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4 22:05   责任编辑:www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1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困难交织叠加、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复杂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州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治藏方略,按照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五大战略”,着力打造“五大生态”,打破常规谋发展,敢为人先创伟业,抢抓机遇,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自治州发展历程中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发展质量效益最好、基础设施提升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甘南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高质量发展,稳增长夯基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十三五”末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9.06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60.61亿元,年均增长4.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5.29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加17.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2.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86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3.28亿元,年均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7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1.3亿元,年均增长2.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656元和9129元,比“十二五”末增加8000元和3201元,年均增长7.1%和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88.19亿元和258.79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92.07亿元和53.4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56%和4.7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控制在10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脱贫攻坚,打硬仗攻堡垒,绝对贫困全面消除。投入扶贫资金87.75亿元、“两州一县”方案资金75.96亿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施了一大批农牧村基础设施、产业扶贫等项目。“两免一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劝返巩固辍学学生5624名。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室560个,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和资助实现全覆盖,“三重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改造农牧村危房9602户,存量危房全面消除。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入选全国“十三五”典型案例,完成搬迁7381户34575人。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097处,农牧村饮水全部达到安全标准。扶贫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八大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建设全域旅游培训基地等扶贫车间190个,2502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5533个,选聘1090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和草管员。培训贫困劳动力8.14万人。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加大,落实资金19.08亿元。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309个贫困村整体退出,全州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绿色实践,创模式探新路,生态文明建设升级加力。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州委的精心谋划和强力推动下,全州各级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合力攻坚,开创性、超常规、大力度推进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以伤筋动骨之痛、摧枯拉朽之势,求脱胎换骨之变,在全州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绿水青山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目标,取得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擦亮了底色、催生了业态、文明了社会、树立了形象、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自豪感空前提升,甘南美名享誉全国。大胆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投资156亿元,建成16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打造了碌曲尕秀、临潭池沟、卓尼博峪和力赛、合作俄合拉、夏河安果和黑力宁巴、舟曲土桥子和各皂坝、迭部俄界、玛曲沃特等一大批样板村,农牧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成为涉藏州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被国家作为甘肃省改革开放40周年唯一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连续十一届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州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玛曲典型县负债表编制,联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编纂了全国首套生态文明教育读本,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八进”活动,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等一大批重大生态项目有序推进。迭部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卓尼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合作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环境保护,守红线严要求,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九张清单”全面落实,合作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较“十二五”末提高13.9%;全州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地下水监测点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率均达到100%;全面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管控,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工程,累计义务植树1514.2万株,净增绿化面积70万亩。草原综合治理660万亩,推行草畜平衡2938.84万亩,核减超载牲畜131.48万个羊单位。投资26.73亿元,实施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430个生态治理项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和违建别墅专项清查整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313.9公顷,耕地保有量14.25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9.16万公顷。实施城乡建设用地节余指标增减挂钩项目3793亩,交易金额11.38亿元。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绿色矿山、数字矿山加快建设,河湖长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21项问题全部按期整改到位。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项目建设,破瓶颈补短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夏河机场安全运营,旅客吞吐量累计超过50万人次。兰合铁路前期加快,西成铁路甘南段建设有序推进,卓尼至合作、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夏河至同仁、碌曲至河南等多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铁公机”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改建农牧村公路5576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全部硬化。合作市客运枢纽中心建成运营。黄河干流玛曲段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引洮入潭等132项水利项目全部竣工。投资232亿元,实施城区美化亮化、给排水、供暖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竣工面积94.27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农牧村户用卫生厕所7.5万座,改厕经验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宣传推广。投入13.11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工程,自然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夏河县5.7级地震灾后重建顺利完成,受灾基础设施全面恢复。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首位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首位产业地位更加巩固,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建成牲畜养殖小区(场)347个,改扩建牲畜暖棚1.4万座,发展专业养殖户3.5万户,各类牲畜存栏351.23万头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44.09%、63.73%、58.77%。肉、奶产量分别达到9.74万吨和11.87万吨。种植各类农作物和经济林果147.39万亩,粮食总产量10.86万吨,中藏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产量分别达到5.8万吨、2.92万吨、620吨,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8.7%、90.8%和210%。百草、西正开、青藏源等龙头企业逐步培育壮大。八县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农资乡镇配送网点191个,电商累计线上销售额8.5亿元。合作生态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开发园区。甘南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牦牛乳都”称号,燎原、华羚、雪顿等乳制品龙头企业建成投产一批领先全省的生产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90个,“甘南牦牛”“甘南藏羊”“安多牧场”等11个品牌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启动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持续打造“十大景区”“七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和高原花卉彩色长廊,建设了一大批旅游路、游客中心、停车场、观景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旅游专业村167个、观景台82处、旅游厕所286座。创建碌曲郎木寺、迭部俄界等3A级以上景区6处,扶持农牧家乐1449户,卓尼博峪、碌曲尕秀等5个旅游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甘南旅游扶贫减贫模式入围2018—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累计达到6448.02万人次、312.88亿元,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举办“一会一节”开幕式、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我州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胜地”,荣获2019年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称号。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民生改善,解民忧增福祉,群众获得感持续增进。兴办农牧村中小学温暖工程、免费孕前健康检查、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93件省州民生实事。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升学率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26.82%、11.03%、15.03%,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等级,乡镇、村社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床位数、医护人员数、居民平均寿命稳步提高。天津定向培养甘南籍医学本科生445名。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3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3项,搭建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国牦牛乳研究院、华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33家。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518项,保护管理各级文物单位544处,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临潭尕路田大房子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洮州卫城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加快实施。州县第二轮志书修编完成,《甘南州志(1991—2010)》出版发行。建成甘南州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县、乡、村文体公共场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举办首届全州体育运动会。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61.83万人,劳务创收107.35亿元。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16.87亿元。临时救助28.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3.41亿元。7710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万余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所有县市城区,乡镇覆盖率达到65%。医疗保障工作健康发展,医保基金平稳运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棚户区改造6.09万户。1.05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租赁补贴3382万元。新建在建粮食储备库6座,各级储备粮达到4.95万吨。退役军人优抚优待政策全面落实。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改革开放,促合作添动能,发展活力有效激发。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车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不来即享等改革举措相继落实,压减、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30项,取消证明事项184项,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41项。市场主体达到4.73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63.6%,企业登记全部实现电子化。州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升级改造完成,所有服务事项入驻中心,实现一网通办。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建成运行,交易项目6990个。规范承包草场3862.14万亩,确权登记农牧村土地9.87万户148.6万亩,2万余户农牧民在“三变”改革中受益。社保改革持续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拓展,与兰州大学、蒙草生态、上海东方龙、天津云账户、东风汽车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连续参加川滇藏青甘交界地区市州长联席会议,赴上海普陀、青海果洛和省内市州拓展合作,区域交流交往交融巩固深化。成功举办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进甘南暨民企甘南行活动。利用兰洽会、津洽会、西洽会等平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7个,完成投资111.6亿元。备案外贸企业72家,完成外贸进出口额2.03亿元。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维护稳定,防风险抓治理,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全州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大力推行“两个自管”基层治理模式和“网格化+十户联防”,依法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组建人民调解组织899个,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8%。“七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办涉黑涉恶案件21件。寺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应急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体系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功创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各族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意识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持续巩固。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自身建设,转作风强法治,政府效能加快提升。依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1件,政协委员提案1015件。提请州人大审议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12部,制定政府规章2部、修订规范性文件12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州委相关规定,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风行风明显改善,行政效能逐年提升。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大幅压减。坚持依法行政,规范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办事公开等制度不断完善,确保了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国防动员、民兵建设在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下,连年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双拥”共建取得积极成效。人民防空、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审计、统计、藏语言文字、供销、地震、气象等工作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州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舟曲迭部“8·17”暴洪泥石流灾害,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勠力同心、负重奋进,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好于预期的答卷。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8.2%。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抗击新冠疫情。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党中央疫情防控总要求,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措施,紧紧依靠群众,组织动员4.47万名干部职工抗击疫情,5800名医护人员冲锋在第一线,在短时间内扭转了疫情蔓延势头。进一步强化分区分级和常态化防控措施,出台助企纾困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政策,落实疫情防控专项资金2.08亿元、疫情贷款2.15亿元、抗疫特别国债4.79亿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快速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促进,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推进“3+1”冲刺清零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出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产业发展资金11.21亿元、到户扶持资金4.9亿元,带动2.6万户农牧户增收。落实各类援助帮扶资金4.38亿元,实施项目221个。扎实开展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挂牌督战工作,扶贫领域督导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剩余0.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迭部次哇、舟曲尖吉和前山3个挂牌作战村实现出列,脱贫攻坚任务清零见底,贫困发生率由0.5%下降为零。在全国脱贫攻坚普查中,3.9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成果的满意度达到100%。
(三)稳步促进农牧业增效。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经饲比例优化为53.8:37.6:8.6,高原夏菜、羊肚菌等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5.55万亩。推动农作物种植绿色化,卓尼县实现化学农药化肥不进县,全州有机肥产量达到14万吨。甘南州牦牛藏羊保护与发展上升到立法层面。持续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加大牦牛藏羊品种保护和选育繁育力度,加快“六化”生态牧场建设。新建95个农产品冷链设施项目。农牧业保险参保户达8.56万户。改建6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四)强力推动旅游升级。纵深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投资4.59亿元,高标准建设文化旅游标杆村17个、全域旅游专业村103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297个、精品民宿和农家乐3000余家,文旅产业加速升级。扎尕那、阿万仓晋升4A级景区,甘南荣获“2020中国最佳民宿度假目的地”称号,临潭万人扯绳等五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率先在全省免费开放景区,旅游经济逆势增长,接待游客1671万人次,综合收入83亿元,分别增长16%和12%。
(五)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投资57亿元,实施甘南州博物馆(科技馆)、合作市全民健身中心等35个重大项目。玛曲通用机场完成选址。峰迭至代古寺、玛曲至玛沁等7条公路建成通车。实施县乡路网改造升级、“畅返不畅”整治、生命安全防护等工程,路网通达能力和群众出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土流失248.35平方公里,治理河道195.58公里。新敷设污水管网15.67公里,实施棚户区改造3560户、老旧小区改造1441户。
(六)有效应对重大灾害。舟曲、迭部“8·17”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州县乡村四级联动,上万名干部群众和广大民兵后备力量深入一线,众志成城、昼夜奋战,抗洪抢险取得了无人员伤亡的全面胜利。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争取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4.7亿元,自然灾害预警避险体系建设和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灾区和生态脆弱区移民易地安置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拼搏奉献,在各条战线坚守初心、书写忠诚,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全国劳模”吾尔白、“全国先进工作者”班玛南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宋克勤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谱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者之歌!他们在改革发展中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中挥洒青春,在服务群众中无私奉献,为全州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光辉榜样,成为甘南精神最闪亮的底色、最感人的篇章、最生动的写照!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治藏方略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殊支持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州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有效监督和倾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天津市委市政府、各兄弟市州倾情帮扶、无私援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省属驻州各单位,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甘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稳定底线,严守生态红线,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坚持人民至上,增进人民福祉,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交流,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作风建设,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些重要启示,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五年来,虽然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经济总量小、发展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州情仍未根本改变,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层次低,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瓶颈仍然十分突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困难,支出保障能力弱,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事业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生态系统脆弱,承载能力低,修复难度大,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返贫致贫隐患较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任务艰巨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风险矛盾交错交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还需加力推进。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营商环境还需大力改善和持续优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思想观念、创新精神、能力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发展实践中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总体部署和奋斗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这五年,我州处于多重发展机遇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窗口期。我们将遵照党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正确处理保护、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大势趋势,抢抓先机新机,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汇聚民心民智,激发动能潜能,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紧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甘南在全省全国的重要生态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发展壮大生态产业为着力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绿色发展和长治久安,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扫清一切顽障痼疾,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筑牢黄河、长江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系统治理,促进甘南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转变;全力打造“五无甘南”新名片,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将甘南打造成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党的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深化反分裂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全州城镇化率达到4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要重点在以下七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努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州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创业。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支持科技项目研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全州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搭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和用好支撑甘南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研发的动力活力。
(二)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建设143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实现自然村全覆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大力扶持发展扶贫产业、开发农牧村公益性岗位、完善农牧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从整体上实现农牧村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全州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以交通干线为骨架,构建“一廊、四轴、四区”发展体系,形成以八县市中心城区为主体,重点城镇、建制镇、农牧村新型社区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促进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建设。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绿色产业培育、污染治理、黄河文化传承等重大工程。借助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白龙江上游生态修复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巩固提升“环境革命”重大成效。坚持绿色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和现代农牧业为核心,以节能环保、中藏医药、数据信息、通道物流等产业为补充的生态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创建甘南碳汇交易示范区。在碌曲尕海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区博物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成果。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力创建“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新甘南,着力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努力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推动改革,扩大开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局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政务公开,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继续放宽准入限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现代化市场。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合作交流激励机制,深化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地企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合作交流,丰富招商引资方式,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合作,加快构建互联互通、互鉴互容、共同发展的经济圈。
(五)坚持人民至上共享发展,努力增进民生保障新福祉。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红利,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解决好入园入学难等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好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实现从学前到普通高中十五年免费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多渠道就业。实施公共文化提升工程,加强民俗文化与文物保护,开展流散文物征集工作,编修《甘南简史》,支持编纂乡镇村志。建设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州农牧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抓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提高,推动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甘南。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保事业快速发展,推进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让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农民工权益得到保障。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托养及康复中心、儿童福利院等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配备,提升服务能力。坚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做好退役军人各项服务管理和待遇保障工作。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统一完备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综合体系。
(六)坚持项目为重统筹发展,努力推动基础设施新提升。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民航运输网络规模,实施夏河机场改扩建工程和玛曲、临潭、迭部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推进兰州至合作、西宁至成都铁路建设,力争将合作至岷县铁路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成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合作至赛尔龙、赛尔龙至郎木寺国家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两河口至郎木寺高速公路,全力争取建设迭部至九寨沟、玛曲至久治等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启动江果河至益哇沟口、大峪沟至卡坝二级公路建设,全力争取卓尼至碌曲公路建成通车。继续建设舟曲至永和等三级公路,开工建设合作、临潭绕城过境公路,加快农牧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白龙江引水重点水利工程。继续实施城乡供水改扩建工程和黄河玛曲段、洮河干流等重点河堤防洪治理项目。加快舟曲、迭部暴洪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建设灾害易发区域应急预警监测站和公共突发事件预警网络体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和城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公益性信息化设施投入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甘南。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煤改气等工程,优化电网架构和油气站点布局,加快实施光伏电源工程、以电代薪项目和农牧村节能设备推广项目。
(七)坚持依法治理安全发展,努力实现和谐稳定新进步。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深化对涉藏工作规律性认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严厉打击各类分裂破坏活动,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形式,力促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加快实施政法系统信息化建设,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创新左右贯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州,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工作。
各位代表!《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经大会审议通过后,州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以《纲要》为依据,编制若干专项规划,具体分解和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
2021年主要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州委十二届八次全委会议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保持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
(一)围绕筑牢屏障强化保护,担好上游政治责任
科学谋划流域发展。加快落实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规划,争取纳入国家和省上“十四五”规划盘子。加快推进水利建设、生态修复、黄河文化等专题研究,形成黄河流域甘南地区理论库、政策库、技术库和项目库。加强白龙江流域保护与治理,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推进迭部、玛曲、卓尼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
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加快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深入实施玛曲县黄河水源涵养修复和尕海湿地、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洮河、大夏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甘南区域)建设,推动合作市美仁、玛曲县阿万仓2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启动湿地资源普查调查。
实施生态治理项目。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改良修复退化草原39万亩,治理黑土滩30万亩、毒害草13万亩。实施夏河达麦江麻沟生态保护修复等20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推动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发碳汇项目,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持续巩固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成效,深入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加快采矿、采砂、采石植被破坏修复治理,整治建筑材料市场秩序。
(二)围绕“五无”甘南狠抓落实,加快绿色崛起步伐
打响“五无”甘南品牌。围绕“五无”甘南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面铺开,发挥各级干部群众主力军作用,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创建行动,全面塑造提升甘南绿色发展新形象。
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争取力度,更新、增添道路保洁车辆,建设垃圾中转站3座、热气化处理站10座、无害化填埋场6座。全面提升城镇综合管理治理能力,有效根治盲区死角“脏、乱、差、堵”等顽疾。大力推进八县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合作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
全面推行全域无化肥。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制定甘南有机肥产品标准,推进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品牌化,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率达到100%。集中养殖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尾菜处理率达到50%以上,耕地质量提高0.1个等级。
持续推动全域无塑料。开展禁塑专项整治,继续倡导绿色、低碳、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强化对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全面限制宾馆、酒店、民宿、超市、景区等场所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提高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2%以上。
强力推进全域无污染。持续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做好大气污染“冬防”和“冬病夏治”工作,积极探索重点污染物协同治理,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9%以上。深入开展全州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审批和综合整治,优化“一江三河”沿线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提升水源涵养质量。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强化历史遗留含重金属废渣排查整治。
着力实现全域无公害。坚持绿色兴农、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加强农产品质量管控,规范使用生物农药,确保用量持续减少。实施农牧业品牌培育工程,创建省级农产品安全示范县1个,全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200个以上,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以上,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
(三)围绕乡村振兴强农富民,全面建设美丽家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扶持壮大扶贫产业,完善扶贫产业体系。加大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力度,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基金,实行“一业一策”,精准提供融资支持。
继续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建设内容、完善建设标准、拓展建设类型,高标准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投资使用效益。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查督导,保证建设质量和水平。完善村级公共设施共管共享机制,用好公益性设施管护基金,强化后期管护,引导群众参与公共设施管理。
增强农牧村发展活力。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造就更多乡土人才。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家、大中专毕业生、医生教师、农技人才,通过到乡村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推动农牧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盘活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等资产依法合规抵押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惠农金融产品,撬动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入乡发展。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代表会、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制,着力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和盗抢骗、黄赌毒等各类侵害农牧民群众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围绕文化旅游优化供给,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全力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完善提升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和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配套服务设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培育优化旅游业态,力争5个标杆村晋级国家3A级景区,创建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200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培育2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加快尕秀景区改造提升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区博物馆建设。精心谋划,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融“乡景、乡味、乡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集群。
高位推动红色旅游。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南带,加强红色革命遗迹保护开发,改造提升以腊子口为重点的迭部—舟曲—卓尼—临潭沿线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高规格举办俄界会议精神研讨会,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活动,加快推进红绿融合的旅游发展模式,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引燃红色旅游爆点。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启动建设黄河上游大草原生态旅游经济圈,实施旅游景区品牌战略,持续打造拉卜楞、扎尕那、阿万仓、拉尕山等核心景区,实施甘加草原、则岔石林、洮州卫城等15个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合作当周草原、临潭冶力关、卓尼大峪沟5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景区晋等升级。持续打造“七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和高原花卉彩色长廊。
培育多元旅游业态。大力开发民俗体验、藏医养生、徒步穿越、登山探险、网红打卡等体验性、娱乐性、互动性文旅产品,探索冬季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加快旅游购物店、购物街建设,设计和打造具有甘南特色的文创产品。放大传统民俗活动的节庆效应,推进巴郎鼓舞、格萨尔弹唱、南木特藏戏等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打造旅游文艺精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提升宣传营销水平。加快整合全州文化旅游资源,在央视、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开辟文化旅游甘南时段和版块。继续办好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系列节会活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和冬春游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做好媒体营销、活动营销、渠道营销和商品营销,持续提升“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2021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预期突破20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
(五)围绕现代农牧业补链强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做优特色种植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10.2万亩、粮油绿色示范基地20万亩、青稞油菜中藏药材品种试验示范田1.5万亩,推广秸秆还田5万亩。全州马铃薯、中藏药材、油菜、高原夏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万亩、30万亩、18.5万亩、2.1万亩。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洮河、白龙江、大夏河沿岸连片种植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4450亩以上。
壮大生态畜牧业。加快牦牛藏羊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推行冬春季圈养补饲,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围绕打造“中国牦牛乳都”持续发力,实施牦牛乳业效益提升行动计划,扶持犏雌牛、娟犏雌牛养殖,在重点养殖区域建成一批规模养殖基地和奶源基地。建设苜蓿、燕麦等人工饲草基地10万亩,为规模养殖提供充足饲草料。各类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45%、65%、60%。
扶持农牧业经营主体。以华羚、燎原、雪顿、百草、西正开、安多、雪原、铭鑫农盛、达哇央宗等农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开发高品质、高品位、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持续延链补链,密切利益联结,带动更多农牧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发展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工业,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家,力争雪顿、曲源、海羚等企业实现“上规入库”。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合作社规范运营率达到80%。建设联合社40个以上,实现抱团发展。
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各县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实现“一县市一园区”目标。落实园区优惠政策,加强园区规范管理,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集成绿色制造系统,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拓展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动产城一体化。加快甘南州物流园区、兰州新区“飞地经济”甘南园区建设。
(六)围绕项目建设全面发力,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玛曲通用机场。扎实推进兰合铁路、西成铁路甘南段建设。建成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加快推进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建设,力争两河口至郎木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迭部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完成前期。开工建设合作至和政公路,启动江果河至益哇沟口、大峪沟至卡坝公路建设,加快卓尼至碌曲、康乐至卓尼二级公路建设进度。
推进水电工程建设。全力配合做好白龙江引水工程各项工作。加快临潭中部片区供水工程建设进度,完成玛曲县县城引水、河湖水系连通、应急水源建设项目。引洮济合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改造提升农牧村电网,实施玛曲电采暖配套电网工程,布局建设卓尼110千伏变电站。
提速“新基建”。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建成基站480个,实现乡镇政府所在地5G通信网络全覆盖。推动新时代“数字甘南”大数据综合应用项目建设,加快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探索应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成甘南海羚、夏河达哇央宗数字工厂。科学配套建设充电桩,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善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供水供热供气、排水防涝等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棚户区5838户、老旧小区83个。敷设污水管网18.2公里,城市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达到70%和95%。力争完成数字物业平台建设,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商品房交易资金监管。完成州级人防地面应急指挥中心提升改造。
扎实推进灾后重建。落实暴洪灾害灾后重建方案,争取各方投资,建设住房、交通、水利、教育等重建项目,加快推动舟曲、迭部等县灾后重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力做好灾后移民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的衔接服务工作,扎实稳妥推进搬迁安置,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七)围绕民生福祉共享普惠,全力推进社会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继续加大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盘活农牧村“空壳”学校。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破解义务教育“城镇挤”“农村弱”难题。多渠道增加城区学前教育供给,夯实办园基础,补充师资力量,提高保教水平。建成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扩大中职教育规模,培养实用性技能人才。办好特殊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推动文体事业发展。持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提升“三馆一站”数字化水平。加大磨沟遗址、然闹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力度,实施牛头城、禅定寺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设项目。加快州博物馆(科技馆)建设进度,推进博物馆线上展览、虚拟展馆等数字化工程。举办乡镇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培育和扶持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建设群众15分钟体育健身圈。推动发展冰雪运动,吸引社会力量和资本发展体育公益事业。
加强卫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州人民医院医疗综合体、州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制氧中心建设,完善防疫救治医疗设施,提升应急物资保障和基层卫生防疫能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加快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中藏医药振兴发展。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和“三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农牧村科技人才培训和科普宣传力度。培育科技型企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农牧村富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到基层到外地就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拓宽就业渠道。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让农民工不再“忧薪”。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2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福利、慈善制度,健全农牧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医保、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民生保障政策,适度扩大城乡低保、临时救助覆盖范围。积极创建“双拥”模范县,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做好退役军人移交接受、退役安置、服务管理等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继续办好民生实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认真办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师培训、农牧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标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农牧民技能培训、农牧民健康干预及健康素养提升、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农牧村公路灾毁保险项目等10件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八)围绕改革开放激发动能,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统筹推进行政许可、投资审批、收费清理、商事制度、“一网一门一次”等改革,推行惠企政策不来即享,全面落实减证便民、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措施。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和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市场信用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牧村综合改革,稳定农牧村土地、草场承包关系,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完成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牧村宅基地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巩固提升农牧村“三变”改革成果,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措施。建立协同服务机制,扎实做好助企纾困工作,及时为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提供创业辅导、项目开发、投资融资等专业化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非公经济市场主体的信贷投放。支持引进培养非公经济发展中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强化区域协作联动,继续拓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强与省内七市九企沟通合作,深化与上海普陀区、兰州大学、上海东方龙、天津云账户等方面的友好交流与战略合作,实现人才交流、资本资源、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互利共赢。开展精准招商,优化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加强对引进企业和招商项目的全程服务,预期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60个以上、引资50亿元以上。
(九)围绕社会治理夯实根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依法治藏不动摇。深入持久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公安”“三项基础”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十管十防”“网格化+十户联防”机制,探索将网格长、联户长纳入公益性岗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
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事务管理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提高宗教事务治理能力,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管理。持续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条件,增强寺庙公共服务能力,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妥善解决老弱病残僧尼生活困难。
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行动。加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监管,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启动甘南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立法工作。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甘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就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健全完善城市民族工作机制,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全面落实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的“三管三必须”责任体系。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强城乡消防和森林草原防火监控预警。持续开展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演练,全力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进入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以自我革新的担当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转变职能、锐意进取、忠诚履职,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让人民满意。
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守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心。坚持依法行政,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规范行政执法,提升法治水平,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务环境。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遵从政府议事规则,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依法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把廉政建设作为重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强对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把作风建设作为保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省政府“十不准”规定。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力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禁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规定,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把“过紧日子”作为导向。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约束,严控行政管理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设节约型机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推动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上,切实以政府支出的减少,换取民生福祉的增进。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正当扬帆启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甘南大地生机勃发,各族儿女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往直前,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五大战略”:指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
“五大生态”:指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
“两州一县”:指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武威市天祝县。
“两不愁三保障”: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牧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两免一补”:指国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并给寄宿生补助一定生活费的一项资助政策。
“八大特色产业”:牛、羊、果、蔬、菌、药、蕨麻猪、从岭藏鸡八大产业。
“三重保障”: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九张清单”:指优质煤配送、燃煤锅炉整治、扬尘管控、清洁取暖改造、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业炉窑治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建设等大气污染重点任务。
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指地质灾害防治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的要求。
“三品一标”:指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包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一十百千万”工程: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这一特色品牌,着力打造15个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探索创建100个全省一流的全域旅游专业村,加快建设1000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创新培育10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
“十大景区”:指拉卜楞景区、冶力关景区、扎尕那景区、腊子口景区、俄界景区、大峪沟景区、拉尕山景区、阿万仓景区、尕海湖景区、当周草原景区。
“七条精品旅游风情线”:指天下黄河第一弯旅游风情线、洮河民族民俗旅游风情线、大夏河宗教文化旅游风情线、白龙江高山峡谷旅游风情线、213国道草原湿地国际精品旅游风情线、迭部—舟曲—卓尼—临潭红色圣地旅游风情线、合作—冶力关彩色长廊旅游风情线。
“一网一门一次”: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线上服务“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农牧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是农牧村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五个认同”: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大攻坚战”: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早”“四集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3+1”:指脱贫攻坚“3+1”冲刺清零行动,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
“5+1”:指脱贫攻坚“5+1”专项提升行动,包括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就业扶贫、自然村道路建设、兜底保障、东西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扶贫。
“六化”生态牧场:指建设生物多样化、草畜平衡化、产品有机化、牲畜良种化、圈舍暖棚化、防疫规范化的生态牧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合,体现的是国家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在“市域”范围内的落实。
“三区三州”:指在国家层面重点支持的深度贫困地区,即西藏、四省涉藏州县、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和甘肃临夏州。我州8县市都被国家纳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上云”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是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是要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馆一站”: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
“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雪亮工程”: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三项基础”: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的基础力量、基础队伍、基础设施。
“十管十防”:指群管群防、严管严防、先管先防、深管深防、跟管跟防、联管联防、善管善防、常管常防、尽管尽防、统管统防。
“三管三必须”:指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省政府“十不准”规定:指不准触碰越过一条线;不准推脱分内一丝责;不准拖延超时一分钟;不准虚化落空一件事;不准虚报假报一个数;不准粗暴对待一个人;不准随意违悔一条约;不准劳民多跑一趟路;不准违规收受一份礼;不准干好干坏一个样。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