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7 20:46   责任编辑:www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2月13日在全南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边建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四地”,加快建设“四区”,更高水平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较好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全年实现GDP增长8.6%,财政总收入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3%,出口总额增长18.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11.2%。
一年来,我们狠抓项目扩投资,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开展招商大比武、项目大攻坚,全年引进重点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419亿元、增长30.3%,其中“5020”项目5个,均为国内知名企业及上市公司来我县投资。争取上级到位资金29.38亿元,实施省重点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7个、省大中型项目18个、市“项目大会战”项目41个,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3.3%、202.4%、159%、137%,形成了好企业抢滩进驻、大项目滚动建设的良好态势,为全南当前和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年来,我们加速融入大湾区,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对标大湾区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高频事项355个,审批服务时限压减23.2%,创造了络鑫科技、圣昌科技等项目当月开工、当季量产的新“全南速度”。围绕大湾区打造承接平台,占地5000亩的龙门工业新区启动建设,为全南工业集群发展、倍增升级开辟了广阔空间。紧盯大湾区推进交通互联,开通了赣深高铁“全南直通车”,加速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大广高速复线全南北互通加速建设、年内通车,将全面提升一条连通大湾区的南北快速通道,全南争当融湾“先锋”的优势日增、成效愈显!
一年来,我们拉高标杆勇争先,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连续2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3年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入选2021年中国绿色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案例,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中国天然氧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综合考核先进县等国家、省、市重要荣誉50项。在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等20个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在全市项目大会战流动现场会中排名三类县前3,实现了“十四五”精彩开局!
回顾过去一年,主要工作及成效体现在:
(一)调优结构促转型,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引进电子信息企业15家,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34.34亿元,同比增长77.6%,产业集聚度达60%。新材料产业向后端延伸,相继引进投资20亿元的国威锆铪、投资30亿元的盛和新材料等项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5.11亿元,增长33.3%,实现利润总额6.96亿元,增长69.9%,呈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园区标准厂房增加至80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厂房17.64万平方米,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持续升温。攀岩小镇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天龙山景区获评2021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雅溪古村景区入选市级非遗小镇、省旅游重点村,老屋村获评省第三批红色名村;组建全南旅游营销联盟,“百县百日”文旅消费季活动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三、全市第一,高质量承办江西省青少年攀岩锦标赛,全年接待游客51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8亿元,分别增长23%、12.6%。现代农业增产增效。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建成有机蔬菜基地2600亩、田间冷库12个,种植草珊瑚、岗梅、灵芝、石斛等森林药材3500亩,水产养殖面积突破2.2万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新增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发展地理标志产品3个,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4个,认证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25个、富硒产品17个。
(二)建管并重树品牌,城乡面貌得到新提升。城市能级加快提升。建成河边街商贸休闲街、城市生活广场、商贸物流城等项目,县体育中心完成改造升级,提升城区道路6条,白改黑4.8公里,改造老旧小区9个,新增城区停车位1000余个,建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综合考核获评全省先进、全市第一。完成南迳、龙源坝示范镇建设,全面铺开陂头示范镇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4%。美丽乡村展现新颜。创新“1234”工作法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连续2年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拆除农村“空心房”和危旧土坯房22.43万平方米,自然村组实现保洁全覆盖,新(改)建农村户厕2000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2座,建成龙源坝美丽宜居示范乡镇、9个活力示范乡村、9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56个新农村示范点、1200多个美丽宜居示范庭院,村庄长效管护工作获评全省第四、全市第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连续2年全省先进、全市第一。生态质量稳步提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值1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99.4%,2个过境断面水质基本稳定Ⅲ类以上,县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三)锐意进取求突破,改革创新迸发新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县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赣服通”全南分厅4.0投入使用,上线本地高频事项247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推行投资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最多一次办结”事项923项、达93.87%。在全市率先运行“不见面开标”模式,企业投标更加便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1.83亿元。全面完成县乡村换届、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新组建市政公用集团。创新生态不断完善。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签订校地合作战略协议。在全市率先开展县级“揭榜挂帅”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61.9%。晶鑫环保、华雅电子分别获评瞪羚企业、潜在瞪羚企业。登峰科技被认定为2021年江西省军民融合企业,与华派光电一并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络鑫科技、秦锐科技等4家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松岩冶金获批组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华派光电等4家企业获批组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四)改善民生增福祉,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年民生支出28.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1%。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通用机场选址获批,新(改、扩)建县乡道路33.6公里,改造危桥3座,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加速推进,第二自来水厂加快建设,完成农饮工程建设34处,改造灌区48公里,加固山塘26座,建设水陂12座,启动上窖水库前期工作。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城镇新增就业192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632人,为园区企业输送员工4145人。社保扩面提标稳步推进,医保参保率列全市前三。新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24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7%。公共事业全面进步。新(改、扩)建学校4所,燕园实验学校开学授课,新增学位3000个,全面落实“双减”②政策,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校外培训更加规范。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即将投入使用,人民医院康复大楼、疫情防控集中收治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基本完工,柔性引进医学人才21人,实施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新增数字阅读点3个、体育场面积1.56万平方米。社会大局安宁稳定。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连续24个月无新增病例。金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债务指标控制在合理区间。扫黑除恶斗争形成有力震慑。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形势良好,获评全省首批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公众安全感、政法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五)转变作风强作为,政府建设呈现新气象。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梳理办结县重点民生项目60项、县乡村“三级”民生实事2104件。持续深化“五型”政府③建设,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龙源坝镇获评全省“五型”政府建设示范乡镇。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50件、政协提案69件,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健全了问题收集、调度、交办、督办机制,力求工作快节奏、高效率、严落实。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8万条,办理依申请公开12件,答复率100%。带头“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分别压减19.8%和15.8%。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与此同时,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青妇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过程蕴含艰辛。这一年,我们面临的困难非比寻常,取得的成绩超出预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对口支援的商务部、国开行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全南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济体量偏小、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偏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城乡融合发展不够平衡,乡村振兴基础相对薄弱,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还有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扎实、创新能力不足、争先意识不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尽管国家宏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但全南各类政策叠加增效、重大项目集聚成势、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仍然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迎难而上、争先创优,开创全南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县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稳住、进好、调优”的原则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④工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⑤,更高水平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旅游康养目的地、农副产品直供地、对接合作新高地,加快建设全市全省的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文明样板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品质生活引领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9.5%左右,总量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9%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出口总额量稳质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一)坚持集群集聚、倍增升级,挺起跨越发展的工业脊梁。强力推进工业倍增升级行动,不断扩总量、优存量、引增量,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做强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围绕打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聚焦光电显示、电子基础材料、5G智能制造等领域,链条式、整体式、抱团式引进企业,推进奥创联科、美德联英、瑞益泽等项目建设,力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达65%以上,集群营收突破50亿元;做精做特新材料产业,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聚焦稀土锆铪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新型轻质合金材料等领域,着力推进国威锆铪、盛和新材料等项目,支持企业与中国稀土集团合作,推动全南稀土产品纳入央企供应链、产业链;加快推进赣锋锂业项目建设,采取“头部企业+专业化分工”模式,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关联企业,力争集群营收突破40亿元。
培强企业梯队。大力开展“领航企业”培育行动,梯次培育产业链链主、副链主,力争把瑞隆科技培育为营收超10亿元首位产业企业,把络鑫科技、华派光电、松岩冶金培育为营收超5亿元企业。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推进铭鑫荣电子、瑞隆科技、络鑫科技、华派光电等企业梯度上市。做好规下企业的运营监测和实地调研,推动盛全新能源、圣昌科技、桢田科技、骏捷科技等15家企业纳入“小升规”⑥培育后备库,新入规工业企业12户以上,确保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达到100亿元以上。着力改造提升矿产品加工、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解决好合隆制衣、晶环科技等老企业要素制约问题,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老树发新芽”。
建强园区平台。全面完成工业园调区扩区。加快建设龙门工业新区,在完成首批500亩用地土方平整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新开发工业用地500亩。有序推进工业园标准厂房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推进园区综合体、商业住宅区、工业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及松山片区环境提升工程建设,提升园区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争创省级绿色园区。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开展园区“两型三化”⑦管理提标提档,深化“亩均论英雄”和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清理低效用地300亩以上,盘活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工业园区亩均税收提高30%,工业园区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加强惠企服务。继续推行驻企服务、政企圆桌会议等制度,持续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实现更多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年为企业减负2亿元以上。推进企业安静生产期、首违不罚、轻违不罚等制度,开展“小鬼难缠”“中梗阻”问题集中整治,让企业“办事不求人,无事不受扰”。抓实企业用工保障,全年为园区企业输送员工3000人以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大信用贷款投放,新增企业贷款3亿元以上。积极向上争取能耗指标,保障新(扩)建重大产业项目用能需求。
(二)坚持科技引领、创新赋能,激活后发赶超的强劲引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开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推动佳信捷等6家企业纳入市“专精特新”企业⑧培育计划、登峰科技等3家企业纳入“小巨人”企业⑨培育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加快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纯铪化合物制备、新型轻质合金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以上。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⑩和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培育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1家以上。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进“产学研用”园区满园扩园,创建产学研用园区公共研发中心。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探索共建科创“飞地”。支持登峰科技、晶环科技等企业与高校联合组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技术和产品协同创新。做好晶晖锆铪新材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工作,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申报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络鑫科技、秦锐智能、璇林科技等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力争新增省级创新平台或载体1个以上、市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人才政策动态评估并及时完善调整,充分发挥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作用,推行“周末工程师”“双聘制”“第三方引才”等柔性引才模式,力争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各领域高层次人才8名以上、行业急需紧缺人才120名以上。积极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大湾区院校合作开展干部培训,深化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6所院校合作,与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县内开展合作办学,每年联合培养不少于5个班次250名学生。扩大学校、医院用人自主权,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建设过渡性人才住房。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迈出加速融湾的坚实步伐。推进发展环境、产业体系、交通通道与大湾区深度对接,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新高地。
在改革攻坚上出实招。紧扣“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要求,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开展新一轮对标大湾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打响“全速办”营商品牌。启动“赣服通”全南分厅5.0项目建设,推广应用“赣政通”平台,逐步打通数据壁垒,确保70%以上事项“一网通办”,更多高频事项“异地通办”。实施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系统推进流程再造。推出20件以上“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企业准入准营“一次办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任务,做大做强县市政集团,力争达到AA级评级目标;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在扩大开放上求实效。用好国家新一轮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国开行、商务部对口支援机遇,加大争资争项考核力度,全年储备项目270个以上,争取上级资金34亿元以上。全面深化融湾合作,推动与大湾区城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突出抓好招大引强,紧盯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资本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精心组织招商推介,确保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签约,新引进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其中“5020”项目4个以上,力争引进超50亿元、100亿元项目。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快速见效。
在互联互通上用实劲。推进鼎龙通用机场、X877龙下至社迳江口公路、龙小线至食品工业园道路、桃江源大道“白改黑”等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41.2公里、危桥改造4座,启动“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密县城至龙南高铁站直达班线,推进县城公交延线扩面,确保景区旅游客运班线正常运行,让居民和游客出行更便捷。推动寻全高速西延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取赣广高铁列入国家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启动前期规划研究、井大高速南延纳入省高速路网规划。力争引进物流企业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推进与大湾区物流互联互通。
(四)坚持产业带动、示范引领,开辟乡村振兴的崭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作示范、勇争先。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⑪要求,深入实施“1234”工作法和“三个三”⑫防贫监测工作机制,强化“三类人员”⑬监测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⑭水平,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优化调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稳定就业帮扶车间运转,加大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发展壮大品质农业。严守耕地红线,大力实施土地开发项目,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年度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6万吨以上。以自然之星为引领,推进高山蔬菜产业链式发展,新(改、扩)建规模蔬菜钢架大棚2200亩,发展规模露地蔬菜基地5000亩、绿色有机富硒基地5000亩,争创全省乃至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培育壮大现代牧业、金丰牧业等龙头企业,推动生猪养殖绿色高效发展,确保生猪出栏稳定54万头以上,争创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推进中药材、脐橙、油茶、葡萄、肉鸽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扩面。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认证富硒农产品4个以上、绿色食品5个以上、有机农产品25个以上。加快建成冷链物流园、粮食应急储备库(一期)、蔬菜冷链冷库、蛋鸡养殖等重点项目,力争引进生猪屠宰及肉类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快建设秀美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乡镇经济,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8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15%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坚持规划先行,完成32个重点村庄“多规合一”⑮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和风貌管控,实现农村“空心房”和危旧土坯房应拆尽拆。以“五个坚持”⑯为抓手,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扫一遍”,实施“七整一管护”⑰,完成44个村庄整治点建设,新(改)建户厕2000座,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0处,大力推进赣深高铁、大广高速复线沿线环境整治。健全完善长效保持机制,加快乡村环境从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打造美丽宜居示范点20个、“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示范村9个、“四带动”⑱效益明显休闲乡村民宿9家、美丽庭院1200户,争创全省第二批民宿先行示范县,力争龙源坝雅溪古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
(五)坚持城乡统筹、能级提升,打造全域全景的美丽家园。突出全域旅游理念,高标准打造桃江新城,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形成城市、景区、乡村共融共生的“全景全南”。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市“微改造”,完成解放桥至双龙牌坊沿江市政工程,全线贯通“一江两岸”8公里休闲廊道;推进百年广场提升改造、城区老旧路灯改造、污水管网提质增效二期、三期等工程;完成老菜市场周边区域老旧小区改造,拓展延伸文化广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下圩小巷、光明巷等5条背街小巷改造。着力推进桃江新城建设,围绕以点带面、衔接组团,完成梦想家园周边道路、新全南中学体育场北侧道路和学府路延伸段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桃江新城综合体,把桃江新城打造成为城市客厅。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推广“智慧全南”应用场景,启动部分智慧社区建设,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园林管养市场化,抓好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做到“主街主道很干净、背街小巷更干净”,争创省级生态园林城市。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突出补齐乡村功能短板,深入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巩固提升南迳、龙源坝示范类乡镇建设成果,完成陂头示范类乡镇、大吉山提升类乡镇建设,启动社迳提升类乡镇建设,提前谋划中寨、龙下提升类乡镇建设,推动农民向城区、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梯度转移,力争城镇化率达到57.58%以上。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第二自来水厂建设,实施3万吨自来水扩容工程以及城区供水老旧管网设施改造,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快上窖水库、金竹水库前期工作,实施石背水库、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防洪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等项目;推进城乡网络5G信号全覆盖工程,新建5G基站80个以上;3月底前完成天然气长输管网城市对接门站及配套管网工程,让老百姓用上更加便捷、实惠、安全的管道天然气。
繁荣发展全域旅游。持续建设提升四大核心景区和十个乡村旅游点,开业运营鼎龙·十里桃江(一期)项目,启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加快天龙山景区福寿湖公园、康养社区和雅溪古村精品民宿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深化攀岩小镇研学亲子、拓展训练、赛事活动等特色业态,争创全市乃至全省的攀岩培训基地。突出发展康养旅游,构建观养、食养、居养、疗养、动养“五养”结合的大康养格局,建设1个以上特色乡村森林康养基地,打造大湾区旅游康养目的地。加大对天排山、三将军等旅游项目的招商力度,推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景观,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要素,规范景区运营管理。实施新一轮消费升级三年行动,做旺河边街、港澳台特色街区,点亮城市“夜经济”。筹办好第三届桃江旅游文化节。抢抓赣深高铁开通机遇,大力推进“引客入全”,力争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以上。
(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拓宽两山理论的转化路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南样板。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坚决完成上级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新的“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扬尘、工业废气、油烟治理、秸秆禁烧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行动,确保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于96%;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河长制,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取缔河湖水库禁养区网箱养殖,建立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源一档”,确保过境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保持国家Ⅲ类以上;高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行动,确保土壤土质稳定趋好,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3%、90%以上。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三线一单”⑲落地应用。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做好乡镇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申请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工作,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平方公里,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4.2万亩、重点区域“四化”⑳建设1400亩,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3.4%以上。
推进生态价值转换。落实能耗“双控”㉑目标,坚决遏制“两高”㉒项目盲目发展,引进培育退役锂电池、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有序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加快陂头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楠木山风电场、瑶山风电场、大唐乌梅山二期风电场和国电投工业园屋顶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争创全省零碳产业创新区。深入推进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工作,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开发权益类信贷产品,探索建设“两山银行”“生态银行”。建立健全林业碳汇实现机制,推进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交易。
(七)坚持改善民生、强化治理,共享幸福安宁的品质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不断满足全南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让民生保障更暖心。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实现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完成中寨中心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落实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推进普惠性托育机构、县级综合托育中心建设。稳妥推进绿色殡葬工作,深化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成240套公租房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扎实做好优抚安置,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让公共服务更贴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校外治理和校内提质双向发力;完成燕园实验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分步实施8所中小学校舍及配套设施维修改造项目,新增学位1200个。提升学前教育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新启用公办幼儿园1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推进健康全南建设,加快完成县人民医院康复大楼(一期)、疫情防控集中收治病区(一期)和县疾控中心大楼建设,推动县中西医结合医院6月底前投入使用。加强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打造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积极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合作共建,确保县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进入全省二级甲等医院前30名。实施村医定向培养计划,稳定优化基层医疗队伍。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全面恢复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6月底前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行政村全覆盖。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高质量承办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
让群众生活更安心。压实“四方”责任㉓,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持应急指挥系统激活状态和防控队伍基本稳定,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源头治理、全过程监管,巩固省级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创建成果,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做好农村“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运营维护,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政法满意度。
(八)坚持忠诚干净、实干担当,凝聚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以党建质量过硬行动为引领,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永葆对党忠诚之心。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上级和县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勇挑担当高效之责。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担当精神。全力开展“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活动,把“八大行动”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健全完善工作调度和督导考核机制,做到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夯实公正法治之基。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和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做到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接受群众监督、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紧绷廉洁自律之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防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惩处各类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着力打造“四地”,加快建设“四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彩全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①“1234”工作法:分别指“一本台账”抓整改、“两张清单”定标准、“三类管理”促帮扶、“四项机制”保长效。“一本台账”抓整改指乡、村两级分别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问题排查整改台账》,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逐户分析研判,实行表格化、条目化、台账式管理,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形成整改工作完整“链条”。“两张清单”定标准指制定六类主体职责清单、巩固脱贫成果排查正(负)面清单。“三类管理”促帮扶指根据正负两张清单排查结果,将农户分为高质量脱贫户、一般质量脱贫户、“三类人员”3种类型,建立绿、黄、红“三卡”分类管理机制,落实分类帮扶措施。“四项机制”保长效指建立调度研判、走访帮扶、听取汇报、观摩评比机制。
②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③“五型”政府: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
④六稳、六保:“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⑤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三大战略”指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八大行动”指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行动。
⑥小升规:指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⑦两型三化: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
⑧“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企业。
⑨“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工业类中小企业。
⑩“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上云”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是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是要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⑪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⑫“三个三”防贫监测工作机制:分别是“三线预警、三级研判、三类帮扶”。“三线预警”是指通过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排查三种方式进行预警筛选监测对象。“三级研判”是指每个监测对象纳入都要经过村级、乡镇、县级研判和审核。“三类帮扶”是指根据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不同的返贫风险,建立帮扶台账,严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人和针对性帮扶措施。
⑬三类人员:突发严重困难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
⑭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
⑮多规合一: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⑯五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群众主体、坚持全域整治、坚持常态长效、坚持产村融合。
⑰七整一管护:村内道路、村内供水、户用厕所、公共照明、排水沟渠、村内河塘、搭靠“三房”等整治建设,村庄环境日常管护。
⑱四带动:带动农户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盘活、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带动农副业产品销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⑲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⑳四化: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
㉑双控: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㉒两高:高耗能、高排放。
㉓“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