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年泸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9-11 15:01   责任编辑:www

2018年1月17日在泸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和桂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紧紧围绕“赶超跨越”主题,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大力发展“五大产业”,统筹推进“五大建设”,深入开展“四城同创”,较好的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了第一届市人民政府的良好开局。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1.95亿元、增长7.5%,农业总产值完成11.55亿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22亿元、增长9.9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53亿元、增长1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6亿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58亿元、增长1.1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3116元和5953元、增长9.9%和10.5%。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攻脱贫、摘穷帽,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贫困退出更加精准。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和动态管理,精准锁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963户47753人。认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审计反馈意见整改,重点实施“六大工程”91个项目,整合涉农资金4.31亿元、整合率达95.78%。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全市7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定点驻村帮扶,4571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第一批561名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实战队员深入基层一线助力脱贫攻坚。认真开展“百日行动”,狠抓精准脱贫,6个村实现脱贫出列,减少贫困人口8627人。

  脱贫基础更加坚实。深入实施“211211”增收措施和“六个一”扶贫产业工程,发展“三树一草一花”,年内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农村公路里程达2400多公里,71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硬化率均达100%,5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95.8%、硬化率达18%。实施安全饮水工程94件,解决了50715人饮水困难问题,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98%,供水保障率达95%。生产生活用电实现“户户通”,互联网已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移动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2016年保留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建成,2017年5个安置点启动开工建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05户1618人,宣传动员6130户21092人城镇化集中安置。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和“三个一批”全覆盖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20736人次,输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22286人次,安排生态护林员1474名。市、乡(镇)、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挂牌成立,全市27645人享受了免费教育,向省内职业院校输送“两后生”1082人。行政村村卫生室建有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9417人。

  帮扶协作更加有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加大,与珠海香洲、万山区签订了帮扶合作框架协议,落实帮扶协作资金1.09亿元,到位资金2664.5万元。深入开展社会帮扶行动,争取到央企、省级等6家单位帮扶项目50个,通过大唐集团帮扶资金注入申请获得贷款1.5亿元。坚持在解“精神之贫”上持续发力,引导困难群众突破贫困重围,努力转变“等、靠、要”思想,纠正只想“躺”着接受扶持的消极思想,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加强。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转型、促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大力培育特色生态农业,粮食总产量达6.32万吨,完成核桃、草果等特色林产业提质增效3万亩,新增特色经作物种植3.66万亩,新增种植木香、云黄连、重楼等中草药2.49万亩,种植漆树、油茶等木本油料8.25万亩,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0万亩。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增蔬菜种植7200亩。发展黑山羊、高黎贡山猪、土鸡等特色畜禽养殖98.56万头(只),完成畜牧业总产值5.28亿元,肉类总产量达1.8万吨。支持农业实体经济发展,引进和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州级4家,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508个。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融合电矿发展,大力发展硅矿产业,完成工业硅生产11万吨,实现水泥生产64万吨,电力行业年发电量达14.5亿千瓦时,实现产值2.6亿元。企业升规纳限深入开展,完成怒江昆钢水泥有限公司、泸水兴达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纳规入统工作。宏盛锦盟余热发电加快推进,10万吨多晶硅新材料项目、云计算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第三产业欣欣向荣。全力发展壮大非公经济,民营企业达1669户,实现增加值19.16亿元。大力实施乡村市场工程,大兴地镇、古登乡、上江镇蛮英村农(集)贸市场改扩建项目竣工投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6.97亿元。积极推进电商“全覆盖”,建立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个,乡级电商服务站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45个。特色旅游加快发展,百花岭旅游特色村一期建成投用,悬崖小镇、怒江傈僳风情小镇、登埂温泉小镇、百花岭旅游特色村二期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6.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3亿元。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项目、增投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投资持续拉动增长。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新开工15个,在建9个,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安排了前期工作经费1900万元,六兰二级公路、六丙二级公路、泸腾二级公路、第二座六库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小沙坝至大南茂段航运基础设施综合建设、新城区9号路网等61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五网建设成效明显。亚碧罗、色德、刮然公路、机场公路试验段、跃片红色旅游公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俄嘎边防公路改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达通畅公路13条82.377公里,怒江美丽公路泸水段全面开工,保泸高速公路、六丙一期公路、南坝大桥与通达桥左岸连接线、上江半山经济环线等重点交通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公路里程达2650公里。2017年中央水利发展资金项目、怒江干流大南茂至冷水沟段治理工程职教中心段实施完成,板瓦水库改扩建工程、志奔河水库、水系连通、界河治理、维拉坝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江堤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干支渠防渗45.09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537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00亩,农田水利化程度达38%。福贡至泸水输变电线工程、六库城区强电入地工程等电力工程全面完成,完成农网升级改造6884户,农村通电率达100%。全市71个村委会、6个社区实现宽带“全覆盖”,自然村互联网络扩展覆盖率达30%。4G网络实现乡(镇)驻地“全覆盖”。

  财税金融运行有力。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达2.58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93亿元、非税收入6500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3.57亿元。银行各类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08.26亿元、58亿元,增长19.41%、4.36%。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通过置换债券化解地方政府其他一般债务还本支出调增达7600万元。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建管、提品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宜居城市有品有味。泸水市城乡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启动了怒江新城规划工作,大墩子社区顺利完成组建。江东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六库江东渡口大桥、污水桥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城区8号路、11号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雨污分离等项目加快建设。财富中心、怒江西岸、金榕佳苑二期、世纪佳苑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基本完工,傈都半岛二期、怒江明珠三期实现开工建设。建立“两违”零报告制度,依法拆除“两违”183宗10.43万平方米,3000套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持续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启动了土地非法交易专项整治工作。“电子警察”系统全面启用,三轮摩托车城区限行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四城同创”扎实推进,“四化”工程稳步实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进一步提升。

  秀美乡村有容有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完成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900户、“农危改”602户。上江供水厂竣工投产,鲁掌、片马供水厂实现通水试运营,大兴地、称杆无害化处理场和上江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使用。736个自然村建立了村庄保洁员制度,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建成镇区公厕23座,建制村公厕111座,镇区公厕覆盖率100%,村庄公厕覆盖率96.61%。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审批颁证工作有序推进,71个建制村全部配备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建立了村规民约。

  生态文明有声有色。实施怒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17.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06%。重点地区泥石流灾害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得到加强。全面推动落实“河长制”,组织开展“千人大行动、保护母亲河”活动。强力开展怒江干支流及面山采砂(石)专项整治,完成矿山升级改造22家,淘汰关闭12家,依法取缔18家。认真整改中央、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7.6万亩、陡坡生态治理5000亩前期规划。“怒江花谷”生态建设“面上拓展、点上见效”取得初步成效,种植各类花卉林木67251株。推进全民节能行为,完成省柴节煤炉灶项目2431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800套。单位GDP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改革步伐日益加快。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8项,对55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全面深化收费清理改革,“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推进。完成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乡(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圆满完成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教育、旅游、供销、金融、殡葬等综合改革有序推进。

  开放水平日渐提升。岗房、湾草坪边民互市点和片马边境金索朗检查室前移工程项目加快推进,片马新城启动规划。“一关两检”加快建设,口岸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缅和边境管控工作不断加强,口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950万美元。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制定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成功签约项目12个。积极参加“江海情·携手行”怒江州招商推介、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活动,累计对外推介项目28个,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8亿元。

  发展环境日趋优化。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申报享受稳增长各类奖励补助和优惠政策扶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停征、减免、降标、取消等涉企收费优惠政策。以“双向承诺”为抓手,大力开展“一企一策”重点帮扶服务,加大企业协调服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融资行为,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统筹、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14年免费教育全面落实,新建幼儿园24所,新城区幼儿园、新城区完小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职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市高考上线率再创佳绩,上线率达91.3%。发放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2103.67万元,国家助学金115.45万元。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成功举办首届怒江大峡谷老窝火腿文化旅游节、2017年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公开赛、“中华一家亲”2017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怒江傈僳阔时节等活动,“猎人组合”进入星光大道总决赛,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4%。完成了1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古登乡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市保健院综合业务楼全面完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具备开工条件,市第一人民医院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居民10.2万人。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持续扩大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08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36个,提供创业小额贷款1981万元。公开摇号分配公租房330套,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房599套,发放租赁补贴145万元。支付养老金1.17亿元,医疗保险7799.44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1.15亿元,医疗救助金2148.79万元,古登敬老院、老窝敬老院等项目加快推进,金满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付坝村、丙奉村、蛮英村互助服务站投入使用。全面推行绿色殡葬,建成公益性、经营性公墓3个。年初承诺的“十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

  社会管治明显规范。大力推进“天网工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扰乱社会治安和市场秩序行为,妥善处置泸水市11.23阻碍“两违”整治事件等突发事件。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集体访、越级访、非正常访现象明显减少。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狠抓企业生产、道路交通、高危行业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档案、科技、史志、统计、移民、外侨、新闻、气象、地震、残联、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服务、转作风,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七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成效明显,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深入推进行政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共梳理出随机抽查事项405项,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修改完善政府工作规则、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全年共召开政府常务会议16次,研究议定事项183项。全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确保了出台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合法合规。扎实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审和执法监督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

  依法接受各方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9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办复率、满意或基本满意率达100%。市长信箱、市长热线办理群众意见、建议、诉求85件,办结率100%。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年公开政府信息1.5万条,向社会公示政府权责清单6690项,责任事项45916项,追责情形40117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完成了“清权”、“晒权”,做到了“清单之外无权力”。

切实转变政府作风。持续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中央巡视组巡视整改工作,深入创建“担当型”政府机关,下大力气整治精神不振、“怕慢推拖”等作风问题,坚决惩戒干部不作为、不履责、不担当的行为,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强化。坚持督查问效,对10项重点督查重大事项进行跟踪督查。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坚决整治和查处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年查处违纪违规案件34起35人。

  总体来讲,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结构深入调整、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发展成果非常显著的一年,是重大项目大建设、基础瓶颈大突破、城乡面貌大变化的一年,是产业发展快速转型、生态建设成果丰硕、绿色富民成效明显的一年,是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励精图治、接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四套班子戮力同心、和衷共济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务实求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泸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泸水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任务依然艰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赶超跨越形势严峻;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不足,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实现“两大目标”短板亟需补齐;实体经济弱,企业规模小,财源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外贸易形势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贸下行压力加大;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一些干部能力素质与脱贫攻坚、“赶超跨越”的要求不适应,精神不振、怕、慢、推、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自身建设尚需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18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打好深度贫困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作风建设年,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开启“怒江2020”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怒江2020”是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脱贫攻坚重要决策部署的总体安排,更是实现怒江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精心绘就的一幅令人遐想、让人憧憬的美好蓝图。这些新思想、新部署、新目标,为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赶超跨越理清了思路、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上下打好深度贫困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上下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必须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必须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必须鼓足干劲、苦干实干,必须争创一流、实现跨越,全力实现脱贫摘帽与全面小康两大目标,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两大关系,着力破解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两大难题,突出抓好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两大关键,切实补齐民生事业与人才队伍两大短板,持续筑牢边境稳固与民族团结两大保障,始终坚持用“怒江2020”谋划工作,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生态保护得到新加强、城乡建设发生新变化、和谐稳定取得新成绩、民生事业得到新改善、招商引资展现新作为、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软实力”取得新进步,坚决打好打赢泸水深度贫困精准脱贫攻坚战。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八届四次全会部署,按照市委一届四次全会要求,准确把握建设“怒江2020”六个方面总体布局,围绕“12343”脱贫攻坚总体思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六大战略”,认真落实“十大攻坚战”总体安排,坚持“攻脱贫、强基础、兴产业、护生态、惠民生、保稳定、奔小康”的工作主线,更加注重稳中求进,更加注重补齐短板,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普惠民生,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奋力谱写好“怒江2020”新征程泸水篇章。

  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GDP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各位代表,这些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以“十大攻坚战”为指引,认真实施“五大行动”,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坚持民生安市,贯彻“12343”思路,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决战行动”

  “构建一个格局”,着力构建一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指挥作战体系格局。充分发挥好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挥作战体系作用。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量,认真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机制,切实发挥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实战队生力军作用,扎实开展“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加强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召回制度,着力解决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问题。加强与定点挂包帮扶泸水的中央和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汇报对接,落实好资金,做好规划,做细、做实帮扶项目。继续深化与珠海香洲区、万山区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实好帮扶协议协定事项和项目。

  “补齐两大短板”,着力补齐教育、健康两大扶贫短板。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落实好14年免费教育政策,完成6个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一村一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和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继续实施“两后生”职业教育计划。全面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逐步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以上全科医生,完成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提升三大能力”,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保障、各级干部扶贫工作、群众素质三大能力。继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和“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加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素质能力。关心关爱基层一线扶贫干部,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建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约束机制”,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推动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攻克四大堡垒”,着力攻克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安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四大堡垒。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中之重来推动,紧盯易地扶贫搬迁2845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完成2016、2017和2018年度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并搬迁入住,扎实开展进城入镇、抵边安置前期准备工作,协调服务好怒江新城建设,加快推进片马新城规划,确保6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原址修缮加固改造或就近就地拆除重建改造等方式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2018年底基本完成全市5600户4类重点对象C、D级农村危房改造。把产业扶贫作为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行“211211”短平快增收措施,实施好“六个一”扶贫产业工程,继续发展一批“四小庭院”经济、培育一批“六小专业户”、培养一批“七种人”,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扶贫,促进农副产品流通销售。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次,输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2.3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72亿元。突出抓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实现行政村硬化路、安全饮水、农村电网、网络通讯“四个全覆盖”。全力推动土地增减挂钩助推脱贫攻坚,力争完成1500亩。

“强化三项监督”,着力强化行业、纪律、社会三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监管使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涉农资金整合率达95%以上。完善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机制,建立脱贫攻坚工作逐级督查制度,抓好县乡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和实绩考核,特别要抓实省对贫困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各项基础工作。加强对已脱贫农户的动态跟踪帮扶,防止返贫。力争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4000人、脱贫出列18个村。

  ——坚持强基固市,突出“三大重点”,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一)重点抓好“五网建设”

  全面启动六兰二级公路建设,力争保泸高速公路泸水段、南坝大桥与通达桥左岸连接线建成通车,实现笔峰山隧道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怒江美丽公路泸水段、机场进场公路、六丙一期公路、上江半山经济环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协调服务好保山至六库铁路、怒江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城乡供水、农田灌溉、“五小”水利等项目,加快推进板瓦水库、志奔河水库、水系连通、界河治理、瓦姑水库输水干管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全市骨干电网和配电网建设,继续实施好农网改造项目,加快110千伏大南茂变电站、称杆变电站改扩建建设,推广光伏发电2000户,确保71个行政村通动力电。加快建设共享高效的互联网,推动“光网”建设,实现“全光市”,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建成覆盖全市的4G网络,让广大农村群众都能上宽带网络、用上WiFi。

  (二)重点做好“项目工作”

  做好项目谋划。紧紧围绕全省“十三五”规划、“五网规划”和省级“四个一百”、州级“六个一百”项目规划,牢牢抓住“三区三州”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扶持重点释放的“政策红利”,认真研究策划,谋划一批、上报一批、落实一批、储备一批项目,力争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9.58亿元。

  做好项目前期。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筹集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以项目前期工作的大突破,带动项目建设的大发展,加快推进泸腾二级公路、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地下综合管廊二期、智慧城市、海棠坪水库、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服务好兰坪至泸水、泸水至片马、泸水至腾冲高速公路选线论证、六库至丙中洛旅游轨道交通项目等各项前期,推动20个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做好项目服务。继续实行领导挂联重大项目负责制,推行项目建设“月督查、季公示、年通报”制度,开通项目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部门跟踪服务制,继续推行“双向承诺、一企一策”帮扶政策,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良好服务环境。

  (三)重点增强“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深刻把握深化改革“关键一招”重要地位,坚定不移推动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巩固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成果,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PPP、企业债、项目收益债等方式全方位加大融资力度,稳步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和供销社综合改革步伐,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教育、卫生、文化、工商登记、财税、科技、司法、户籍、殡葬等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以建设片马新城为契机,加快推动片马口岸修编扩容,积极推进片马一类口岸申报,加快岗房、湾草坪边民互市点建设,进一步发展巩固与缅甸友谊和交流合作,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一关两检”服务工作,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综合能力。积极引导口岸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坚决遏制外贸持续低迷态势,力争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3%以上。

  加大招商力度。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继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各项配套措施,积极营造亲商、爱商、安商的良好发展环境,紧紧围绕“五网建设”、“五大产业”、脱贫攻坚等重要领域投资招商,突出泸水矿产、水电、生物等优势招商,坚持以商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网络招商,瞄准东西部扶贫协作扩大招商,主动寻求各方战略合作,力争包装推介项目2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20亿元以上。

  强化运行保障。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壮大骨干财源、培植新兴财源,加强税收征管,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持续加大对“三农”、民生、项目和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的财政投入,把钱用在“刀刃”上,力争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68亿元以上。加大政企、银企、政银合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推动投资增长。

  ——坚持产业强市,实施“三大工程”,深入开展“特色产业发展行动”

  (一)大力实施“产业升级工程”

  提升传统产业档次。加快传统硅矿产业转型升级,协调服务好10万吨多晶硅新材料扶贫项目、云计算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年内完成工业硅生产12万吨,实现产值13亿元。巩固提升水电清洁能源优势,完成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实现产值2.7亿元。积极引导昆钢水泥厂加大技改投入,完成水泥生产80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发展一批非电工业项目。加快石材加工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混凝土免烧砖开发、钢门窗加工、石材木材加工为主的建材产业体系。加快灵芝、草果、核桃、油桐、罗芙木等特色农产品综合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壮大五大产业规模。做强生态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10万亩,做好怒江沿岸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粮食总产量实现5.79万吨以上,新增种植经济作物3.5万亩、中药材2万亩、木本油料1万亩、经济林果1万亩以上,完成核桃、草果提质增效11.5万亩,力争实现林业增加值4亿元;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新增蔬菜种植1万亩;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养殖业,力争肉类总产量达1.86万吨以上,实现畜牧业产值5.72亿元以上。做优旅游文化产业,加快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建设,积极推动大南茂旅游综合服务区、大南茂旅游创客园区、片马边境红色生态旅游区建设,重点抓好百花岭旅游特色村二期、傈僳部落、上江国际农旅PPP等旅游文化项目,实施“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建设3个特色旅游村,培育4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力争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157.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96亿元。做大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云黄连、重楼、云木香等优质中药材和核桃、漆树、草果等健康产品原料基地,推进上江生物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构建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实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3.7亿元以上。做好生态食品及消费品制造产业,推进茶、酒、油、核桃、咖啡、食用菌等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大力发展林板、家具、林木工艺品、羊脂玉等石材工艺品、观赏石材以及民族服装服饰。做快现代物流产业,统筹农村集贸市场、城镇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上江大宗物流园区、上江冷链物流、老窝农副产品集散地等项目建设,发展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26个,实现村级电商全覆盖。

激发第三产业活力。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实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5%,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1亿元以上。持续发展餐饮、商贸、酒店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贷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三产增加值30.59亿元以上。

  (二)大力实施“企业培育工程”

  助推企业成长。实施实体经济振兴计划,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州有关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实施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作,重点扶持2至3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大户20户以上,新建家庭农场5个以上,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个,成立脱贫攻坚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5个,培育州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

  力促企业升规。抢抓国家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达规”培育工作,支持宏盛锦盟上市挂牌。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上规模”、“规上企业上台阶”行动,加大企业升规力度,做好怒江国贸硅业、江钨浩源升规工作。

  培育企业品牌。实施“质量兴市”发展战略,围绕“一县一品”、“三品一标”,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发扬“工匠精神”,力争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品牌店铺”,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今年力争创建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5个,知名商标7个。

  (三)大力实施“平台拓展工程”

  加快园区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力。重点抓好上江生物加工园区规划建设,推进片马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泸水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建设。加快修编扩规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大服务力度,全力破解园区用电、用地和融资难题,保障园区生产要素,加大园区土地报批力度,力争报批新增建设用地2500亩。

  突出生态集约,增强园区竞争力。依托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资源,把泸水“两园一区五片”建设成滇西北重要的新兴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绿色工业基地、全州生物资源集中加工销售中心。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重点抓好泸水绿色硅工业基地升级改造,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重点抓好园区“两污”建设,提高工业污水入网率和处理率。强化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力度,从源头和过程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积极探索园区停产、倒闭企业的退出机制,不断加快闲置土地和厂房“腾笼换鸟”,为园区拓展增容让出空间,实现园区土地和厂房的集约利用。

  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园区吸引力。继续深化“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切实抓好企业减负各项政策,加快制定企业入园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坚持硅电联动工业用电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继续实行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坚决扭转园区经济下行趋势。

  ——坚持生态立市,打响“三张名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提升行动”

  (一)建设“生态城市”

  综合治理江河,让水灵秀起来。全面推动落实“河长制”,建立完善11项配套措施,加强巡河力度,确保河畅、水清、岸美。重视水资源保护,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重点水源地保护,坚决停止小水电开发。加快推进六库城区雨污分离改造工程,加强供水管网和污水管道排查检修。力争老窝河流域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实现大南茂至冷水沟段防洪堤项目开工建设,打造河清水畅、碧水润城的美丽泸水。

  构筑内外循环,让路顺畅起来。秉持内外衔接、循环互通的原则,加快新城区6号、8号、9号、10号、11号路建设,推动中交援建六库渡口大桥实现开工建设,加快怒江大道延长线、污水桥改造工程、泸水市轨道交通、怒江水上航运、城南加油站大桥、大南茂大桥、立体停车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着力打造四通八达的路网,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安全。

  全面植绿造景,让绿生动起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和提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陡坡生态治理、封山育林等重点工程,完成营造林5.308万亩。持续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按照“应退尽退、应调尽调”的原则,确保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25度以下能退则退。持续推进“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大力实施泸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研究建立生态系统保护区区长制、片长制、点长制。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全面推进公路沿线、城镇面山、城市美化绿化,营造城区有绿肺、环城有绿带、沿路有绿脉、沿江有绿廊的绿色满目宜人风光。

  强化城市治理,让城文明起来。深入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抓好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两增”整治工作,强势推进“两违”清理整治,持续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四城同创”,实施“四化”工程,深入开展10个专业市场整治,深入开展土地非法交易专项整治,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启动城市综合体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赖茂河以北片区、大南茂片区、丙腮坝片区开发,加快傈都半岛二期、怒江明珠三期、怒江西岸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交通秩序长效管理,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文明意识、摒除遗风陋习、弘扬新风正气,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谋划“特色城镇”

  打造功能城镇。持续建设“一个中心、四个门户、四个特色”功能城镇发展体系,将六库镇打造成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东大门”老窝打造成为产业集聚、项目集群的工业发展重镇,“西大门”片马打造成集外贸、工艺品加工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 “片马新城”,“南大门”上江按照“扶贫之城、生态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的定位建成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农业、民族旅游的“怒江新城”,“北大门”洛本卓积极发展中药材和农特产品。称杆建成活畜交易、水电清洁能源产业为主的特色城镇,鲁掌建成生态产业、生物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城镇,大兴地建成劳动密集型加工特色城镇,古登建成漆树产品交易为主的特色城镇。

  建设特色小镇。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要求,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集“山、水、田、园、草、林、城”于一体的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的特色小镇,合理规划建设怒江美丽公路沿途特色小镇、功能服务区,重点加快上江傈僳风情小镇、悬崖小镇、登埂温泉小镇,下片马民族特色小镇建设。

  (三)营造“秀美乡村”

强化惠农富农,实现农民“生活美”。继续实施“贷免扶补”政策,认真抓好惠农工作,落实好种粮、良种、农机、农资等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抓好劳务经济,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加快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审批颁证工作,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切实让农民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稳步推进“两个倍增”计划,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21元以上。

  强化基础建设,实现农村“布局美”。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机遇,加大农村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好管好护好农村公路,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29件,完成农网改造升级153户。实施示范村农房新建、旧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宜居家园、美丽农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美丽乡村4个、民族团结示范村16个和民族特色村寨2个。

  强化环境治理,实现村庄“形象美”。深入开展村庄“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怒江美丽公路视线范围内村庄、集镇“穿衣戴帽”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改造建制村公厕71座,实现建制村垃圾焚烧池“全覆盖”。重点完成老窝镇、片马镇、古登乡和洛本卓乡“一水两污”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全面实施“以电代柴”工程。

  ——坚持和谐稳市,提升“三项指数”,深入开展“人民生活改善行动”

  (一)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步扩大就业,新增就业2100人,解决公益性岗位100人。做好劳动维权保障,加大农民工欠薪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100%。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规范低保管理,精准认定低保对象,启动实施泸水老年护理院综合楼、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鲁掌镇敬老院拆除重建和20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村、赖茂村农村互助站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信息录入工作,完成“农危改”7694户,发放困难家庭租赁补贴130万元以上,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更好的住房条件。实施好2018年“十件为民实事”。

  (二)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认真落实14年免费教育,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示范市建设再上新台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加快办学条件改善,重点抓好新城区小学、市幼儿园建设,重点实施“全面改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前教育”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做好“控辍保学”、“两后生”工作。提高高考上线率,推进中职教育“三个一批全覆盖”工程。加大教师招聘补充和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努力解决“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稳步推进州、市、乡(镇)三级医院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协调服务好州中医院、州中心血站、州疾控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市医院二期、市疾控中心项目建设,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妇幼健康计划,巩固“国优”成果,扎实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加快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快边疆文化长廊文化馆、市档案馆建设,做好非物质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继续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加快“户户通”工程实施。继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积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三)提升社会“安全指数”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严打整治行动,严防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滋生蔓延,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进一步完善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检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规范企业的各类安全生产行为,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加大治超执法力度,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表率”、“四个从简”要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全力打造依法行政、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我们将更好执行法治内涵。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和“法治泸水”建设,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各项工作,决不允许越法而治、违法而行。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能,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切实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制,对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行为进行严肃追责,切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我们将更加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巩固和提升创建“担当型”政府机关成果,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的意识,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面对矛盾不回避,敢抓敢管;敢于面对困难不退缩,敢闯敢试;敢于面对责任不推诿,敢作敢当。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体系,严格考核标准,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领导干部动真碰硬,该批评的批评教育,该问责的严肃问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容错机制”,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鼓励担当者、保护担当者,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真正让干部心无旁骛谋改革、甩开膀子干事业。

  ——我们将更广推行实干作风。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和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和作风,在推进工作、狠抓项目中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努力营造激情干事业、务实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真正走出去、靠上去、沉下去,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抓进度、一项一项求突破。大力强化督查督办,健全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挂钩承诺、通报公示、绩效考核、行政问责及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政府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项目都能推进有力、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我们将更严落实廉政要求。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强化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监管,严控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认真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持续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努力营造部门清正、政府清廉、干部清白的办事环境。

  各位代表!今天的泸水,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今天的泸水,心齐、气顺、劲足,蓄势待发!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决心,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为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而不懈奋斗!

  注释:

  1.十件实事

  (1)2017年市人民政府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落实情况:①已开通大墩子—黄土坡、大墩子—大山坪子、大墩子—丙奉村、大墩子—付坝村、老窝—荣华村、老窝—煤矿(崇仁)6条农村客运线。②2017年12月初已完成重阳桥改造工作,投入资金15.0832万元。③2016年11个安置点1660户6425人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2017年4个安置点541户2320人,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④完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22286人次,新增就业再就业202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36个。⑤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1043户,竣工560户,城镇保障性住房已分配入住2257套,累计保障人数7899人。⑥上江镇供水厂已竣工投产,大兴地镇、鲁掌镇、片马镇供水厂已竣工验收投入试运营;片马镇污水厂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古登乡两污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⑦实施完成了上江镇、大兴地镇、古登乡农贸市场建设。⑧洛本卓乡俄嘎村小学避险搬迁工程预计2018年9月可全面投入使用。⑨实施完成了六库镇、鲁掌镇、老窝镇、上江镇、称杆乡幼儿园建设项目。⑩生态护林员1474人全部上岗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2)2018年市人民政府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①实施好2018年129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79410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2018年棚改500套开工建设任务,基本完成5600户4类重点对象C、D级农村危房改造。③拟对原没有确定公交线路和建设公共汽车站牌的路段新增建设公共汽车站牌26个(其中:新城区新增建设14个,通达桥至老窝河口新增建设4个,向阳桥至麻布河新增建设8 个)。④加快老窝敬老院、古登敬老院建设,2018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⑤加大对六库城市“绿化、亮化、净化、智慧化”的建设投入,全面改造六库城区的路灯,做好标志性建筑的灯光装饰,完成行道树、绿化带的“增花添绿”工作,加快改造六库老城区雨污分流步伐,新建城区截污干管建设,增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加大高清监控等设施投入,建设平安六库,提升六库市民的居住质量和安全感。⑥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完成称杆乡的自把村、阿赤依堵,古登乡的念坪、季加和洛本卓的色德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⑦畅通城市内外循环,启动建设怒江渡口大桥,实现南坝大桥至通达桥连接线全线通车。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新城区幼儿园、新城区完小建设,完成民族中学学生宿舍及运动场地、称杆乡中心完小运动场地、洛本卓乡中心完小教学楼及女生宿舍建设。⑨建成新城区临时农贸市场,解决新城区群众买菜难问题。⑩完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2.3万人次,新增就业再就业21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

  2.“六大战略”:民生安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和谐稳市。

  3.“五大产业”:旅游文化、峡谷生态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生态食品及消费品制造、现代物流。

  4.“五大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

  5.“四城同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先进平安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6.“六大工程”: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和安居建设、社会事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等六大工程。

  7.“211211”增收措施:实施户均种植2棚洋丝瓜、1亩饲料地、1亩蔬菜,出栏2头商品猪、输出1名劳务工、养殖100只腺鸡。

  8.“六个一”扶贫产业工程:养殖10万羽腺鸡、养殖10万头高黎贡山猪、种植10万亩林下中草药、种植10万亩楤木青花椒、种植10万亩饲草饲料地、种植1万亩食用菌。

  9.“三树一草一花”:“三树”即核桃、楤木、花椒树;“一草”即草果;“一花”即叶子花。

  10.“雨露计划”:是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以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

  11.“三个一批”全覆盖工程:泸水职业学校招收一批、向州职教中心输送一批、州外职业学校输送一批。

  12.“两后生”:即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

  13.“四化”工程:美化、亮化、绿化、净化。

  14.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15.“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16.“多证合一”:是指证照整合改革,目的是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17.“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8.“一关两检”:“一关”即指海关,“两检”即指出入境边防检查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19.“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20.“五网”建设:云南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云南省与周边省(区、市)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五大基础网络,在路网、水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建设方面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国家战略。

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22.“12343”脱贫攻坚思路:“1”即构建一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指挥作战体系大格局;“2”即补齐教育、健康扶贫“两大短板”;“3”即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各级干部抓扶贫工作、群众综合素质“三大能力”;“4”即攻克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安全保障、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四大堡垒”;“3”即强化行业监督、纪律监督、社会监督“三项监督”。

  23.“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24.发展“四小庭院”经济:发展一批小果园、小菜园、小药园、小养殖园等庭院经济。

  25.培育“六小专业户”:培育一批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工程、小买卖等专业户。

  26.培养“七种人”:培养一批建筑工人、汽修人员、农村经纪人、农技指导员、看山护林员、种植养殖专业人员、服务业从业人员等就业人员。

  27.“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约束机制”:“正向激励机制”是指扶贫政策对脱贫意愿强烈的贫困农户优先倾斜,扶持项目对勤奋劳动的贫困农民优先安排,易地搬迁对积极参与的贫困农户优先实施。“反向约束机制”是指对“等、靠、要”思想严重,拒不执行国家扶贫政策、只想“躺”着接受扶持,不愿苦干实干的群众,采取有效措施促其脱贫。

  28.“五小水利”:即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的总称。

  29.“PPP”项目: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30.“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31.“万村千乡”工程:即培育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32.“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是一项惠及广大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的民生工程、富民工程。“第一个10万元”是指企业投资规模达到10万元以上且实际货币投资达到7万元后,政府给予3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补助资金由省、州(市)、县(市、区)财政按5:3:2的比例承担。“第二个10万元”是指有贷款需求的微型企业,可获得不超过10万元的银行贷款支持。

  33一水两污”工程:即建设乡镇供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34.“四治三改一拆两增”:“四治”即治乱、治脏、治堵、治污;“三改”即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一拆”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两增”即增加城市绿化、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35.“七改三清”:“七改”即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三清”即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36.“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体指的是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

  37.“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38.“四个表率”:即绝对忠诚的表率、履职尽职的表率、团结共事的表率、廉洁自律的表率。

  39.“四个从简”:即出行从简、生活从简、会议从简、发文从简。

  40.“两园一区五片”:“两园”即上江生物加工园区、老窝工业园区;“一区”即片马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五片”即大兴地铁核桃加工片区、称杆活畜交易片区、古登和洛本卓中药材种植加工片区、鲁掌石材木材加工片区建设。

  41.“10个专业市场”:即规范和建设六库现有的农产品市场、水果市场、烧烤排档市场、餐饮市场、建材市场、服装市场、家具市场、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电器市场、汽车销售市场等十大专业交易市场。

  42.“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