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年鄢陵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20 20:41   责任编辑:wzw@2022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23日在鄢陵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县长 李亚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和2020年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克难攻坚,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始终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五年实施重点项目417个、省市重点项目156个,完成投资983.2亿元,重点项目个数和投资量分别是“十二五”的2.6倍、3.2倍。加强政策类项目资金争取,累计引进实施政策项目1203个,到位资金42.7亿元,较“十二五”分别增长1.3%和129.3%。不断强化要素保障,五年上报审批土地1万亩、出让土地6933亩,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7.4亿元,较2015年增加27.7亿元,增长23.2%,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十二五”末相比,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70.1亿元,净增112.5亿元,年均增长5.8%;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3%、5%、7.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7%,年均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亿元,年均增长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4亿元,净增3.24亿元,年均增长9.38%。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入选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

  五年来,始终坚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顺应发展和需求新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39.7∶49,二三产业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7.7个百分点。农业发展质量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建成高标准农田26.6万亩,两次荣获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粮食产量稳定在50万吨以上;现代农业体系不断完善,五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4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科技强农惠农不断增强,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农业品牌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和“省级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工业发展转型升级,强力实施振德集团龙头培育,2020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年均增长8.2%;深入实施工业“三大改造”,五年完成技术改造81家、绿色改造11家、企业上云187家,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产业集聚区支撑作用凸显,“两主一辅”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被列入国家级开发区名录库。服务业发展支撑明显,因势利导发展电子商务,全县新增网店2261个,省备案电商企业88家,电商交易额突破369.5亿元,“电子商务进农村”物流配送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加快花木特色商业区建设,建业养生养老、花都温泉健康养老等服务业项目建成运营;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十二五”末净增35.7亿元,成为经济发展新支撑。

  五年来,始终坚持“两山”理念,生态经济初见成效。坚持围绕特色优势谋发展,致力发展以生态为基础、以康养为引领的生态经济。生态基础持续巩固,深入实施“绿满鄢陵”行动,完成造林6.19万亩,林木覆盖率38.1%,成为“省级森林城市”;强力推进污染攻坚,城区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0天以上,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95%以上,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年均下降4.5%,被确定为“水利部第三批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和首批“低碳试点城市”。花木产业提档升级,持续稳定花木面积,高质量推进花木产业集聚区建设,改造提升花木老区14万亩,建成花木精品园30个,花木综合销售收入年均增长7.6%,成为“国家级花卉苗木标准化示范区”;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中国蜡梅产业研究院成功落户,金雨玫瑰、唐韵园林被命名为“省级森林特色小镇”,鄢陵蜡梅纳入全省“五朵金花”协作体,“鄢陵花木”品牌出彩北京世园会“河南日”活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编制实施全域旅游规划,游客接待中心投入使用,“鹤鸣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获批,“花都1号公路”成为精品线路;相继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6家,鹤鸣湖风景区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唐韵园林被确定为全省“第八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特色旅游村”;连续举办4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和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创新举办云上花博会,成功承办全国摩托艇锦标赛等赛事活动,特色旅游进一步彰显,五年接待各地游客近40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76亿元,成为“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生态养生目的地”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康养产业加快发展,鹤鸣湖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峰会中心等康养项目相继开工,智慧城市项目基本建成,花都医院成为“省级互联网医院”,成功举办两届鄢陵国际健康峰会,荣获“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加强医疗机构合作,河南中医药大学直属教学站、第三附属医院鄢陵执业点投入运营,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科研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康养中心挂牌成立,姚花春“仲逸堂”系列养生酒全面投产,成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深入开展健康创建,怡康苑被评为“国家普惠养老城企联动首批试点企业”,五彩大地、杜仲基地被授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建业花都温泉健康养老产业园入选第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以县命名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五年来,始终坚持区域融合,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提高11.75个百分点,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区”,成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坚持规划引领,不断拓展完善全域规划体系,编制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和20个专项规划,被确定为“全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县”;严格落实规委会制度,扎实开展“大棚房”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治理,强力实施城区“双违”整治,规划的引领、约束和调控作用明显增强。加快城市建设,五年实施百城提质项目109个、完成投资135亿元,长寿山公园建成投用,新改建道路18条,回迁安置棚户区项目10个;深入实施“四改一增”,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1个、背街小巷43条,“无废”城市试点顺利实施,城区供排水、天然气等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建成城区小公园40个、镇村小游园536个,柏梁镇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省文明城市”;加快中心镇建设,马坊完成撤乡建镇,陈化店镇成为“中国生态魅力镇”,马栏镇荣获全省首批“美丽小镇”;完善城乡基础建设,提升改造国道1条、省道3条,新建改造农村道路468公里、桥梁2264延米,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农村清洁行动,改造农村户厕4.04万户、危房656户,完成“村改居”53个,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试点;农村垃圾处理全面市场化,成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先进县”。

五年来,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上线发布,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全覆盖,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2万户;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政通公司完成改制,“两区”体制机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殡葬改革稳步推进,水利、交通、科技、教育、文化、财税、金融、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扩大开放招商,成立北京鄢陵企业商会,与德国鲁道夫·沙尔平咨询公司、住建部规划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为“省级出口木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五年新上招商项目114个,累计利用外资4.96亿美元、省外资金200.7亿元,振德高端医疗用品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香港合丰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了大项目集中涌入的良好态势。持续培育创新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英才计划”,申请专利2214件、授权专利1002件,引进高层次人才78名、团队10个、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创客园被确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省级复核;实施名牌名品战略,“鄢陵蜡梅”“陈化店矿泉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年来,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群众生活全面改善。认真办好民生实事,五年民生支出121.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6%。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722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2个,3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脱贫28527人。坚持就业优先,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7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4万人、返乡下乡创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强化社会保障,社保扩面稳步推进,老年人高龄津贴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全面提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社会事业,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圆满收官,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486所、幼儿园23所,新增学位1.76万个,补充中小学教师1047名,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广电事业协调推进,文物保护安全有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落地运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成为全市首批分级诊疗试点县。拥军优抚深入开展,再次成为省级“双拥模范县”。民族宗教健康发展,慈善事业迈上新台阶,第七次人口普查顺利通过国务院事后质量抽查。完善公共服务,城乡公交全面开通,成为“全省万村通客车示范县”;郑合高铁开通运营,鄢陵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农村饮水安全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电网薄弱村改造圆满完成,新改建农贸市场3个,群众生产生活持续改善。强化市场监管,城乡市场繁荣、物价稳定,成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邮政、保险、通信、烟草等工作有序推进,编制、人武、人防、消防、供销、残联、侨台、档案、史志、地名、气象、文联、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始终坚持治理创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深化依法行政,修订完善县政府工作规则,坚持重大问题向县委汇报,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充分发挥县政协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作用,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意见建议,全力支持工青妇、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工作,五年办理县人大议案、代表建议247件,政协委员提案535件,办复率100%。持续推进政治建设,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化“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了勤政廉洁、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持续推进社会治理,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大力倡导社会新风,“割肝救母”张文亚当选河南省道德模范,豫剧《撼天情》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加强平安鄢陵建设,统筹推进信访稳定、应急管理、扫黑除恶、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和“赴京上访专项治理工作先进县”,营造了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奋力抗击,经受了新冠疫情重大考验。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听从中央和省、市的号令,落实“四早”要求,提出“五不”措施,有效打好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守住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底线,全年实现疫情防控“零输入”“零病例”。这一年,我们聚力“六稳”、克难求进,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面对疫情严峻冲击,坚持把稳经济运行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四个一百”服务,稳住了市场主体;盯紧抓牢项目建设,扩大了有效投资;制定落实因势利导举措,推动了消费回暖;实施振德龙头带动,实现了工业逆势突破,全年疫情下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这一年,我们聚焦攻坚、精准发力,取得了三大攻坚决战决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三个精准”,强化“三个落实”,创新“四个兜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聚焦目标任务,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盯紧风险红线,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企业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这一年,我们盯住短板、抢抓机遇,掀开了城乡融合崭新篇章。紧盯城市建设短板,全面启动“四大片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机遇,聚焦五大改革,先行先试,成功承办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现场会。这一年,我们顺应民心、追梦前行,实现了全面小康圆满收官。紧扣“六保”任务,坚持稳就业、强保障,办妥了一批实事急事,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692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我们牢牢抓住“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确保市场稳定供给、社会秩序井然,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零疫情”的安定幸福。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参政议政、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上下的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鄢陵发展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业发展不充分,产业层次仍然偏低,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二是大体量项目储备不足,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科技支撑能力偏弱,稳增长形势依然严峻;三是城乡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衡,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营商环境还不优化,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始终保持清醒,认真加以解决,不负人民重托!

  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按照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部署,根据《中共鄢陵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全市“智造之都、宜居之城”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展望二○三五年,我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具有鄢陵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健康养生养老产业规模、标准、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区;基本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鄢陵、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鄢陵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安全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实现教育现代化,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鄢陵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充分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

《纲要草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对接郑许一体化、融入郑汴许“黄金三角”,谋划实施许鄢一体化,持续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四大片区建设,下大力气补齐工业和城市发展“两大短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高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鄢陵特色文化传播影响力,积极创建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南花园”、国家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区、城乡融合示范引领区、开港许产业带新兴增长极,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鄢陵贡献。

  《纲要草案》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一是经济发展质量达到新高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基础加快迈向高级化,产业链加快迈向现代化,创新链和创新生态更加完善。二是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突破。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持续激发,符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加快迈入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数字经济时代。三是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率先形成。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新优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统一。五是县域治理效能取得新成效。法治鄢陵、平安鄢陵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六是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业绩。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对标“十四五”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我们最“急”的是产业。强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深入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全力以赴“优存量”“扩增量”,推动农业做精、工业做强、文旅康养做优,力争“十四五”末全县社会生产总值突破520亿元。我们最“盼”的是项目。紧紧扭住项目带动“牛鼻子”,坚持每年签约落地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项目,建成投用一批顺民意、惠民生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我们最“需”的是人才。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人才培养和招才引智并重,把服务放到离人才、离企业最近的地方,探索集聚高端人才、产业人才、国际化人才、行业特殊人才的有效路径,实现人才“赋能”发展。我们最“紧”的是要素。紧紧围绕发展配置要素,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以国土空间规划、人口普查为依据,积极争取用地、环境容量、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和项目资金等支撑性政策,全力破解瓶颈制约。我们最“重”的是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面对未来发展蓝图,我们唯有瞄准目标,拿出过硬的态度、过硬的举措、过硬的作风,一锤一锤钉钉子、一件一件抓落实,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推动规划变成现实。

  各位代表!凝聚各方智慧,承载人民期盼,“十四五”美好蓝图已经绘就。这是县委“十四五”时期战略意图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更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我们务必按照规划要求,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给全县人民留下美好的历史记忆,让鄢陵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阔步前行!

  三、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稳定在55万吨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保持总体稳定;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大投资为关键,着力稳定经济发展新态势。用好国家财政、投资、消费等宏观政策,充分发挥扩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项目攻坚年”,大力实施“77180”投资促进计划,聚焦动态管理的77个重点项目,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打通联审联批环节,加快推进振德健康医疗产业园、沃丰德生物科技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强力实施311国道改建、市民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年度投资突破180亿元。稳定民间投资,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积极投资智能制造、产业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为加快发展蓄力。

  着力稳定市场主体。持续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一联三帮”活动,落实好减税降费让利政策,确保企业健康运营、活力释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政府投入和扶持的引导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建设,解决民营企业“不愿投”“不准投”的问题;树牢“把老乡当老外、把民资当外资”思想,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合法渠道进行资本市场融资,解决民营企业“没钱投”“不敢投”的问题。强化生产要素协调保障,搭建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抓好高风险企业的识别、监测和管控,防止“担保链”风险传导,确保不出现行业性风险。兜牢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管控,有序化解债务存量、减少增量。抓好金融风险防控,稳妥处置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同时积极应对疫情衍生出的各类风险,防范风险向其他领域传导蔓延。

  (二)以培育龙头为引领,着力催生工业发展新引擎。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强力实施振德集团龙头培育计划,重点围绕振德集团华中区域总部建设,做好后续项目的投资服务、土地收储等工作,加快振德健康医疗用品产业园建设,全力支持补链强链、产能扩张、裂变增长,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认真落实“链长制”,健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工程,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融入龙头企业生产链、供应链、创新链,形成“龙头骨干”带动、“隐形冠军”支撑的主导产业集群。

加快工业产业转型。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生物质材料等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延伸,形成上下衔接、左右配套、有效耦合的产业链条,力争引导5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争创省级智能工厂(车间)1家以上。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5G应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引进头部企业,拓展应用场景,强化示范应用,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

  提质扩容产业集聚区。实施产业集聚区三年发展攻坚计划,围绕“两主一辅”建链、延链、补链,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产业链完整的主导产业集群;依托智慧产业园,引进完善上下游、左右链,培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为集聚区转型“破题”。积极推进提质扩容,开展僵尸企业“腾笼换鸟”,盘活闲置低效资源,释放发展空间;实施“百园增效”行动,分类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灵活实行工业“标准地”弹性出让,促进节地水平、亩产效益“双提升”,助推集聚区“二次创业”。推进“以区养园”,结合集聚区体制改革,用好集聚区规划“一张图”和用地政策体系“一张网”,提高经营能力,实现闭环滚动发展。

  (三)以文旅康养为基点,着力打造生态发展新优势。围绕“有产业、有就业、有税收、可持续”目标,推进花木生态、旅游康养深度融合,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高质量生态经济体系。

  夯实生态根基。稳定花木发展,在严守耕地“红线”基础上,调优花木结构,发展特色花木,推广容器育苗,打造精品园,推动花木从规模扩张向“亩均”效益转型;深化产业融合,加快科技创新,促进花木链条向精油提取、花茶研制、药用加工等方面延伸,实现从单纯观赏价值向集景观、食用、药用为一体的多元化价值转变。加大生态造林,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以农田林网、生态廊道等工程为抓手,推进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完成4.4万亩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标本兼治,抓好源头管控与结构调整双管齐下,稳步提升空气优良天数;强化水污染治理,统筹推进“四水同治”;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风险防控,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壮大生态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实施“旅游+”行动,促进旅游与生态、文化、康养深度融合,引领旅游全域、全景、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旅游+生态”,做足花木文章,巩固提升生态优势,以良好生态吸引更多游客来鄢观光、旅游消费。推进“旅游+乡村”,坚持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田园风光的特色名镇古村。推进“旅游+会展”,持续办好花博会、“二梅”展等节会活动,积极争取承办更多全国性会议、会务和文体赛事。推进“旅游+文化”,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花木文化,高品质设计文旅“产业包”“景点群”“旅游线”,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推进“旅游+智慧”,加快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停车场等智能化建设,实现线上与线下、“云旅游”与“实地游”联动发展。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文明意识,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提升康养产业。围绕“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创新业态发展,依托金雨玫瑰、唐韵小镇等产业项目,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康养、智慧养老等新业态;加快鹤鸣湖核心区建设,推进峰会中心等在建项目,启动省事管局养生养老等新建项目,拉开康养示范区建设框架。大力发展康养地产,围绕不同层次和人群的养老需求,依托医院、社会医疗机构,引入高端优质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集医养结合、养生保健、健康管理、老人照护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康养综合体和特色小镇,重点吸引外地消费群体来鄢置产置业、健康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四)以城乡融合为支撑,着力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抓住“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机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把国土空间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紧密衔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三条控制线”,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推动规划项目化,聚焦“四大片区”建设,注重城市配套和基础设施先行,将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功能提升、公共配套、棚户区改造、产业发展相结合,把“规划图”变成“项目图”“建设图”。坚持“规划即法”理念,严肃规委会制度,持续推进城市“双违”专项整治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治理,不断规范城乡建设秩序。

  突出城镇带动。积极谋划许鄢一体化建设,强化规划衔接、交通互联、生态共治、产业对接,加快推进许昌北绕城高速、311国道改建,实施新元大道东延北伸工程,深度融入许昌中心城区发展。加快“四大片区”开发,高铁片区重点完成锦秀路两侧城市公园,启动高铁中央公园,打通官寨西路、许扶运河南岸路、南环路,高标准布局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打造“高铁新城”。鹤鸣湖片区重点完成漆井社区拆迁,延伸人民路西段,打通锦秀路北段,形成城市“中轴线”;启动鹤鸣湖公园,打开花城大道、翠微路,连接中心城区,布局实施养生养老地产、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康养新城”。中心城区以提升城市功能为重点,稳步实施闲置区域开发、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城市路网完善、地下管网建设等工程,促进公共设施提标扩面、环卫设施提级扩能、市政设施提档升级,提升群众生活便捷性和舒适度。产业集聚区重点围绕功能性、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完善,积极引进布局优质置业项目,提升改造金汇大道、未来大道,打通与高铁片区路网通道,强化与县城区功能对接,促进“产城融合”。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城乡融合示范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镇、文旅特色小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城镇群。

  提升城市品质。以“五城联创”为统领,重拳整治三轮车非法运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抓好交通秩序治“堵”;围绕“无废城市”建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营,强化市容卫生治“脏”;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智能化应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提“质”。围绕“生态在城中、城在生态中”,拉高“四大片区”绿化档次,提升老城区绿化水平,打造现代生态花园城市,让人人共享全域生态建设成果!

  (五)以乡村振兴为载体,着力构建三农发展新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乡村振兴载体,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加强扶贫资产、扶贫公益岗位、扶贫车间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以脱贫成果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开展“三变改革、五大合作”,推广张桥镇裴庄村先进经验,把农村资源利用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利益联结起来、群众动员起来、环境改善起来,建立合作经济利益共同体,让群众成为集体经济的建设者、受益者。

科学布局乡村振兴。聚焦产业振兴,突出南部粮食、辣椒、养殖优势,北部果蔬、药材优势,东部板材加工优势,西部花木生态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今年重点打造5万亩杜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10万亩优质果蔬产业带、20万亩优质辣椒产业集聚区和40万亩优质粮食高产稳产示范区。坚持项目带动,做实乡村振兴,重点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饮用水地表化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动态管理的118个项目,把任务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以项目落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县永久性基本农田稳定在86万亩以上。完善农业链条,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面制品、辣椒制品、畜产品等为重点,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品种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全面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创优农业品牌,发展金丝黄菊、小辣椒等绿色农产品,打造一批产品叫得响、质量信得过的“鄢农”品牌。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保留乡村记忆,防止乡村建设一哄而上、“千村一面”。强化基础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3.1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稳定在98%以上。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盘活闲置土地,推进“一宅变四园”,打造一批“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

  (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越是外部环境复杂、困难挑战增多,越要坚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限,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推动政府数字化办公,加快政务数据联通归集共享。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五大改革任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资源要素配置、财税、价格等领域改革,统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改革,以体制改革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

  实施创新驱动。突出创新主体培育,落实激励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培育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突出创新平台打造,依托两个产业集聚区,深化产教融合和校地合作,促进技术、项目等创新资源要素集聚集约发展,新建省级研发中心1家。突出创新人才集聚,深入实施“英才计划”,引进一批领军型、紧缺型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设立一批研发中心、经济总部,培育一批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鄢陵工匠”。

  扩大开放招商。积极融入郑许一体化战略,主动对接郑州大都市区、开港许产业带,承接港区辐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深化对德合作,加强与德国智能制造、健康养老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对德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大力实施精准招商,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开放地区,紧盯国有大型企业、国内行业龙头、隐形冠军,进行“点对点”精准对接;创新招商方式,挖掘招商资源,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专项招商、龙头企业集群化招商等新模式,突出抓好乡情招商,鼓励支持鄢陵籍在外客商返乡创业、投资兴业,提高招商成功率。发展“飞地经济”,打破区域限制,建立分享机制,鼓励各镇、各部门招引优质企业进区入园,实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大项目集聚集群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优质化营商环境。

  (七)以民生改善为导向,着力共享安全发展新成果。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最大的民生,统筹安全与发展,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大数据监管和网格化管理,加强出入境、进口商品、冷链物流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管控,强化重点人群排查管理和核酸检测,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巩固“零疫情”成果;完善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和防控救治体系,统筹做好医疗救治资源调度配置、集中隔离点建设、物资储备保障,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

  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新增城镇就业8250人。二是落实60周岁及以上独生子女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补贴政策,免费开展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和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三是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年救助不少于180人。四是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完成改造499户。五是实施“六个一百”培育工程和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培育骨干人才200人以上,招聘特岗教师100名。六是完成县级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县乡二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全覆盖。七是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改造提升3个乡镇卫生院。八是完成市民中心建设,打造智能便捷服务窗口和服务平台。九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新建县乡村道路14条,新开通城市公交线路1条。十是提高乡镇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完成4个镇饮用水地表化工程。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以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扩大企业职工参保覆盖范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落实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和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制度,抓好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切实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推进教育新三年攻坚,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23所,支持花都国庆、北大培文、新时代精英等社会力量办学,继续推进许昌学院分校区项目,争取尽早落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新区医院、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县城区“半小时急救圈”。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善城区文化体育设施功能,打造城区15分钟“文化圈”“健身圈”。加强人武、人防、供销、消防、民族、宗教、烟草、侨台、档案、气象、史志、地名、文联、老干部、邮政、通信等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公共服务满足群众的高品质需求。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深化法治鄢陵、诚信鄢陵建设,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扩大基层民主。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强力打击违法犯罪和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鄢陵。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学习发展“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畅通规范群众诉求通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的重任和人民的期盼,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能提升,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忠诚执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尊崇党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忠诚担当的政治素养。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把法治理念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依法行使权力,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巡察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持续推进法治建设,拓宽政务公开渠道,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实干勤政。始终树立本领恐慌意识,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倡导实干担当作风,弘扬敢争敢拼精神,树立“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导向,推行清单管理、目标管理,加强督导督办,提升工作效能。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为、善为、有为者担当,营造干事创业、奋勇争先良好氛围。

  坚持为民担政。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倡行节俭,把更多财力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强化为民宗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关心群众疾苦、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一线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使政府工作更贴实际、更合民意,以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廉洁从政。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高标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持续缩减“三公”经费。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强化关键岗位风险防控,严管国有资产和公共资源,以清正廉洁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起航新时代,奋斗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奋力谱写鄢陵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