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5 20:01   责任编辑:www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2月2日在白银市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白银市市长 张旭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市上下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五年,是白银大地绿色转型、谱写新篇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97.27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4.6%;人均生产总值2.85万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8亿元,是2015年的1.31倍,年均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28亿元,是2015年的1.31倍,年均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跑赢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3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1元,是2015年的1.52倍,年均增长8.7%。“十三五”的白银,呈现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社会大局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一幅壮阔美丽的画卷正渐次展开。
五年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贫困标签历史性撕掉。举全市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紧盯“3+1”“5+1”目标任务,实施“五盯紧五整改”、“过筛子补漏洞化矛盾”等行动,全面搭起稳定脱贫的四梁八柱,37.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持续加大扶贫投入,落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3.42亿元,整合涉农资金58.21亿元,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单位帮扶资金6.58亿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区)108个,近6万人挪出穷窝;改造农村危房2.65万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5处,安全住房、饮水全部达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无失学辍学;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目标全面实现;兜底保障贫困户1.88万户4.3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十大特色产业对接到户,总结推广“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发展模式,建成脱贫产业园330个、特色产业园403个,带动贫困户8.95万户,脱贫质量更高、成色更足,广大脱贫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五年来,我们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主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三个千亿级”产业拉开架势,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15.5︰41.2︰43.3调整为20.2︰34.3︰45.5。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紧盯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成功引进牧原、新希望、中天羊业、润丰、阿西娅等大型龙头企业25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443家、8080家和1839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2015年的54%提高到59%,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32个,会宁亚麻籽油等49个农产品荣获国家和省级金奖,靖远县获批全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景泰县被评选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白银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白银公司锌冶炼资源综合利用、东方钛业钛白粉、昌元化工重铬酸钠、皓天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银光聚银公司、中材水泥等12家企业入选国家和省上绿色工厂,高新区等3个化工产业集中区承载能力通过省级评估认定,我市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4.4%提高到17.2%。“一区六园”建成面积达到82.9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04家,白银高新区、银西生态产业园入选国家绿色园区。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实施会师旧址景区改造提升、黄河石林国际滑雪场等文化旅游项目108个,黄河湿地公园、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2.9%。全市各级各类市场达到132个,年交易额近80亿元。白银综合物流园、邦农物流园、忠恒商贸中心等建成投运,三县入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民营500强”企业红星美凯龙入驻白银,数字经济井喷式增长,实现网络交易额40.43亿元,年均增长36.27%。
五年来,我们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固本之举,城乡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大力推进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景泰至中川、会宁至老君高速公路,国道247线靖远至会宁段、国道338线景泰至天祝二级公路,省道209线共和至黑城子公路等建成通车,国道341线白银至中川、省道217线白银至景泰一级公路主线完工,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加速形成。中兰客专、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引洮供水工程等一批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全市行政村4G网络和光纤宽带实现全覆盖,市县城区完成5G网络覆盖。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实施了城市颜色管控、美化亮化、管网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新改建城区道路62条、99.8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投入运行,北京路成为城市新地标,提质改造金岭、银凤湖等生态公园10个,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近10万户。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美丽乡村169个,完成农户卫生改厕2.78万户,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有14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优秀魅力城市”称号。
五年来,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重大任务,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兰白国家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组建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0个,建成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3家,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4年获评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柔性引进院士27名、高层次人才团队99个,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8%。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白银公司成功整体首发上市,靖煤公司等国有企业完成办社会职能移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凸显,化解淘汰落后产能651.6万吨,商品房去库存307.6万平方米。政府机构改革、公务用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45项,在全省率先开展“不见面”网上开评标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核发全省首张无纸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2.9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51.2%。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累计签约招商项目673项,到位资金730.6亿元,年均增长7.2%。中欧班列累计发运55列2212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35.37亿元,居全省第3位。
五年来,我们把生态环保作为底线任务,绿水青山成为靓丽底色。加快推进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白银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率先在全省开展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白银公司烟化炉烟气治理等大气污染治理项目35个,整治燃煤锅炉635台,淘汰老旧机动车2.4万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历史性达到344天,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黄河干流白银段、祖厉河会宁城区段等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建成,高新区、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平川陶瓷建材产业园及11个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完成稀土公司酸性含油废水治理等水污染治理项目,金沟河等河道治理工程成为全省样板,黄河白银段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达标。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进展,有效解决了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181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17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13.62%。
五年来,我们把民生改善作为根本要求,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集中力量办成惠民实事46件,用于民生方面投入740.8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4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83亿元。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439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9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7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5年的9.25年增至11.6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较2015年分别提高51.85%、81.93%,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7.34亿元。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我市被列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市疾控中心实验楼等建成投用,新建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医疗集团组建运行,2家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平川区小川瓷窑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河之上?多彩白银》等文艺剧目深受群众好评;市县融媒体中心上线运行;成功承办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全市体育场馆场地较2015年增加500个,我市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平安白银”建设持续深化,“七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团伙45个,刑事、治安案件发案连续5年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防震减灾工作连续8年获得省级考核一等奖。4名同志被授予全国助残先进个人、自强模范、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我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连续5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45件、政协委员提案421件。统计调查、妇女儿童、地方志、红十字、公积金、供销、气象、人防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
刚刚过去的2020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成效比预期的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坚决守牢底线任务,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了“十三五”发展顺利收官。
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坚决落实“四早”“四集中”措施,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四级管理,合力筑起抗击疫情、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选派7批次49名医务骨干驰援湖北,展现了非常时期的白银担当。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人物同防要求,认真做好入境人员管控、进口冷链物品检测等工作,健全公共卫生救治体系,检测机构实现县区全覆盖。2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二是脱贫攻坚完成决战决胜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剩余0.34万户1.06万贫困人口和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大力开展产业、就业和消费扶贫,贫困户依托十大特色产业人均实现收入3165元,小杂粮等19个产品入选国家扶贫产品名录,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8592个,建成扶贫车间137个、消费扶贫专馆19个,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售农产品6.96亿元。扎实开展“四抓四促”环境整治等行动,有效消除农村“视觉贫困”,创建五星级乡村50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及时制定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30条政策措施,积极为市场主体纾难解困,累计减税降费7.9亿元,在全省较早实现重点建设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荣获“全国助力复工复产先进单位”。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8%,其中一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6%、4.1%,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02%,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7.9%。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4.7亿元,增长35.8%,居全省第2位。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被省政府授予高质量发展进步奖、贡献奖。
四是“两区四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编制完成《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开工建设会宁、平川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积极推进新希望、牧原、润丰等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10万亩,会宁牛羊、靖远肉羊基地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加快推进,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白银,甘肃省煤炭交易中心白银分中心挂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平川陶瓷喜获中国国际展会金奖。白银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全国网红培训基地等建成投运,唐道城市综合体、黄河?云小镇等项目启动实施,成功举办“黄河水乡”邂逅“江南水乡”文化旅游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8亿元。
五是重点项目建设多点突破。下大力气破解项目融资难题,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8.39亿元。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实施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06个,白银至青城旅游公路建成通车,白银通用机场完成主体工程,靖远金滩黄河大桥顺利合龙,高铁南站、南环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坚持精准招商,设立北京、上海、广州招商中心,引进青海金座、东方希望等实力企业,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0个,到位资金146.26亿元。
六是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提升。省列11件、市列10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部分超额完成任务。城镇新增就业3.17万人。实施乡镇寄宿制、小规模学校项目173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大班额分别降至0.74%、0.52%,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26.15%,创历史新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70万人。“互联网+医疗健康”持续发展,建成城市医联体2家、县域医共体13家。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0%。社保卡就医结算全面启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下降22.2%。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就鼓舞斗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给予白银无私帮助的省内外帮扶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银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省在银单位,向奋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白银改革发展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五年,我们攻坚克难,干成了一批大事要事,办好了许多民生实事。五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把牢政治方向不动摇,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经常对标对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懈怠,着力在加快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坚守底线中维护社会和谐,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偏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各领域,集中力量解决发展中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必须始终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抢抓各类政策机遇,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真正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必须始终改进工作作风不停顿,传承弘扬“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白银精神,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持之以恒改作风、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争先晋位、走在前列。这些重要启示,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唯有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动力不足,政府负债压力较重;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重大支撑项目相对较少,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比较突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鼓励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需持续加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然较低;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还需付出极大努力;政府执行力、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等等。我们将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总体部署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看,我们处在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的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统一思想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区位交通、黄河资源和大工大农“三大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生态优先,更加注重培植动能,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系统治理,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着力打造兰白经济圈率先发展、全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西部创新发展“三个高地”,奋力谱写白银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
——综合实力实现更大跃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幅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个千亿级”产业能级显著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改革开放实现更大突破。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兰白国家自创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有效激发,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取得新突破,区域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社会文明实现更大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实质性成效。
——生态环境实现更大改善。黄河流域白银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效,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生态体系加速构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希望之城迅速崛起。
——生活品质实现更大提升。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教育强市建设深入推进,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治理效能实现更大提高。法治白银、平安白银建设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围绕以上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坚持“六个突出”,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创新引领,全面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加快推动兰白国家自创区、兰白试验区提质扩容,着力打造创新型城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绩效评价和政策兑现,激发创新活力。发挥科研院校和重点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不断深化与上海张江、中科院、兰州大学等交流合作,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家,新建光气化研究院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6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研发转化重点项目50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家、科技型企业150家。健全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实施“铜城人才服务卡制度”“铜城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4000人以上。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5件。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实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
集群发展优势工业。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打造千亿级产业、百亿级园区。实施产业链建设攻坚行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有色、化工、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特色新材料、循环化工、生物医药、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四大基地和产业集群。“十四五”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到20%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施工业园区提升工程,按照“突出特色、精准定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一区六园”,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和服务能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力争刘川新材料产业园、平川陶瓷建材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产业。完善货运物流体系布局,打造西北一流物流集散中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全域发展文化旅游,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加快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黄河石林、会师旧址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一批精品景点、养生园区和旅游名村,打造文化旅游康养基地。
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产业孵化基地。支持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天下帮扶”等平台,大力发展直播带货、在线教育、数字生活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城市运行、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二)突出乡村振兴,着力打造特色高效农业新高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走出一条具有白银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脱贫县区和脱贫人口后续帮扶支持,保持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好动态帮扶、及时清零。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提高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质量水平。积极争取会宁、靖远两县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培育壮大十大特色产业,建设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五万亩生态牧场,打造西部绿色农特产品基地。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储运、品牌提升、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拓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发展富硒农业,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文冠果、戈壁葵花等“甘味”品牌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年增幅8%以上。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村庄功能布局,提高镇村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县城服务乡村振兴和吸纳农民进城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行动成果,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300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三)突出生态立市,坚决筑牢黄河上游生态新屏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白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白银。
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实施黄河之滨百公里生态廊道、高扬程灌区节水、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黄河大数据中心,加大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力度,发展“黄河之滨也很美”主题旅游,建设安全、生态、文化、数字、幸福黄河。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组合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加大盐碱地、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粪污资源化。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提升自然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持续加强铁木山、哈思山、寿鹿山、屈吴山等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实现自然保护地分区分级管控。加快实施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山等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抓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和沿黄绿色生态景观带建设,构建“两屏两廊两带”绿色生态体系。“十四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3.75%以上。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有色、煤炭、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广运用高效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从源头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及第四代住房等新型建造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垃圾分类,开展绿色生活创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四)突出城乡融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新家园。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基础条件,形成中心城市辐射、县城带动、小城镇支撑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推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有机衔接。精心搞好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市政老旧管网、小巷道改造提升,完善便民市场、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打造宜居、韧性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推动唐道城市综合体、高铁南站商圈建设,打造城市“会客厅”。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山水绿”文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提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实施县城扩容提质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形成一批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县域产业集群,全面增强县域聚集发展能力,努力建设农业强县、工业富县、生态大县、文旅名县。加强小城镇建设,结合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发挥“十大名镇”带动示范作用,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美丽宜居的中心镇、特色小镇50个。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补齐保障性租赁住房短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四五”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
提速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白银云创空间科创园建设,抓好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示范应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国道247线景泰至靖远段、国道309线祁家南山至汉岔段、省道35线景礼高速白银段等国省公路干线及“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力保障中兰客专白银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白银至兰州城际、环县至海原至中川、白银至平凉等骨干铁路项目,实施黄河航运提升工程。着力补齐水利短板,按照水资源“围追堵截蓄”利用方案,积极争取实施引大入秦延伸增效工程,加快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刘川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黄河干流防洪治理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中小型水利设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等工程,构建供水、生态、防洪安全的现代水治理体系。加强能源开发建设,有序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陇电入鲁白银新能源、天然气储备中心等项目,建设千万千瓦级复合型能源基地。
(五)突出改革攻坚,积极塑造开放合作共赢新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更大力度抓改革,以宽广胸怀促开放,加快构建现代开放体系,推动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格局。
以改革攻坚助推发展。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现代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预算约束和预算绩效管理,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普惠金融。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政策,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以开放合作带动发展。加强中欧班列货源组织,加快“白银号”班列扩量增效。支持白银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跨国境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主动融入兰白经济圈、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等领域取得更大进展。借助进口博览会、敦煌文博会、兰洽会等交流活动,加强白银特色产品、优势资源宣传推介,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项目落地实施。
以一流环境支撑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不来即享”,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公共资源交易等一系列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信用风险分级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对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落实营商环境条例,健全第三方参与营商环境评价制度,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六)突出人民至上,持续提升共建共享共治新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社会治理格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企业稳岗扶持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健全完善医保筹资运行和待遇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医疗需求保障水平。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联动调整机制,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倾力打造教育强市。加快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规划建设公办幼儿园31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各方力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提升白银矿冶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加快明德职业教育学院建设,打造高水平职教园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技能白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设全国校园足球试验区。积极与省内高校深化合作,探索创建本科院校。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力度,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
加快建设健康白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快公立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市县两级医院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配置水平,推动多层次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创新市域治理。深入贯彻总体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白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完善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不断强化全方位风险管控和专业化隐患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建设新型应急管理体系,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稳步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建立覆盖全程的最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持续巩固金融秩序,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巩固全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各位代表,聚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我们一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励精图治,担当作为,不断开创新业绩,奋力书写新篇章。
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白银已站在新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21年,我们将戮力同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系统观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为确保实现以上预期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抓建设、抓争取、抓招商,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45个,年度完成投资191.6亿元。继续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开工建设国道247线景泰至水泉段、刘川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确保国道341线白银至中川、省道217线白银至景泰一级公路,靖远金滩黄河大桥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加快推进省道35线景礼高速白银段前期工作,争取国道338线陈庄至营盘水段、靖会大型灌溉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灌区改造等重大项目早日开工。紧盯“三个500强”企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年内招引项目50个以上,签约金额100亿元以上。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发挥政府债券投资作用,激活民间投资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破解项目融资难题。
(二)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粮食稳产增效,粮播面积稳定在390万亩。大力推进十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养殖存栏量达到600万头(只)以上;创新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东方希望百万头生猪、泰川牧业5万头奶牛、南峪川万亩蔬菜产业园等全产业链项目,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积极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加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厕所革命、风貌革命等行动,改建农村卫生户厕6.1万座,建设美丽宜居村75个、清洁村270个、达标村46个。加强新型农民培育,统筹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2500人以上。
(三)提质扩量振兴工业经济。坚持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与新兴产业增量扩张并重,加快“四基地”建设,推动工业经济规模效益双提升。循环化工产业方面,加快光气化、新型煤化工、无机盐化工产业延链补链,抓好白银公司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东方钛业硫磷铁钛锂绿色循环产业、银光公司光气化绿色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做好化工产业集中区中期评估认定工作。生物医药方面,以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为重点,推动甘肃特鑫含氟医药、甘肃应龙农药原药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华实全球新药生产服务基地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特色新材料方面,围绕前沿领域和产业基础,推进宏达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园、郝氏碳纤维产业园二期、稀土公司萃取生产线升级改造、瑞康众源铁基新材料、中山管业微纳米涂层材料应用等项目,谋划推动凹凸棒石产业技术研发及开发利用。煤炭储运交易转化方面,紧盯清洁转化、煤化工一体化发展,加快德源盛达原煤储煤场及洗煤生产线、靖远煤电王家山煤矿新建选煤厂、白岩子矿井及选煤厂等项目建设,推动江秀源环保洁净型煤、鸿发源原煤储煤新型环保洗选厂等项目投产达效。
(四)综合施策提升三产水平。顺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三产增加值增长6.5%。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黄河石林5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打造黄河白银?云小镇、会宁线川田园综合体、靖远福门花海公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会宁干部学院、打拉池红色小镇项目,谋划推进鹯阴古渡、野麻黄河丹霞大峡谷景区建设,打响白银全域旅游品牌。繁荣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白银综合物流园、平川西部冷链物流园、靖远金三角天陇互联网+智慧综合农贸市场、景泰物流仓储汽配园等项目,增强物流枢纽功能。支持中创博利等企业建设直播带货、云创空间等数字产业孵化基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消费升级行动,紧盯假日消费,精心策划文旅节、美食节等消费促销活动,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进一步激发城乡消费活力。
(五)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创新。抓住改革创新关键一招,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拓空间。进一步加快兰白国家自创区建设,设立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势科技资源和创新服务向企业聚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企业30家,建成众创空间2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3家,形成创新成果同产业发展对接、科研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的良好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升级改造,推动容缺受理、“承诺+监管”等惠企措施落地见效,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推行“手机办、集成办、异地办”,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深化降本增效改革,落实好电价、直购电交易等改革举措,为企业发展释放改革红利。
(六)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统筹推进城市和新型城镇协调发展。加强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兰州路、公园路等道路5条,实施冶金路、四龙路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完成西环路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高铁南站站前广场及人民路南延段、金沟河城区试验段、城区水系联通等项目,改造棚户区1877户,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平川区加快实施市民中心、中兰客专平川客运站项目,完成环城北路、向阳路、长征东路等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会宁县重点抓好状元历史文化园、宝川路、社区服务中心等项目;靖远县加快中兰客专靖远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靖乐渠环境综合治理及七馆一中心、金地时代广场、福门黄河明珠生态城等项目建设;景泰县实施景中高速辅道建设、东环路拓宽改造、金地中央公园等工程,提升“一区三县”城市品质内涵。
(七)矢志不渝守护绿水青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白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抓好白银城区防洪及综合治理、会宁厉河古城段综合治理等工程,完成国土绿化30万亩,从源头上保障黄河长久安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工业废气、扬尘、燃煤等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实施白银区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生态管网、靖远县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景泰污水处理系统改造等工程,确保全域水质保持稳定;开展土壤环境专项整治,抓好重金属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置、高新区一般固废处理及循环再利用生产等项目,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八)攻坚克难保障民生福祉。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以上。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打造“幸福白银?银龄驿站”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实施薄改与能力提升工程,抓好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白银分校、白银红星现代学校、会宁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靖远第三中学暨清华园实验学校、景泰一中整体搬迁等项目。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传染病医院和市急救中心,整体迁建市中心医院,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加强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全面完成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各项配套设施,承办好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和冠军赛,做好国家越野滑雪队北京冬奥会训练备战保障工作。协调化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积极组建市农商银行。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重点措施,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兜牢安全网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九)倾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财政再紧也不能紧民生,政府再难也不能难百姓。我们将继续统筹安排财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1)开展“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创建活动,打造示范点50个。(2)按照每生50元标准,为5万在校中小学生、在园幼儿配备近视防控设备。(3)改造提升中小学生校园足球场地18块。(4)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三台融合”工程,为市县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配备智能终端机17台。(5)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6个、616栋。(6)实施行政村、社区体育惠民工程40个。(7)建成乡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69个。(8)为全市0-6岁儿童开展生长偏异和发育偏异筛查。(9)新建行政村卫生公共厕所100座。(10)对全市268个洪涝、地震、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重点村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规范升级,配备预警、指挥、救援等设施设备。
(十)驰而不息加强政府建设。开启新征程,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要把牢政治航向。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要坚持厉行法治。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三要锤炼过硬本领。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和“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努力在创新发展模式、激活民间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大胆探索、抓好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人民新期待、满足人民新需求。四要保持廉洁本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刀刃向内、正风肃纪、惩治腐败,锲而不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担时代重任、凝聚磅礴力量,笃定实干、奋勇争先,为全面开启幸福美好新白银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名词解释:
1.“3+1”: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等重点任务的拾遗补缺、全面扫尾。
2.“5+1”: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村组道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扶贫及兜底保障等重点任务巩固提升行动。
3.五盯紧五整改:盯紧清零扫尾,整改基础保障不牢的问题;盯紧产业达标,整改增收能力不强的问题;盯紧就业扶持,整改脱贫质量不高的问题;盯紧资金使用,整改投入效益不优的问题;盯紧驻村帮扶,整改到户政策不准的问题。
4.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5.十大特色产业:牛、羊、菜、果、薯、药、黑毛驴、小杂粮、水产养殖、文冠果。
6.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7.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8.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9.四集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集中技术力量、集中医疗资源、集中医疗救治。
10.“四抓四促”环境整治行动:即抓拆除,促城乡空间环境大改善;抓整治,促城乡容貌颜值新提升;抓清理,促城乡人居环境更规整;抓修缮,促城乡整体面貌再刷新。
11.十大生态产业: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提出,培育发展的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产业。
12.两区四基地:黄河上游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白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和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循环化工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
13.上云用数赋智:“上云”即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是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是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14.四个不摘: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5.两屏两廊两带:即建设北部防风固沙和南部水土保持两个生态屏障,建设沿黄和祖厉河两个绿色生态长廊,打造109线和247线两个绿色生态景观带。
16.韧性城市: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长远来讲,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提升对灾害的适应能力。
17.十大名镇:河畔古镇、郭城驿栈、平堡文化古镇、东湾休闲名镇、五合枸杞小镇、五佛田园名镇、芦阳年味小镇、水川康养重镇、四龙休闲水乡、水泉文旅重镇。
18.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9.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上世纪60年代初创造的“枫桥经验”,形成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经验。主要内容是“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20.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
21.碳达峰: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22.碳中和: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23.三台融合: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台融合”,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于一体,努力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