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1 20:02   责任编辑:wzw@2022
(2021年1月20日在万源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万源市人民政府市长倪欣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2020年和“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万源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从武汉蔓延至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火速建立科学高效的统筹调度机制,迅速组建“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体系,党员干部快速集结,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全域全面有效防控,分区分类落实诊疗,统筹兼顾推动发展,扎实做好“六稳”【1】工作,落实“六保”【2】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夺取了“十三五”规划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亿元、增长6.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031元、13402元,增长8.7%、9.6%。
(一)经济发展逆势突围
旅游康养加速升级。紧盯建设“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主动融入“大巴山·大三峡”旅游共同体。文化资源普查基本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加速编制,大力实施“12345+N”【3】文旅发展战略。八台山景区创A工作积极推进,黑宝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加快前期,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秦巴海洋馆建成开放,大巴山茶文化小镇、牛卯坪、瓦子坪等乡村旅游景点持续优化。成功推出万源“十大景”“八大碗”【4】,圆满承办达州市第二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龙潭河景区建设、“秘境龙潭”山体光影实景演艺,获得上级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全年接待游客512.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
特色农业扩量提质。认真落实“农业多贡献”,“4+N”特色农业【5】持续发展。制定惠农政策8条,兑现惠农资金300万元、东西部产业扶贫资金3000万元,推动粮食播面、特色产业扩面提效,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成功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个、资金1.16亿元,新(改)建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7000亩、特色产业基地1.83万亩,蓝润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加快建设,2万头能繁母猪养殖场建成投用。新培育专业合作社78家、新增省、市、县家庭农场98家,培育各级新型职业农民1624人。四川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投用,万源富硒茶现代农业园创五星工作持续推进,魏家硒李产业园成功创建达州市级示范园区。
生态工业企稳回升。认真落实“对冲疫情促进经济恢复”35条措施,创新推出“稳市场主体”21条措施,积极推动煤矿分类处置工作,出台金融服务、政务提速、劳务支持、科技引领等激励政策,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化危为机。全年发放企业周转资金40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1650万元,帮助企业成功融资1.6亿元;支持星华服装、华新水泥等企业新上口罩及防护服、建材一体化等生产线,推进中国西部石材城等5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引进大唐风能发电等6个优势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新培育超亿元企业4家,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完成工业投资14.8亿元。
商贸物流质态向好。大力推动“消费促升级”活动,华森时代商业综合体、“夜宵城”建成营运,省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全面完成。成功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项目,旧院黑鸡商品化处理冷链项目建成投运。广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20余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导企业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真硒万源”品牌更加响亮。全年举办特色产品网络直播5次,销售额超5000万元。承办首届汽车展销活动,成交金额超亿元。培育电商企业4家,完成电子商务交易4.2亿元、外贸出口1361万美元。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3家,全年服务业增加值65.5亿元。
(二)三大攻坚成效明显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实施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四大工程”【6】,认真落实“四不摘”政策,建立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圆满完成脱贫成果普查任务。全年整合涉农资金4.58亿元,完成危房改造465户,新(改)建村社道路376.5公里。建设茶叶、蓝莓东西部扶贫产业基地10300亩,实现消费扶贫4719万元。734户1881人如期脱贫,全市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双清零”,顺利通过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生态治理持续加强。全面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及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场建成投用,“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辖区内主要河流断面及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治理水土流失17.14平方公里,新增森林7700亩,森林覆盖率达63.8%,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97.5%。
风险防控扎实有效。金融秩序更趋安全,建立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从严打击非法集资,有力清收逾期信贷,全年办理政策贴息1730万元、累计分险114万元。积极稳妥化解财政风险,成功争取地方专项债券4.83亿元,合理化解政府到期债务3.54亿元。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推进市域内地灾普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三)城乡面貌绽放新颜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职教中心至101风貌打造、老体育馆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太平记忆”民国风情街、富硒美食城基本建成,东区、金缔(二期)、罗家湾(三期)、现代城(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快活坪文教园区启动建设。“文明创建”“百日攻坚”【7】“五化建设”【8】扎实开展,城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抛洒滴漏、违章建筑有效整治,城市园林绿化提升项目全面启动。成功蝉联“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巴万高速、战史陈列馆旅游公路建成投用,万八快速、黑宝山旅游公路快速推进,新建桥梁12座,道路养护、中修及波形防护栏安装126公里,国省干线“迎部检”顺利通过。投资1.32亿元,维修整治和新建供水工程1116处。整治病险水库12座,官渡防洪堤、百花大堰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水利项目加快推进,固军水库开工建设,黑宝山和李家梁水库加快前期。实施农村电网及低电压改造项目12个,新(改)建通讯基站45个,新开通光纤宽带行政村28个。
乡村底色愈发靓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20个,建成“水美新村”5个。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持续加大古村落、古建筑、古名木等乡村记忆载体保护力度,石窝镇碾盘湾传统三合院纳入省古建筑标本库。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评定活动,倡导“诚勇忠义、勤实孝亲”文明乡风。成功创建四川最美古村落1个、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达州市乡村振兴示范乡(村)6个。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基本保障坚实有力。全年投入民生资金27.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56%。推送就业岗位2671个,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329个,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1%以内。全年发放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优抚补助等各类资金2.3亿元,疫情期间发放低收入群体临时困难补贴1500余万元,慈善公益、残疾康复、双拥优抚等工作全面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
民生事业协调发展。二中宿舍楼、综合楼全面建成,市职中成功迁校,二小教学楼、罗家湾小学及幼儿园加快建设,全市高考培优率等4项综合测评指标均排名达州第一。中心医院罗家湾院区、中医院医养大楼项目加快推进,白沙肿瘤康复中心项目签约落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超90%。开展“文化下乡”300余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顺利推进。被评为“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10+3”依法治市行动【9】持续深化,“七五”普法圆满收官,社区矫正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7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势力团伙4个。深入推广“枫桥经验”【10】,健全社会矛盾多元化调处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市校园食品安全远程监管全覆盖,深入开展森林防灭火、煤矿、道路等7大安全专项整治,全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免各类税费1.53亿元,兑现各类补贴285万元。乡镇行政区划改革、村级建制调整和村(居)民小组优化改革全面完成,减少乡镇21个、建制村120个,优化村(居)民小组697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两化”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农村、财税金融、土地住房、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开放合作齐头并进。抢抓“四大机遇”【11】,与重庆渝中、城口和西安莲湖等友好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普陀—万源合作成果更加丰硕。成功与城口、宣汉制定《共建城(口)宣(汉)万(源)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134.15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三类500强”企业【12】3家,实际到位资金44.48亿元。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成功申报省市科技项目32个、资金1690万元。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顺利通过评估认定。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达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个,新建达州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科技示范基地3个,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新登记市场主体2502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1%。
(六)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建立政府决策法律咨询委员会,持续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整顿规范年”活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13】。主动接受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件、政协委员提案48件,办复率达100%。
科学理政更加高效。清理行政权力事项4977项,编制“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全市通办”“就近办”事项3225项,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累计网办123.46万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面升级,便民服务中心“一枚印章管审批”机制全面构建,村民办事“只进一扇门、办事不出乡”基本实现,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廉洁从政更加自觉。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三重一大”【14】决策监督和公共资金、民生项目等审计监督持续加强,完成项目审计42个5.44亿元,审减2027.66万元。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清塘净水”【15】等专项整治,大力支持纪委监委依法依纪依规开展工作。
2020年市政府承诺兴办的“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天然气长输管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春节前正式通气;万中校门改造及城区立体停车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城乡公共厕所24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320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39个,垃圾中转站12个;烧烤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医院迁建项目加快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212公里;新增城镇就业538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229个;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全面启动;完成中小学校及公办幼儿园改扩建13所。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兼顾,积极支持全市各条战线开展工作,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关工委、老促、老龄、科协、红十字会等事业全面发展,行政学校、外宣、外侨、工商联、文联、社科联、统计、保密、档案、史志、气象、邮政、烟草等工作得到巩固提升。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十三五”规划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总结一年看五年:
五年奋斗拼搏,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我们保持“稳”的基调、“进”的态势、“拼”的斗志、“干”的激情、“闯”的勇气,笃定战略思路,坚定发展路径,赢得追赶主动,经济量质“双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0亿元。三产结构由20:43:37调整至27.1:26.1:46.8。
五年攻坚克难,基础设施跨越升级。我们持续强基固本,系统全面布局,全域多点突破,做实基础支撑,推进基础跨越。区域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全域水利基础扩面提质,电力通讯保障全面升级,供气质效大幅提升。与“十二五”相比,全市新增硬化公路1167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累计实施供水工程11833处、增长7.4倍;农村电网入户线路和户表改造全面完成;宽带通村率由79%提升至100%,为“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垒基筑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坚定不移铺展城乡一体蓝图,重塑城乡一体空间,推进城乡一体融合,积城乡跬步之变成就城乡跨越之势。“三区三线”【16】划定更加科学,“北扩东进中提升”战略更加笃定,投资51亿元完成棚改及基础设施项目35个,城区建成区面积由8.4平方公里扩大至12.8平方公里。大力实施以“土坯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为主要内容的安居工程,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等方式改造土坯房70289户,惠及218461人。
五年倾情为民,幸福质感温暖厚重。我们永葆为民初心,深植为民情怀,突出民生根本,提升民生厚度,成就普惠幸福。整合投入扶贫资金62.23亿元,成功实现9.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致力办好每年“十件民生实事”,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26.3亿元,实施文化教育类项目463个、医疗卫生类项目53个、民生保障类项目30个,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凝聚了团结奋进、不胜不休的强大合力;五年来,我们精准施策、逆势突围,绘就了加快追赶、振兴崛起的壮丽画卷;五年来,我们风雨兼程、奋斗不止,谱写了干事创业、共奔小康的绚美乐章。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省村民自治模范县”“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省双拥先进城”等殊荣。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达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各位代表、委员的深度参与,更离不开60万万源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倾情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万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战斗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万源改革发展的老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经济指标未能达到预期;二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资源要素制约趋紧,绿色发展还需加压加力;四是刚性支出增长过快,收支矛盾亟待破解。此外,还存在责任落实断点、机制规定盲点、服务效能堵点等问题。对此,我们决不回避,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奋进“十四五”和2021年,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是建设“幸福美丽”万源的机遇期、关键期。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必将为万源提供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省委“一主三副”发展布局【17】,达州市委“一核三轴两翼多支点”区域经济布局【18】,市委“两区一地”发展目标【19】,为万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不竭动力。根据中央、省委、达州市委精神和万源市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万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查。
“十四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达州市和万源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融入“双城圈”“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聚焦建设川东北渝东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生态经济引领区和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力实施生态强市、文旅兴市战略,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万源篇章。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生态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50%以上,一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2.6%以上、增加值总量冲刺63.3亿元,二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8.5%以上、增加值总量冲刺86.7亿元,三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7.0%以上、增加值总量冲刺15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围绕思路和目标,我们将持续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创新引领转型,加快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继续坚持站高谋远与埋头苦干并重,抢抓机遇与奋力赶超并行,生态立市与特色发展并进,凝心聚力与开拓创新并举,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让“时间表”成为“计程表”,确保“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万源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4%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今年我们将继续承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启动传染病医院建设,推进罗家湾三乙中心医院迁建工作;二是启动太平敬老院建设,完成12个乡镇敬老院适老化改造;三是治理地质灾害点3处、搬迁避让100户,推动罗文、青花、官渡防洪工程和山洪治理10处;四是启动天马山运动公园建设,建成5人制足球场3个;五是加快推进铧头咀、滨河路老旧小区改造,完成5处1000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六是实施国道中修工程60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20】100公里;七是建成大沙、黑宝山等6个场镇供水工程,启动黑宝山水库建设,提升3万人安全饮水质量;八是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2500户,新(改)建城乡公共厕所7座;九是新增城镇就业44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十是建设规模化人防工程1处,建成接收能力达10000人以上的疏散基地1个。
各位代表!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发展中的最大变数,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我们将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抓好重要时段、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精准防控,做好疫苗接种、预检分诊、医学观察和冷链物流检疫等工作,加强“六支队伍”【21】建设,提升应急处置、医疗救治能力,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拓宽经济社会发展“主通道”。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统筹兼顾,建设富美乡村
推进产业集约升级。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落实粮食安全省(市)长责任制,实施粮食丰产示范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3.85万亩;聚焦“4+N”特色现代农业,大力推进茶产业“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道地中药材、旧院黑鸡“两个产业带”,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引进产业化骨干企业5家以上,力争建成省、市、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新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50家,建成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9家。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充分发挥四川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用,全力打造“真硒万源”品牌,形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确保“三品一标”【22】农产品25个以上。
聚焦基础加快提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加速年”活动,以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地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农村“五网”【23】建设,全面强化乡村基础设施管护。助推固军水库建设,加快黑宝山、李家梁水库和月滩河、龙潭河堤防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建成安全饮水集中供水工程92处;新(改)建农村公路130公里;升级改造农村电网95千米;建成通讯基站40个;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布局风情文化村4个;深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改建户厕2000座以上;力争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12个、引领区1个。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24】改革,探索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林权入市,推动城乡要素互换互动。继续引导能人回乡创业、业主下乡置业、企业到乡兴业,大力培养新型农村职业经纪人、农业经营主体。扎实做好乡村两级换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集体经济管理运行机制,盘活村集体资产,提升村级组织引领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文明考评激励机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美丽乡村焕发新活力。
(二)突出提质增效,做强县域经济
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加快推进省重点项目2个、“四个一批”重点项目74个,力争新开工重点项目18个、竣工投产17个。精准对接中省市政策,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全年储备项目350个、纳入国家省级项目大盘3个。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加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做优土地、服务、金融等要素保障,确保重大项目投资建设高效。
壮大康养旅游。深入实施“旅游业态丰富年”活动,积极推进八台山AAAAA级景区创建和龙潭河景区、战史陈列馆营运提升工作,加快实施黑宝山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融入“大巴山·大三峡”旅游共同体,精心办好四川省第十二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积极启动“荔枝古道”国家非遗项目联合申报,加快实施花萼山自然保护区科普展示馆展陈布展;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加快富硒茶叶、旧院黑鸡等特色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大力推进“工旅”融合,推动青石产品走向旅游工艺品市场;大力推进“旅游+服务”,积极开展“百家旅社万源行”“消夏露营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全年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
做大重点产业。持续推进“4+2”重点产业【25】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发展突破年”活动,全力推进绿色建材等“四大产业园区”建设,完成中国西部石材城二期建设,争创“省级特色产业园”。建成华新水泥一体化等技改项目,完成煤矿分类处置,推进罗文铁山坡天然气综合开发建设,启动风电开发、航空产业园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深入实施“三产恢复提质增效年”活动,全面建成富硒美食城、秦巴二手车交易市场,加快启动大巴山茶叶交易市场、秦巴富硒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提档升级。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外贸进出口1200万美元。
(三)突出品质升级,打造宜居家园
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实施“城市发展提升年”活动,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扎实推进“三区三线”划定。大力实施城市“东进、西控、中提升”拓展战略,推进白沙副中心建设。加快火车站、陶瓷厂片区、市政府周边等地块升级改造,推进凯旋城、现代城、龙顶西岸、未来城市、公园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恒温游泳馆建设。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动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推进向前广场半山公园、城区园林绿化提升项目建设,加快“一河两岸三山多景点”城市园林布局。
提升治理水平。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健全城市常态化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市容市貌、农贸市场及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深化城市违法建设治理,加大建筑市场治理和“问题”楼盘化解攻坚,开展中心城区物业小区试点,强化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城市路灯、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启动城区5G基站建设,完善“智能环卫”管理系统,完成万中公共立体停车场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放大交通优势。积极构建外联交通体系,谋划争取成(都)万(源)安(康)高速铁路、南(充)平(昌)万(源)高速公路等对外通道,加快启动城(口)万(源)高速公路、万(源)通(江)南(江)高速公路、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加快形成内畅交通网络,建成万(源)八(台)快速通道,推进铁矿至黑宝山、黄钟镇至原中坪乡段、黑宝山西线、黄钟石材城产业大道等项目建设,加快八台山—龙潭河旅游公路项目前期。打通城区交通脉络,启动巴万高速万源西互通,大力推进罗家湾片区、东区新区城市配套道路。全面形成以万源为中心,联通东西、纵贯南北的区域交通枢纽,持续巩固四川东出北上交通区位优势。
擦亮生态底色。深入实施“环境质量巩固年”活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统筹山水林田河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保护,落实长江10年禁渔,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森林抚育2.7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2万亩。健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大森林防灭火工作力度,加快庙坡管护点与项家坪巡护步道建设,提升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持续推进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积极争取“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创建综合项目,全力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四)突出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
聚力改革攻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建立金融工作协调机制,促进金融更好服务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和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文化教育、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改革的系统化集成、全域性配套,激发市域发展活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和“审管分离”工作机制,重点围绕“最多跑一次”,强化“网上办”“一窗办”“限时办”,全面推动政务服务便民高效。
加大开放合作。深入实施“开放发展提质年”活动,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国、省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全力拓展与渝中区、城口县、普陀区等友好区县合作空间,主动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招商活动,推动资源对接、产业对接,招大商、引大资,扩总量、提质量,力争引进“三类500强”企业2家、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
推进创新驱动。持续深化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不断加强与签约院士密切协作,加快“十四五”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聚焦富硒产业、绿色建材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力争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升至58%。研究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强化“天府科技云服务”建设,持续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力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改扩能、产品提质、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科技硬实力。
(五)突出共建共享,提升幸福指数
厚植民生保障。深入实施“民生改善实效年”活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比例不低于70%。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完成白沙、蜂桶、白羊、梨树4个敬老院改造提升。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双拥、优抚政策,持续加强残疾、孤儿等弱势困难群体救助救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
解决民生关切。坚持民生需求导向,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万三小及幼儿园、罗家湾小学及幼儿园、智慧校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万源中学创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深化健康万源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肿瘤治疗及康养中心、中医院医养大楼等建设;抓紧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市“三馆一中心”建设,优化乡镇(街道)文化阵地,开展“三下乡”活动不少于300场次。
维护民生利益。持续深化依法治市“9+3”【26】示范创建和“10+3”行动,做好“八五普法”。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健全扫黑除恶常态长效机制,加强“三网”【27】融合建设,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成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综合治理“一站式”服务,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启动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积极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六)突出示范引领,加强自身建设
讲担当重落实。坚持勤勉为政,实干兴政。强化政治担当,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强化执行担当,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注重执行效率、狠抓工作落地,努力建设“务实政府”。
讲法治强规范。坚持依法行政,厉行法治。突出依法决策,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持续推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突出依法履职,落实“三张清单”【28】,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讲廉洁守底线。坚持廉洁从政,明规挺纪。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资金支出,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坚定不移反贪治腐,持续加强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统计监督,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千帆竞发,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滴水穿石的坚韧心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抢抓机遇,排难争先、实干担当,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建设幸福美丽新万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和说明
1. “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 “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12345+N”:即以建设“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以3大核心景区(八台山—龙潭河观光度假区、黑宝山休闲度假区、红军公园红色文化旅游区)为支撑,以4条旅游环线(环花萼山生态旅游线、347国道风景线、红色文化体验精品线、荔枝古道历史线)为纽带,以5个特色文旅小镇(大巴山茶文化小镇、龙潭河温泉小镇、黑宝山森林小镇、西部航天小镇、固军红色文化小镇)为节点,以“N”个乡村旅游景点为细胞的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4.万源“十大景”“八大碗”:“十大景”即秦川锁钥、八台云海、龙潭映月、花萼雪原、烟霞古韵、任河流金、黑宝松涛、鱼泉丹壁、茶镇听雨、文星夕照;“八大碗”即《品》《巴山九月香》《麦香脆猪蹄》《金汤养生三珍》《豆腐蒸鱼》《蒸心食意》《巴山九碗》《大块鸡》。
5. “4+N”特色农业:即茶叶、中药材、旧院黑鸡、蜂桶中蜂四大主导产业,马铃薯、高山蔬菜、猕猴桃、肉牛、生猪、板角山羊等富硒特色产业。
6. “四大工程”:即脱贫攻坚“对标排查”“补阙拾遗”“固本强基”“激浊扬清”。
7. “百日攻坚”:即围绕“提升城市形象,营造洁净优美、井然有序的城市环境”总体目标,以“四城同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城市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内容为重点的攻坚行动。
8. “五化建设”:即绿化、美化、亮化、彩化、文化。
9. “10+3”依法治市行动: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公正司法、法律法治宣教、信访秩序规范、不良风气治理、社会治安整治、城乡环境治理及村规村风村事规范等十大行动,乡村法治振兴、法治营商环境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法治护航等三大行动。
10. “枫桥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做法。
11. “四大机遇”:即长江经济带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
12. “三类500强”企业: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三类企业。
13.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4. “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
15. “清塘净水”:即聚焦山坪塘、人饮工程建设维修项目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和查处。
16.“三区三线”:即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17. “一主三副”发展布局:彭清华书记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关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对“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进行深化拓展:即“一主三副”战略布局(做强成都主干和极核功能,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3个全省经济副中心)。
18. “一核三轴两翼多支点”区域经济布局:“一核”即以通川、达川、高新区为核心的达州都市区;“三轴”即达州一开江、达州一宣汉、达州一大竹三条主轴经济带,推动沿线城镇加快发展,打造环核经济圈;“两翼”即提升渠县、万源发展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特色经济翼;“多点”即分散布局的各类新区、园区和重点小城镇。
19. “两区一地”发展目标:即建设川东北渝东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生态经济引领区和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20. “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1. “六支队伍”:即疫苗接种队伍、流调队伍、集中隔离场所管理队伍、核酸采样队伍、核酸检测队伍、医疗救治队伍。
22.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3. “五网”:即水、电、路、气、通讯。
24. “三权分置”:即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25. “4+2”重点产业:即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商贸物流和绿色能源、绿色建材产业。
26. 依法治市“9+3”:即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文明和谐寺庙示范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法治示范乡镇示范创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示范创建、法治示范县、国有企业诚信守法企业示范创建、民营企业诚信守法示范创建等九大基层示范创建,生态环境法治示范区创建、乡村振兴法治示范区创建、社区治理法治示范区创建等三个区域试点示范创建。
27. “三网”:即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慧眼工程。
28. “三张清单”: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