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4 19:22   责任编辑:www
2020年1月18日在恩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恩平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 兵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市委“1+1+5”工作举措,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机遇,开拓进取,奋发作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86.9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4亿元,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9亿元,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157.53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增长9.2%;外贸进出口总额38.3亿元,增长4.2%。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镇级经济平稳发展,恩平工业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
一、积极应对困难局面,经济发展保持平稳
(一)安商暖企措施有力。去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制造业处于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投资增长乏力,消费增长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坚决落实上级“六稳”①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及企业,实行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振信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逐步提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费2.85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900多万元,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二)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14.03亿元,增长9.6%。完成工业投资51.03亿元,增长0.7%。完成技改投资30.1亿元,增长15.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恩平工业园首次独立考核获评省级五星园区。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总产值达8亿元,增长60%。金铭机械、新裕华重工两家企业实现产值超亿元。大槐集聚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成集聚区基本完成预征地。盘活低效、闲置土地530亩,完成“三旧”改造273亩。
(三)现代农业优化发展。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沙湖镇被评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牛江镇成功创建“富硒小镇”,被评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恩平丝苗米产业园入选2019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级农业特色产业项目7个。恩平大米、恩平濑粉、恩平凤山鸡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恩平濑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恩平大米入选粤字号首批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新增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1家。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37万亩。完成垦造水田1067亩、拆旧复垦330亩。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海洋督查整改任务全面办结。市肉联厂搬迁工作有序推进。投入1.8亿元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江洲、塘洲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展3宗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建成碧道10.9公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获优秀等次。
(四)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连续4年荣获“广东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圣堂镇歇马举人村成功创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水塘村被评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泉林黄金小镇荣获“中国酒店业最佳特色文旅小镇”称号。温泉生态乡村游线路列入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乡村旅游驿站1个、旅游厕所7座。在全省率先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成功举办温泉欢乐节、簕菜文化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79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08亿元,分别增长12.01%和20.03%。商贸消费活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7家。金融环境持续改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4.29亿元,增长25.5%,比前些年大幅增长;存贷比45.4%。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
二、积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一)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全省首个高速文商旅综合体沈海高速大槐服务区正式启用,被评为2019年“全国高速公路旅游主题服务区”。高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中开、开春高速建设和沈海高速开阳段改扩建稳步推进。高铁客运站场路、君堂大桥、杨金线、平沙线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四好农村路”42.5公里,示范路县道X831线恩城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改建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农村公路11公里,改建危桥3座。新汽车客运站动工建设。建成非现场执法系统执法点4个。
(二)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措施,成功在北京、深圳等城市举办投资推介会,引进各类项目39个,总投资83.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9个,总投资38.1亿元。成功引进佳源帝都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1.6亿元。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0个,实际利用外资4026万美元。立项备案项目509个,计划总投资90.1亿元。大槐集聚区基本完成招商,新引进项目16个,总投资23.15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12个,占比75%;高新企业8个,占比50%。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全年共计动工(投产)项目29个。4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6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20.6%。新动工项目22个,当年招商当年动工项目9个,新投产项目14个。落实增资扩产项目36个,总投资7.4亿元,增长12.4%。
(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稳步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梳理政务服务事项7502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规范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运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承诺制试点项目27个、“容缺审批”试点项目79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开办企业1天办结,新登记市场主体5922户,新增注册资本20.5亿元。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77家。
(四)创业创新卓有成效。全社会研发投入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2%。成立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恩平分中心。广东道氏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为60%。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31家、科技孵化器1个。园区梧桐岛众创空间被认定为江门市众创空间。通裕电声科创园动工建设。人才引进培育有突破,新增高技能人才31人,新引进博士1人、硕士19人。发放人才专项资金315万元。专利申请量1135件。质量强市工作扎实推进,良西镇获“四薯之乡”集体商标。建成5G基站11座。
三、积极统筹区域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一)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市、镇两级总体规划全覆盖。完成荣誉市民大道、沿江东路等一批道路升级改造。市民关注的飞马大桥全面施工,西门大桥基本具备动工条件。积极应对飞马大桥、锦电双桥封闭施工期间的交通拥堵状况,搭建临时便桥,优化行车方案,交通保持顺畅。开展城市架空管线综合整治,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42.5公里。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治理,拆除违章建筑6.5万平方米。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扎实推进,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86个,成立特色志愿服务队17支,创建江门特色文明镇2个、文明村7条。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窗口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
(二)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我市代表江门市参加省乡村振兴现场考核,为江门市取得粤西片区第一的好成绩。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的全覆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比武”,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机制,撬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1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2个示范村、3条精品线路建设初见成效。沙湖镇高园村、大槐镇下岭村被评为江门宜居村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江门地区率先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洁长效机制,122个村委会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农村公厕888座,基本实现按需一村一厕所。饮水安全有力保障,解决18.7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自来水入户率达8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有效处理率和村庄保洁率达100%。圩镇建设深入推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
(三)环保攻坚铁腕推进。全面办结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完成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66项任务。建立环保“红黑榜”、河长制“红黑榜”制度,完成255家“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完成15条陶瓷生产线“煤改气”改造。开展“清废除患”②专项行动,建成固体废物消纳场,华新水泥协同处置环保项目获批运营。大力整治城市洒漏及扬尘,PM2.5指标有效改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91.3%,在江门四市三区排名第一。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潭江河流综合治理,完成污水管网改造2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345个。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00个。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五清”专项行动成效明显,重点河流水质改善,义兴断面地表水监测稳定达标。坚决推动传统产业优化、淘汰、升级,关停落后产能企业2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家。森林城市魅力绽放,完成生态林扩面3.2万亩,打造绿美古树乡村3条,建成村(社区)公园20个,森林覆盖率53.46%。横陂镇入选“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牛江镇被评为省森林小镇。大田镇入选“广东十大绿美森林小镇”。沙湖镇龙门村被评为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
四、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全年民生支出29.2亿元,增长23.7%。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解决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精准扶贫任务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6%。培养“粤菜师傅”289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标准、孤儿供养人均月标准、残疾人补贴等全面提标。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清算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80%以上。筹集善款1938万元。市社会福利院被评为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义工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二)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推进基础教育普惠和优质发展,落实幼儿园、中小学、职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牛江、君堂、圣堂、那吉4个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实现镇(街)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成第十轮中小学校长、教师聘任工作。逐步开展小学“校内午托”服务。设立市教师发展中心。办好中小学思政课。高考成绩稳中向好,理科考生成绩跃居江门市前列。恩平一中被评为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冯如纪念中学被评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校。卫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中医药工作荣获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提名奖。良西镇成为江门西部台开恩三市第一个国家卫生镇。大槐镇中心卫生院新院、市人民医院妇儿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新院加快建设。新(改)建村卫生站80间。有效防控登革热、禽流感等疫情。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工作,市融媒体中心投入运营,市新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顺利,新增镇级自助图书馆8家,开展文化主题活动560多场。恩平濑粉和恩平烧饼制作技艺成功申报江门市级非遗名录。举办首届市民运动会。文艺创作蓬勃发展。牛江镇成功创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三)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深化平安恩平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打掉涉黑犯罪集团1个,涉恶犯罪集团2个,涉恶团伙15个,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位居江门前列。深入开展“飓风”专项行动和全民禁毒工程,实现刑事立案数下降、打击处理数上升的目标。东成镇综治中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成效评估获省最好等次,沙湖镇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统筹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溺水等工作,完成国省道安全隐患治理、平安村口建设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现自然灾害、火灾事故、森林防灭火领域人员“零伤亡”。大田、横陂两个应急庇护场所建成投入使用。沙湖关村、大槐沙栏村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通过省考评。
与此同时,全面完成征兵任务,完成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对台、工青妇、工商联、侨务、外事、残联、科协、档案、地方志、人防、海防、气象、关工委、老促会、老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积极推进职能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一)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制定落实《中共恩平市政府党组关于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151项整改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效。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防火墙”。全面落实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各项任务。
(二)法治建设稳步前进。坚持依法行政,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学法一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1.46%。深化“七五”普法,全市所有村(社区)均达到省法治创建标准。方寿林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获评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市供电局被评为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大槐镇公益创投项目被省确定为第三批固强补弱创新创先示范项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件、政协提案42件,满意率100%。推进政府信息公开,12345政府服务热线、恩平发布、恩平政务等政务平台高效运行。
(三)执行落实更加有力。完善镇级和市直机关绩效考核方案,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互联网+政务”建设提速,党政督查系统上线运行。推动基层减负,压减督查考核事项。加强督查的斗争性,提倡“马上就办”,推动工作落实,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和37项时间倒逼事项基本完成。
(四)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厉查处“四风”问题,“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6%。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化投融资改革,有效开展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监察审计力度,建立完善内审制度。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大力支持、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恩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产业龙头项目引进未能有效突破,新落户大项目偏少;制造业投资不旺,影响有效投资增长和企业产能及时释放;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较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二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艰巨,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单一,农村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破解。三是环保形势不容乐观。部分河流水质未能稳定达标,部分镇村污水处理设施使用效率不高,城区排污管网建设等历史欠账较多,工地扬尘管理、固体废物监管不到位,企业环保主体意识不强,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四是民生工作存在短板。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仍需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重点专科建设仍需加强。五是政府效能仍需提升。干部队伍中存在因循守旧、敷衍塞责、畏首畏尾、各自为政、形式主义、狭隘封闭等现象;行政审批流程繁琐、时限较长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干部业务不熟、能力不强、不敢担当,不想为、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个别部门单位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肩负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任务。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总书记关于“两个大局”的重要论断,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江门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主动融入“双区”建设,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委、我市市委“1+1+5”工作举措,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具体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主动融入“双区”建设
(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坚持交通先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持续实施“交通大会战”,配合加快中开高速、开春高速建设和沈海高速开阳段扩建,明年春节前实现主线通车。积极争取加快伶仃洋通道西延线前期工作和省滨海旅游公路的规划建设。加强与上级沟通,全力推进冯如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开展国道G325线塘洲至竹排段、省道S297西大线牛辽村至金坑村委会段路面升级改造,推进省道S276线禄平村至锦绣嘉园段改扩建,完成君堂大桥建设。完成县道X535君马线、县道X839湴高线建设,加快县道X537泉林路段建设。完善高铁客运站场周边设施建设,明年春节前高铁客运站场路建成通车。建设“四好农村路”35公里。开展岑洞桥、凤凰桥、乌头冲桥等危桥改造。加快新汽车客运站建设。抓好恩平大道东段、御锦珑湾到东成桥头长堤道路规划,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交通格局。推进5G通信基站规划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光纤化升级改造。
(二)打造对外交流平台。落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协调推进相关重点领域专项工作,积极融入“双区”建设。完成大槐集聚区配套设施建设,启动东成片区规划建设,承接深圳、东莞、广州等高端资源要素外溢,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以打造“双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为突破口,建设面向港澳、辐射大湾区城市的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和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强与港澳在科技创新、旅游、物流、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以及青年就业创业、康养、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合作。做好侨乡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活化利用,完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建设侨乡文化示范村,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三)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全数字化“掌上政府”和“智慧大脑”,推广“粤政易”应用。推进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建设,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达到100%。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微信+智能化”审批改革,落实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审查等制度。推进企业退出制度改革,破解企业“注销难”。推动市政公用服务开展“互联网+线上办理”,完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运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容缺管理,压缩项目从签约到动工时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制订完善重点企业帮扶措施,落实“安商暖企”“减税降费”等政策,实施好省、江门市“实体经济新十条”“民营经济十条”,全面降低企业成本,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执行好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真心实意为企业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保障企业财产权、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权益。建立完善社会信用和市场监管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群体。推动企业家培训工作,鼓励企业参加冯如杯工业设计大赛、广东创客大赛等活动。深化国资国企管理体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抓紧解决金融风险历史遗留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和“夜经济”,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制定落实促进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继续探索开展服务贸易、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推动外贸稳中提质。举办首届中国(恩平)演艺装备展销洽谈会,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帮助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和新兴市场。
二、加快发展实体经济
(一)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坚持工业立市,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提质年”,围绕智能装备、演艺装备、小家电、新材料、食品饮料等领域,走出去招商,以深圳、东莞、广州等地为重点,加强与当地政府、协会、商会等方面的联系,实施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引商、以会引商,引进一批优质项目。新引进投资超20亿元项目并动工建设,争取引进超30亿元项目。力争引进食品加工及品牌饮料企业有突破。各镇(街)都要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和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实,每季度举办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力促机械组团项目投产达产,加快智能家电组团、浩明电子、艾普升装备等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年度投资32.45亿元的46个江门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重点企业增资扩产,跟踪落实锦兴纺织、盈进纺织、金铭机械等增资项目。按照“广深总部+恩平基地”“广深研发+恩平转化”等合作发展模式,加快电声行业向演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机械制造行业向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力促演艺装备、智能制造产业的提质引链。恩平工业园要抓好总体提升,大槐集聚区要扎实推进产城融合,东成集聚区要启动招商。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厂房土地。实施中型企业营收倍增计划,开展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推进企业“小升规”,新增一批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业企业。持续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完成国有“僵尸企业”出清任务。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建设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江门市级簕菜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建设高标准农田1.55万亩。推广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技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社区加盟店。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省名牌产品有新进展。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制度。严防严控非洲猪瘟等疫病疫情。组织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江门市农业博览会等展会。完成潭江河流和3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恩城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万里碧道”建设任务。抓好市肉联厂迁建工作,确保年内动工建设。落实市长负责制,保障粮食安全均衡供给,做到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稳价。推进拆旧复垦工作。
(三)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北上广深等重点区域旅游机构的联系沟通对接,将恩平纳入避寒旅游线路目的地,吸引更多的北方游客到我市短期居住和置业。深度挖掘自然生态、红色遗址、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推动温泉景区升级改造。抓好温泉乐园的招商工作。加快恒大泉都、泉林黄金小镇、山泉湾温泉城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进佳源帝都温泉升级改造。支持泉林黄金小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完善乡村旅游驿站、旅游交通标识等配套设施,新建旅游公厕5座。推进旅游业与康养、生态、休闲等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乡村民宿,培育壮大特色观光农场、休闲农场等业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做好“中国避寒宜居地”品牌宣传,办好温泉欢乐节、簕菜文化美食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开展“智慧”旅游营销,加强与香港、澳门旅游营销合作,开发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拓展旅游市场,打造品牌亮、生态好、效益高的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大力推动创新发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持续完善通裕电声科创园、华侨创业孵化基地和“侨梦苑”等创业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各类科技政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7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33%以上。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完成技改投资20亿元以上。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移动宽带普及率、光纤入户率分别提高至94%和84%。实施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参与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培育一批集体商标和品牌。落实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政策,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主动对接各大产学研平台,加强与市内外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人才,着力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先行,扎实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飞马大桥、西门大桥、一河两岸改造工程建设。升级改造锦塔路、南华街东段、龙泉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建设鳌峰公园北门广场,开展恩平大桥旧桥头环境整治工程。新改建镇级公园2个、村(居)公园22个。新改建城市公厕4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锦江国际新城、碧桂园世纪城、卓越一品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市道路升级改造,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大力整治高速公路及国、省道沿线环境。加快“三旧”改造,推进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加快城市管道燃气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加快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全面落实“城管进社区管到位”。注重保护修缮历史文化建筑,促进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抓好牛江、大槐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统筹做好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引导那吉、大田、良西、牛江等生态旅游镇错位发展,加快泉林“户外体育小镇”、牛江“富硒小镇”、良西“温泉休闲小镇”、那吉“森林温泉小镇”建设。持续加强圩镇建设。用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奖补政策,统筹现有涉农资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支持簕菜创意文化园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善农村保洁长效机制,全市152个行政村(居)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的行政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连线连片建成2条以上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巩固“厕所革命”建设成果,健全农村公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100%。以恩城、牛江为示范,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建设46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55%以上。加快农村水利、电网改造和信息基础设施及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坚守耕地红线,继续抓好“大棚房”整治。加强农村“三资”监管,探索镇人大实施监督机制。积极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实用人才队伍。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生态损害补偿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住恩平的青山绿水。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各项考核任务。打赢蓝天保卫战。坚决推进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淘汰搬迁。加强陶瓷集聚区环境治理,完成上级要求的建筑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和减排。加强工地、道路扬尘及露天焚烧的监管,促进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河湖“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抓好长安河、公仔河、廉钩水、牛庙河等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及污染源整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义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开展节水校园及机关创建。严格管控围填海,严厉打击违法养殖用海行为。抓好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等工作。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行为,推进废旧矿山治理与修复,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持续开展饮用水源水库第一重山商品林改造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与管护。推动良西镇、沙湖镇创建森林小镇。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完善村居公园管理,做好响水龙潭森林生态示范园及绿美古树乡村的建设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着力完善社会保障网。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市财政计划安排民生支出30.4亿元,增长4.1%。继续办好十大民生实事。扎实做好“稳就业”,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推动重点群众就业创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培训“粤菜师傅”100人次。抓好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加强保障底线民生,持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护理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加强对贫困户的动态管理,落实“四不摘”③要求,统筹推进产业、就业、教育、社保等扶贫措施,提高助困助学医疗救助标准,完成建档立卡的43户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开展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试点工作,创新精准识别机制,统一城乡帮扶体系,分类实施精准帮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健全和完善医保扶贫机制,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调高至90%以上。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工作。完成市福利院服务大楼(三期)主体工程建设,建设4个区域康养服务中心。推进敬老院、长者食堂项目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特殊儿童康复救助,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快慈善事业发展,引导社会机构参与扶贫。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的投入,解决322条革命老区村集中供水,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加强革命老区、经济薄弱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健全社会服务网。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优化中小学校规划布局,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扩大优质学位总量。推进学前教育健康普惠发展,增加公立幼儿园学位。加快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进集团化办学,引进优质民办学校,建设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逐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江门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恩平项目建设,完成市新图书馆、博物馆主体工程建设,推进镇(街)文化站和村(社区)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提升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和服务点服务水平,实现镇级自助图书馆全覆盖,举办文化惠民活动300场以上。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文艺创演展评等工作。完成镬盖山六壮士纪念公园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健康恩平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实施卫生人才引进奖补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狠抓中医强市创建工作,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完成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完善疫苗接种管理体系建设,建设和改造市疾控中心冷链系统,实现14家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探索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强公立医院控费工作,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医疗健康信息便民攻坚行动,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顺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审。
(三)着力打造城市文明网。坚持城乡文明共建共享,从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升级、城市管理、市民素养等方面着手,全力以赴做好“创文”冲刺,确保成功创建省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身边好人”及“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讲好恩平故事,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义工志愿服务。文明村镇覆盖率达100%。
(四)着力筑牢社会安全网。深入推进平安恩平建设,强化“打伞破网”“打财断血”,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智慧新警务工作,探索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继续实施“雪亮工程”和全民禁毒工程,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网络犯罪、“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启动城市普通消防站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劳资纠纷。加强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分类处置政府债务,防范金融风险。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校车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做好防溺水工作。以“四个最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共享共治,全力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开展“红十字+救在身边”公益应急救护服务工程。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非法采矿行为。
此外,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促会和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继续做好国防动员、民族、宗教、侨务、外事、人防、海防、打私、对台、档案、地方志、气象等工作。
五、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一)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发挥好市政府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引领作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上级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深化自我革命,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落实中共恩平市人民政府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的工作意见》,执行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持续抓好省委巡视江门反馈意见整改“后半篇文章”。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管理,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认真落实《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江门十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千万元保障计划”,确保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年增长不低于30%。
(二)加强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市,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职能、履行职责,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制度,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落实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健全沟通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推进政府规章和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及备案审查工作。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网站、恩平发布、恩平政务等政务平台建设,畅通政民互动渠道。
(三)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弘扬实干和担当精神,统筹谋划推进恩平高质量发展。将2020年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政治能力提升年”,按照“五个过硬”④要求,加强干部队伍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加强督查的斗争性,提高执行效率,完善问效追责机制,推动工作高效落实。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争先创优蔚然成风。
(四)抓好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扶贫惠民等领域监管,严肃查处人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严明财经纪律,强化廉政监督和廉政风险防控。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锐意进取、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完成市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我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
有关用语说明
①“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②“清废除患”:清废物,除隐患。
③“四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④“五个过硬”: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