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7 22:40   责任编辑:www
2020年5月17日在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西安市市长李明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多年未有的复杂局面和严峻形势,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及西安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揽全局,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谋划启动十项重点工作,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迈入提质增效、突破攻坚的新阶段!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综合实力跃升新量级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321.19亿元,增长7.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和1.0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财政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达到1533.8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2.56亿元,税收占比82.7%。三星二期、比亚迪智能终端、三一西安产业园等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中兴二期、吉利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进展顺利,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增加值增长6.9%,增速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三星电子产值首超500亿元。77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32亿元、超年计划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8%和12.8%,西部超导、铂力特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6家,在全国31个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安升至第11位。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14个,电商交易额突破4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0%。全年粮食产量139.9万吨、蔬菜产量378.6万吨。
(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顺利通过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年系统评估,1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新增创新案例84个,形成7项国家级创新成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上线运行,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新增市场主体88.3万个、增长62.6%,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共为企业减免税费220.56亿元。积极做好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共清理欠款31.92亿元。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成112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及确权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
以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确定了以六大支柱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主体框架的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9.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4.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2.5%和26.3%。深化拓展科技大市场功能,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1364亿元、增长32.6%。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投用,华为中国区运营商总部落户西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53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0件,19个通用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个专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增两院院士5名,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7.73万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76个,各类众创载体累计入孵企业4万余家,带动就业40余万人,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十。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成效突出,富阎一体化加速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更加紧密,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西安位列西部第一。
(三)大力发展“三个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中欧班列“长安号”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开行2133列、增长70%,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稳居全国前列。新开通19条国际客运航线、9条全货运航线,首条第五航权客货运航线通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8万吨,增速居全国十大枢纽机场首位。西安航空口岸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144小时,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空港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西安获评2019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突出贡献城市、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影响,着力稳外贸、稳外资,进出口总值完成3243亿元、占全省92.2%,实际利用外资70.57亿美元、增长11.1%,引进内资3443亿元、增长10.5%,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7家。全方位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成功举办欧亚经济论坛、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承办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认定的国际会议数量位列全国第四。新增3个国际友好城市,成功当选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联合主席城市,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中做出了西安贡献。
(四)扎实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以迎接“十四运”为契机,掀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全年完成城建投资826亿元。“三中心”场馆主体竣工,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强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改造老旧小区93个、225.3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53条,完成架空线缆落地226公里,累计建成综合管廊79.6公里。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进展顺利,西安火车站北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项目全面开工。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获批实施,地铁1号线二期、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地铁8号线、2号线二期开工建设。西延路与西影路立交全线通车。新建公共停车位2.08万个,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939辆,新开通线路51条,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建5G基站4000个,荣获2019中国智慧城市创新示范奖。生态西安建设扎实有效,建成绿道492.4公里,新建、改造提升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141个,新增城市绿地1353.1万平方米。新增装配式建筑710万平方米,540个绿色建筑项目通过评审。全域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投入运行,彻底改变了我市生活垃圾仅靠填埋处理的历史。
(五)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行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扎实推进精准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整改中央巡视、成效考核和国家巡查反馈问题,累计减贫6.87万户、24.23万人,291个贫困村退出,周至县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23%。建立四级联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已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突出重点、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铁腕治霾,全年优良天数225天、较上年增加10天,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20位,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8%。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年行动计划,沣河中央湿地公园等58个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新增水生态面积2561亩、湿地4566亩。大力控源截污,主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场建设顺利推进。
特别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不断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扎实整改省委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加快建立长效保护机制,修订《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持续推进“五乱”整治,依法拆除关闭农家乐1194户、整改提升1615户,完成子午峪、小峪、汤峪、辋峪4个峪口峪道综合整治任务,建立2个智能峪口保护站,努力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
(六)聚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西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成功举办“东亚文化之都”西安活动年和世界文化旅游大会、第8届西安国际戏剧节、第29届全国书博会、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话剧《柳青》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周至县集贤镇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体书店数量排名全国第四。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博物馆12座,北里王汉代积沙墓和焦村十六国大墓入选2019“考古中国”重要成果。净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16家,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强城市。
文旅融合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临潼区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唐不夜城入选全国首批高品位步行街试点。《长恨歌》《梦长安》《驼铃传奇》等主题演艺广受好评,曲江“不倒翁”燃爆全网,“打卡西安”成为旅游热点,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146亿元,分别增长21.7%和23.1%,获评全球20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
(七)实打实解决民生难题,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聚焦“七有”目标,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9.8%。城镇新增就业16.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7%。启动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75所、新增学位10.08万个,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32个、区县级772个,惠及学生97万人。建成各类医联体49个,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等31家新建医院开诊运行。扎实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全年为群众节省医药费用2.59亿元,特困供养人员报销比例达10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68元,新建养老服务机构229个、新增床位7504张。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出台房地产精准调控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新建、筹集保障房4.02万套。完成1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回迁安置,3.4万群众搬进新家。实施165个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城乡低保连续十年提标,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00元和500元,全年支出社会救助资金7.94亿元,惠及25.8万困难群众。积极做好猪肉、蔬菜等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定,狠抓源头治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西安”,公众安全感达到94.58%。顺利通过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八)践初心担使命,政府自身建设更加有力有效
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狠抓教育医疗、生态保护、营商环境等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扎实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回头看”,坚持“以案促改”,不断强化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持续提升。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市政府文件、会议分别减少50.1%和43.5%。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07件、政协提案822件,办复率100%。12345市民热线共受理工单178万余件,回复率达99%以上。全年查处欠薪案件724起,为1489名农民工讨回辛苦钱。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做好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顺利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妇女儿童、普法宣传、审计、档案、侨务、气象、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国家经历了一场世所罕见的重大疫情灾难。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部署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迅速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令,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夺取“双胜利”。
——我们迅速成立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果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建立每日研判、调度工作机制。率先制定流行病学调查链长制,对每一个病例追踪溯源,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关切,稳定社会情绪。
——我们严格落实“四早”防控要求和“四集中”救治原则,调集最强的医疗资源,确定3家定点医院、46个发热门诊,设立1200张标准救治床位,组建6个市级会诊专家组,对确诊病患“一人一专班”,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同时按照平战结合、有备无患的思路,组织精干力量,仅用14天时间建成西安公共卫生中心应急院区,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3800多名白衣卫士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冲上救治防控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历时64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
——我们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把机场、高铁站、火车站、高速路口等作为阻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把社区(村组)作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在疫情出现后,果断关闭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停开长途客运,最大限度减少人群聚集。全市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坚守一线、严盯死守,3万多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参加抗疫,研发推行西安“一码通”,全力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技防智控,共同筑起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我们始终把民生保障和防护物资供应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市场动态监测,重点做好粮油、肉类、蔬菜等重要商品的保供稳价和政府收储、投放,强化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守护,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同时针对疫情初期市场上防护、消杀物资告急的局面,千方百计抓生产、抓调拨、抓采购,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犯罪行为,保证市场平稳、供需平衡。
——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筹集213吨医疗防护用品和生活物资专列送抵武汉,486名医护人员奔赴援鄂抗疫最前线,助力打赢武汉保卫战。
患难见真情,在我们抗疫关键时期,61个国际友好城市、国际机构致电慰问,9个国际友好城市、社团企业、国际友人捐赠了250万元防疫物资,为我们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我们铭记于心、投桃报李,利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平台,向国外城市分享抗疫经验、捐赠抗疫物资,在守望相助中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国际友谊。
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后,我们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推动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出台实施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深入开展“一对一”帮扶,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别是从3月23日起,西安被列入12个进京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城市后,我们主动担当、统筹资源、严格流程、闭环管控,截至5月15日24时,共分流航班21架次,隔离留观4362人,筛查确诊患者56例已治愈52例、在院治疗4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已全部解除隔离,为降低首都疫情输入性风险做出了西安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及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取得的发展成绩和抗疫成果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安发展的各级单位、广大企业,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海内外同胞、侨胞、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向为抗疫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医护人员,向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公安民警、基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疫情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之当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尤为困难,“六稳”“六保”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同时我们深知,西安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我市在经济体量、开放程度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够高,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还比较薄弱,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仍需加强;教育、住房、交通、医疗、养老、生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一些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不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挑战,努力化危为机,认真做好工作,不负人民重托!
二、2020年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迎全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攻坚之年,也是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4月20日至23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陕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新时代陕西、西安追赶超越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对西安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定向领航,为我们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纲领和行动指南,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不负殷切嘱托,强化使命担当,努力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新时代追赶超越“五项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目前,国内疫情虽然得到控制,但国外疫情蔓延势头尚未遏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未来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需要我们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克难奋进。按照市委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要求,我们仍根据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确定的目标安排部署全年工作,力争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保持物价总体平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更加重视和解决环境问题,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
坚持全面创新改革。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技术、平台、政策、机制“四大创新”。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富、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作用,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大开放、大治理,促进西安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协调、联动、融合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围绕“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目标,举全市之力做好全运会筹备工作。全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增后劲,努力在产业、民生、环保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带动和活跃发展全局,促进整体工作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办好十方面惠民实事,实行台账管理,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政策更接地气、干部更具情怀、城市更有温度,努力让人民满意。
三、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聚焦办好“十四运”,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着力增强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把握发展要素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趋势,围绕建设“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增强城市对经济和人口的承载力。牵头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机制,探索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新模式。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支持富阎融合发展,推动西安都市圈建设。
高质量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产业体系、生态保护、公共交通等综合布局,高水平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推进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完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完成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河一山”绿道规划,促进产城一体、实现“三生”融合。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抓好“四主一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和火车站北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机场三期等重大工程。协力推进西银、西延、西十、西康高铁项目和外环高速南段等高速路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地铁三期规划,开工建设10、15、16号线,确保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建成运营,14号线实现“三通”。开展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年内建成公交场站10处、公共停车位不少于2万个,新增公交车辆1000辆,新开通和调整公交线路60条以上。
聚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启动36个城中村(棚户区)拆除提升,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00个、背街小巷342条,打通断头路38条,高标准完成架空线缆落地年度任务。强化城市能源安全保障,建成330千伏奥体变电站等12项输变电工程和西南郊水厂引水工程,加快西安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项目一期工程。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速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年内新建5G基站9000个。全年城建投资突破1000亿元。
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整合基层资源,落实落细网格化管理。抓好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建强城市智慧“大脑”,积极拓展智能服务形态和应用场景。统筹做好城市绿化、美化、洁化等工作,全面完成违法建筑整治。进一步加强物业市场监管,业主委员会覆盖率达到60%以上。
高标准做好“十四运”筹备工作。加快24个场馆、西安全运村等建设,启动会展中心二期项目,确保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奥体中心7月1日前试运行。抓好“三中心”周边环境提升和综合配套。推进全运惠民,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和“迎全运盛会、展文明风采”等主题实践活动。
(二)紧盯“五强”目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着力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三星、陕汽、西飞、西电、西部超导、杨森等龙头企业,做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年内实现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3200亿元以上。依托华为、中兴、铂力特等龙头企业,做大人工智能、机器人、5G技术、增材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等5大新兴产业,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亿元以上。同时,做优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年内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设立“市长特别奖”,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先进个人和团体予以奖励。
强化重大工业项目支撑。突出抓好三星二期、比亚迪智能终端、西沃纯电动客车扩能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确保三星二期第一阶段、隆基单晶电池、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实现量产,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完成联调联试。支持华为鲲鹏生态项目加快建设,努力把华为鹤鸣湖基地打造成世界一流产业基地。实施100个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全年工业投资增长9%以上。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广“陕鼓模式”,支持制造企业由设备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完善提升西安工业云平台。加快构建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年内引进培育4A级以上物流企业38家;加快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进“龙门行动”计划,年内新增上市公司5家,金融机构突破190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扶持计划,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育库”,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20家以上。
不断提升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各开发区、各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定位,打造一批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园区,推动差异化发展。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创新发展,着力提升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加快园区内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产业集群配套建设,推动园区集约、循环、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丝路科创中心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研发平台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年内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0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0个。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等活动,探索建立“以赛代评”机制,推动各类“双创”载体提质增效。
打造硬科技创新品牌。加强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特征的硬科技系统研究,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支持高新区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中央创新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西咸、高新、经开等重点板块,加快在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一批硬科技创新研究、产业发展聚集区,培育引进一批硬科技企业。继续办好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程序员节和全球创投峰会,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推广“一院一所”模式,创新市校(院所)融合发展机制,推动科技人才资源紧密对接。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前沿科技研究院、开放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实施“技术市场+”工程,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全市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突破1400亿元。扎实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
深化科技金融有机融合。积极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基金。支持建设丝路(前海)园。优化科技信贷风险管理,全年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450亿元以上,鼓励和支持硬科技企业挂牌上市。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水平,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深化专项资金管理和零基预算改革,增强各级财政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能力。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吸引民营企业参与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和链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信心。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长安号运贸结合、高频高质运行。做大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扩展第五航权航线,积极申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及成果复制,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高水平建好西安领事馆区,加快欧亚经济综合园、中俄丝路创新园等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建设,积极拓展产品、技术、服务出口新市场。加快建设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好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增强对外资、外企、外籍人才的吸引力。
(五)促进消费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积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精心组织购物美食节等系列促销活动,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鼓励引导网上娱乐、在线办公、远程诊疗等新消费,推进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积极搭建消费新场景,促进传统百货店、购物中心、大型体育场馆、闲置工业厂区,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体育健身中心、文化时尚中心等新型载体转变,支持发展社区养老、医疗陪护、家政、托幼等服务消费。
优化消费空间布局。高起点修编全市商业网点规划,完善“三中心”、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的商业配套,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保障有力、功能健全的商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积极培育社区商业。繁荣都市时尚夜游经济,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聚集区。
提升消费环境品质。启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建设,实施西安老字号复兴工程,振兴“西安饭庄”“德发长”“同盛祥”等餐饮品牌。加快钟楼·大南门、小寨等商圈提档升级,支持高品质酒店、特色民宿建设。优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促进国际消费便利化。健全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
(六)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叫响做实“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严格执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扎实做好大雁塔、汉长安城等历史遗址和重点文保单位的科学保护。突出抓好小雁塔世界遗产环境提升,启动实施顺城巷、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易俗文化旅游片区改造。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快“三馆”改扩建,启动西安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和半坡博物馆周边改造,年内建成博物馆6座。推进西安鼓乐、秦腔、剪纸等非遗资源活化利用,不断提升西安文化品牌影响力。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空间带动,形成“一核两极三板块”发展格局,打造西安文化旅游新地标。实施品牌引领,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康养、会展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八大文旅融合新品牌”。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建设一批集演艺、休闲、电竞、文创产品开发于一体的重点文旅产业园区,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深化文旅国际交流合作,借助丝路旅游合作联盟等平台,讲好中国故事“西安篇章”。
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抓好西安城墙·碑林等4个5A级景区服务创优,支持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创建5A级景区、华夏文旅等创建4A级景区,支持长安、碑林、蓝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精心办好“中国年·看西安”等系列品牌文旅活动,真正使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和文化瑰宝成为中外游客的向往之地、首选之地、乐游之地。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书香之城”建设,开辟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阅读天地。大力推进“音乐之城”建设,发挥西安音乐学院等平台和人才优势,加强城市主题音乐、流行音乐创作与传播,推动莲湖“老城根”、雁塔“大师之路”等主题音乐街区建设。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全年推出5部以上精品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确保剩余在册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退出。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强化产业就业扶贫,支持贫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渠道。做好陕南8个深度贫困县对口帮扶工作。持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菜篮子”增产提质,稳定生猪生产,加强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面向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农业发展力量,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家庭农场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争创国家级名牌2个、省级名牌4个。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累计建成示范村400个以上。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管护机制。总结推广鄠邑、长安、阎良、蓝田“四好农村路”经验,争创全国示范。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培育文明新乡风。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支持西咸新区和高陵、阎良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年底前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落实好各项涉农保险政策。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八)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发展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整治“五乱”,加快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持续开展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小水电”整治和矿山治理修复。建成数字秦岭监管平台,落实好长效保护机制,让秦岭的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打好蓝天保卫战。建立“散乱污”企业长效管理机制,启动三环内高排放企业搬迁或退出,实施热电厂污染物总量与排放浓度“双减排”。推进绿色物流转运中心建设,开展道路、工地扬尘专项整治,严格管控非道路移动机械、露天焚烧和餐饮油烟,依法淘汰老旧高排放机动车。加强联防联控,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
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开展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行动,加快实施河湖水系107项治理工程,做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主城区雨污混接、错接点改造,建成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年内主要河流消除劣V类,渭河西安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
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1%。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高陵、蓝田、沣西新城三个餐厨垃圾处理场建设,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场建成投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着力提升城市绿色容量。以渭河、沣河、灞河和环山公路为重点,启动超级环线和护城河绿廊建设,新增城市绿道不少于100公里、绿地面积不少于6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7座城市公园,新建和改造提升绿地广场、口袋公园不少于100座。支持周至、蓝田打造全国生态样板县。
(九)坚持服务就是生产力,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突出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推动生产要素、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向大项目聚焦,抓好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800亿元以上。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围绕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冷链物流、公共卫生等政策导向和短板需求,策划实施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增强重点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
持续抓好“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继续实行收费项目清单式管理。推进“互联网+监管”,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和联合抽查常态化。打造“数字政府”,完善优化“i西安”功能,建成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
精准做好“双招双引”。紧盯“三个500强”“独角兽”“隐形冠军”等企业实施精准招商,争取更多总部经济、高水平研发机构和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西安。建立高层次人才梯次引育模式,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面向全球吸引高精尖人才和领军团队;依托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订单式培养紧缺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扎实办好惠民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全力稳定就业。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措施,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以上。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确保农民工辛苦劳动后不再辛酸讨薪。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好学校复课后各项防护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坚持教育优先战略,积极实施教育强市三年行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新增学位16.4万个。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中高考和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继续办好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
推进健康西安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优化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职能,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西安公共卫生中心,以及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儿童医院经开院区、中医医院南院区等医院建设,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进药品集中采购使用、分组付费、基金监管3项国家级试点,探索构建“价值医保”体系。
加强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56个、新增养老床位6400张。落实“房住不炒”要求,逐步形成以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年内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2万套。继续完善“1+N”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构建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健全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防范管理机制,强化对寄递物流、危爆物品等行业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气象、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残联、慈善等事业发展。
各位代表!系统谋划、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是今年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水平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请各位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西安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严格依法行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健全法律顾问参与决策制度,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
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全面整治“庸懒散慢虚粗”问题。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市级“三公经费”安排较上年减少19%。整合优化事务保障资源,创建节约型机关。大力弘扬“创新、一流、务实、高效、担当”作风,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
树好清正廉洁形象。坚持用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从源头上规范权力、遏制腐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坚决查纠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始终把群众观念根植于心,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各位代表!新机遇促动新发展,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