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年龙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4 22:12   责任编辑:wzw@2022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7日在龙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龙泉市人民政府市长吴松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深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扎实开展产业培育大比拼、项目建设大比武活动,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速度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0.7:36.5:5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亿元,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亿元,增长10.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439元、23459元,分别增长9.1%、10.4%;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降耗任务。财政绩效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项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系全省唯一;在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中排名第二,连续四年列入第一档次;在丽水九县(市、区)综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一)狠抓绿色发展,生态经济更趋高质量。汽车空调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跃居丽水首位。
  企业服务持续深化。高效落实上级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出台实施生态产业、外贸、招商、科技、金融、总部经济等系列新政,深入开展“稳企业、增动能、强信心”精准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累计为企业减负6.5亿元,其中减免税费5.1亿元,应急转贷16.9亿元,全面完成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各类企业难题办结率达91%、满意度达97%。出台实施促进制造业信贷投放政策,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1.2%,不良贷款率为1.08%。新拓展工业用地747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800亩,新建成标准厂房15.4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小微园9个,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新增亿元企业4家、上规企业18家、“个转企”77家。顺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产业升级高效推进。深入实施生态工业大比拼活动,大力开展“五个一百”精准服务企业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6.9%、76.5%,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增长12.8%、20.9%。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194家,汽车空调、竹木加工、健康食品加工产业规上产值分别增长18.4%、4.9%、16.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分别增长19.7%、12.6%、23.0%。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跃居丽水第一,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8%,经济开发区(芳野小微园)成为全省数字化试点园区,国镜药业、三田压缩机入选全省第五批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生产性外贸企业出口增长13%,郑氏刀剑被认定为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新增上规上限企业23家。
  项目比武扎实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增幅位居丽水首位,交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0.1%、20.4%、48.7%、44.0%。两次举办项目谋划大比武,谋划推出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大项目。全面完成省市县长工程,省、丽水重点项目投资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34.3%和133.7%。引进大项目12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7.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0%和137.5%。总投资50亿元、用地面积1450亩、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的龙商鞋产业链回归工程等35个项目落地开工,总投资5.1亿元、用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的三田产业园一期工程等28个项目竣工投产,分别完成年度开(竣)工项目任务量的140%和186%。完成土地征收1524亩、房屋征收12.9万平方米。统筹整合各类资金5.7亿元,化解政府各类债务11.4亿元,竞争性分配资金增长15.8%,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优秀县。
  创新动能不断积聚。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大比拼活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增长9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5%。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公共平台提升式”建设模式成为全省七大典型之一,产业创新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和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挂牌成立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中国计量大学龙泉科创中心、浙江农林大学龙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浙江大学龙泉办学80周年纪念活动。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众创空间2家、企业研发机构3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2项。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416名,获评全省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二)狠抓特色彰显,文旅产业更具竞争力。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双双入选全省首批优秀非遗旅游商品,旅游总收入增长25.7%。
  文旅平台加速打造。中国青瓷小镇获评省级特色小镇考核优秀等次,入选全省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培育名单。龙泉宝剑小镇一期投资合同正式签订,宝剑大师园开工建设。《丽水市大窑龙泉窑遗址保护条例》正式出台,源口窑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瓷创意小微企业园、宝剑小微企业孵化园投入使用,青瓷创业园(工业地产)主体工程结顶,创新工坊开工建设。剑池街道被命名为省级非遗主题小镇,住龙镇、宝溪乡获评省级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
  文旅产业提速发展。新增剑瓷行业“浙江老字号”企业4家、“个转企”52家、上规上限企业12家,剑瓷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税收分别增长20.7%和21.3%,剑瓷出口逆势增长186.2%。成功举办龙泉日用青瓷杭州品鉴会,投入运营龙泉青瓷商城平台,申请注册“天下龙泉”全类别商标和“龙泉宝剑行业协会”集体商标,剑瓷电商销售额增长31.2%,青瓷商城平台销售额突破1.3亿元。龙泉青瓷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清单。《故宫龙泉日历》首次出版发行,青瓷文创产品进驻故宫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成功“摘筹”,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集中开展剑瓷科技攻关,青瓷易碎过重、隔热性能差等难题破解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瓷、宝剑)司法服务和保障中心,组织实施刀剑行业专项联合整治和“破与立”集中碎瓷行动。

  文旅惠民全速升级。高规格举办第二届世界青瓷大会·第十一届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天下龙泉”实景演出、“龙泉论剑”传统武术大赛首度精彩亮相,南海Ⅰ号、四川遂宁龙泉青瓷珍品首次回家展览。龙泉青瓷走进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进口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东土公司成为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首批特许生产企业。成功举办“相约龙泉山·奔向最高峰”名家采风创作、环浙骑游·瓯江山水诗路龙泉总决赛、“天籁之音·长三角音乐会”等文体活动,龙泉披云线获评最美骑游线路。建成开放章溢纪念馆,投入使用城市书房3个,新增中国传统村落12个。

(三)狠抓城乡融合,最美花园更富代表性。创成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和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
  城市复兴加快实施。龙泉火车站初现雏形,站前广场开工建设,连接市区的剑川大道隧道成功贯通。城东新城加速开发,总投资50亿元、用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的城东综合体开工建设,绕城东线建设有序推进。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稳步实施,建成开放龙渊公园,完成九姑山叠嶂楼主体工程建设。江滨南岸南秦原国镜药业周边区块、七星井区块土地和房屋征收签约率达100%。建成绿道197公里,城区两岸江滨绿道、宏山休闲绿道入选第一届“丽水最美绿道”,瓯江两岸美丽夜景广受好评。启动全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创成园林式居住区1个、优质综合公园1个、街容示范街1条。
  乡村振兴高标推进。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9%,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被评为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和全省第三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兰巨乡创成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屏南镇、小梅镇、竹垟乡、兰巨乡获评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投入运行农产品“供销e城”运营中心和丽水山耕公用品牌龙泉服务中心,“丽水山耕”农产品营销额突破9亿元,“丽水山居”营业总收入增长32.7%,被列入全省政采云平台农业(扶贫)馆建设试点县。“龙泉红”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高质量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八都、查田、锦溪、龙南等8个乡镇街道(整治点)获评省级样板乡镇。新增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个、森林康养小镇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1条、避暑气候胜地3处。八都镇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住龙镇入选全省第四批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宝溪乡溪头村被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住龙镇西井村成为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山水茶瓷”休闲养生度假线路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超额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年度目标任务,创新发行“农房贷”“乡贤贷”,新增“三权”抵押贷款7790万元。新组建油茶、竹笋两大产业农合联,有效助推特色产业抱团发展。建成省级善治村27个、民主法治村4个,宝溪乡溪头村村域治理模式成为省级样板,入选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美育村试点。
  生态保护高效落实。凤阳山——百山祖区块被纳入我省国家公园“一园两区”框架,进入首批国家公园设立序列。全年PM2.5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100%,成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水质达标率“三个100%”,在丽水率先三夺治水“大禹鼎”,农村污水分类治理工作成为全国典型。龙泉溪、岩樟溪、八都溪入选省级美丽河湖,小梅镇黄南田园、塔石街道李山头梦幻田园获评省级最美田园。率先成立全省首个生态保护联络站,浙江龙泉生态环保教育基地成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成为全省样板,获评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市,创成“污水零直排”乡镇1个、生活小区3个,省级高标准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美丽示范园区。静脉产业项目——垃圾资源协同化处理工程完工并试点火。
  (四)狠抓改革开放,发展格局更显立体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实现率、群众满意率均居丽水前列;成功在北京故宫、省博物馆举办“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
  综合改革日趋深入。率先开展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社会治理”各项晾晒指标持续领跑丽水。全面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90天”,正式启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地率达100%。全面启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乡镇创建,挂牌成立西街街道、兰巨乡“两山”生态发展公司,“国镜药业”模式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案例。全国首创公益林数字化转型管理模式,获评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佳县、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和全省公益林建设成绩突出集体。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户外广告经营权市场化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投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国资公司实现市场化转型。党政机构改革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速推进。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天下龙泉”APP上线运行。
  开放合作日趋多元。与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龙泉青瓷走进美国波士顿、俄罗斯莫斯科、韩国首尔等“八国九城”。与上海宝山区、奉贤区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开工建设总投资近8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萧山——龙泉科创园,完成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秀洲——龙泉山海协作产业园主体工程建设。成功举办“国之重器·龙泉官窑”专题展,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的龙泉窑考古学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龙泉·昭化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50佳,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考核获评最高等次。
  立体交通日趋完善。衢宁铁路龙泉段政策处理全面完成,沿线隧道、桥梁全部贯通。温武吉铁路启动项目预可研,一类通用机场进入选址可研方案预审阶段。322国道八都至上垟段改建工程、安仁至西街段改建工程和住溪至上垟红色旅游公路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00%、100%和251%,村沈线提升改造一期工程、赵麻淤至下堡公路改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云和至龙泉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组织开展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百日大会战,创新推行城市智慧停车,新投入使用停车场1个、停车位215个。
  (五)狠抓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5.5%,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丽水第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脱贫攻坚专项资金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创新推行村企结对、物业经营、飞地经济模式,全面完成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任务。大力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实现搬迁1973户8006人,基本建成上凉亭安置小区二期、八都玉园小区。圆满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减少46.9%。全力支持民族乡村发展,竹垟乡获评全国民族进步模范集体。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1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8%。成功举办“奇思妙想·创赢龙泉”就业创业大赛。
  群众幸福感持续跃升。高考总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361人,创成全省示范性学习型城市。中职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青瓷工艺专业入选全省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育试点。投入3300余万元,全面完成“蛋奶”和“空调进教室”工程。龙泉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住龙红色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住溪苏维埃政府旧址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组建医共体2家,医共体建设考核丽水第一,县域就诊率同比增长1.88%,是丽水唯一增长的县(市)。市人民医院被授予中国基层胸痛中心,成为温州医科大学实习医院。萧山中医院龙泉分院挂牌成立,总投资2.8亿元的中医院迁建项目开工。住龙镇、城北乡、道太乡、竹垟乡创成国家卫生乡镇。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3%和97.7%,成功与上海实现异地门诊医保实时结算。全面完成临时救助改革试点。
  群众安全感持续攀升。连续15年获评省级平安县(市、区),勇夺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创成全省法治工作示范县。投入使用“雪亮工程”,推广应用“一体化办案”系统,挂牌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获评全省农村危房治理改造绩效评价优秀市,创成“基本无违建市”,有效破解“五个山庄”违建别墅、原欧亚龙公司、原巨泰公司等历史遗留问题。全方位构建应急指挥体系,成功应对“利奇马”超强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成省食品安全市,新增省级放心农贸市场1家。成功破获“1·16”百亿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和“709”特大非法经营案,“3·16”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入选全省“扫黄打非”十大案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成立残疾人评定中心,住龙镇入选全国无障碍示范小镇创建名单。不断深化双拥共建,率先在丽水成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台、科协、移民、气象、工商联、文联、地方志、档案、民族、宗教、慈善、红十字、外事、社会科学等工作持续加强。
与此同时,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运行更加高效。扎实推进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实施政府自身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高效执行政府学习会、政府常务会、市长碰头会、市长办公会“四会”制度,持续提升政府及组成部门行政效能。切实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获评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优秀县。坚决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要求,精简各类发文39%、会议36%。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71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三公”经费支出保持零增长。机关食堂正式投入使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奋力拼搏、奋斗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龙部队、驻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龙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一是经济发展仍需持续加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协同推进GDP和GEP“两个较快增长”的探索还不够深,较快速度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基础还不够实。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占GDP比重偏低,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剑瓷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还不够深,剑瓷产业实力和剑瓷文化名气不相匹配;全方位开放格局尚未形成,多元化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够多元,生态资源优势未能完全发挥。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较重,农民持续增收、教育医疗提质、养老服务、防灾减灾、基层治理等方面还存在短板,财政增收节支保平衡的难度加大。政府数字化转型步伐仍需加快,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创业激情不足,开放理念、创新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予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龙泉撤县设市30周年和衢宁铁路通车元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客观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之“形”与经济发展之“势”,世界经济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关键期,风险挑战增多,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随着疫情应对政策叠加效应的充分释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组合拳的集中发力,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以“丽水之干”创新实践“两山”理念,主动顺应疫情应对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生态文明兴起、文化繁荣兴盛、消费迭代升级等发展趋势,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全省“四大”建设、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和衢宁铁路通车等发展机遇,高效落实应对疫情新政、民营经济新政、投资消费新政和科技人才新政等发展政策,充分发挥自身生态、文化、开放等发展优势,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马不停蹄加油干、快马加鞭奋起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奋力实现GDP和GEP高效转化,努力争当新时代“两山”发展的“挺进师”。
  综合考虑方方面面因素,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坚定厉行“丽水之干”,铸就龙泉“精神之剑”,突出高质量绿色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实现必要适度的高速度增长,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我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更多力量。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为:GDP力争增长7.5%左右,加快推进GDP和GEP实现“两个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主要生态指标保持全省领先;财政收入适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民收入增幅继续保持丽水前列;投资总量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
  在具体实践中,要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致力做到“三个加快”:
  (一)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努力为小康增色。秉持“企业为基、项目为王”理念,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全力以赴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加速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二)加快特色竞争力培育,努力为城市扬名。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的大逻辑,加强资源整合、特色结合、优势组合,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不断厚植生态底色、彰显文化特色、增添开放创新亮色,加快重现“青瓷之路——开放之路”辉煌,加速建设一座与世界对话的精彩城市。
  (三)加快治理现代化升级,努力为百姓造福。坚持把“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治理各方面,把数字化转型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统筹推进政府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文化治理,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社会有序、百姓受益,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竞争胜势。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牢牢聚焦“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总体目标,精准实施点线面立体防控、抗疫助企·暖春行动二十一条、“一长两员两车”等政策举措,以“服务力”赋能“管控力”跑赢了疫情“传播力”,我市成为全省11个零病例的县(市、区)之一,企业复工率、复产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大疫如大考,考出了大担当、考出了高境界,特别是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人民群众全力支持、企业家们慷慨解囊、海内外龙泉人涓滴汇海,汇聚起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这股强大的正能量必将有力推动龙泉发展行稳致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当此非常之时,我们必须担非常之责、举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聚焦发力点、培育增长点,重点抓好五个“突出”:
(一)突出开放带动、创新驱动,高质量构建问海借力新格局。坚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问海借力,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之路,全力争当开放创新发展的“快马”。
  打造多元立体的开放格局。按照“融入长三角、接入海西区、走入‘一带一路’”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全方位、多层次、有梯度的开放体系。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谋划设立龙泉驻上海联络处,策划举办长三角客商龙泉行和龙泉特色文化申城行活动,全面加强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复旦大学、上海瑞金医院等知名高校医院合作,加快推动龙泉优质农产品、优质文化资源“走出去”,长三角优质客源、优质社会资源“引进来”。突出抓好产业精准对接,谋划设立文化旅游上海推广中心,策划举办龙泉日用青瓷上海品鉴会和龙泉投资环境上海推介会,全面建成秀洲——龙泉山海协作产业园,加快建设萧山——龙泉科创园,谋划打造奉贤——龙泉文创园。主动投身海西经济区建设,以衢宁铁路为纽带,重点加强与武夷山、宁德、德化、景德镇、吉安等地在生态旅游、茶文化、陶瓷产业等方面合作,携手打造“雁荡山—龙泉山—武夷山—井冈山”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联动建设衢丽花园城市群和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与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故宫博物院合作,策划举办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展。持续推进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龙泉青瓷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有效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稳妥有序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工作。坚持以大交通引领大开放,探索与上海铁路局、中铁二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确保衢宁铁路按时建成通车,322国道安仁至西街段改建、八都至上垟段改建如期完成,奉化至庆元公路龙泉段主线工程开工建设,温武吉铁路完成可研评审,一类通用机场、金遂松龙铁路、义乌—龙泉(庆元)高速、528国道住龙至小梅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前期持续深化,创成全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打造多元联动的创新生态。全面落实“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增长3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加快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加速形成“小山城、大科技”龙泉模式。深入开展科技平台创建示范行动,建成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联动推进青瓷刀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争创全省示范类综合体。有效整合省级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等资源力量,谋划打造国家级科创基地。深入开展科技企业、科技项目“双倍增”行动,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争取实施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深入开展市校合作升级行动,探索推广产业“一院一园一基金一政策”和企业科创在外地、生产在本地模式,持续深化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合作,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攻关。深入开展科研人才培养行动,大力促进校企合作、院企协作、产教融合,积极推行订单式、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育引进各类紧缺型人才200人以上。
  打造多元包容的改革环境。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加快打造“三服务”数字化升级版,有效实现个人、企业、机关内部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机关内部90%以上非涉密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持续深化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前“零审批”试点,启动实施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改革,加快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平台3.0全面应用。统筹推动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力争山水林田等自然性资源市场化配置和园林绿地、农村垃圾市场化运维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力推行国企市场化改革,全力支持旅投、国资公司做大做强,加快推动城投、水投、交投、剑瓷公司转型为市场主体。探索构建“互联网+监管+风险+信用”综合监管闭环,实现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加快打造信用城市。稳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续工作。
  (二)突出企业为基、项目为王,高质量打造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聚力打好高质量绿色发展组合拳,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全力夯实发展后劲、增强发展动能。
  尽心尽力优服务。认真宣传贯彻全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旗帜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高效落实上级应对疫情系列新政,根据企业需求动态集成、量身定制惠企政策,大力实施“五减”共克时艰行动,不断深化抗疫助企·暖春行动二十一条、“一长两员两车”等举措,确保为企业减负5亿元以上。持续开展“五个一百”精准服务企业行动,确保企业问题解决率达90%以上、满意率达95%以上。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建立企业需求表、创新产品表和金融政策表,加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力争制造业贷款增长12%以上。切实加大化旧控新、化圈减链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力争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率均稳控在较低水平。组织开展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探索实行环境信用差别化管理,健全完善企业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机制。高效落实稳外贸新政,健全完善“订单+清单”监测预警机制,加快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外贸风险防范体系。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策划举办浙江·龙泉国际车用空调及制冷技术展览会,大力开拓东盟、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举办2020年工人运动会。
  聚心聚力育产业。紧扣“整合、转型、赋能、开放、改制”十字方针,全面启动平台“二次创业”,奋力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大平台打造,加快推动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安仁、塔石、查田、八都4个乡镇功能区整合提升。开工建设中国龙泉鞋城产业基地等工业平台,完成新拓展空间500亩、盘活闲置低效土地300亩、新出让工业用地600亩,新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持续开展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试点,新开工建设小微园3个以上。聚焦大企业培育,统筹实施“凤凰行动”“雏鹰行动”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净增5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小升规”企业10家。聚焦新兴经济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开发区(芳野小微园)省级数字化试点园区建设,确保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力争实现城区范围5G信号基本覆盖。聚焦打造百亿健康产业,扎实推进浙江科伦国镜药业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宝溪水文化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不断深化查田青坑底矿泉水等项目前期,持续完善以医疗服务、休闲养生等健康服务业为先导,以医药药品、灵芝加工等健康制造业为重点,以食用菌、茶叶等健康农业为基础的健康产业体系,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力争增长20%以上。聚焦传统制造业升级,开工建设竹木电商园和五金汽配小微园,全面建成汽配云大数据服务中心,加快打造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园,力争“一优三特”主导产业产值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均增长7.5%以上,通过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试点验收。聚焦服务业提质,出台实施服务业发展新政,深入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高效落实促消费新政,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全心全力扩投资。精准对接全省“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深入实施“投资新政”,切实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全力抢时间、补增量,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交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均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省市县长工程任务全面完成。抢抓“窗口期”机遇,谋划推出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及补短板重大项目,争取列入省“2+6”项目清单,全力争取中央专项债、预算内资金。坚持选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按照“新兴产业建链、优势产业强链、传统产业延链”的思路,有效抓好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全链条招商,重点突出工程机械、生物医药、鞋产业招商,切实推进总部经济招商,创新推行“云上招商”,引进大项目12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0亿元以上。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快构建“项目招引—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闭环式服务链条,全面建成云和至龙泉天然气管道工程、塔石隧道应急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500千伏丽西输变电工程、双枪生态产业园等项目。持续优化要素保障,确保完成土地征收1000亩以上、房屋拆迁5万平方米以上,争取竞争性分配资金增长15%以上。
 (三)突出文化扬名、文旅融合,高质量培育文旅特色竞争力。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做深做实剑瓷文化“三化”,加速文化旅游融合,持续提升“剑瓷名城、天下龙泉”的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美誉度。
  致力打响文旅品牌。持续推动特色文化“走出去”,策划举办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境外巡展,组织引导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厦门茶博会等系列展会,探索推行特约经销、连锁经营、竞价拍卖等营销模式,确保全年举办各类巡展会展10次以上。持续推动文旅品牌“响起来”,继续办好第三届世界青瓷大会,精心办好“不灭窑火”龙窑烧制、“海丝之源”寻踪探秘、瓯江水文化夜游等文旅体验类活动。制定出台旅游消费券政策,策划推出“一剑钟情·从瓷开始”——龙泉人游龙泉和万人游龙泉系列活动,大力推进研学游,培育发展“云旅游”等新模式。不断推动文化研究“深下去”,充分挖掘剑瓷文化资源,争取求学之路、人生之路宝剑文化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开展“红色铸魂、绿色赋能”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行动,加快发展红色文化研学游,全力支持住龙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小镇。
  致力发展文旅产业。出台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系列新政,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大融合,旅游总收入力争增长25%左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入选全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实施主体培育工程,新增剑瓷“个转企”25家、上规上限企业3家,力争剑瓷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5%。实施平台升级工程,青瓷创业园(工业地产)、青瓷文化园、青瓷小微企业创意基地、剑瓷电商园投入使用。实施标准生产工程,谋划建设青瓷原材料标准化产学研基地,加强青瓷标准化生产、刀剑材料运用等技术难题攻关。实施人才兴业工程,谋划建设剑瓷产业人才实训基地,策划举办剑瓷创意创新设计大赛。实施市场开拓工程,全面推广“天下龙泉”商标,策划举办龙泉日用青瓷走进机关大院、走入千家万户活动,确保剑瓷电商销售额增长25%以上、剑瓷外贸出口增长15%以上,龙泉青瓷宝剑商城平台销售额突破1.6亿元。
  致力丰富文旅产品。聚力推进文旅旗帜性、标杆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高品质文旅拳头产品和“月亮”景区,力争文旅项目投资增长15%以上,确保创成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市。举全市之力打好国家公园创建攻坚大会战,全域联动打造国家公园,扎实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本底调查和确权登记、生态移民搬迁、地役权改革等工作,加快推动兰巨氧吧长寿小镇、泉灵谷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屏南中国越野小镇、龙南农耕文化小镇等项目前期,为丽水全国首批创成国家公园发挥好龙泉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作用。加速打造青瓷小镇升级版,大力推进青瓷产业园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验收命名,力争成为第四批省级特色小镇。全速推动宝剑小镇开发,完成宝剑大师园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风情一条街、小镇客厅、文创商业街和秦溪山道路建设,争取启动实施宝剑小镇二期开发。
  (四)突出名城提质、乡村振兴,高质量建设全域最美大花园。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更以品质论高低”的理念,持续提升城乡建设的“面子”和“里子”。
  高标准推动名城提质。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有效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各类规划,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坚持文化注魂、匠心塑形,全面实施名城提质“1139”工程,确保城镇化率提升至65%以上,争取入选全省“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名单,力争2021年前创成景区城。精心扮靓城市“绿心”,全面完成九姑山环形绿道和叠嶂楼建设,高品质规划建设棋盘山、凤凰山。全线贯通瓯江绿道,组织实施留槎洲及周边水环境系统提升工程,全面建成黄灌防洪堤景观工程二期,持续推进瓯江两岸绿化、亮化、美化。谋划实施剑川大道北段市政工程,完成剑池路文旅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绕城东线、村沈线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力争建成城市精品旅游线路2条。统筹推动新城开发、名城保护、旧城改造,建成龙泉火车站货场东通道和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江滨北路西街段,加快推进龙泉火车站站前广场、城东综合体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城市艺术区、七星井区块开发,稳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区截污纳管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智慧管理、人性管理,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确保创成省示范文明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
  高站位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两进两回”行动,提标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壮大产业增实力。携手阿里巴巴共建县域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区,做强做优“竹茶菌蔬”等主导产业,做精做特“蜂果药”等新兴产业,扎实推进种植业“五园”示范基地和“600”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建设,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5%。加强“丽水山耕”母子品牌运作,谋划建设食用菌网上交易中心,持续打响“龙泉红”“龙泉绿”“龙泉灵芝”等区域公用品牌,力争“丽水山耕”农产品销售额增长30%以上。深化改革激活力。持续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统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确保新增“三权”抵押贷款1亿元以上,全力争取新时代美丽乡村综合集成改革试点。有效落实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美化环境添魅力。编制实施花园乡村建设标准,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丽城镇建设,统筹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古村复兴示范工程、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打造美丽城镇省级样板2个,创成省级景区镇3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特色精品村3个。优化治理聚合力。健全完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打造数字乡村,建成善治示范村3个,创成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
  高效率促进价值转化。扎实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探索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加快构建生态发展指数体系、生态产品标准体系和政府购买生态产品机制,切实推动兰巨乡和西街街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乡镇创建。充分依托空气清新、水质清冽、土壤清洁、气候清爽、环境清幽的生态优势,突出抓好源底田园综合体、住龙田园综合体、“梦里桃源”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田园经济和休闲康养业,持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提质扩面。启动实施瓯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域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统筹实施碧水、蓝天、净土、清废“四大战役”和垃圾、厕所“两大革命”,加快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突出抓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各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联动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和河道采砂、秸秆焚烧、明火上山、烟花爆竹禁止工作,投入运营静脉产业——垃圾资源协同化处理工程,力争城区垃圾分类覆盖面达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达100%,水质继续保持“三个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2.5指数持续领跑全省,创成美丽河湖市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五)突出百姓幸福、社会和谐,高质量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继续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倾心倾力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富民增收再提标。严格对照《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大领域补短板工作清单》,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面打赢精准补短攻坚战。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统筹推动“下山脱贫”和“上山致富”,确保完成生态搬迁4000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左右。高效开展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提升行动,持续巩固农村“消薄”成果,力争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且年经营性收入达8万元以上的村占比不低于30%。扎实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半篇文章”,变“人合”为“心合”、“集中”为“集约”、“新村”为“强村”。聚力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区,有效助力昭化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优化就业、社保、住房保障等服务,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巩固在95%、99%以上。聚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切实加强大病统筹和社会救助。着力破解“一老一小”问题,新建成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式养老机构,切实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持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残疾人的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推动教育卫生再提质。大力开展教育提质深化落实年行动,深入实施学前教育精准补短和初中“壮腰”工程,扎实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不断夯实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基础。高效落实产教融合实施意见,高质量建设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投入使用南大洋小学、城东小学,建成中职校二期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第四中学扩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第五中学、第二中学扩建二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启动开展“德润人心、礼伴成长”五心德育品牌创建行动。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市管校聘”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实行教师“积分制”管理。升级建设高品质健康龙泉,持续深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融合体和医共体建设,加快推动医疗资源整合、人才聚合、服务融合。坚持平战结合,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力度抓紧补齐短板,开工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谋划打造集疾控中心、妇计中心、龙泉市红十字医院等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突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抓好无症状感染者筛查管控,扎紧织密精密智控网和全员自控安全网,全链条加强从“国门”到“家门”的闭环管理。组织开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行动,大力倡导使用“公勺公筷”。继续实施偏远山区医疗服务全覆盖精准对接计划,致力打造“流动医院”金名片。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中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创新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稳步推进安泽园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产业市场化。
  推动社会治理再提效。聚焦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努力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扎实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最多跑一地”基层治理体系。全力推动应急模式、应急机制标准化升级,规范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快打造“花园云·城市大脑”平台。启动开展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确保即查即治、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全面完成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工矿商贸等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切实抓好猪肉、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常治”,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集中整治“套路贷”、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完成“七五”普法终期验收,争创全省“七五”普法先进县。扎实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重视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台、科协、老年体协、移民、气象、工商联、文联、地方志、档案、民族、宗教、慈善、红十字、外事、社会科学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全力以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三、致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新的一年,我们将全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更实、更精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
  (一)不忘初心,忠诚干事。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履职尽责全过程,高效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断推动“三服务”制度化长效化,下更大力气解决企业、群众、基层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深层次问题、老大难问题和悬而未决的难题。
  (二)尊崇宪法,依法办事。健全完善政府常态化学法制度,不断深化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力争创成法治政府示范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持续完善府院联席会议制度,不断优化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巡视巡察、监察、司法、审计、群众、舆论监督,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牢记使命,担当成事。致力打造“唯实、惟先”的政府文化,组织实施“生态经济大追赶”“文化旅游大融合”“作风建设大家评”活动,全力营造实干至上、奋勇争先的发展氛围。牢固树立“整体、智治”理念,不断深化政府系统性变革和数字化转型,力争“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治理”等工作走在丽水前列。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重大政策、重大产业、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研究,不断提升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水平。加快推动容错免责机制落地见效,有效促进“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性互动。
  (四)清正廉洁,干净处事。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各级党委实施办法,全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坚持政府过“紧日子”,集中财力办大事,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15%,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压减8%,“三公”经费支出压减5%,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5亿元以上,持续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坚持党员领导干部争当表率、勇当示范,带头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用权、廉洁从政。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高质量开创新时代美丽幸福好龙泉建设新局面,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五个一百”:指百名涉企干部进企减负服务、百场企业人才招引交流服务、百名专家进企科技创新服务、百名银行人员进企金融服务、百场企业人才培训服务。
  2.数字经济:指一个经济系统,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数字化的全新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其本质在于信息化。
  3.浙江制造:指以“标准+认证”为主要方式,集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为一体,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
  4.供销e城:指优质农产品销售平台,主要采用市场端的信息形式订单,指导生产,形成完整的生产销售链条,为杭州等大中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优质生态农产品。
  5.“三权”抵押贷款:指使用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林权及农民住房财产权进行抵押贷款。
6.“一园两区”:指浙江省将凤阳山——百山祖等区域与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整合,所形成的一个国家公园下辖两个相对独立园区的创建架构。
  7.清新空气示范区:指由浙江省大气办评定,打赢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基本消除重污染的县级以上城市。
  8.“三个100%”:指平均地表水水质Ⅰ—Ⅱ类比例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9.“标准地”:指浙江省要求土地出让前明确每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再行挂牌出让。企业拿地后,经相关部门“一窗受理”后就可直接开工建设,待建成投产后,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
  10.飞地经济: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11.医共体: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整合形成的医疗卫生共同体。
  12.“雪亮工程”: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3.“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14.GEP: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旨在建立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的、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的统计与核算体系,主要指标是生态供给价值、生态调节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生态支持价值。
  15.“两山”理念:指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6.“四大”建设:指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
  17.“一长两员两车”:指龙泉市为做深做细“三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建立的派企服务长、驻企服务员、健康指导员、服务企业直通车、巡回体检服务车服务机制。
  18.“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9.“四好农村路”:指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0.“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指把产业、学术界、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十方面因素融合提升,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21.“10+N”:“10”指营商环境便利化主要指标,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分为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用电报装、用水报装、用气报装、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纳税、跨境贸易、企业注销。“N”指若干个无法量化的支撑性指标,具体有惠企政策、执行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办理破产等。
  22.“三服务”:指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
  23.“五减”:指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
  24.“凤凰行动”:指浙江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核心是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
  25.“雏鹰行动”:指浙江省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
  26.“一优三特”:指龙泉市汽车空调零部件一大优势产业和青瓷宝剑、竹木加工、健康食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
  27.“两化”:指工业化和信息化。
  28.“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指浙江省谋划开展的千亿数字经济工程、千亿生命健康工程、千亿高端装备工程、千亿文化旅游工程、千亿能源环保工程、千亿技术改造工程。
  29.新基建:指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
  30.省“2+6”项目清单:“2”即抢抓窗口期争取国家支持重大项目清单、抢抓实物量提速推进重点项目清单。“6”即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政府专项债清单、企业债发行项目清单、重大产业项目清单、数字浙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央企合作重大项目清单。
  31.总部经济:指招引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总部在本地区落地布局、登记纳税,进而带动形成总部集聚效应的经济形态。
  32.名城提质“1139”工程:指龙泉市谋划实施的以“一心一江三线九区”为重点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前“1”即九姑山、棋盘山、凤凰山这一城市绿心;后“1”即瓯江两岸;“3”即城市绿道线、城市中轴线、城市外环线三条线;“9”即城东新城、龙泉火车站区块、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宝剑小镇区块、凤起路区块、江滨南秦区块、中国龙泉鞋城——鞋产业回归工程区块、江滨南岸上水南区块、江滨南岸下水南区块九大区块。
  33.“两进两回”:指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
  34.种植业“五园”:指道地药园、生态茶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特色菌园。
  35.“三位一体”农合联:指具有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36.“千万工程”: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37.“五治融合”:指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融合。
  38.消薄:指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39.“一老一小”:指养老服务、托幼服务。

  40.儿童之家:指依托村(社区)、中小学校等设施资源建立,为留守儿童提供临时照料、课后托管等服务的综合性服务设施。

  41.初中“壮腰”工程:指针对我市初中教育短板,通过培育初中强校,带动初中整体办学质量、优质教学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的教育提质工程。

  42.流动医院:指以巡回诊疗服务车为基础,进村入户开展医疗健康服务,破解偏远山区看病难的一项举措。

  43.“套路贷”: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44.“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5.“四个自信”: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6.“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龙泉市人民政府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目标任务
1 教育提质工程 开展幼儿园放学后托管,实现有放学后刚性托管需求的幼儿园全覆盖;推进城乡幼儿园补短提升,省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达60%以上;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公办园覆盖面达28%以上,新增幼儿园学位180个;建成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个;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配备率达100%,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率达100%,心理高危学生筛查及心理高危学生结对帮扶率达100%。
2 医疗卫生服务
提升工程
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新增1家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新增托位25个;对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自愿免费接种2600人以上,开展高危人群大肠癌筛查1500人以上;开工建设龙泉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谋划打造集疾控中心、妇计中心、龙泉市红十字医院等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
3 农村饮水安全
提升工程
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全市405个项目点位建设,新增提升6.3万农村居民饮用水标准。
4 交通便民工程 新改建公交站点2个,新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90公里以上,新建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5个。
5 食品安全工程 培育发展放心消费单位600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00家,建设城乡放心农贸市场2家;改造提升农村家宴“放心厨房”6家,建成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智能阳光厨房”15家。
6 敬老服务工程 新增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1家;完成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家庭照护者培训300人次以上;完成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0户。
7 名城提质工程 完成九姑山绿道8公里建设;完成上茶街二期改造提升;完成剑川大道城市中轴线国大、广济街、周际三个节点改造提升;建成三江口区块堰坝1座、栈道260米,城东商业综合体(Mall)结顶,完成龙商鞋产业链回归工程—塔石区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对全市符合条件加装电梯的既有住宅做到“能加、愿加则尽加、快加”。
8 文旅惠民工程 推出“一剑钟情·从瓷开始”龙泉人游龙泉、万人游龙泉等系列活动;发放“旅游消费券”200万元,全市旅游景区对全国医护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实行门票免费优惠,其他游客实行门票半价优惠;新建农村文化礼堂35个,提升2个,培育4个;送书下乡1万册。
9 爱心助学工程 重点资助应届高中毕业大学新生低保、残疾、单亲等贫困学子不少于200人;低保普高大学新生助学率达100%。
10 “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工程
完成“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