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年三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23 21:05   责任编辑:www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0日在三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三河市人民政府市长刘连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我市成功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河北省洁净城市、“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河北省首届冰雪运动会最佳赛区奖等荣誉称号,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复检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二,科技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位列全省A类档次。在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9)》中,我市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第57位,投资潜力位列第88位。

  一年来,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深入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动力转换、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长分别压缩至58个、52个工作日,低于省标准22个、16个工作日。在廊坊各县(市、区)中率先开辟“企业开办专区”,企业开办时长压缩至1小时,远低于河北省的5个工作日和廊坊的1个工作日。地方性财政暖企措施持续发力。《扶持重点企业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17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全年安排3亿多元,受益企业达1289家。其中,支持企业环保设施改造1.1亿元,奖励纳税贡献十强及新增规上、外贸、上市等企业5565万元,完成出口、软件开发等企业税款退库5510万元,发放科技创新、工业技改等专项奖补资金3371万元,为中小微企业增量贷款贴息1465万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明显。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10.2亿元,受益纳税企业1.5万户次;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6400万元,惠及纳税企业2557户。金融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成功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政银企系列洽谈对接会;落实《金融贡献奖励办法》,激励各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全年贷款余额1736亿元,其中新增贷款46.5亿元,增长11.3%,90%用于实体经济。全市存贷比再创新高,达到1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0个百分点。

  实打实的暖企举措帮企业增信心、克难关,全市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工业投资和效益明显提高。实施工业项目87个,其中技改项目65个。工业投资增长24.7%,特别是工业技改投资增速高达56.5%,创近5年最高增幅。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营业收入利润率增长4.9%,分别提高2.7个和0.4个百分点。市场活力充分迸发。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万户,总户数较2015年翻一番。其中,年新设立企业6616户,增长42.4%,创历史新高。新登记外贸企业39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1家、限上贸易业企业19家,四类企业新增数量均创5年来新高。新增上市企业3家,连续3年位居廊坊首位。科技创新方兴未艾。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8家,增量和总量均居廊坊首位;新认定科技小巨人7家,居全省县级前列;新建院士工作站2个,新增省、市级研发中心10家、孵化器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4%,高于廊坊17.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9.3%,增长3.6个百分点。燕郊高新区获批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先进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科技部考核评估,并获评2019年廊坊市唯一的“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2019年,在严管控、高基数、强减税的情况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3亿元,增长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3%。三次产业占比为3.7:26.7:69.6。

  一年来,我们坚持主动作为,不失时机推进与北京在交通、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接,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重大交通对接项目取得突破,三河开启轨道交通新时代。京唐城际铁路三河段拆迁占工作率先完成,实现全面开工建设。优化调整后的轨道交通平谷线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正在积极跑办前期手续。《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论证,轨道上的三河渐行渐近。产业承接不断加快,项目引进成效明显。7个省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1.3亿元,投资完成率110%。依托兴远高科、谊安医疗等14个产业园,承接北京转移科技型中小企业175家,累计引入576家。在“2·26”北京市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和第22届北京国际科博会上,中电科远燕郊科技产业基地、京投轨道交通科创青年营等19个项目正式签约;引进京津资金76.8亿元。大型京企加快引入,“京标服务进三河”成为现实。北京环卫集团全面接管我市城乡环卫工作,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清扫保洁时间延长至18小时。由北建工建设的全省最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正式运营,资源利用率达95%以上。与北京热力、北控水务的合作正在加快推进。

  一年来,我们强化历史担当,以“1+5+2”专项整治为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全域整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城乡联动、成片拆违的新局面。坚持以市带镇、以镇带村,拆除违法占地、违法建设23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8485亩,拆除面积和体量创历史新高。102国道东段、平香线、马皇线、蒋谭线沿线各镇同步发力,公路两侧视野更加开阔;京唐城际铁路、煤矿路拓宽等重要基础设施,月池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得以顺利推进;东关、南关、艾里村违建别墅群,东市区南、北环路629亩违法占地,定福庄、李枣林380亩违建片区,高楼570亩二手建材市场,赵河沟1.4万平方米小商品市场等历史追溯时间长、成因复杂、涉众面广的违建得以全部拆除。清除村街各类垃圾杂物84万立方米,清拆私搭乱建2.4万处115万平方米。构建了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一改过去农村建设由财政主导的投资方式,采取村街自建、财政奖补的方式,撬动了村街自有资金、一事一议筹资、社会捐助等多元投资,广大农民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得到充分激发,全市“一事一议”筹资村街达到70%以上,撬动本级和上级资金6900万元;自发组织捐款村街达到77%,村民参与率达到85%,捐款额达到2710万元。新改建村街道路67条31万平方米,12个村街铺设污水集中处理管网3.2万延米,77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308个村的坑塘得到整治利用;完成76个村的景观绿化,建成“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1200余个,5万农户自主进行了绿美庭院创建,形成精品庭院2580户;实施4万座农村厕所、5000户农村节能门窗改造,为3万户农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搭建了各级干部比思路、比力度、比效果、树威信的新擂台。“逢违必拆、应拆尽拆”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决心一次下足、拆除一步到位”成为各镇、街道和执法部门处置违建的一致行动。换届后新产生的“两委”班子,一改过去“等靠看”的思想状态,顶住各种压力,耐心引导、充分发动群众,全面推进“五清”工作,增强了党组织在基层的公信力、执行力。市直各部门、各群团组织找准角色,同登大舞台,奏响大合唱,形成了推进全域整治的强大合力。全域整治成为全市上下拼搏进取、体现价值、展示才能的共享平台。廊坊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拆违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委办公厅内刊和《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刊发了我市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经验。

  一年来,我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抓治理、补短板、克难攻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了变挑战为机遇、变包袱为财富。矿山治理披荆斩棘开新局。面对11.4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面对22家矿权63条生产线的历史遗留问题,在矿山治理指挥部的科学组织、强力推动下,全体参战人员昼夜奋战、克难推进,三至六期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10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完成山体植绿4080亩,初步呈现绿意盎然、花团似锦、山泉自流的景象,为市民游玩提供了新去处,并有望置换出占补平衡指标8000余亩,为三河未来的发展储备了资源。水污染治理打赢了翻身仗。4座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京B标准排放,燕郊西5万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如期竣工。泃河错桥闸生态砾石床实现达标稳定运行。投资5550万元的尹家沟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工程全面竣工。全面落实河长制,共清理河渠“四乱”106处近50万平方米,河渠环境明显改善。国控泃河东大桥断面、市控尹家沟福喜路桥断面首次达到地表V类水标准,顺利通过考核。大气污染治理持续向好。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预警,不断加大执法力度。PM2.5年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低于北京1微克/立方米,在廊坊排名第一,优良天数达243天,比去年增加2天,兑现了“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多蓝天白云”的承诺。垃圾处理终端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配套项目飞灰填埋场竣工投用;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项目实现试运行。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等垃圾处理终端正在加快建设。造林绿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完成新造林3.2万亩,增长26.4%,占廊坊目标任务的130.5%,经济林新增1万亩,占全年新造林面积的31.6%,营林管护1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2%,代表廊坊接受了省验收并受到充分肯定。

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瞄准目标精准发力,教育振兴开局良好。学位供给数量大幅增加。投资1.03亿元,完成汇福实验学校、圣屯小学等6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第三实验小学、港中旅学校开工建设,全年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3万个。招生改革受到群众认可。首次运用网上报名、电脑派位等科技手段进行招生,虚假招生、生源无序流动等久治不绝的乱象得到根本遏制。教师缺口得到有效补充。选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86名,招聘1265名聘用制教师,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压力,师资水平明显提高。“大班额”问题有效解决。比例由32.7%下降至1.6%,提前一年完成了5%以内的控制目标,廊坊市消除“大班额”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学前教育秩序逐步规范。对域内158所无证园进行了依法有序关停,为提高学前普惠水平奠定了基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市职教中心与北京工业大学等8所院校开展合作共建,成功跻身“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教育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全市7.8万名小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和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缓解了家长接送学生压力。校内外安全环境不断改善。家长、老师和社会一致点赞。

  一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社会治理,“平安三河”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打击传销持续发力、精准施治,助力廊坊成功退出“全国传销重点整治城市”行列。禁毒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禁毒委的充分肯定。“扫黑除恶”摘掉了省挂账督办的帽子,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各类警情同比下降8%。“五大智慧工程”加快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智慧暑期通道建设,智慧边界防控工程、智慧雪亮工程建成投用,新建25个智慧安防社区,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全市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受到司法部领导高度评价,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率分别下降56.5%和69.2%。各类舆情得到稳妥处置,正面声音成为主流。化解信访积案61件,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70周年大庆等重要安保维稳任务。

  一年来,我们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大力提升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扶贫攻坚按期高标准完成任务。全市471户133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退出,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落实帮扶资金4412万元,圆满完成对张家口市阳原县对口帮扶任务。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新增就业岗位6577个,安置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对象107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00人,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城镇失业率为1.78%,远低于廊坊下达的4.5%的目标要求。扩大低保保障范围,低保率由原来的1.13%提高到1.66%。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764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07户,622户保障住房得到落实。退役士兵社保续接工作顺利完成。群众就医水平不断提升。投资6400万元,为市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15家医疗机构购置肿瘤放疗、螺旋CT等大型医疗设备,医疗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医联体建设成效明显,市医院、中医院分别与北京潞河医院、中医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京津18家医院成为我市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定点医院。成立71个家庭医生团队,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11.4万名重点人群提供专项服务。持续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对筛查出的72名患儿进行医疗干预,有效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投入1991万元,落实免费肾透析政策,惠及肾病患者4.8万人次。城乡文化实力进一步增强。三河《非物质文化集锦》《文物集锦》和《文化名人录》编纂完成,收录50余个县级以上非遗项目。成功举办首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梦东方未来世界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珐琅”商标荣获“河北省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称号,填补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旅商品领域的空白。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与通州徐尹路对接的燕潮大桥实现通车;与蓟州相通的第二座跨泃河大桥建成,密涿高速南连接线与蓟州仓桑公路成功对接,在三河南部打通了一条横贯东西、方便快捷的交通动脉。燕郊西出口立体交通改造工程和蒋平公路、迁大公路实现全面开工建设。新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50辆,新开通公交线路7条,全市城乡公交线路已覆盖10个镇、312个行政村,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政府系统团结协作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力度、改革创新的本领、狠抓落实的能力显著提升。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治理全过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64件,按时办复率100%;市政府及组成部门全部聘用法律顾问,行政决策做到依法依规;公开政务信息3万余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不断提升。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议事规则》等各项规章制度,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规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认真做好巡视巡查整改工作,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向纵深发展。

  同时,统计、审计、气象、武装、外事、对外开放、防震减灾、民族宗教等各方面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三河中省直单位、部队和企业,向广大老干部、老领导,向所有关心、支持三河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三河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经济运行稳中有变、进中趋缓、好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新旧动能转换速度不够快,特色产业尚未集群成链,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任务依然艰巨;空间领域管理进入转型期,城市品质和能级还需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动力活力有待增强,城乡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尚需加快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差距;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仍需持续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尚需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快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扎实推进协同发展为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开展“三创四建”“三个建设年”活动,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战略部署,用好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战略机遇,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各种要素、撬动各方资本,全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补齐城乡功能短板,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升项目和产业发展水平,谋划好“十四五”工作,扭住“十条战线”,努力打造“三个走在前列”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初步确定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左右;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完成好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以“十条战线”为抓手,坚持全局谋划、全域提升、全面发展,集中精力狠抓落实,着力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举全市之力,集专家之智,精心绘就三河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蓝图

  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是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是抓当前、管长远的系统工程,是争取上级专项支持的重要载体,更是破解问题制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保证规划编制的协同性、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根据即将出台的《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坚持开门搞规划,集中民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整合各类空间数据;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精准把脉,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深入调查、全面反映我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力争将我市的空间需求、发展诉求更多地体现在省和廊坊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同步编制好27项专项规划,加强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紧密衔接,以高质量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助推先行示范区建设。

  超前谋划,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需求的新变化,摸清企业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广泛凝聚各界智慧;立足三河、放眼全国,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路径。加大“跑部进厅”力度,争取把关乎全市长远发展的大工程、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的盘子,编制出一个符合上级部署、符合三河实际、符合社会期盼、引领未来发展的高质量规划。

  二、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加速形成支撑力强、成长性好、集聚效应突出的发展动力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军民融合产业、应急产业、数字产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市加快布局,聚焦原始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加快落地;争取各种资源要素支持,持续做好省、市重点项目申报。实行市级领导分包,坚持每周调度、每月集中开工和每季度观摩拉练;推进有研国科稀有金属、中南高科科创智谷天华园、北方兵器集团军需汽车及装备制造等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力促永兴医疗器械、3D打印产业基地一期等13个项目尽快投产。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激励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成链集群。为印装、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赋能,激活其土地资源,提高技改投资贴息比例,加快转型升级。编制完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激励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科技服务、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到2022年打造5个以上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以上超150亿元的产业集群。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标准兴市、品牌立市战略,对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的企业进行奖补,提高企业知名度,打造三河特色产业新名片。

  倾力支持既有企业增资扩建,催生“二期”“三期”现象。对规下、规上工业及服务业、限上贸易业企业全部建档立卡,对企业扩大再生产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处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问题一套解决方案”,加快推进世维通、虎威发动机、同飞制冷等二期项目和莱尼线束、科达实业、新宏昌军用改装车辆等三期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具有三河特色的“二期”“三期”现象。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加强与北京、深圳等地媒体合作,持续宣传推介三河发展环境与既有产业,发布招商信息,加快引进一批央企京企、区域总部和“高精尖”“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引进高端品牌服务业。加大外资引进力度,谋划建设国别产业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变政府招商为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充分调动14家科创园招商团队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签约、落地率。出台三河重点企业落户奖励、发展扶持等10条含金量高的奖励政策,力争重大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

  三、着力构建“暖企”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壮大注入一泓“春水”

  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政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让民营企业家再燃创新创业激情。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数字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力争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能办”。积极推行“接诉即办”改革,对企业实行“店小二”式全程服务。压减审批时限,实施容缺预审。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和不动产登记改革。实施综合监管“白名单”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企业评部门”工作,倒逼部门提升服务水平。

  充分激活土地要素市场。支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专精特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入地下沉式厂房,实现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出台盘活低效用地政策,对工业大院、闲置厂房等低效用地开展大排查,建立低效用地企业名录,运用综合手段,加快“腾笼换鸟”和空间置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尽快落地提供空间。出台《土地供应差别化管理实施意见》,优化供地模式,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强化金融财政支持。用活用好《关于鼓励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的若干规定》《金融贡献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支持基金、投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域内外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落地发展,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政银企深度对接,鼓励域内金融机构在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和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创新模式与产品,提高担保质押、登记效率;充分发挥总额达20亿元的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和金创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撑撬动作用,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增强直接融资能力,着力解决企业“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加快人才引进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出台《服务重点企业高管及专业人士实施办法》,为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解决实际问题,优化放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家量身定做培训方案,积极助力企业家特别是青年企业家提升战略思维、全球视野、知识结构,造就一支“挺立潮头、不负时代、续写传奇”的青年企业家人才队伍。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重奖纳税贡献企业和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开展“优秀青年企业家”评选等活动,让年轻企业家尽早扛起奋斗新时代、建设新三河的责任与担当!

  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以打造全国一流高新区和先进经开区为目标,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服务标准和水平。加快推进燕郊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改革,引进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建管水平。力促燕郊高新区成为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廊坊)的联动区。积极探索与中关村等知名园区进行深度合作,加快推进燕郊北部科学城2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推进科创园建设,承接科技型企业入驻,提高产业集聚效应。

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引导域内龙头企业与中科院、京津高校院所等高端创新资源对接,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支持域内8所大学建立校地校企科创平台;引进国家研究院所,形成“大学+科技+产业”驱动发展新格局,力促科技成果研发、引进、转化实现新突破,年内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700件,万人专利拥有量达到6.03件。提高对各类科创平台的奖励标准,力争新增省级技术创新平台2家、廊坊市级以上研发中心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以上。

  四、抢抓协同发展机遇,积极争取支持,撬动各方资本,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着力构建多层次交通网络体系。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工程。确保投资2.3亿元的燕郊西出口立体交通完成主体工程;力促投资43.9亿元的京唐城际铁路年内完成路基工程的50%;力促投资204亿元的轨道交通平谷线、投资9亿元的首都环线高速北延和白庄子出口互通工程年内完成各项前期手续并开工建设;争取京秦高速(三河段)拓宽工程、京沪高速北延与首都环线对接工程、燕阳路新建工程、神威北大街与通州潞苑北大街对接工程列入国家和省交通“十四五”规划。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利用两年时间,实施农村公路全面改造升级。今年完成平香线、马皇线、蒋谭线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完成120条170公里的乡村道路新改建工程,路宽达到7米以上,全面提升县乡公路通达能力;每镇至少打造1条“美丽公路”,全市打造2条20公里以上的“美丽公路”精品环线;深入推进“路长制”,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积极争创“省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新投入50辆新能源公交车,新开通4条城乡公交线路;加快推进东、西市区3个大型公交场站及11个农村公交首末站建设,加快推进与周边各区县公交“零距离换乘”;加强智慧公交平台建设,深化“互联网+公交+电子支付”出行模式,全面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

  着力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廊涿干渠引水工程,配合省水利厅编制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争列国家、省南水北调项目建设、给水和投资计划,压减我市投资规模。开工建设齐心庄水厂、段甲岭水厂。收购电厂的供水厂,全面提升燕郊高新区供水保障能力,日供水能力提升到13万吨。

  着力增强供电保障能力。确保燕郊220千伏变电站5月底前正式投运;完成黄辛庄、丁家庄、康庄3座110千伏变电站土地征收,力争年内开工。投资5500万元,新改建10千伏线路137千米、0.4千伏线路36千米,新安装变压器35台;投资1000万元,完成50余个村街电力设施升级改造。

  着力加强气源保障。加快推进陕京四线三河门站、百川绥中-三河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为全市用气提供多重保障。

  五、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

  以测评体系为标准,细化创建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实施路径,举全市之力,整合力量、综合施策,众志成城抓创建、补短板,增亮点、出精品。

  高标准启动城市更新。启动4.3平方公里泃阳西片区改造,实施李秉全、六道曹、定福庄拆迁,规划建设市体育中心、市医院等大型公共设施。西市区结合北部科学城2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推进孤山营、东山西、西山西3个村庄改造;以东外环路为主轴完善周边区域路网,打通2条连接燕郊中心区域断头路。启动京秦高速潮白河大桥周边、燕潮大桥周边、102国道燕郊西出口、京秦高速三河西出口、首都环线三河东出口5个“城市门户”的深度设计与论证工作,制定改造方案,完成前期手续。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标准,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公园建设。完成京秦高速三河西出口郊野公园、文化公园一期建设,实现文化公园二期、月池公园一期、儿童公园、安居休闲公园开工;完成密涿高速南连接线精品景观工程和3个特色郊野游园建设;启动实施燕郊体育公园一期、迎宾北路提升改造等绿化工程。深入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活动,规划建设一批口袋游园和立体绿化项目,全面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建成六大垃圾处理终端。确保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底前试运行,力争装修垃圾消纳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年底前投入使用,支持盈盛生物天然气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活、建筑、装修、餐厨、粪便和农业废弃物”六大垃圾处理终端。以提升垃圾末端分类处置能力为前提,强制推进垃圾前端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深入开展治脏治乱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食品“三小”和公共场所“四小”的规范治理;推广垃圾不落地定点收集模式,主次干道实施“以克论净、深度保洁”,狠抓无物业小区、背街里巷和城中村环卫清运监管体系建设,实现环卫保洁精细化、高标准、全覆盖;以“街长制”为依托,建立城市问题“一本账”,持续进行深度整治,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验收。

  围绕“民生之急、发展所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统筹推进城市路网管网综合改造与建设。东市区实施南、北环路和东环路南段、密三路南段等9条道路综合改造,新改建11.3公里排水管网,实现主干道雨污分流全覆盖;实施建兴路北延等4条断头路打通工程。西市区实施4座下穿京哈铁路地道桥工程,加快贯通南北城区;投资8.5亿元,完成燕郊东外环路北段等11条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新改建46.4公里雨污分流管网,从根本上解决燕郊雨后内涝问题。加快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里巷改造。投资1.6亿元,完成惠及3.8万户群众的9个小区环境综合改造、4个小区外墙及门窗节能改造、38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和11个小区供热管网改造;投资1900万元,完成11项背街里巷维修改造。引进大型物业集团,集中管理无物业小区,着力推进通讯管线入地、路灯安装、活动场所配建、立体停车位建设等民心工程。狠抓城市功能提升。确保北城市场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建兴市场外迁;扶持引导商超连锁店进社区经营,新批建小区全部规划建设区内商超和居民食堂,逐步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成市影剧院立体停车场建设,启动实施原七中操场地下停车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利用闲置、腾退土地建设停车场,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全面优化公厕布局,新改建50座公厕,推进机关单位和社会单位内部厕所向公众开放,逐步解决“如厕难”问题。引进高档假日酒店和商业综合体,构建大型商圈,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城市就业。

  坚决打赢城市管理攻坚战,提升城市品位。持续开展城市“大拆违”,彻底拆除东、西市区主次干道、小区、背街里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违法建筑、私搭乱建,拆出空间,拆除消防隐患,消除民怨。制定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狠抓交通秩序整治,实施30个重要交通路口渠化改造。打造城市智慧交管,全市交通路口全部实施智能管控,开展停车专项整治,全面治理违章停车及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逐步扩大“摩的”治理范围,狠抓沿街门店管理,规范户外广告牌匾,严管店外经营,清除马路市场。

  同时,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向纵深开展,确保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两连冠”。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持续用三年时间,彻底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紧紧围绕“五清三建一改”,集中精力、集聚资源、重点突破,补齐农村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以“拆”拓空间,实现乡村清拆全覆盖。彻底抓好农村“五清”,实现街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聚焦卫片执法、一区三边整治、河渠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做到“逢违必拆、应拆尽拆”,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落地腾退更大空间。

  以“建”树形象,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专业团队高标准编制镇区、村庄和路域规划,突出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差异性,避免“千村一面”。坚持以市带镇、以镇带村,力争用3年时间,对各镇规划区范围内路网、管网、垃圾处理设施、公厕、集贸市场进行更新改造。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合奖补办法》,坚持未规划先绿化的原则,因村制宜,推进“一村万树”行动,以“四旁”绿化美化为重点,花、草、乔、灌、果并举,实现村内有游园,村外有片林的目标,努力打造三河农村的诗画田园。完成1万座农村旱厕改造,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完成4万户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实现全覆盖;对农村强弱电线路进行序化整理,推进弱电管线入地;9月底前新改建77个村街文化活动室和广场,确保通过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查。

  以“管”作保障,切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天然气管理、厕所粪污抽取、污水处理、坑塘管理等全面推向市场,引入专业化公司管理;实施国土资源动态化巡查,实施痕迹化监管,建立治违长效机制;以村民小组长、协管员、网格员、巡河员等基层力量为主体,构建覆盖农村治安、消防、环保等领域的“网格化”综合巡查监管体系。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以“业”促振兴,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借助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品牌和政策优势,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引进知名农业品牌、农业龙头化企业和文旅集团,着力打造农业联合体、田园综合体和区外园;围绕密涿南连接线两侧的杨庄、李旗庄、泃阳、皇庄4镇50个村街,成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辐射带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农业、林业+”的深度融合。实施质量和品牌兴农战略。力争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确保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实现农业由高产量向高品质转变;发展农业协会组织,扶持“蒋福山大桃”等名优农产品上档升级,支持品牌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业品牌。全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场发展的政策,充分发挥“蚂蚁金服”的普惠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扶持奖励农业经纪人、特色农业带头人队伍,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在家门口当股东、成社员。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实现人才、土地、资本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

  七、着重补短板提质量增福祉,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不懈追求,强力推进“教育强市”战略。深入实施“校园建设攻坚行动”。集中各种要素向教育倾斜,确保总投资5.2亿元的第三实验小学等18所学校新改扩建项目全部投用,增加学位1.4万个;力保总投资9.7亿元的燕昌中学、王里村中小学及幼儿园等11所学校新改建项目全部开工。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范围,确保年底前公办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园幼儿占比达到80%,切实让适龄幼儿享受公平优质、经济实惠的学前教育。加快实施名师名校工程。再择优选聘一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继续做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招聘;深入推进城乡、校际之间教师常态化交流,解决城乡学校师资配备不均衡问题;持续开展好“名师系统化”培训工程。引进品牌教育集团,打造三河教育名片。推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整合激活驻三河高等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实施产城教融合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引进国家级应急机构,争取应急大学建设,推进应急教育培训中心和产业园建设。启动市委党校和民兵训练培训基地建设。

  抓基础促协同,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实施市医院、妇儿医院新建和中医院迁建工程,力促燕达医院二期、中美医院三期开工建设。推进域内医疗机构与北京知名医院专科合作及医联体建设,支持中美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深化“四医联动”改革,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推进镇卫生院医生到村(社区)卫生室坐诊,实现“小病不出村(社区)”的目标。巩固提升慢病防治管理水平,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复审。

  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挖掘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三河文化品牌。做好南塘落雁、月池秋鹭等历史资料挖掘整理,利用好彭公、浩然等名人的事迹及文化内涵,实施历史文化典籍数字化工程,推出一批反映三河历史文化题材的精品力作。完成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改造建设室内滑冰馆,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实现“30万人上冰雪”的目标;鼓励社会资本建设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推动大中专院校体育场馆对市民开放。强化宣传推介,积极打造旅游品牌。鼓励发展农业观光游,出台“民宿和农家乐”评比、管理、扶持政策;举办好第二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培植高校观光研学、工业观光游等新业态,培育网红打卡地。

  筑牢致贫返贫防线,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巩固精准脱贫攻坚战成果,强化兜底保障,完善防贫常态、长效机制,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助力阳原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将参保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认定权限下放至镇卫生院,并纳入门诊报销范畴;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全部由政府资助;发动全社会力量,建立完善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切实让全市重大疾病患者感受到“三河的社会温度”。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考核指标,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确保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

  八、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构筑生态保护屏障

  科学施策、精准施治,确保大气质量持续改善。着力深化专项整治,突出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大力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确保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达标并在廊坊领先。同时,严格实施差别化环保管控,杜绝“一刀切”,保障依法生产企业不受干扰。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推进水系治理。启动实施泃河减河工程,完成泃河北外环桥至红旗闸水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幸福渠、鲍邱河等重点河渠综合治理工程,坚持拆违先行、确权划界、水岸同治、水网路网并行,建设沿河生态水系带状公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引进北控等专业水务集团参与我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厂持续达标排放,确保生态砾石床稳定达标运行,确保国控、市控河流达到V类水体标准。加强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依法关停自备井,严格水资源税费征收管理,强化城乡居民、单位用水缴费意识,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全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760万立方米。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水政执法,实现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同步推进。

践行“两山”理念,倾力打造三河东部的绿水青山。全面完成东部矿山修复治理任务,完成再生水上山引水工程,为22平方公里废弃矿山披上绿装;聘请全球一流专业化公司进行策划规划,用市场化手段打造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新引擎。

  同时,继续推进国土绿化,优化林木种植结构,鼓励发展林果经济,用市场化手段抓好营林管护和林地经营,全年完成新造林2.7万亩、营林管护9.5万亩。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打好“净土”保卫战。

  九、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着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五大智慧工程”,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筑牢环京智慧“护城河”;加快完成燕郊高新区4座消防中心建设,力促警务技能训练中心、康城大街派出所年内开工建设。以出租屋管理为突破口,实现实有人口有序管理与分类管控;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和“一案三查”;彻底清除传销“毒瘤”;深化“两打两控”等禁毒专项行动,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禁毒委考核评定。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严格规范物业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加强市、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综治实战指挥平台;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组建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确保执法有力有效。

  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底线。做好金融、政府债务领域风险防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厉治理违规销售,严打“黑中介”,确保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低位运行,全面打造“诚信三河”。推进房地产转型、创新和市场细分,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

  构建矛盾多元化解“大信访工作格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打造“分调裁审”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提供一站通办的诉讼服务;去积案、防新案,全力解决涉房涉众信访问题;建立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全面规范信访事项程序,提高群众满意度。

  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深化燃气、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集中整治,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打造“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网格员队伍;确保如期完成高危行业、规上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双控”机制建设,力争年底前达到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标准。

  各位代表,奋斗之路,从来不只是岁月静好,鲜花与荆棘相伴、希望与挑战同行,是我们面临的常态。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持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开创出高质量发展的一流业绩,才能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与重托。我们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让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在三河蔚然成风。我们要规范用权重法治,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决落实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确保各项重大决策合法合规;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要增强本领提效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确保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的“绿色通道”更加畅通;借智借力,开拓视野,提升科学依法决策能力;坚持“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核账”,健全督查考核奖惩机制;继续发扬“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精神,向高标准看齐,向高质量努力,在全国找定位,在全省比贡献,在廊坊争第一。我们要清正廉洁树形象,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开源节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充分激活政府投融资平台,激发社会投资;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市公用经费压减30%以上,切实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加强廉政风险精准防控,突出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清廉政府。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继续发扬低调务实、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继续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十三五”收官之战,为打造“三个走在前列”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三深化三提升”:即省委提出的深化“双创双服”活动、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提升工作效能和营商环境,深化20项民心工程、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2.“1+5+2”专项整治:“1”即违建别墅整治;“5”即违法用地整治、违规建设整治、打击非法采矿、打击非法采砂和破坏生态环境整治;“2”即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

  3.河渠“四乱”:即河渠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

  4.“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5.“三创四建”:即省委提出的创新、创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体系,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6.“三个建设年”:即廊坊市委提出的2020年在全市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

  7.“十条战线”:即生态文明战线、协同发展战线、园区发展建设战线、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战线、现代化城市建设战线、农业农村建设战线、文化旅游发展战线、优化营商环境战线、保障和改善民生战线、组织(人才)工作战线。

  8.“三个走在前列”:即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效率治理、高品质生活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

  9.“三条控制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10.“独角兽”企业:即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投资界对于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十年内)还未上市的公司的称谓。这些企业往往掌握行业最顶尖的技术、人才等要素,成长时间迅速,成长潜力巨大,成长效益明显,为当地带来新技术、新业态,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

  11.“隐形冠军”企业:即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12.供应链金融:即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13.食品“三小”:即小饭店、小熟食店、小食品加工店。

  14.公共场所“四小”:即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小歌舞厅、小旅馆。

  15.“五清三建一改”: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理闲置宅基地及残垣断壁、清理沟渠坑塘黑水污水、清理畜禽粪便乱倒乱摊乱堆;对清理出的场地合理规划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16.“四医联动”:即推进医疗、医保、医院、医价联动改革,着力破解小病大医、因病致贫、动力不足、联而不动的医改难题,让百姓共享医改红利。

  17.“一案三查”:即既要查办黑恶势力,又要追查黑恶势力背后的“关系网”和“保护伞”,还要倒查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

  18.“分调裁审”:即繁简分流、诉前调解、简案速裁、简案快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