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1 14:52   责任编辑:www
2020年4月27日在绵竹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绵竹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绵竹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中,我市由2017年第44位上升至第36位。
一年来,我们坚持“产业”和“项目”并进,工业强市实现新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40.1亿元,增长8.7%,位居德阳第一,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东汽、东投)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达到200.9亿元,增长12.1%,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总量连续五年名列德阳前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1亿元,增长10.7%,位居德阳第一,提前两年实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一年来,我们坚持“文化”和“旅游” 共振,文旅名城展现新面貌:再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1个,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荣获“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4.6亿元,增长11.0%,位居德阳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0%,位居德阳第一。一年来,我们坚持“生态”和“生活”相融,美丽家园呈现新魅力:荣获四川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省级法治示范县、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孝德镇年画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俗村入围“中国最美乡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229元、增长8.9%,位居德阳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达到20213元,增长9.9%。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产业转型转出新动能。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成立绵竹市精酿原酒公司,整合原酒产能资源;开工建设剑南春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项目,顺利推进凤凰酒业技术改造;获评“世界美酒特色产区”。龙佰四川钛业6个钛白粉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龙蟒大地通过三泰控股全资收购,成为我市又一个参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重点龙头企业。2019年当年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118%。中航宝胜、鑫坤机械、兴远特化等9户企业被认定为省市军民融合企业。启动致远锂业三期技改,建成思特瑞锂业氢氧化锂和碳酸锂生产项目。美大康华康药业取得3个新药生产资质,润格生物一期、成新药玻高档药玻瓶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文旅融合实现突破。全域旅游一期PPP项目进展顺利,中国玫瑰谷产业新城(一期)、天府冰雪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绵竹市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旅游”一期项目建设,建成“画境绵竹”九龙里、清平里、年画里等乡村旅游综合体,被农业农村部重点推介为60条美丽乡村精品景点线路之一;成功举办德阳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2019风景中国自行车联赛四川·绵竹站比赛和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绵竹站比赛等重大文旅活动。新增入库限上商贸企业11户、规上服务业企业5户,电商孵化园功能进一步完善,电商综合服务站(点)完成功能升级,全市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农业农村全面进步。获评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7.7万吨、增长0.3%,小家畜禽出栏660.2万只、增长8.1%,获评“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立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沿山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德阳市二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国家级、省级专合示范社2个、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7家。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产业兴旺村1个,德阳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5个,成功承办德阳市一季度乡村振兴现场会。积极防控夏季重大动物疫病,最大程度减轻了群众损失。
二、项目投资投出新效益。招商引资推进有力。出台《绵竹市投资促进优惠政策(试行)》,聘请9名产业发展顾问和投资促进顾问,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和信息支撑。成功引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特能威新能源锂电池等5亿元及以上重大产业项目7个。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三届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川商发展大会、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等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5个。全年到位国内市外资金108.5亿元。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建立政府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挂图作战系统,坚持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打表推进进度,106个重点项目、221项重点工作年度目标完成率分别达到100%、99.6%,全年向上争取各类资金9.5亿元。建立项目协调服务机制,为27个重大社会投资项目配备“项目秘书”,提供全周期项目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惠及6.9万户次纳税人、减轻企业负担4.1亿元。使用“应急转贷”资金1.8亿元,为42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亿元。出台《绵竹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八条措施(试行)》,落实资金8335.7万元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立行政审批局德阿产业园分局,设立园区行政审批“直通车”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建立企业维权长效机制,成立民营企业申诉维权中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定期举行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恳谈会,全面解决企业现实困难和历史遗留问题63个。
三、深化改革改出新活力。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做强县城、做强区域中心镇、做强特色镇”的思路,将全市21个乡镇优化调整为10个镇、2个街道,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任务。新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机构11个,设置酒类产业发展局等特色机构6个,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加强审管互动,扎实开展“无差别全科受理”,初步形成“一门一窗一章一次”行政审批服务制,“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8%。完善“并联审批”“容缺预审” “承诺制”“秘书制”等制度,工业投资项目审批环节从57个减少为34个,审批时限从120个工作日减少至90个工作日以内。对外合作持续拓展。全力打造开放合作高地,绵竹高新区升格为正县级机构,启动项目30个、总投资95.1亿元;新组建绵竹高发投资有限公司,首期融资1.5亿元,改扩建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基本完成德阿产业园星旺大桥、公共服务平台及工业大道建设,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九绵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顺利推进,主导产业加快形成。签订安州·绵竹边界试验区框架协议,达成合作项目7个、合作事项15项。利用“万企出国门”活动,引导企业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发,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4.1%。创新驱动迸发活力。新认定德阳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德阳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实施产学研项目30余项。成功入选德阳“英才计划”6人,66名专家人才获得首批“天府英才卡·绵竹菁英卡”,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500余名。德阳市级以上孵化服务载体增至5家,实施省级科技计划和技术创新项目12个、德阳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3个,获得专利授权359件。
四、环境治理治出新气象。如期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警示片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整改工作得到国家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的认可,初步扭转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编制《绵竹市水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规划》,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减少744.4吨、91.9吨,4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75%,首次实现“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金正增长。空气质量稳步向好。推进重点领域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强移动源污染物、农作物秸秆和城市面源污染管控,空气优良率同比上升13.7%,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名列全省第8位。土壤治理扎实有效。推进板桥土壤治理修复项目,全面完成7座磷石膏堆场深化治理,进一步落实土壤环境长效管控机制。生态建设成果明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成地下水限采区划和江河水功能区划,实施水域岸线治理项目7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平方公里;新增森林面积3000余亩,原遵道镇获评“熊猫生态小镇”,广济镇三江村等5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
五、交通提升跑出新速度。对外交通更“快”。德阿快速通道绵竹段建成通车,绵茂公路完成总投资70%,成都“三绕”绵竹段项目征地拆迁、工程建设进度名列德阳前茅,成兰铁路绵竹段完成路基主体和架梁工程,德阿高速(绵茂段)、成彭什绵城际快铁、山地轨道交通天府冰雪小镇支线纳入省级规划。对内交通更“畅”。S107石亭江一号桥、富新绵远河大桥、什地绵远河大桥建成通车,广洛昆山大桥完成基础加固;S216九龙至广济段实现半幅通车,S419东北至九龙段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04公里。慢游体系更“优”。新建骑游绿道40公里,建成骑游驿站2个、绿道营地1个。
六、城乡面貌亮出新颜值。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启动武进路等5条市政道路建设,新改建农贸市场3个;大力整治占道经营,拆除违章构筑物7000余平方米,仿古街、北顺城街、仁泽街环境秩序显著改善;改造小街小巷20处,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48.6%。城乡设施更加完善。开工建设城东中小学校、绵竹中学和南轩中学高考改革功能用房,绵竹市图书馆主体完工;建成投运新市工业园、德阿产业园和10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5个污水处理项目提标升级;建成农村渠系50.1公里、机耕道10.2公里,更新改造提灌站71处;投资2300余万元实施“一镇一基础设施”和补短板项目。麓棠镇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乡村风貌持续改善。全覆盖推行“五个扫”保洁机制,农村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编制完成《绵竹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实施方案》,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建设,50%的行政村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新建改造农村公厕15座,改建农村户厕7001户。以德阳“双圈层”农业大环线和主要道路沿线为重点,整治农村彩钢棚38.1万平方米;完成玫瑰新村等10个特色村和乡村振兴示范点风貌提升,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110个。
七、民生保障保出新品质。脱贫成效持续巩固。落实19个专项扶贫方案,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97.5万元,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2150个,实施产业发展、“五改三建”、就业扶贫等项目31个。提供产业扶持基金219.8万元,惠及贫困人口628户;发放卫生扶贫基金757.3万元,救助贫困人口5.9万人次;使用教育扶贫救助基金88.4万元,救助贫困学生879人。落实对口帮扶甘洛资金570余万元,助力甘洛顺利“脱贫摘帽”;深入推进援助阿坝州阿坝县和若尔盖县工作。就业创业多措并举。全年组织招聘会1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930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5%;建成绵竹市农民工服务中心,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办培训班128个,培训6124人;发放稳岗补贴425.8万元,返还失业保险1660.8万元,发放社保补贴411.2万元、岗位补贴1343.5万元,创业贷款2170万元。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纳入城乡低保2万余人,城乡低保分别提标至560元/月、380元/月,发放低保金4752.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054.7万元;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7%以上;为1万名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发放农村特困救助供养金1908万元;实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985套,解决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实物配租200余户,改造农村土坯房和危房33户。
八、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教育事业再创佳绩。中考A等率、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35.5%、71.1%,教育教学质量继续领跑德阳,教育后勤保障成为全省标杆。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全面推进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启动绵竹—新市、绵竹—土门医共体建设,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人民医院首次进入全国县级医院300强,两家医院通过二甲创建评审。文体事业不断繁荣。配合完成《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立法,新建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10处、农民健身工程20处,成功举办第十八届年画节、 “年画重回春节”和“全国青年女子篮球锦标赛”等文体活动。
九、社会治理抓出新成效。基层治理得到加强。实施农村“1+1+6”模式、社区“1+4+4”机制,积极推行三方联治、三员共治,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开展法律援助268件,受援群众3200人次;建立各类调解机构235个,调解成功率达98%。绵竹被确定为全省首个司法部基层依法治理驻在式调研基地。风险防范科学精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规范投融资行为。在全省率先开展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试点,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554起,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严厉打击医保领域欺诈骗保违法行为。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建成市级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得到全面提升,“雪亮工程”实现城乡全覆盖;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两打两严”砂石整治等专项行动,禁毒工作“两打三控”名列全省第3位,刑事和八类暴力案件发案率分别同比下降6.6%、14.8%;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名列德阳第一。
过去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政府作风和职能转变,以严实的作风推动行政效能提升。坚定不移推进重点工作“六大攻坚”、重大项目“六大会战”,集中精力再掀攻坚会战高潮。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推动人大、政协调研成果转化,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8件、政协委员提案154件,满意率均达10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精神,持续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检查,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为基层减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和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审计监督、统计调查、档案管理、民族宗教、公共资源交易、人防、保密、地方志、气象、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德阳市委、市政府和绵竹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是全体干部、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绵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绵竹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绵竹的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转型任务仍然艰巨;营商环境不够优,市场主体数量偏少,经济活力还需增强;污染治理不够彻底,环保欠账仍然较多,生态保护任重道远;治理体系不够健全,基层治理亟需加强,共享共治还有差距;政府系统部分工作人员担当意识不足,履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将认真对待这些问题,下更大决心、想更多办法、用更大力度,切实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动员各方面力量,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应急响应早;我们第一时间发动群众,工作启动快;我们第一时间强管严控,防控措施准;我们第一时间救治患者、保障民生、恢复生产。通过落实高效防控机制,协调优势医疗资源,调拨政府战略储备,出台《绵竹市应对新冠肺炎影响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政策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感染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及规上限上企业迅速复工复产,校园复学复课正按规定有序进行,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正常。
同时,我们看到,受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变化影响,我市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正常。按照一季度“止滑”、二季度“企稳”、三季度“追赶”、四季度“冲刺”的思路,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关键。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德阳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绵竹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围绕“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的发展愿景,抢抓国家重大政策和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六大攻坚”“六大会战”的体制机制优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任务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德阳前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保持德阳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态势保持基本一致。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织牢疫情防控网,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向好态势。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进一步优化联防联控机制。坚持关口前移,切实做好境外、国内重点地区来绵人员“全流程”“全覆盖”健康管理服务,坚决防输入;坚持跟踪监测,加强治愈确诊患者“全周期”跟踪随访服务,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筛查管理,对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对复工复产中人员聚集的单位、场所优先做到愿检尽检,坚决防反弹;坚持精准防控,严格执行村(社区)、居民小区“四个必登记”,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患者预检分诊、“一人一诊一室”和学校“两案九制”等防控措施,用好“德阳市民健康通”,加强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坚决除隐患。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引导群众提高警惕,减少聚集,做好防护,配合监督,推动形成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二、打赢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实施雨露计划、小额信贷贴息、广播电视“户户通”等21个项目。聚焦帮扶措施精准,认真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残疾人补助等保障式扶贫政策,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继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聚焦脱贫成果巩固,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查找漏洞缺项,及时消除因病因灾因疫致贫返贫现象;改进和完善考核机制,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落实脱贫攻坚全国普查工作,确保脱贫成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强化援藏援彝对口帮扶,实施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住房建设等项目,助推甘洛同步奔康。
(二)持续抓好污染防治。主动抓整改,以迎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为重点,全覆盖再排查突出问题,科学编制环境问题整改方案,持续开展 “亮剑行动”,扎实推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如期整改到位、实现销号。扎实抓防治,加强源头减排管理,坚持秸秆禁烧,持续整治“散乱污”,抓好秋冬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改善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实施“三磷”污染防治,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专项行动,确保断面水质达标;落实磷石膏堆场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抓生态,实施“三线一单”管控,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立、治”工作,办理1800余个排污许可;推进大规模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1万亩,新增森林面积0.13万亩,争创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规范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债务存量,确保综合债务率控制在100%以内。严密防控金融风险,健全金融风险监测体系,积极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非法集资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落实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专家“会诊”制度,狠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完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
三、稳住产业基本盘,巩固壮大实体经济
(一)工业要稳住
狠抓经济运行,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密切关注经济动态,持续用力补短板、挖潜力,确保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均衡、可匹配增长。狠抓支柱产业,深入实施工业经济“5+1”计划。着力扩大规模, 整合资源,提升品牌,加快推进剑南春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等项目建设和原酒公司运营,拓展以剑南春为龙头的绵竹酒品牌影响力,推动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培育优势,用好政策,强链补链,加快推进致远锂业(三期)基础锂盐等项目建设,用好藏区飞地政策,扩大“中国锂都”知名度,推动以锂电为主的新材料产业跨越发展;着力优化工艺,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加快推进龙蟒磷化工磷石膏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促进磷钛化工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着力招大引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美大康华康新药研发基地、润格生物(二期)等项目建设,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智能制造,创新合作,军民融合,加快推进鑫坤机械燃气轮机叶片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提升企业的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瞄准智慧农业、物联网、绿色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狠抓企业培育,强化分类指导,规范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强化要素保障,鼓励资产重组,实施技术改造,支持骨干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强化培育帮扶,落实优惠政策,实施助力计划,推动中小企业升规入统。狠抓平台建设,利用绵竹高新区、德阿产业园体制机制和政策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一主两辅”产业布局,高起点规划产业功能区,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在资产运营管理、产业孵化培育、园区开发建设、投融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建设高新区大数据智能仓储物流园、融合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绿色发展生物科技城、创新创业孵化园加速器改扩建及配套基础设施、德阿产业园1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项目。狠抓招商引资,围绕食品饮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按照产业功能区布局,瞄准先进发达地区,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中介代理招商,确保今年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完成110亿元目标。狠抓项目推进,进一步健全市领导联系重点工业项目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速重大项目落地。全面落实工业企业用能普惠政策,扩大直购电、直供气范围;加快争取“资金池”“土地池”各项政策,抓好土地要素保障,实施先租后让弹性供地政策,全年保障净地1000亩以上。定期开展银政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狠抓政务服务,坚持“靠前”服务,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和项目预审制度,用好“承诺制”“项目秘书制”,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压缩项目审批时限。
(二)文旅要突破
实施“144”工程。围绕“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度假目的地”1个建设目标,持续打造川西最美县域、四川文旅名城、大九寨环线重要游客集散地、西部康养基地4个品牌,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1个国家AAAAA级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张名片。
推进“863”计划。大力实施全域旅游一期PPP项目,统筹打造“画境绵竹”九龙里、年画里、清平里、香氛里、玫瑰里、温泉里、冰雪里、三溪里等8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加快建设年俗记忆组团、山地运动组团、山湖清新康养组团、玫瑰温泉度假组团、山风乡情休闲组团、现代田园休闲组团等6大产业组团。全力打造“快进” “内畅”“慢游”3大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形成对外通达、域内便捷、多点循环的“三网融合”格局,推动全域旅游深度发展。
加快建设引爆性项目。扎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绵竹美丽竹林风景线、天府冰雪小镇、中国玫瑰谷玫瑰产业新城(一期)、清平玻璃栈道综合体、年文化特色小镇、唐郡国际马术运动中心、8公里景城一体廊道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增强融合发展动能,推动文旅发展突破。
有效激活消费需求。以重大新兴消费热点为引领,持续提振和释放内需消费;坚持线上线下并进,鼓励传统服务行业与互联网消费融合发展;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推进夜购、夜娱、夜健、夜读、夜展、夜游,做强夜间经济;畅通城乡双向消费渠道,开展消费下乡,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举办文旅节、美食节等特色促销活动,促进消费回补。
(三)农业要优化
提高农业产业水平。一是做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以优质粮油、生猪、猕猴桃、玫瑰、早熟梨、茶叶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高标准编制绵竹现代农业产业规划。二是建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农业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协调会议,统筹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出政策,制订出台农业规模化发展扶持政策,重点扶持“2+4+N”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四是引大户,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形成规模化。五是育品牌,围绕六大优势产业,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推动创建优质品牌。六是强基础,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绵远河、石亭江、射水河22.2公里河段防洪治理,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供水工程,完成玫瑰谷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七是重整合,落实省政府完善扩权强县改革运行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激励机制,统筹发挥支农政策和资金的最大效益。八是严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工作任务,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完善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推动“一带”“一心”“四区”建设,精心打造园区3个公共服务平台,确保如期建成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沿山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争创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推进种养循环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稳政策、稳播面、稳产量,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7.7万吨。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推进河南牧原集团2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全年出栏生猪46万头;支持蔬菜发展,实现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
四、抢抓政策机遇,不断扩大有效投资
(一)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重大机遇,谋划绵竹至德阳连接天府大道北延线快速通道、成都至德阳快速通道绵竹段、绵远河上游梯级保水工程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围绕生态环保、民生工程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领域,谋划绵竹第六水厂及配套管网、学前教育扩容、德阿产业园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等一批顺民意、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围绕卫生医疗、应急体系等重要行业,谋划传染病医院、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疾控中心改扩建、卫生健康教育中心、应急装备制造等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项目。加快谋划一批以5G、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抢占投资制高点。
(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应对老龄化区域养老中心、城南片区公共停车场等今年首批21个专项债申报发行工作。瞄准中央、省项目投资导向,力争在产业发展、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争取更多预算内资金及抗疫特别国债支持。
(三)提升平台运营能力。支持国有平台公司做大做强做优,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好风险防控,保持平衡发展。支持金申公司、高发投资公司提高运营能力,做到会腾挪、能辗转、善绸缪、懂经营,在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当好服务发展大局的助手。
五、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
(一)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重点企业“一厂一专班”机制,制定“一企一策”方案,主动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推动企业稳定达产、扩能增效。定期召开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恳谈会,解决好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历史遗留问题。认真执行中央、省、德阳市和我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帮扶政策,与民营企业一起共渡难关。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性金融支持和普惠低息信贷投放。加强银政企供需精准对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对在主要资本市场首发融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
(三)发挥财政撬动作用。严格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用好产业发展投资引导资金,继续落实本级财政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2020年新入规的工业和服务业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加强财政支出拨付进度和各类专项资金分配,力争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达到50%以上。
六、推动城乡共建,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一)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塑造城市风貌,上半年完成中心广场改扩建工程,下半年启动城北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1个、示范点5个,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建成淮安东路等5条市政道路,加快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完成教师新村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启动建设仁泽片区、瑞祥片区等小区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启用城东新区农贸市场,加快建设润州路步行街,推动老城区商业网点优化改造升级,打造休闲餐饮娱乐型、综合消费型特色街区。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内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为契机,在文明宣传、诚信教育、制度建设、氛围营造等方面下功夫,彰显城市人文精神,提升文明城市内涵,争创四川省文明城市示范城市。
(二)补齐镇村短板。加快集镇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实现集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新改建场镇厕所15座、农村公厕17座,改造农村户厕10960户,逐步提升场镇风貌,着力完善乡镇区划调整后老场镇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强城乡融合。进一步畅通城乡交通,推进二环路东段五福路口至北广场大修、G545(南广场至孝德镇)中修等工程,完成S216九龙至广济段建设和绵金路(二环路口至八一村段)改造,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深入开展“百镇建设行动”,以推进人的城镇化为主线,做实配套设施,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各镇、街道差异化发展,支持汉旺镇、孝德镇申报全省中心镇;结合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推动城郊村与社区融合发展。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5%以上。
七、打造“绵竹样板”,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一)高起点规划。对标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创建标准,科学编制全市乡村振兴“1+6+N”规划,制定《绵竹市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优美宜居、乡风文明善治、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工作。
(二)高标准建设。高标准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实施 “天府菜油基地县”和休耕轮作1万亩油菜基地项目,围绕月季大道、S216、货运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布局发展特色产业。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围绕绵竹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金色清平童话小镇、玫瑰新村等示范点,精心筹备德阳市第三季度乡村振兴现场会。高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年行动,继续实施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提升改造村容村貌,争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高标准推动“五治合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司法部基层依法治理驻在式调研基地、省政协“有事来协商”试点及清廉村居建设,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五治合一”,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三)高质量振兴。落实财政支农稳定增长工作要求,强化机制、投入、人才三个保障,高质量实施“11315”工程,争创1个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1个省级先进镇、3个省级示范村、1个德阳市级先进镇、5个德阳市级示范村,以点扩面,引领带动,逐步实现全域“五个振兴”。
八、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活发展潜力
(一)持续深化重点改革。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改革,深入研究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方向、主要目标、基本思路、战略重点和实施保障,提升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拓展农业农村投融资渠道,实行规模土地流转分级审查,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探索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新型基层社建设,探索 “农联模式”,构建更加紧密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争创全国百强县级供销社;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市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二)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交通先行,力争实现绵茂公路贯通,开展成彭什绵城际快铁、山地轨道交通天府冰雪小镇支线、德阿高速(绵茂段)、成兰铁路客运枢纽绵竹站及配套设施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做好成兰铁路绵竹段、成都“三绕”绵竹段建设,让我市更大范围融入全国交通主动脉。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对接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大引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在产业、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阿坝州、九寨沟县等地的交流,巩固发展成果;持续推进与安州区等接壤地区合作,深化交通互联互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工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发展。
(三)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积极申报科技创新专项,组织实施重点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30项以上。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服务,组织开展创新平台创建,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创新平台4家。加强产学研合作,全面深化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推动50%以上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3%以上。
九、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提升教育获得感。拓宽学前教育覆盖面,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缓解幼儿“入园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化,完成城东中学建设,投入使用城东小学,推动与川师大合作办学;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推进“一校多区”试点,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巩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成果,加大对普通高中的投入,完成绵竹中学、南轩中学高考改革功能用房工程,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升学率。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化,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中高职教育融通发展,支持我市现代职业教育走多样化、特色化道路。
(二)提高卫生满意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市人民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市中医医院住院楼建设,逐步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深化与华西医院合作办医,充分利用华西优质资源,提高专科建设质量;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均衡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卫生应急储备、生物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全国健康促进县”。
(三)增强文化感染力。繁荣文化事业,完成绵竹市图书馆建设,做好各类文体场所免费开放,巩固提升基层文化站服务效能,放映公益电影2000场,送文化下乡24场,川剧惠民演出70场;加大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力度。推进全民健身,继续承办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巩固完善城市15分钟健身圈,新增20处村(社区)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四)守住民生保障线。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全年新增就业6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引导企业与员工共担责任,确保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7%以上;稳步提高医保水平,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持续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推进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按要求完成城乡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扎实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紫岩小区棚户区改造和代家巷、城东城中村安置房建设,建成新市花园三期安置房。
十、坚持依法治理,持续提高治理效能
(一)健全基层治理架构。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机构设置,推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汉旺镇试点下放服务类事项和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群众办事不出镇。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依法确定街道权责清单,统筹设置综合性机构,构建街道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坚持“顺向调整”“中心集聚”“群众认可”“依法稳妥”的原则,落实好“五不变”“五优先”政策要求,确保群众当期利益不受损,长远利益有增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新普法方式,推进 “法律服务七进”“依法治理七进”两大工程,以棚花村、年画村为试点开展法治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完善矛盾调处机制,探索建立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进一步调整完善镇、街道调委会建设,优化行政调解体系;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非衔接”“公调对接”,引导“诉访分离”,推动积案化解,构建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平安绵竹”建设,深化“主动·智慧警务”,启动建设 “天网工程”五期、 “智能交通”系统,提档升级“雪亮工程”,创建“六无村(社区)”达到90 %以上;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砂石整治专项行动,高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三)抓好应急管理处置。提升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积极开展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关键物资生产效能和储备能力;启动应急管理平台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健全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提升防控能力和救治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十一、推进职能转变,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二)深入推进责任政府建设。将守责、担责、尽责作为为政之要,大力倡导知责、明责、负责的担当精神。建立健全市级部门、镇(街道)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制度,改革完善考核办法,做到政府各项工作有清单、有督查、有考核、有问责,让每位干部肩扛“任务书”,手握“作战图”,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确保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深入推进高效政府建设。按照“具体化、可量化、能达到、有时限、可考核”的原则,继续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办法,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通过政府组织优化与流程再造,重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让政府治理更精准、更有力、更高效。
(四)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深化“清廉绵竹”建设,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宣传教育、服务保障和监督执行方面同向发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去年我们安排的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今年,我们将继续安排办好10件民生实事。
1.继续实施“一镇一基础设施”项目。
2.升级改造绵金路、沿山公路、武马路、桑绵路。
3.建成高标准农田4.4万亩,新(改)建田间沟渠124.7千米、新(改)建田间道路60千米。
4.启动代家巷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实施小街小巷改造提升项目。
5.实施老城区公共旱厕改造。
6.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实施新市镇、九龙镇、麓棠镇、什地镇、清平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
7.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更新改造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522台(套)。
8.建设景城一体廊道8公里,建成绿道100公里。
9.完成全市20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分批次整治病险水库。
10.建设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中心。
各位代表!
新时代激励我们锐意进取,新时代鞭策我们奋勇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德阳市委、市政府和绵竹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韧劲和“斗罢艰险再出发”的勇气,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绵竹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当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量除以磷石膏产生量。
2.应急转贷:指企业因资金困难,无力办理还贷转贷业务时,用于帮助企业还贷,实现转贷的过桥资金。
3.无差别全科受理: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统一窗口出件,实现一个窗口能够办理所有业务。
4.并联审批:对市本级审批权限内的所有新、改、扩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一窗进出、分送相关、网上流转、同步审批、流程跟踪、督办协调、限时办结”的机制。
5.容缺预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只要主件材料齐全,就先行受理预审办理,允许申办人在以后的环节中补齐容缺材料再核发许可证。
6.承诺制:指企业按照政府要求作出承诺后可先行开工建设,主管部门提前介入进行监管,承诺时限内补全相关材料,实现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
7.两打两严:依法打击砂石盗采行为和幕后黑恶势力,严厉查处各类涉及砂石盗采违法犯罪案件和严肃追责问责。
8.五改三建: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危和建院、建园、建路。
9.医联体: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
10.医共体:以市级医院为龙头,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11.1+1+6:指共建共享美丽家园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实施法治、德治、自治和治脏、治乱、治违。
12.1+4+4:“1”即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为统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4”即以德治、法治、共治、自治为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推进民主自治。“4”即实施4大行动:环境提升和环境优美行动,补齐短板;就业促进行动,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增收问题;社会组织培育行动,建立健全激励和补助机制,广泛培育各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幸福美丽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功能提升行动,让幸福美丽社区建设更好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得到实惠。
13.三方联治:探索创新党委政府、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三方联治社会治理模式,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14.三员共治:以普法宣传教育、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为重点,探索培育人民群众身边普法员、民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三员共治”新模式,实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15.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6.两打三控:严打制毒犯罪,严打贩毒犯罪,严控制毒物品,严控高危吸毒人员,严控贩毒通道。
17.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8.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9.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0.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1.10+3: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
22.2+4+N:“2”是优质粮油、生猪两大主导产业,“4”是蔬菜、玫瑰、猕猴桃和茶叶四大特色产业,“N”是发展稻渔养殖、冷水鱼养殖,葡萄、梨、大蒜、钢葱等多种特色产业。
23.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24.“一带”“一心”“四区”: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创建内容,“一带”: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带,“一心”:园区管理与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四区”:高端经济作物育种创新功能区、玫瑰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功能区、猕猴桃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功能区、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带动区。
25.成德眉资同城化:成德眉资四市在规划对接、设施互通、产业协同、平台共建、文旅融合等方面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
26.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27.五不变:集体“三资”权属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惠民惠农政策不变,确保群众当期利益不受损、长远利益有增进。
28.五优先:基础设施补短板优先纳入、村庄规划项目优先安排、产业奖补配套优先倾斜、公共服务提升优先保障、各级评优评先优先考虑。
29.六无村(社区):无民事诉讼、无越级上访、无造成一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无恶性刑事案件、无邪教事件、无负面舆情炒作的村(社区)。
30.1+6+N:“1”是县域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6”是乡村空间布局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宜居乡村建设规划,乡村生态环境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和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是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的具体深化和落实;“N”是各类年度实施方案。
31.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的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权。
32.农联模式:农联是农民专合社联合会的“简称”,是一种新型的农村产业化经济组织形式,主要以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和基础,把松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以适应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大生产”需要,以市场原则实现农村智力支持,最大限度保证广大农民的长远利益。
33.市管校聘:“市管”,指区域内所有教师由教育局实行统一管理;“校聘”,即由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聘用教师。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