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21年林甸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29 20:30   责任编辑:www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7日

  在林甸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林甸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希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保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倾力脱贫攻坚,贫困群众同步实现小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殷切嘱托和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两率一度”,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贫困县“脱贫摘帽”,4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873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4159元增加到12970元,增长2倍。2019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群众认可度达99.68%,位居全省一档;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进入A档。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着力优产业、上项目、抓投资、促增长,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能巩固提升,畜牧产业跨越发展。工业经济稳步前行。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宏福、乐尔、伊利、牧原等一批立区立县项目相继入驻,晋升省级经开区。规上工业数量和增加值总量分别增长5.3倍和3.1倍。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温泉旅游经济平稳运行,“互联网+”新兴业态彰显活力。地区生产总值由46.7亿元增长到64.8亿元,年均增速7.1%,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五年来,我们加速转型升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壮大。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培育畜牧养殖、特色种植、新能源等一批优势产业,特别是以奶牛为引领的现代畜牧业优势愈加凸显。依托优质核心奶源基地、高端液态奶生产基地和优质良种奶牛繁育生产基地建设,加速奶业转型升级,奶牛规模牧场数量、商品奶奶量、原料奶质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牧原3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落户林甸,乐尔1000万只肉兔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项目落地投产。畜牧业产值总量增长75.4%,立县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稳固。

  五年来,我们加大基础投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结合脱贫攻坚,累计投入20多亿元,补齐农村水路房三大短板,自来水实现村屯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3.48万户,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463公里,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目标,实施“五化”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实施县城自来水厂一期二期升级改造、老旧小区及供热管网改造、城镇道路升级改造、南入城口和西出城口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城市基础工程,办成了24小时供水、“暖屋子”等一批群众急想急需急盼的实事好事。

  五年来,我们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地项目和企业吸纳就业作用明显,2.4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社会保障持续提标扩面,“一站式”服务等惠民便民措施得到落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集中财力办大事,累计投入2亿多元,新建改建校舍4.7万平方米,建设校园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运动场9处,实现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林甸学子两次问鼎清华。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建设社会足球场地3处,龙江剧《百米河边》进京汇演、全省巡演。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能充分释放。坚持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理念推动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机构与编制双减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办事不求人”,政务服务中心移迁新址,服务事项进驻率达93%。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惠及企业1.8万户,企业开办时间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一日办结”。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圆满收官,行政村全部组建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推进地热管理体制改革,被列为全省地热采矿权市场基准价试点县。与八一农大、东北农大等院校深度合作,累计建设试验示范基地52个,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五年来,我们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按照政府工作规则办事,制定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审计管理、扶贫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增强廉政风险防控能力。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整顿,干部职工干事劲头和担当意识不断提升。强化社会治理,“大棚房”整治、违建别墅清理、河湖“清四乱”、“绿盾行动”等一批急难险任务顺利完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乡联动管理;践行“枫桥经验”,红旗派出所获评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法律援助中心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扫黑除恶成效明显,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信访稳定和意识形态“一岗双责”有效落实,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五年,我们走过了极为艰辛的历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历史罕见的三次台风侵袭,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让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特殊困难和巨大挑战。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8亿元,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9420元和10921元,分别增长5%和12%。

  ——坚持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有序高效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快速响应、果断出击,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时间紧急启动疫情防控工作,构建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千方百计筹备防疫应急物资,落实场所管控、交通管控、村屯社区管控等应急性防控措施,严格落地查人找人管人,坚决把疫情阻击在县外。依靠群众、全民参战,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县上下闻令而动,各条战线履职担当,各行各业扛起责任,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5名援鄂勇士逆行出征;公安干警、社区村屯干部、各级党员干部、志愿者坚守一线;广大群众、爱心人士、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4名医护人员和县公安局受到全省抗疫嘉奖。有力有序、统筹推进,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实行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守住“外防输入”底线。提升防控能力,投入1335.4万元,购置防疫物资和设备,改扩建县中两院发热门诊,建设3所核酸实验室。组建服务专班,有力有序复工复产、复商复业、复学复课,企业稳健运行,项目有序建设,市场复苏回暖,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慎终如始、严防严控,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充分认识疫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营造常态化疫情防控氛围,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网格化精准防控、测温扫码、检测筛查等一系列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特别是有效应对秋冬季疫情新变化,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打好人物同防“组合拳”,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持续攻坚发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克服疫情影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剩余690户、143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圆满完成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工作。发展产业保障增收。投入涉农整合资金2.57亿元,实施奶牛资产收益、肉兔养殖等63个扶贫产业项目。发展订单种植、劳动力就业、庭院经济和消费扶贫,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9元。完善机制防止贫困。制定实施《林甸县建立防止贫困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意见》,建立监测体系,落实帮扶措施,6户脱贫不稳定户和229户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风险全部消除。政策扶贫持续发力。保持教育、健康、就业、金融等扶贫政策的延续性,贫困人口实现就业3192人,新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36户、5926万元。发放疫情期间贫困人口外出务工、生产资料等补助资金800余万元,受益贫困群众4000余人。

  ——稳固农业基础,主导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和台风影响,持续稳固农业“压舱石”地位,预计一产实现增加值30亿元,增长4.9%,占GDP比重46.3%。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坚持“稳粮优经”,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粮食总产实现16.8亿斤,增长7000万斤,大灾之年再夺丰收。畜牧产业发展强劲。“奶业百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投入近4亿元,新建新合、新晟2座6000头奶牛规模牧场,改扩建奶牛牧场7处,购买优质进口奶牛4100头。全县奶牛存栏7.4万头,年交售商品奶27万吨。强化规范管理,奶源市场平稳运行,获评省级“现代奶业产业园”。“生猪双百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围绕生猪养殖、饲料加工、肉食及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生态小镇“七大板块”,与牧原集团开展深度合作,签订了《牧原集团林甸核心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林甸核心基地建设,牧原集团黑龙江区域总部移址林甸。林甸牧原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建成并投产规模化生猪养殖场5个,年出栏规模总量达60万头;年产3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投产运营,年屠宰300万头生猪肉食品加工项目主体封顶。“肉兔20亿产业集群”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近2亿元,建设标准化规模肉兔养殖场19处,培育中小规模养殖场(户)14户,年出栏规模总量达580万只。全年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33.5亿元,占一产产值54.5%,坐稳“半壁江山”。多种经营持续发力。因地制宜发展果蔬、食用菌、鲜食玉米等多种经营。制定实施《2020年支持木耳种植的意见》,投入189万元,扶持木耳种植主体16个,栽培木耳270万袋,实现产量41万斤、产值1230万元,“小木耳”扎根林甸变身“大产业”。整体推进“庭院经济”村屯试点87个,参与庭院种养14763户,实现种植面积5615亩、畜禽养殖28.8万只(头)。

  ——强化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坚持把上项目、扶企业、抓招商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持续开展“三百行动”。推进百项开工建设行动。疫情期间,通过“点对点”“包车厢”接返等方式,确保2700多名企业人员及时返岗复工,规上工业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复工复产,伊利、牧原等重点项目如期开工建设,牧原30万吨饲料厂作为全省百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全年推进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6个,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增长17.5%。其中,包括9个省市百大项目在内的重点产业项目18个,完成投资9.5亿元,增长62.4%。推进百企提质行动。落实20户规上企业和10户临规企业疫情期间稳企稳岗政策,帮助企业协调争取贷款10.6亿元。伊利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投资由18亿元追加到25.6亿元,生产线由18条追加到29条,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安装生产线18条,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即将投产运营。乐尔肉兔等5户企业新晋入规,规上企业总量达25户,预计实现增加值7.4亿元,增长5%。推进百项招商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项目,开展图谱招商、延链招商、以商招商,新签约落地万隆彩印、冠亚建材等全产业链项目5个。全年新签约项目22个,总签约额86.3亿元,落地开工项目12个,实际利用内资13.42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投入1.5亿元,实施园区35千伏电力线路、排污管网、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累计入驻项目29个,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

  ——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回暖。积极应对疫情给三产服务业带来的严重冲击,坚持在危机中育新机,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加快推动市场复苏回暖。温泉旅游恢复向好。扶持温泉旅游复市复业,减免企业疫情期间地热资产租金。抢抓后疫情时期旅游消费契机,加快恢复温泉旅游,全年预计接待温泉游客30万人次,实现收入6500万元。实体销售企稳向好。顺应疫情带来的消费方式新变化,扶持发展果蔬店、便利店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体消费,恢复消费市场,新增限上批发零售业户5户,总量达到12户,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3334万元,增长10%。新兴业态发力向好。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借助牧原聚爱优选等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消费业态,全年预计实现电商交易额3600万元,增长25.6%,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上架商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坚持建管并重,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对冲疫情影响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投入1.56亿元,实施13个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供热管网改造以及自来水厂二期改造等民生工程。拓宽升级城区主干道7条,铺装黑色路面20条,改造路缘石1.9万延长米。绿化街路35条,栽植各类树木、草花25万余株。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实行环境卫生“城管+社区”共商共治,开展平房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清理各类垃圾1万余立方米。科学规划停车位,加大违章建筑、占道经营清理整顿力度,集中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和“僵尸车”问题。农村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改造农村公路19条、65公里,完成三北工程造林1.2万亩、村屯绿化5000亩。投入5940万元,实施村庄清洁“四季战役”,健全完善村屯保洁机制,巩固拓展环境整治成果。

  ——优化投入供给,公共服务质量有效提升。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托实托牢民生底线。民生投入保障扎实有力。受疫情冲击和油田税收锐减的影响,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财政短收压力剧增。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广大财税战线干部职工担当作为,深入挖潜,强化征管,千方百计组织收入,第四季度打赢了一场增收“翻身仗”,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由负转正,增长1.7%。在财政短收和公用经费低标准保障的情况下,省财政两次压缩公用经费,压缩比例达40%,致使各部门、各单位公用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保运转压力不断增大。面对这种艰难困境,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压缩支出,财政部门统筹调度资金,利用有限财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实现“五保”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3%,增长16.6%。就业创业形势保持稳定。组建稳就业工作专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2658人次,举办线上线下企业用工对接会21场,开发县内企业就业岗位73类,4248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62万元,扶持84名城乡创业者实现自主创业。基本民生底线兜牢兜实。普通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下调3731元,降至1.2万元。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资金5750万元,救助2.2万人次。为退役军人发放优抚和待安置补助983万元,补缴养老保险金763万元。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借助疫情防控,积极争取医疗卫生各类资金5498万元,是过去五年总和。实施了发热门诊改造、核酸实验室建设、防疫设备采购以及中医诊疗服务提升等项目,购置2台64排CT和1台1.5T核磁共振,疫情防控能力和医疗装备水平有效提升。推进与上级三甲医院医联体建设,县医院与哈医大一院开通远程会诊,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疫情期间,投入290万元,收回一中食堂宿舍13年外包经营权并进行维修改造,实现住校学生食宿统一管理。投入685万元,实施三中食堂宿舍扩建工程,夯实高中教育扩面提升基础。高中教育扩招至1576人,结束了优质生源外流历史。一中学子再登清华殿堂,高考重本率、普本率再创历史新高。职教招生人数居全市首位,职中考生摘取全省高考桂冠。人民群众对林甸教育充满信心,各教育阶段流失生源实现回流546人。

此外,顺利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启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审计、国防动员、社区、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10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20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用奋斗创造幸福,靠实干砥砺前行。在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多重困难挑战并存的形势下,顶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林甸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任务依然艰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群众关心关注的广场少、巷道破损等实际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政府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足、执行能力不强、担当作为不够,与新形势发展、新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2021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林甸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省委、市委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发展的重要板块,为我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政策机遇。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精准对接中央、省委、市委安排部署,提出建设富裕林甸、美丽林甸、和谐林甸、幸福林甸的奋斗目标,对做好“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完成县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深挖多方潜力,推动林甸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我县已经具备了发展潜力,奠定了发展基础,积蓄了发展力量,林甸未来大有可期。我们培育了伊利、牧原、乐尔等一大批体量大、带动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奶牛、生猪、肉兔等畜牧立县主导产业基础日渐稳固,实现振兴发展的根基坚实;我们建成了全省面积最大的经济开发区,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广阔;我们打造了优良营商环境,全县上下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促发展、创新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加快推动发展的动能强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要主动站位全国全省全市大局,按照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定位,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支撑,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确保“十四五”期末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力争翻一番,实现“富裕林甸”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林甸开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开创林甸振兴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12%以上,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常态抓好疫情防控,提供振兴发展保障。贯彻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坚决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推动振兴发展提供保障。责任落实再强化。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领导体系,做到靶心不变,力度不减,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发挥专项工作组和工作专班职责作用,落靠指导督查责任,推动疫情防控各领域责任落到实处。防控措施再落靠。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按照“平战结合、人物同防、精准管控”要求,落实落靠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每一道关口。持续开展网格化精准防控,确保重点人员、重点场所排查管控到位;做好进口冷链食品风险防控,有效遏制疫情输入;充分发挥“哨点”监测预警作用,争得疫情防控主动;加强应急医疗处置准备,做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防院感等各项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到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排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强化重要时段领域防控措施,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宣传引导再加力。一如既往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认清疫情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根据国内疫情形势变化,及时发布疫情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注。持续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织密人民健康防护网。

  (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三农”工作全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脱贫提效工程。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推进金融、就业、消费等扶贫政策落实,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加强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及时落实防止返贫致贫措施。健全完善扶贫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扶贫项目收益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农村“三资”管理,依法依规清理各类不合理、不规范合同,加大土地确权多地收费力度,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新增水田面积5万亩,优质玉米面积稳定在120万亩,鲜食玉米、杂粮杂豆、中草药等特色种植面积发展到55万亩,木耳种植发展到500万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行为,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综合农业机械化率达98%以上。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80万亩。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扶贫产业,巩固壮大业已形成的奶牛、肉兔、食用菌、光伏等扶贫产业,推动扶贫产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持续增强扶贫产业促农增收作用。发展劳务产业,鼓励县内招商企业吸纳用工,继续开发扶贫公益岗,壮大各类扶贫车间,实现群众本地转移就业增收。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次以上,实现收入6亿元以上。发展庭院经济,因户制宜发展绿色果蔬、木耳、赤松茸等特色种植和肉鸽、大鹅等特色养殖项目,通过多种经营实现创富增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乡村建设规划,整合政策、资金,推动公共服务向中心村集中,有序推进撤村并居,防止公共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每个乡镇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74.6公里撤并建制村道路结转项目。健全已建成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工程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切实发挥工程效益。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推进农厕改造,打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发挥垃圾收集点作用,推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争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推进乡镇所在地2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村屯绿化、庭院美化,绿化村屯167个,绿化面积2079亩,带动提升农村环境。

(三)坚定不移发展畜牧产业,推动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坚定不移发展以奶牛、生猪、肉兔为主的畜牧业,制定实施《林甸县“十四五”畜牧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畜牧产业集群发展,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壮大畜牧主导产业规模。推动奶牛产业升级。围绕伊利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原料奶需求,持续推进优质核心奶源基地建设,加大奶牛牧场新建改建扩建力度,推进永合12000头奶牛养殖庄园、众晔牧场三期和卫星牧场二期项目建设,完成新晟6000头牧场建设和7个牧场改扩建任务。坚持外购与自繁相结合,加快扩群增量,力争年底全县奶牛存栏10万头。强化奶牛饲养管理,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单产水平,平均单产保持在10吨以上,年末日产鲜奶达千吨,全年交售商品奶超过30万吨。加大疫病防控力度,确保奶业健康发展。推进奶牛良种化,加强良种冻精推广使用,推动奶牛繁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全国优质良种奶牛繁育生产基地建设进程。加快畜牧业生态化进程,强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2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推动生猪产业升级。按照牧原集团林甸核心基地建设要求,推动《牧原集团林甸核心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相关内容落地,加快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抓好已投产5个生猪养殖场生产运营,完成3个新(扩)建生猪养殖场项目建设,力争年底达到140万头出栏规模。力促牧原年屠宰300万头肉食品加工项目投产达效,引进肉食品加工及皮毛、骨血等副产品加工项目,延伸生猪产业链条。启动年产60万吨饲料加工、农牧装备制造产业园和物流园项目建设,尽快完成牧原建筑林甸分公司组建。做好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创建国家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确保产业安全。推动肉兔产业升级。发挥建成规模养殖场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公司+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肉兔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逐步扩大肉兔养殖出栏规模,力争全年出栏肉兔500万只以上。支持企业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发展肉兔产品深加工,推动肉兔产业升级。

  (四)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打牢实体经济基础。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实施经济提速工程,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完善推进机制建项目。落实项目包保责任机制,强化跟踪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开展产业项目“准备之冬”活动,统筹推进在谈、在建、新建等项目建设,对圣博杰医药中间体等在谈项目,加强沟通对接,推动尽快落地建设;对大庆伊利液态奶生产基地、万隆彩印包装等在建项目,加大服务力度,力争尽快投产达效;对高登赛风电平价上网、高端锂电池等新建项目,做好前期准备,确保“开春即开工”。加大招商力度引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制定招商计划,分解招商任务,落实招商责任,借助林甸经开区的平台载体,围绕农牧产品、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旅游康养、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等特色产业,包装材料、风电等新兴产业,开展图谱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专班招商,力争全年引进项目15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扶强骨干企业育项目。深入实施百企提质增量行动,挖掘昌林木耳等投产企业潜力,扶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尽快达到设计产能。加强新晋规企业监测力度,确保企业平稳运行。帮助博奥牛初乳、博能安枫环保等临规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扶持一批新的企业晋规入统,提高规上企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推进三产升级拓项目。深化“旅游+”发展模式,规划建设康养旅游项目,拓宽全域旅游发展空间。推动温泉旅游企业改造提升,加强景区融合,开发温泉养生关联产业。全年力争接待涉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收入12亿元。充分挖掘商贸活力,发挥电商产业园“孵化”作用,培育农产品加工和经贸企业2家以上,力争实现电商交易额4000万元。完善园区配套聚项目。按照“一区三园”发展思路,加快园区服务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A园标准化厂房建设,打造产业项目“孵化”车间。实施B园35千伏电力等配套工程,落地化工产业项目5个以上。推动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等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园区产业配套设施,满足落地企业发展需求。搭建园区第三产业服务平台,鼓励园区企业开发住宅、人才公寓等功能设施,推动园区人口聚集。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逐步启动园区医院、学校、商贸等项目建设,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水平。

  (五)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打造美丽宜居家园。坚持高站位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实施城乡提档工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强化规划理念。重视规划龙头地位,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严格执行业已编制的城市建设规划,严把各类工程审批关,杜绝工程随意建设行为。完善市政功能。完成城南新区土地收储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南新区发展奠定基础。科学设置城市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建设农贸农机、农资和建材等专业市场,推动城内畜禽养殖业、废品收购业等退出主城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推进老旧小区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借助与山东水发集团合作机遇,加快启动热电联产项目。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00栋楼房5920户智能水表安装。完成三个易涝区排水结转项目及城南新区排水管网建设,完善城区排水系统。加强城区道路维修管护,提升城市形象。做好城市绿化规划,实施见缝插绿,推动主要街路、城区裸露地块等重点部位绿化增植补植,美化绿色城市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加大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解决车辆乱停、非法营运等问题。加强部门联动执法,重点治理违法建设、乱贴乱画等行为。实行精细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加强环卫企业监管,加强平房区、背街小巷卫生保洁,提高城市环卫作业水平。加强单体楼管理,落实物业管理责任,解决环境卫生差问题。强化供热企业监督考评,提高群众对供热的满意度。

  (六)倾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实施民生提质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力稳定扩大就业。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和就业援助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全面落实保障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三险”扩面新增3500人,缴费率95%以上。加大参保资助和医疗救助力度,加快推进市级统筹。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加大救灾救济、临时救助等工作力度,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常态开展双拥创建活动,严格落实退役军人各项政策。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慈善、社会福利、残疾人等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扶持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4.2%以上;抓好义务教育,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推进高中教育,确保本科上线人数稳中有升;发展职业教育,关注特殊教育,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完成鹤鸣湖镇中心幼儿园、红旗镇小学宿舍教辅综合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等项目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完成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争取县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及感染病区综合楼等建设项目,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医联体建设,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聘请名院专家来县开展诊疗,选派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开展首届“林甸杯”全国儿童文学征文活动,举办首届童话节,创建中国童话之乡。完成龙江剧《黑土长歌》首演,举办全县第二十一届体育运动大会,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营造振兴发展环境。立足推进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治理提标工程。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五制”服务举措,推行综合窗口服务模式,争取“一件事”实现“一窗口”通办,力争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4%。提升部门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办事不求人”。推进领导干部“走流程”常态化,提升服务质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共享即惩戒”信用监管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充满活力的改革环境。实施改革提振工程,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收益最大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加快服务流程再造;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效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实施审批服务体系改革,下放城乡低保、低收入、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事项行政确认权限,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打造质量优良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完成三北工程造林5000亩。调整优化自然保护地,确保“管得住、管得好”。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加快淘汰建成区外燃煤小锅炉,全域全时段全面禁止秸杆露天焚烧,改善空气质量。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化“亮剑护河”专项行动。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生态违法行为。打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发挥城市联动服务中心职能,创建“六无”单位,构建城市共治共建共享联动新格局。完善“警司联动”运行机制,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信访存量,严控信访增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道路交通、企业生产和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推进十大重点行业领域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基层治理,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完成第十二届村民委会、第六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理政效能。新征程、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驰而不息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守底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坚定政治方向。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自觉,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三种能力”,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个方面。增强能力本领。政府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业务知识,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真正凭专业说话,靠专业办事,提高政府工作专业化水平。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精神,尤其要加强对县委、县政府印发文件的学习,深刻领悟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文件要义,切实提高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要求和部署的工作能力。提升执行力。加大执行力度,对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做到“说了就办、定了就干”、“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确保各项工作安排落地生效。提高工作标准,把干就要干好,做就要做优作为政府工作最基本要求,推动工作高质量完成。强化跟踪问效,严格执行《政府督查工作条例》,以战线为单位强化对经济运行、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分析研判、指导督促、跟踪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靠。强化制度执行,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修改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执行,形成靠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的良好风气。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文简会,推进基层减负,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法律顾问、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提升政府系统法律意识。对“三重一大”事项,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策等程序,提高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加强文化市场、农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五大领域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依法理好旧账,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政务处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坚守法律底线、纪律红线、制度防线,做到干净干事、干事干净。统筹推动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一岗双责”,确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定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制度和处置管理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行为,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

  各位代表,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以开拓进取的气魄,只争朝夕的干劲,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为开启林甸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建设富裕林甸、美丽林甸、和谐林甸、幸福林甸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