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4 11:11   责任编辑:www
2020年6月8日
在禹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禹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范晓东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总要求,聚焦“转型为重、生态优先、民生至上”发展主题,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33.2亿元,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9.1亿元,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7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20元,分别增长7.8%和9.4%。这一年,我们定位“排头兵”,干出了禹州速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许昌市3.4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增速、社会消-2-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税收收入增幅均位居许昌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减税降费5.2亿元情况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主要经济指标领跑许昌市和全省。我市位居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49位,与上年位次持平;位居“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6位,比上年前移1个位次。在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面前,我们不但稳住了发展阵脚和社会大局,而且实现了高基数上的较快增长。这一年,我们聚焦“高质量”,积蓄了禹州厚度。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0.4%,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7家,新建省、市级研发中心13个,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9个,产业集聚区位居全省8个三星级产业集聚区第5位。我市入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位居第35位,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分别位居第70位、第65位和第59位,较上年分别跃升16个、2个和1个位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潜力加快累积。这一年,我们紧扣“一体化”,拓展了禹州维度。我市被列入郑许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郑万高铁禹州站通车运营,禹州迈入高铁时代,与郑州大都市区的“同城效应”日益增强。沙陀湖调蓄工程列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在线调蓄规划,首批200兆瓦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项目获得国家批复,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二期、三洋铁路禹州矿山货场专用线、祥德康健乐城颐养中心等一批“六大对接”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禹州发展的空-3-间维度进一步拓展。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力,负重开拓,加压奋进,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省和许昌市工作大局中展现了禹州作为、贡献了禹州力量!——坚决顶住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强力推进“78198”投资促进计划,7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5.8亿元。持续扩大开放招商,全年签约重大项目24个、签约资金132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7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16.7亿元、利用外资1.5亿美元,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3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0.79亿元,我市荣获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县市称号。深入推进“四个一百”专项行动,解决各类问题605个,一批企业渡过难关;加强实体经济要素保障,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发展,139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集中挂牌;成功举办12次银企洽谈会,签订61.4亿元意向性贷款协议,落实贷款26.1亿元,并与建设银行许昌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订三年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90亿元授信支持,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市荣获许昌市营商环境先进市称号。——强化产业转型攻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深入开展“产业转型发展促进行动”,强力推进“10+2”产业转型攻坚,两大接续主导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7.9个、11.7个和19.3个百分点,两大接续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两大传统产业8.1个百分点,我市被评为全省铸造产业升级示范基地,产业集-4-聚区入选河南省首批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试点。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新引进大数据关联企业22家,河南联合信息等4家企业全国总部和软通动力等7家企业河南省总部落地禹州,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特色商业区晋升全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30.4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7∶56.6∶39.7。——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政务平台、“智慧禹州通”APP上线运行,我市审批事项“网上可办”和“一网通办”实现率达到100%;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小时,全市新设立企业2890家。全面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657个行政村(社区)全部组建集体经济组织,鸿畅镇涧头河村、鸠山镇连庄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试点。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生态文明、创业就业、医疗养老、财税、教育、住房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认定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与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5家,新增科技成果、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23件,34家企业自主立项或承担上级科技计划130余项,为企业新增产值4.7亿元。——强力推进三大攻坚,发展短板加快补齐。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2776户7280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9%。强力抓好环境污染防治,建立企业生产和施工工地动态分类管控机制,建成动态不停车称重系统对运载车辆实施管控,认真落实-5-扬尘污染防治、工业企业绿色发展等管控措施;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森林禹州建设,严格实行石灰岩矿山高质量发展和封山育林措施,完成营造林面积13.07万亩、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15万亩,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改善;认真落实河长制,积极整治城乡水环境、修复水生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突出金融风险防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城乡建设提质,协调发展有力推进。44个百城建设提质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8亿元,颍川路北段、石梁河湿地等24个项目建成完工,3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我市被评为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市、河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完成4个规范化社区建设,小吕乡撤乡建镇通过省政府专家组评估,我市位居“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第66位,较上年前移2个位次。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顺利通过省文明委年度考评。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许昌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镇达到6个,我市获批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深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市场化运作,新建美丽乡村50个、先进村44个、美丽乡村群1个,鸠山镇张家庄村等16个村被确定为河南省千万工程示范村,我市荒芜宅基地“一宅变四园”模式在全省推广。——始终坚持“民呼我应”,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各类民生支出达4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5.3%。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1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救助标准持续提高,22个乡镇完成“一院两中心”建设,44个社会助餐点、3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运营。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第四实验学校等12个基础教育攻坚项目建成投用,教师周转房、保障房有效落实,成功举办全市第六届运动会。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中医院新病房楼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晋升二级甲等医院,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专项验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怀帮会馆、天宁万寿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洲猪瘟疫情有效防控,我市被评为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信访工作依法有序可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我市被评为河南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公众安全感指数位居全省第37位,比上年前移7个位次。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剖析典型案件、推进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推动政府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全面落实“基层-7-减负年”工作,市政府层面发文、开会减少30%以上,对基层督查检查事项减少50%以上。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88件,政协委员提案177件。持续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审计监管,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军地军民更加团结,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不断加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侨务、对台、统计、史志、人防、民兵预备役、气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面对环境污染攻坚、财政收支矛盾等重大考验,我们凝神聚力,沉着应对,执着笃定走好自己的路,用智慧和实干破解了制约发展的瓶颈,用坚韧和拼搏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态势,书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禹州答卷。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凝聚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饱含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禹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禹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安不忘危,稳不忘忧。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自身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影响,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运行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还没有完全成为行动-8-自觉,创新发展能力不足,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产业转型攻坚任务艰巨,新旧动能转换较慢,产业发展层次偏低;民生领域短板仍较突出,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疾控能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短板明显。此外,政府系统一些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担当精神不强、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谋划力、执行力、推动力有待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绝不回避、绝不推卸,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202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许昌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9-“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抢抓机遇、大抓产业、做强优势、补齐短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力推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持续开展“产业转型发展促进行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禹州绚丽篇章!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和经贸形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根据全国“两会”精神,综合研判形势,我们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完成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322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各位代表!今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疫情,我们坚决落实中央、省、许昌市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全面加强统一指挥,织密扎牢防控防线,抓紧抓实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面临武汉及其周边5000余名、境外200余名返禹人员的严峻形势下,严密组织、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市仅发生一例确诊病例且较-10-早实现“清零”,并保持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零增长”,守护住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毫不放松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中央、省、许昌市决策部署,及时出台稳定经济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和对冲疫情影响,全市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虽大幅回落,但随着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降幅呈逐月回升态势,新的发展动能正在集聚。特别是我市产业门类全、发展潜力大,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较强,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较多。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省和许昌市出台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效应,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郑许一体化、沙陀湖调蓄工程等重大专项共同发力,将有力对冲疫情给我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中,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恢弘篇章,这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挑战、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将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定力耐力,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切实把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各位代表!目标在前,使命催征。当前距年底不到7个月,市政府将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着力突破二季度、大干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不断开创新时代禹州-11-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增强高质量发展韧性潜力。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稳定实体经济。把精准有效“保市场主体”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坚持好解决企业问题协调联动机制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建立健全银企洽谈会、企业家早餐会等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有效破解企业用地、手续办理、银企对接等方面的难题;认真落实国家、省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扎实开展减税降费“应享尽享”攻坚行动,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持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原材料保供、物流保畅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支持,积极开展网上产品推介、产能对接、招商签约等活动,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痛点,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供应链稳定运行。深入贯彻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破除招投标等各种隐性壁垒,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引导民营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强力实施“12288”投资促进计划,推动120个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80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聚焦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12-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矿山专用铁路等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以稳定投资带动经济持续增长;把“新基建”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途径,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带动数字经济发展,撬动更大规模投资。深入谋划实施补短板、稳投资项目,扎实做好平煤集团禹州产业园、沙陀湖调蓄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政府债券谋划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债券资金支持,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备足后劲。激活消费潜力。围绕消费新热点,适应消费新模式,大力发展感官式消费、体验式消费、定制消费等新业态。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培育壮大疫情催生的新型消费。扩大家政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普惠托育服务等供给,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快传统专业市场向现代市场形态转型,鼓励传统商场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消费设施,加快胖东来生活广场建设。加快推进神垕古镇5A级景区二期、鸠山大学红色旅游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经济。完善农村商业网点,促进乡镇商贸流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适应高铁时代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加快高铁商圈建设,充分激发和释放消费新潜力。(二)坚决挺起制造业脊梁,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手抓,坚持提能级、创优势两个轮子一起转,推-13-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智造之都”。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加快制造业能级提升。大力实施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支持华洋动力、大张过滤等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2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113家企业绿色化改造、15家企业技术化改造项目,打造一批“三大改造”示范企业和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持续提升能源、建材两个传统产业,谋划实施平煤集团禹州产业园、万里交科绿色装配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凤凰涅槃。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中医药两个优势产业,加快恒达杭萧装配式建筑构件产业园、药慧园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比重和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和智慧产业,强力实施“571”行动计划,加快颍云物联网小镇、中原云都数据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智能产业化。积极融入省、许昌市鲲鹏产业生态体系,加快禹州市鲲鹏云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生态。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领域,发展定向开发、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一揽子服务,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检测检验、工业设计、创业孵化、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14-业,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深入落实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和智能化改造、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途径,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智能化示范园区试点建设,在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推广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完善产业集聚区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增量配电网、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陶瓷专业园区、绿色铸造示范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和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发制品、新材料、大数据等五大产业集群,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和优势产业专业集聚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加快许昌智能制造研究院、河南禹铨大数据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研究院等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产业支撑力大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相关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企业加快成长。深入开展“促企业上规模”活动,持续抓好“十强”“十快”“十优”“十新”企业评选,加快实施大企业集团梯次培育计划和区域引领型企业培育行动,鼓励河南联合信息、恒利来合金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支持天源生物科技、大张过滤等行业领先企业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培育一支眼界开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发展更多优质企业。-15-(三)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统筹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宽领域开放和更高水平创新,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大力度深化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市乡村三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多点可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制度和标准规范,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水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农信社改革力度,推动农信社回归服务本土中小微企业主责主业。推进土地管理改革,用好中央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政策,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医疗卫生、财税、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充分激发动力活力。更宽领域扩大开放。深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许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布局,加快布局高铁商圈,围绕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部署产业链,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高铁经济、共享经济;借力高铁“同城效应”,不断放大高铁辐射圈,变“过路经济”为“通道经济”,让更多的资金、项目、人才在禹州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全方位迈入高铁时代。继续加大与东盟、欧洲等地区的经贸对接,深入开展对-16-德合作,在更广阔的空间谋求更大发展。强化开放平台建设,积极申建河南省发制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河南省钧陶瓷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真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积极组织参加省、许昌市举办的重大经贸活动,组织好第十三届药交会等招商活动,发挥好招商代表、禹商联合会和重大项目招商组的作用,不断提高招商实效。高度重视轻资产和高能级项目招引,注重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开展定向精准招引,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更高水平推动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水平。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管理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企业创新发展环境,不断培育持续创新、不畏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的工匠精神,着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大力引进智库,充分利用智库专家的知识、智慧、经验和人脉,拓宽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能级。突出“事业引人、环境留人”导向,创新柔性招才引智机制,大力引进培育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四)坚定打好三大攻坚战,补齐高质量发展突出短板。紧盯重点领域,聚焦突出问题,不怕趟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发展基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聚焦-17-3228名贫困人口,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深入开展“回头看”,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排查解决“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稳定增收计划,打好产业、就业、金融、消费、资产收益“五张扶贫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深入推动“志智双扶”,持续开展“选树五面红旗”活动,充分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帮扶力度。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强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联防联控,抓好源头防控,强力治理“三散”,严格实施“六控”,完善应急管控机制,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10、PM2.5完成许昌市定目标任务。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实施“四水同治”,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侧水源和颍河水源保护,做好“两沟一河”水质监管,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环境重点污染源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推进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更加注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结合“无废城市”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全覆盖,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加快西部、北部山区生态修复,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8-16.31万亩,全面完成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密防控金融风险,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进一步规范地方金融市场秩序,营造良好金融生态。高度关注企业风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困难企业纾困帮扶,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债转股”,妥善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稳妥处理政府债务风险,处理好“还账”与发展的关系,建立完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等机制,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变相举债行为。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大发行政策机遇,规范债券资金使用,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五)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优化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聚焦“宜居之城”建设,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城市设计,深化规划成果应用,统筹安排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网络和生态系统。大力推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颍河林水生态长廊、沙陀湖、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区辐射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把项目建设作为补齐短板、提升宜居指数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39个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打通4条断头路、1条卡脖路,改造2条背街小巷;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深入实施“四改一增”,完成80个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加-19-快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4个雨污分流工程、6个黑臭水体治理工程、5个道路亮化工程和14个绿化工程,完善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围绕高铁站、颍河林水生态长廊、沙陀湖等重点区域,统筹城市建设与土地储备,突出土地、设施、环境等重点,发掘资本效益,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好郑许一体化重点区。深入落实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突出交通、产业、生态、平台、功能、空间“六大对接”,深度融入郑许一体化,加快建设全省产业转型示范区、钧瓷文化体验中心和中医药展示与贸易中心。抢抓高铁新机遇,把褚河城市片区、郭连相关区域作为承接郑许一体化规划的重要区域,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高起点谋划建设高铁商圈和高铁产业生态新城,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数据信息、现代物流、文化体验等现代服务业和装配式建筑、环保装备、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祥德康健乐城颐养中心、中原云都数据湖等重点项目,促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在郑许一体化发展中走在前列。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持续开展“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确保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城市创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届满复审。深入推进交通秩序治乱、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公共服务治差,开展城市空间治理和市容秩序整治、景观亮化工程整治,完善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20-城市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信息化技术“探测仪”和“绣花针”的作用,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旅游等民生服务智慧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积极融入许昌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争取城乡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机制,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切实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政策措施,推动城乡产业有机协同、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坚持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导向,支持乡镇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精做专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乡域经济社会提质发展。(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按照“二十字”总要求,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切实稳住“三农”基本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启动优质粮食工程,开展耕地保护提质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52万吨以上,保持在全国产粮大县行列,全力“保-21-粮食安全”。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产品,重点发展中药材、红薯、烟叶、干杂果等特色经济作物,稳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化生产,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规范化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保障市场稳定供应。加快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一批钧陶瓷、中医药、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创建一批利益共享、联合经营、辐射带动的制度机制,探索形成具有禹州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进以净化、硬化、绿化、亮化、文化为重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建一批“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美丽小镇”,确保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统筹做好农村户厕改造、乡村绿化、果树进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农村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提升等重点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加快神垕国家级特色镇、顺店刺绣小镇、华夏药都健康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深入开展文明进村活动,保护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探索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22-权分置”模式,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试点成效,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实现形式。深化乡村振兴发展投融资机制改革,加快乡村振兴投融资平台建设,健全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向“三农”聚集。(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答好高质量发展民生答卷。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高质量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更红火。持续保障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的进展。坚持把“保居民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增强企业创造和稳定就业岗位的能力;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持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突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调增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7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500元。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实-23-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县管校聘”等教育领域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加快推进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二期项目,启动建设禹州康养护理职业学院和第六、第七实验学校,完成第三、第五实验学校建设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校园安全和儿童安全保障,让孩子们阳光快乐健康成长。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四院一中心”建设,推进社会助餐工程,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主动融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做好瓦店遗址发掘保护,加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健康禹州”建设。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优化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抓好中心城区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延等重点工程,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排查整治公共卫生环境,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取缔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24-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原则,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持续打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高质量发展治理效能。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解放思想,激发创新力。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五个过硬”,增强“八种本领”,切实提高抓经济、解难题、促发展的水平。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转化文章,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政府干部队伍。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鼓励锐意创新,激励善谋善为,倡树实干作风,做到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5-坚持依法行政,提升公信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深化政务公开。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务实高效,提高执行力。大力弘扬“务实重干、马上就办,干则干好、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与时间赛跑,持续转文风优会风,雷厉风行、紧张快干,脚踏实地把各项安排部署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督导检查,切实解决“执行不够、落实不力”等问题。政府班子率先垂范,各级干部恪尽职守,在执行上敢于负责、敢于碰硬,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坚决扛起发展重任。坚持清正廉明,增强凝聚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治理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紧盯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关键环节,全面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监管,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发-26-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做到开源节流、精打细算,把更多的财力用在促发展、保民生上,以政府过“紧日子”,确保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带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守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与时代同行、与梦想同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禹州绚丽篇章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