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2 20:18   责任编辑:wzw@2022
——2021年3月8日在个旧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个旧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个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中央、省州市委安排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六个大抓”,全市经济增长高于全州、优于全省,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疫情防控“五早”措施,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一二三四”工作法,及早实现市内病例“清零”。累计投入各类抗疫资金1.06亿元,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学复课,持续加大减税降费、信贷支持、租金减免等扶企惠企力度,经济增速逐季加快。39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2名抗疫英雄荣获省级表彰。慎终如始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全覆盖、全流程闭环管理,坚持“人物地”同防,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持续推进“六个大抓”突破见效,重点抓好省州市稳增长各项措施落实落地,积极筹措财政资金3000万元用于保障稳定经济运行17条措施。云锡年产12.5万吨阴极铜升级改造稳定达产,南翔年处理90万吨氧化锰矿石、润鑫铝业年产8万吨高端铝型材等项目顺利投产,云南戊电高性能靶材制备开工建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争取专项债券和特别国债资金15.4亿元,年内集中开工6批56个重点项目,全州排名第三,完成年度投资24.99亿元。个金公路及金湖东路提升改造、城区智慧停车电子化收缴试点项目建设完工,冲坡哨冶金加工园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河道治理等项目开工建设。电商网络销售额首次突破9000万元,同比增长6.76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9.1亿元,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实现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4亿元,增长1.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7.8%。
——三大攻坚战稳扎稳打。脱贫攻坚更加有力,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动态机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百日总攻、提升、巩固三大行动战役,累计投入资金4.23亿元,补齐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8个方面短板弱项;污染防治更加有效,投资10.67亿元实施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项目23个。64个废渣堆整治主体完工,黑冲河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通过验收审查。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8%,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加有力,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限额以内,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545.15万元,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全部清零。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01%,低于全州平均水平。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新增城镇就业61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5%。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超额完成州级下达目标任务。疫情期间为企业减免各类社会保险费1.6亿元,返还企业稳岗资金1175.97万元。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资金1.33亿元,失业人员价格临时补贴1343.23万元。基础教育“三率”综合排名全州第一,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建成办学。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竣工投用,艾滋病防治“三个90%”目标顺利完成。圆满举办2020年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学生)运动会游泳预赛。首次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2020年度十项惠民便民实事全部兑现到位。
——重点工作成绩斐然。云锡锡冶炼退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个旧火车站建成投运,建个元高速即将竣工通车,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在全州率先建成;乍甸乳业、云河药业荣获“云南老字号”企业;大屯片区、鸡沙片区纳入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发展战略,阳山生态公园成为全州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典范,环金湖步行街获批全省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沙甸街道、市人民法院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示范单位;个旧纳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期间独立工矿区提升改造重点地区,荣获省级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市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在省级考核验收二类县市中排名全省第三、全州第一。
过去五年是个旧市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五年,我们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根本的遵循和指引、最强大的动力和鞭策,深入贯彻市委“12536”工作思路和州委对个旧提出的“六个新”要求,大力推动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提出的4类31项发展指标基本实现。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赶超跨越的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比2015年增加134.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6.5∶51∶42.5,民营经济比重由45.4%提高到52.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2.8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2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9.4%。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入围全省县域经济10强县前列,2019年排名第三位,上榜全国县域投资潜力、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400强。
过去五年,是产业转型突飞猛进的五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农业龙头企业达5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1.21:1提高到1.89:1。乍甸乳业成为全州唯一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大红屯发展为全省最大粮油加工企业;工业发展优势不断巩固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6%,规上工业企业增加至88户,工业体量占全州比重达20.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45.4%提高到52.6%。个旧市特色工业园区晋升为百亿级园区,总产值达119亿元,入驻企业75户,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为主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云锡锡化工、云南惠丰、云南惠铜成为新的10亿级企业。圣比和实业、云河药业入选全省百家“民营小巨人”企业,惠铜新材料、锦海电器填补红河州电子信息制造业空白;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阴山玻璃栈道、戈贾森林公园、尼格温泉等健康旅游景点知名度不断提升,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65%、20.4%;个旧成为阿里巴巴、云南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授权“村播”试点县,快递、物流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过去五年,是城乡颜值提档升级的五年。大屯新区展露新颜。新区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三个先行”取得较大进展,大屯海环湖观光西路、星河路等8条主干道路竣工通行,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加紧建设,医院、学校、安置房等配套项目稳步推进,东盟(红河)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及周边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大屯至滇南绿洲往返公交开通试运行,滇南绿洲片区市政管理有序开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服务中心框架基本成型,产城融合、双城联动更加紧密,大屯在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开始显现。主城面貌日新月异。“美丽县城”建设深入推进,建设路、金湖西路、新景路等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完工。市区雨水管网、污水再生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等多项市政改扩建工程建成投运,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完成环金湖、个金公路等片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实施“点靓个旧”亮化工程,“花漫金湖、绿染锡都”成效凸显。大力实施城乡、路域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市景观和环境得到提升改善。累计改造城镇棚户区20992套、老旧小区4345户,城市绿地率达49.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6平方米,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5.2%、100%。成功创建云南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第五次省级复审。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创建省州市级美丽乡村16个,完成农村改厕2.57万户、危房改造8485户。改造农村公路522.2公里、农村电网267公里,提早实现硬化路“组组通”,动力电“村村通”。建成高标准农田3.54万亩。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2%。
过去五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五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4个,易地扶贫搬迁2096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821人。大屯城镇化集中安置搬迁模式入选省脱贫攻坚先进案例,11.1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同富超市”“扶贫车间”等创新举措成为全州示范。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巡视考核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2019年实现30个贫困村出列,1个贫困乡退出,3668户1393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过去五年,是生态环境全面好转的五年。污染防治力度空前。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毕。以“建、入、关、转、治”为抓手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56%以上,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3.96%。淘汰水泥、铅冶炼等行业落后产能57.76万吨,拆除鼓风炉59座,关停364家选矿企业,2700余万吨历史遗留冶炼废渣得到有效管控。河湖长制有效落实,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生态创建成效显著。成功列入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获批云南省首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个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减排指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州控指标。生态保护日益加强。完成人工造林7.9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达61.3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34.23%提高到45.04%,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6.3%提高到97.8%。
过去五年,是改革创新亮点纷呈的五年。深化改革成效凸显。大屯、沙甸实现撤镇(区)设街道,13个“村改居”顺利完成,鸡街镇成为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鸡街沙甸一体化发展启动建设。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和殡葬改革试点创造了“个旧经验”,提供了“个旧模式”。“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11%。对外开放成绩显著。累计引进国内外资金516.89亿元,较“十二五”增长2.7倍,进出口总额达2.5亿美元,是2015年的1.37倍。先后与华冶科工、比亚迪、华侨城等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振兴、旭众、远大等民营企业在自贸区红河片区入驻注册。创新动能加快聚集。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较2015年增长45.35%。获准建立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位居全州第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8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5%。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的五年。社会保障不断增强。新增城镇就业3604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6851人。城乡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累计支付各类社保待遇105.22亿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58.4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以上。新建改建各类学校179所,2016年提前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基础教育“三率”较2015年分别提高9.5、19.6、14.9个百分点;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综合医院二次复审,州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肿瘤专科医院,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21人、床位数9.2张,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21岁。新建养老机构18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8个;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金湖西社区、市人民法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市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成功创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14家单位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央、省委宗教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深入推进。平安个旧、法治个旧加快建设,扫黑除恶、禁毒防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过去五年,是政府建设不断强化的五年。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肃整改省委第九巡视组巡视反馈问题,完成“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全国教育整顿试点任务。完成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23件、政协提案737件。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实施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七五”普法圆满收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三公”经费较2015年下降61%。持续抓好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大力支持配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深刻领会到: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决做到对党中央、省州市委决策部署闻令而动、令行禁止;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重塑支柱产业优势;必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市“十三五”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社会各界人士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参与疫情防控的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向驻个部队、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关心支持帮助个旧建设发展的省州驻个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发展质效有待提升,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强,财政收支平衡困难;城市集聚效应不明显,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地表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公共服务及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存在差距;少数干部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狠抓落实的本领有待增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二〇三五远景目标
未来五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纲”和“魂”,学深悟透、细照笃行,聚焦发展、真抓实干,既“赶考”、也“补考”,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不折不扣推动省州市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个旧落实落地。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八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及省、州发展战略,紧扣州委对个旧提出的“六个新”要求,按照“融入中心,双城联动,绿色发展”战略思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成新型工业化强市,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引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路子,绘就新时代“世界锡都·宜居个旧”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美丽画卷。
主要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努力把个旧建设成为云南新型工业化强市、全省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具体是: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格局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基本形成,高水平改革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到二〇三五年,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个旧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围绕上述目标,市政府将对标市委规划建议、围绕规划纲要,重点抓实抓好抓细以下工作。
(一)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共筑和谐美丽家园。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讲好宣传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的“个旧故事”,推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全市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二是深入推进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向纵深发展,力争将沙甸街道打造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努力将我市创建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三是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改善社会民生,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融合发展,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定生态文明建设鲜明导向。统筹实施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区域内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个旧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二是坚持保护优先提升环境质量。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持续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培育和保护,强化对矿山采空区和工业废弃场地的有效修复和妥善处置,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三是坚持发展优化推动绿色发展。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全省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使“绿色”成为个旧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四是坚持治污有效筑牢安全屏障。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6个标志性战役”,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和专项行动,为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作出个旧贡献。
(三)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发展新优势。一是促进“市企”联动。支持云锡做优做强,在有色金属产业链延伸及配套发展、环境保护治理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发展新路子。二是推进“市区”融合。构建更加合理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强三大平台紧密合作,积极参与云南同沿海地区开放合作,全面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四)以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找准融入通道。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把握特色及优势,加快实现产业、平台、招商融入,力争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5%以上。二是全面促进消费。培育繁荣各类消费市场,推动上下游、产供销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性作用。三是拓展投资空间。持续推进“两新一重”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应急救援、生态环保等领域短板,着力提高工业投资比重。
(五)以高质量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助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着力争创一批“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生态康养度假新业态,为打造“三张牌”贡献个旧力量。二是发展壮大支柱优势产业。紧紧围绕省、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5+4”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州比重达到30%以上,为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厚植工业发展龙头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振兴和产业链提升行动,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走好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园区平台“主阵地”,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世界领先的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
(六)以推进“数字个旧”建设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一是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市区5G网络全覆盖,提升个旧大数据中心云服务能力,做好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二是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行动。打造区域性有色金属及新材料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化矿山和智能工厂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三是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一心一网一平台+N应用”的智慧城市核心架构,促进智慧城市的要素互联、基础完善、资源共享。四是着力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政务信息共享开放,优化政务业务流程,创新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政府协同治理能力。五是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支持重点行业领域应用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云服务,提升全市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
(七)以滇南中心城市为引领推进区域协调和新型城镇化。一是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做强做大新城区,做精做特主城区和鸡沙一体化示范区,做靓做优贾沙—保和—蔓耗片区、卡房—老厂片区,全面融入滇中城市群、昆河经济走廊和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发展轴。二是致力打造大屯核心引领。全面加快新城区建设,不断增强城市行政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建设成为个旧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滇南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三是全面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开展城市体检,加快“美丽县城”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分批分步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力争成为全省城市更新示范。四是全力推进鸡沙一体发展。在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生态绿色、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全力推进一体化发展,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大变样。五是加快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推进集镇建设,强化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最大限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八)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客货运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安全便捷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完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构建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三是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网。加快推进滇中引水工程二期及大屯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河库连通、库库连通工程建设,完成邦干、石洞坝水库等重点水源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做好防洪减灾工程。四是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推动鸡沙片区建成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农村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九)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帮扶,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大工程,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情况。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精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继续抓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步推进田园综合体、精品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宜居水平。
(十)以塑造工业文化品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一是塑造锡都工业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讲好名人名家故事,塑造锡都精神,打造国际锡文化名城。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提升改造,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文化惠民等工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三是全面提高社会文化素养。加强党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更大限度凝聚改革发展向心力。
(十一)以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新发展活力。一是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着力解决企业融资和运行困难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创新创业、延链补链,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二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红黑榜”评价制度,力争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鸡街经济发达镇试点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国企、农业农村、民生领域等重点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四是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围绕“5+4”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20家。五是打造世界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突出支持云锡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以锡产业为主的云南实验室,打造成世界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六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引导企业与科研团队开展产业科技研发与创新,积极争取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支撑个旧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七是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实行更加优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十二)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扎实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和技能提升行动,保障重点群体充分就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力争到2025年,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到30%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抓好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提升高中教育水平,稳步发展其他各类教育,力争把新城区打造成滇南教育服务中心。三是推进健康个旧建设。着力抓好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努力将个旧打造成为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国内一流的康养胜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把大屯、沙甸创建为“国家卫生乡镇”。四是发展养老托育服务。加快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改善城乡困难人群基本生活条件。
(十三)以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加快建设法治个旧。加强依法行政,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法治个旧、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二是加快建设平安个旧。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军民团结,全面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三是加快建设文明个旧。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诚信个旧建设,力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三、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1年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紧盯目标任务,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新增就业0.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州级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抓好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开创经济社会新局面。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加快推进市传染病医院“双提升”工程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和物资保障体系。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压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强化中高风险地区入个人员闭环管理。加强重点场所防控,持续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管理,有序推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做到“六个立即、一个及时”。二是抓牢“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计划”及转移就业农民工稳岗转岗服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人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人次以上;兜牢民生底线,推动失业保障范围扩大到全部参保失业人员。落实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守住粮食能源安全红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坚决守住22.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7.3万吨粮食产量的底线目标,保障粮价稳定和市场供给。强化能源运行监测调度,统筹做好油电气等供需平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开展网上产品推介、产能对接、招商签约等活动,给予在原材料保供、物流保畅等方面的企业大力支持;强化基层运转保障,用好用活中央推行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力争压减一般性支出10%。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三是抓实扩投资促消费。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债券和预算内资金,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实施更大力度促消费政策,扩大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升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公共服务支出比例。加快推进宝丰隆、云庙等特色鲜明的主题街区建设,促进环金湖步行街消费升级,提升云河药业、乍甸乳业“云南老字号”企业品牌影响力,加快培育“宅”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热点。
(二)坚定不移培育现代产业,着力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全力打造一流“三张牌”。聚焦打好“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风电、光电和燃气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布局。推动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云锡、振兴等重点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确保润鑫5万吨产能置换技术升级绿色铝项目竣工投产;聚焦打好“绿色食品牌”。深入落实省委“一二三”行动,做大做优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创建示范。完成1.6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袁隆平等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推动建设肉牛、肉羊、生猪等高原特色养殖示范区。高标准建设2万亩核心烟区,高质量完成2.6万担烤烟收购指标。推动云河药业做优做强现代中药产业,支持乍甸乳业、大红屯等农业龙头企业高端化发展,争创“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力争特色农产品入选云南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确保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聚焦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推进老厂房、旧厂区改造利用,扎实做好“锡文化+”旅游产业、产品打造。加快文旅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抓好“一部手机游云南”建管用,积极推进乍甸牛奶小镇二期建设,力争景区智慧化、阴山悬崖酒店等项目年内落地。借助“中国天然氧吧”优势,加强阴山、蔓耗雨林等景区景点和阳山康养项目建设,打造加级寨“梨花谷”、贾沙温泉康养等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争创国内一流的气候康养胜地。力争实现旅游收入和人数同比增长6%、7%。二是重塑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坚持“两型三化”方向,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和产业链提升计划,夯实“工业四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巩固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优势,发展以锡、铅、铜、铝基为代表的先进金属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以砷基、铟基为代表的先进光电子、微电子材料,以锂电材料为代表的新能源材料。抓紧推动北部选矿试验示范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升规纳规,完成惠铜新材料1.5万吨锂电铜箔技改扩产项目建设,力争天黎铅银废料综合利用、源正6万吨再生铅、圣比和年产5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二期等项目年内开工,积极争取戊电铟锡合金、鑫联锌基合金等项目落地。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达90户以上。三是持续发展壮大产业园区。深入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园区智慧化管理。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开展八抱树化工园区申报,实现华鼎年处理100万吨冶炼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实施;完成冲坡哨冶金加工产业区标准厂房一期、天然气配套管网等项目建设,实现园区企业入驻;启动循环经济园区泗水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北部园区后续公辅设施建设,建成园区企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
(三)坚定不移建设人民城市,着力绘就山水人城新画卷。一是全力打造城市核心区。围绕“五个一体化”和“六个融合发展”,聚焦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四个同城化和“产”“城”“人”全面融合,加速推进新城区建设。加快实施个屯路延长线、供排水、配电网改扩建等市政基础设施及大屯粮食物流园、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大屯海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工程,确保红河大道人行道(个旧段)、星河路延长线等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开展城市有轨电车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端商贸、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中央商务区,加快引进高端购物中心、美食广场、特色酒店等项目;扎实推进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工程,构筑城市生态安全网络体系。启动个屯一级公路取消收费工作。二是精准推进城市更新。完成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持续深入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做好个旧选厂、八号洞云锡三十三车队片区开发利用,积极谋划建设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修订《个旧市城市管理条例》,建立城市“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体检制度。实施金湖西路片区城市更新试点,推进民权路、金湖东路支线等城市道路建设,打通金湖小学至联盟路、工人南路至工人路2条“断头路”。建成锡文化传承展演中心、体育馆、市民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加快雨水管网改扩建工程进度,力争建成海绵城市1.3平方公里以上;稳步推进6077户老旧小区和2576户棚户区改造,完善“三供一业”、养老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建设一批小绿地、小广场,力争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启动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完成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治理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审。三是加快推进鸡沙一体化建设。立足“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大变样”思路,构建“六个一体化”发展格局,加速打造市域经济社会次中心。力争鸡沙一体化为民服务中心、鸡个一级公路绿化亮化工程、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河道治理工程主体完工;开工建设鸡沙片区城镇风貌提升改造工程;抓紧推进个旧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基础设施、沙甸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八抱树化工片区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党群服务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整改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涉及个旧市问题。巩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成果,突出抓好源头治理、重点行业整治和专项治理,确保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城区空气优良率不低于97.5%;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规范化管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开展“一河(湖)一策一档”修编,强化南盘江、红河流域内生活源、农业源污染防治,确保老虎山和冲坡哨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上半年投入使用,加大大屯海、金湖、倘甸双河、乍甸河等水体治理力度,保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逐步消除劣Ⅴ类水体并达到功能区划要求;深入推进全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试点建设,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开展火谷都片区综合整治、小凹塘片区企业治理等工作,确保完成国家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40个点位整治。二是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聚焦生态制度、安全、空间、经济、生活、文化6大领域,着力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构建生态保护信息化监管体系。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完善生态红线管控机制。巩固提升戈贾森林公园、阳山生态公园建设成果,全面推动市域景区化,将个旧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公园城市。三是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着力推动森林个旧建设,深入落实“林长制”,抓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森林资源管护、资源综合执法以及数字智慧森林建设等9项行动,退化防护林修复、城市面山通道绿化美化、石漠化生态治理、重点区域林业生态修复等8大工程。启动实施通道沿线复垦复绿治理工程,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实施营造林1.92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万亩。
(五)坚定不移推动区域协调,着力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一是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民生支出优先用于贫困退出村和脱贫人口。建立健全“一平台、三机制”,推广使用“找政府APP”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强化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脱贫产业持续发展,加强消费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二是戮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益贫”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域乡镇商贸设施、到村物流点和农村电商服务站。持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认真落实和保障村干部补助和奖励标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革除陈规陋习,促进乡风文明。力争每个乡镇建设1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点。对标省委乡村振兴“百千万”和州委“十百千”工程,推动鸡街镇争创云南省产业强镇,启动建设鸡街乍甸田园综合体和5个精品示范村、20个以上美丽乡村。三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进程。构建“市区—中心集镇—村庄”协调发展格局,增强城镇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稳步推进集镇区农贸市场建设,持续建设“农村四好路”,力争完成30户自然村路面硬化80公里。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实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庄保洁等重点整治,确保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5%以上。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快递进村全覆盖,构建电商主体“一企带多村”“一店带多户”“一人带多人”利益联结机制,争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六)坚定不移抓实项目建设,着力迈出转型发展新步伐。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建个元高速及龙岔互通连接线、个旧火车客运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个旧火车站出站道路、泗水庄至国道323公路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华宁至开远至个旧高速、个蒙高速和开个大道、G323鸡沙北环线等前期工作,提升南部乡镇整体公路等级。开通个旧主城区至个旧火车站、个旧火车站至大屯街道等公交专线。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邦干、石洞坝、火把冲3座小(Ⅰ)型水库配套设施竣工验收,加快推进大屯海3#引洪沟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屯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开展杨柳田、坡背、花椒冲等水库前期工作,确保2021年新增蓄水库容200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以上。强化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8以上。三是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电力基础设施补短板、强保障,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抓实城市供电网和农网升级改造。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油气储备运营机制。做好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红河支线个旧段工程收尾。开工建设猴子山2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红河州日处理6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做好地产新能源汽车推广。
(七)坚定不移增强创新活力,着力激活跨越式发展新动能。一是大力推进“数字个旧”建设。深入推进高水平宽带网络覆盖,确保如期建成320个5G基站,实现市域内核心区域和部分景区、集镇5G覆盖;完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和城域物联网建设,推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成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搭建红河州有色金属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云锡、云南乘风、圣比和实业等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数字红河”11个重点项目(含7个省级新基建计划项目)建设;深化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政府系统视频资源融合。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发展,深化“刷脸就行”“扫码亮码”等集成创新,实施金融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推进交通领域移动支付全覆盖。二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5+4”现代产业体系,启动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确保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0%。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焊锡产品、无铅焊料、ITO靶材及铜基新材料等研究,提升高纯铟、铟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水平。加快人才培养,落实“军令状”制度和攻关任务“揭榜制”,鼓励各类人才在个旧创新创业。三是积极融入“三区”联动发展。立足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RCEP正式签署机遇,全面融入“三区”建设,积极参与第二十一届中越(老街)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聚焦新城建设、老城提升等重点领域,围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现代产业,加强与蒙自经开区开展联合招商、精准招商、专班招商,积极争取深圳正威集团在个旧布局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推进大屯新区中海片区综合开发、比亚迪有色金属产业融合及绿色交通合作等签约项目早日落地。力争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有新进展,引进签约亿元项目不少于3个。
(八)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凝聚攻坚克难新合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鸡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做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加快赋予鸡街镇行政职权事项,推动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运行机制。完成锡城镇撤镇设街道挂牌及村改居等工作;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工作,依法依规管好农村宅基地;扎实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促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向乡镇拓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整合现有市属国有企业,成立城市发展、粮食集团公司,加快完善组织架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力争发行企业债券,拓宽项目投资渠道,推动形成多元投融资模式;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市域综合医改,深化医疗保障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民政事业改革。二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省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28条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继续推广“会议协调、并联审批、互不前置、负面清单管理”审批模式,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健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加强招投标监督管理。力争在营商环境“红黑榜”考评中保持前列,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认真贯彻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省州纾困助企政策,落实省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政策措施,抓紧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扶持民营企业上市、中小微企业成长、民营小巨人培育。深入推进市级领导挂钩民营企业工作制度,在解决用地难、保障企业用水用能、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进一步出台专项政策,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低于全州平均水平。成立工业产业基金,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政策性金融和信用评级担保体系,推动鑫联环保科创板上市。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鼓励、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九)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扎实做好个旧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学区化办学改革试点工作。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高中教育扩规提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推动“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县域内中小学结对帮扶3个“全覆盖”。新建和平小学大屯校区、大屯新区幼儿园、鸡街中心校第二幼儿园和鸡街小学。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企业紧缺技术人才。确保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以上。二是致力打造健康个旧。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抓好医共体信息化综合平台和“五大中心”建设,完善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确保上半年大屯新区中医医院竣工投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推进锡城镇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老年病院、鸡街院区建设,探索卫生与养老共同签约服务机制。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级复审。三是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成宝丰隆商号、鸡街火车站保护利用等项目修缮。推进基层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庭院剧场提质升级,提高文化惠民工程质量。突出“互联网+”,扎实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适时举办戈贾森林公园国际ITRA越野跑等品牌体育赛事。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力争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0%。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城镇困难职工、失独失能老人、残疾人关爱保护。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逐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切实抓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加快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五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平安个旧建设,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持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严防重特大刑事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做好建党10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不断加强食品药品疫苗安全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启动实施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完成乡(镇、街道)、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继续抓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
同时,继续办好十项惠民便民实事。一是开通个旧汽车客运站至个旧火车客运站、个旧火车客运站至大屯汽车客运站公交专线;二是新建乡镇卫生院慢病中心3个,心脑血管救治站1个;三是新建改建3座A级旅游公厕,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新建、改建;四是完成个旧市污水处理厂至乍甸大河湾14公里绿色健康步道建设;五是完成13个主城区农贸市场达标规范,新建个旧冶炼路农贸市场;六是新建智慧停车场1座,路边停车位1500个;七是改造老旧小区6077户以上;八是完成1个“一乡一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60个,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160个;九是完成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并面向群众免费开放;十是开展100场文化惠民演出。
(十)坚定不移强化政府建设,着力展现为民履职新作为。一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州委各项要求落地见效。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防控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能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学法用法、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宪法、民法典等学习宣传重点,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健全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认真抓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三是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强化重点工作调度、难点问题专办,坚决反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牢固树立为民情怀,抓好“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四是切实加强廉洁从政。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抓牢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新时代“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的红河精神,永葆“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敢于争先、真抓实干”的锡都精神,奋力推动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个旧建设,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建市70周年献礼!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