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2 20:22   责任编辑:wzw@2022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3日在楚雄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杨俐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纲”和“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市委工作要求,与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一道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持续回升、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和谐稳定,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蝉联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9%和6.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投入4798万元储备防疫物资,科学设立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实施常态化体温监测、健康码管理、核酸检测及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入楚返楚人员排查,较早实现并持续保持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三清零”。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抓实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管控,慎终如始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
(二)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目标圆满完成。整合资金9.67亿元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百日提升、百日巩固专项行动,实施46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6971户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未脱贫的23户91人如期脱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调查和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淘汰超标柴油货车541辆,建成“美丽公路”57公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龙川江西观桥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风险防控精准有效。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完成年度债务化解任务,深入开展金融领域风险排查整治,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制定实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6条措施,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0.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7万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5.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282万美元,占全州51.7%;争取到位专项债券资金7.05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63亿元、上级补助资金25.63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1586万元;安排5300万元救助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1.6万人;减免税费11.04亿元,净增市场主体5029个;粮食产量达21.4万吨,生猪出栏48.6万头,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企业逐步复工复产、达产达效;压减财政一般性支出10%,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得到有效保障。
(四)全力抓好产业转型。农业稳中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3.7万亩,补充耕地1373亩、水田1424亩,生产收购烟叶1393.5万公斤,新增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示范种植工业大麻2533亩,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先进县。工业提质增量。宇泽半导体一期、川至半导体新材料、神威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晶科高效电池片、宇泽半导体二期、芙雅生物等项目加快推进,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中药配方颗粒、工业大麻等产业基地崭露头角,烟草、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三产逐步回暖。积极对冲疫情影响,利用自媒体宣传推介名特优产品,电商网上零售额达12.5亿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7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户;特色小镇创建扎实推进,太阳历文化园创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五)全力扩大项目投资。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建成园区路网7.5公里、标准厂房8.2万平方米,完成8个项目场地平整67.3万平方米,富民工业片区电力专线、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4.34亿元。重点项目有力推进。筹措9850万元开展楚雄民用机场、楚景高速等100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白衣河水库、东南绕城高速等251个项目开工建设,楚姚高速等60个项目顺利竣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百亿级项目招商落地实现重大突破,新签约重点项目36个,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2%。
(六)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84个、完成投资7.51亿元,改造百水巷、雁塔路等城市道路,建成灵秀公园、河前公园,新建茶花桥,新增健康步道和自行车道11.5公里,完成污水管网改造22.6公里,2个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项目投入使用、日增污水处理量6万立方米,实施11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修厂片区棚户区改造和东兴路北片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推广新型安置模式拆迁改造城中村16个。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组建城管委,建成使用数字城管系统,推广多部门联勤联治模式,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不文明养犬、“两违”建筑等专项整治深得民心,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深入人心,建成公共洗手台1261个,持续提升改造农贸市场23个,城市更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改建新建村级公厕30座,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3.3%,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1.4%,农村生活污水管控率达72.59%,农村垃圾处理率达93.1%。
(七)全力增进群众福祉。新补充教师110人,实施校舍改建新建项目119个,东兴中学体育馆建成使用,公共体育场达434个,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2.56平方米。市医院二期、市中医医院二期开工建设,市医院和市疾控中心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能力,计划生育政策有效落实,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社会保险参保82万人次。农民工工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强力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为全州标杆。东华敬老院被表彰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完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地方志“两全目标”顺利实现,方志馆建设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妥善完成栗子园社区剩余国有资产处置工作。公路、铁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贯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毒品滥用重点关注地区”成功摘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推开,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双提升。
一年来,我们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3456610”楚雄实践,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扎实开展资源性领域腐败、领导干部违规借贷等问题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扎实开展“四万三进”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25件、政协提案294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支持纪委监委、法院和检察院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战胜了诸多困难,经受住了许多考验,取得了丰硕成果,交出了一份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五年来,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达80320元、年均增长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313元、13751元,年均增长7.3%、9%,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五年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9310户3575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个贫困乡镇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993.12元增加到12490.38元,年均增长33.07%,困扰楚雄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大过口乡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五年来,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485.14亿元,年均增长8.2%,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综合实力在全省129个县中排名第9位。
——五年来,产业转型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3:50.22:41.48,服务业比重提高2.98个百分点。以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烟草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五年来,改革开放创新实现历史性突破。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楚雄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1%。
——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动车顺利开通,楚姚高速、楚南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山区首座小(一)型水库建成蓄水,紫大公路、东南绕城高速、白衣河水库开工建设,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达100%,4G网络全覆盖,首批5G基站投入使用,完成农村新一轮电网改造。
——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实施哨湾、鱼坝生态湿地恢复工程和龙川江、青龙河生态治理工程,西观桥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Ⅳ类,森林覆盖率达75.62%,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市。
——五年来,美丽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茶花大道全线贯通,首座城市立交建成通车,完成东环线、320国道改造,城市“一环”基本形成。打通白龙路等25条“断头路、瓶颈路”,建成健康步道167公里、自行车道100公里,新建改造9座城市公园,打造“一江三河”景观带66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36.44公顷,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0.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3.9%。
——五年来,社会民生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民生支出累计达196.73亿元、年均增长9.1%。新建改扩建235所中小学校和22个医疗机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8岁。完成市委党校改扩建。完成西门小区等棚户区改造1.21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21万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持续保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审计、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决策咨询、水库移民、统计、地方志、档案、供销、红十字、气象、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青妇、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就是: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对党中央决策部署令行禁止;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必须坚持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战略性推动和精细化推进,认真落实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监委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扶贫干部辛劳付出、抗疫战士逆行出征、基层同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楚雄市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差距较大仍然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还很艰巨,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少数干部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不强,政府行政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楚雄市委《关于制定楚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楚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立足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三个基本实现、三个基本建成”等远景目标,以远景目标锚定“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八个新”定性目标、5大类24项定量指标和12项重点任务。《纲要(草案)》编制中,我们注重把握以下工作重点:
(一)着力打造彝族文化大观园。加强彝族文化保护传承,延续民族文化基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彰显彝族特色风貌,充分挖掘彝族文化的“根”和“魂”,塑造城市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楚雄州“四大走廊”建设,吸引外界走进楚雄。发展彝医药产业,构建全产业链,不断扩大影响力。全力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彝族火把节、民族赛装文化节两张名片,做强文创产业,提高彝族文化知名度、美誉度。建设集彝族文化展示、风情体验、旅游观光、产业开发等元素于一体,全国知名、世界共享的彝族文化大观园,让中国彝乡更具特色、更显气魄、更有魅力。
(二)着力打造绿色制造产业基地。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思路,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构建“2+5+2”迭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培育发展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2个主导产业,打造辨识度高、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工业大麻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植物蛋白产业。以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目标,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健康服务、现代物流、数字经济5个辅助产业。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支柱产业提质为目标,巩固提升烟草及配套、建筑建材2个传统产业。
(三)着力打造滇中城市会客厅。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围绕滇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城的发展格局、加强城的规划建设、增强城的承载能力、提升城的治理能力。完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内畅外通”水平,强化区域中心地位。完善城市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增强城市吸引力。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注重城市文化传承保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建设城在园中、林在城中、山水环绕、天蓝地绿的宜居城市,打造“滇中城市会客厅”,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四)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先行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五)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扎实推进空间规划大管控、城乡环境大提升、国土山川大绿化、污染防治大攻坚、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为普遍形态。
(六)着力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做好“立足楚雄发展楚雄、跳出楚雄发展楚雄”两篇文章,服务和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缅、中越、中老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动接轨昆明、融入滇中、辐射滇西,带动楚中“1+4+1”城镇群发展,推动综合保税区建设,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环境。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工程,建强、补齐、延伸产业链。
各位代表,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宏伟蓝图一定能变成美好现实。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开启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九届九次全会、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产业作支撑、城市出形象、民生有保障、基础更牢固”的发展思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努力在建设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的核心引擎和打造全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品质中心城市建设、最具幸福感区域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四个示范窗口”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达18万吨以上,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州下达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接轨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产业帮扶全覆盖、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培训就业全覆盖,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严防返贫和新致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资金、技术、知识、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
稳定农业发展基础。聚焦耕地和种子问题,实施4189亩土地开发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3.53万亩,整治乱占耕地建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抓好水稻、烤烟、工业大麻等品种培优工作,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完成市级粮食储备库建设,保障“米袋子”安全。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新增规模养殖场60个,推进子午、吕合等蔬菜基地建设,确保“菜篮子”保供稳价。支持发展农村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加快构建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形成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良性循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好农村教育、医疗、养老资源,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大力度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实施200公里村组道路硬化、30公里县乡道改造和一批五小水利、电网改造项目,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抗震改造,改善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做好马龙河、礼舍江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庄甸、龙河等乡村振兴示范点,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风貌,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推进移风易俗,支持建设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推动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民风淳家风好”的乡村新貌,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更大力度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抓实稳增长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稳增长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落实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援企稳岗,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合理扩大消费和投资,打好经济平稳运行基础。继续落实好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机制,着力提高经济运行预警应策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和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支持便利店进社区、进小区,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鼓励商贸企业经常性开展让利促销活动,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拓展农村消费。提振汽车、家电、餐饮等重点消费,促进消费回稳和潜力释放。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推进快递物流园建设,培育亿元级电商企业2户、千万元级电商企业10户,培训电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创建电子商务示范乡镇2个。合理引导群众消费,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扩大节庆消费、假日消费,畅通消费“微循环”。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深入实施抓项目稳投资行动,落实“构二破三、调二提三”项目建设和指挥长负责制,以“两新一重”项目为重点,加大项目谋划建设力度,实施5G基站、智慧出行平台等42个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实施东南新城准快速路、西门古城鹿城商业中心等100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九龙甸水库扩容、马龙河水库建设、青山湖调水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楚雄民用机场、东南绕城高速、楚景高速、白衣河水库和中石坝水库扩容等5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确保工业投资增长20%、农业投资增长10%、数字经济投资增长300%、能源投资增长15%、文化旅游投资增长20%、综合交通投资增长50%、水利投资增长35%、教育投资增长20%、卫生投资增长20%、生态环保投资增长30%。
(三)聚焦产业优化升级,厚植发展新动能
持续打造“三张牌”。打好“绿色能源牌”,全力保障推进晶科高效电池片、宇泽半导体二期等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投产达产;瞄准上下游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快形成产业链集群,将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打造成产业优化升级的“火车头”。打好“绿色食品牌”,安排农业农村发展资金2000万元,大力培育“一县一业”,抓住种子端、电商端,推进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促进核桃、魔芋、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对接市场,推动“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力争5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5.5%。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产业,力争芙雅生物、云南麻叶、赛维汉普工业大麻加工项目年内达产达规,形成发展新动能;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楚雄州“四大走廊”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持续推进半山酒店、特色小镇、特色民宿建设,支持发展农业观光游、民俗体验游、休闲养生游,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扩容提载,完善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健全园区准入和退出机制,清退处置一批僵尸企业,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园区项目建设、产业招商主阵地作用,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支持全产业链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推动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高标准高质量种植烤烟10.29万亩,力争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烟草销售额增长7%。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支持冶金化工企业技改提升和环保改造,力争冶金化工业增加值增长5%。规范房地产业发展,力争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0%。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汽车博览小镇、楚雄仓储物流基地、城乡农产品批发及现代流通供应链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城市生活、办公区智能快递全覆盖,完善城市、城际、城乡、乡村高效配送网络,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鼓励健康养老养生、家政服务、母婴保健等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净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户以上、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户以上,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2%。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3年行动计划,同步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抓好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工作,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政务服务、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拓展数字化公共服务,在交通、医疗、购物、住宿、会务等领域实施“刷脸就行”工程,推进数字建设,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四)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建设美丽城市
高起点抓好城市规划。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一张图”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严控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商业网点、教育卫生资源布局、“城市家具”、景观风貌、文化传承、公共交通等专项规划,推进空港经济区规划和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盘活城乡建设用地,鼓励低效建设用地和存量土地改造开发、推进落后产业腾退转优,着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找准城市病根,开出治病良方,推动城市建设一年一变化。完成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准快速路、高铁站站前大道和环城西路扩建等城市主干道建设,打通东波路、华竹路、铜鼓路、花园路等“断头路、瓶颈路”,完成三家塘片区综合整治,建设健康步道和自行车道20公里,新增停车位6000个,适度布局过街天桥,健全城市慢行和静态交通系统,破解城市成长烦恼。实施135个老旧小区和12个城中村改造,完成东兴路北片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以老旧小区、城中村、老旧厂区改造带动成片城市更新,推进旧城美丽蜕变。树立“后院前置、后绿前移、退楼建园”理念,实施观音山公园和西山公园北片区改造,启动清香园、茶花园等青龙河滨河景观带建设,力争新增城市绿地28公顷,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高标准抓实城市管理。倍加珍惜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誉,实施打造“文明楚雄”升级版3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城市管理视角市民化、管理体制现代化、管理标准精细化、管理力量联动化、志愿服务常态化,以润物无声、久久为功的执着和韧劲把城市创建推上新高度,让城市“金字招牌”永不褪色。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建设,确保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40%以上,资源回收利用率达20%以上。建设数字城管服务中心,推进“城市大脑”“智慧城管”“智慧停车”“智慧社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城市管理智能化。持续加大“两违”建筑、“牛皮癣”广告、“蜘蛛网”等整治力度,强力推进划行归市,促进城市更加规范有序、市容环境更加亮丽。
高水平做好城市经营。创新投融建管营模式,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利用,做优做活丹麓小镇、府后街等传统商业街区,推进彝海、鹿园、三市街等商业步行街建设,打造彝人古镇、北浦伟业广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推进邱家巷、上园巷等“鹿城记忆”特色街区建设,唤醒城市记忆、诉说楚雄故事,促进“小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繁荣发展。
(五)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鹿城镇、东瓜镇撤镇设街道,不断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做优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硬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城市供排水价格改革,抓实抓好殡葬改革和教育、医疗、社保、网约车等民生领域改革。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巩固扩大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成果,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提升各级便民服务大厅线下服务功能,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强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互联网+监管+督查”,推进审批、监管、督查联动,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继续落实市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为重点项目、重大企业提供“滴灌式”全程精准服务,营造有利于企业和企业家发展的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谋划建设人才公寓,抓好“楚才留楚、引才入楚”工作,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15个,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企业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0户。继续做好“科技入楚”工作,征集储备科技入楚项目50个,力争实施重大科技合作项目20个以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完善“项目+专班”工作机制,出台项目落地成效考核办法,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提供政策机制保障。发挥现有龙头企业“蜂王效应”,吸引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拳头”产业集群。加强招商项目全程无缝跟踪服务,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落地率,推动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格局。
(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施工扬尘、汽车尾气等污染源协同治理,确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加强水源地保护,持续开展龙川江、青龙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严格畜禽养殖禁限养区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坚决整改环保督察审计等发现问题,严惩重罚环境违法行为。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加强九龙甸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强化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确保发展不超载、底线不突破。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实施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环节绿色化改造。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创建,发展绿色交通,促进绿色消费,降低碳排放强度。
(七)加快高新区升级转型,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建立新体制机制。按照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的思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和理顺内设机构职责,最大限度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全员聘任、关键绩效指标考核、薪酬激励“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全力争取省、州政策支持,形成一套支撑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完备制度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
开拓发展新空间。全力推进高铁新城开发,谋划实施综合交通枢纽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布局研发创新、双创孵化、总部经济、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全力推进苍岭工业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云甸片区申报为省级化工园区,推进陶瓷产业园、石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规划打造园区创业小镇,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参与重大战略合作。主动参与“昆玉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创新融合发展,在构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和楚雄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和投资贸易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不断提升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影响力。
(八)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开展“双创”稳就业专项行动,启动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规模化、组织化转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提升退役军人就业质量,重点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0.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建设工程,新建彝海幼儿园,搬迁新建西城幼儿园、新苗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彝海小学改扩建和北浦中学教学楼、鹿城小学综合楼、金鹿中学运动场等一批项目建设,合理整合一批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做好控辍保学,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健康楚雄建设。深入开展“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全民健身,提升足球、篮球等竞技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工间操、马拉松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进市中医医院二期、市人民医院二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完善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提升老、幼、孕、残和传染病、慢性病患者等群体管护水平,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划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非遗中心和南安古镇等项目,推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支持文艺创作,打造一批高水准、独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启动乡镇志编纂工作,推动地方志转型发展。持续提升打造火把节、民族赛装文化节等节庆品牌,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努力接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逐步推动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积极稳妥解决退役军人突出问题。完善社会养老、智慧养老、医养结合模式,整合资源建设老年大学,不断满足老年人文化、娱乐、运动、休闲需求。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实施民生实事“321”专项行动,3年内全面安置被拆迁农民,2年内全面解决“问题楼盘”,1年内基本解决停车难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成立群众来访服务中心,依法调处矛盾纠纷。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非法集资、新型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安全有机统一的大安全格局。实施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严格执行预算和债务限额管理,加强风险预警防控,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各类债券资金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投资。政府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压缩公用经费,稳妥化解债务,守住债务不逾期、“三保”资金不断链的风险防控底线。开展金融放贷领域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规范处置流程,确保发现疫情做到“六个立即、一个及时”。加快“双提升”工程建设,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
同时,进一步做好决策咨询、广播电视、外事侨务、统计、档案、供销、红十字、气象、移民后扶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抓好国家安全、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消防救援等工作。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州党委政府工作安排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坚决全面彻底整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们将坚定不移行法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思维,启动实施“八五”普法,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将驰而不息转作风。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攻坚克难中提高本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州市党委实施办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大兴实干之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实干担当者鼓劲撑腰,对懒政怠政者严肃问责;强化担当作为意识,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以不要等、主动干、积极办的工作作风推动政府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们将廉洁奉公守底线。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两个责任”,强化“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纠正和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日常监督和风险管控,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言行,让纪律约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