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3 11:04   责任编辑:www
2019年3月5日在会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余学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克难奋进,实干拼搏,纵深推进六大攻坚战,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83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14.25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3亿元,增长5.7%;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实际利用外资6824万美元,增长7.7%;出口总额7.1亿元,增长24.7%。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7.4∶40.7∶41.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39%,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3%、21%。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7.9%。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增2个江西名牌产品。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民生类资金支出达34.6亿元,增长2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68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亿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22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1元,增长11.9%。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一体化雏形基本形成。
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体现在: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接续开展“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行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年脱贫3880户16938人、7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73%。创新优化指挥调度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以“一边倒”态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按照“不漏一户、村村过关”要求,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全力加强资金保障,全年投入脱贫攻坚资金25亿元,全面实施“十大扶贫工程”,扎实推进“八大攻坚行动”。坚持对标对表,实施脱贫攻坚整村推进巩固提升项目近4000个。突出抓好“两业”扶贫,按照“五个一”思路,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村开发就业扶贫专岗8个以上、非贫困村达到5个以上。强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善农村各类供水设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狠抓农村保障房建设、危旧房改造,推进易地搬迁工程,全面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巩固完善“四道医疗保障线”政策,贫困户住院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顺利迎接了省2018年度贫困县退出评估专项检查及脱贫攻坚成效考核。
(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加速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7%,工业固投增长21.4%,圆满完成“主攻工业、三年翻番”任务。首位产业扬优成势,新引进7个氟盐化工产业项目顺利通过省市联审联批,全产业链加速成型。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年产60万平方米真空玻璃、芙蓉堂药业搬迁技改、汇凯化工氢氟酸(一期)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会昌工业园被评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九州工业基地、九二氟盐化工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石磊氟化工、九二盐业等5家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建12个标准化生态示范果园;会昌桔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产销两旺。蔬菜产业加快发展,新增种植面积1.35万亩,新建钢架大棚5000多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85万亩,我县被评为省绩效考评三等奖,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农业产业工厂化、规模化、创新化发展,重点打造了鱼菜共生、稻(莲)虾共作、肉牛立体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汉仙温泉度假区(一期)建成运营,清溪盘古嶂等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洞头畲族村被评为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文武坝古坊村被评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金融业快速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0.2亿元和126.9亿元,均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速列全市第一位,存贷比提高到74.6%。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获批2018年江西省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县,全年电商交易额达20.26亿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商品房住宅均价和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
(三)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投入20亿元,实施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棚改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实施了贡江片区“城市双修”、九州大道综合改造等重点项目,建成林岗公园(一期),完善城市绿化亮化、农贸市场及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开展了中心城区交通秩序和铁皮棚专项整治。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和君教育小镇入选赣州市2018年第二批特色小镇。麻州镇列入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全域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农村“空心房”整治全面完成,累计拆除危旧土坯房565.6万平方米。农村道路建设取得突破,珠兰至高排、庄口至庄埠公路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基本完成536公里通乡通村公路升级改造,实现乡镇到县城公路均达三级以上标准、各村均有一条四级以上出村道路。
(四)生态环境更加秀美。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顺利推进。扎实开展砖厂整治行动,对63家违规砖厂依法实施关停并转。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持续开展“清河行动”,石壁坑饮用水源地整治全面完成,湘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3个小水电站成功拆除。水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6.66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86%。山水林田湖草首批项目基本建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完成矿山恢复治理面积26公顷。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乡镇污水处理厂均已开工建设。依法开展生态综合执法,全年查处各类生态违法案件216起,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PM2.5浓度均值为29微克/立方米,下降9.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推行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三个“一窗办”改革,清理各类证明事项105项,推行错时延时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超过80%,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50%。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率先通过省级验收。投融资改革成效明显,我县被国务院评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县,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创业创新深入发展,县双创中心交易额突破2亿元,被评为市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县被评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北上南下成效显著,全年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补助资金23.4亿元,争取用地指标8000余亩。“赣商回归”工程深入实施,新成立北京、南昌、成都、揭阳等4个会昌外埠商会。全年签约引进项目46个,总投资75亿元。对口支援取得新进展,在国家审计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日报社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在争资争项、品牌创建、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村居干部补贴等提标提补工作全面完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进一步扩面提质。乡镇敬老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启动实施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教育事业提质发展,全县高考文化类二本以上上线和艺体本科录取人数达到2029人,高考万人比列全市第5位;我县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大型采茶山歌剧《畲山情歌》入选国家文化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采茶戏汇演并荣获优秀剧目奖,我县非遗保护中心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先进集体。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建成108所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体育事业取得新突破,我县在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获得3金2银2铜的好成绩。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平稳,扫黑除恶形成有力震慑,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拥军优属、粮食流通、计划生育、防震减灾、残疾人事业、民宗、外侨、地方志、老龄、气象、档案、农机、矿管、供销、物价、人防、消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扎实推进政府系统改作风、提效率,深入开展“五型”政府建设,政风行风持续好转,工作效能不断提升。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政府职能不断优化。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审计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支持政府工作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参与支持会昌建设的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广大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走村入户,用心用情帮扶解困,付出了艰辛努力,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积极投身参与脱贫攻坚的广大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不高,首位产业还未做大做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没有形成有效支撑;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增收基础仍不稳固,支出刚性增长趋势没有改变;部分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弱,稳定脱贫难度大;少数干部本领不强、作风不实、担当不够,“怕、慢、假、庸、散”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正视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和赣州工作的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中央部署的三大攻坚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打好六大攻坚战,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风景独好”会昌梦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
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聚焦现行扶贫标准,奋力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
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目标。
大力推进志智双扶。深入开展“扶志、扶智、扶德”活动,强化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通过典型引领、制度约束、道德评议等手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着力解决“一兜了之”和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扶贫工程,发挥文化的力量拔除贫困群众思想“穷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整治高价彩礼、薄养厚葬、赌博败家、不赡养老人等行为,教育引导农村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和不良风俗,不断扶出新气象、新风尚。
持续抓好“两业”扶贫。按照产业扶贫“五个一”模式,推进扶贫产业再提升,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长期受益。抓好光伏、电商、旅游、金融扶贫工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力推行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形式,确保“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全面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和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建立健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定期核查机制,对未脱贫户采取更加精准的扶持措施,给予更大力度的帮扶救助;对容易返贫的已脱贫户,做到重点关注,分类扶持。建立常态化贫困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因突发重大疾病、重大灾害返贫户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实施救助,保障每个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大力弘扬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事业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实施三年再翻番计划。
坚定不移实施主攻工业战略,保持战略定力,启动新一轮工业三年翻番计划,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做强首位产业。制定氟盐化工首位产业三年推进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成为百亿元产值集群,力争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0亿元、利税达10亿元。不断做好延链、强链、补链文章,推动高分子聚合物(二期)、含氟新型制冷剂(二期)、水杨酸、灭火剂、离子膜烧碱(二期)、高性能液晶屏幕材料、含氟涂料及含氟电子化学品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年内竣工投产10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大首位产业研发力度,支持建设中氟含氟高分子研究所。大力建设被动房新材料产业园区,加快推进被动房新材料系列项目建设,促进新型建材产业裂变式发展。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藤木家具产业发展,推动食品药品、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提档升级。
推动园区创新发展。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九二氟盐化工基地规划修编,启动申报建设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树立“亩产论英雄”导向,建立工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大力清理“僵尸企业”,提升工业园区综合效益。开展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实施“两型三化”园区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全面推进园区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进一步提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管理水平。开展会昌工业园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园区道路、绿化、亮化、供热、停车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扩区调区工作,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技术创新改造项目10个以上。大力实施“小升规、规转股、强龙头、育集群”工程,推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力争年内新增入规工业企业10家以上。精准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扎实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计划,推动石磊氟化工、芙蓉堂药业等企业挂牌上市。
(三)坚持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理念,强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打通“三江六岸”,建设水东大道东延、湘青中路、惠诚路、湘南四路等一批城市主次干道,实施沿江路景观提升和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工程,推进湘江两岸“城市双修”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月亮湾新区,着力提升城市品位。结合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突出以人为本,推进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厕、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便捷舒适的“10分钟生活圈”。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全面建立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圩镇建设管理。加快推进乡镇总规、控规和专项规划修编,狠抓规划执行落实,强化农民建房审批和批后监管,保持打击“两违”的高压态势。加强建筑风貌管控,引导和推广赣南风貌民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风格”的要求,建一片新房、成一道风景。大力推进麻州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集中力量抓好洞头乡示范镇建设,引领推动各乡镇提升圩镇管理水平,建成一批产业繁荣、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新型集镇。
狠抓特色小镇建设。按照“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原则,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突出抓好和君教育小镇建设,创建以教育为主题,集商学教育、义务教育、研学教育、金融服务、自然休闲、生态居住、文化体验、运动康体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加快推进风景独好小镇建设,统筹做好项目建设、运营推广,将其打造成为客家文化浓厚、戏剧元素丰富的高品位小镇。
(四)坚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让农业强起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规模农业、工厂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创新农业,把农业打造成高收益、有奔头的产业。加快推进蔬菜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打造贝贝小南瓜等主导品种,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努力把蔬菜产业打造成继赣南脐橙之后的又一富民产业。推动柑橘产业升级发展,打造一批标准化生态示范园;大力发展桔柚产业,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将会昌打造成为全国桔柚主产区,唱响会昌桔柚品牌。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和引进畜禽屠宰加工类和果蔬类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18万亩,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全面清理整治“大棚房”,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
让农村美起来。全力抓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完成328个村点建设任务。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成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长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推进农村污水有效治理,因地制宜推行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树立生态文明新风。
让农民富起来。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指导,建立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节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聚集,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范围,让农村集体产权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五)坚持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推动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全面发展,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将全景会昌作为一个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提升,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认真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旅游景区专项规划,着力推进汉仙岩创建国家5A级景区前期工作,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加强革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与教育研学、休闲农业、生态林业、美丽乡村等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独好园”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全省知名的红色旅游区。积极打造一批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
做活做旺商贸物流业。加快建成新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商会大厦、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园等商贸项目。建成城市综合体,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支持发展一批大型品牌购物中心、特色餐饮酒店和特色商业街区。依托现有汽车建材城、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完善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建成集商品展示、物资交易、贸易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集聚区。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加快建设会昌县农产品电商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县级物流中转中心和乡村物流中转站,推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加快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站点活跃度和运营效益。积极争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引进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加快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建设,探索养老服务PPP模式,推进医养结合,培育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和中医养生等新业态,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六)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增强发展动能。
聚焦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开“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事项分别提高到90%和50%以上。完成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制度改革,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应进尽进”,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全面完成县级机构改革任务。
全面扩大开放合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扎实开展“大干项目年”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坚持招大引强、靠大联强,健全重大招商项目激励机制,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民企500强、跨国公司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争取引进10个5亿元以上项目。深入实施“赣商回归”工程,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等活动,推进产业回归、人才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坚决清除影响社会资本公平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营造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力争全年争资30亿元以上。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从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定位,着力构建“一轴、三区、两高地”的县内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会杉公路、206国道为主轴线,串联南中北三个经济区,致力将会昌打造成为工业高地和文化高地。大力抓好南部工业和旅游协调发展经济区建设,以汉仙岩国家风景名胜区、汉仙温泉度假区、九二氟盐化工基地为主要支撑,大力发展旅游、康养、度假产业,做精做强氟盐化工首位产业。大力抓好中部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经济区建设,以风景独好小镇、“独好园”、西北街声川艺术村等项目为支撑,全力打造旅游县城。大力抓好小密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结合北部5个乡镇的优势特色,通过公路网络串联,形成产业丰富、业态多元、协同发展的产业带。
(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融为一体,使绿色成为会昌发展的主色调。
以最坚决的态度防治污染。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推进瑞金万年青公司600米卫生防护距离内征地拆迁。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城市“四尘”“三烟”“三气”专项治理,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加快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切实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专项行动,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危废、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会昌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PPP、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东江源流域生态补偿等重点项目。全面完成人工造林0.5万亩、森林抚育12.3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4.7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加大生态综合执法力度,保持生态领域执法的高压态势。
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林长制”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过程管控,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评价考核,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力度。健全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保障机制,坚持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并究,依法严惩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以最低碳的理念推动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大力推进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谋划共建绿色循环产业园,参与会寻安生态长廊建设,先行先试推进绿色金融等试点工作,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全面节约能源资源。严把生态环保门槛,坚决不上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项目,强化污染企业停产治理、淘汰和退出。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让会昌大地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从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抓起,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强社会保障。完成上级下达的民生任务,办好一批县本级民生实事。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加快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织牢民生保障网。进一步完善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政策,大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杜绝过度医疗。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全面抓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繁荣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第五中学、希望小学黄坊分校整体搬迁、会昌小学中山分校扩容改建等教育项目;持续推进乡镇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心城区新建2所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完成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实施7个乡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推进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项目建设。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大步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力争年内竣工。继续完善城乡交通体系,抓好G206周田至筠门岭公路改造、厦蓉高速会昌白鹅互通立交、七木桥至黄雷村公路改建等工程建设,把已建好的农村公路进一步管好、护好、运营好。加快推进省天然气管网工程赣州南支线(会昌段)项目。
创新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按照“四个最严”标准,抓牢抓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亮剑”专项行动,大力推进“雪亮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国家安全、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消防、外侨、气象等工作,大力支持工、青、妇、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建设,让各行各业充满生机活力!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政府理解力、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努力打造人民更加满意的政府。我们将着力打造忠诚型政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抓好中央、省、市及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着力打造创新型政府,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着力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担当型政府,大力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精神,“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把抓落实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重标准、重效率、重实干,努力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决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亮剑”,全面推行“店小二”“保姆式”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最大限度便民利企,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高效办成事。着力打造过硬型政府,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监察、司法、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监督,真诚听取群众意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依法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稳妥有序化解政府存量债务。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风景独好”会昌梦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十大扶贫工程:是指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基础设施扶贫工程、生态保护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和教育扶贫工程。
2.脱贫攻坚八大行动:是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农村村组道路建设攻坚行动、住房保障攻坚和“空心房”整治行动、教育扶贫攻坚行动、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攻坚行动、农村低保专项整治行动、产业就业扶贫攻坚行动、农村环境整治攻坚行动。
3.产业扶贫“五个一”:即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扶持一笔资金、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
4. “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河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湖长制”指在有湖泊的市、县、乡、村设立“湖长”,负责辖区内湖泊的保护和管理;“林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林长”,负责辖区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5.亩产论英雄:即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重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及市“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部署要求,全面实施“亩产论英雄”改革,我县九州工业基地、九二氟盐化工基地亩均投资强度要提高到400万元、亩产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0万元以上。
6.僵尸企业: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7.两型三化:两型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三化是指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
8. “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9. “小巨人”企业:业绩良好、极具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且处于成长初期的小企业。
10. “瞪羚”企业: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
11.大棚房:指一些工商企业、个人及组织借建农业设施或农业园区之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行为;其本质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改变农业生产功能,就是触碰耕地保护红线和农地非农化。“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范围主要包括三类问题:第一类,在各类农业园区内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借建农业设施之名违法违规搞非农业建设,特别是“私家庄园”、别墅、度假酒店、商业养老设施、经营性住宅等,或以设施农业为名按设施农用地备案后,改变土地性质和设施用途,用于非农业经营的。第二类,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主要包括建设住宅、餐饮、娱乐等破坏耕作层的非农设施。第三类,农业大棚看护房建设严重超标准,甚至违法违规改变性质和用途,进行住宅类经营性开发和建设餐饮设施等。
12.三请三回: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
13.三企入赣:外企、民企、国企入赣。
14.四尘三烟三气:“四尘”指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三烟”指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三气”指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锅炉烟气。
15.绿色金融: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16.四个最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17.雪亮工程:是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