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8 20:34   责任编辑:www
——2022年2月28日在茶陵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茶陵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红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深刻领会“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紧扣建设“一心四区”和现代化新茶陵奋斗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全县各项事业成效显著,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县域经济更具规模。全年完成GDP245.2亿元,增长9.1%,全市排名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5亿元,增长10.4%,全市排名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34.4亿元,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161.7亿元,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亿元,增长1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67元,增长9.5%,全市排名第二。全县粮食作物面积达56.03万亩,产量实现18年连续增长。茶陵县成功获批株洲市唯一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连续五年获评省烟叶生产先进县,获批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茶陵白芷”“茶陵风干鹅”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严塘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桃坑乡荣获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龙华农牧成功创建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 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贵派电器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晶彩电子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花湖谷景区分别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秩堂油菜花节。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582.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46亿元。
——项目建设更快推进。以“产业项目建设年”“项目攻坚百日大会战”等活动为抓手,实施市县重点项目140个,新开工69个,竣工24个,完成投资101.97亿元。茶常高速、唐人神生猪生态产业链、湾里红湘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西环线建成通车。签约引进项目37个,合同引资达55.2亿元,完成全年总任务数的123.33%。完成征地拆迁项目53个,征拆面积2370亩,征拆房屋273栋。批回建设用地2354.7亩,挂牌出让土地1414.3亩,收回闲置低效土地371亩。加快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标厂建设形成“茶陵模式”,新开工18.3万平方米,新竣工15.9万平方米。争取到预算内投资项目30个,获得预算内资金1.71亿元;包装策划专项债券储备项目19个,已下达专项债券资金8.18亿元,全市排名第一。
——乡村振兴更见成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84亿元用于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体系,共纳入监测对象516户1430人。稳岗就业达3.1万人,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585.4万元,销售帮扶产品3624万元,资助困难学生42810人次,危房改造227户,维修集中供水工程58处,“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加强。开展新一轮驻村帮扶和“双结双促”行动,45名县级领导、505名科级干部、77家爱心企业与全县所有监测对象结成帮扶对子,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工作机制有效衔接。“三变改革”提质扩面,在舲舫乡官溪村的示范作用下,试点村达20个。在全市率先建立农村人才“两库一册”,储备各类优秀人才1207人,培养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87人。扎实开展农村“五治理一革命”和“三清三小”乡村秀美庭院创建行动,46个村启动了农村垃圾分类,新(改)建公厕19座,户厕改厕15023户,创建秀美庭院2004户,创建各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茶陵县代表全市迎接省乡村振兴实地考核获得好评。乡村振兴局被评为第七届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各项改革更显深度。以“营商环境优化年”为抓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年“一件事一次办”总办件量达57万余件。下放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审批事项227项,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22项,“帮代办”事项44项,并实现“一门式”办结。茶陵经开区行政审批中心挂牌成立,市级赋权园区事项23项、县级赋权园区事项55项。加快平台公司改革,推进国有资产注资,新增平台公司净资产约11.2亿元。洣发集团信用等级达到“AA-”。砂石统一经营管理顺利推进。
——社会事业更暖民心。2021年,全县民生支出达32.77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3.4%。省重点民生实事、市“民生100”工程全面完成,人大代表票决十件民生实事基本落实。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60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76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568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大力实施“名师带名徒”工程,茶陵县蝉联株洲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建设突出贡献县市奖。深入实施健康茶陵行动,县人民医院与湘雅医院结成医联体,县中医医院成为省人民医院定点指导医院,让茶陵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专家诊疗服务,所有乡镇实现中医馆全覆盖。茶陵县荣获第六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全国金牌健走示范区。县妇联、妇幼保健院荣获省“两癌”免费检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先进集体。完成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设搬迁,建成“门前三小”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点72个。《茶陵红色故事》《祖庵家菜烹饪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50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高陇、腰潞、马江、严塘4个乡镇的管道燃气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洮水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基本医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疗保险补偿总金额达4.23亿元。纳入城乡低保10352户19424人、特困人员供养对象1590人,发放救助资金8572万元。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开展夜间巡防行动,“构筑三道防线呵护未成年健康成长”等做法被《人民日报》推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18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夏季攻势”28项任务圆满完成,茶陵县在全国生态功能县考核中获评优秀。洣水河茶陵段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质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一。茶陵荣获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洮水水库(东阳湖)入选湖南“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县新增造林面积 2.6万亩,云阳林场荣获“湖南省秀美林场”和“湖南省十佳国有林场”称号。
——安全保障更加牢固。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在“7·29”“10·22”两次疫情应对中,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动全县广大群众众志成城,以最快速度打好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总揽,强力推进“强执法防事故”行动,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213个,销号1212个,责令停产停业整顿67家,立案调查1135起,经济处罚1800余万元,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深入开展信访积案“百日攻坚”行动和“大接访、大化解、大稳控”信访突出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办结信访积案85件,建立全市首个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打造“信访超市”,县信访局获评“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力推动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退役军人事务局荣获全国《中国退役军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推进“法治茶陵”“平安茶陵”建设,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非法集资和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获评“2021年度省平安建设考核先进单位”。思聪司法所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与此同时,其他各行业各领域工作都有新进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修订《茶陵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七五”普法圆满完成,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8件,政协委员提案72件,办结率100%。坚持县长、副县长每周一接访制度,定期接听12345县长热线,处理群众咨询、建议和投诉1879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过去一年,我们拼搏奋进,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时刻;我们攻坚克难,奠定了茶陵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精心耕耘,迈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茶部队官兵、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茶陵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新的动能在形成、好的因素在积累,但韧劲和活力不够;财力平衡、财政增收和项目融资比较困难,收支矛盾日渐突出;营商环境还有短板,市场要素、服务要素、环境要素保障不足,个别部门办事环节多,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缺乏担当精神;风险防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金融风险、疫情防控等方面依然还有不少风险隐患;民生保障有待改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仍较缺乏,一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当前,随着乡村振兴、中部崛起、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长株潭一体化等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入推进,茶陵县实现高质量发展天时已至、地利已成、人和已聚,我们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茶陵自己的事情,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优势更强的发展新路子。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和“乡村振兴”两个战略和使命任务,发愤图强、重振雄风,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围绕县委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三路工程”建设和“三个年”活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全力建设“一心四区”和现代化新茶陵,迎接好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围绕以上目标和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上求突破,着力蓄足增长新动能。
一是千方百计兴产业。以“市场主体培育年”为抓手,主动对接湖南省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实施茶陵县“个转企、企升规、规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市场主体4785户、“四上”企业42家、规模工业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家,培优“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实现上市企业“破零”和小巨人企业“倍增”,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依托万樟园林、龙华农牧、林丰农业等龙头企业和果月食品、盛康油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推进种植规范化和精深加工、茶旅融合、生猪养殖配套产品智能制造等项目,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以工农兵政府旧址为中心,将一二总街、南浦铁犀、古城墙等景点融合提质,提升社会效益;以云阳山、花湖谷景区为重点,充分释放生态旅游经济功能;以湾里红军村、列宁学校等为突破点,打造“红古绿”三色辉映、特色鲜明的旅游群景,将茶陵建设成为省际边界开放发展的高地。二是全力以赴攻项目。以打造“三个高地”为契机,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最大程度争取优质项目进入省市重点项目笼子,最大程度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大力开展“振兴湘赣边·央企在行动”活动,借助央企、国企资源,着力加快抽水蓄能、亿润新材料与中车株所合作等项目的包装策划。大力推动株洲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乡供水一体化、洣瑶保护圈治理、移民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园、大垅水库等项目实现新开工。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服饰产业园、文体广场片区开发等项目建设。力争唐人神生猪生态产业链、乡镇污水处理管网及附属配套等项目如期竣工。三是不遗余力抓园区。以“1332111+”为抓手,强力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结、产业向园区集中。深化园区运营、投融资、财政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向园区放权赋能力度,推动园区管理向“泛投资机构”转型,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把“亩均效益”作为入园的必要条件之一,着力提高低效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园区亩均效益全面提升。推进园区“三个十”工程,建成标准厂房16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14个以上。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主导产业,服饰服装特色产业以及商贸物流、家居建材、食品药品等辅助产业,构建“一主一特、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用心用情招大商。围绕我县产业资源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快包装策划一二总街、烈士陵园东北角提质等片区开发项目,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开展商会招商、推进驻外招商、探索中介招商,大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招商活动,着力健全异地商会招商考核激励机制,成立招商小分队,主动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专业招商机构、行业协会,畅通招商信息渠道,提升项目引进效率;力争签约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项目18个以上,5-10亿元项目4个以上,10-30亿元项目1个以上,30-50亿元项目1个以上,“三类500强”项目1个以上。
(二)坚持在乡村振兴上求突破,着力打造乡村新样板。
一是让脱贫成果更可持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设立防返贫监测帮扶专项资金,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畅通社会力量帮扶渠道,持续跟踪脱贫户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村级光伏发电站等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二是让农业农村更加兴旺。以“乡村振兴固本强基年”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发展“一特两辅”“一乡一品”,实施“六大强农”升级行动,落实“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猪、黄牛、白鹅、特色水产、脐橙、“茶陵三宝”等种养业,促进特色农产品增产,实现“优质产品”向“知名商品”转变,培育壮大“湘赣红”区域品牌,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两品一标”农产品15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特色小镇4个。创建“茶陵茶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力争实现茶油产值8亿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3.06万亩,抓好粮食生产,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统筹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三社合一”“三变改革”,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推动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治理一革命”,推进“幸福屋场(村庄)”创建,打造“三清三小”升级版,建成省市县美丽乡村14个。抓好村级治理示范试点,打造一批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村级样板。三是让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整改,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落实“双碳”要求,打好“控排、控车、控尘、控烧、控煤”组合拳,城区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深入推进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全域稳定达到II类水质标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土壤污染治理,确保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全面推进林长制,完成新造林任务2.5万亩。
(三)坚持在城市更新上求突破,着力提升城市新颜值。
一是城市建设追求“景色宜人”。按照“道平路净见本色、线齐物整有秩序、灯亮墙美提形象、设施完善强功能”的要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主城区路网骨架,拉通南北环线,与东西环线联通,形成绕城环线,提质改造炎帝路,打通茶祖路等一批城市断头路,着力缓解城市“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全面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排水防涝补短板、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等工作,增强城市抵御风险、自我恢复能力。二是城市管理追求“生活宜居”。整合“智慧茶陵”、数字城管等“互联网+”力量,坚持环卫、园林绿化、市政管养一体化,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全力开展违章搭建、非机动车停放、小街巷疏通等专项整治,分步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及垃圾减量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小区物业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转变,打造高品质生态居住区。三是城市文化追求“闲有宜乐”。进一步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力争《茶陵湘剧》升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身边好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精心编排公共文化精品佳作,让城市精神和市民风尚相辅相成,有效增强城市软实力。
(四)坚持在民生保障上求突破,着力迈出幸福新步伐。
一是保障“基本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政策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社会保障基金,守护好群众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行动,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持续关心移民生产生活。加强优抚安置、困难退役军人等关爱服务。二是办好“热点民生”。全面完成省市民生实事,办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坚持“五育”并举,抓实“双减”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实施乡村中小学“五小”改造。完成茶陵三中扩容提质,推进县职业中专新校区建设。深入推进健康茶陵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三医联动”新机制,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和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加快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县人民医院与湘雅医院医联体优势,力争打造茶陵首家三级医院。三是兜住“底线民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抓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加强重点场所、行业、人群与时段常态化管控,守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底线。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和化解,确保债务总量不新增、债务率不上升。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力开展“打非治违”,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监管,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快社会治理风险防控“N合一”机制建设,推动初信初访及积案化解。深化“平安茶陵”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等工作,支持驻茶部队建设。我们要心系千家万户,情牵百姓忧乐,让政府工作更顺应民心,让“大民生”与“小确幸”美美与共,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加快建设“一心四区”和现代化新茶陵,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发愤图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要忠诚忠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县委具体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要依法依规。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我来办”成为一种意识、“迅速办”成为一种习惯、“办得好”成为一种常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
(三)要敢闯敢干。大力发扬“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作风,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在一线调度、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建立,让政府工作争先进位、出新出彩。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开展项目化管理、清单式交办、节点式督查,确保政府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以期许之心育才、以宽容之心用才、以开放之心引才,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切实关心基层干部,真正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轻装上阵、勇担重任。
(四)要清正清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实施意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常态化监督问效,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和紧要处,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紧盯政府采购、项目财政评审、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真正做到正气永驻、清风常在。
各位代表!潮平海阔催人进,风正帆扬恰逢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攻坚克难,拼搏奋进,加快建设“一心四区”和现代化新茶陵,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三高四新”:即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2.“一心四区”:“一心”即持续打造“湘赣边界中心县”,“四区”即打造“红色文旅融合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现代物流集聚区、电子信息集成区”四个特色板块。
3.“双结双促”:即“领导干部+爱心企业”与监测对象实行“二对一”双结对,促进风险消除,促进长远发展。
4.“三变改革”:即通过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5.“五治理一革命”:即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空心房、治理村容村貌、治理陋习和厕所革命。
6.“三清三小”:即清垃圾、清淤泥、清杂物,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
7.“双减”:即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8.“三路工程”:即高质量发展寻路、筑路、护路工程。
9.“三个年”活动:即“市场主体培育年”“干部能力提升年”“乡村振兴固本强基年”活动。
10.“1332111+”:即做好“1”个空间规划,建好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服饰产业园、移民创业园“3”个产业园,培育电子信息、新服饰、家居建材“3”个优势产业,深化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平台公司“2”个主体改革,建立“1”支产投基金,创新“1”套招商方法,开展“1”个“三亩”(亩均投资、亩均税收、亩均产值)攻坚行动。
11.“五好”园区:即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
12.园区“三个十”工程:即十家企业建设、十个标厂建设、十项配套建设。
13.“一特两辅”:一特为茶陵红茶,两辅为茶陵黄牛、茶陵油茶。
14.“六大强农”:即品牌强农、特色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
农、人才强农、开放强农。
15.“三社合一”:即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服务社融合运行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
16.“三治”:即自治、法治、德治。
17.“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
18.“五小”改造:即推进乡村中小学食堂、澡堂、厕所、宿舍、运动场改造计划。
19.“N合一”:创新社会治理风险防控“N合一”机制,通过一体化架构、实体化运行、信息化支撑、法治化治理、责任化倒逼,实现品牌化效应,努力提升防控“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五大风险的能力。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