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7 20:16   责任编辑:www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2月11日在都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都昌县人民政府县长 万述幼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一年来,特别是换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党代会及两会精神,全面实施“产业优先、绿色发展、团结实干、快速崛起”战略,全力以赴抓转型、谋突破、争进位、促赶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一年,最可喜的变化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8亿元,增长8.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5亿元,增长3.11%;完成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28.5亿元,增长9.3%;规上工业增加值达39.9亿元,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4亿元,增长17.5%;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增长7%;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556元、11700元,增速分别为8.5%、11.3%。
这一年,最重要的变化是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引进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43个,其中亿元以上41个,5亿元以上25个;外贸出口22.2亿元,增长30%。成功举办江西都昌“绿色中国•双碳战略”项目合作发布暨签约大会,现场签约项目22个、签约资金300亿元,创都昌历史之最。新开工七大领域重点项目44个,完成投资102.62亿元,增长159.7%。向上争取土地用地指标1868亩,占全市新增总量35.7%。盘活园区闲置土地190亩、厂房面积6万平方米。扎实推进“降成本、优环境”“重点部门服务重点企业”等系列活动,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1亿元、发放“财园信贷通”资金2.1亿元。
这一年,最积极的变化是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投入3.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003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后评估综合核查、省级考核。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粮食生产面积78.1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1万亩。生猪出栏19.16万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42.23万元。周溪联圩、南溪圩堤、新妙湖圩堤完成除险加固。小龙虾养殖面积、产量、产值稳居全省第一。蔬菜、中药材、茶叶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8.3万亩、2.9万亩、3.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96个、家庭农场103家。都昌白茶荣获11个全国特别金奖,周溪虬门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成功认证有机食品5个,都昌大米成功入选“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南峰红薯获评特优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
这一年,最直观的变化是城乡面貌日益改观。完成西湖路、天明路等市政道路建设。改造老旧小区3个、城中村13个。建成污水管网40.6公里。基本化解问题楼盘12个。新增绿道绿廊6.1公里。扩建南山广场2.26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棚改安置房建设,湖景花园安置棚改户365户,云住小区、A1、B2安置房完成封顶。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首创环境并网发电。排查农房15.23万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5户。新建农村垃圾中转站5个。
这一年,最有效的变化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PM2.5日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8%。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分别为75%、91.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56个。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674亩、退化林修复8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196个环保问题整改全面完成。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荣获全省首批“湿地银行”试点县。连续11年荣获全省越冬候鸟与湿地保护先进县。阳储山钨钼矿获评“全国绿色矿山”。徐埠镇、都昌镇荣获“江西省生态乡镇”称号。土塘镇冯梓桥村、三汊港镇岭东社区、苏山乡徐港村等8个村(社区)荣获“江西省森林乡村”称号。
这一年,最实在的变化是人民福祉不断增进。民生领域资金支出33.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6%。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61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8万人。城乡低保同步提标,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发放,互助养老稳步推进。完成县乡村道改造65公里,危桥改造14座。教育“双减”政策落实落地,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医保基金监管全面加强,顺利通过国家医疗保障局飞行检查。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疾控中心检测大楼投入使用。“东方百慕大•江西都昌县”城市名片全新发布。“放心粮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再创佳绩,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启动。退役军人服务站示范创建通过省市复审验收。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八五”普法全面启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圆满收官,反电诈工作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好转。平安法治都昌建设稳步推进。
各位代表,一年来,县政府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30项,办理群众实事好事600余件。严格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17件、政协委员提案76件,办结率100%。政务信息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先进。扎实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万户镇荣获全省“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深入开展“转作风、优服务、创一流”活动,驰而不息反“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8起88人,党纪政务处分46人;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0起21人,党纪政务处分5人;问责领导干部24起26人,党纪政务处分12人。
与此同时,国家安全、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青妇、残联、科协、文联、侨联、工商联、老年、档案、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发展,武警、外事、人防、史志、民族、对台、气象、水文、港航、航道、烟草、石油、供电、通讯、邮政、保险、仲裁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来自上下同心,发展源于合力攻坚。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赢得的每一次掌声,无不体现着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倾注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鼎力支持,饱含着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拥护,凝聚着全县人民的奋勇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都昌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衔接不畅,经济发展增速不快;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招商项目落地不够,投资增长依然乏力;城镇建设较为滞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仍存短板;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不断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也是都昌聚集发展动能、加快赶超进位的攻坚之年。当前的都昌,产业基础正在夯实,各项短板加速补齐,尤其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鲜明的产业特色、优越的交通区位等优势日益突出,广大干群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的担当精神持续高涨,我们要集中精力和智慧,抓好一批大事,解决一批难事,完成一批实事,谱写新时代都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住”“进好”“调优”,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环境上全面发力,朝着“双争”目标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固投增长7.7%;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6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招引,主攻工业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坚持工业核心地位不动摇,全力以赴做大工业、做强产业、做美园区,挺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硬脊梁。
提高招商实效。树牢“招商是第一等工作”的理念,精准定位首位产业、主导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突出招商重点。紧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口腔珠贝、服装鞋帽等传统特色优势行业,围绕头部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业隐形冠军等重点企业,积极招引一批发展质量高、绿色含量足、带动效益好的项目。加大招商力度。依托省、市招商平台,依靠招商顾问、异地都昌商会,广泛宣传推介,捕捉项目信息,吸引异地客商投资兴业,鼓励在外乡贤返乡创业。提升招商质量。开展基金招商、股权招商、并购招商、互联网招商,引进一批转型升级带动强、主业特色明显的优质项目,分类合理确定招商项目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率标准,实现从招商到选商、从量优到质优的转变。力争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100•50•20”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
狠抓项目建设。坚持大项目大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持续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推动项目落地。顺势而为谋项目。围绕上级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部署,切实谋划一批有利于壮大经济总量、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福祉的重大项目,全面补齐发展短板。千方百计推项目。加快推进正大集团养殖加工、新能源充换电设备、智慧华科职教产业园、锂电池生产等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争分夺秒建项目。持续打好项目建设大会战,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全面推动金鼎钨钼矿扩能升级、宏升新材料建成投产,打造税收过亿的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行动,完成德义行油茶、金昌汽车零部件、三兴纺织等项目改造升级。加速推进迅威新材料、富德士服饰、嘉博生物、珠贝孵化基地等二期项目建设。
夯实园区平台。坚持以大园区承载大发展,不断推动园区改革创新,发挥高质量园区的支撑效应。强化要素保障。抢抓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①调整历史窗口机遇期,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完成第二轮园区调区扩区,为未来发展争取更多空间。加快“亩产论英雄”改革,加大腾笼换鸟工作力度,大力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及厂房,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实现园区土地效益最大化。强化品质提升。按照“产业公园、企业花园”定位,“低碳化、绿色化、标杆化”要求,建成芙蓉山纺织服装产业园、多宝双碳绿色产业园等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不断提升园区品质。强化基础配套。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新九通一平”②建设,适时启动创业孵化基地、人才公寓、园区综合体、商务写字楼等配套项目,完善园区服务功能。
(二)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开发,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潜能
坚持以锐意改革的姿态、争创一流的意识、蹄疾步稳的节奏,瞄准高阶目标,谋划创新举措,落实改革任务。
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不断增加R&D经费投入,建设创新型都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充分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申请量增长1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亿元。加强高新企业培育。以新材料、3D增材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培优工程,壮大企业主体,新增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10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对各类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政策倾斜,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现人才总量质量双提升。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一门服务”,全面加快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赣服通”与“赣政通”融合对接,以“六减一增”③专项行动为抓手,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六多合一”④集成审批、简证便民等改革,进一步精简办事环节,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增强政务服务效能。健全惠企帮企制度。大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力争为企业减负2亿元。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进企业登记注册、注销便利化。做实“百个部门帮百企”,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强化“政银企”互通,创新政府增信⑤模式,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营商环境监管。深化“互联网+监管”改革,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创新部门联合执法,严查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构筑全省一流的发展环境。
全力攻坚改革难点。坚持问题导向,最大限度破除机制体制障碍。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持续对接九都鄱鹰铁路、都永高速,深度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加快推进多宝水域、城南水域港口码头建设,积极参与鄱阳湖“前港后园”港口物流园区创建。探索区域合作新路径,加强产业对接,促进共赢发展。完善国资运营管理。启动国有公司机制体制改革,提高投融资、市场化运作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积极盘活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统筹其他领域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⑥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医药卫生、预算管理、供销合作、司法体制等领域改革。
(三)坚持三产融合,做强农业优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纵深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化衔接长效机制。围绕“五大振兴”⑦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实现有效衔接。保持政策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拓展脱贫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帮扶机制。聚焦“三类人群”,持续推进精准施策,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搬迁后续扶持。接续乡村振兴。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优化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绿色循环为引领、以数字产业为抓手,全面推进基础建设、园区建设、品牌建设,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强化供给保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78万亩、产量30万吨,新增高标准农田7万亩,巩固粮食主产县地位。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地方特色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夯实农业基础。持续推进“鄱湖安澜、百姓安居”工程。全面完成东风、越光、珠光、霞光、左桥等千亩圩堤应急除险加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助力产业兴旺。围绕“两茶一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结合正大产业园项目,高起点打造狮山长垅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一乡一品”,高标准建设大沙丽雯园农旅综合体、徐埠药王谷(二期)、苏山陶家冲核心产业区、大港申港农业(二期)、土塘神脉溪茶叶等特色项目,重点打造乡村特色游产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一批融合度较深、规模体量大、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优势区,新增省级园1个,谋划启动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油茶种植面积2000亩,新增茶叶种植面积2000亩、小龙虾养殖面积1.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万亩。积极利用赣鄱正品注册商标,全力打造都昌优品、庐山云雾茶鄱阳湖产区生态白茶、农产品原产地标志等品牌,新增绿色食品5个、有机农产品2个,全面唱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
积极建设秀美乡村。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⑧。打造示范亮点。探索“美丽宜居+活力乡村”建设发展新模式。全面完成“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⑨(一期)项目建设,大力建设数字乡村。完成1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项目扫尾,新增分类打造1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强化村庄管理。完善村庄用地、用途管理制度。注重村庄风貌引导管控和地域特色延续传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严格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培育文明乡风。统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行动,完善村规民约,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美丽乡村。
(四)立足生态保护,写好绿色文章,有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蓝天永驻,碧水长流,净土芬芳”。
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绿水青山”生态价值转化。发展生态旅游。聚焦鄱湖游、观鸟游、湿地游,打造精品沿湖生态旅游路线。推进传统村落、特色民宿提档升级,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业态。以万亩沙山、老爷庙、千眼桥为依托,全力创建“东方百慕大”4A级风景区。加强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综合治理,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成邹家咀湿地公园项目扫尾。落实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力争完成森林抚育1200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3.47%以上。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力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2平方公里。深挖生态潜力。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探索开展湿地后备资源盘点登记。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在产业培育、供需对接、市场交易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绿色动能”。
打赢“水陆空”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细颗粒物和臭氧等主要污染物,强化“四尘”“三烟”“三气”⑩防治,严格实行城区禁燃禁放,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完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确保PM2.5浓度稳定达标并持续改善。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持续巩固禁捕退捕成果。全面规范内湖水库养殖,开展水生态治理。加强污水排放监管,补齐城乡污水管网短板,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6个。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确保水质全面达标。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土壤污染源管控与安全利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排查重点行业企业、矿山尾矿库、垃圾填埋场等地块,确保不发生土壤污染事故。
紧盯“双碳”战略目标。围绕能耗要素指标,形成清洁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产业体系、能源结构。鼓励低碳生活。开展节能、节水行动,推动机关低碳办公,引导居民绿色出行。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绿色产品、绿色服务供给。提升固碳能力。坚持“碳减排”与“碳增汇”⑪并举,用好碳排放权⑫交易政策,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拓展“湿地银行”试点成果,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推行降碳发展。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发展光伏、风电等绿色新能源经济,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规范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化改造,推动企业降碳生产、产业绿色发展。
(五)聚焦功能提升,优化空间布局,全面吹响美丽城镇建设号角
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调”,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镇。
绘好发展蓝图。紧扣产业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上建设大美城镇。坚持总规引领。大力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推动“多规合一”⑬,形成城乡空间规划“一张图”。推动城市设计。扎实推进海绵城市、绿地系统⑭、公共服务设施布点等专项规划编制,引领城市和谐发展。注重细节管控。严格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审核,确保在风格、色彩、体量等方面符合城市设计要求。加强文化建筑保护,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完善城市功能。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宜居水平,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提升城市品质。实施东风大道、东湖大道、幸福路等道路综合改造提升。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3个。启动商城汽车站、东湖游乐园等改造项目。加强污水治理。实施规划区内下水管网清淤、维修、检测工程。建设污水管网29.6千米,雨水管网18.7千米,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10座。按照“地上公园、地下处理”模式,启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畅通道路循环。全面接通惠民南路、任远路、同科路,启动芙蓉北路、工业大道等道路建设,加快城区疏港公路和城东大道建设。强化保障能力。规划建设停车场2个,新增停车位340个、充电桩20个。启动棚改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区、园区、景区公共设施管理。探索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500套保障性安置房。
深化城市管理。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构建环境持续改善、秩序稳定向好、品质全面提升的城市管理新局面。优化管理体制。创新管理理念,进一步厘清城市管理责任清单,构建“大城管”管理新格局。完善数字化城管平台⑮、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坚持疏堵结合,出台城区规划区内“两违”建设处理办法。推动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迈进。实施“四化”工程。启动“园林绿化、街景美化、夜景亮化、城市净化”工程。对裸露地块增绿复绿、沿线景观维修整修、人行道板清扫清洗,确保路见底色、墙显本色、城透绿色。推进环卫事业。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能力建设,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启动11个农村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市道路保洁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
加速集镇建设。盘活集镇存量资源,增强集镇发展后劲。推进基础设施向集镇延伸、公共服务向集镇覆盖,助推乡镇集镇壮大发展。促进功能提升。完成蔡岭、大树、大沙等7个集镇功能提升建设,推进集镇街道白改黑、立面改造、管线下地、雨污分流,建设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带动协调发展。围绕县城主中心、蔡岭副中心,突出三汊港、阳峰、多宝、汪墩、苏山、大港、中馆等重点集镇建设,加快构建“四区”⑯新格局。建设特色集镇。做优大港、徐埠生态小镇,做活土塘、万户、中馆新型商贸集镇,做强周溪珠贝、左里康养、南峰豆参、狮山种养、鸣山白茶等产业集镇。鼓励和合、西源、芗溪、春桥等走特色发展之路。
(六)健全治理体系,满足人民向往,着重提升民生保障服务水平
坚持“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办好交通、就业、社保等热点民生实事。改善交通基础。建设都昌西互通至老爷庙旅游公路,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增县道升级改造63.12公里、乡道双车道改造95公里,建设资源路、产业路24.3公里。发展社区服务。大力发展托幼、养老、物业等社区服务,开展社区自助服务终端试点,实现群众高频易办事项便捷办理。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4200人以上,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亿元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1.17万人以上。完善社会保障。加大社医保征缴扩面力度,完善社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不断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加大政府投入,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补齐教育短板。落实教育“双减”政策,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扩大职教规模,改扩建都昌中专。提升医疗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支持县级医院做强特色专科,推进中医强县工程,筹建都昌口腔医院,启动县人民医院分院建设、三汊港中心卫生院搬迁。完善医疗应急救治和疾控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全县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钢铁防线”。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新建都镇、三汊港、芗溪、北山等4所乡镇敬老院。大力发展互助养老,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残协组织建设。繁荣文化事业。不断完善文旅设施,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掘星凤楼文化底蕴,打造中国书法高地。以冯任故里、刘肩三故居为依托,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一次全国综合灾害风险普查。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提高人防工程平战应用水平,稳步提升国防动员能力。充分发挥民宗、外事、对台、工青妇侨、工商联、科协、史志、档案、石油、烟草、通讯、邮政、港航、航道、气象、水文、保密、老年、老龄、武警、仲裁、红十字、慈善、广电等作用。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引入新理念、新措施、新技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都昌,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加强综合治理。以“事要解决”为导向,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打造阳光信访,法制信访,快乐信访。抓好湖区联谊联防、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构建安全格局。严防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强法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提升全民法律素养。深入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扬帆起航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我们将不断增强治理服务能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坚持忠心向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捍卫“两个确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
坚持尽心履职。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要求,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倡导实干担当、善作善成的优良作风,鼓励干部直面困难、敢于斗争。推行清单管理、目标管理、闭环管理,加强督办检查,提升工作效能。
坚持真心为民。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把更多财力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认真办好人大票决的民生实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在一线了解实情、解决问题,使政府工作更贴实际、更合民意。
坚持用心依法。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坚决执行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面落实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补齐政务公开短板,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正心养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压实“一岗双责”,运用好“四种形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日常监督。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持续缩减“三公”经费,严格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清正廉洁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征程已经开启,新使命重任在肩。惟有勇争一流才能跨越赶超,惟有担当作为才能成就精彩,惟有百倍努力才能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都昌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是指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2.新九通一平:是指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双创平台。
3.六减一增:是指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跑动、减时限、减费用、增加政务服务透明度。
4.六多合一:是指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多证合一、多管合一。
5.政府增信: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和财政直补资金担保等方式,为商业银行对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含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等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提供担保或风险补偿进行“增信”的行为。
6.土地三权分置:是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7.五大振兴:是指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8.新时代“五美”乡村:是指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
9.“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是指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中国电信,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全省乡村智慧化管理的平台。
10.四尘、三烟、三气:是指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及燃煤锅炉烟气。
11.碳减排、碳增汇:是指不仅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要保护和增强温室气体的汇和库,碳减排与碳增汇同时并举。
12.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通过这种市场行为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
13.多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14.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
15.数字化城管平台:是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的管理系统平台,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
16.四区:是指都昌县东部山体水源涵养区、南部滨湖生态保育区、北部特色生态保育区、西部平原生态协调区。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