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年龙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4 22:11   责任编辑:wzw@2022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9日在龙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龙泉市代市长 翁志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成就

  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厉行“丽水之干”,以“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学习实践活动为引领和动力,深入开展生态经济大追赶、文化旅游大融合活动,统筹推进“两手硬、两战赢”,经济运行呈现“全面回升、企稳向好”的积极态势。GDP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特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增幅均处于丽水前列。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一,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有望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荣获“三个全省唯一”好成绩,即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连续5年列入第一档次;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连续3年荣获优秀等次;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各项工作争先创优,连续两年获得丽水市综合考核优秀等次。

  (一)疫情大考勇夺高分。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严格落实精密智控常态化机制,成为全省11个零病例的县(市、区)之一。争分夺秒抓复工复产,帮扶企业强实力、减负担、渡难关,在丽水率先出台实施《抗疫助企·暖春行动二十一条意见》,创新推行“一长两员两车”服务机制,全面推进“五减”行动和精准服务企业“365”行动,争取中央“两直”资金和省级惠企利民资金3.9亿元,累计为企业减负8.5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04亿元,企业难题办结率91.5%,产能恢复走在全省前列。省市县长工程和省、丽水重点项目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列入省重点项目3个。争取竞争性分配资金12.5亿元;债券资金15亿元,为历史最高,并争取抗疫特别国债2.05亿元。以全省第一的竞争评比成绩获得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

  (二)开放合作积极有为。衢宁铁路正式通车,龙泉人民翘首以盼的“铁路梦”成为现实,温武吉铁路纳入国家《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杭深(广)高铁通道金华至龙泉段(金龙城际)纳入全省铁路网中长期布局规划。全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举办“问海借力·沪享龙泉”健康生活畅享季活动,成立龙泉(上海)文旅推广中心、剑瓷设计创意研发中心、产业创新孵化中心。积极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秀洲—龙泉智造园建成投用,萧山—龙泉科创园、平湖—龙泉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与萧山、秀洲、杭州湾新区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大力推进“两招两争”,引进项目48个,其中“孔山回归工程”“鹤思生产线”等亿元以上大项目12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6.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32%。推出2020“人才新政”,举办“创新引领 智汇龙泉”人才科技峰会,培育引进各类紧缺人才398人。积极拓市场稳外贸,组织网上广交会、进博会等30余场。

  (三)改革创新快步向前。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跃居丽水首位,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丽水第一。全面建成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汽车空调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全省试点,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实现率100%。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国镜药业模式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案例。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获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八都镇成为丽水唯一的省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乡镇。

  (四)产业升级提档加速。部署开展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倍增行动,全面启动工业平台“二次创业”。统筹推进投资扩量、空间拓展、低效整治、培强育大,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5%;新拓展工业空间525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554亩,建成小微园5个;整治低散乱企业50家,获评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先进县(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10.5%、23.5%,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丽水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跻身全省第一梯队。经济开发区入选全省五金汽配产业链“链长制”试点,获评全省美丽示范园区。

  (五)名城提质富有成效。大力推进名城提质“1139”工程,实施年度项目34个,完成投资32亿元,创成省4A景区城和省示范文明城市。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城市文化客厅开工建设,城东综合体顺利推进,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分步改造,城南火车站场投入使用,上茶街二期建成运营,三江口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留槎洲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南秦原国镜药业周边区块、江滨北岸凤起路区块等完成征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3.1公里,建设雨水管网6.6公里,云和—龙泉天然气管道工程投入使用,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入选省级资源循环利用试点,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打通东茶路、龙福路,塔石隧道、剑川隧道通车,322国道安仁至西街段完工,市域交通内循环更加畅通。

  (六)乡村振兴成果丰硕。高质量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成省级“五园”示范基地6个,在全省率先成功试种黑木耳液体菌种,“龙泉灵芝”“龙泉四季豆”“龙泉茄子”成为全国名特优新产品,“龙泉农师”品牌投入使用,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创成新时代美丽乡村76个、花园乡村25个,上垟镇、宝溪乡、竹垟乡创成4A景区乡镇,宝溪乡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争取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村14个。上凉亭二期建成竣工,欣南家园、美林公馆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大搬快聚”4316人。建成启用丽水首个综合性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平台,让农村百姓喝上了“放心水”。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县。

  (七)剑瓷特色品质彰显。全力推广“天下龙泉”品牌,精心举办“天下龙泉·匠心开物”第三届世界青瓷大会,在韩国首尔、西班牙马德里设立海外“龙泉青瓷展示角”,龙泉青瓷成为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剑瓷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剑瓷产业规上产值增长15%、出口增长38%,剑瓷商城平台年销售额达2.8亿元。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回暖,推出“一剑钟情·从瓷开始”万人游龙泉等活动,丽水瓯江山水诗路在龙泉启航,入选全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全省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和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试点,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

  (八)生态质量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二。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通过体制试点评估验收。大花园建设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入选全省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十大优秀典型案例。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创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省清新空气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县,住溪、梅溪获评全省“美丽河湖”。兰巨宏山休闲绿道获评全省最美绿道。岩樟乡“白云深处又见桃源”风景线获评全省美丽乡村风景线。龙渊街道、剑池街道、八都镇、小梅镇创成“无违建乡镇(街道)”。

(九)民生福祉稳步增进。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多一分改善。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三个清零”,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6%。城镇新增就业3369人,登记失业率1.84%。坚持开放办学,引进启文、翔宇教育集团和杭州建兰中学,稳妥有序推进托管合作,高考总上线人数实现“十连升”。深化合作办医,与温州医科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全面推进。全民健康补充医疗保险“浙丽保”有力推广。道太乡创成国家卫生乡镇。锦溪镇创成省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城北乡养老服务中心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查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单位。住龙镇获评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镇。

  (十)政府治理加快提效。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建立“清单式落实、跟踪式推动、销号式验收”工作推进机制,组织开展“抓项目扩投资百日攻坚”等比拼活动,实现工作成效与执行力建设双提升。政府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材料电子化率”“掌上办实现率”等六大指标持续走在丽水前列。着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均下降37.5%,勇夺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行政诉讼发案量同比下降36.9%。廉洁政府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压减一般性支出1.26亿元,“三公”经费下降22.4%。龙泉市志第二轮修编通过终审。顺利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胜利收官。这五年,是龙泉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的五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由99.4亿元增加到147.2亿元,年均增长6.8%,人均GDP逼近1万美元重要关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7.1亿元增加到9.2亿元,年均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6.6亿元增加到72亿元,年均增长10.3%;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34130元、15906元增加到50473元、25476元,年均分别增长8.1%、9.9%,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续保持全省前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五年全省领先。获评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

  五年来,我们全力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38.8%,占生产总值比重由0.73%提高到2.06%。成立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等5个校地联创载体,高新技术企业由44家增加到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54家增加到150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8个,引进各类人才1400余名。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模式成为全省典型,产业创新服务中心获评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企业投资项目‘零审批’”“生态公益林信息化管理”“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市场化+’”“特色产业农合联”“探索建立现代县级财政制度”等一批创新典型涌现而出、亮点纷呈。

  五年来,我们全力统筹城乡建设,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城镇化率由58%提高到65%以上,改造城中村78万平方米,建成城市花海、龙渊公园、迎宾大道等一批城市建设标志性项目,成为丽水首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成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建成省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等106个,完成“大搬快聚”27188人,占农村户籍人口14%。建成覆盖19个乡镇(街道)的一体化供水工程,获评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县。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全国样板,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一江贯全城、大环通小环、连景又连村”的瓯江绿道网基本成型。获评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全力壮大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分别提高至44.5%、33.9%、19.7%,国镜药业迁建、三田产业园、千束二期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获评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先进基地。药、茶、蔬产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17.1%、11.4%、7.4%,竹、菌十亿级全产业链基本成型,荣获中国十大最美茶乡,连续三届获评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实施剑瓷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青瓷小镇、宝剑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产业园、创客园、科创园、文化园等产业平台相继建成使用,剑瓷产业集聚发展迈出扎实步伐,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成为省文化产业重点市。全域旅游形成“一心两核四区”功能布局,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3.3%。

  五年来,我们全力扩大合作交流,开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出口180余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企业出口年均增长8%。引进城市文化客厅、城东城市综合体、中国龙泉鞋城等大项目60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55亿元。全面推进山海协作工程,“飞地”经济卓有成效,签约山海协作类招商项目71个,到位资金65亿元,开展“市校合作”项目600余个。与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成立故宫博物院龙泉窑研究中心,大窑龙泉窑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剑瓷巡展走进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以及3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连续举办世界青瓷大会、青瓷宝剑文化旅游节,剑瓷出口额年均增长40%,获评中国青瓷公园、中国陶瓷名城。外快内畅通道日趋完善,全面开启铁路时代,龙浦高速竣工通车,实现公路总里程数、高速公路总里程数、高速公路互通数三个丽水第一。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考核获优秀等次。

  五年来,我们全力加强民生保障,共享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始终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绩。政府民生类支出年均增长13.4%,五年支出总量较“十二五”增长2.7倍。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连续九年保持在14%以上。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新增教学用房23万平方米。新建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创新开展“省市县乡”医疗融合体建设,县域就诊率由55.3%提高到84.6%,人均预期寿命81.15岁,高于全省2.02岁。“三馆一院四书房”总接待量突破600万人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21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17%、99.65%,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同标。办成了中小学空调进教室、“一蛋一奶”营养餐等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连续15年获评省平安县(市)。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服务、双拥共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人武、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台、科协、老年体协、移民、气象、工商联、文联、地方志、档案、民族、宗教、慈善、残联、红十字、外事、社会科学、统计等工作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奋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以及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龙部队、武警官兵和驻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泉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对标打造全省新增长极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产业层次还不够高,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快、带动效应不够明显。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供需矛盾突出,要素保障任务艰巨。对外开放大通道尚未全面打开,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政策、人才、科技等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城乡发展还不够协调,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政府部门及干部队伍创业创新能力还需大力提升。我们一定严肃认真对待这些短板、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龙泉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根据中共龙泉市委《关于制定龙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龙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市政府认真组织实施。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凝聚“龙泉复兴”行动伟力,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系统实施龙泉复兴“1369”战略行动,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加快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加快促进全市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加快推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美好生活,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聚力开创龙泉复兴新局面,努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让“好龙泉”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实现必要适度的高速度增长,生产总值(GDP)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实现“两个较快增长”。GDP增速处于丽水第一方阵,规模总量力争达到220亿元以上,人均GDP力争突破10万元,GEP实现高效转化,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工业产值280亿元以上,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发展差距持续缩小,努力打造浙江大花园建设典型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浙西南开放创新高地、世界级经典文化圣地、长三角公园城市人居福地、区域性交通商贸重地、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实干铸就复兴梦想。确定这个目标,是基于我们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山区县要成为全省新增长极的要求,牢固树立丽水市委提出的“没有加快发展也是一种风险,没有追求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决心和胆略更是极端危险”的理念,“用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体现出市委、市政府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奋力争先的责任担当,也是对龙泉百姓热切期盼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积极回应。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十项任务:

  (一)加快全面开放,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加快融入一体化。实施“天下龙泉”品牌影响力提升行动,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强链固链行动,建设长三角生态安全农产品供应地,深度融入长三角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统筹区域合作。全面落实丽水“一带三区”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龙庆经典文创聚落区主中心。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突破400亿元。

  (二)推进改革创新,激发跨越发展新动能。高标定位打造“科创+特色产业”的浙西南科创基地。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市)和浙闽赣边际区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构建最优创新创业生态。推进人才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体系。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以数字化改革撬动重大改革,加快国资国企、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步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浙西南营商环境最优县(市)。

  (三)培育“三大一新”,提升产业融合新高度。积极培育大健康产业。健康医药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康养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积极培育大智造产业。精密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创意时尚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规上产值达到30亿元。积极培育大文旅产业。文旅产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转型、集群化强链为引领,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四)着力平台创业,推进生态工业新跨越。推进平台“二次创业”。形成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八都、安仁、查田三个工业功能区协同,若干个小微企业园配套的工业平台新布局,加快推进工业“东拓西进”。促进工业提质升级。力争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0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实施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倍增行动。实现生态工业“五个翻番”,即规上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规上研发费用、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五个指标实现翻番。

  (五)突出名城扩容,开拓城镇发展新空间。构建“一园一带三景群”城乡格局。建设具有国家公园特色的休闲小镇,沿瓯江山水诗路构建人口集聚带和核心产业带,联动建设“青瓷文化景群”“红色文化景群”“生态文化景群”。精心塑造“一江三城”城市形态。以一江串三城,谋划打造“文化城”“健康城”“智创城”。匠心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深入实施名城提质“1139”工程,不断提升城市首位度、辨识度、共享度、精致度。致力发展城市服务业。以发展大商贸服务大民生,培育一批骨干现代物流企业,打造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区域性节点城市。坚持共享理念建设宜居环境。打造人人都具出彩机会、人人都享品质生活、人人都有归属认同的城市。

  (六)弘扬剑瓷经典,谱写文化繁荣新乐章。重塑剑瓷经典新辉煌。着力构建更趋多元、更富活力、更具特色的剑瓷文化经济体系,剑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5%以上。保护利用传统文化。打造一批乡村民俗体验基地和民俗文化村,打响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推动“红绿”融合发展。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七)大兴生态文明,打造美丽生态新标杆。高水平建设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积极构建国家公园全域联动发展格局。努力把瓯江山水诗路建设成“魅力人文带、黄金旅游带、美丽生态带、富民经济带、合作开放带”。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深入推进GEP核算和应用,积极拓宽实现路径,高效推动生态资产、生态产品交易。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实施瓯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高效智慧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管防控体系,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八)建设美丽花园,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高质量振兴现代乡村产业。打造一批现代乡村产业示范带、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新建一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精心绘就花园乡村美丽图景。开展花园乡村创建,每年选择2-5个乡镇进行连片打造,择优选择25-30个村进行组团培育。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升级完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配置,全力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县(市)。

(九)强化基础支撑,构建“五网”融合新设施。构建立体多元的综合交通网。力争实现龙泉至省会城市公路“3小时交通圈”、铁路“2小时交通圈”。加快实现城区至一般乡镇“30分钟交通圈”、偏远乡镇“60分钟交通圈”。构建泛在融合的信息设施网。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应用推广,打造花园云(城市大脑)。建设绿色清洁的能源设施网。加快实施220千伏以上主干网输变电工程,提高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和密度。构建美丽安全的水利设施网。高标准建设防洪安全保障网,高水平建设水资源配置网。构建循环高效的资源环境设施网。统筹布局垃圾、污水、危废等处理设施网。

  (十)改善民生事业,共创美好幸福新生活。扎实推动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实施“十村示范、百村联动”强村计划,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力争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职业教育水平达到全省前列。加快建设健康龙泉。扎实推进人民医院创“三乙”,中医院创“二甲”,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大救助”体系建设,提升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争创安全发展新局面。高水平建设平安龙泉、法治龙泉、清廉龙泉,努力打造全国最平安县(市),夺取更高星级平安金鼎。

  三、全力以赴做好“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更是掀起龙泉复兴高潮大势的奋斗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丽水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以“双招双引”为战略性先导工程,凝聚“龙泉复兴”行动伟力,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系统实施龙泉复兴“1369”战略行动,组织开展“匠心铸城、实干复兴”跨越追赶和“党建提质、能力提升”活动,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聚力开创龙泉复兴新局面,全力争当“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模范生,努力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赋能助力,让“好龙泉”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GDP和GEP实现“两个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民收入增幅保持丽水前列;投资总量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全省前列。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市政府将坚决扛起“龙泉复兴”使命担当,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决守好疫情防控底线。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精密智控+硬核管控+全员自控”的常态化防控机制,严格抓好入境、返乡人员健康管理,强化重点场所、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防控工作。严格冷链物防闭环管控,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人群疫苗应接尽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应急指挥体系和医疗物资保障机制,进一步扎严织密公共卫生防控网,力争保持零病例。

  (二)以复兴之势大开放、大创新。坚持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加快积聚新活力、澎湃新动能,积极争当“双招双引”排头兵。

  致力“双招双引”引领带动。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开局之年“一号工程”,以非一般的决心、力度、功夫加以推进。

  全面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以非常之力实施“七大招引行动”,实行专班实体运作,围绕突破重大战略项目、深耕细分产业领域、大胆发力未来产业的主攻方向,算好“家底账”、绘好“招商图”、建实“项目库”、明确“任务书”,集成出台最优招商政策包,强化招商政策刚性兑现。建立重大战略项目“一对一”盯引清单,实施重大招商项目“揭榜挂帅”,坚持全域联动、全员参与,着力壮大“回归经济”。瞄准金台温甬、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区等招商市场,紧盯汽车(空调)零部件、工程机械、新能源、水饮料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北上广“双招双引”联络站,派出精干力量驻点招商,高频率在重点目标地区举办精准推介会,积极探索“基金招商”“平台招商”“飞地招商”“代理招商”等新模式。以全新的理念构建高效、专业、统一的招商工作全闭环推进体系,建立跟踪对接、研判决策、服务保障“扁平化”管理模式,实施招商绩效评价和赛马比拼机制。通过努力,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10个,实现项目签约30个,总部经济企业10家,力争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3亿元以上。

  全面推动招才引智大升级。组织开展“智汇龙泉”系列人才招引活动,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力争新引进各类人才1000人以上,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40人以上,新入选“绿谷精英”项目10个。着眼于“借脑借智”,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推进与浙江大学新一轮战略合作,与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联动开展科研创新,完成市校合作项目60个。充分发挥院士之家、科创飞地等引才效应,力争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专业团队入驻量增长20%以上,积极申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深入探索人才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优化人才服务“四大工程”,擦亮“暖心服务”品牌,组织开展首届“天下龙泉·匠心人才”评选活动。

  致力开放合作紧密互动。突出文化引领“走出去”,谋划举办海外“听瓷语 观世界”龙泉青瓷特展,深化推动海外“龙泉青瓷展示角”项目。谋划举办世界青瓷大会、世界刀剑大会、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等系列活动,着力提高“天下龙泉”品牌影响力。突出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全力抢抓省“飞地”新政机遇,大力谋划建设钱塘新区“生态补偿特别合作区”,全速推进萧山—龙泉科创园、平湖—龙泉产业园建设,高效运营秀洲—龙泉智造园、奉贤—龙泉双创园。高标准落实“一带三区”发展规划,积极打造龙庆聚落发展区,谋划建设龙泉—庆元“产业飞地”“文创飞地”“人居飞地”。突出打造浙西南物流中心城市,开工建设综合电商中心、交通物流快递服务中心,完成交通智慧物流港项目选址,积极构建高水平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突出构建融入外循环大通道,加快推进G25龙泉东互通改建工程;持续跟进温武吉铁路项目前期,加快可研和初步设计;力争义龙(庆)高速完成线位论证;积极对接杭深(广)高铁通道金华至龙泉段,争取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交通投资增长15%以上。

  致力创新要素集成联动。积极打造创新高地,全面推进浙西南科创基地创建,统筹抓好“五大平台”建设,联动创建森林经济、青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丰富构建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创新孵化园等“微创平台”。高效集成创新服务,深入整合创新服务综合体、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飞地”等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超市”服务,力争企业难题专家揭榜、科研成果企业揭榜的“双向揭榜”总量实现翻番。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实现规上研发费用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增加值增长12%以上。

致力深化改革一体推动。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初步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全面推进“五个综合应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加快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出“创业一件事”专窗,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改革和用地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实现营商服务再升级。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六大集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国资企业做强做大,加快推动城投、旅投、水投、交投、剑瓷公司等市场化转型发展。深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活水进村”工程紧密携手,新增涉农贷款10亿元以上。推进与丽水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一体化合作,力争融资担保余额达1.5亿元以上,服务企业和农户200户以上。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市级“两山”公司,启动运营“森林银行”,实现GEP核算市乡村三级全覆盖。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推进“综合查一次”模式,以执法提效为企业减负。

  (三)以复兴之势强工业、强城镇。坚持把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壮大产业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力重点,打造驱动加速新引擎。

  加快生态工业跃上新能级。扎实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倍增行动,做大产业扩税源。倾尽全力强平台,全面推进工业平台整合提升,加快塔石鞋艺小镇、安仁昌文区块、上垟黄渡区块等平台建设,新建续建五金汽配、竹木加工等小微园12个,拓展工业空间1300亩。全面推进“低散乱”整治“六大行动”,力争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30家,盘活低效用地300亩,“标准地”供地600亩,亩均增加值增长12%,亩均税收增长7.5%。倾尽全力强链条,紧密融合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消费链,力争精密制造、健康医药、经典时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均增长13%,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增长1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加大制造业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和“绿色智造工程”,完成重点技改投资4亿元,推广工业机器人50套,改造全自动生产线、智能化车间12个,规上劳动生产率增长7%以上。抓好开发区省五金汽配产业“链长制”试点,投入运营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汽配云大数据服务中心。紧跟市场需求和新型消费导向,积极搭建线上贸易平台,力争生产企业出口增长10%以上。倾尽全力强企业,深入实施大企业培育战略计划,联动开展“凤凰行动”“雏鹰行动”和小微企业成长计划,致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力争实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3家、5亿元以上企业1家。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政府工作的职责所在,继续开展精准服务企业“365”行动,切实抓好“五减”等惠企政策落地,为企业减负5亿元以上,新增制造业贷款增长12%以上,提供转贷服务15亿元以上,力争企业难题化解率90%以上,满意率95%以上,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舒心办企业、放心谋发展。

  加快城市建设跃上新能级。秉持“公园营城”理念,精致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让城市功能更加齐全完善,让城市生活更加舒心舒适。

  大力开启城市扩容新篇章。实施名城扩容“挺进西南”行动,高标谋划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坚持聚智聚力、系统集成、一体推动,全力打造龙泉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极。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平台总体规划,联动编制区块综合交通、产业经济、人口布局、市政配套等专项规划,促进“多规”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突出交通先行,以交通布局带动发展布局,完成绕城东线一期,加快推进绕城西线暨528国道西街至兰巨段改建工程、仙居至庆元公路下庄儿至兰头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努力争取一类通用机场开工建设。突出点位带动,加快城南火车站场、百山祖国家公园周边、现代农业园区、炉田区块等西南区域重要点位开发建设,启动兰巨撤乡设街道,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板块联动效应。突出集聚推动,深入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加快建设欣南家园、兰巨生态居住小区,确保完成异地搬迁3300人以上。

  奋力跑出城市提质新速度。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深入实施名城提质“1139”工程,加快城东综合体、城市文化客厅、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核心区块建设。稳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凤起路、七星井等区块开发,启动“未来社区·水南区块”项目,有序推动留用地“以房换地”。统筹推进中山东路、江滨北路等路网改造,完善“三山”基础设施,全面竣工留槎洲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黄灌防洪堤景观工程。积极开展金沙溪周边排污整治、一号码头周边外立面改造等城市美化行动。精心推动文化注入,高品质抓好剑池路文旅商业区改造,注重“微改造”式提升,精细实施瓯江两岸、城区主干道、街头节点等剑瓷文化物化项目。智慧管理城市运行,丰富“花园云(城市大脑)”功能,全面应用“城市治理事件一张图”“非现场执法”“智慧市政管理”三大平台。开展“文明示范街”创建,实施“安家工程”,让城市井然有序又充满生活气息

  加快项目投资跃上新能级。启动实施“有效投资倍增”行动,以常态化大会战、大攻坚全速推进“丽西500KV输变电工程”“国镜药业二期”“浙闽赣汽车城”等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全力以赴强化要素保障。千方百计争项争资,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谋深建实项目库,谋划亿元以上大项目30个,大力争取中央专项债和预算内资金,竞争性分配资金增长20%以上。加大政策支持争取力度,突出抓好与上级“十四五”重点规划对接,全力抢抓山区26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政机遇,争取一批优质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项目库,确保省重点项目3个,省市县长工程4个。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策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国企投资重点项目和市场化融资能力,力争项目建设市场化融资40亿元以上。全力争取要素指标,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力争西街、兰巨整治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力争完成宅基地复垦800亩,尽最大努力保障土地、资金、环保等要素需求。

  (四)以复兴之势美乡村、美生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两进两回”行动和乡村振兴十大激活行动,力争创成全省首批大花园典型示范县,加快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着力夯实乡村基础。积极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先行县,以“绣花针”的功夫留住乡村岁月痕迹和田园气息,创成新时代美丽乡村36个、花园乡村25个,建设历史文化村31个。力促市域内联高效,完成322国道八都至上垟段、村沈线改造一期,开工建设322国道安仁段改建、227省道上垟岙隧道及连接线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105公里、改善提升100公里。深化农村饮用水达标提质行动,开工建设竹垟一级水库和住龙、岭根水厂水源工程,完成乡镇供水站提质项目。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垃圾中转站10个,实现回收利用率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努力做优农业产业。立足提升规模效益、品牌效益、技术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重要农产品保质保量工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守护好“米袋子”和“菜篮子”,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播种粮食面积17.6万亩,种植蔬菜面积11万亩,加快标准化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建设,确保重要农产品价稳质优。实施“竹茶菌蔬”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种植业“五园”示范基地、“600”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茶叶加工优化改造、灵芝综合开发等项目,新增茶叶提效基地5000亩、中药材基地2000亩、中蜂成熟蜜生产基地10个,提升打造茶菌蔬等标准化基地20个以上。做特灵芝养生文化园、农旅科普休闲园等康养型农业综合体。实施省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项目,推进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旅融合园等建设,建成数字化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着力打造智能化高山种苗产业带。拓展数字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成食用菌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系统,在上海、温州等地设立龙泉农产品集散中心。

全力呵护生态环境。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林长制”试点,持续推进“一村万树”创建行动,完成国土绿化、美丽森林等1.5万亩,全力做好松材线虫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启动大贵溪、道太溪、安仁溪、均溪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侵占河道行为,营造优美水生态系统。推进“无违建县”创建,深入开展“存量违建亮剑清零”行动,实现“无违建乡镇(街道)”全覆盖。深化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快塔石金岗不锈钢行业、安仁泵阀产业整治提升。推进农业“肥药两制”,推广绿色防控技术5.5万亩以上,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率先开展“零碳县”创建,力争创成全省首批“无废城市”。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和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严守生态环保底线,让绿色成为龙泉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五)以复兴之势育剑瓷、育文化。统筹推动文化产业、文化平台、文化经济齐头并进、多点开花,持续擦亮青瓷宝剑“金名片”,展现剑瓷龙泉新风采。

  提升特色文化传播力。推进省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入挖掘整理剑瓷、水运、农耕等特色文化核心内涵和抽象表达,谋划建设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精心构建“天下龙泉”融媒体平台。大力促进文化交流,积极组织文创企业参加杭州茶博会、厦门茶博会、深圳文博会等系列会展,高品质举办龙泉剑瓷传承与创新上海巡展、“天下龙泉”城市品牌“一城一主题”推广活动。深化与故宫博物院在文创开发、学术研究等方面合作。携手衢宁铁路沿线城市,开展文旅交流活动,举办各类巡展会展12次以上。实施文创大师入驻龙泉计划,积极发挥名家工作室在文化艺术界的影响力。深化与世界陶瓷之路联盟、世界各地陶瓷刀剑产区的合作交流,加快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

  提升剑瓷产业支撑力。深入推进剑瓷产业振兴行动,力争剑瓷规上产值、税收、外贸出口均增长1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9%。着力建平台,全面推进剑瓷“一厅两园两镇两区”组团开发、抱团发展,加快青瓷产业园二期、青瓷小镇产业园建设,力争完成宝剑小镇一期。着力育主体,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入驻青瓷产业园一期和青瓷小微企业孵化园,力争实现“小升规(限)”2家、“个转企”20家以上。推动剑瓷公司多元化发展,在杭州等中心城市设点运作。着力拓市场,大力培育剑瓷经济新业态,强化剑瓷商城销售龙头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开发“天下龙泉”专属产品30款,实现商城平台销售额突破3亿元,剑瓷电商销售额增长25%以上。着力提品质,办好办强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深化与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合作,实施文创人才兴业计划,全面推动剑瓷产业产品研发、智能改造、人才培育。

  提升文旅业态吸引力。谋划创建5A景区城,积极推进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山地休闲旅游发展试点建设,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9%。丰富景区景点,充分发挥国家公园品牌“溢出效应”,谋划建设国家公园体验环线、文创大走廊,加快打造屏南天空越野小镇、龙南农耕文化小镇、兰巨氧吧长寿小镇,布局建设国家公园徒步基地、骑行基地、露营基地,打造中国最美户外运动天堂。精致建设瓯江山水诗路,坚持串珠成链,着力打造省“珍珠”项目,联动推进瓯江源养生文化度假区、瓯江沿线名人故居、瓯江绿道慢行系统等一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提升龙泉山、青瓷小镇、宝溪竹建筑景区运营能力,加快宝溪水文化园建设,推动住龙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小镇创建,优化提升一批A级景区。丰富赛事活动,打响“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品牌,推出“不灭窑火”升级版,常态化开展“乡村漫游节”“小城艺术周”等文旅活动。丰富游玩模式,开设龙泉旅游专列,推广“一剑钟情·从瓷开始”城市游、瓯江山水诗路游等精品线,做火“瓷源探秘”“山水寻踪”等乡村漫游线。开工建设龙泉市站旅游集散换乘中心,加快打造“数字”文旅。

  (六)以复兴之势优民生、优治理。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雨后送伞,办好民生实事、小事、难事,加快丰富全民共享新成果,让龙泉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推动富民增收。实施“农民收入万元新增”工程,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着力推动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深化“八个万元”行动,开展“万人万元”绿色扶贫车间、“幸福菜单”等特色项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以上。高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村级“造血”功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常态化举办“线上+线下”人力资源交流活动,建立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一对一”帮扶机制,开展就业技能免费培训1800人次以上,实现“零就业”家庭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施一批促消费活动,激发社会消费活力。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巩固在98.5%、99%以上。

  全力完善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教育提质行动,推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实施学前教育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初中强校2所,加快第五中学新建工程和第二中学、第四中学扩建工程。深化联盟办学,做优名校托管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入推进与杭州、宁波等地名师结对工程,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着力打造高品质健康龙泉,携手温医大开展学科合作和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健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和运行监测机制,推动“检查检验同质化”等“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向基层延伸。加快中医院迁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精神病专科医院、中医馆等建设。统筹推进文化、体育、养老、助残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体育中心落地建设,常态化开展公益性文体活动,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投入使用“安泽园”生态公墓。认真办理好十件民生实事。

  全力升级社会治理。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改革,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专项治理,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地质灾害、食品安全、网络诈骗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完善应急管理、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等体制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严守不发生区域金融风险底线。全面做好村社组织换届“后半篇”文章,强化“三治融合”,提升村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力争省平安县(市、区)“十六连创”,力夺二星“平安金鼎”。启动“八五”普法,推进民法典有效实施。做好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服务、双拥共建等工作。重视人武、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台、科协、老年体协、移民、气象、工商联、文联、地方志、档案、民族、宗教、慈善、残联、红十字、外事、社会科学、统计等工作。

  各位代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我们将牢牢铸就“五种匠心特质”,着力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一是坚持忠诚为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政府面前“人民”二字。二是坚持实干为重。牢固树立政府就是抓落实的理念,积极开展“匠心铸城、实干复兴”跨越追赶行动,强化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坚持指标化、项目化、闭环化、协同化推进工作任务,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着力推进数字政府综合应用,加快政府服务向“一体化”转变。三是坚持绩效为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企业和群众过好日子。大力推进节支挖潜,健全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通过压一般、保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每一分钱花得其所、用得安全。四是坚持法治为先。推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依规开展行政调解,严格政务公开。五是坚持廉政为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三公”经费支出压减10%,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不触底线,不碰红线、不碰高压线,做干净干事、清正廉洁的表率。

各位代表!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龙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党同心、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大步迈向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加快实现龙泉复兴发展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