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8 21:29   责任编辑:www
2020年6月11日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营山县人民政府县长罗明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2019年,是营山应对多重风险挑战、克服多种艰难险阻的一年,也是营山砥砺奋进、强势突破的一年。一年多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有影响力的山水田园城市和川渝合作示范县、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目标,笃定前行、攻坚克难,奋力“当好融渝发展排头兵、打造综合交通次枢纽、建设商贸物流集散地”,扎实开展“产业年、项目年、开放年”行动,全面打好“九场战役”,做好“六稳”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2019年实现GDP211.5亿元、增长8.0%,增速居全市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增速居全市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增速居全市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9.3%,增速居全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6亿元、增长11.1%,增速居全市第7位;服务业增加值94.8亿元、增长9.4%,增速居全市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5元、增长9.6%,增速居全市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5元、增长10.7%,增速居全市第3位。
一、聚焦聚力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风险防控“三大攻坚”,决胜小康底气更足
(一)脱贫攻坚质效提升。整体摘帽挺进一方阵。去年4月,营山以“零漏评、零错退、满意度99.75%”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一举摘掉贫困县帽子,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县”。营山教育扶贫、“兰武经验”“千坵样板”“兴云模式”分别被央视、新华社、《中国改革报》《四川脱贫攻坚案例选》刊载报道。区域脱贫实现全覆盖。坚持政策资源持续向脱贫攻坚聚集,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1亿元,实施村社道路128公里、饮水安全项目108处、山坪塘71座,新建村文化室、卫生室29处,圆满完成17个贫困村退出、5325名贫困人口脱贫年度任务,成功实现全域全员脱贫,年度成效考核评为“好”的等次。巩固提升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整改问题833个,逐户逐人逐项补齐脱贫短板。探索形成“一村一企+梯度经营”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规范村集体经济公司、脱贫奔康产业园、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村集体收入全面达标。创建特色扶贫产业基地(园区)47个、“四川扶贫”集体商标27个、转移就业2.9万人,“营山黑山羊”作为南充唯一扶贫地理标志商标参加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贫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生态环境有力改善。天更蓝。持续开展降尘抑尘、“三禁”、燃煤取缔等专项整治,规范运行砖瓦、汽修、商混等行业环保设施,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排查整治涉气污染源422个,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率达89.6%,有6个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市“一方阵”,有4个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川东北区县前5位。水更清。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制,深入推进中小河流域专项治理,累计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站)61个,摸排整治涉水污染源627个,定期监测国省市控断面、乡镇入境断面和集中饮用水源地,流江河白兔乡国控断面水质提前3个月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土更净。持续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重点单位监督性监测等专项行动,闭环管理工业固废、医疗固废和其他危废物品,不断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场镇垃圾转运覆盖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山更绿。大力实施“绿化营山”行动,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林业保护、生态修复、城市绿化等工作,林地保有量79万亩,森林蓄积量、覆盖率分别增加1.7、0.4个百分点。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6件,高效整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54个。
(三)风险防控扎实有效。债务风险有效防控。持续完善防控政府债务运行长效机制,全年偿还债务本息6.65亿元,政府债务率控制在40%。积极争取债券资金,获批新增债券5.65亿元、再融资债券4.17亿元,荣获全省财政管理预算绩效奖励。金融风险有效防控。严格落实金融风险防控责任,建立非法集资监测预警机制,整治小贷机构14家,有序处置“宏基”“同福”等非法集资案件,全县金融风险持续化解、总体可控。应急风险有效防控。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连续19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建成区域食品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通过“双认证”复审,成功创建省级食用农产品安全示范县。稳定风险有效防控。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恶类案件16起;抓实信访维稳工作,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500件,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国省“两会”等安保信访维稳任务,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居全省第20位、全市第1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二、聚焦聚力产业年、项目年、开放年“三大行动”,县域经济实力更强
(一)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第一产业扩规提档。聚焦“菜篮子”“米袋子”,新增高标准农田3.5万亩,创建水稻、绿色果蔬示范基地6万亩,粮食产量突破40万吨,连续2年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提升“一区一带三基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标准化养殖基地5个、农产品初加工基地5个,“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105个,新瑞兴花椒、瑞禾粮油等4家精深加工厂加快建设,椒宝宝等8家企业投入运营,营山黑山羊、中药材、环保生猪、绿色果蔬等产业稳步发展,原双林乡麻柳村(花椒)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动植物疫病防控有力有效,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在全省交流发言。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9%、居全市第4位。第二产业扩容提质。工业突破发展,新增工业用地700余亩,拓展园区面积1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和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创业、特色产业等示范基地;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物流大道加快实施,有效构建“拎包入住”招商模式;推动机械汽配、阀门制造等支柱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全年招引入驻年产值3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34家、投产24家,升规14家,实施技改14家,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0.7%、20.5%,工业投资强度、发展速度均创历史新高。建筑业加快发展,招引建筑企业3家,新增入库10家,增资增项5家,实现产值108.2亿元,增加53.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2%、居全市第1位。第三产业扩张提速。商贸物流繁荣发展,新时代广场、复兴桥、西干道“三大黄金商业圈”业态不断丰富,麦当劳、屈臣氏等知名品牌相继入驻,累计注册电子商务企业450家,成功培育营乐淘、巴国农家等特色品牌;规划建设川东北国际物流港,劲达物流、川东北汽贸城等加快建设,与信安盟、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物流总产值突破53.6亿元,增长18.1%。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灵秀营山·耕读原乡”地标品牌,突出抓好“文旅+”四篇文章,策划包装耕读原乡、进士文化等重大文旅项目15个,加快建设芙蓉水镇文旅产业园、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全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
(二)项目推进有声有色。狠抓项目谋划。深入研究政策导向、资金投向,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领域补短板等契机,精心包装、全力对接,成功争取成南达万高铁途经营山并在渌井镇设站,储备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黑臭水体治理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9个,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20个,全年到位中省市项目资金26.3亿元。狠抓项目建设。坚持挂图作战、挂帅出征、挂责问效,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挂牌、半年一通报,103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8亿元、超年度计划13%,固定资产增速稳居全市前列。城市体育公园、公共实训基地等30个项目全面竣工,嘉陵江引水、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等10件大事全速推进,顺蓬营一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营达高速营山段率先达到通车条件。成功承办四川省2019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南充分会场,项目工作在全市项目拉练会上获得高度肯定。狠抓项目保障。全面落实“五个一”跟踪服务机制,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建成投产率稳步提升。全力争取用地指标,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提供项目用地4000亩。努力向上争资、向外引资、向内聚资,用好用活专项债务、融资平台和PPP模式,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76亿元,资金压力有效缓解。
(三)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成全市县级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行政服务中心,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107项,创新推出“四联合”评审勘验机制,压缩审批时限60%以上,成功承办全市“放管服”改革现场会,纳税人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第4位、全市第1位。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成功培育市级知名商标24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区域合作不断拓展。认真落实川东北经济区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嘉陵江流域经济协作和综合保护开发,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重庆经开区、垫江区等友好区县交流合作,与成都温江区、青白江区等地签订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成渝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组织投资推介活动60余次,成功签约箔锐新能源、万友阀门等项目37个,到位资金72.3亿元。投资1亿元的土耳其帕盛汽车底盘件生产项目成功入驻,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全年出口额达969万人民币。对外影响不断增强。积极承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BMX自行车联赛、中国环四川(国际)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精心筹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三届黑山羊美食文化节、鱼文化体验暨乡村春晚等节庆活动,主动参加西博会、丝博会和川陕渝群众文化大联展、川陕甘渝文化百馆联动等展会活动,营山对外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聚焦聚力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三大重点”,群众幸福指数更高
(一)城市品质加快提升。城市空间加速拓展。大力推进城市“东拓、西延、北进、中修”,启动县城“二环路”、一环两翼等专项规划编制,新拓展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4.9 %。城市配套日臻完善。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1个,“城市双修”完成投资10亿元、征收1200余户,完成安置还房建设3866套、已还房2300余套,仁和国际广场、于式枚故居、青春公园、白塔公园东扩等项目加快推进,翠屏东路、环城路等8条城区道路完成建设整修,补植彩色灌木、草坪1.2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完善城市社区网格化、规范化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五大难点”“五大顽疾”和城区三轮车(电动四轮车)、两轮车专项整治,拆除违规广告牌1100处,规范各类违规行为4000余起。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在我县成功召开,营山城市管理名片更加响亮。
(二)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坚持规划先行。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启动营山乡村振兴规划以及朗池芙蓉、回龙团山等5个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前期评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谋划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流转土地19.8万亩,完成6406个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清理集体土地137万亩、集体资产28.5亿元。“百镇建设行动”和扩面增量试点镇工作有序推进,就地吸纳农村人口8000余人。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新增示范专合社、家庭农场12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9人。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4万户,改造农村危房5960户,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153个。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4个、“美丽南充·宜居乡村”106个,黄渡镇兰武村被评为“2019四川生态宜居村”,新店镇千坵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营山中学成功创建“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1717人、上线率44.6%、同比增长8.1%,其中一本上线423人、上线率同比增长26.7%,营山中学学子考入北京大学。西城实验学校二期、实验幼儿园分园、机关幼儿园分园全面竣工,新增学位4400个,大班额和择校热问题有效化解。到北京、成都、绵阳等地洽谈教育项目12次,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安排2400万元,实施9所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持续开展“梯度支教”,农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大力推广“123”工作法,成立营山教育振兴基金,营山教育扶贫、保障教育投入先进做法获国省好评。医卫水平持续提升。县人民医院迁建完成投资10亿元、妇幼保健院迁建完成投资2亿元,主体均已完工。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投入运营,中医“创国先”工作顺利通过省级检查评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家庭医生、艾滋病筛查、健康档案等医卫服务有效落实,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5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优待抚恤、残疾补贴等各类保障资金3.2亿元,成功创建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县。推进精准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811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9%。积极探索区域化养老改革,加紧推进三星养老院、老年养护楼建设,养老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年,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效推动政府系统各级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我们忠诚担当守规矩。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0件、政协委员提案181件。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积极支持纪委监委履职尽责,不断拓展审计监督范围,扎实整改巡视发现问题,工作作风持续改善、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我们坚定不移抓统筹。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体制等9个方面101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县级部门和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工作,加快发展网络媒体、工青妇残、红十字等事业,积极推动统计保密、老干老龄、民族宗教、外事台侨、气象科协、工商联等工作取得新业绩。
各位代表!进入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确诊病例始终定格在1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在全市率先清零,率先列为低风险区。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我们迅速响应、科学应对,及时成立营山县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与省、市同步进入一级响应状态,并要求党员干部全员返岗;及时对全县所有交通出入口进行严格管控,对社区、村组、院落实行网格化、封闭式管理,全面关闭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停止春节期间大型活动和聚会聚餐,加强湖北、黑龙江等重点地区、境外来(返)营人员排查检测和健康管理;因时因势调整防控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先后组织召开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28次、发布公告13个,设置定点发热门诊2个、医学隔离点1个、集中生活隔离点2个、后备生活隔离点2个,构建了严密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机制。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县级领导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及时现场督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解决难题;全县干部、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不畏艰险、不辞辛劳、连续作战;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勇敢逆行,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日夜奋战在医疗救治第一线;物资保障工作组广辟渠道、千里奔波,千方百计筹集口罩320余万只、防护服6000余件,储备粮、油、肉等生活物资11万吨;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自觉参与,广大企业家踊跃捐款捐物、有序开工复工,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在疫情稳控的重要节点,我们率先复工、勇夺先机,及时出台“惠企18条”“房16条”等政策,在全市率先开展“美食月”“房展会”等活动,勇于担当担责,在全市率先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春耕春播,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持续改善、逐月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夺取双胜利抢出了时机、赢得了战机。2020年一季度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进入全市一方阵,展现了新形势下的营山担当,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营山答卷。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全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奋斗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营山改革发展建设和疫情防控的各级组织、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经过抗击疫情的大战大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营山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不足,实体经济面临挑战较多,加快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压力依然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财政收支矛盾、“三大攻坚战”短板、疫情防控压力、营商环境差距、安全稳定隐患等风险挑战交织凸显。工作效能亟需提高,个别单位、个别同志思想解放不够,争先意识、担当精神和专业素养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同程度存在不愿作为、不敢担当、不想苦干,执行不坚决、遇难绕道走等现象。对此,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取针对性措施,尽最大努力解决,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营山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市委六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市委“155”发展战略,当好融渝发展排头兵、打造综合交通次枢纽、建设商贸物流集散地,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奠定坚实基础。
考虑到当前全球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经济运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建议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确保GDP增速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排位进入全市“一方阵”,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稳步增长,发展效益质量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完成全年任务、实现预期目标,压力不小、挑战不少。我们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更大责任担当、更多心血汗水、更细措施安排,紧盯疫情防控,围绕既定目标,苦干实干拼命干,两手抓、两手硬,奋力夺取双胜利。我们要处理好高质量和快速度的关系,坚持高质量、快速度并驾齐驱,增总量、强动能齐头并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我们要处理好一以贯之和推陈出新的关系,专注定力、使出全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往无前抓发展,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各项任务。我们要处理好统筹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舞好指挥棒、学会弹钢琴,抓重点带一般、抓关键求突破,实现“一子落满盘活”。我们要处理好答卷人和阅卷人的关系,增强赶考意识、公仆意识,细心审题不偏题、专心答题不跑题、用心破题不离题,交上一份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满意答卷。重点要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常态化防控。按照“四早”“四集中”原则,对重点地区来(返)营人员落实好排查管控措施,对境外来(返)营人员落实好首站首接负责制和闭环管控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落实科学化防治。完善分类防控体系,对境外和国内重点地区来(返)营人员落实好健康服务措施,对其他低风险地区来(返)营人员推行健康码互通互认工作机制,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防控,公共场所实行亮码通行,不断巩固全县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确保疫情不反弹。加快推进复产复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以刺激消费热情、满足消费需求、释放消费能量为主线,鼓励商贸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推动市场消费尽快得到回补。最大限度解决好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开工复工遇到的用工难、融资难、运输难、原材料紧缺等问题,兑现好、落实好各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持实体经济、支持项目建设。
二、全力提高经济质量。始终坚持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链式发展、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工业转型。强化园区载体建设,大力推进双创基地、汽摩配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阀门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管网和后勤、交通、金融、医院、教育等功能设施配套。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紧紧围绕融渝发展目标定位,瞄准机械汽配、电子信息、阀门生产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企业招引、填充工作,力争全年签约工业企业20家以上,入驻15家以上。全面优化服务环境,修订完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若干优惠政策》,强化技改投入,降低要素成本,提高服务效能,确保“升规入统”工业企业12家以上。加快文旅融合。聚焦“灵秀营山·耕读原乡”主题,持续完善太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国际温泉度假村、芙蓉水镇等重点文旅项目,积极推进耕读原乡核心景区、进士文化景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不断开发文旅资源。做大做响农耕文化、进士文化等文化品牌,加强“翻山铰子”、竹编根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办好黑山羊美食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守住营山记忆,讲好营山故事,展示营山魅力。加快消费扩容。聚力提升城市核心商圈,加快推进仁和国际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圣桦时代广场、欧玛特等黄金商业圈辐射力;积极打造示范街区,培育“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消费热点。支持线上和线下、电商与快递业融合发展,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0户,加快农产品出村、快递进村进程,进一步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出台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康养、会展、托幼、家政等消费增长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加快建筑业发展。大力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落实优质工程激励、龙头企业奖励等优惠政策,加大金融信贷、劳务支持力度,鼓励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建筑企业全年升规入统5家、资质增项3家,建筑业劳务输出2.4万人,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60亿元。
三、全力抓好项目攻坚。始终坚持扭住项目“牛鼻子”不松劲,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夯实发展基础。精心谋划项目。加快“十四五”规划研判和编制,抢抓扩大投资、补短板等机遇,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政府投资项目,力争传染病医院、城区大型便民停车场及老城区公共停车位等“六大领域”项目挤进国省“盘子”“笼子”。结合营山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谋划推动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力争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两个项目库动态储备项目200个,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项目。坚持高标准上马项目、高效率推动项目、高质量建成项目,健全项目会商研判、联系帮扶、分级调度机制,明确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等前期工作衔接和办理时限,确保成南达万高铁建设和征拆、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及时落地、年内开工,嘉陵江引水、金鸡沟水库等续建项目快推进、早建成,发仕达、景弘制药等产业项目快投产、早见效,力争全年重点项目投资突破200亿元。全力争引项目。围绕现代农业、全域旅游、支柱工业、新兴产业,坚持高位推动、高频对接、高效跟进,力促金纳电机总成、江苏昊阳芯片等意向项目签约,推进湖北百斯特数控机床、江苏华裕汽车刹车片等签约项目落地。聚焦建链、补链、强链,积极开展“招商大会战”,组织筹办一批有价值的招商推介活动,全力引进一批龙头型、科技型、高成长型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招商项目30个以上,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
四、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敢啃硬骨头,勇拓新空间,不断为营山发展增势蓄能。推进重点改革。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积极推进水、电、气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一网通办”、营商环境法治化、减证便民等“五大专项行动”,加大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公开力度,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加快推进城乡“五个一体化”和改革助推乡村振兴两大示范项目,扎实抓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电信普遍服务、“百镇建设”、医保支付等国省改革试点,大力实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等自主创新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紧扣当好“融渝发展排头兵”定位,深化与成渝地区、友好区县、营山商会的对接交流;大力实施交通、产业、建设、开放、合作“五大会战”,加快构建区域同城、基础同网、产业同链发展格局。精心办好营山马拉松赛、BMX自行车联赛、环四川自行车联赛等赛事活动,积极备战投资推介会、农博会等投促活动,鼓励企业用好用足展会平台,推动机械汽配、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取得突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优质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助推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搭建政企、校企、银企沟通服务平台,主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及时足额兑现各项惠企政策,统筹各类检查、督查,让民营企业家轻装上阵、大展宏图,力争2020年民间投资突破85亿元。
五、全力加快城市建设。始终坚持把城市发展作为赢得区域竞争、取得更好发展的先手棋,出作品、造精品,建设具有营山特色的宜居宜业之城。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东拓、西延、北进、中修”思路,统筹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水准编制《营山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和经开区西区、高铁新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力争拓展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增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通用机场、营仪阆高速、顺蓬营一级公路、旅游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争创乡村客运“金通工程”“路长制”省级示范县。以老城换新颜、新城展新姿为目标,大力实施“四城同建”“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微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兴园路、望蜀路等路网改造,稳步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仁和国际、三馆一场等城建项目,着力构建城区便捷、绿色、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整合综治中心、交通指挥、数字城管三大平台,有序推动城市保洁和市政绿化、停车泊位等公共资源市场化,提升城市运行智慧化水平。聚焦堵点、痛点、难点,持续抓好违法建设、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城郊综合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五小行业等薄弱区域综合治理,确保城区常年干净整洁、清爽精致。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家风家教、先进典型,全方位、高密度、多视角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六、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做强农业、做富农民、做美农村,绘就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乡村画卷。激发农村活力。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五大振兴”,推进“三变改革”,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工程”,积极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力争创建省级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6个以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应用,投入1300万元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达到8.6%。全力推进“10+10”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广、巩固、深化“一核三联”乡村治理模式。支持返乡农民工在农村创业,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做强农业产业。聚焦“农业多贡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2233”产业体系,持续开展撂荒地治理,完成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年粮食播面稳定在10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40万吨,积极争创“鱼米之乡”;严格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八条举措”,加快推进温氏生猪一体化项目,抓好散养户填槽补栏,完成66万头生猪出栏任务;做优做强营山黑山羊、现代水产、木本油料、绿色果蔬、中药材等特色富民产业,出栏山羊21万只,打造营山半夏道地中药材品牌,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8家以上。做好“农业+”文章,巩固提升兴云·龙坝十村连片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推进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举办渔文化体验、花卉观赏等活动,不断充实产业业态。提升乡村颜值。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推动河长制“有名”“有实”,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持续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推进森林乡村创建,建设美丽营山·宜居乡村。
七、全力守住发展底线。始终坚持把打赢“三大攻坚战”作为发展的底线任务,尽锐出战、冲锋冲刺,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小康。坚决决胜脱贫攻坚。补齐短板弱项,聚焦饮水安全、易地搬迁、安全住房、数据质量等各类问题,发挥“尖刀督战”作用,以户为单位,一项一项过堂、一个一个整改,确保所有问题短板在6月底前全面销号清零。巩固脱贫成效,对所有贫困人口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持续拓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增收渠道,加强监测户、边缘户监测预警,加大防贫保险资金投入,深化扶志扶智,让贫困户有能力、有志气、有尊严地稳定脱贫。做好大考准备,对照普查指标,全面核实核准数据、表册、佐证资料,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抓好脱贫宣传,讲好脱贫故事,确保普查全面精准反映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坚决抓好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统筹抓好禁烧禁熏、餐饮油烟、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工业废气污染等专项治理,确保全年空气质量达标。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实施南门河一体化处理站、1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白塔济川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重点抓好流江河、营山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增殖放流,确保国控、省控、市控考核断面水质100%达标。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建成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石材加工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厂,抓好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确保土壤质量稳定向好。统筹推进中、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按时序要求销号清零。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实现企业持证排污、总量控制。坚决防范重大风险。有效防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深入推进宏基、同福等非法集资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化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依法规范政府债券资金管理,积极化解隐性债务,确保债务风险可控。坚持“房住不炒”,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购房行为,有效化解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八、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解民忧、疏民怨、暖民心、保民安,切实让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完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保基本、兜底线职能作用,扎实抓好30件民生实事,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民生突出问题,确保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5%以上。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就业71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加快推进特困人员集中休养中心和3个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工程,积极推进社区、医养、居家、互助等养老模式,努力解决城乡养老问题。优化公共服务。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启动芙蓉小学、行知小学前期工作,加快县教育基地、营山职高、特殊教育学校、芙蓉小学等建设,着力引进国内省内一流名校合作办学;紧紧围绕质量兴教,纵深推进教育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和使用机制,探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大力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三名工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三星养老、中医医院医技大楼等工程项目建设,力争人民医院新院区与妇幼保健院年内正式运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大力开展中医创“国先”工作,积极与四川华西等大医院建立医联体,有效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狠抓安全稳定。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三基’建设年”和“安全生产深化落实年”行动,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和实战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持续打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情防控战,抓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加强社会管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创建“人民满意窗口”,努力实现最多访一次目标,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化“平安营山”建设,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扎实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是我们的最大追求。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觉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一、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严从实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用行动诠释忠诚、用担当践行使命。
二、坚定不移加强法治建设。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总结验收“七五”普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等决策机制,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更合民意。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三、坚定不移加强效能建设。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执行制度体系,细化量化政府权责清单,整合督查督办资源,推动形成“有研究、有部署、有落实、有督查、有反馈、有成效”的工作闭环,确保工作有效落实。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断提升公务人员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大数据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四、坚定不移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压紧压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压减12%以上。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加强关键领域、重点岗位监督,严查各类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不断鲜明政府清正、清廉、清明底色。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勇前行,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伟大胜利,加快建设有影响力的山水田园城市和川渝合作示范县、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涵盖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
一区一带三基地: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黑山羊产业示范带,花椒、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基地。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
“五个一”跟踪服务机制:指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个部门负责、一套方案管理管理机制。
PPP模式:指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政府采取竞争磋商、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工作。
“四联合”评审勘验机制:指在工程建设审批时,采取联合勘验、联合图审、联合测绘、联合核验评审勘验机制。
城市管理“五大难点”“五大顽疾”:五大难点,指背街小巷、市场内外、城郊结合部、小区院落、五小行业;五大顽疾,指车辆乱停、摊位乱摆、棚架乱搭、垃圾乱扔、广告乱贴。
四好农村路:指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乡村振兴“十大工程”:脱贫奔康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聚集工程、农村交通提升工程、水联网工程、农户风貌提升工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工程、耕读原乡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工程和“油乡”建设富民工程。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指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梯度支教:指城区学校辐射农村学校,片区内有紧缺学科教师学校辐射薄弱学校,乡镇完小辐射本学区村小的三级支教模式。
“123”工作法:对贫困学生每周开展1次学习辅导,每月进行2次情感激励和心理疏导,每学期开展3次家庭访问。
一干多支:“一干”是指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发挥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干”作用。“多支”是指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成为支撑全省发展的“支点”。
“155”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成渝第二城”这个总体目标,培育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这“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实施城市建设、交通枢纽、科教文卫、旅游三产、园区发展这“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
“六大领域”项目:指公共卫生领域、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领域、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领域等六大领域项目。
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五大专项行动:政务服务对标、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减证便民、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进“一网通办”。
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三馆一场:“三馆”即规划展览馆、博物馆、方志馆,“一场”即地下停车场。
五大振兴:指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三变改革: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一核三联:指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民心联动+平安联创+新风联塑“三向发力”的基层治理模式。
“10+10”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10”大治理体系,指组织建设、乡村发展、城镇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精神文明、政务服务、基层监督、督查考核;“10”大治理能力,指党建引领、示范带动、科学决策、群众自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改革创新、社会协同、科技支撑、制度执行。
现代农业“2233”产业体系:指做大优质粮油、环保生猪2大传统产业,做优营山黑山羊、现代水产2大特色产业,做强木本油料(花椒、油橄榄)、绿色果蔬、中药材3大富民产业,做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
清四乱:指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三清两改一提升”: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洁农村水源水体、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造农村户用厕所和公厕、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三线一单:“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一单”,指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环保“三同时”: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县管校聘”: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实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实行全员竞聘制度。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