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3 15:03   责任编辑:www
2020年1月18日在龙陵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 长 杨邵燕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积极应对各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充分调动和凝聚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06亿元,增10%;固定资产投资增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3亿元,增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增1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8.77亿元、67.42亿元,分别增0.4%、6.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500元、11640元,分别增8.5%、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4项指标未达预期。
(一)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县人民政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精气神全面提振。依法治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实施。政务公开渠道进一步畅通,办复网上来信留言322件,办复率100%。充分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14件、政协委员提案77件,面商率、办复率均达100%。从严从实正风肃纪,坚决肃清秦光荣等流毒影响。各级巡视巡察、审计监督事项严格按要求整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委实施办法,“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坚决查处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政府系统文件、会议分别减少39.97%、35.93%,各类督查检查考核减少53.6%。
(二)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工业聚集取得突破。保山隆基年产5GW单晶硅棒项目全面达产,保山隆基年产6GW单晶硅棒、永隆年产5万吨工业硅等项目投产。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入园企业达55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9户。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16%;民营经济增加值58亿元、增11%。农业规模持续壮大。“两区”划定全面完成,传统产业稳步发展,实现粮食总产14.96万吨、增1.6%。石斛种加销、肉牛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石斛鲜条产量3600吨、肉牛存栏15.2万头。绿色食品牌打造成效突出,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5个、农产品22个,品斛堂公司被评为2019年云南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品斛堂精制紫皮石斛切片被评为云南十大名药材。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增强。预计实现农业产业增加值23.5亿元、增6%。旅游品牌效应凸显。成功创建龙山湖等4个3A级景区,松山战役遗址纪念园4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专家评定,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面推进,邦腊掌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松山小镇、温泉引水入城等项目有序推进;惠通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邦腊掌温泉获评世界珍稀温泉,龙陵黄龙玉作为2019年国际智力运动联盟世界大赛锦标赛指定奖牌。平达安乐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象达勐蚌村入选全省旅游扶贫示范村。“一部手机游云南”全面推开,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有力。全年接待旅游者406万人次、增15.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0.09亿元、增25.2%。
(三)“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重要指示,精准推进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2.92亿元。投入6345.5万元硬化入户路、串户路、庭院158.8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5.95亿元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入住率和旧房拆除率均达100%,复垦复绿率达98.62%。开发就业岗位5680个,培训农村劳动力31595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12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养老、防贫等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沪滇协作、定点帮扶成效明显。2019年脱贫退出5个贫困村、1137户3935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的1.71%降至0.064%。省政府正式批准龙陵退出贫困县序列。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实施,河(湖)清“四乱”“河长清河”行动扎实开展,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3户,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78座;新建改造公厕80座、无害化卫生户厕12642座。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和美丽公路建设扎实推进。森林龙陵建设扎实开展,完成义务植树56万株、营造林5.56万亩;象达勐蚌等5个村(社区)入选国家森林乡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启动,生态红线评估调整进展顺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0.4%,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步推进。金融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持续深化,非法集资得到严厉打击,银行不良贷款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等10个领域365项改革事项统筹推进。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职能体系更加顺畅高效。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县国资公司、万达公司等资产重组圆满完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果有效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全面完成。殡葬改革成效明显,火化区火化率达100%。高速公路收费制度改革有效落实,ETC安装率达89.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全社会科研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1.2亿元、增47%,完成专利申请72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户。
(五)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之基更加牢靠。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协调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29起,追回资金423万元;扎实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低保、特困、重点优抚、残疾人等群体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1%、97.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建成养老服务机构39个。社会事业更加完善。控辍保学成效明显,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2%、96.51%、89.3%。县人民医院通过省级提质达标验收;县中医医院实现整院迁建,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云南分中心落户龙陵,挂牌成立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基层专家工作站5个。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21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审计、统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气象、地震、人防、外事、侨务、工青妇、红十字、工商联、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平安龙陵建设稳步推进,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先进平安县,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精细化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成效明显。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严格实施。“雪亮工程”全面推进,城乡治安防控能力有效加强,各类案件大幅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效,打击走私、缉枪治爆、全民禁毒等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地化加速推广。非洲猪瘟等疫情有力防控。食品药品监管、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更加健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党政军警民合力管边控边、强边固边,全县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六)城乡发展取得新突破。城镇建设加快实施。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通过省级评估,省级森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龙山中路棚户区回迁安置房建设进入扫尾阶段;白塔大寨、五板桥片区棚户区改造加速实施。“两违”建筑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拆除违法违规建筑88宗。美丽县城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环境持续改善、风貌明显改观;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0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绿化覆盖率达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编制完成《龙陵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有效促进农业与加工、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更加兴旺。持续推进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整治行动,生态更加宜居;完成5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工作,勐糯大寨社区被列为全省美丽村庄。基层公共文化效能持续提升,乡风民风更加文明。规范村规民约121份,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龙新茄子山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通过发展产业、技能培训等全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路网加快织密。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主体完工,瑞孟高速龙陵段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农村公路125公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26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四好农村路”创建及“路长制”全面开展。累计开通公交线路6条、投入公交车53辆,为群众节约出行成本1300万元。水网持续完善。轱辘河水库实现初期蓄水,山区小水网、节水灌溉、水系连通等工程顺利实施。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5件,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92平方公里,受益12.17万人。能源网不断夯实。公养河四级水电站全面投产,新增装机容量4万千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扎实开展。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供电可靠率稳定在99.8%以上。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新建充电桩20个,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1辆。龙陵天然气支线通气运营。信息物流网日趋健全。同步开通5G试验基站1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3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1.2亿元。
(八)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全面清理准入许可事项,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改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46.93亿元。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为企业减负1.15亿元。为52户企业3819名困难职工发放稳岗补贴、稳岗返还补贴831.76万元。行政审批更加高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4项;投资项目审批平均办理用时0.5个工作日,审批提速率达80%。“一窗通”“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高效推行,企业开办便利化全面提升,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12345热线、“政采云”电子专卖场、公共资源电子化平台运行良好。“一部手机办事通”全面推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最多跑一次”事项占全部政务事项的96%。合作开放再添活力。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新签约项目8个,协议总投资15.1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市外到位资金增26.2%。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进出口总额850万美元、增10.1%。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聚焦改革、聚力发展、聚心民生,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争先、在转型中突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高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和各族群众的团结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驻龙各单位和部队官兵,以及关心支持龙陵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未达预期目标,充分反映出全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也折射出政府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经济发展看,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均衡,资源环境压力大,一产多而不强、二产弱而不大、三产散而不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从民生改善看,脱贫成效巩固提升任务艰巨,基础设施欠账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防范化解压力倍增,民生保障水平不高。从自身建设看,部分干部职工思维惯性、思想禁锢、观念束缚、路径依赖尚未根本打破,学习不深、工作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优、作风不振、担当不够,查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跨越发展要求差距很大。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高质量和高速度发展相统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十四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1%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3%、9%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8%、9.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聚焦脱贫成果巩固。认真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全省巩固脱贫成效20条措施,用好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深入实施十大巩固提升工程,持续统筹各级帮扶力量,全面落实沪滇协作、定点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从全力抓减贫向防返贫和巩固提升成果转变。聚焦脱贫质量提升。强化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高质量落实好后续帮扶措施,做到住房和设施配套、产业和就业协同、搬迁和治理齐抓。重拳整治扶贫领域突出问题。认真抓好巡视巡察、评估考核、督查调研反馈问题整改。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健全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聚焦全面脱贫。坚决攻克贫困堡垒,实现39户154人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确保一户不留、一人不漏,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稳定脱贫。健全困难群众综合保障机制,精准落实各类扶持救助政策。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建成更高水平、更优质量、更加公平的小康社会。
(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美丽龙陵建设。狠抓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对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监管、全方位监测,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开展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整治行动。加强水生态保护,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河湖库渠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河(湖)清“四乱”“河长清河”行动。加快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镇、自然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100%、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90%。完成市级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优化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扎实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确保环境监管责任全覆盖。扎实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构建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屏障,全面推进龙陵怒江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积极开展绿化行动,完成义务植树56万株、营造林6.92万亩。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县城。强化资源保障。从严加强自然资源管理,扎实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大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力度。整合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强土地利用全程监管,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持续推进“两违”建筑整治,健全完善防控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抓好矿山转型升级,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加大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三)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始终将金融风险作为最主要的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筑牢风险防控体系,实现金融活动监管全覆盖,积极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强化对不良贷款风险管控。着力强化财税金融支撑。加强财源税源建设,多渠道整合壮大国有企业,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调整财政资金配置,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加强政府与银企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各类银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处理好“五种关系”,抓好“六个重点”,推进“七个拓展”,“一村一策”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勐糯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建设,每个乡镇至少确定1个乡村振兴试点先行先试,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坚实基础。全力抓实产业振兴。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模式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抓实人才振兴。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抓实新时代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围绕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互联网+”等业态,支持鼓励本土人才创业就业。精准引进懂乡村发展规划、懂农业技术、懂市场销售、善于治理乡村的复合型人才,将现代新科技和本地农业有机结合。全力抓实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高度的乡村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古村落保护,坚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注重以特色文化增添乡村魅力。积极开展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评议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全力抓实生态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全力抓实组织振兴。把实现组织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力补齐基础短板。以“四创两争”和美丽县城建设为主线,高标准编制完成美丽坝区规划,力争进入全省美丽县城建设示范奖补名单。着力提升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县城农贸市场迁建、市政道路、文苑公园、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确保县城区畜禽定点屠宰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勐堆、板场河水库建设,实施好山区小水网、农村人饮等工程,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38万亩。配合做好大瑞铁路龙陵段、瑞孟高速龙陵段、国道219黄南线龙陵段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村组道路、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优先实施交邮结合发展试点,切实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促进城乡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坚持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同步谋划,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改革任务同步落实。确保县级“十四五”规划既与上级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高度衔接,又能充分反映全县各族人民共同愿景。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精心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五)抓好“三张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速发展绿色能源牌。把龙陵工业园区和保山硅基产业园作为主战场,积极做好园区项目布局调整、规划定位,推动产业、企业、资金、人才和服务配套向园区聚集。立足云南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着力推进硅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壮大硅材产业。确保保山隆基年产6GW单晶硅棒项目全面达产,加快推进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永昌硅业年产10万吨水电硅节能环保等项目建设,实现水电硅材产业工业产值8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食品、饮料生产、石材及珠宝玉石加工等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户以上,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16%以上。提质增效绿色食品牌。持续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深挖产业发展潜力,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提升石斛种加销一体化发展水平,实现石斛鲜条产量3600吨以上;扎实推进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褚橙鲜果产量1.2万吨以上;全力抓好肉牛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高原生态牧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稳定脱贫牛洼片区等项目建设,努力把龙陵打造成为肉牛产业示范基地,实现肉牛存栏8.5万头以上、出栏3.4万头以上。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示范家庭农场2个、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种养大户68户。实现绿色基地认证2000亩,产品认证7个;有机基地认证100亩,产品认证1个。创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园(区)1个、“一村一品”10个、“专业乡镇”1个。农业产业增加值增6%以上。提档升级健康生活目的地。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带动作用,整合旅游文化资源、产品和线路,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推动旅游业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特色生态等多业态、多元化转型升级,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推进松山小镇、三关温泉颐养新村、镇安温泉(二期)等项目建设,将松山战役遗址纪念园创建为4A级景区、邦腊掌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面推进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等A级景区创建,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打造精品酒店、客栈、民宿。优化升级“一部手机游云南”龙陵板块,借助“互联网+旅游”,持续打造松山、邦腊掌等智慧旅游景区;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扎实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让群众出游更舒心、更畅快。实现旅游者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15.3%、20.9%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8%以上。
(六)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成果转换。向改革要动力。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深化“51+49”“10+3”、PPP、“专项债+融资”“1+5”共建共享平台机制等投融资方式改革。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着力构建国资运营、监管和国企发展“1+1+X”新模式,积极推进县属国有公司实体化、市场化,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处罚事项。巩固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成果,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营造良好办学环境,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顺畅衔接和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体系,加快建立现代化统计制度。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全面启动121个村(社区)火化生态安葬。抓好民生保障、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改革。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友好交往合作,积极推进“腾龙一体化”发展。让创新增活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创新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科研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1.3亿元以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培育,为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严格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质量强县、名牌兴企战略,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培引创新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成专利申请80件以上。
(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巩固极简审批、极速效率、极优服务、极严约束成效。严格落实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动态跟踪。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全面推广运用“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综合办”,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持续落实减税降费。严格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让收费公开透明。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优化环保、水务、市场监管、税务等执法服务方式,对减税降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为企业减负1亿元以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实现跨领域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监管全覆盖、市场主体“一照一码走天下”、外商投资企业“一口办理”。依法严惩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压实领导挂钩服务企业责任,选派经验丰富、能力过硬的干部进驻企业开展服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鼓励和支持工业硅、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民营企业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增10.5%以上。对标有效开展督查评估,力争营商环境各项指标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深化招商合作。强化土地、金融、劳动力等要素保障,狠抓“一把手”带头招商,全力打造“五低”投资环境,推进精准招商、精准选商,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开展全流程服务,实现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0个以上,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确保市外到位资金增10%以上。健全完善项目退出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日产300万Ah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及配套项目、云南数字农业及GPU高性能运算技术中心项目、现代生物产业园项目退出。抢抓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遇,推进互联互通,全面完成木城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联检部门入驻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实现进出口总额920万美元以上。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供应链及服务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3.5亿元以上,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通过国家绩效评估。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实教育体育质量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统筹实施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工程,完成10个村(社区)幼儿园建设。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5%、97%、91%以上,确保高考一本上线率增3个百分点以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抓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加快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迁建;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着力打造中医药示范点10个、示范区4个。全面推进“新家庭计划”,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开展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健全居家与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抓稳就业创业增收。全力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发就业岗位4800个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600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面整合创业扶持政策,用好创业贷款,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深入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加强劳动关系监察工作,严厉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扎实抓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拖欠账款清偿工作。抓牢社会保障力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解决无房群体住房问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8%以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普惠托育服务,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兜底保障及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九)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深化平安龙陵建设。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巡防资源,全面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常治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完善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提升边境管控能力。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促进社会治理更加有效、社会秩序更加良好。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开展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稳定问题排查。落实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和接访下访等制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排查整改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提升社会稳定防控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做好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工作。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强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维护军人合法权益。依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十)提升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汲取核心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奋斗的力量,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把建设学习型政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增强“八个本领”、做到“五个过硬”。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教育方法制度化、教育成果长效化,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抓落实、促发展的工作动力。强化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宪法法律贯彻实施,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法治思维、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推动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法治能力和法治水平。全面履职尽责。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盼的都是政府需要干的理念。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重视司法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和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深入调查研究,带头下沉一线、走进基层,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提高落实政策、破解难题的能力。推进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持续抓作风、转作风、改作风。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隐形变异,切实整治文山会海,持续为基层减负,确保政府系统文件下降5%以上,会议和各类督查检查考核只减不增。强化重点领域的监管,严防权力滥用和设租寻租。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环境。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守初心聚力前行,担使命砥砺奋进。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推动龙陵高质量跨越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