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共青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27 20:18   责任编辑:www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1日在共青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共青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刘阳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赣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我市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大力弘扬“共青精神”,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强劲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亿元,增长9.2%;财政总收入增长50.5%,率先在九江市突破50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省第18位,增幅九江市第一;外贸出口总量位列九江市第二,多项经济指标位列省市第一方阵。获评全省和九江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先进县(市)。

  ——工业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全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0%,主要工业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成功举办2021江西纺织服装周暨第二届共青城市羽绒服装周活动,带动交易额超10亿元,“鸭鸭”羽绒服销售额突破70亿元、同比翻番。

  ——决战“三城”拉开大幕。总投资2亿元的通用机场项目开工建设,共青城高铁东站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南昌工学院共青校区、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成功签约,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管学院教职工公寓等一批配套项目建成投用,南湖人工湿地、五四大道东延伸线、航空大道、昌九大道改线等20个项目有序推进,22平方公里规划区建设全面启动。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43个民生项目全面建成,涵盖群众出行、环境整治、道路亮化、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0%、9.5%,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过去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全力攻项目、强工业,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5个,总投资366.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1个,总投资298.4亿元。创新“研究院+产业园”发展新模式,引进武汉纺织大学研究院及鸭鸭产业园等“50·20”项目6个,成功与国电投集团签约百亿级新能源项目。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全面落实“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模式,集中开工工业项目47个、总投资306.7亿元,南昌大学光氢储技术产业园、昌宜新材料、华腾医疗等23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新建标准厂房43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土地814亩,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8家,新增瞪羚和潜在瞪羚企业4家,清越光电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亚华电子、江中食疗上榜首届“赣出精品”名单。高新区荣获九江市县域工业(开发区)发展进位奖。

  (二)全力抓统筹、促融合,发展格局更加协调。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新建改造道路80多公里,105国道完成整治提升,金纺路等6条县道全面升级,G532三期、南新公路全线通车。乡镇集镇改造全面完成,59个新农村点建设稳步推进,建成“5G+无人机+长效管护”信息平台,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排名全省第三。生态环境创优创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西湖、珍珠湖、东湖水环境治理,PM2.5年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居九江市第四,获评全省第二批美丽宜居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投入80亿元,实施项目93个,珍珠湖、葡萄园和创业路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湖州队片区完成提升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500个;富华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顺利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获评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县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江西省文明城市。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建成高标准农田3000亩,市级农业产业园实现乡镇全覆盖,江益镇南湖稻虾共作基地产值突破千万元,建成甘露镇果业基地、金湖乡蔬菜基地,全省油菜绿色高效技术现场会在苏家垱乡召开。泽泉乡金牛生态园成功创建全省4A级乡村旅游点,皖赣生态农业获批省级物联网示范基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

  (三)全力推改革、兴“双创”,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营商环境更优。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年行动,常态化召开“共青共商”恳谈会,建立规上企业“一对一”帮扶,规下企业、个体工商户“一对多”帮扶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发展难题521个,得到企业家一致好评。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5575家,增长121%,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第十名、九江市第三名。改革力度更大。15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一照”通办、融媒体等领域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荣获全省绿色金融先进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政务服务系统平台升级改造,158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创新“前店后厂”政务服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将“赣服通”“赣政通”数据融通,个体工商注册登记等35项服务实现“跨省通办”。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功组建青创金服集团,金牌控股集团完成股改。创新实力更强。“一镇多园”蓬勃发展,集聚人力资源、跨境电商和数字经济企业超1000家,基金小镇存续企业达到5685家、认缴资金规模2809.5亿元,累计投资产业项目6200多个,其中当年投资1705个。无人机组网遥感研究院投入使用,翱翔星云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组网一号”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成功举办数字经济及产业转型创新论坛、第一届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

  (四)全力惠民生、增福祉,发展成果全面共享。民生保障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产业项目39个,开发公益性岗位396个,脱贫人口年收入增长12.5%。为近两万名群众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发放社保待遇2.6亿元。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全面建成,新建老年人颐养之家28个,居家养老中心实现社区全覆盖。公共事业蓬勃发展。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全面完成。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南湖新城幼儿园顺利开园招生,新增公办学位1400多个。建成九江市首家公办托育中心,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走在九江市前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科职业高中、共青技工学校正式招生,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成功举办首届大学生运动会。赣江新区新市医院主体封顶,柘林水库引水工程顺利通水,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超额完成疫苗接种任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三打三治三追”专项行动,建成“智能安防小区”135个,“雪亮工程”新接入视频4240处,公众安全感测评位列全省第九、九江市第一。率先在九江市实现校园“四个一”等安全工程全覆盖,入选全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县(市、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获评江西省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市。严格落实领导接访和包案制,恒奥国际办证等40余件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

  (五)全力转作风、重落实,政府运行勤廉高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入选全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县”,苏家垱乡获评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乡镇。修订完善政府议事规则,继续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启动“八五”普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4件、政协委员提案117件。12345热线受理各类诉求979件,办结率95.7%。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树牢过“紧日子”意识,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三公”经费持续递减。积极开展“进万家门、排千企忧、解百姓难”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深入整治政府系统作风顽疾,政府效能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统计、审计、税务、供电、供水、气象、供销、通讯、邮政、无线电管理、新闻出版、国安、保密、编制、档案、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创建、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会、共青团、红十字、妇女儿童、科协、志愿者、残疾人、老龄、慈善等事业进一步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知,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赣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我市市委的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有力监督,归功于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努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市各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共青城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实力还不够强,龙头带动作用有待提升;创新能力还不够足,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产城融合还不够快,高新区功能配套有待完善;医疗等民生领域短板还需加快补齐等。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正视差距,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重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我市第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战略的持续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九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全面建设,以及江西省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和九江市“三打造两提升”战略目标的实施,共青城将迎来更多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大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多年来积蓄能量将加速释放,独特优势将进一步放大,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黄金期”和跨越发展的“窗口期”。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大力弘扬“共青精神”,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九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我市第三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调优,聚焦争当中部地区“四个示范区”的奋斗目标,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项目建设为强劲引擎,以对外开放为有力支撑,以生态环境为坚实保障,以人民幸福为根本追求,坚持决战“三城一区”,推进产城融合,实施“六大行动”,建设大美共青,奋力谱写新时代垦荒创业精彩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左右,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更高质量工业经济,奋力在加快崛起上作示范

  紧盯“十百千”目标,全力推进工业强市五年攻坚突破行动,确保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580亿元。

  夯实高新区承载力。积极对接“一区三园”改革,做大高新区体量。进一步理顺高新区体制机制,优化“管委会+平台公司”运作模式,推进高新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深入实施“节地增效”行动,确保新增标准厂房不少于40万平方米,清理盘活闲置土地2000亩以上。围绕产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职大路、东环路、科技三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职教园、邻里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贸区、供销冷链物流园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深化与昆山高新区结对共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40家。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0家。

  提高招商竞争力。继续实施“50·20”项目攻坚行动,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积极对接央企国企、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等重点对象,着力招大引强、好中选优,确保新引进“50·20”项目不少于4个,100亿元项目1个。增强链式招商思维,出台“一链一策”招商文件,探索建立招商项目库、政策库、地图库“三库合一”信息平台,力争引进补链强链延链项目40个。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支持驻市高校、科研平台、商会组织等机构积极发挥作用,大力推行资本招商、委托招商新模式,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进一步优化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保持在85%以上。

  筑牢产业支撑力。按照“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要求,坚持做大增量和做优存量并举,推动“1+3”产业集群发展。严格落实全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要求,大力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支持祥泰彩印包装、微驰自动化等企业开展技改升级扩规,力争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制定出台城区纺织服装小散企业“退民房、进厂房”实施方案,加快产业集聚和业态创新,确保纺织服装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80亿元,争创省级优秀产业集群。高标准举办第三届羽绒服装周,进一步唱响“共青羽绒服、温暖全世界”的区域品牌。积极对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和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主攻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主导产业,力争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强化龙头带动力。加快推进武汉纺织大学研究院和鸭鸭产业园项目建设,做实“研究院+产业园”发展模式,做好相关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力促“鸭鸭”羽绒服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举办“鸭鸭”成立50周年系列活动,讲好国民品牌故事,再创共青羽绒辉煌。深入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造5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支持金凌科技、金酷智能制造等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少于5家。成立工作专班,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力推亚华电子、“鸭鸭”股份主板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促江中食疗、璞境环保等重点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二)聚焦更高起点改革开放,奋力在创新创业上作示范

  用活用好改革创新法宝,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活力,确保新增市场主体不少于8000家。

  打造亲商品牌。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入开展“共青共商”恳谈活动,健全完善单位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持续擦亮营商环境品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最大限度在企业开办、建筑许可办理、获得用水用电等方面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加强“赣服通”“赣政通”平台建设,纵深推进数据共享,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持续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点功能,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进一步梳理减税降费等惠企帮扶政策,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包,完善政策咨询、办理、反馈机制,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

  壮大新兴业态。抢抓全省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九江市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要窗口期,进一步完善“一镇多园”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数字+”新业态。依托人力资源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等平台,与腾讯集团深入合作,共同建设云上跨境平台,着力培育以直播带货、跨境贸易等为特色的新型消费业态,确保出口总额达到35亿元。深化与“大院大学大所”合作,继续服务好南昌大学光氢储技术产业园、无人机组网遥感研究院等项目,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搭好“双创”平台。以对接国务院督察激励措施为契机,全力争取更多“双创”项目、平台支持,争创全省“双创”示范基地。开展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高标准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继续办好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峰会、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会活动,放大青年“双创”影响力。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发展,落实驻市高校大学生“零门槛”落户、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每年推出不少于300个大学生实习见习和志愿服务岗位,鼓励引导更多人才留在共青城创新创业。

  (三)聚焦更高层次城乡融合,奋力在乡村振兴上作示范

  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抓好涉粮问题专项整治,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1万亩左右。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确保粮食产量不低于3.9万吨。全面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共青板鸭、龙虾、河蟹等优势产业,支持苏家垱乡水产养殖、泽泉乡食用菌菇、甘露镇大棚草莓、江益镇油茶加工、金湖乡再生稻等特色产业发展,新申报“两品一标”和“赣鄱正品”不少于5个。持续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加快星河生物等项目建设,深入探索乡村旅游、研学教育、观光休闲等产业发展新路子,争创省级田园综合体。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科学编制全市乡村规划。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农民建房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高质量完成60个新农村点建设,启动甘露镇集镇生态公园和苏家垱乡街区临湖公园项目,强化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建设秀美乡村。提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新建改造道路不少于80公里,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推动乡村电网升级改造向自然村组延伸。深化“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成果运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大力弘扬乡村优秀传统美德,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乡镇成立乡村投资公司,稳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5万元。深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抓好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用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积极推进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聚焦更高品质城市建设,奋力在宜居宜游上作示范

  以“三城”为主战场,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口,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宜游”的品质城市。

  加快“三城”建设。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三城”一体推进、有机融合。加快高铁东站和通航机场建设,推进昌九大道改线、五四大道东延伸线等道路工程,力争航空大道年底通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高质量建设科教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南湖加油站等配套项目,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南昌工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无人机生产基地、大学生创业综合体、青创职教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提前谋划储备项目不少于20个,把南湖板块打造成为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精细城市管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北京路片区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增加城区停车位不少于500个。推行网格化治理,加强市场化运作,突出社会化参与,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全面开展城管和社区联动,开展店外经营、流动摊贩、环境卫生等市容顽疾专项治理行动,巩固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确保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25%、回收利用率不低于50%,形成文明新风尚。

  发展特色旅游。坚持景区旅游、城区旅游、乡村旅游“三箭齐发”,大力推进富华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加强旅游设施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景观质量评审。支持“共青精神”体验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青年垦荒主题谷、二十九度公社、潘家湾研学旅行营地等项目建设,确保江益镇跃进村文旅产业园成功创建全省4A级乡村旅游点,力争金牛生态园成功创建全省5A级乡村旅游点。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民宿、垦荒体验、红色教育等旅游业态,策划举办五四青年节、“青春有我”草坪音乐节等特色活动,打响共青马拉松、网球、乒乓球等赛事品牌,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聚焦更高标准生态保护,奋力在绿色低碳上作示范

  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示范区。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引入第三方技术团队,深入开展夏秋季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力争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30天以上;加快实施山水潭水环境治理、博阳河里河生态修复、南湖人工湿地水质改善等项目,推进老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加强雨污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确保博阳河省控毛厂断面水质达标争优;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保障人居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及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健全长效预防机制,实现“蓝天常现、碧水常流、净土常在”。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多元投入体系,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领域。依托江西汉可、孚特新能源、富峰多晶硅等优质项目,大力推进氢能储能、锂电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科学有序开发屋顶光伏、水面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引进孵化一批技术先进、成果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力争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支持江中食疗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港城智能科技、金酷智能制造等项目,筹备建设大健康产业园,实现集群发展。

  积极践行低碳理念。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执行能耗、安全、环保准入“一票否决”,加大“小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力度。加强能耗指标和碳资产管理运营,支持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创建市级以上节水型企业5家以上,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启动“零碳”城市规划,全面实施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设施,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100个。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增加公交班次和共享电动车停放点,推进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改造优化,实现“全民减碳”。

  (六)聚焦更高水平人民生活,奋力在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健全社会保障。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百强赣鄱民企进校”、科教城大学生“双选会”等招聘活动,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困难群体政府代缴政策,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老年人颐养之家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进困难老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新建安置房不少于500套,积极为符合条件的群众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

  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教育资源扩容分流工程,建成高新区学校二期、北峰小学等项目,妥善完成共青城实验小学设立工作。持续做好“双减”工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加快公办职业高中和职教园项目建设,支持高科中等职业学校、共青技工学校和铁路技工学校高质量办学。进一步优化“三孩”政策配套服务,启动建设温馨家园第二幼儿园(托幼中心)等项目。制定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实施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共青城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养中心)建设,建成赣江新区新市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补齐医疗短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图书馆、文化馆,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高质量做好第十六届省运会相关赛事准备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攻坚战,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有效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推广“赣溯源”平台运用,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领导小组,不断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和信访积案破解力度,着力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争创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统筹抓好动植物防疫、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绿色殡葬改革等相关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智能安防小区”和农村“雪亮工程”,高质量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安宁、社会安定、大局安稳。

  (七)聚焦更高效能五型政府,奋力在自身建设上作示范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深化学习教育。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对党绝对忠诚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感情上衷心爱戴核心、思想上高度信赖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追随核心。继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共青城落地生根。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在宪法法律的框架内行使职权,依法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和政府议事规则,建立重大决策前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全力推进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加强政务公开,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加强正风肃纪。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不破底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谆谆教导,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突出担当实干。深入开展“进万家门、排千企忧、解百姓难”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大力整治政府系统作风顽疾,持续精简会议文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优先,坚定扛起“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重任,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始终保持一流的状态、瞄准一流的目标、争创一流的业绩。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赣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我市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共青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谱写好新时代垦荒创业精彩篇章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1.“三城”:即高铁新城、通航新城、科教新城。

  2.“瞪羚企业”:指以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企业。

  3.“前店后厂”:是指“赣服通”受理、“赣政通”办理。

  4.“三打三治三追”:集中打击“沙霸”“矿霸”“村霸”黑恶犯罪,集中治理治安复杂场所、信息网络空间、生态环保领域乱象,集中追捕“漏网之鱼”目标逃犯、涉黑涉恶逃犯、涉诈逃犯。

  5.“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6.“四个一”:按照省公安厅关于开展“新型警力护校园”活动要求,要对辖区中小学保安室进行“四个一”改造,即一间会客室、一键报警器、一个安检门、一组储物柜。

  7.“十百千”:即十家头部企业、百亿基础设施投入、千亿主营业务收入。

  8.“一区三园”:构建九江共青城国家高新区与共青园区、德安高新区、永修云山经开区“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

  9.“两型三化”: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

  10.“两品一标”:指的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1.“双选会”:即毕业生双选会,是由毕业生与单位相互选择,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才可以签定三方协议。

  12.“赣溯源”:是江西省市场监管部门为实现监管全面覆盖、全链贯通、全程追溯,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的集数据归集、部门共享、自动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冷链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