇行政权力事项99项。“互联网+监管”不断完善,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梳理代办帮办事项36项,精准高效服务企业和群众。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累计减税降费4.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380家,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议事决策规则,“七五”普法圆满完成。严格执行预算法,财政管理更加规范。强化重点领域审计督察,“三公”经费逐年递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312件、政协委员提案363件,办复率100%。
此外,统计调查、民族宗教、残联工会、退役军人、史志档案、消防、气象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推动政府工作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回首发展历程,挑战前所未有,奋斗充满艰辛,成效好于预期。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航定向,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县上下的拼搏奋斗,得益于历届班子、历任领导奠定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在座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的支持和监督。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各族人民、各界朋友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最基本的县情是财政收支极不平衡,新税源培植速度慢,保障民生支出压力较大;最紧迫的问题是产业基础薄弱,支撑带动能力不强,加快发展的后劲不足;最突出的短板是长期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亟需破解,营商环境亟待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两个流域,振兴三大产业,补齐四项短板,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作出积极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凉城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我们将紧紧围绕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发展布局、发展路径,全力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不懈努力。
全力以赴推进岱海流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十四五”时期岱海流域保护治理实施方案》,持续巩固提升“一封一育一禁止、两减两补两修复、两改四控三处理”治理成果,力争湖面面积维持在50—70平方公里,除受本底影响的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化学需氧量主要指标外,其它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在水资源保护上见成效。实现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平稳运行,保障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农业耗水量。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有序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岱海周边地下水位累计回升15厘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在水环境治理上抓实效。全面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抓好入湖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到“十四五”期末,入湖河流Ш类水比例达到80%。健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污处理“建、用、管”机制。完善流域监测预警系统,不断提升科学治湖水平。在水生态修复上提质效。实施岱海湖滨缓冲带保护、林草抚育修复、水生态恢复试点工程,常态化做好湿地范围内日常管护工作,构建闭合的湖滨生态带,促进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持之以恒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找准保护与发展最佳平衡点,将保护与发展一体谋划、统筹推进。严要求抓好生态保护。制定“一河一策”方案,实施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执行分行业用水效率定额标准,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工业项目,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种植水源涵养林4万亩,改造低效林1万亩,进一步提高流域森林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治理10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永兴沟等5条河道,着力改善流域生态面貌。多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全面推进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产业化发展。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打造以高粱谷黍为主的高品质杂粮杂豆产业带;建设奶牛肉牛生态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对蛮汉山、明长城、红色革命遗址等进行开发利用,推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项目。
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守粮食安全生产底线,确保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亿斤以上。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凉城旱粮”品牌。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以“水改旱”26万亩区域为主体,建设有机旱粮种植示范区,推动旱粮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积极对接周边沙棘产业,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引进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奶业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奶牛生态养殖园区、奶山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打造高端绿色奶源基地。到2026年,奶牛、奶山羊存栏分别达到4万头、5万只以上,年产鲜奶量30万吨。实施“肉牛倍增”计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强体系、三年大提升”思路,搭建“政银企户保”平台,探索通过“赊小返大”“分段代养”等模式,鼓励发展规模肉牛养殖。到2024年,能繁母牛存栏翻一番,达到5万头,到2026年,存栏达到11万头。
努力实现农村“宜居宜业”。按照村庄规划,合理安排主体功能化布局,依照城乡融合、集聚提升、撤并搬迁、特色保护类要求,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全面落实“路长制”,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深化数字农村建设,加快5G网络试点布局。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综合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真正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建成110千伏输变电项目,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抓好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到“十四五”期末,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升。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清理私搭乱建,有效改善村庄环境。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动镇村周边、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绿化。健全乡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化、常态化。
切实推动农民“富裕富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收益分红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就业、消费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做好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补齐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强化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三、加快培育绿色产业体系,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持续改善用能结构,最大化开发利用风、光资源,到2026年,京能集团150万千瓦风电项目、5.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23万千瓦整县屋顶光伏项目建成投产,实现税收2.5亿元,全县风光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55万千瓦、35.5万千瓦。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综合开发岱海电厂年产120万吨粉煤灰资源,推动工业固废回收再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注入新动能。到2026年,力争产值突破10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
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突出绿色、天然、有机等品质特点,发挥龙头企业和品牌引领作用,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不断完善壮大特色农畜产品产业链。做强杂粮杂豆产业链。引进有机旱粮深加工企业,坚持市场导向,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杂粮杂豆全营养利用与高附加值转化,提高农产品增值空间。延伸肉食品产业链。建设活畜交易市场,引进屠宰加工企业,加大上下游产品综合开发,大力推动畜禽肉类由屠宰销售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变。到2026年,年加工肉类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补齐乳制品产业链。扶持蒙帝乳业、神牛乳业扩大生产规模,引进低温发酵乳等特色乳制品加工企业,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迈进。到2026年,鲜奶加工转化能力基本与鲜奶产量相匹配。
四、着力推进旅游品牌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紧盯旅游市场需求,增加高品质旅游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强化要素保障。引进有实力企业,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年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次以上。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五大文化”内涵,将丰富的文化元素充分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之中。建设旅游情景剧场,打磨完善《醉在西口》等情景剧,组织开展非遗技艺作品进景区、办展览,探索实施非遗体验项目,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让八方来客有更美好的体验、更舒心的享受、更难忘的回忆。加大旅游品牌营销。与国内知名旅游服务机构合作,联合周边著名旅游景点,设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冰雪健身等一体化精品文旅线路。精心举办岱海花卉节、湿地观鸟节、温泉康养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以及环湖马拉松赛、自行车赛、森林有氧登山赛等大型赛事活动,不断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
培育旅游新业态。做精“民宿”产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参与、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岱海生态区、蛮汉山区、呼阳公路沿线,采取改造闲置民房、出让小块建设用地、出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方式,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到2026年,建成精品民宿50处,民宿集聚效应逐步凸显,拉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做活“冰雪”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借助2022年冬奥会掀起的冰雪运动热潮,丰富岱海国际滑雪场雪上运动项目,增强承办全国重大雪上体育赛事能力。开发岱海景区冰上足球、冰上龙舟、冰上汽车漂移等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凉城嬉冰娱雪。做大“康养”产业。立足凉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优势和“山、水、泉、绿”生态优势,整合温泉小镇现有重点旅游项目,统一规划、分片招商,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吸引本地及凉城在外成功人士投资康养产业,建设老年养护院、健康养老中心、民宿康养院落,将岱海温泉冰雪小镇打造成集健康养生、医疗护理、分时度假、运动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级康养休闲度假区。
五、充分激发改革创新活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潜力
始终保持改革定力、创新活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层次推进改革发展。大力推进“蒙速办·四办”工作,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直办、高频公共服务事项移动可办、更多便民事项一次能办、重大建设项目帮办代办,全力打造“阳光政务、暖心服务”的政务品牌,实现服务“零距离”。全面推行“好差评”制度,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强化数字政务能力建设,完善县乡村“三位一体”政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等模式,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加快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深入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理顺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县级投融资平台整合升级。
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强招商引资人才建设工作。借助“乌大张”“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机遇,围绕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文旅康养、劳动密集型等产业,精准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创新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五年落地项目不少于10个,投资额达到100亿元以上。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实行项目库动态管理,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每年储备重点项目不少于30个。强化服务保障。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实行营商环境负面清单管理,严惩“中梗阻”。建立招商项目“一站式”服务,做到前期对接提质、中期协调提速、后期跟踪提效,将凉城打造成营商高地、投资洼地、发展福地。
六、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搭建高质量发展新平台
创新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建设有靓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幸福美丽新凉城。
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奠定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生活服务“一码通城”、风险防控“一体联动”,让城市更智慧、治理更高效、生活更便捷。稳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公租房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完成东西茉莉河景观提升改造,力争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人均绿地面积达25平方米。加强城镇燃气管网建设,推动燃气普及率达90%以上。持续推进城镇雨污分流工程,确保生活污水收集率提高到75%以上。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型农集贸市场、便民连锁服务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体制,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
大力度建设综合交通网络。积极协调推动呼凉丰一级公路呼市段建成通车,尽快融入首府“1小时经济圈”。完成G512凉城至和林段、梅岱线新增一级一幅公路建设,修建县城北出口与S209连接线,提升改造南外环路,争取S102凉城至杀虎口段、S209凉城至左云段项目落地开工,彻底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建成航空护林站,提升救援能力,带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市政交通建设,实施小街小巷硬化治理,完善内循环,畅通微循环。全面升级客运站,推动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提升客运服务能力。
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坚持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建设,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多”,安全感更“强”。
织密民生“保障网”。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创业孵化园平台作用,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改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新时代农村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巩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推动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实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均等化。
织好公共“服务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扩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推动保教保育内涵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优化整合公办初中学校,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创新普高教育特色化办学模式,提升凉城一中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普职融通、校企合作,打造2—3个区市级职高精品专业。大力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师生负担。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健康凉城。完善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全流程应急处置体系,筑牢“外防输入”严密防线。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改造工程,新建精神病医院,争取中蒙医院创建成二级乙等医院。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做好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全面贯彻落实《乌兰牧骑条例》,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农村文化站(室)建设管理,切实发挥文化惠民作用。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队伍,实现常住户120户以上的村至少有1名文化带头人。新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完善县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持续开展“万名学生上冰雪·下泳池”“山水行”全民健身运动,倡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织牢安全“防护网”。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构建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筹做好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全力建设平安凉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依法依规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稳妥推进政府债务化解,综合债务率下降到120%以下。贯彻实施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高质量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同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统筹做好民族宗教、粮食储备、气象人防等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和9%左右;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生态保护,在践行绿色发展上再发力
持续推进岱海流域综合治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湖两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投资3.1亿元,实施项目14项,力争水量、水质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在“水量增加”上,举全县之力保障应急补水工程按期通水,为岱海引入源头之水、发展之水;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弓坝河河口拦截净化工程进度,顺利将黄河水输送至岱海,最大限度增加岱海水量。在“水质改善”上,继续开展化肥减量行动,推广施用有机肥15万亩,禁施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清理补水淹没区重污染区底泥25万立方米,建设元山沟、苜花河、松树沟河道生态防护带1025亩,恢复河道走廊湿地483亩,开展鱼类放养试验,排查历史遗留航弹,进一步减少水质污染。在“水生态修复”上,清理湖滨带地表1.5万亩,原位生态修复水生植物2100亩,恢复湖滨湿地1.2万亩。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建设,年内完成林草抚育修复1.5万亩,退耕还湿3000亩。抓好岱海湿地及周边禁牧、禁垦工作。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力度,年回收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有效提升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清理疏浚永兴沟河道12.5公里,水土保持治理20平方公里。全面落实“林草长制”,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1.3万亩,天然林保护0.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万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管护等全过程。加大秸秆焚烧、原煤散烧等污染管控整治力度,持续巩固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扬尘等大气治理成效,完成热电联产二期工程,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加强矿山整治修复,对全县“三区两线”内废弃采坑进行治理。
二、聚焦有效衔接,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上再发力
加快农牧业发展步伐。做优现代种植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旱作高标准农田5.5万亩,稳定杂粮杂豆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因地制宜种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10万亩。巩固6万亩有机旱作农业成果,年内完成“凉城旱粮”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实现从“产业链”到“价值链”的整体跃升。以“直播+电商”的形式,直播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全过程,提高消费者信任感,让“凉城旱粮”走上“云端”。做强现代畜牧业。发挥海高、圣田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年内每个乡镇至少新建肉牛养殖合作社2个、家庭牧场2个,全县饲养2头以上能繁母牛的养殖户达到3500户以上,肉牛存栏新增1万头。坚持奶牛、奶山羊养殖“基地化”,年内建成奶山羊养殖场3处,奶牛存栏新增4000头,奶山羊存栏新增1.2万只。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用力。落实落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工作体系、发展规划、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帮扶队伍总体稳定。做好监测对象帮扶工作,落实兜底性政策,实施屋顶光伏发电、庭院经济、防贫保等5个到户项目,全面增强抵御返贫风险能力。精准安排产业发展项目,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带动效应。做好易地移民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新建望海社区民生服务中心,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社区化服务。年内扶持3个示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带动13个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精准发力。完成94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岱海流域447个自然村年产粪污50方以下的养殖户,建设堆肥发酵池或配备发酵箱,铺设污水管网90公里。实施人畜分离试点项目,实现生态与养殖互利共赢。新建生活垃圾处理站3个,进一步做好所有自然村垃圾收集、转运、焚烧工作。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23公里,改造40公里。加快5G网络建设,实现乡镇所在地5G基站全覆盖。投资2500万元,升级改造农村电网80公里;新建刘家夭至天成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完成天成变、后营变两座35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大幅提高天成产业基地和养殖园区供电保障能力。
三、聚焦招商引资,在壮大产业集群上再发力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深入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动态管理、动态调整权力事项清单和服务事项清单,解决审批耗时长,申请人“多头跑”“多次跑”问题,让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推进乡村级政务服务工作,形成“县乡村”政务服务一体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确保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0%以上。营造开放便利的投资环境。全面执行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严格兑现合法合规的政策承诺和优惠条件,决不能让优惠政策在“最后一公里”卡脖子。健全投资促进顾问制度,组建招商攻坚队、招商小分队,开展精准招商、驻点招商,每季度至少举行1次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全年签约落地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90%、80%、30%以上。推行县级领导、乡镇和科局主要负责人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形成签约即开工、开工快建设、建设早投产的良性循环。
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完善西厢食品药品产业园配套设施,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加快天成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争取年内列入市级产业园区规划。发展现代新能源经济,投资112亿元,积极争取开工建设京能集团150万千瓦风电项目、5.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力推岱海电厂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屠宰加工项目,推进忘形农业二期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让凉城的绿色食材走进“中央厨房”。大力支持鸿茅药业等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蛮汉山景区开发建设,设计岱海旅游区皮划艇、热气球、滑翔伞、水上龙舟等“短平快”项目,力促马刨温泉嘉年华、万登温泉Live文化交流综合体等在建项目投入运营,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联合鸿茅药业、世纪粮行、蒙帝乳业等企业,探索发展工业旅游,丰富旅游产品的同时,为工业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展“民宿发展突破年”行动,新建特色民宿15处。邀请中国东方歌舞团,在岱海景区举办“唱响中国—内蒙古•凉城草原天籁”首届合唱节,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做好天成古庙、园子沟遗址等修缮工作,开工建设乌兰牧骑排练厅、旅游扶贫艺术中心,编排创作《鸿鹜高飞》情景剧,丰富拓展文旅内涵。
四、聚焦民生改善,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再发力
提质城镇发展内涵。实施安康家园非成套住宅改造1263户,计划改造7个老旧小区1.5万平方米,铺设雨污管网31公里,不断提高群众宜居指数。实施智能水务项目,扩建供水管网43公里,更换水表8000个。争取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0个,切实解决充电难题。开工建设航空护林站,完成旧呼阳路凉城至杨树湾段维修,拓宽修建南大街道路4条,大幅提高群众出行满意度。全面化解房地产领域“三难”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全面清查、严厉打击、彻底整治违法占地行为。有序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和林权证核查登记确权工作。
提高民生服务质量。强化社会保障。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致力办好7项民生实事。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精准做好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治欠保支工作,依法保障各类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年内殡仪馆和13处县乡公益性公墓投入运营。完善公共服务。年内四幼、五幼投入使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工作通过验收。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五项管理”。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发展,整合公办初中办学资源,强化一中特色化办学保障,建设职中冰雪和学前教育专业品牌。借助京蒙教育合作,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统筹推进教师绩效工资和“县管校聘”改革,做好第四轮校园长聘任工作。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确保义务教育学段民办学校学生数量控制在15%以内。常态化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落实落细“人、物、环境”同防同查,完善封控圈、管控圈、防范圈“三圈”防控措施,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和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全力筑牢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公共场所、重点人员“四道屏障”。全面提升公共卫生防疫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和医防融合体系,年内建成县医院传染病楼,残疾人康复中心、精神病康复中心投入运营。促进蒙中医药快速发展,年内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因地制宜实施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坚决打击电信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提升打防管控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继续抓好社会矛盾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依法打击信访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聚焦服务效能,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上再发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打造忠诚政府。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工作要求,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依法履职守规矩,打造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确保政府决策经得起法治考量、体现民意取向。持续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高效运行。
担当实干创实绩,打造有为政府。始终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承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奋力有为,努力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真正做到各项工作以实绩说话,以人民群众的认可说话。
清正廉明作表率,打造廉洁政府。严格落实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不懈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激发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以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城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