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3 19:40   责任编辑:www
2020年5月22日在揭西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揭西县县长 魏洁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政和县委决策部署,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立足“生态发展示范区”功能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1.76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亿元,下降10.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2元,比增9.5%。
——紧扣生态主题,绿色产业稳步发展。电线电缆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园区管委会,进园西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引进电线电缆企业2家。投入技术改造资金8.3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累计4家;获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限上商业企业6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6亿元,比增4.6%。成功创建粤东地区首个“中国天然氧吧”,成为广东省首批七个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和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京溪园镇获评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和“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圆满举办广东揭阳首届潮客粤菜师傅乡厨厨艺邀请赛暨全市全域旅游工作现场会等活动。乡村旅游渐入佳境,金和镇山湖村、棉湖镇南门里社区获评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棉湖镇鲤鱼沟村、南山镇火炬村、龙潭镇关山村等乡村旅游景点亮点纷呈,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341.3万人次,比增12.3%;旅游总收入78.9亿元,比增15%。完成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46亿元,比增7.3%。
——聚焦三农工作,乡村振兴初见成效。成功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揭西茶叶产业园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五经富镇、良田乡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坪上供港蔬菜、大溪淮山、塔头冬瓜等一批农特产品加快发展,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省名牌产品32个、绿色食品14个、有机认证产品13个,完成农业总产值67.24亿元,比增5.6%。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棉湖镇鲤鱼沟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金和镇山湖村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南山镇火炬村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坪上镇石内片、龙潭镇关山村等一批乡村景观建设成为“网红点”。非省定贫困村雨污分流等项目全面推进,自来水通村入户率、村巷道硬底化率逐步提高。“五路绿化”、“五边清污”、农村“厕所革命”、“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改造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16.7万户、标准化公厕141座,农村人居环境日益优化。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累计2.88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退出,退出率99.8%;54个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退出率80%。
——狠抓项目建设,发展环境日臻完善。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4项,完成年度投资35.2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比增14%。汕湛高速揭西东段、兴汕高速揭西段、高速公路出入口综合整治、国道235线径下桥、国道238线坪上桥改造等项目抓紧推进,县道五黄线路面改造工程、五经富镇过境公路新建工程接近完成,建设“四好农村路”66.72公里,改造通村道路41.49公里,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小河流治理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塔头拦河闸重建工程、瓠杓岭引榕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全面动工,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县城两河四岸毓秀二期三期工程、温泉路升级改造工程、老虎坷垃圾填埋场扩容升级工程和棉湖镇湖西路、兴华路道路改造等市政项目建设;县城新自来水厂加快推进,将于2020年6月底试通水;县城道路升级改造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开发建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10个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准化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增加围网4.9万米;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及配套管网工程建成通水运行,棉湖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及二期管网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加快推进,开工建设龙潭黄竹溪、金和金鲤桥头等水质提升工程,完成全县城镇170公里、农村2060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任务,精准纳污12.6万户,环保基础进一步夯实。严格落实以控规单元规范土地征收整合供给,共编制土地控规单元37个,征收整合储备用地6宗421.4亩,处置已批未供用地26宗2847.8亩,盘活已供未建用地2宗115.8亩,增补“三旧改造”项目入库2宗89.6亩,存量用地得到盘活,发展空间有效拓展。
——强化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积极做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化解工作和质押资产处置,全县金融行业稳健发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停“散乱污”企业24家,立案查处41宗。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力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累计拆除禁养区各类养殖场(户)1318个,拆除整治栏舍面积17.73万平方米。“省考”“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面达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7.36%以上。牢牢守住林地红线,京溪园镇大鹿村、大溪镇井美村等8个村获评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森林覆盖率58.37%。集中开展涉土违法违规整治专项行动,共清理违法建设1443宗,查处违法用地案件667宗,拆除建筑物面积12.76万平方米,拆除违建别墅2座。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三防、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等工作,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消防工作年度考核全市排名第一;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市排名第一。
——加强民生保障,群众福祉不断增强。全年投入民生资金4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9%。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撤并“麻雀学校”27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4.8%,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五城同创”持续加温,城乡文明程度、城市形象品质和市民素质整体提升。爱国卫生运动和全国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获评“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成棉湖华侨医院综合楼、县医疗急救指挥中心、8家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88家村卫生站,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和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设接近完成,即将投入使用。完成钱坑镇敬老院升级改造工程,全县共6489户2045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743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41元。建成3个乡镇示范文体广场、3个体育场地示范点和73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县工商联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称号。
——深化制度改革,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三学三推”党建主题活动,政府系统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科学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全年办理县人大建议16件、县政协提案12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突出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圆满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调整政府工作部门6个,撤销县直事业单位31个,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1.97亿元。全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打通便民利企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此外,统计、史志、气象、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妇女儿童、广播电视等工作也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进步,这是上级党政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揭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集聚度不高,传统产业升级不快、动能不足、附加值低,对经济贡献率不高;城市化水平较低,产业支撑能力、市场规模潜力和城市经济活力未能充分激发;重点项目建设成效不明显,经济发展缺乏大项目拉动;民生事业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等事业发展仍然滞后,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仍有不少差距;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多,城乡规划管理仍需加强,企业偷排漏排、违法建设等行为屡禁不止,政府治理效能亟待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能力本领仍需提升,创新精神、较真劲头、担当意识不足,政府管理经济、赋能市场的能力还要增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救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严格落实“四早”和“四集中”措施,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工作,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依法科学有序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县2例输入性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重症、危重和死亡病例,无聚集性感染病例,无医护人员感染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可控的,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42.59亿元,下降7.9%,与省、市情况大致相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和复工复产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运行加快恢复正常。当前,揭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窗口期”,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大有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机遇极其难得,市委提出打造“生态发展示范区”功能定位为揭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市系列政策和资金扶持为揭西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揭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人文优势是我们后发赶超的最大“底气”。我们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抢抓全市“融湾建带”发展机遇,加快振兴步伐,奋力把揭西打造成为生态发展示范区。
根据县委工作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工作部署,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围绕“生态发展示范区”功能定位,加快构建“一园两区”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县全域“融湾建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税收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年度计划。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双统筹”,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把时间抢回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防治要求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网络,着力提高工作针对性、精准度和有效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和检疫检验能力建设,确保重点人群核酸和抗体检测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压实社区、企业、学校、单位主体责任,对照各类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严把重点场所“防疫关”,做好防控物资保障,确保企业经营、教育教学安全有序。
全面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深入开展“推进‘六稳’拉动消费”主题活动之“揭西人游揭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等10项系列活动,积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深入开展“暖企行动”,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和省20条、市28条复工复产扶持政策,精准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共渡难关,推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达产。毫不松懈抓好农业生产,保持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有效稳住农业基本盘。
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围绕疫情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能力。建成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住院综合楼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等项目,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综合大楼、棉湖华侨医院门诊医技楼改建等医疗卫生项目,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提升村卫生站规范化及保障服务能力,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创文创卫工作,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争取尽早进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
二、以“五本台账”为抓手,打造生态发展示范区
贯彻落实市“三中心一示范区”战略布局,落实落细“五本台账”,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项目投资建设。落实重点项目台账,用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年度计划投资60.29亿元的117项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全力服务好兴汕高速揭西段、汕湛高速揭西东段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完成高速公路出入口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省道508线揭西上砂至硁下段路面改造工程、“四好农村路”等28项交通运输类项目建设,打造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快县城新自来水厂、中小河流整治、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等11项农林水利类项目建设,打造“山水毓秀”景观工程。扎实推进县城道路升级改造二期、榕江南河右岸堤路综合整治等19项宜居城乡类项目建设,对东风广场、好日子广场、大同市场、河山市场、棉湖镇区道路等市政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城乡颜值品质。把握国家强化逆周期调控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宏观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更多财政资金、债券资金,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
做优重点产业项目。落实重点产业项目台账,用精准化的措施推进园区和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加快电线电缆产业园投资服务中心、进园西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投资营商环境,打造成为全县招商引资和承接粤港澳、珠三角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规范园区土地出让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4家以上企业入园投资,初步形成电线电缆产业集聚效应。强化投资拉动,加快推进19项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天然氧吧”品牌优势,加快推进京富洋旅游圈升级发展,力争引进知名旅游公司包装打造,盘活土地资源,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做大做优旅游产业,努力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大幅增长。加快揭西茶叶产业园、大北山中药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坪上供港蔬菜、龙潭“归来田园”、塔头冬瓜等一批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化、现代化畜禽养殖基地,积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贸易合作,实现湾区所需、揭西所能、“融湾建带”有所作为。
加强土地征储出让。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土地征收储备及供应计划台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管理专业化水平。按照“盘活资源、突出重点、保障发展”的原则,重点做好31宗2190.65亩土地的征收整合储备和22宗1662.51亩建设用地的有序供应,做到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报批、统一供给、统一建设。以控规单元为引领,遵循“单元整备、地块开发”原则,做到补边补角盘活存量、项目策划优化增量、统筹指标精准投放,促进土地再整合再开发再利用。
规范房地产管理。落实房地产项目台账,有节奏、有计划推进新谋划11宗486.88亩的房地产项目土地出让工作,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有品牌、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落户开发建设,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加强星曜城等7个在建房地产项目监督管理,加快中园新城碧桂园二期等7个拟建房地产项目进度,盘活14个已供未建房地产项目用地,着力破解现有房地产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落实财政预算及资金管理台账,树立理财思想,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坚决把预算执行作为落实重点工作的重要抓手,抓好政府性基金收入、水田垦造和拆旧复垦指标交易工作,大力盘活县直企业和各部门的沉淀资金、存量资金。围绕“大专项+任务清单”,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统筹整合专项资金,用好涉农资金,做到精准支付,防止“撒胡椒面”。加快35个总投资25.36亿元的代编基建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坚决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期盼的民生项目上。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带头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支出,统筹资金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三、加快三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上新台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富民兴村。
发展富民产业。加快建成揭西茶叶产业园,建设茶叶产品体验及展示馆等项目,打造集旅游、康养为一体的产业园,形成具有揭西特色的茶叶品牌,示范带动全县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以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做大做强冬瓜、淮山、金线莲、橄榄、苦笋等特色农业,提高生产组织化、产业化、优质化程度,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产业,强化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生猪屠宰等综合执法监管,确保农副产品市场稳定、质量安全。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县、示范镇创建工作,着力推进5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主体村、64个省定贫困村、30个新创办示范村和灰寨镇马路村共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农房风貌管控,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积极推广“农民工匠”模式,加快农村雨污分流、村巷道硬化、集中供水、人畜分离、绿满家园等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全县1066个自然村全面完成农村雨污分流工程,精准纳污15.8万户;100个示范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着力建设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打造示范工程。以示范村为点,串珠成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片,形成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乡村景观带。结合创建万梅谷文化小镇,连片建设坪上镇五星、石峡、樟树下3个示范村与省定贫困村潭角村,打造以万梅谷为主题的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结合黄满寨瀑布旅游区,连片建设京溪园镇粗坑、甲溪2个示范村,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片;结合县城发展布局,连片建设龙潭镇陂尾、富光2个示范村和坪上镇新榕、成全2个省定贫困村,打造城郊型美丽乡村示范片;结合南山镇火炬村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连片建设南山镇上寮、关西2个示范村,打造红色文化示范片;结合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沿国道连片建设灰寨镇新宫林、灰龙、南洋以及金和镇和西、和南5个示范村,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结合中小河流整治工程,连片建设塔头镇旧住、锦龙和东园镇玉湖3个示范村,打造美丽水乡示范片。
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成片集中流转开发土地,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加强涉农资金使用监管,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屠宰行业改革,完善屠宰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工作力度,实施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系列培育工程,保障粮食安全供应。
四、注重品牌打造,做优生态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这个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生态之美”美“揭西之美”。
打造精品景区。进一步推动黄满寨瀑布群打造“全国三黄瀑布之一”品牌,联合京明温泉度假村创建国家5A景区,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旅游景区,成为外地人游粤东的首选目的地。全力推进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4A景区,金和镇山湖村创建国家3A景区,提升重点景区档次和水平,形成精品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特色康养、旅游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和大北山、黄满寨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1个高品质餐饮街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功能。
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和生态康养产业,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康养、研学等深度融合,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深挖革命历史文化底蕴,结合传统文化、潮客文化等元素,支持鼓励发展民宿经济,着力推动乡土文化同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乡村旅游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发展。以京溪园镇粗坑村、金和镇山湖村、棉湖镇鲤鱼沟村、南山镇火炬村、坪上镇石内片区等美丽乡村为示范点,先行打造花海观光、乡村美食、民宿体验、文化创意等乡村旅游项目,积极推行“不收费、促消费”模式,吸引游客来揭西体验更多更好的生态之美和红色文化内涵。
强化宣传推介。持续开展“揭西人游揭西”活动,加大旅游营销推广力度,做到“季季有节庆,乡乡有活动”。充分发挥本地、周边及珠三角等地区媒体宣传推介作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密切与粤港澳等发达地区的旅游协作,着力把更多的游客引进来,把城市消费能力吸引来,推进旅游产业“融湾建带”。牢固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强化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全民共建”的大旅游工作格局。
五、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聚焦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组织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全覆盖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产业扶贫资金使用进度,精准实施产业项目,发展地方特色扶贫产业,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拓宽扶贫产品销路,实现稳定增收,确保未退出15户55人和13个未出列贫困村6月底前全部脱贫退出,真正实现小康路上一人不落、一户不少。
铁腕开展污染防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以“一厂一网一专班”“一河一策一专班”为抓手,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棉湖污水处理厂二期、五经富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生活污水PPP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14个污水处理厂、218个小型污水处理站、263公里主管网建设任务,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认真做好全县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的精准接驳工作,确保污水彻底收集、达标处理。健全“户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加快揭西县环保能源产业园和建筑渣土消纳场建设,率先启动县城、棉湖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成1个分散式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促进全县垃圾处理体系更完善、运作更及时、处理更环保、成效更显著。采取最严格的环保措施,切实抓好上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大力推进禁止露天焚烧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作,完成9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及销账任务,巩固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推行“河长制”,扎实推进9条支流(河涌)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凤江镇、金和镇凉果等企业污染环境行为,加大畜禽养殖业规范整治力度,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聚焦金融领域风险防控,积极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以清收压降不良贷款和处置股权为抓手,用好省对口帮扶机制,实现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更好服务“三农”工作,增设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突出源头防控、重点稳控,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有效防范道路安全、自然灾害、应急事件等风险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六、做强实体经济,全面推进“融湾建带”
走实走深“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路,推动揭西“融湾建带”取得扎实成效。
坚持生态发展。立足“一园两区”发展新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发展机遇、发展红利、资源要素,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以湾区所需、揭西所能推动“融湾建带”落地落实,在全市全域“融湾建带”中实现新作为。优化发展理念,深挖生态潜力,大力发展供港蔬菜、茶叶等生态产业,把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动经济加快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以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示范引领,抓好电线电缆、生物制药、电子电器、电力设备等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扶持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建立创新奖励机制,为广大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加快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推动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气便利化,激发市场活力,支持企业稳产、增产、扩产。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全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上(限上)企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广运用“粤商通”“粤政易”,着力推进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限,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营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
七、发展民生事业,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巩固教育“创先”成果,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撤并17所“麻雀学校”。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推进学前教育均衡规范发展。优化中小幼教师资源配置,加快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实行奖励性绩效工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启动大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及早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续缴费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收工作。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妥善做好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加快县福利中心建设,完善城乡低保、社会孤儿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老年人保障等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关爱保护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民政工作体系。
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增加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供给。新(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700个;整合17所以上“麻雀学校”,改造1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含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680个。二是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培训潮菜师傅100人次以上、南粤家政330人次以上,城乡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2500人次以上。三是推进“四好农村路”和“万里碧道”建设。完成农村公路砂土路路面硬化108.36公里,实现全县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率达到99%、路面铺装率达到77%。建设“万里碧道”5.1公里。四是完善疫苗接种管理体系建设。建设和改造1家疾控机构冷链系统,实现17家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五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实施3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5处大型以上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六是深化“厕所革命”。基本实现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全覆盖,新建或改造114座农村公厕;改造3所中小学厕所;新改扩建城市公厕(旅游厕所)5座。七是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强化溯源管理和社会共治,实现全县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5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八是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及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标准,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71元、271元提高到626元、301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不低于本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685元和1025元提高到1820元和1110元;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从每人每年1980元、2640元提高到2100元、2820元。按照标准补助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本服务。九是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新建、改造升级垃圾转运站2座,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区配置320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十是在河婆街道、棉湖镇、五经富镇等9个乡镇(街道)建设社会化足球场地;新建3个体育设施示范点;完成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任务。
同时,组织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做好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台港澳、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双拥、人防、外事、侨务、气象、地震、地方志、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
八、强化社会治理,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依法推进社会平安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和谐安定新局面。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一体化推进指挥协调、现场救援、物资储备等各方面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水平。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持续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做好景区、林场、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森林防灭火工作,加强三防、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预报,提升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升行政管控能力。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坚决打好“两违”治理攻坚仗,做到去存量、遏增量,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全县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的监管工作,确保工程领域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在揭西得到落实,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铁腕开展货运行业乱象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占等违规行为,加大河婆、棉湖、五经富3个中心镇执法力度,规范城镇管理秩序,确保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强化食品药品重点领域监管,加快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格落实信访案件领导包案责任制,深入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专项行动,全力推进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九、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建工作,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初心使命真正贯彻到改革发展各项具体工作中去,推动干部思想能力作风进入新时代。
强化法治建设。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转变优化政府职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把为基层减负措施落到实处。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推动政府系统队伍认真想事、主动谋事、务实干事。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营造亲企清政发展环境。树牢为民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用党员干部的劳累一点、辛苦一点,换取揭西发展好一点、群众幸福多一点。
各位代表!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定决心,全力把揭西打造成为生态发展示范区,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1:
名词解释
1.“一园两区”:“一园”是指打造粤东后花园;“两区”是指推动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大北山为腹地的生态发展区和以棉湖为中心、电线电缆产业园为依托的产城融合发展区。
2.“三中心一示范区”:在粤东城市群中,揭阳中心城区(包括榕城区、揭东区、空港经济区、揭阳产业园)和普宁市区是成熟的城市中心,揭阳滨海新区“一城两园”要建设成为新城市中心,揭西县要打造生态发展示范区。
3.“五本台账”:重点项目台账、重点产业项目台账、土地征收储备及供应计划台账、房地产项目台账、财政预算及资金管理台账。
4.“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5.“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6.“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7.“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理”是指清理村巷道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障碍物。“三拆除”是指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三整治”是指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三线”(电线、电视线、通信线)乱搭乱接。
8.“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9.“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10.“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1.“三黄瀑布”:即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揭西黄满寨瀑布。
12.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承担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
13.“两违”治理攻坚仗:集中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攻坚仗。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