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5 20:16   责任编辑:www
2019年12月27日在新民市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新民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文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是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县域经济企稳回升、争先进位的攻坚之年。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总纲”,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秉承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较好地完成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启了新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年来,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一是实现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和沈阳市的经济增长水平。二是在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全年化解各类债务和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0.36亿元,有效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三是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全年累计民生类支出达33.1亿元,高于去年4.81亿元,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四是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激发市场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7100个,政务服务中心进厅审批事项达420项,基本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五是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水电、中国城投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新民。六是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攻坚,打赢了高铁沿线外部环境、大棚房、中央环保督查、农村人居环境、河湖清四乱、违建别墅、窖腌酸菜等多项整治攻坚战。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有效应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37亿元,同比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820元,同比增长7.5%;实际到位内资实现12.88亿元,同比增长18.6%;实际利用外资实现3696万美元,同比增长133.2%;出口总额实现6.52亿美元,同比增长0.1%。
(二)突出抓项目强服务,发展动力不断积聚
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紧紧围绕项目建设这条主线,建立我市重点项目调度管理新模式,及时解决项目受阻问题。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55个,总投资218.46亿元,2019年度投资40.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9个,新建项目26个,开复工率达到100%。投资21亿元的韵达快递电商总部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的信昌粮贸十月稻田农业科技项目、投资5亿元的北京韩国林特医药产业园项目、投资32亿元的北京新希望六合农业全产业链项目、投资21亿元的新民市城市水务环保领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项目“争鸣齐放”,项目结构日趋合理,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招商引资全面发力。创新招商手段和方式,加强产业和项目精准谋划,招商引资导向性进一步增强。持续开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包装策划招商项目353个,实现签约和注册类项目105个,其中亿元以上48个,协议总投资433.326亿元;中国城投、中国水电、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新民。投资150亿元的清洁能源供热项目、投资11.5亿元的胡台中小企业园项目已签约,天地智慧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市投资5亿元,建设医疗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倡导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围绕我市四个核心“飞入地”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招商,全年洽谈“飞地经济”项目91个,已签约项目37个,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做出贡献。中城投集团、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京沈对口合作“飞地园区”项目签约落地,将全面提升我市招商引资的承载能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应减尽减、应放尽放。启动联席审批会议工作机制,制定《建设项目审批承诺制管理办法》,解决各类问题130余个。按照“先批后审”原则,实行承诺容缺受理审批,信昌粮贸十月稻田农业科技项目2.5个工作日就获得施工预许可证,创造了“新民速度”。在罗家房镇开展试点,拟向乡镇下放权力134项。积极开展“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全市400名帮企干部全部与企业实现了对接,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262件。全力帮扶民营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着力解决政府失信和拖欠企业工程款问题,全年偿还欠款8.14亿元。开展“营商下午茶”活动,实行“5+X”工作日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加强政企沟通交流,强化为民服务宗旨,为企业高效服务的良好氛围初显。
(三)突出抓振兴促升级,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全市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23.2亿斤,蔬菜总产量实现159万吨,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24.42万亩,设施蔬菜产量实现65.46万吨,粮食产量位居全省第二,蔬菜产量位居全省第一,新民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农事企业总数达到65家,实现销售收入53.8亿元,带动农户24.85万户。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肉类产量8.89万吨、禽蛋产量4.98万吨、奶产量3.42万吨、水产品产量6.29万吨、水果产量85.27万吨,新民已成为沈阳市粮食生产基地、蔬菜水果种植基地、肉蛋奶供应基地、副食品加工基地。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3万亩。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阿里云、晨风科技等高科技公司强势进驻,农产品电商经营主体达64家、电商平台3家。农产品监管、动物防疫工作扎实开展。新民市获批辽宁省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228个,新民大米、新民血肠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迈德利”大米、“立杰”食品获得2019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金奖。大民屯镇获批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示范镇。靠山屯寒富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2019年辽宁省农民丰收节丰收奖。
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支撑效应明显,“两化”融合、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福来食品豆类制品加工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已投产运营,较去年同期增加产值1.1亿元,增长47%。玖龙纸业智能工厂升级改造项目试生产,正式运营后将实现年产值10亿元,新民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造纸包印基地。大力推动新动能培育,列入沈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43家,列入沈阳市技改项目库项目1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获批沈阳市“专精特新”产品技术企业10家。着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加快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医药产业园引进的辽宁精确创新孵化器,获批沈阳市“2019年市级创新创业载体”,现已入驻企业12家,胡台工业园孵化基地已入驻企业6家。扎实推进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完成“个转企”70家、“小升规” 16家、“规升巨”1家,凯鹏电缆今年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我市“规升巨”零的突破。玖龙纸业、汉臣氏和三九药业3家企业入选沈阳市瞪羚企业。
第三产业呈现新气象。服务业项目实现新突破,韵达辽宁(新民)快递电商总部基地、十月稻田农业科技产业园、乐府四星级宾馆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欧亚菲温泉休闲综合体等项目竣工运营,为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做出积极贡献。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打造了“县级电商农产品体验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三级电商运营服务网络,潢南供销快线和兴农邦农电商平台实现销售额1.2亿元。信昌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入驻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全年销售额15亿元。全域旅游进一步做实,打造了一批观光休闲型、温泉康养型、乡村体验型旅游产品。成功举办荷花节、苹果采摘节、国际马术耐力赛等节庆、赛事活动。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销售营业收入4.8亿元。
(四)突出以改革促创新,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国资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完成16户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整合改造,成立辽宁鹏润城镇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经营管理,与中城投十三局、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安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晨风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天地智慧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充分利用央企、上市公司资金和管理优势,共同实施飞地产业园区、乡村振兴、棚户区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多个重大项目开发建设。总投资6.45亿元的土地综合整治及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工,实现了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当年验收、当年入库,预计未来可增加财政收入10亿元。大力开展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全年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25家。采取货币化安置形式,完成棚户区改造1512套。实现房地产去库存面积11.53万平方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7.9万亩。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316个村权属调查、查田勘界工作,调查农户16.1万户,实测耕地面积323.7万亩,新增集体土地13.7万亩,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空壳村”比上年减少44个。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新增家庭农场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家。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累计达到90.1万亩。
其他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深入推进“三放一减”改革,进一步下放选人用人权限、财政管理权限和审批服务权限,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完成城市街道改革工作,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完成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27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9项,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验收工作。筹划启动中心镇建设,重点打造胡台、兴隆堡、张家屯、前当堡等4个中心镇。全面推动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
(五)突出抓城建优环境,城乡面貌逐步改善
城乡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完善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拉开城市框架,高质量完成亚行贷款项目建设,逐步打通断头路、梗阻路,完成工人北街、清真寺东路等9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增加城市北、东两向出入口,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完成学府大街建设工程,为城南小学如期开学提供交通保障。完成辽西北供水配套工程主体建设。完成南郊和铁北排水泵站建设工作,结束城南“排水难”、城北“无排水”历史。完成各级公路维修改造400余公里,其中完成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360公里。京沈客专、新通客专正式运营。彰北大桥实现通车,推进巨流河大桥加宽工程建设。实施新民客运站候车大厅维修改造,新开通公交线路3条,更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45台。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建村内道路131.2公里。完成惠及2.2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8户。投资4.5亿元完成柳河整治等17项水利工程建设。
城乡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动车辆4万余台次、人员8万余人次,清理“六边”垃圾13万吨、“三堆”16万个,顺利通过沈阳市验收。完成29个“美丽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农村改厕工作顺利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新建城区环保屋28个,完成29个示范村 “两场一屋”建设,累计投放分类垃圾箱3000余组。市容环境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网格化管理,拆除违法建筑9.52万平方米,清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200余处,清理小广告、小招贴7900余处。完成27处“大棚房”问题整改和1处违建别墅整治工作。全面完成387处高铁沿线外部环境隐患整治任务,占沈阳市整治总量的55%。推进城区、国省干道绿化等工程。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完成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和脱硝设施建设工作。全力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管控,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68天。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梁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建固定式渗滤液车间投产使用。加快推进“窖腌酸菜”整治工作。完成新农村镇、前当堡镇等6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20个“美丽示范村”氧化塘建设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域完成植树造林5万亩,森林抚育8500亩。全面推进河长制,清运河湖垃圾1.5万立方米。推广节能建筑、绿色建筑27.8万平方米。
(六)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就业创业形势持续稳定。新增城镇就业278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58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扶持创业带头人76人,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456人,吸引储备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1500人。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69万人,累计发放企业退休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9.77亿元。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发放各类补助救助款7575万元。脱贫攻坚战成果不断巩固深化,发展产业扶贫项目11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184人脱贫增收,新识别的5户、16人全部实现脱贫。做好拥军优抚、移交安置及接续社会保险等工作。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南小学投入使用,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切实解决。完成胡台分校一期工程、兴隆等7所幼儿园工程主体建设。殡仪馆新馆建设全面启动。推进人民医院、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和大柳屯等4家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工作。档案数字化工作阶段性开展。文体事业更加繁荣。成功举办2019中国(新民)国际马术耐力赛一星级赛。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各种文化活动2000余场,新建森林公园1个、文体主题公园1个、村级文化广场25个。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扎实开展“减存控增”行动,全年化解息访积案276件,化解率达88%。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1200余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4550万元。完成非洲猪瘟、禽流感防控和“利奇马”台风防御工作。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七)突出守纪律懂规矩,政府作风日趋优化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动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支出更加规范,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工作,政府系统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14件、政协提案28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政府承诺10件实事全部办结。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决策机制。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强化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完成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00余条。
过去的一年,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在发展区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残联、市志、气象、外事、民族宗教、粮食、保险、供销、档案、双拥、地震、人防等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科协、红十字会和关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和委员共同凝聚智慧、倾心建言献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所有为新民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新民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矛盾问题必须正视和面对: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二是现有主导产业发力不足,新兴产业成长尚需时日,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仍处于“阵痛期”、“培育期”;三是民营企业困难较多,市场压力加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四是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有待提升;五是重点领域风险逐渐暴露,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国务院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税收收入出现下降,政府债务存量化解压力较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仍是首要问题;六是部分干部思想、作风、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采取有效措施,补齐发展短板,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乘势而进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标高质量发展,我市产业结构不优,产业融合步伐不快,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仍然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艰难时期。但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后来居上,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要抢抓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机遇,发挥新民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其时已至,其势渐成。
2020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新民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工业为龙头,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勇于攻坚克难,着力打基础、利长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把新民建成沈阳中心城市的拓展区域,振兴发展新的增长极。
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
围绕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抓项目促投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狠抓“双招双引”。以招大引外、招新引高为主攻方向,跟踪对接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等项目,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社会化招商和园区招商。利用辽苏、京沈对口合作政策红利,以“飞地经济”为抓手,围绕造纸包印、医药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全力引进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切实提升产业集聚度。全力推进中铁、中建、中交、中城投和北京市政等公司与我市进行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合作,推动投资120亿元的中核防火保温新材料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年引进重点项目50个。深入落实“人才新政33条”,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专业技能人才,聚集社会智力资源,推动招商引资引智再上新台阶。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在提质量、抓增量、调结构、强服务,着力抓开工、抓竣工、抓投产,对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挂图作战,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努力形成项目建设高潮迭起的生动局面。全年确保完成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68个,力争80个,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狠抓项目要素保障。重点围绕“资金、土地、人才”三要素,创新保障机制。推进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国土资源“三资”联动,充分挖掘国资公司运作潜力,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保障。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拓展PPP模式,撬动金融信贷及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努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坚持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两手抓,全力争取上级用地指标支持,大力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全面铺开第二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和实用型人才到我市投资兴业,打牢项目要素保障基础。
(二)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推动改革创新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综合受理”,全面实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报表单、一套申请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行模式。继续抓好“万人进万企”工作,充分发挥“五大专班”作用,及时处理企业诉求。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高效推进“项目管家”服务制度,加大营商诉求案件办理力度,努力构建亲商、安商、富商的新型政商关系。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开发区是新民经济发展主引擎、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要坚持不懈深化开发区改革,处理好开发区“破”与“立”的关系,明确功能定位,合理设置机构,探索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模式,加强绩效考核,落实人事制度、薪酬制度、财税制度改革,授予开发区干部使用权、审批权和经济部门考核赋分权,打造精简、务实、高效的开发区。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实现国资整合转型发展。以辽宁鹏润集团公司作为新民市国有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国有资本运作平台载体,助力推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形成实实在在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充实地方财力。聚焦“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三变”改革试点,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宅基地和农村房产等资源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培育创新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深入实施“多证合一”改革。
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市建设。深入实施“三放一减”改革,进一步推进、完善乡镇街“分灶吃饭”改革,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媒体深度融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三医”联动管理体制建设,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创新扫保体系建设,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
(三)聚力工业做“强”,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能、产业、产品三大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高利税、高技术、高成长产业,抓转型、做强存量。重点抓好五大园区建设,抓造纸包印产业园,加快推进玖龙二期项目、梓耕包装等包印项目建设;抓医药产业园,重点推进林特医药、力邦制药、四川好医生等重点医药项目建设;抓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重点围绕酸菜产业园、福来食品、信昌粮贸等企业和项目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抓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推进首耀储能锂电池、亿佳诚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项目建设;抓“散乱污”企业整治,规划建设家居智能制造产业园。以“五大园区”和重点工业乡镇为主阵地,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0户以上。
培育壮大新动能。抓好动能的持续转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和动力,做优增量。引进高成长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企业多产快销。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电商物流、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聚力服务业做“优”,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着力谋划全域旅游。研究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壮大旅游特色产业。加强三农博览园、仙子湖、辽滨塔等精品景区建设,大力开展温泉游、休闲游、采摘游和冰雪嘉年华等多种形式乡村特色游。以“两河、两路”为轴,促进文化、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铭记光辉历史,传承新民精神,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建设红岭村红色抗日文化基地,做好富有教育意义的精品文化游。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真正把新民打造成沈阳乡村旅游最佳基地。
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提升商贸流通业,优化商贸网点布局,引进品牌商家、商贸新业态,增强中心城区核心商圈集聚功能。引导发展夜市经济,建设一批特色街区,促进消费升级。完善商贸流通网络,规范发展城乡便民超市、连锁店,继续推动农超对接、直供直销。依托韵达快递打造兴隆堡现代物流产业园,加大力度引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建成沈西现代物流产业承载区。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专业市场、农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城市酒店、现代金融、法律服务、文化教育、家政服务、信息技术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支持兴隆温泉城医养结合模式发展。
着力推进“文化+”。做大做强城市品牌,将国际马术耐力达标赛和星级赛在我市举办变成常态,真正形成南有砀山、北有新民的局面。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建设。以双飞影视传媒为基地,促进动漫游戏、影视等产业发展。加快地方文化、民间工艺、民俗传统与实体经济跨界融合,抓好花灯制作、柳编、五谷画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举办荷花节、苹果采摘节、全民运动会等节庆和体育活动,使文体产业成为推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五)聚力农业做“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质量兴农,按照“主体龙头化、种养规模化、加工精深化、流通平台化”的“新四化”思路,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以市场化手段运作农业。加快种养殖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精品农业、都市休闲农业,全面完成38万亩保护性耕作和1.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持续推进20万亩黑土地保护项目建设。全面激活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加工集群,切实打造具有新民特色、受消费者欢迎的农副产品品牌。扶持信昌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继续做优做大,打造农产品电商销售龙头。积极推进由大民屯等6个镇组成的新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精致打造美丽乡村。以全域景区化为导向,突出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建设,推动乡村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认真落实好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实施农业生产、休闲、生活一体化发展,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快中心镇建设,启动城镇建设机制创新,坚持产城融合,把中心镇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注重完善功能,壮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力,发挥中心镇在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节点纽带作用。实施农村公路维修改造249公里,加快补齐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短板。实施通武线柳河大桥改扩建和京沈线马虎山大桥建设工程,实施惠及2.8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乡风文明。
(六)聚力推进建管并举,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建好主干道,疏通微循环,打通断头路为重点,完善城市路网格局。完成新区南路新建道路、城区巷道维修改造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承载力,完善污水排放体系建设,加快辽西北供水配套净水厂、城南明渠改造和中水回用等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升城区绿化管养能力。完成新建殡仪馆工程。深入推进房产去库存,优化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规划,提升商品房开发建设品质,推动问题楼盘依法破产、兼并收购,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旧城区改造,实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治标与治本兼顾,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全面持续开展“八乱”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切实加大对农贸集市、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规范车辆停放,清理整顿占道经营等现象。从严查处违法建设活动,遏制新生违建发生。坚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和推进新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一步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快速化。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改善群众身边人居环境。
深入打造智慧城市。加快城市数字化应用,积极推进与中信国安集团共同打造的5G网络和智慧城市项目,瞄准5G、AI等前沿技术,规划建设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一批智慧服务系统,着力打造普惠宜居、以人为本的智慧生活环境。
(七)聚力环境提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加强环境污染整治。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深入落实“气十条”,认真开展“蓝天”行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秸秆焚烧管控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深入落实“水十条”,认真开展“碧水”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力推进治辽、治蒲工程顺利进行。加强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深入落实“土十条”,认真开展“净土”行动,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源调查及工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
加快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三条红线”,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继续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全年植树造林10万亩以上。
(八)聚力民生改善,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稳步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积极落实好各项就业援助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重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方针,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可持续、多层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提升等三大行动,从注重提高产业扶贫覆盖率向覆盖率、覆盖质量并重转变,确保到2020年让全市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提升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供给能力。大力提升教育品质。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以城乡教育一体化为主线,着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胡台分校一期工程、职教中心实训基地等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着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口帮扶、结对共建、外出学习、本地挖掘等方式,构建符合新民教育实际的教学改革框架。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持续规范医疗质量评价控制管理,加强全市医疗质控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继续推进新民市中医院、8家乡镇卫生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完成市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标准化实验室项目建设。促进文体事业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各类文体活动。建立文旅融合创新机制,树立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强文化的发展理念。
全面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大力推进平安新民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各项工作。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有效防范消防、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突出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落实信访维稳第一责任和领导包案制度。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有效提升自然灾害防治等应急管理能力,坚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为人民,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实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是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新民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政府工作。严格履行党风廉政“一岗双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探索完善行政执法、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民生、扶贫等领域审计工作。
二是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明年要干的急事、要事很多,要建设提升的项目很多,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重,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资金的保障,在建设投资上,要分清轻重缓急,在各项支出安排上要有保有压。我们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好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在政府自身运作中,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及会议、差旅等开支。把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到建设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到老百姓最盼望的地方,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应。
三是切实提升政府法治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强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让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深入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宪法和法治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深化政务公开,促进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四是建设务实高效便民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践行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把准市场规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破解发展难题。在决策中,强化调查研究,真正到基层、到群众、到实践中去,认真查找问题,扎实解决问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把新民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各位代表!实干书写精彩答卷,奋斗开创幸福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民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实现新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