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罗定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8-23 19:37   责任编辑:www

2018年1月21日在罗定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罗定市市长彭仲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省推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现代生态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立足“融入珠三角,沟通大西南,建设粤桂边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狠抓落实“招商、建城、改革”三大任务,深入推进“一个加强和四个坚定不移抓建设”工作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1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8.09亿元,增长17.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8%;国税收入12.17亿元,增长39.6%;地税收入7.52亿元,可比增长22.8%;外贸进出口总额35.98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45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1元,增长8.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云浮市前列。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扩投资,全力推动经济稳中前进

  狠抓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新引进项目36个,协议投资总额132.77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三个一批”项目投资额增长89.9%。全年安排的6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7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铨欣照明罗定工业基地建成首期并试产,中顺洁柔纸业投资10亿元的二期4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海尔云浮(罗定)创业园、华耀科技电子玩具等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雅达电子、中材水泥、华润水泥、中广核风电等龙头企业平稳发展,一力、德澳、泰康等制药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加快推进,带动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1.1亿元,增长13.7%。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52亿元,增长4.5%。现代农业产业园、海惠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等农业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2017广东云浮•罗定稻米节暨名优农产品产销博览会,推动稻米、肉桂、罗竹、油茶四大特色农业持续发展。“罗定稻米”被评为“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2017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南药种植面积增至45.5万亩,基本覆盖全市各镇街。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15亿元,增长7.5%。新增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7家。罗定电商大厦(一期)、罗定名特优产品展销中心建成运营,我市成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5.8%,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23.8%,汽车、餐饮旅业、商贸物流等行业消费力持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云浮市首位。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存贷款总额、增加额和增速均居云浮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位居云浮市前列。

  (二)抓载体促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扎实推进园区扩能增效,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双东分园获批成为省级产业集聚地,规划面积拓展至14.26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厂房80万平方米。园区申请列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和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作有序推进。佛山市禅城区新一轮对口帮扶资金已到位1亿元,推动园区路网、供电、给排水、蒸汽管道、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入园项目(含签约)增至117个,5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高新电子、日用化工、机械装备、生物制药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85.75亿元,增长22.4%,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实施循环经济支撑项目4个,完成年度投资7.3亿元。推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57亿元,增长8.3%。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1.4亿元,增长23.1%。加快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新增投资15.5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10.48亿元,分别增长18.3%和31.7%。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全年受理专利申请596件、增长20%,申报科技计划30多项,新增高新企业5家,建成高频变压器、中成药薄膜包衣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省级工程研发中心增至4个。罗定市协同创新中心、仲恺禅农农业研究院建成运营,丰智昌顺公司获批建立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我市成为省科普信息化试点县(市)。质量强市工作扎实推进,磁电实业、桂之神等12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稻香园、星光化工等7家企业通过食品农产品认证。全国罗定绿色稻米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绿色稻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省级认定,苹塘镇成功申报省级稻米专业镇,省级专业镇增至9个。

  (三)抓改革增活力,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降补”行动计划,淘汰僵尸企业1家,非商品住房去库存1.57万平方米,取消或停征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年为企业减负5.18亿元。投入15.89亿元,推进新能源、交通、水利、环保、教育等19项补短板工程建设。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云浮市率先建成县级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142户,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额突破200亿元,增长35.8%,百万元以上企业占比提高到39%。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全面完成公共服务事项规范化工作,“一门式、一网式”办事大厅加快建设。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调整行政职权389项,公布行政许可事项565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61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数据汇交,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全省首个“互联网+信用三农”助农融资平台在我市正式上线,上线项目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居全省首位。“罗定豆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技术审查,我市成为云浮首个、全省第二个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县(市)。

  (四)抓治理强保护,致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扎实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的整改落实。全面加强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保持100%。全面实施“河长制”,初步构建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大力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封环境违法企业7家。积极实施新一轮污染减排工程,完成31个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市第三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率逐步提高。金银河水库、引镜引太干渠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覆盖面不断扩大,我市成为住建部批准的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地区。扎实抓好垦造水田和耕地提质改造,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2万亩。严厉打击“三违三抢”行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有效落实,耕地保持动态平衡。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森林碳汇林3200亩,新建生态景观林带19.5公里,完成造林3.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8%。建成绿化美化乡村26个、镇级森林公园4个。“三个宜居”建设有效推进,新建成宜居城镇1个、社区1个、村庄26条,新建成生态文明示范镇2个、省级卫生村13条。33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全面有序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部完成。

(五)抓基础提品质,奋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突出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云茂高速(罗定段)动工建设,工程施工有序推进;罗岑铁路复工前期工作、春罗铁路资产回收工作顺利进行;与省机场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推进罗定机场升级改造。环市西路全线建成通车,完成泷州路、龙园路等城区道路路面改造。完成省道及县级地方公路升级改造28.8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76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86.8公里,市、镇、村三级联结度更加紧密。扎实推进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城市建设,修编完善《罗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环市南路及周边基础设施、人民医院新院、罗定教育城、石牛山森林公园等一批扩容项目动工建设。泷州新城开发扎实推进,江滨公园、罗定廊桥、蒲垌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旅游休闲项目加快建设,罗定碧桂园、天宝豪园、福泰花园等一批高品质宜居小区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完成棚户区改造1435套。深入推进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治理31.13公里。累计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20宗,覆盖全市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2%。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年度任务顺利完成。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全市光缆网络覆盖率达到99%。

  (六)抓实事惠民生,竭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9.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8%,十件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残疾人、孤儿、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困难家庭儿童教育补助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建成保障性住房323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7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城镇新增就业63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教育创强迎复评工作有序推进,太平、华石等9个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全面推进,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29亿元。泷州小学首期投入使用,罗定第二小学动工建设。创建卫生强市、医疗卫生强基创优工作有序推进,第二人民医院动工建设,县级公立医院扩容提质、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医药服务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能力不断增强。扎实做好登革热、禽流感等疾病防控,全市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面二孩”政策稳步落实,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大型文献纪录片《蔡廷锴》完成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原创粤剧《金稻传奇》成功演出。“罗定皱纱鱼腐”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建成78个乡村便民健身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在全省率先建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全年投入扶贫资金3.03亿元,开展帮扶项目12.4万个,完成2.04万相对贫困人口预脱贫。深入开展“飓风2017”专项行动,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等重大防护期信访维稳安保工作。“七五”普法有序开展。在全国率先完成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市检察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金鸡镇以及围底lang社村、苹塘龙吉村、金鸡罗贯村分别荣获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镇、示范村称号;双东白荷村、罗镜镜坡村荣获全省创建无邪教示范村称号。禁毒工作全面加强,成功摘掉“国家涉毒重点关注地区”帽子。双拥工作深入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加快完善。深入开展交通、消防、建筑、食品药品等行业企业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了新发展,统计、审计、法制、旅游、物价、人防、应急、气象、通讯、保密、档案、地方志、供销、打假、打私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七)抓落实强作风,努力优化政府服务效能

  坚持在市委的领导下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7件,政协提案185件,答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由政府部门牵头的85项年度工作要点得到有效落实。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一体化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延伸至村(社区)。完成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造,全市政务网络互联互通率达80%以上,电子政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务公开更加规范有序。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政府系统作风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政府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不断完善,“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政府性投资管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的锐意进取,夯实了厚积薄发的根基;一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攻坚克难的经验;一年的辉煌成就,鼓舞了砥砺前行的士气!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对口帮扶地区和市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罗部队官兵,向参与罗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罗定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发展不充分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大项目、大企业较少,项目落地建设速度不够快,产业发展规模和层次水平不高;二是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镇化建设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宜居宜业水平有待提升;三是新农村建设规划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有待改善,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不多;四是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覆盖率不高,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短板较多;五是营商环境与珠三角地区对标存在差距,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改革开放有待进一步深化;六是个别公务员的担当意识和执行力弱化,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诿,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有新谋划、新目标、新发展!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们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党的十九大部署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七大战略,为我们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省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云浮市深入推进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市委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的十二大课题以及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为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握好政策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充分发挥好历届党委政府奠定坚实基础的优势,全面抓好市委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认真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努力开创罗定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云浮市和我市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云浮“全面建设现代生态城市”的目标,立足罗定“融入珠三角,沟通大西南,建设粤桂边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继续抓好“招商、建城、改革”三大任务,着力加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坚持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好招商选资、扩容增效和转型升级三大文章,提升产业能级,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狠抓产业载体建设。推进以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双东分园为核心的四大产业园区建设,科学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园区主体功能。重点抓好双东分园扩园工作,积极争取园区扩容的用地、环境容量指标,年内新征2000亩产业发展用地,扩大园区发展空间。力争园区成功纳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加快申报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争取将附城片区纳入省产业集聚地发展范围,享受省扶持政策。加大融资力度,积极筹措园区开发建设资金,加快完善园区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内部路网、产业连接线等基础设施,加大园区投资强度和周边地段开发力度,改善园区配套环境,充实产业集聚发展要素,增强园区对产业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狠抓产业项目引进。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与高新电子、日用化工、机械装备、生物制药、光伏能源、通用航空以及特色农业相关联的产业项目,壮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链。充分把握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机遇,引进一批先进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以罗定中药提取产业基地为主载体,着力引进上市医药龙头企业,加快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核心区建设,打造集育苗、种植、加工研发、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密切与各地罗定商会联系,加强与中央、省属企业的沟通对接,深化与禅城区等珠三角城市的区域合作,积极引进新投资产业项目,提升产业共建水平。

  狠抓产业项目建设。计划安排年度重点建设项目75个,争取将更多产业项目纳入省和云浮市重点项目的笼子,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4.11亿元。健全项目快速推进机制,强化组织实施、规划落地、资源供给、服务保障等工作,加强产业用地绩效管理,力促预备项目加快落地、新建项目加快建设、续建项目加快达产。着力推动铨欣照明罗定工业基地、华耀科技电子玩具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中顺洁柔、雅达电子、一力药业、德澳药业等企业增资扩产。力促康美药业、宇阳电子科技、天地达环保轮胎、朗格斯电梯等项目落地建设。

  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贯彻落实广东“实体经济十条”,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佛山市禅城区对口帮扶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启动国资企业建设通用型工业厂房、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培育中小企业。重视本土企业健康发展,加大工业技改投入,支持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大力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立足建设粤桂边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着眼于强基础、促扩容、提品质,建立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形态、中心镇有序集聚、小城镇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强化城市规划统筹引领。立足城乡现有格局,综合考虑城区和镇街的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因素科学制定规划,发挥好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加快《罗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和《罗定市“十三五”近期建设规划》的报批,推进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覆盖。扎实开展整市推进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完善9个镇区总体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和“一张图”管理,加快交通、旅游、产业园区的网络对接规划,形成衔接统一、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

  加快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抓住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机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云茂高速(罗定段)征地拆迁,确保工程施工顺利推进。做好罗定机场升级改造各项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建设。推动罗岑铁路复工建设,完成春罗铁路资产回收并继续运营。争取高铁、城轨等现代交通网络途经我市并设置站场。谋划建设江罗高速华石出口至环市东路、云茂高速太平出口至省道280线太平路段、罗岑高速榃滨出口至省道352线泗纶路段等高速出口连接线,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放射性、带动性作用。积极谋划和大力推进地方公路升级改造、乡镇新建过境公路、农村公路拓宽等工程,打通镇村之间的“毛细血管”,加快推进行政村通客运班车,提升群众出行和要素流动的便捷度。

  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进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大泷州新城和环市路沿线区域开发力度,推进环市南路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区腹地。加快“三旧”改造,优化旧城区功能。抓好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和优化泷州路、龙园路等城区主干道,动工建设罗定四桥、沿江路二桥经一桥至罗中段和罗中至环市西路段,规划建设东华路、廷锴大道等南北走向道路,形成“环+方格”式现代城市交通网络,密切城区与园区、城区与镇街的联结,加快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探索和运用PPP等投融资模式,推进医院、学校、公园、停车场、管网、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江滨公园、罗定廊桥等项目建设,引进恒大等知名企业建设一批高品质宜居小区,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强力推进创卫创文工作,争取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

  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按照主体功能区划,依托各镇街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生活和生态等功能,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业小镇、商贸物流小镇、泉耕田园小镇、南药种植小镇、健康医药产业小镇以及南江文化、古驿道小镇。以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为导向,做精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实现小空间大战略、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特色,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眼于强产业、促融合、拓增收,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推动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稻米、肉桂、罗竹、油茶四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加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技术研发,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构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加强耕地保护,在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有效联结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林牧渔业平衡发展。积极推进全国罗定绿色稻米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以南药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加快肉桂产业带建设,推动药桑产业研发,抓好镇街南药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医、植、游”深度融合的大健康产业链。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年内新增农业龙头企业9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加快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现代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基地,重点抓好农业公园、肉桂主题公园和观光休闲农场等“三产融合”示范点建设。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村庄整治创建规划编制,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抓好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乡风建设、农村自治等工作,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继续抓好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完善面上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及管网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突出抓好村道硬底化、集中供水、雨污分流、垃圾处理、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抓好“四通”进村入户,做好行政村通氢能源物流车试点工作,创出罗定经验。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力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试验”项目,以稻米产业为依托,重点在水稻育秧、标准化加工、电商销售和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体系,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将“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向农业渗透融合。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各项改革,激活“三农”发展新活力。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项工程”,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立足各镇镇情,发挥传统优势,突出抓好分散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加快整镇推进产业扶贫,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力度,鼓励发展南药种植、生态观光、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全力推动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形成“镇有产业、村有基地、户有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继续完善扶贫云大数据平台建设,严格监管扶贫资金使用,确保2018年底全市5.5万相对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

  (四)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发展新动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降补”行动计划,确保完成《罗定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6-2018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大防控金融风险力度,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处置,大力化解政府债务。支持罗定农信联社改制成为农商银行。落实好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各项减负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计划投入32.54亿元,加快实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一批补短板重点工程。

  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十大行动计划落到实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项目审批时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增加市场主体总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各项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质量强市战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组建实验室、检测中心等研发机构,申报组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企业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力争更多产品进入省名牌行列。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着重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加快水稻研究院建设。抓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力争“罗定豆豉”等特色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抓好“1+3” “英才云聚”等人才政策的落实,加快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升加工制造业贸易的自主性、植根性,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重点促进智能照明、高新电子等行业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谋划好产业园区、物流中心等发展新平台,融入国际国内开放经济体系。继续办好广东云浮•罗定稻米节等活动,提升对外经贸交流水平。顺应消费趋势,加快电商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大力培育重点电商龙头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五)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绿色美丽人居环境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将罗定打造成为更具岭南特色的珠三角城市后花园。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拒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经济。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深入落实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保障饮水安全。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实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重点工程,确保完成约束性指标。抓好石牛山森林公园、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加强森林碳汇林、森林进城围城、生态景观林带、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生态镇、生态村、生态工业园和低碳社区、绿色出行等生态创建活动。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水治理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提质改造。加强用地绩效评估,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抓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

  加快补齐环保设施短板。坚决按照中央、省环保督察要求抓整改落实,巩固提升督察成效。采取PPP模式整市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4个镇级和291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工程,完成罗镜镇、泗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探索城乡生活垃圾多元化处理模式,稳步实施生活垃圾再生资源综合处理项目,创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申报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加大城区河涌治理,完善给排水专项规划,推进龙华路、大新前路等城区排水设施建设,努力解决路面积水问题。

  (六)着力补齐民生事业短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政府工作的政治责任和目标追求,抓好民生工程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充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发展优质现代教育。继续做好教育创强复评迎检工作,巩固教育强市成果。加快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步伐,确保如期实现教育现代化。抓好城区各类学校扩容提质,确保泷州小学全部工程年内竣工,加快罗定第一小学二期、罗定第二小学、罗定教育城、附城中心小学新校区等项目建设,增加城区优质学位供给。力促佛山市援建国家示范性高中项目早日动工。规划建设罗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罗定开放大学、教师进修学校、罗定特殊教育学校,支持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扩建(新建)。推进实施“强师工程”,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教育人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和职业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力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推进落实医疗卫生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基本达到卫生强市评估标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整合盘活医疗资源,优化医疗卫生布局。扎实推进人民医院新院、中医院扩建、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妇幼保健院健康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水平,全面完成13间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到80%,规划建设第二中医院,支持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加强医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抓好严重精神病救治救助工作省级示范点建设。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做好“全面二孩”政策配套服务,提升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

  加快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的文化演出。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加快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构建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积极推进蔡廷锴将军文化旅游产业园、长岗坡生态旅游度假区、茂德公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建设,形成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与风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基因和南江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长岗坡渡槽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承和弘扬长岗坡精神。

  全面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法治罗定和平安罗定建设,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抓好“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坚持铁腕治乱、重拳惩恶,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全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七五”普法,确保通过中期验收。加大交通、消防、建筑、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成绩。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确保就业稳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稳步提高困难、弱势、特殊群体的底线民生保障标准,加大救助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做好省运会备战工作,继续举办万人万米环城长跑活动,承办好省男子篮球联赛云浮赛区比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福利中心等民生工程建设。动工建设市档案馆新馆、新工人文化宫和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中心大楼。积极发挥共青团、妇联、侨联、残联、工商联、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继续做好统计、审计、法制、物价、武装、地方志、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人防、保密、档案、气象、供销、打假、打私、殡改等各项工作。

  (七)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全面加强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高效能抓好执行落实,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建设实干担当政府。坚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抓落实。全面增强实干兴市理念,大力强化担当责任意识,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全部精力放到抓落实上,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从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关心期盼的问题抓起,事不避难,久久为功,全力以赴干出成效。深入推进“庸懒散慢”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为官不为现象,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建设法治高效政府。强化政府法治意识,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健全“三重一大”等决策机制,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提高办理质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强化“加快发展、时不我待”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推动政府部门的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坚决纠正拖延发展、阻碍发展、损害发展的行政行为,营造务实干事、高效干事的政务环境。

  建设清正廉洁政府。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全面从严治政中,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继续整治“四风”问题,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坚持厉行节约办事,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加强政府系统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群众身边腐败等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的时代激荡人心,新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建设粤桂边工业新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罗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8年罗定市十件民生实事

  一、提高山区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流动并长期从教,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从每月人均不低于9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提高100元。

  二、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素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开展普惠型职业技能培训,对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晋升培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在我市务工的省内外劳动者给予补贴,提升800人次就业技能水平;帮扶35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继续配合云浮市实施“圆梦计划”,向云浮市推荐在我市务工的优秀新生代产业工人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的专、本学习,打通新生代产业工人成长发展的向上通道。

  三、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457元、206元提高到503元、228元,分别提高10%和11%;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450元和880元提高到1560元和950元,平均提高8%;城乡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提高10%达到80%以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年1800元、2400元提高到1890元、2520元,提高5%。

四、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30元,提高8%,进一步提升制度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参保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五、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全市完成去年开工的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72套(户)。计划完成401户贫困户农村危房破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中:拆除重建的分散供养五保户

  补助3.4万元/户、拆除重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4万元/户。

  六、推进医疗机构升级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3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含设备配置),基本完成罗镜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主体基建工程。

  七、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改善活动条件,建设城乡15分钟健身圈,支持建设和完善罗城街道1个社区体育公园(标配:8站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台2张和羽毛球场或篮球场或笼式足球场3选1个)。

  八、完成国省道改造任务和升级改造农村道路。改造国省道路面9.8公里,改造国省道路面确保达到国家要求的路面服务水平。改造拓宽农村公路至4.5-5米共58.7公里。

  九、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支持21个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专业人员专职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实行“以案定补”制度,加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力争人民调解案件达到3870件,每万人调解案件量增加30%,“民转刑”案件比2017年下降10%,调解成功率不低于97.5%。

  十、增加农民农业生产补助。对全市748521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平均每亩补偿标准由30元提高到31元,提高3%。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含农场职工),按平均每亩不低于85元进行直接补贴,补贴总面积不少于41万亩。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其中水稻保险保额从每亩每造400元提高到不低于600元,参保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