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1年鲁甸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22 20:52   责任编辑:wzw@2022

县十六届人大五次

  会议文件(九)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3月18日在鲁甸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鲁甸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洪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鲁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视察鲁甸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坚持把恢复重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通过全县上下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书写了奋发有为、实干担当的“十三五”历史答卷。

  (一)五年来,我们聚焦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82.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8783元,分别是2015年的1.4倍和1.3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09亿元,年均增长9.3%,是2015年的1.6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1亿元,年均增长9.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92元,年均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1335元,年均增长9.2%。全县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二)五年来,我们坚持抓统筹、聚合力,恢复重建圆满完成。全县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苦拼实干,如期建成489个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109.64亿元,实现了恢复重建圆满收官。灾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李克强总理视察鲁甸时给予了“恢复重建成绩斐然”的高度肯定。经过恢复重建一千多个日夜的奋战,锻造了鲁甸干部群众“勇于担当、感恩自强,万众一心、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坚韧求成”的恢复重建精神,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五年来,我们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紧盯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凝聚全县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万户、规模内易地扶贫搬迁2315户,卯家湾安置区如期建成,3.6万人全部搬迁入住,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1.7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738个,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用电、通讯、广播电视、安全饮水等全面达标,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医疗保障精准到位,贫困群众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613元增加到8804元,“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解决,全县32086户125032人脱贫,96个贫困村出列,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绝对贫困成为历史,乡村振兴有序开启。

  (四)五年来,我们着力提品质、增效益,产业发展提档升级。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达26.3亿元、年均增长5.9%;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建成花椒、苹果、蔬菜、马铃薯等高标准示范基地9万亩,成功创建全省“一县一业”花椒特色县,核桃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全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实现生猪出栏21.1万头、肉牛存栏7.9万头,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经济转型提质,高投绿色建筑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2亿元;规划布局文屏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茨院商贸物流园区、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底循环经济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工业园区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活力持续增强,建成“四馆一中心”“一园三馆”等文体旅游项目,乡村特色旅游亮点纷呈,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全面发展,三产增加值达36.2亿元、年均增长7.7%。

  (五)五年来,我们聚力夯基础、重管理,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城乡基础全面提升。完成交通投资48亿元,建成县乡村公路1612公里,实现8个乡镇通高等级公路,公路总里程达4198公里,昭大公路鲁甸段、环城公路东环线、都香高速茨院至龙头山段建成通车。完成水利投资13.86亿元,建设水利基础设施10925件,牛栏江世界首例堰塞湖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月亮湾中型水库、滴水海子水库下闸蓄水,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加强。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电力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投资12.22亿元,改造街道37条、供水管网23.6公里,修复和新建污水管网34公里,新建改造城市公厕45座、停车场8个,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04个,建成朱提文化公园、卯家湾市政公园、西门农贸市场等一批民生项目,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美丽县城”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区面积拓展到8.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3.85%。乡村环境全面改善。全面推行“一控两规三除四进”,拆除农村危旧房127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镇村公厕81座,改造户厕40627座,农村垃圾、污水收费有序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更加整洁。

  (六)五年来,我们全面补短板、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县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14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投入资金18.36亿元,新改扩建15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2.5万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持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中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52.23%上升到2020年的83.26%,高考上线率达98.49%。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投入资金5.3亿元,实施151个卫生项目,新增床位556张;新改扩建13个乡镇卫生院、103个村卫生室,县人民医院新住院楼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民生保障成效明显。社会保险参保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供养资金7.52亿元,累计分配公租房6519套;建成11个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养老床位790张。创新劳动力转移输出机制,组建县乡村劳动者协会117个,拓宽就业渠道,累计转移劳动力19.6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5498人。顺利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防震减灾、外事侨务、社会科学、工青妇、工商联、残疾人、地方志、审计、红十字、气象、老龄等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七)五年来,我们致力守底线、防污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投入资金3.2亿元,完成森林抚育5.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1.9万亩,新增造林21.59万亩。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行政村生活污水管网、昭鲁大河水污染防治、水质自动监测站等污染防治项目。建成3个污水收集处理厂、7个垃圾热解处理厂、2620个垃圾池,污水收处能力和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高。关停取缔300余个破坏耕地、环保不达标的免烧砖厂,科学划定全县畜禽禁限养殖区,全面落实河长制,有序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顺利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9%,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八)五年来,我们全力保稳定、促和谐,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健全“法治和自治相结合、部门执法和综合执法相结合、行政执法和司法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查办涉黑涉恶案件64起,打击处理涉黑涉恶犯罪109人;侦破刑事案件1872起,查处治安案件6297起,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功调解纠纷31559件;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信访件办理“三率”水平明显提升。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安全事故发生起数较“十二五”末减少25%,较大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全面推行村规民约,乡村治理更加有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保持各民族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九)五年来,我们着重优服务、提效率,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健全法律顾问、议事决策、社会听证等制度,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诚信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舆论监督,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75件、政协委员提案294件,办复率均达100%。顺利完成公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多证合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009项。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5个、协议引资286.64亿元。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坚持守住防疫底线,建好排查管控责任网,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统筹兼顾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疫情零感染、病例零发生。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补齐短板弱项,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顺利通过脱贫摘帽评估验收、年度成效考核及脱贫攻坚普查,聚焦易迁后续帮扶,构建“社区、片区、楼栋、住户”四级网格化服务体系,做实配套产业和转移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建设“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美丽鲁甸,实施了36个项目,完成76个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了外挂防盗网、碳房、围墙和违临建筑全拆除,推进入城口提升改造、街道风貌改造,“美丽县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建成了一批垃圾集中收集点、洗手设施、公厕等,全方位推动明厨亮灶、规范管理农贸市场、定期开展清洁消毒,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全面巩固提升。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稳增长、保民生、促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1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6.6%。

  各位代表!五年的实践步履坚实,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传承着历届班子的接续奋斗,汇聚了人大、政协的监督与支持,饱含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力量,烙印下忠诚与担当的时代印记。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和驻鲁单位,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鲁甸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五年,全县上下团结一心抓重建、战贫困、创国卫、抗疫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五年的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能无往而不胜。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守法律底线、纪律红线,锻造一支对党忠诚、干事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就能无坚而不摧。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做到真心实意为人民,利长远、凝民心、聚民力,就能无所而不成。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短,三次产业融合度不高,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差距较大;城市辐射带动不强,城市规划滞后,规划管控不力,城市意识淡薄;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保障能力仍需加强;行政效率、服务质量、营商环境与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足。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鲁甸积聚发展动能,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坚定必胜信心,推动鲁甸高质量跨越发展。

  当前,全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国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战略,必将为全县在资金、项目、政策上争取更多支持,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全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四个突出特点”的重要指示,将大大加快“滇东北开发”;全市打造“一城三区”的重大布局,为鲁甸“十四五”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加快撤县设区,着力推进城市化和产业化带来更多机遇。随着都香高速、鲁巧高速、产业大道等高速公路网以及昭通新机场、渝昆高铁、攀昭毕遵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和建成,昭鲁“三个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全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将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为鲁甸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和省、市区域发展布局,着力把鲁甸建设成为滇东北开发昭通中心城市重要组成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长江上游绿色发展先行区,着力打造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中心、辐射滇川黔毗邻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休闲生态康养中心。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到2025年,生产总值较“十三五”末翻一番,达到1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9%。

  (一)聚力脱贫成效巩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举全县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并落实好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大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配套设施提升完善等方面扶持力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全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推进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建设。以农产品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建设、休闲农庄建设为载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聚焦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着力推动精品示范村、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建设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发展有序;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结合,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革除陈规陋习、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文明新风。

(二)聚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抢抓全省、全市大干交通基础设施契机,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力争完成交通投资228亿元以上。全力配合渝昆高铁、攀昭毕遵铁路建设,确保鲁巧高速、都香高速鲁甸段全程建成通车,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农村公路绿化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积极推进鲁甸片区与昭阳片区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按照“县内有中型、乡乡有小型、村村有塘坝、水系全连通、管网全覆盖”目标,筑牢水安全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病险水库、塘坝的除险加固,实施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骨干电网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乡镇以上区域全覆盖。

  (三)聚力现代产业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结构调整为方向,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式、链条式发展,加快构建“335”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打造高原特色绿色产业。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安全、“菜篮子”稳当。推动核桃、花椒、苹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实现生猪出栏100万头、肉牛存栏20万头,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推进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思路,加快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园区聚集效应,促进产城融合、园城互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绿色食品、商贸物流、建材化工等产业发展,力争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以上,实现百亿园区发展目标。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构建以环“千顷池”休闲旅游度假区、环大山包自然风光旅游区、沿昭巧公路人文体验旅游线、沿牛栏江温泉峡谷旅游线为依托的“两区两线”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提升房地产、餐饮住宿、金融、信息等重点行业发展水平,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以上。

  (四)聚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围绕一城三区、昭鲁一体的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三区三中心”的战略定位和“设施现代化、村庄社区化、产业园区化、农民市民化”的思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加速推进文屏、桃源、茨院片区整体城市化进程,构建“一核心四片区”城市发展新格局,力争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达54%以上。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加强乡村规划管理,着力解决乡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问题。深入落实道路、河道、绿化、垃圾池“四个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五)聚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抓好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长江上游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狠抓污染综合整治。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土地、矿产、森林、河道管理,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长制、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巩固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成果,实现森林覆盖率达41%以上,森林蓄积量达230万立方米以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强企业排污指标监管监测;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六)聚力公共服务提升,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均衡普惠、共建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扩大教育投入,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着力打造2所省级一级完中,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0%。纵深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强化重点专科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强化校长、院长队伍建设,并以此引领全县教师、医生队伍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就业,持续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民参保;推动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帮助困难群众。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加大矛盾纠纷化解,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持续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应急能力。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七)聚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努力破解要素瓶颈,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目标,坚决惩治“吃拿卡要”、为官不为、推诿扯皮的行为,坚决打破行业利益、部门利益和小集体利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开放环境。弘扬工匠精神,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围绕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引才、聚才、留才的良好氛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强化国有资产运营监管,做优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强与省内外周边区域、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城市合作,开创全方位开放合作新局面。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附加值高、成长性好、产业链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落户鲁甸。

  三、202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首战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要着眼五年、立足当前、砥砺奋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实施乡村振兴。完善脱贫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用好防返贫致贫“找政府”APP平台,完善产业帮扶全覆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扶志扶智“三大机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进一步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和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水平,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幸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2000亩;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效推进2.6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九个全”目标要求和乡乡创建示范村、村村创建示范组、组组创建示范户的部署,突出示范引领,整体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抓好乡村治理。全面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公厕及公共配套设施常态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持续推行“四个网格化”,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提升乡村自治、法治水平。

  (二)全力谋划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持续抓好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以投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抓实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紧盯上级“十四五”期间投资方向和宏观政策导向,立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超前谋划项目,安排3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做实做细前期工作,达到对上可申报、对外可招商、对内可实施的标准。持续充实项目储备库,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格局。全力抓紧项目开工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联系责任制,健全项目联审联批机制,实现项目精准推进、闭环管理,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89亿元以上。争取启动鲁巧高速、龙树至水磨及县城至火德红公路、猫鼻子水库扩建工程、桃源水库调水工程、单家河坝水库等40个项目建设,加快环城公路西环和南环、板栗园水库等35个在建项目建设。统筹推进5G网络、电力设施、管道燃气等项目建设。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加强和毗邻地区交流合作,深化与大型企业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实际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

(三)全力推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5.5%,达到28亿元以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粮食产量增长2%以上。优化烤烟区域布局,完成种植5.41万亩、收购15万担。大力培育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新建高标准苹果基地1.2万亩、蔬菜基地1.2万亩,提质增效核桃、花椒5万亩,完成标准化马铃薯种植4.1万亩。继续围绕花椒产业“533”工作目标,实施“五个一”工程,力争创建花椒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以东方希望集团鲁甸公司为龙头,推进生猪养殖“十百千万”工程,打造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实施肉牛养殖“十百千万”工程,打造20万头肉牛交易、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区域集散中心;实现出栏生猪22.5万头、存栏肉牛2.5万头以上。注重农业品质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四)全力做大工业,做强园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补齐短板,全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工业产业格局。完成“一园四片区”总体规划和茨院、江底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强化园区规范化管理,完成卯家湾4.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做精做深高原特色绿色食品加工,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全力打好绿色食品牌。全面启动茨院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高投绿色建筑产业园二期建设,确保今年全面达产。着力推进江底循环经济园片区建设,推动建材、化工企业向江底片区聚集,实现资源整合,循环发展。加快矿冶化工产品技术、质量和品牌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新增规上企业2户以上,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增加值达8.8亿元。继续实行领导干部挂联企业责任制,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扶持重点企业发展,抓好生产要素保障,确保重点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

  (五)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升级提质。加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和高品质升级。加快建设旅游设施项目,推动小寨、龙头山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有序实施轿顶山旅游景区保护性开发,促进全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启动茨院物流园一期和云南中烟物流昭通中心库建设,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加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全力推进广东米格阳光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建设银行、富滇银行在鲁甸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信贷模式。加快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建设,着力引进高品质城市综合体、高端酒店等项目;支持发展文化创意、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0亿元,增长9%以上。

  (六)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城市。坚持规划引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全面开展“一核心四片区”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专项规划,分期推进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启动建设。按照坝区整体城市化、城市整体公园化的目标,秉持“以人为本,以山造林,以水养湿,以地置园,以景定城”的理念,加快“千顷池”乡村振兴示范园规划建设,打造现代山水公园城市。推进乡村规划和集镇规划编制,严格城乡规划管控和实施。提升建设水平。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启动野石山文旅小镇建设,有序推进“千顷池”田园综合体、西门垭口和白泥沟入城口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启动昭鲁快捷通道升级改造和产业大道茨院至桃源段建设,加速推进昭鲁一体化。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城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品质。着力做好撤县设区和文屏、砚池两个街道设立工作。强化精细管理。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美丽县城”建设成果,清理整顿各类占道经营、乱排乱倒、乱搭乱建行为,坚持“有违必治”“有违必拆”,严厉整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推进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七)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让绿色成为鲁甸发展的最亮底色。加快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打造“智慧环保”服务平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执法能力。有序推进牛栏江流域重大生态修复、长江上游洒渔河流域生态补偿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继续实施城乡绿化提升工程,新植树木1000万株以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4.3万亩,森林抚育4.82万亩。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2万座,建成镇村公厕22座。完善城乡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生活垃圾以户为单位分类减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

  (八)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强化民生服务保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新改扩建幼儿园15所、中小学22所,新增校舍5.9万平方米,建成县第三中学。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专业医技人才培养,提升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成投用县中医院业务用房,推进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建设。统筹开展城乡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输入性风险防范,切实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优化社会服务保障。不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推动就业培训输送、劳务协作转移、扶持创业带动,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完成茨院、火德红、水磨3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提升集中供养服务质量;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完善农村公益性公墓基础设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统筹推进工青妇、红十字、退役军人事务、外事侨务、工商联、老龄、气象、粮食、地方志等工作。

  (九)全力维护和谐稳定,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切实守住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排查治理制度化、监督管理规范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行领导带案下访、开门接访,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实施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严控政府债务规模,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处置存量,将政府性债务控制在合理区间。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全力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十)全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实现“十四五”的美丽蓝图和完成新一年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强政府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确保中央及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严格依法履职。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提升行政效能。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担当实干精神,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扛起责任,勇于担当,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落实。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全力保障刚性支出和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坚守廉洁底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廉政监督,筑牢底线、守住红线,让廉洁自律、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回顾“十三五”,我们拼搏奋进,成绩斐然;展望“十四五”,我们任重道远,责任在肩。鲁甸已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谱写鲁甸发展的崭新篇章,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名词解释

  四馆一中心: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一园三馆:龙头山地震遗址公园,地震纪念馆、地震体验馆、朱提银文化馆。

  一控两规三除四进:一控,严控“违法用地、违章建筑”;两规,规划引领和规范管理;三除,大扫除、大清除、大拆除;四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

  信访件办理“三率”: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参评率。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个跨越”“三个定位”: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四个突出特点: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属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

  一城三区:“一城”即昭通中心城市;“三区”即昭阳主城区、鲁甸片区、靖安片区。

  昭鲁“三个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全省规划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335”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构建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现代商贸物流、绿色建筑建材3个百亿元主导产业,矿冶化工、文化旅游、先进制造3个50亿元以上优势产业,绿色能源、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轻工制造5个1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为支撑的“335”现代产业体系。

  三区三中心:“三区”即滇东北开发昭通中心城市重要组成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长江上游绿色发展先行区,“三中心”即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中心、辐射滇川黔毗邻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休闲生态康养中心。

  一核心四片区:以“千顷池”为核心,打造文屏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茨院商贸物流园区、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底循环经济园区四个片区。

  “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找政府”APP:面向困难群众的救助平台。

  “九个全”目标:危旧房屋全拆除、公共厕所全达标、户厕改造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生活垃圾全分类、绿化植树全覆盖、农业种植全连片、畜禽养殖全集中、广大群众全参与。

  花椒产业“533”目标:建设5块高标准花椒示范基地,统一加工工艺、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3个统一”,建设花椒烘干、花椒啤酒、花椒精油提取3条生产线。

  花椒产业“五个一”工程:做好一个规划、建好一个中心、搭建一个平台、培养一支队伍、做实一个园区(即:编制好鲁甸“十四五”花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研究中心、搭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培养花椒专业服务队伍、聚焦花椒产业推动精深加工)。

  生猪养殖“十百千万”工程:发展生猪养殖10头以上10000户,100头以上1000户,1000头以上100户,10000头以上10户。

  肉牛养殖“十百千万”工程:发展肉牛养殖10头以上1000户,100头以上100户,1000头以上10户,10000头以上1户。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