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明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9-18 10:53   责任编辑:www

2020年1月12日在明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滁州市委市政府和明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立足“五个坚持”[1],落实“六稳”[2]要求,贯彻“八字方针”[3],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现代化美好新明光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收入21.3亿元,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亿元,增长12.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914元、13440元,分别增长9.3%、10.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上扬、位次协同并进,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做强产业支撑,工业强市全面发力

  坚定“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决心,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圆满实现“4321”“158”年度目标,创明光历史最好成绩。

  工业招商全面突破。领导带头、高位推进,完善机制、改进方式,集中优势兵力尽锐出战,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三棵树(明光)生态工业园投产庆典暨年度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中国涂料协会年度峰会、2019年度中国粘土矿物产业发展招商大会先后在明光召开,其间收集211家核心配套企业信息,现场接洽28家,达成投资意向10家,成功签约优质项目6个,突显了招商乘数效应。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衡光新材料、雅韵琴筝、康源生物等30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投资8.5亿元的三棵树涂料(一期)、5亿元的创显电子、2.8亿元的鸿贝科技、2亿元的南大星新材料等28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实现到位资金超1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90%;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项目数和到位资金量,分别是上年的1.7倍、2倍、2.8倍和1.3倍,得到滁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工业企业加快培育。深入开展“四送一服”[4]双千工程,对企业分类精准服务,力促升规入统、创新创特、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升规25家、净增17家,总数达到117家,处置“僵尸企业”10家,成功嫁接新项目10个,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20亿元,增长6.5%,产值超亿元企业40家。明光酒业纳税超4700万元,乐斯福(明光)纳税超3000万元,浩淼安防纳税超2200万元;龙利得智能科技产值超6亿元,纳税超2000万元,获评“安徽工业精品”,创业板上市报会待审。万佳联众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留香泵业3款产品获评“安徽新产品”;浩淼安防、华远高科的2个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瑞尔非金属、瑞丰五金2家企业和恒鼎凹土、安邦矿物等6家企业分别被评为省级、滁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华盈汽车高层次人才团队及其创新创业项目纳入省重点扶持。中兴阳光、朗威医疗等14家企业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科创板挂牌;实现利拓智能等企业股权融资2800万元。

  工业园区蓄势崛起。经开区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成“四纵五横”路网13.2公里、标准化厂房27.5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25家,新投产项目20个,“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创建深入开展,综合环境不断提升。绿色水性涂料产业园集聚力进一步凸显,三棵树涂料(一期)当年投产当年升规,国祯生物质发电建成投产,嘉宝莉新材料、保立佳新材料、恒和新材料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竞相入驻,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项目主体完工。凹凸棒产业园牵引力进一步加大,起步区2公里主干道路竣工通行,1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七通一平”基础配套同步推进,新引进凹凸棒新材料企业2家,凹凸棒矿权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乡镇返乡创业园增长力进一步提升,张八岭、苏巷、潘村、石坝等乡镇返乡创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16家,总数达80多家,投产企业40多家。

  (二)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营商环境品牌全面打响。创新建立“企业项目双业主”“银政企对接半月谈”“企业家服务绿卡”等19项亲商惠企制度,“零距离”服务企业经营发展,得到广大企业家广泛赞誉,相关做法和成效获《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深度报道,全省税务系统基层建设现场会、滁州市创优营商环境促进项目建设现场会、滁州市工业技改投资现场会分别在我市召开。深入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兴”行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助企业加快发展,解决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问题315个,落实企业减税降费1.3亿元,兑现企业各类奖励资金2791万元,帮助企业融资17.9亿元,帮助企业招工及培训技术工人5300人。在全省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明光排名全省第三、滁州第一;在全国市场监管“12315”技能大比武中,明光市场监管局综合排名全省第七、滁州第一。

  商贸等多业态齐头并进。新注册企业1285家、个体工商户334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33609个。新增限上商贸单位24家、净增11家,总数达到115家;新增有实绩进出口企业10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25%;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07亿美元,增长7%;电商交易额28.4亿元,增长23.2%。明光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投入运营,涧溪、潘村、张八岭创成省级电商示范镇,女山湖镇旧县村等4个村、嘉山稻夫生态农业等3家企业分别创成省级电商示范村、电商品牌企业,“老明光酒”“女山湖大闸蟹”等名特优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南美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滁州市农村电商优化升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新增建筑三级资质企业12家,晋级3家,引进建筑二级企业总部2家,资质施工企业总数达65家,完成建筑业产值52.8亿元。商品房开工面积92.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84.2万平方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1.7亿元、191.5亿元,分别增长6%、16.3%。市城投公司成功转型为明光跃龙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23个,资产总额突破200亿元,当年市场化运营收入超2亿元,在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创新合作,新建省市级创新平台53个、创新团队3个,实施省市级重大创新项目10个,完成研发经费投入3.3亿元,获发明专利授权8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4件。我市与上海交大合作建立“明光凹凸棒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挂牌运行;中国针灸学会专家工作站落户市中医院。促成明光酒业等4家企业与5家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新增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滁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1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9家,总数达3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增速位居滁州各县市区第一。

基础承载能力持续加强。续建新建各类重点项目204个,竣工111个,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大项目顺利实施。全长29公里的G104绕城线和女山湖特大桥竣工通行,城北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明光火车站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工程完成管网铺设60公里。合新高铁(明光段及明光站)、明巢高速(明光段)、嘉山大道高速上跨桥、明光通用机场、泊岗淮河公路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共向上争取预算内投资项目115个,获批资金6.02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债项目4个,获批资金额度7.19亿元;争取建设用地指标6217亩,完成土地“增减挂”拆旧复垦4000亩、工矿废弃地复垦1300亩。

  (三)着力推动农村繁荣,乡村振兴阔步迈进

  现代农业效益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灌溉面积10.2万亩;完成1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分水岭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1万亩,获省政府表扬激励,获得新增建设任务1万亩及相应补助资金。粮食、畜禽和水产品产量稳中有升。精心做好“一棵菜、一棵树、一棵草、一盆鱼”特色产业文章,成立小龙虾、甜叶菊、艾草等涉农协会6家,新增家庭农场197家,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园、生产基地、田园综合体13个,优质高效农业规模发展到21万亩,获评“明光甜叶菊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金桥湾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新增“三品一标”23个,“明光绿豆”跻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清山艾草”获中国品牌创新奖,仲艾世家艾草制品获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荣获全省平安渔业示范市;全国甜菊协会七届三次理事会、中国—加拿大豆类遗传育种与科技创新交流会先后在我市召开。

  乡村旅游潜力进一步释放。建成太平集至林业队、环跃龙湖等旅游道路50公里,滁州市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八岭湖创建4A级景区稳步推进,金虹岭、三界军旅小镇等景区景点开园迎客,景泰阳等项目正在建设,新增3星级农家乐1家、旅游商品示范企业2家,张八岭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岭北省级特色旅游名村、月牙湖4星级农家乐创建通过滁州市验收,恋尚你食品、明龙酒业、清山艾草、艾缘科技等旅游商品热销市场。全年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1%,获评“中国最佳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城市”。

  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打造自然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27个,“陆郢模式”“腰庄经验”“尹集做法”获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并被全省推广,滁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18年度13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019年度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快速推进,张八岭镇嘉山村等6个村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01公里、村组道路建设334公里,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专业化运营管理,改造农村危房916户,完成农村改厕5500户;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解决了4.6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四)着力提高扶贫质量,脱贫攻坚稳步前行

  聚焦年度脱贫任务,连续发起“四季攻势”,全面强化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突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大排查,当年实现1239户304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251万元,其中,用于发展产业项目489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302万元,就业脱贫、健康脱贫、智力扶贫等2059万元。新发展到村产业项目24个,新建就业扶贫驿站、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各1个,社会扶贫、电商扶贫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滁州市社保扶贫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花园湖行蓄洪区、潘村洼防洪保护区居民迁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完成43条83.8公里村组道路改扩建、9公里行洪撤退路建设,建成乡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卫生院、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等项目10个,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残疾人工作站等项目39个;年度454户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质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发展等取得明显成效。着力推深做实“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社会扶贫联合会、抱团科普助脱贫等新模式,全社会推进脱贫攻坚的合力进一步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普遍提升,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五)着力促进共建共享,社会事业再创佳绩

  提品质,城市更美好。围绕补功能、抓创建、增魅力,系统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22项,新建雨相路、环湖大道、岐阳大道等主次干道24.2公里,排查清淤雨污管网120公里,池河大道东段3.6公里实现强电入地,人防综合物资储备库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火车站片区等地块房屋征收拆除16.5万平方米,新建滨河小区、赵府家园等安置房3208套。整治改造城区背街小巷46条、老旧小区5个,新建停车场16个、集聚小餐饮示范点3个、电动车充电桩849套,新建改造城区公厕21个,新建沙坝北公园、龙庙山公园、城市道路绿化等绿地3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护山水,生态更优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组建女山湖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筹)、黄寨草场生态保护管委会(筹),优化依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联合执法大队职能,成立17个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全面强化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上级环保督察反馈交办件全部完成核查整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完成年度任务。强力整治“散乱污”企业,严控建筑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扎实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PM2.5均值42.8µg/m3,同比减少18.8%,空气优良天数比例77.8%,同比提升12.3%,空气质量在滁州各县市区中最优。强力推进淮河、池河等流域污染源治理,扎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全域水环境、土壤环境持续改善。新增造林2.35万亩,创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建成泊岗银杏等特色林6.2万亩,管店镇创成省级森林城镇、明西街道西徐村等6个村创成省级森林村庄。

  增供给,民生更幸福。全年民生类支出37.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89%,在滁州市率先实现民生工程完工率100%。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城区系列改厕等“十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一校两中心”[5]项目启动实施,三中教学楼、高王中学综合楼、抹山小学和5所幼儿园投入使用,维修改造校舍4.6万平方米,新招录教师222名,“大班额”占比从11%降至3.9%。成功承办全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并获“2金3银7铜”的好成绩;建成全省首个仿真冰冰球训练馆。市中医院创成三级医院,二期项目投入使用;疾控妇计中心迁建、女山湖镇中心卫生院迁建、涧溪镇中心卫生院扩建主体完工;建成统一指挥调度的市120急救中心;张八岭镇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三界镇创成省卫生乡镇,自来桥镇尖山村等8个村(社区)创成省卫生村(社区),市民政局等8个单位创成省卫生先进单位,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批为“省级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滁州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农村应急广播“村村通”在滁州市率先建成开播,并与国家、省平台对接联网;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市博物馆获批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化扶贫微电影《三界外》在明光拍摄完成,荣获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节最佳作品。城镇新增就业73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2%,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755人,“明光市依托‘维权保’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顽疾”被作为安徽改革典型上报中央改革办。社保、低保、养老、救助等基本保障进一步提标扩面,全年发放救济救助资金1.44亿元,直接惠及群众54.5万人次。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建成镇村公益性公墓56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省退役军人基层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强治理,社会更和谐。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黑涉恶九类犯罪案件128起,“查扣冻”涉案资产4300万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7件10人,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制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8+N”方案体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切实抓好金融领域风险防范,深入开展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社会矛盾专项治理,越级信访事项大幅减少,市信访局在全省信访系统岗位练兵决赛中获优秀组织奖;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苏巷镇戴巷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不断巩固和加强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应急救援等工作,“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获省通报表扬;积极应对严峻旱情,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有力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同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气象、电力、通信、海事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双拥、国防动员、预备役、人防、统计、物价、档案史志、保密、外事侨务、老龄、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供销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均得到长足发展。

  (六)着力锻造优良作风,行政效能显著提升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突出“三个以案”[6]“严强转”[7],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持续推进党风守正、政风清正、民风纯正,政务公开、政务信息、政府网站暨政务微博微信工作获全省先进。认真落实县级机构改革要求,顺利完成政府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职能调整衔接,动态调整政府权责清单。严格落实上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审议意见,充分采纳政协建议,办理市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132件、政协委员提案166件,办复率和综合满意率均为100%。切实抓好国有资产监管,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三公经费进一步压减,财政资金绩效进一步提高。高效开展审计监督,完成政府投资结算审计124项、重大项目跟踪审计18项,审减节约资金1.34亿元。在滁州市首推“跨省远程异地开评标”,有效提高评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完成公共资源交易3474项,增值和节约资金6.9亿元。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年立案行政处罚案件28936件,结案率93.1%;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

  各位代表!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项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善作善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明光建设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主导产业发展不充分、工业支撑力不强、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观;商贸经济内力不足、传统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明显;面对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和民生改善需要,财政刚性支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够彻底,制约发展的因素、影响稳定的隐患仍然较多;政府系统少数干部干劲不足、作风不实,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对此,我们将切实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特别重大。

  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滁州市委市政府和明光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焦升级版“4321”“158”年度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明光。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3%和10.5%,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跳起来摘桃子”,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奋力争先进位,力争经济总量在全省前进两位。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紧扣“一体化”“高质量”,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做好“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文章,深度激发明光发展的优势潜力与动力活力。

  一是以“统筹协调”为遵循,坚持目标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精准把握明光市在国家、省、滁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主要任务,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全面梳理重点工作,逐项制定实施方案,用足用好重大机遇。认真研究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精心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明确目标体系、实现路径、推进举措,努力把明光打造成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力,完善政策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坚持扩大开放、优势互补、协作协同、联动互动,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产业扶持、创新创业等政策措施,着力引进优质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深化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强力推进“绿色水性涂料产业园”“凹凸棒新材料产业园”“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兴产业工程、新兴产业专项建设,倾力打造一批国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依托浩淼安防、誉亿智能等企业资源,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支持国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明光跃龙集团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提升信用评级,努力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国有资源管理开发、政府投资项目保障、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好作用,力争实现市场化运营收入5亿元。

  三是以“十大重点工程”[8]为牵引,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基础支撑。全速推进明光火车站改扩建、衡光新材料等80个续建项目建设,力促合新高铁(明光段)、明巢高速(明光段)、“一校两中心”、嘉宝莉新材料、保立佳新材料等15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落地建设,力争每季度新开工项目不少于35个、竣工投产项目不少于25个,年内竣工投产项目114个。加快推进明徐高速司巷互通、明光通用机场等167个储备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开展新项目谋划,保持动态储备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00个以上,争取蚌明滁城际铁路、明光至盱眙高速公路、明光新港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省、滁州市近期建设计划,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亿元以上。

(二)聚焦聚力夺取工业强市新突破

  立足明光发展实际,坚持“项目为王”,努力在招商引资、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和营商环境优化上实现更大突破,确保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项目分别不少于40个、30个、20个,到位资金不低于100亿元,净增规上企业15家以上,依法处置“僵尸企业”8家以上,奋力实现升级版“4321”“158”年度目标。

  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强势攻坚。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优化专业招商队伍,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招商,力促项目快速转化。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瞄准成长型和成熟型产业,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招商布局,创新拓展招商新模式,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招商区域,突出“招大引强聚特”,深入开展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招商。围绕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能耗限度“六度”标准,严把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提升招商质量。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40个以上,力争20亿元项目不少于2个。紧盯央企国企、世界 500 强、民企 100 强、行业 50 强,精准推介、定向攻关,争取有2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在引进50亿元、100亿元大项目上实现突破。

  坚定不移推进各类企业升规升级。深入分析各层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态势,分类开展指导帮扶,梯次推进企业发展壮大,全年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发展到130家以上。大力实施稳企强企增企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单打冠军”和行业龙头企业,全年新增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以上,争取龙利得智能科技成功上市,支持浩淼安防等企业启动上市工作;继续实施“千亿技改”和“千企升级”计划,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5%、30%以上;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新增与国家级一流院所科研合作2个,新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各1个,新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稳妥推进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腾笼换鸟”和“嫁接重组”,着力盘活闲置低效资产资源。

  坚定不移推进园区平台提质扩容。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进“一区两园多点”协同发展、联动发展、互补发展,全力做大做强滁州西部大工业基地明光板块。经开区,加快推行“小委大公司”运行机制,一手抓规模扩张、提质增效,一手抓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围绕“聚百户企业、创百亿园区”,突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积极引入一批建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产业、企业、资金、人才等向园区集聚,确保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项目分别不少于30个、20个、15个,净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绿色水性涂料产业园,实施新一轮扩规扩容,消防站、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项目建成投用,开工建设邻里中心和蓝白领公寓、城东水厂、110千伏变电站;加快推进招商项目转化,确保新开工亿元项目10个以上、新投产亿元项目4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4家以上,力争水性涂料产值突破50亿元,争取创成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凹凸棒新材料产业园,完成起步区道路、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园区管理和服务企业机制,着力在矿权整合、新产品研发、高端项目招引、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争取入驻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努力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乡镇返乡创业园,聚力打造苏巷水性涂料配套产业园、石坝电动车及配套产业园、张八岭高分子产业园、潘村服装电子产业园、涧溪凹凸棒配套产业园、三界炭科技健康产业园,力争每个返乡创业园有3个以上亿元项目入驻、2家以上企业升规;支持其它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加快形成“一镇一业”,做强镇域经济。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

  坚定不移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最佳营商环境。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落实联办事项并联审批,实现更多事项“一门办理”“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顺畅。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格招标代理机构监管,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数字明光建设,完善政府数据资源库和共享目录,打破“信息壁垒”,破除“信息孤岛”,让数据资源更好地服务发展、促进工作、惠及人民。着力优化公用企事业服务。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与污水处理、通信、邮政等公用企事业单位,要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服务流程、办理时限等信息,简化手续、降低成本,向市场主体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着力优化企业帮扶服务。认真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红线优化路径走”举措,全力提升大项目承接能力。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钱、用工、用政策等方面问题;深化细化“企业家服务绿卡”等亲商安商措施,进一步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持续打造精致秀美宜居明城

  围绕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增强活力,统筹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充满生机的魅力明城,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统筹城市建设发展。因地制宜改造老城区,完成明光火车站改扩建、人防综合物资储备库、明光农贸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火车站东侧等片区改造,加快滨河东区、车站东苑、赵府家园二期、桂花苑二期、紫阳小区三期等安置房建设,逐步实现老区换新貌、棚户变新居。优化充实提升东城区,加快建设嘉山大道高速上跨桥工程,促进新老城区紧密融合、紧凑发展;实现城南小学、城南农贸市场建成使用,继续推进一批商住项目建设,提升现有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商业业态,着力释放内部消费潜力,增强对外吸引能力,打造高品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组团推进建设北城区,加快实施“一校两中心”、东风湖湿地公园、疾控妇计中心等项目,协同推进商住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精心打造精致秀美、配套齐全、生态宜居的滨湖新城。高品质谋划高铁站区,系统开展站区项目谋划和规划设计,一体推进高铁线路、高铁站场、交通枢纽、商务配套和连接线建设。

  提升城市创建水平。继续实施并完成一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增建一批停车场、充电桩,改造提升一批公共厕所,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市民生活。新建岐阳大道南公园、紫阳山路社区公园,对现有公园游园、道路节点、零星地块进行园林绿化提升,致力打造生态明光、靓丽明城。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细化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下大气力持续加强交通秩序、经营秩序、违法建设、五乱现象[9]整治,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提升市民文明程度。大力推进城市清扫保洁工作标准化,城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严格执行城区限制养犬、限放烟花爆竹等规定,让城市生活更清净、更安宁。

  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多层次、广覆盖、全领域发展批零住餐、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电信业务、电子商务等各类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鼓励支持商贸单位“个转企”“限下做大”“限上做强”,引导集聚个体户联营组建商贸企业,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以上。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入开展境内境外跨区域合作,积极扩大外资外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利用外资增长7%以上,新增外贸实绩企业7家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8%以上。支持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建筑业企业,招引一批实力雄厚的建筑业企业总部落户明光,努力做大做强明光建筑产业。加强房地产业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精心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抓手,着眼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完成古沛、明南等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管店孙岗等1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女山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石坝水库等4座中型水库清淤增蓄、8万亩中小灌排区治理。扎实开展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全面实施小型水库和塘坝沟渠清淤工程。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明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桥头金桥湾现代农业产业园、潘村和女山湖水产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农业园区,稻虾、艾草、绿豆、甜叶菊、蔬菜瓜果、绿化苗木等特色农业种植发展到30万亩;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生猪生产和稳价保供应,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养殖,保持粮食、畜禽、水产品量质齐升。加快新型主体培育,打造农村产业主力军。着力培育一批高品质、有特色、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村电商,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供给质量提档升级。当年新增家庭农场100家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5.6亿元。围绕“XO”旅游线和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明光段,吸引社会资本推进旅游节点和景区景点建设运营,力争创成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以上、4星级农家乐3个以上,全年吸纳游客达到180万人次。

  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供水、公交、医疗、保洁“四个城乡一体化”和管道天然气“镇镇通”,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完成所有“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广“陆郢模式”“腰庄经验”“尹集做法”,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自然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建设用地资源利用相结合,确保完成土地“增减挂”3800亩,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800亩。实施22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户,新建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6000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大力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注重典型示范,评选推出一批新时代农村先进模范人物,广泛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做好古井、古桥、古树、古村落等保护和“端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留住乡情乡愁。

  (五)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突出227户619名未脱贫人口,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一过线”,“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准帮扶,做到扶贫路上不停一步、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措施,精心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切实抓好扶贫项目建设发展和效益提升,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持续增强贫困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行蓄洪区适应性产业发展,全面完成行蓄洪区居民搬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任务,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淮河生态经济带。认真研究谋划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织密防范返贫保障网。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三大一强”[10]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切实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做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紧盯“五控”[11]重点,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PM2.5等年度目标任务。实施南沙河、池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确保水功能区、河流断面水质监测达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0%,化肥农药“零增长”。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污染地块风险管理,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新造林1.8万亩,新增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0个;保持矿山、河湖治理高压态势,坚决守护绿水青山和自然资源,筑牢生态屏障。

  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着力强化政府债务管控。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套路贷”、非法集资等,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监管,严控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做好恶劣天气预测预警、应对应急,有效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继续加强防洪水利设施建设,做足防洪应急准备,确保安全度汛。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守护平安”系列行动,积极推行“综治户长制”,打通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维稳工作,防护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通讯网络诈骗,保持社会安定和谐。

  (六)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认真实施“33项民生工程”,精心办好年度“十件为民实事”[12],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成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司巷小学改扩建和泊岗中小学等13个智慧学校建设,城南小学建成开课,实施逸夫小学改扩建和特教学校迁建,全面解决“大班额”问题,落实校园安防“三个百分之百”[13];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着力打造名校、名师、名校长“三名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面深化综合医改,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互联网+医疗”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扎实开展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市人民医院力争创成三级综合医院;完成女山湖镇中心卫生院迁建,涧溪镇、潘村镇中心卫生院扩建和14个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130个村(社区)残疾人工作站建设;统筹做好全民参保工作,完善医保“三员”[14]网格化建设,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稳步提升大病慢性病医疗保障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健全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推动城乡居家养老三级中心全覆盖,打造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牵手关爱成长”工作品牌。

  完成1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个社会足球场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承办省、滁州市重大赛事,精心备战省“十五运”。深入开展科普工作,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扎实推进市直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坚持依法统计,认真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侨联等群团工作。进一步加强双拥、外事、人防、地震、气象、红十字会等工作。

三、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勇于自我革命,加快转职能、提效能,增强公信力、执行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精神,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不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紧紧围绕现代化美好新明光建设目标,面对发展压力,坚定决心、保持韧劲,心无旁骛抓推进;面对发展难题,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破难奋进开新局;面对发展重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努力把一张蓝图干成一番新景。

  恪尽职守,依法履职。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使各项政策符合基本市情和客观实际,更接地气、更合民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对一切违法违规的行为都要坚决查处,对一切执法不公正不文明的现象都要坚决整治,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员坚决追责。

  优化作风,提升效能。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减量、瘦身、求实、提质”,减少开会和发文数量,压减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实施“互联网+督查”,最大程度把精力用在谋举措破难题上,用在抓一线促落实中。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强化审计监督,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全面落实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强化过紧日子思想,有效控制财政支出规模,一般性支出再压减5%以上。

  强化担当,务求实效。为政以公,行胜于言。全市政府系统要坚决扛好推动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把各项任务逐项梳理形成清单,明确标准、明确时限,逐月逐季查进度、督落实,一件一件扎扎实实抓到位,确保干在实处、取得实效、达到预期。政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以干事创业的实绩交卷,努力践行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精彩,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滁州市委市政府和明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明光而努力奋斗!

  注释:

  1.“五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2.“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3.“八字方针”:即中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4.“四送一服”: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5.“一校两中心”: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迁建、明光市体育中心、明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6.“三个以案”: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

  7.“严强转”: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

  8.“十大重点工程”: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迁建、明光市体育中心、明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嘉山大道高速上跨桥、合新高铁(明光段)、明巢高速(明光段)、新建城东水厂、水性涂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火车站改扩建及车站东苑安置房、南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期)。

  9.五乱现象: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挂乱晒、乱贴乱画、乱撒乱抛。

  10.“三大一强”: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

  11.“五控”: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

  12.“十件为民实事”:韩山等社区11条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老城区居民楼消防设施提升改造、黄郢等社区38个公厕改造提升、韩山路等3个老城区停车场、老城区道路污水管网改造、花园小区等13个老旧小区改造、二中路等4处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龙庙山等6个足球场地建设、洪武花园等12个居民小区弱电整治、绿园小区等12个台区强电整治。

  13.校园安防“三个百分之百”:中小学封闭化管理达到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率达到100%,城市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达到100%。

  14.医保“三员”:医保社会监督员,乡镇、街道医保管理员,村、社区医保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