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7年泸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9-11 15:01   责任编辑:www

2017年1月10日在泸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和桂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十二届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县十二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十二届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四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现了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的重大转变。与2012年相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9.51亿元增加到46.9亿元,年均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13:33:54发展为16:33:51;农业总产值从5.34亿元增加到11.86亿元,年均增长19.4%;工业总产值从26.02亿元增加到28亿元,年均增长1.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72亿元增加到2.55亿元,年均增长10.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21.76亿元增加到51.42亿元,年均增长23.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55亿元增加到15.15亿元,年均增长12.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120元、3095元分别增加到21921元、5623元,年均分别增长11.6%、16.1%。

  ——过去的四年,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实现了产业优化和后劲增强的重大转变。峡谷特色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八林经济”建设扎实推进,实现总产值74.67亿元;种植核桃、漆树、油茶等木本油料81.77万亩,草果、云黄连等中草药18.2万亩,养殖黑山羊、高黎贡山猪、土鸡等特色畜禽165.2万头(只);稳定种植蔬菜3万亩,蔬菜自给率达55%;认真落实科技增粮措施,粮食总产量达6.79万吨。矿电产业不断巩固,累计生产工业硅41.06万吨,全县工业增加值达9.37亿元,年均增长8.3%;水电装机容量达40万千瓦;物流、信息、电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3.7亿元,年均增长10.1%;特色旅游快速发展,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20.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27亿元。决战交通成效明显,六曼二级公路、怒江二桥江东环线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建成使用,完成索改桥4座,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硬化率达93%,保泸高速公路、机场进场公路、国道G219线、跃片红色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实现顺利开工,全县公路里程达2145公里。瓦姑水库建成蓄水试运行,二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水利化普及率达32.25%。大力实施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通电率达100%。加快信息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行政村实现宽带全覆盖,移动通讯覆盖率达100%,4G网络实现乡镇驻地全覆盖。

  ——过去的四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城市和乡村共同繁荣的重大转变。泸水“撤县设市”获得国家批准。城镇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片马特色小镇规划,完成村庄规划423个,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州县行政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龙腾广场、生态走廊等一批市政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六库城市规划区建成面积从7.35平方公里扩展到7.8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42.54%提高到45.2%。建设市政管网29.2公里,乡镇“一水两污”项目有序推进。完成21个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和1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金满村先后荣获“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鲁祖村被列为“全国传统村落”,子克村、崇仁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两违”清理整治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怒江金丝猴”首次在泸水发现并命名。重点地区泥石流灾害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得到加强。成功申报怒江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实施了怒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31.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03%。

  ——过去的四年,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实现了活力和动力双轮驱动的重大转变。完成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实施。推进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8项。组建了政务服务中心,实施网上审批制度。完成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等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三证一照、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和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教育、旅游、供销、金融、殡葬等综合改革初见成效。“一关两检”建成投入使用,口岸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对外宣传、招商、推介大幅度增加,重点加强了与缅甸的交流合作。累计包装推介项目8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5.58亿元。

  ——过去的四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实现了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重大转变。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完成“薄改”工程51643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校舍10.07万平方米,人均受教育年限从6.45年提高到7.05年。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71个行政村全部配备卫生室,县第一人民医院(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卫计服务和食品安全体系不断健全,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1.5%、93.7%。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率达97.6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7177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22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7786人。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6.67万人下降到3.83万人,减少2.8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7.6%下降到26.7%。坚持每年完成十件为民实事,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保密、统计、史志、档案、移民、气象、地震、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四年,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实现了法治和民本兼容互补的重大转变。扎实开展平安创建、“爱民固边”和公安执法规范化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六五”普法圆满完成,依法治县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大排查、大下访、大接访活动,一大批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建立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政府行政更加公开透明。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68件、政协委员提案301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全面整风肃纪,累计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05件120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泸水实现了从县到市的华丽转身,结束了泸水县65年建制的历史,开启了县级市发展新纪元。在65年的发展进程中,泸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如今的泸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勇前进。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起步年。一年来,我们主要取得以下成绩:

 (一)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定期研判经济形势,全面贯彻落实稳增长措施,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46.9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42亿元,增长20.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15亿元,增长1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477亿元,增长3.5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4.2%、15.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以内。

  (二)脱贫攻坚迈出新步伐。坚持精准施策,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整合下派37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实施了2个整乡推进、5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安居房2065户,易地搬迁10904人。完成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900户,55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全面启动建设。完成干支渠防渗47.58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200亩,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33条368公里农村公路硬化。解决农村8494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网升级改造5616户。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4679人次,转移就业17447人。贫困群众衣食住行、上学就医、通讯通电、通水通路等基本得到保障,减少贫困人口8215人。

  (三)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年初确定的45个重点项目中,完工7个,在建29个,完成投资21.38亿元。保泸高速公路、怒江六库机场、国道219线顺利开工建设,六丙二级公路、上江半山环线公路、跃片红色旅游公路、俄嘎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稳步推进,保泸铁路、江东江西半山经济环线、怒江航运项目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板瓦水库、志奔河水库建设顺利推进,上江生物产业园区完成了初步选址,怒江干流大南茂至冷水沟防洪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力招商引资,共包装推介项目29个,实际到位资金17.1亿元。

  (四)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果。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1.86亿元、增长13%;粮食总产量达6.79万吨、增长0.5%;肉类总产量达1.8万吨、增长16%;林业产业增加值实现2.52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电力行业年发电量达11.97亿千瓦时,实现产值2.06亿元、增长9.57%。接待国内外游客124.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5亿元,上江旅游移民小镇、百花岭旅游特色村、维拉坝易地搬迁旅游集镇实现开工建设,下片马旅游特色村寨项目规划通过专家审查。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预计实现增加值1.24亿元。

  (五)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新城区8号路、9号路等城区路网项目稳步推进,城区小学、下赖茂农贸市场、幼儿园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10个专业市场”、三轮摩托车专项整治初见成效,出租车改革稳步推进。规范六库城区路标路牌,重新划定交通道路标识。乡镇“一水两污”加快推进,上江镇垃圾中转站和供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落实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启动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强力推进“两违”清理整治,共巡查核实违法占地、违法建设616宗,依法拆除违建面积20000平方米。完成“怒江花谷”生态建设3422.4亩335259株,核定退耕还林还草到户面积3.77万亩。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六)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902人。制定并认真实施《泸水县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6-2020年)》,建成了33所幼儿园。完成了1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房599套、发放租赁补贴145万元,完成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900户,完成111户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成功举办了2016年怒江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暨泸水撤县设市大型系列活动,撤县设市“十大惠民工程”和“十大为民实事”快速推进落实,年初承诺的“十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

  各位代表!总结四年的实践,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要实现泸水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结构调整,统筹兼顾,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责任;必须始终坚持夯实基础、培植支柱,把投资增长作为第一动力;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抓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目标。四年形成的发展基础、四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四年创造的精神财富,必将对泸水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年砥砺前行,四年硕果累累,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进取、负重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驻泸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泸水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四年,成绩令人鼓舞,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任务依然艰巨;经济总量偏小、收支矛盾突出,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仍处于小散弱状态;工业经济形势严峻,对外贸易持续萧条,工贸经济企稳回升压力大;项目审批难、落地难,重大项目推进难度大;基础建设薄弱,发展空间受限,瓶颈制约问题依然突出;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执行力、落实力不强,部分干部紧迫感、责任心不强,“慵懒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将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第一届市人民政府主要任务

  今后的五年,既是泸水加快赶超跨越、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加速期”,又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攻坚期”,更是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决战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未来几年,国家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连续多次在六库召开会议,研究推动怒江发展的相关问题,出台了支持怒江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规划、重大措施,明确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并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珠海市、香洲区及省州挂联单位拿出真金白银帮扶泸水。特别是县十二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力推动政府工作取得实效,努力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目标任务。

  第一届市人民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怒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赶超跨越”这个主题,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突出稳中求进“总基调”,突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素质提升“三大瓶颈”,实施民生安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科技兴市、开放活市、和谐稳市“六大战略”,努力实现泸水全面脱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目标”,建设幸福小康新泸水。

围绕上述思路,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是:按照县委十二次党代会“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带、绿色发展样板区、沿边开放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州委“十大行动”战略部署,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21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6.95%和19.73%以上,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脱贫攻坚新胜利、民主法治新气象、生态环境新面貌、科技文化新景象、社会和谐新氛围、人民生活新变化,让泸水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市人民政府将全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怒江“脱贫攻坚决战行动”,坚持民生安市,建设小康泸水。始终坚持把全面脱贫摘帽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集中一切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好脱贫攻坚五年规划和其他规划,突出增收、安居、育人、强基四大关键,继续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坚持分类施策,按照州委实现“三个转变”,实施“五个全覆盖”、“四个10万工程”的总要求,全力推动“六个一批”工程落实落细,下大力气做好易地搬迁、劳务输出、教育脱贫等脱贫措施落实工作。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同步推进产业布局,同步落实农民增收工作措施,着力抓好“六个一”产业扶贫工作。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相结合,与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相结合,认真研究跨乡镇、跨区域易地搬迁安置工作。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深入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到2019年,全市5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4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2083户38264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围绕怒江“城乡环境提升行动”,坚持“四城”创市,建设宜居泸水。坚持把城乡建设和环境提升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按照“一核、两轴、四心、多节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撤县设市”为转折点,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完善乡镇规划、集镇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城市建设重心,加强城市运营管理,创新、整合、优化城市资源,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平安城市”创建。着力解决好城市策划规划、个性特色、城市交通、美化绿化、建设用地、公共服务、用水用电、产业培育、管理服务、建设资金“十大问题”。重点加快六库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继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四治三改一拆两增”城市环境整治、“七改三清”农村环境整治,做好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四化建设,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建设宜居宜业新城镇。

  (三)围绕怒江“特色产业发展行动”,坚持产业强市,建设富裕泸水。依托“一核两带三大增长极”的空间定位,按照“311310”产业布局,重点抓好“五大产业”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发展研究,建立健全产业项目库,注重产业人才培养和产业科技创新,构建具有泸水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旅游文化产业,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怒江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用发展全域旅游、大众旅游理念,做强城市旅游、做活民族文化旅游、做特生态旅游、做精温泉旅游、做大乡村旅游、做好红色旅游,重点建设一批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庄,完善一批旅游接待设施,开发一批旅游特色商品,把泸水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和世界傈僳族文化中心。大力培育峡谷生态农业,重点推进“八林经济”建设,着力培育“四个亿元级”产业;加快发展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打造“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配套项目,促进本地特色优势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全面实施“清洁田园”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工作力度,严格农药使用,建设生态绿色农业。大力培育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积极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构建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发展云黄连、云木香、重楼等优质中草药种植加工,重点抓好生物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生态食品及消费品制造业。积极发展草果、食用菌、老窝火腿等特色食品加工业和林产品、旅游商品加工。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产业,形成以六库为中心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为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泸水绿色硅工业基地升级改造,推进工业园区修编扩容;依托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资源,把泸水建设成滇西北重要的新兴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绿色工业基地、全州生物资源集中加工销售中心。坚持园区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构建“两园一区五片”的园区发展格局,加强园区招商,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四)围绕怒江“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坚持强基固市,建设魅力泸水。紧紧抓住云南省“五网”建设机遇,围绕泸水市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五年大会战,精心谋划包装储备一批项目,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下硬功夫、花大力气改善综合交通、水资源保障、能源、信息网基础设施条件,有力支撑泸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构建以“东连兰坪、南下保山、西进缅甸、北上福贡”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一横两纵两联两环”干线路网格局,实现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客运枢纽体系。积极配合做好怒江六库机场建设,努力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层次日趋完善统一的空中交通网络。积极配合做好泸水大型水利综合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好骨干电网和配电网建设,改造提升农村电网,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增强全市电力调配、供电保障和外送能力。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重点水源、农田灌溉、五小水利、城乡供水、污水处理等项目,切实解决好群众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加强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大力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建成覆盖全市的4G网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实现行政村电子商务全覆盖。

  (五)围绕怒江“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坚持生态立市,建设美丽泸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巩固和提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推动林地依法流转和林业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林产业。加快中低产林地改造、农村能源建设,抓好集镇垃圾处理与污染源治理,实施怒江两岸生态修复、地质灾害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配合做好怒江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怒江花谷”生态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夯实环境基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滥垦、乱建等违法行为。继续巩固矿山综合整治成果,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重点行业污染风险排查,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低能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以电代柴”,推进全民节能行动。坚持点、线、面、体相结合,建设覆盖全区域的绿色森林网络,加大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美化,推进“生态市、生态乡、生态村、生态路”建设工程,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泸水。

(六)围绕怒江“素质健康提升行动”,坚持科教兴市,建设幸福泸水。全面实施好教育精准扶贫计划,把素质提升作为斩断穷根的治本之策。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21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推行14年免费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提高本科上线率。紧紧围绕泸水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把市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办成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职学校。狠抓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争取全市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继续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和寄宿生生活补助“两个全覆盖”。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合理布局和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到2021年每个行政村建有1个卫生室,卫生室医疗人员、设备、业务用房均达到标准化。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积极有效调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疫情事件,加强疫情疫病联防联控体系建设。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等政策,不断完善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泸水设立科研试验基地,全面推广运用新技术,以科技进步引领经济发展。

  (七)围绕怒江“深化改革开放行动”,坚持开放活市,建设活力泸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加快与相邻州市县的区域合作,主动融入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和经济走廊、滇西北城镇群等重大区域合作战略。进一步完善对缅工作机制,推进通关便利化,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优化招商环境,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农业农村、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和财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泸水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八)围绕怒江“民族团结稳定行动”,坚持和谐稳市,建设平安泸水。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良好局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民族团结旅游示范村建设,着力扶持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深入实施兴边富民、“一事一议”等工程。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综治维稳工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突出抓好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构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更加紧密。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是泸水加快实现脱贫摘帽的重要一年,也是第一届市人民政府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夯实跨越发展基础,开创“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8%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GDP能耗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任务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工作将牢牢把握以下十个重点:

  (一)以摆脱贫困为目标,攻脱贫、摘穷帽,全力推进小康建设

  全力以赴攻脱贫。聚焦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以深度贫困人口和建档立卡户为重点,组织实施好2个整乡推进、8个整村推进,抓好“六个一”产业扶贫、“以工代赈”、抗震安居等工程。全力推进实施“六个一批”,继续实施“211211”短平快增收措施,发展一批“四小”庭院经济,培育一批“六小”专业户,培养一批“七种人”,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3400元以上。继续推进2016年55个安置点建设,组织好2017年拟计划实施的10个安置点建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900户11600人;集中打造维拉坝、下片马等配套功能齐全、民族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的全州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增加贫困人口政策性补助收入。继续实施“雨露计划”、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劳动技能、素质提升、农业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技能培训,重点抓好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实施。大力实施“三个一批全覆盖”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10000人,输转劳动力18000人次。对鳏寡孤独、“五保户”、重度残疾人、因病因灾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在低保、救济、救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兜底。确保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1000人,如期实现“一镇八村”脱贫摘帽。

  多措并举抓成效。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健全完善和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脱贫责任。严格驻村帮扶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各挂钩帮扶单位的作用,加大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确保扶贫政策、项目、资金“三到位”。积极与泸水对口帮扶城市珠海、驻泸帮扶单位、省州定点挂钩扶贫单位建立有效帮扶机制,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强化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彻底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加大扶贫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抓项目、增投资,全力增强发展后劲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紧紧围绕国家扶持政策、投资方向和“十三五”规划,巧借“撤县设市”机遇,做好项目策划、筛选和包装,做实做细做深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六兰高速、泸腾二级、保泸铁路、怒江航运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4项,其中续建项目39项、新建项目73项、当年计划完工项目42项,开展前期项目47项,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1.25亿元。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保泸高速、怒江六库机场、国道G219线、上江半山经济环线公路、跃片红色旅游公路等重点公路航空项目,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路建设,配合推进六库至缅甸葡萄对缅通道项目。加快推进板瓦水库、志奔河水库、瓦姑水库输水干管等重点引水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乡(镇)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村级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通信覆盖率达90%。

  主动服务项目。紧盯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继续实行领导负责制、部门跟踪服务制,形成“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推行项目建设“月督查、季公示”制度。严厉打击干部插手工程建设、阻工闹事等违法行为,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全力打造优质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推动投资增长。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做实项目储备,做强招商队伍,强化招商项目跟踪对接服务,盯紧签约项目,服务达成协议项目,跟踪投资意向项目,千方百计推动项目落地,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建成投产率,力争包装推介项目2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亿元。

 (三)以特色产业为引领,调结构、促增收,全力夯实农业基础

  巩固农业发展基础。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工代赈”、“兴地睦边”农田整治步伐,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地1.1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43.29亩。加快推进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干支渠防渗、“五小水利”建设等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600亩,力争水利化普及率达33.23%。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农资、农机等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种植,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推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建设。做强“八林经济”,年内发展林木6076亩、林果2.7万亩、林药2.51万亩、林苗150亩、林畜21.87万头(只),林菌300亩、林菜3.21万亩,开发林旅景区景点12个。做优特色经作,种植青花椒、楤木、魔芋、芒果等经济作物3.2万亩以上,发展木香、云黄连、重楼等中药材2万亩以上;抓好核桃、草果提质增效3万亩;打造上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实现5万亩以上。做大油料产业,培育以核桃、漆树、油茶、油桐等为主的木本油料5000亩。做活特色畜禽,重点做好黑山羊、高黎贡山猪、土鸡、竹鼠、野蜂等为主的特色畜禽养殖产业发展项目,力争肉类总产量达1.85万吨以上,实现畜牧业经济收入3亿元以上。做好劳务经济,继续实施“贷免扶补”政策,稳步推进“两个倍增”计划,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98元以上。力争完成农业总产值13.05亿元。

  发展壮大经营主体。发展一批种养大户、样板户、示范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引进、培育、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民营企业投资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农民、涉农企业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扩大农产品市场销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着力把核桃、草果、云黄连、石斛、老窝火腿等培育成知名品牌。

  (四)以园区建设为平台,扩总量、求转型,全力促进工业增效

  规划发展园区经济。按照“两园一区五片”的园区发展规划,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加快推进大兴地铁核桃加工片区、称杆活畜交易片区、古登和洛本卓中药材种植加工片区、鲁掌石材木材加工片区建设。重点抓好上江生物加工园区规划建设,推进片马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修编扩规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园区“两污”建设,加大服务力度,全力破解园区用电、用地和融资难题,保障园区生产要素。围绕新型工业化理念,加强园区招商,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更新设备,激发园区活力,打造对外开放窗口和特色产业平台。

  构建特色工业体系。依托丰富的矿产、石材、木材资源,突出硅业板块,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配合做好泸水大型水利综合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抓好骨干电网及城农网工程建设。加快石材加工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混泥土免烧砖开发、钢门窗加工、石材木材加工为主的建材产业体系。加快灵芝、草果、核桃、油桐、罗芙木、辣木等特色农产品综合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继续推行“双向承诺、一企一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坚决遏制工业经济下滑势头,推动工业经济止跌回稳。力争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亿元。

  (五)以新型服务为导向,强旅游、促消费,全力壮大第三产业

  发展全域特色旅游。抓好姚家坪国家森林公园申报,推进上江、鲁掌、片马、洛本卓等旅游特色小镇和百花岭、金满等旅游特色村建设,加快推进大南茂旅游综合服务区、片马边境红色生态旅游区建设,启动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滴水河、崇仁千亩油菜花海、银坡瀑布、老窝土司衙门等旅游景点建设。扶持农家乐15户、乡村旅馆10户、旅游商品开发8户,重点培育1个产值上亿元的旅游文化企业。加强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围绕旅游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产业。继续办好和包装阔时节、澡塘会、尚旺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重点打造自驾游、山地游、探险游、乡村特色游等旅游产品。力争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1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发挥六库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务、金融、批发市场、农贸集市、物流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加快上江冷链物流园、云南能投大宗物流园、综合物流批发市场、怒江物流中心、片马边境商贸物流园、老窝农副产品集散地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乡镇集贸市场改造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综合服务社3个。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社区服务、中介组织等新兴产业。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7亿元。

  培育壮大非公经济。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采用财政资金投资扶持、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发展。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挖掘民间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全力发展壮大非公经济。新增民营企业1819户,实现增加值17.61亿元。

  (六)以撤县设市为契机,重规划、提品位,全力统筹城乡发展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快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城乡规划质量和水平,扎实推进“多规合一”,抓好乡村规划示范点建设,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改造升级老城区,建设完善新城区功能。全面启动三个城市综合体和六库城区交通流畅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金利购物广场、六库老城区雨污分离、综合农贸市场等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3000户以上,加快江东立体停车场、新城区8号路、9号路、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电力线路入地等项目建设,抓好赖茂河以北片区、大南茂片区、丙腮坝片区开发,加快推进傈都半岛、财富中心、怒江西岸、金榕佳苑二期、世纪佳苑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四城”同创,重点抓好“四治三改一拆两增”整治工作,实施“四化”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六库城区10个专业市场整治和三轮摩托车城区限行治理,强力推进“两违”清理整治。稳步推进出租车行业改革。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特色民居建设、易地搬迁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村、美丽乡村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全面推进乡镇“一水两污”工程,完成上江、鲁掌污水处理站和15个行政村、11个易地扶贫搬迁新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片马、大兴地、老窝供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老窝、鲁掌、古登、洛本卓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公路沿线和旅游景点公厕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审批发证工作。着力建设集特色农业、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美丽宜居为一体的新农村。

  (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促改革、扩开放,全力激发经济活力

  深化改革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做强做实城投、城乡投、交投等国有公司,完善投融资管理机制。紧抓“撤县设市”机遇,依托政策性银行,通过PPP、企业债、项目收益债等方式,全方位加大融资力度,切实增强财政资金撬动功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PPP项目库,稳步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巩固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成果。加快建立项目投资负面清单,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启动供销综合改革。深化公安、审计、教育、户籍、殡葬、水务等专项改革,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提升开放水平。全力配合好“六库—林芝—拉萨经济带”建设协调服务工作,推进滇藏合作新通道建设。加快片马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一水两污”、查验货场、边民互市点等项目,认真做好“一关两检”服务和通关便利化工作,提高口岸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与缅甸的互访交流,协商建立口岸对等开放机制,促进与缅甸在交通、教育、医疗卫生和江河治理等方面深化合作,建立良好睦邻关系。积极推进片马一类口岸申报,加快推进片马口岸修编,优化空间布局,积极引导口岸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力争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700万美元以上。

  (八)以财源培植为重点,严征管、控支出,全力提升运行保障

  加强财税征管。加大财源培植,加大对重点企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培育,不断壮大骨干财源,培植新兴财源。坚持依法治税,挖掘潜力税源,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征尽征、应收尽收,不断壮大地方财力。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和财政存量资金,夯实财政征收基础。力争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777亿元。

  优化支出结构。科学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加大对“三农”、社会民生和重点项目领域的财政投入。严控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集中财力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深入推进财税管理各项改革,严格实行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和预算公开工作,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提升金融支撑。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政、银企合作,建立信贷投放激励机制,为重大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三农”工作、民生保障提供有力的金融信贷支持,保持信贷融资总量持续增长。充分把握金融扶贫政策机遇,积极搭建金融扶贫平台,切实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融资难问题。增加贷款投放量,全市存贷款比例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金融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融资。

  (九)以绿色发展为理念,谋长远、可持续,全力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陡坡地生态治理、封山育林等重点工程,完成营造林4.8万亩。重点抓好怒江沿岸、城乡周边、公路沿线、水源涵养区的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7.61万亩。加快“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木本植物“标本库”,加强湿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护。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占用林地、滥砍盗伐和走私运输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加大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水源地保护。

  推行资源集约利用。重点提高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效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加强土地利用的空间管理和指标控制,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推进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加大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全面推行“绿色殡葬”,加强公益性、经营性公墓建设。强化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全面禁止新的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降耗措施,加快节能灯具、天然气、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灶、沼气等的推广应用,推进全民节能行动。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力争单位GDP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

  (十)以保障民生为核心,顺民意、解民忧,全力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实施好“薄改”、连片困难地区普通高中改造、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等项目,全面消除D级危房校舍,新建22所幼儿园。启动推行14年免费教育试点,认真落实“学前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新城区小学、市幼儿园建设,协调服务好州直幼儿园新城区分园项目。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抓好市第一人民医院二期、古登乡中心卫生院门诊楼等项目,协调服务好怒江州中医院、怒江州中心血站等项目,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严格执行计生国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认真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全力推进市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项目建设。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市档案馆、全民健身中心、怒江州民族博物馆等项目,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做好非物质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重点抓好栗柴坝纪念碑、刀山·火海传承基地建设。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措施,重点关注被征地拆迁户、失地农民、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再就业1900人。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2%和98%以上。不断健全社会救灾救助体系,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机制,加快推进怒江州养老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等项目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城镇公租房、廉租房322套1.61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30户。继续实施好十件为民实事。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进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开展“国防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完善“大调解”体系,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突出抓好旅游、建筑、交通、消防、矿山、食品卫生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平安创建”,持续深入推进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大力开展“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围绕“撤县设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健全服务机制,加快建设担当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一)努力建设担当政府。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立足市情实际,科学定思路,积极谋项目,果断作决策,切实担当起引领发展的重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深化“庸懒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为官不为现象,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取信于民。

  (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用权办事,自觉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用权。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深化政务公开,坚决执行政府各项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继续深入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努力建设效能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行政审批平台建设,加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成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全面提升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水平,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推动行政审批网上服务运行工作,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确保政令畅通。

  (四)努力建设服务政府。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好事,想方设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切实实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五)努力建设廉洁政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做到思想不“出轨”、权力不“压弦”、底线不“突破”。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和制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做到从严治政,形成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风帆启航再驰骋,大海扬波作和声。“十三五”的蓝图已经绘就,新一届市人民政府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使命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各族人民,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创新实干,砥砺前行,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献礼,为谱写泸水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注释:

  1.十件实事

  (1)2016年县人民政府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落实情况:①实施并基本完成了小沙坝至瓦姑水库路面硬化改造。②经专家现场审查,鉴于拟建立体停车场出口人流量、车流量较大,不适宜建设立体停车场,目前正在就江东停车场选址进行再规划再论证。③实施完成了小沙坝至跃进桥路面硬化改造。④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1744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30个,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902人。⑤实施完成了蛮英渠灌区、丙贡河渠灌区、板瓦水库管灌区和湾桥河管灌区渠道防渗改造、低压灌溉管网铺设及蓄水池建设,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2500亩。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8400户。⑦实施并基本完成了称杆乡完小不稳定斜坡、古登乡集镇不稳定斜坡、大兴地镇维拉坝泥石流治理工程。⑧启动实施了55个安置点3259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⑨实施完成了片马镇、上江镇、老窝镇、洛本卓乡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⑩实施完成了上江镇、称杆乡、古登乡、洛本卓乡幼儿园建设项目。

  (2)2017年市人民政府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①开通大墩子-黄土坡、大墩子-大山坪子、大墩子-丙奉村、大墩子-付坝村、老窝-荣华村、老窝-煤矿(崇仁)6条农村客运线路,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出行困难问题。②实施六库重阳桥加固维修工程,确保市民出行安全。③切实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180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900人。④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2000户,城镇保障性住房164套,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⑤加快乡镇“一水两污”建设,实施完成鲁掌镇、片马镇、大兴地镇供水厂和片马镇污水厂、古登乡垃圾处理场建设。⑥实施建设10个安置新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2900户11600人。⑦实施上江镇蛮英村、大兴地镇、古登乡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⑧实施洛本卓乡俄嘎村小学避险搬迁工程,确保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⑨实施11所村级幼儿园校点建设,推进学前教育发展。⑩在贫困建档立卡户中招聘900名生态护林员,切实提高贫困建档立卡户工资性收入。

  2.撤县设市“十大惠民工程”:保泸高速公路、怒江六库机场场地平整及进场试验段工程、G219六库至丙中洛二级公路、六库城市综合管廊一期项目、六库老城区供水工程、跃进桥至片马红色旅游公路改建工程、新城区8号路二期工程、怒江一级汽车客运站、怒江西岸旅游项目、片马抗英纪念遗址基础设施工程。

  3.撤县设市“十大为民实事”:六库新老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六库新老城区“四化”工程、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县广播电台实现复播及大喇叭工程、县妇幼保健院、汽车电摩托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9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泸水县六库镇新城区小学建设项目、泸水县六库镇新城区幼儿园建设项目、泸水县2015年农村学前教育推进项目。

  4.“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是指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5.“营改增”:是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就是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

  6.“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7.“五网”建设:云南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云南省与周边省(区、市)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五大基础网络,在路网、水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建设方面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国家战略。

  8.“PPP”项目: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9.“多规合一”: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确保规划得以全面贯彻执行。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11.“五小水利”:即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的总称。

  12.“六个一批”: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劳务输出脱贫一批、社会兜底脱贫一批。

  13.“八林经济”:即林木、林果、林药、林苗、林畜、林菌、林菜和林游经济。

  14.“一水两污”工程:即建设乡镇供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15.“一关两检”:“一关”即指海关,“两检”即指出入境边防检查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16.“薄改”工程:即国家为了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改变薄弱地区的学校的教学设施的一项惠民工程。

  17.“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体指的是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

  18.农村“一户一宅”: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19.“五大工程”:着力实施增收、安居、育人、强基、社保工程。

  20.“一核、两轴、四心、多节点”:“一核”即以六库县城和上江组团共同组成的城镇发展核心;“两轴”即南北向的沿江城镇发展轴和东西向的县域产业发展轴;“四心”即片马、大兴地、老窝、古登中心镇区。

  21.“四治三改一拆两增”:“四治”即治乱、治脏、治堵、治污;“三改”即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一拆”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两增”即增加城市绿化、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22.“七改三清”:“七改”即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三清”即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23.“一核两带三大增长极”空间布局:“一核”即把六库建设成为滇西北沿边开放中心依托城市;“两带”即培育以立体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南北走廊经济带,打造以边贸物流、文化旅游、电矿加工为特色的东西走廊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即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泸水工业园区、上江生物产业园区。

  24.“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5.“311310”工程:“3”即发展和壮大泸水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和培育上江生物产业园区,建设以六库—上江为中心向邻边地区辐射的现代物流园区;“1”即推进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1”即打造鲁掌石材木材加工区;“3”即构建大兴地铁核桃加工片区、称杆活畜交易片区、古登洛本卓中药材加工交易片区;“10”即规范和建设六库现有的农产品市场、水果市场、烧烤排档市场、餐饮市场、建材市场、服装市场、家具市场、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电器市场、汽车销售市场等十大专业交易市场。

  26.“五大产业”: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生态食品及消费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五大重点产业。

  27.“四个亿元级产业”:培育以云木香、草果、重楼、云黄莲、厚朴、金银花等为主的亿元级优质中药材产业;培育以核桃、漆树、油茶、油桐等为主的亿元级木本油料产业;培育以黑山羊、高黎贡山猪、土鸡、竹鼠、野蜂等为主的亿元级特色畜禽产业;培育以蔬菜、瓜果、花卉等为主的亿元级特色经作产业。

  28.“两园一区五片”:“两园”即上江生物加工园区、老窝工业园区;“一区”即片马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五片”即大兴地铁核桃加工片区、称杆活畜交易片区、古登和洛本卓中药材种植加工片区、鲁掌石材木材加工片区建设。

  29.“五大基础网络”:云南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云南省与周边省(区、市)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五大基础网络,在路网、水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建设方面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国家战略。

  30.“一横两纵两联两环”干线路网:“一横”即云龙-泸水-片马高速公路;“两纵”即G5613保山-泸水段高速公路、G219福贡至泸水段二级公路;“两联”即G357金六二级公路、腾冲-泸水公路二级公路;“两环”即江东、江西半山经济环线。

  31.“一事一议”工程:以农民民主议事为前提,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按照先议后筹、先筹后补的原则,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对村内道路、农田水利、村容村貌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适当奖补。

  32.“211211”增收模式:实施户均种植2棚洋丝瓜、1亩饲料地、1亩蔬菜,出栏2头牲口、务工1名劳动力、养殖100只鸡等增收模式。

  33.发展“四小”庭院经济:发展一批小果园、小菜园、小药园、小养殖园等庭院经济

  34.培育“六小”专业户:培育一批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工程、小买卖等专业户。

  35.培养“七种人”:培养一批建筑工人、汽修人员、农村经纪人、农技指导员、看山护林员、种植养殖专业人员、服务业从业人员等就业人员。

  36.“雨露计划”:是以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为核心,以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

  37.“贷免扶补”政策:指从2009年起,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为首次创业人员在云南省自主创业提供贷款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服务、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措施。

  38.“三个一批全覆盖”工程:泸水职业学校招收一批、向州职教中心输送一批、州外职业学校输送一批。

  39.“三重一大”制度: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40.“四个10万工程”:把居住在失去生存条件地区的10万农村贫困群众搬迁到城镇周边,组织10万农村群众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组织10万农村群众进城安置,教育培养10万人。

  41.“三个转变”:从单一的物质脱贫向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转变,从解决当前脱贫出列问题向推动实现小康生活转变,做到加快大扶贫、大开发向大扶贫、大开发与大生态、大保护并重转变。

  42.“五个全覆盖”:实现扶贫政策全覆盖,实现农村文明素质教育全覆盖,实现全州255个行政村电商全覆盖,实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实现党组织、阵地、活动、互联网+党建和党的工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