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5 19:59   责任编辑:www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2月24日在平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平凉市代市长 王 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克难奋进、顽强拼搏的五年,也是决战决胜、积厚成势的五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十三五”胜利收官。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6.16亿元,年均增长4.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2.14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和1.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096元、9756元,是2015年的1.45倍和1.5倍。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1.3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4.7亿元,实施“九大冲刺行动”集中攻坚,7县(市、区)脱贫摘帽,74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庄浪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一户一策”强化产业扶贫,坚持“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探索推广“庄浪模式”“静宁模式”“灵台模式”,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0个、农民合作社5691个、扶贫车间236个,做到了村有增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紧扣“三保障”补短板,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工作深入推进,贫困家庭失辍学学生应返尽返;乡村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易地扶贫搬迁9538户3.8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历史性解决;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凝聚合力抓帮扶,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工作机制,落实省市县帮扶单位887个,选派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2272人,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全覆盖,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88亿元;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衔接落实财政援助资金7.2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49个。
(二)产业转型升级加力提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1:24.5:52.4,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到生产总值的21.7%。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粮食产量连年保持在百万吨以上。建成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一期,新建了一批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平凉红牛获得国家级体育赛事供应资格,取得直供港澳高档活牛配额,“静宁苹果”品牌价值达到158.9亿元,优等果地头收购价连年领跑全国,牛、果两个全产业链开发进程加快。设施蔬菜发展规模化推进。218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赤城、邵寨煤矿联合试运转;60万吨甲醇项目达产达标,20万吨聚丙烯生产线即将预试车。智能光电等新兴产业高点起步。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峡门千万吨级石料生产线和一批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58.4%。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崆峒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和22%。实施重点商贸物流项目77个,冷链物流仓储库容是2015年的5倍,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5%,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在创新业态中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1%。
(三)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4047个。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平凉军民合用机场预可研进入报审优化阶段,平庆快速铁路规划由单线时速160公里提升到双线时速200公里并完成可研,陈家沟煤矿专用线开工建设;平天、华泾高速、彭大高速安口至大桥村段和平华一级公路主线贯通,静庄高速及G312高平至崇信段建成通车,5条普通省道全面建成;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和客车,57%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引洮二期静宁受水区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建设,建成抗旱水库4座。建成投运33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光纤宽带和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5G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编制完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市投资364亿元,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人行过街设施、城市路网等重点项目268个,更换新能源公交车105辆。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10万人迁入新居,改造老旧住宅楼5.7万户,加装电梯134部。完成乡改镇38个,华亭撤县设市。六县(市)城区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5%。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4%,城镇集中供热覆盖率95.7%。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行政村公厕覆盖面分别达到34.5%和100%,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437个、清洁村庄852个。
(四)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平凉成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崇信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资41.8亿元,实施污染治理和减排项目214个。完成7个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建成5个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和36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敷设污水收集管网420公里。建成4个县(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和36个乡镇垃圾处理设施。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如期完成。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6.7%,达到354天;泾河、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项目有序推进,主要河流水质综合评价达到Ⅲ类标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续强化,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保护治理纵深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47.4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67.6平方公里。每年造林超过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较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五)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建成市区合办政务服务中心,“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做法得到省政府肯定。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措施,加快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新培育“三上企业”173户,全市市场主体较2015年增长38.9%。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平凉工业园区瘦身提质、高效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三变”改革辐射带动农户11.6万户。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引进金融机构6家,全省唯一的苹果“期货+保险”县域(扶贫)全覆盖项目落户静宁,静宁苹果产业发展股份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银河产业扶贫基金、平凉信创产业基金设立运营,全市贷款余额是2015年的1.5倍,中小企业实现直接融资70亿元。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成立省科学院平凉分院、智能终端光电产业研究院,平凉工业园区跻身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准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9个,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专利授权1896件。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成功引进龙芯中科、联想、中交建、山东能源、海升、陕旅、国维淀粉等行业领军企业,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53个、落实到位资金1056亿元。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在《魅力中国城》等国家级平台展示推介平凉,成功举办崆峒文化旅游节、中国牛业发展大会、世界道教名山围棋邀请赛等重大节会、赛事。平凉海关开关运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与咸阳、宝鸡等周边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区域协作水平不断提升。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864.2亿元,占到总支出的84.1%,是“十二五”时期的1.8倍。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7.7万人,年输转城乡劳动力48万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连续提标,临时救助困难群众56.2万人次。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改建校舍244万平方米,全市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平凉一中新校区全面建成,陕师大平凉实验中学成功创办,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甘肃医学院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积极推进健康平凉建设,编制了《陕甘宁三省区区域医养中心建设规划》,实施卫生健康项目149个,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市体育运动公园加快建设,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美术馆建成投用,市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完成大型文旅舞剧《问道崆峒》编排审演,市县文化“四馆一站”和乡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持续深化平安平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平凉被列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雪亮工程”为重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新型应急体系加快建立,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总体平稳。军民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国防教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我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加强。统计调查、机关事务、住房公积金、广播电视、气象地震、供销、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四级联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全面落实“三排查四管控四强化”措施,集中开展医疗救治,全力保障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给,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疑似、确诊病例“双清零”。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建成25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和市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二是奋力冲刺脱贫攻坚收官。扎实推进“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强化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创新机制促进消费扶贫,“点对点”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推动就地就近就业。全市剩余的2个贫困村、0.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三是多措并举稳企业保主体。为中小微企业投放复工复产贷款83.5亿元,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4.55亿元。建立“四包”工作机制,分区分级推动复工复产,经济运行在较短时间由降转升、恢复常态。四是持续用力强化产业支撑。“陇电入鲁”工程初步纳入国家能源和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灵台电厂可研待省发改委核准。建成医用防护物资生产线37条。平凉红牛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全市牛饲养量81.46万头,平凉红牛在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荣获“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灵台苹果试验示范中心,全市果品产量同比增长13.4%。五是内育外引扩大项目投资。全面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32个,省外到位资金增长43.5%。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省预算内投资、抗疫特别国债项目212个、资金38.3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六是多点发力促进消费回补。实施促消费扩内需行动,发放各类消费券和企业奖补资金3000多万元,及时启动旅游市场,派送平凉景区通票免费券1.5亿元。与知名电商合作开展直播带货,拓展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七是更有温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16万人。省列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市中医医院开工建设,城区学位少、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有效缓解,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政治建设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3部,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453件、政协提案551件。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七五”普法圆满完成,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加快。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审计监督,纠治“四风”问题,大力为基层减负,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回望“十三五”,我们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升级中攻坚突破,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苦干实干的结果。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中央、省驻平单位和驻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给予平凉脱贫事业无私援助的天津市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向关心支持平凉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平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现代产业体系不完善,传统产业“天花板”效应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在起步成长阶段,新动能跟进接续不足。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工程型缺水问题突出,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的压力较大,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短缺。三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县域经济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人才总体性短缺、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市场主体活力不足,部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亟待提高。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营商环境还需改善优化,干部的思想观念、专业能力、服务质效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下大功夫着力解决。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平凉大有作为的战略窗口期、政策叠加期、优势转化期,也是爬坡过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市“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振兴乡村,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着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平凉开好局、起好步。
贯彻落实好“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更加开放的平凉;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发展定位是:把平凉建成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黄河流域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全国现代能源综合利用基地、西北信创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黄土高原绿色发展先行区、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心城市。
发展目标是:经济增速高于全省水平,产业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城乡融合发展提速提质,改革开放迈向更高层次,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5%,综合实力在全省位次前移。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定位目标,集中落实六大战略任务: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植新优势。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争创平凉工业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平凉红牛、静宁苹果优势产业创新区。坚持产业兴市,全力以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做大做强煤电化冶、智能光电、文化旅游、红牛、苹果五大产业,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三化”改造,提级扩能煤电化冶产业链,聚力打造龙芯信创产业链、智能光电产业链,提升改造装备制造、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深入实施“牛扩量、果转型、菜提质”工程,加快建设国家级平凉红牛种质培育中心,健全牛产业发展“六大体系”,全力打造产值过200亿元的平凉红牛产业集群;推动苹果产业向苗木繁育、冷链仓储、精深加工、采摘体验等多业融合发展,打造静宁苹果高端引领全国行业标准形象;加快建设甘肃东部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深度融合文旅产业,扩容提质大景区,做优做强乡村旅游,打响“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形成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格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各行业领域数字转型,提高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计划,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环节增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串联辐射华亭的城镇化发展主体区域,形成泾川、灵台、崇信农产品主产区和庄浪、静宁生态优先发展区“两翼驱动”格局,构建中心镇和特色小镇点状分布、组团发展、多点协同的城乡发展纽带。有序推进村庄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现新突破。建成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平庆快速铁路,积极争取兰州经平凉庆阳至延安至北京高铁项目进入国家相关规划,衔接启动兰州至平凉段前期工作,全市新增高速公路36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国省道通县连乡、乡镇通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目标,到2025年全市航路开通、高铁连通、高速贯通。持续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城乡供水保障和防洪工程,开展深度节水。提升城乡输配电网,推动天然气配送管网、运煤专线、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新基建”建设,加快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现代商贸物流和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打造陇东冷链物流基地。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添新动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更优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沿黄区域市县的合作交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要产业协同发展、重大项目统筹布局,增强跨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
(五)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拓展新空间。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行林长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落实控煤、抑尘、治污、减源、限行、禁燃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大力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满足新期待。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全力打造陕甘宁三省区区域职业教育高地。全面推进健康平凉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快建设陕甘宁三省区区域医养中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明程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各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我们将实施投资过两千亿元的“十大重点项目引领工程”:一是以灵台电厂、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330千伏大秦变电站等为重点的电源电网开发工程;二是以灵台煤田整装开发、华亭矿区扩容提质等为重点的煤炭补链强基工程;三是以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龙芯智慧产业园、智能机器人平凉集成园等为重点的智能光电发展工程;四是以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平庆快速铁路、灵台至华亭、长武至灵台高速、机场专用公路等为重点的交通瓶颈突破工程;五是以天门塬综合开发、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龙隐湿地、西城区集中供热等为重点的城市扩容提质工程;六是以平凉红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平凉红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代苹果综合示范园和低产老果园改造等为重点的牛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七是以150万吨玉米淀粉、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等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推进工程;八是以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养中心、市体育运动公园、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青少年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的民生福祉提升工程;九是以白龙江引水平凉受水区、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新集水库、崆峒水库改扩建等为重点的水资源保障利用工程;十是以崆峒山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关山大景区开发、泾川温泉度假村建设、海寨沟景区开发、龙泉寺景区扩容、界石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皇甫谧养生服务中心新建等为重点的文旅康养融合工程。同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招大引强、招才引智,链条式、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实施“千亿元招商引资工程”。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担当尽责、争先进位,努力书写新时代平凉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 “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发作为,努力迈好新征程第一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力争达到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上下达目标之内。粮食产量保持在100万吨以上。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梯次布局、压茬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放大“庄浪模式”“静宁模式”带动效应,提档升级牛果等扶贫产业。推动扶贫车间转型持续发展,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做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对接工作。
提质提效乡村特色产业。把产业振兴作为根本之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优质粮食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撂荒地整治,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430万亩。加强牛、苹果、马铃薯、中药材、小麦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成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二期和平凉红牛交易中心,全市牛饲养量90万头以上。加大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推广应用,新植矮化密植果园5万亩,改造老旧果园10万亩。新增设施蔬菜3000亩。加快推进1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建设。全市新建改扩建龙头企业20家,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0家以上。
集中推进乡村建设。以县为单位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乡镇垃圾收运、污水处理设施18处,改造户厕5万座,建设乡镇三级公路100公里以上,硬化自然村道路1000公里以上,创建清洁村庄400个以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培育乡土人才。推广灵台“134”乡村治理经验,抓建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不断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化崇信县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村级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深化拓展农村“三变”改革。
(二)培强做大产业集群,聚力打造工业经济增长点。坚持优存量与扩增量、锻长板与补短板并重,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全市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
加快建设“双千亿”煤电化冶产业基地。推动赤城、邵寨煤矿全面建成投产,加快五举煤矿建设,完成唐家河煤矿核准前要件报批、南川河煤矿可研编制,开展灵台百里勘查区煤炭资源普查,促进煤炭高效率开采、清洁高效利用。加快“陇电入鲁”步伐,力争灵台电厂开工建设,衔接做好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核准工作。推动20万吨聚丙烯项目投产,加快甲醇扩能及烯烃转化等项目前期,延伸煤化工产业链。
大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进天纤棉业二期建设,启动虹光公司出城入园,建成150万吨玉米淀粉项目,抓好50万立方米陶瓷制品、德胜工匠装备制造等重点项目。支持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纸箱包装、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创新技术、扩大产能、升级产品。全市实施“三化”改造项目16个。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建成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二期,加快三期建设,入园投产企业20户以上,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建成智能机器人平凉集成园。支持龙芯中科等企业在芯片封装、主板制造、电脑组装等领域深度合作,建成国产电脑组装生产线。开工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
提升工业园区(集中区)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仓储物流、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加大力度招引建办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牵引带动关联企业集成入园,促进上下游产品和配套服务集中布局。全市新入园(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5个。
(三)深挖释放消费潜力,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开发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8%。
融合推进文旅产业。深化大景区改革,实施崆峒山景区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文旅项目45个。加快蔺家沟至莲花台景区道路建设。推进大云寺·王母宫创建国家5A级景区,泾川、崇信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华亭、庄浪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高质量开发乡村旅游,建成3个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规范提升29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抓建一批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专业村。积极打造“文旅+”“体育+”、康养等消费新业态,推动舞剧《问道崆峒》国内巡演和驻场演出。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
创新发展商贸流通。实施齐翔冷链物流园等商贸流通项目45个,建成崆峒惠农冷链物流项目、市粮油物流配送中心。做强京东(静宁)数字化物流园。改造提升城乡市场,加强社区综合性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商业街区。完善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流通体系,提升电商进农村综合水平。
增强消费基础作用。聚焦大宗消费和重要商品消费,积极开展促销活动,提升传统消费。坚持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支持建设主题型、体验式、智能化商业中心和新商圈,大力发展特色化、品牌化、连锁式经营,积极推广直播带货等营销新模式,培育中央厨房、新零售等新业态,发展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新服务,带动催生新的消费热点。
(四)突出重大工程引领,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行动”,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68个。
深度谋划储备项目。分领域、分梯次健全完善项目储备库,动态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精准对接,做深前期,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省规划项目库。
提速推进重大项目。推动平庆快速铁路、平凉军民合用机场、机场专用公路开工建设。平天、华泾、彭大高速安口至大桥村段和平华一级公路上半年通车运营,彭大四十里铺至安口段10月底建成通车。加快灵华高速、G312改造和陈家沟煤矿专用线建设。力争长武至灵台高速、G244长庆桥至罗汉洞段、G344北阳洼至大桥村段完成前期并开工建设。建成引洮二期静宁配套工程,加快新集、梁河等水库建设,推动崆峒水库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进展,配合做好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建设农村水源保障工程11处。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621个,建设110千伏红旗输变电工程。新建5G基站1400个。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加大特色产业、优势资源推介力度,提升崆峒文化旅游节、平凉红牛节、静宁苹果节等节会效应,以“三个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类项目为重点,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定向招商,推行外包招商,加强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60个以上,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五)强化中心城市带动,加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育强城镇产业,加速集聚各类要素,构筑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强化规划引领和城市经营运筹。统筹衔接“十四五”规划,高质量编制市县乡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控制性详规,强化城市设计,增强规划刚性约束。坚持走城市建设市场化、资源利用商品化路子,用足用活可经营性城市资源资产,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城市建设多元投入格局。
提升中心城市品质和首位功能。投资100亿元以上,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生态修复治理、城市管理完善、住房安居工程四大类42个重点项目。加快天门塬综合开发,建成南环路西段等5条道路,同步推进土地整理、出让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抓好柳湖路等8条道路建设改造。加快推进泾河干流综合治理和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成龙隐湿地。完成中心城区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并通气运营。实施兴北路等6个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完善公厕、便民市场、垃圾收集处理、停车泊位等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四十里铺镇向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增强县城和小城镇综合功能。按照“每个县城容纳本县50%以上人口”的要求,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工程,持续强化县城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明显、配套设施齐全、要素聚集能力强、城乡纽带作用发挥充分的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全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363户。
(六)聚力推进改革创新,协同高效为市场主体松绑赋能。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用好政策“组合拳”,除障碍、降门槛,提效率、增活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持续清理压减行政许可、证明事项,大力整治各类变相许可、违规审批行为,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代办制、容缺受理等措施落地见效,推行“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一次办”,上半年市级权限内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到60个工作日内。深入开展“纾困惠企”行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一企一策”解决难点堵点,落实惠企政策“不来即享”,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以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优质高效的要素供给、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有诺必践的诚信氛围,让广大客商和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市属投融资企业改革。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推进科技、文化、教育、交通、自然资源等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信贷支持、保险保障、差异化监管等体系,加大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力度。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工程。加强企业上市培育辅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债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发挥省科学院平凉分院和智能终端光电产业研究院作用,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落实“军令状”制度和“揭榜挂帅”机制,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实施“百千万崆峒英才”计划,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养。加快建设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
(七)着眼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强化污染治理。抓好燃煤锅炉整治、扬尘管控、清洁取暖改造、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等工作。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建设泾河、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抓好城镇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建设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市医疗废物全五类处理项目建成主体。开展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白色污染治理。
拓展绿色空间。加快林草生态扶贫项目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造林封育20万亩。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加强古树名木立法保护。强化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
发展生态产业。建好1000亿元以上的生态产业项目库,抓好6个省级带动性工程建设,实施100个生态产业标杆性、带动性项目,生态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
(八)做实做细民生工作,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力改善人民生活,努力让发展更有民生“温度”。
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精准精细落实防控措施,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
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推进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5万人以上。重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落实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及时发放失业补助金、失业保险金,完善医保支付机制,统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优抚对象及残疾人生活保障和“三留守”人员关爱救助。对1.8万名33~64周岁城镇低收入妇女和农村妇女开展免费“两癌”检查。在崆峒区建成3处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88个,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项目12个,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11个,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新增幼儿园园位2380个、义务教育学位4100个,支持崆峒区开工建设新河湾小学。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食堂129所。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落实普通高校录取时为城乡低保(一、二类)家庭子女的入学资助政策。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市中医医院建成主体,市妇幼保健院医养中心项目完成前期,实施市级重症医学传染病区和华亭、庄浪、静宁3个县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区改建。市体育运动公园建成主体。完成100个以上文化馆图书馆分馆数字化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城乡社区治理,加强双拥共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巩固社会安定局面。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践行“担当、创新、突破、提升”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工作效能,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我们要始终做到忠诚坚定。把讲政治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锻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自觉在全局中思考、大局下行动,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我们要始终做到依法行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带头依规用权、按章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让厉行法治渗透进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要始终做到担当实干。坚持不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找思路,从改革创新中找办法,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影响效率的条条框框。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把求真务实作为鲜明导向,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提升善作为、勇担当、重实干的正气,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平凉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我们要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织密扎牢法纪 “篱笆”、制度 “笼子”,严控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坚实防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集中财力办大事、惠民生。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众志成城,只争朝夕,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