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1年古蔺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30 19:22   责任编辑:www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3月10日

  在古蔺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古蔺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廷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9.8亿元、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亿元、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23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1元、增长9.5%。

  过去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应势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全县干部闻令而动,医卫人员日夜奋战,广大志愿者坚守岗位,社会各界守望相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钢铁长城。全面关闭人员密集场所,严令禁止聚集活动,实行小区(院落)封闭式管理,实现本土病例“零发生”。坚持分区分类管理,主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积极做好农民工安全返岗,有序组织春耕生产、学校复课,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抗击疫情的同时,统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补短板、促巩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贫困壁垒全面攻破。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制定脱贫计划,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全面落实补短措施,7115个问题全部清零,剩余643户204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返贫防线加固筑牢。实施“六大巩固提升行动”,新建产业基地21个4.8万亩,带动2.1万户贫困户实现产业致富。实施“四个一批”精准就业工程,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10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4276个,精准指导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帮助转移就业4.4万人,带动11.1万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消除143户边缘户、379户脱贫监测户不达标风险,实现返贫致贫“零发生”。脱贫质量不断提升。坚持“智志双扶”,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断激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乌蒙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脱贫攻坚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刊载报道,高质量通过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脱贫攻坚国家普查、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

  二、坚持稳预期、促发展,产业质效不断提升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郎酒上市步伐加快,郎酒庄园开门迎客,盘龙湾基地(一期)建成投运,历时8年总投资50亿元的吴家沟生态酿酒区(一期)和仙潭扩能技改项目、川酒酱酒永乐基地(二期)竣工投产。实现白酒主营业务收入136亿元。箭竹液化天然气站投产运营,石屏大理石集中加工区启动建设。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三期)全面竣工,古蔺经开区创成省级绿色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稳中提质。特色产业规模集聚,新发展甜橙2万亩、猕猴桃2万亩,新增省级龙头企业6家、家庭农场3家、示范专合社6个,“古蔺黄牛”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蔺赶黄草”被国家卫健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实现农业总产值61.9亿元、增长5.6%,获评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和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第三产业稳中增效。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构建,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体验项目深度开发,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电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稳步发展。

  三、坚持优环境、促开放,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清风护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新增市场主体5635户、同比增长17.7%。“企银政”合作不断深化,帮助企业融资贷款4.8亿元。减税降费3.5亿元,惠及企业2.5万户次。财税金融稳健运行。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税收增幅全市第一,争取到位各类财政资金52.5亿元、同比增长46.9%。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有序,金融风险防范有力。国企改革稳步实施。开放合作持续深化。美酒河特大桥开工在即,古仁高速、郎酒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快速推进。积极参加“酒博会”“投促会”等活动,成功引进到位县外国内资金40.3亿元、同比增长31.6%,签约项目53个、金额196亿元。深入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招引专业技术人才365人,引导返蔺创业600人。

  四、坚持夯基础、促提升,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城市品质更加彰显。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初步形成,齐安宫仿古商业街正式开街,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试点,府河新城(二期)等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蔺州大道(一期)基本连通,东区客运站启动运营,四渡赤水文化广场全面开放。城市治理纵深推进,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基础骨架更加完善。改扩建县乡道路52公里,头道河至双沙旅游公路竣工投用,叙古高速二郎互通启动建设。朝门水库、石梁子水库建成投用,二郎引水工程(一期)主体完工。5G基站加快建设,低电压台区改造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空气质量优良率99.7%,稳居全市第一。乡镇雨污分流二三级管网实现全覆盖,污水入户收集率95%。古叙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运,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五、坚持强保障、促和谐,社会民生日益进步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再创佳绩,高中教育基本实现集中城区办学,金兰高中等4所新建学校开班招生,石宝小学教学楼等6个项目有序推进。县人民医院新院加快建设,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全面竣工,太平、二郎、鱼化、德耀4个改扩建卫生院竣工开诊,创成“二乙”医院2个、国省级卫生乡镇3个。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文体赛事活动精彩纷呈。社会保障坚实有力。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96.4%、99.1%,医保基金网格化监管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发放救助补助资金2.2亿元,未成年保护中心、土城敬老院等项目建成投用。社会治理成效突出。全面完成村(居)委换届,全部实现“一肩挑”。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创新实施森林防灭火“三色图”“林长制”,“7·12”特大暴雨受灾群众成功避险转移典型案例获省市通报表扬,高质量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复审。“法律八进”纵深推进,“林权争议行政裁决案”入选全省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三五”画上圆满句号。回顾过去的五年,是古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在危机中育生机、于变局中破困局,推动蔺州大地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历经五年不懈追赶,我们有力重塑了高质稳健的县域经济

  “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9%。累计招商引资228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99个,完成投资564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5倍和1.6倍。“3+3”特色产业体系支撑越来越强,农业产业跨越提升,“4+5+N”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70万亩、规模化养殖场268个。白酒产业势头强劲,劳动密集型产业破题发展,新能源、新建材加快开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新创国家4A级景区2个,获评四川省旅游强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成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7:38.2:43.1。

  ——历经五年勠力奋战,我们如期兑现了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创新实施“四级包保”“为民代办”“八倡导八革除”“农户积分管理”,攻坚举措精准落地。古蔺—常山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深化,国开行、省检察院、省侨联、省地方志办和市级定点帮扶单位倾力支持,共推共促脱贫奔康。整合资金6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409个,新建农村公路4680公里、农村供水工程4940处、通信基站1223个、村卫生室104个、村文化室103个,改扩建乡镇中心校49所、乡镇卫生院16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105户、农村危房改造16887户、农网改造207个行政村,建成脱贫产业园218个、扶贫车间43个。经过这场规模最大、战线最长、投入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全县11.7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历史性摘掉贫困县“帽子”。成功承办全国携手奔小康培训班和全省贫困县摘帽现场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扶贫车间建设经验入选全国扶贫典型案例,获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和2018年、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了长征精神、完成了光荣使命、书写了古蔺担当!

  ——历经五年持续投入,我们强势推动了城乡面貌的深刻巨变

  “十三五”时期,是建县以来基础建设投入最大的五年。一批支撑性骨干交通项目顺利实施,S80古峨高速叙永—古蔺—习水段全线贯通,圆了87万古蔺人民的“高速梦”,叙大铁路建成通车,古金高速落地开工。水利工程不断上马,观文水库等24个重点水利项目全面建成。新建35kV以上变电站9座,县城和6个乡镇开通管道天然气,实现管道天然气“零突破”。城市旧貌换新颜,完成棚户区改造104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735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1.1平方公里、拓展超过四分之一。入选国省级特色小镇6个、国省级传统村落16个、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省级宜居乡村83个。深入实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环保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历经五年倾心竭力,我们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高标准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本科上线人数较“十二五”时期增长81.5%,10名本土培养学生考入北大、清华,连续11年荣获泸州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县人民医院创成“三乙”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新建投用,远程诊疗实现乡镇全覆盖,创成国家中医药基层工作先进县、省级医疗信息化建设示范县、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古蔺融媒建设经验全国推广交流,“古蔺花灯”亮相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保、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治理纵深推进,“七五”普法顺利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向好,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显著增强。

  ——历经五年务实进取,我们牢固树立了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

  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推进,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顺利完成,“营改增”“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智慧政务综合管理平台高效运转,行政审批流程大幅简化,“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超过95%。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调查、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人防、对台、保密、气象、消防、双拥、档案、地方志等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面临的困难异常艰巨,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出市委市政府、县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充分体现了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充分凝聚着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力量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族人民、工商联、人民团体、党外人士、驻蔺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关心、支持、参与古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古蔺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较低、增长速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任务依然艰巨;城镇结构不优、城镇化率较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等。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善作善成,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期望。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是古蔺厚积薄发、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与辉煌同在。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生态田园、红色古蔺、郎酒源地”总体定位,坚定不移实施“酒业强县、农旅富民”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古蔺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是建成四川省县域经济强县。“3+3”特色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以酒业为支撑的“千亿产业、百亿税收”目标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跨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跻身西部百强县。二是建成四川省现代农业强县。“4+5+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农业经济指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整体实力进入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第一方阵”,创成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三是建成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基本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服务品质化、治理规范化,创成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成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四是全面构建撤县设市新格局。基本形成以“一核两区”城市发展带为主体、五大区域中心城镇为引领、重要节点乡镇为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建成成渝地区南向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提升幅度高于全国,撤县设市各项监测指标全面达标。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撤县建市,跻身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基本实现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古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美丽古蔺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年”主题,以打造“3+3”特色产业集群为引领,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酱酒产业集群、乌蒙山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成渝地区南向重要交通节点城市,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产业成势大抓突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

  强力推动白酒产业提质增效。倾力支持郎酒上市发展,建成投用吴家沟生态酿酒区(二期)、盘龙湾生态酿酒区(二期)、天宝峰陶坛酒库(一期)、酒歌广场、生肖酒星座酒体验区,加快推进临河车间技改项目和龙安生态制曲园区项目,启动建设青云峰老酒区、天宝峰包装物流中心。开工建设优质酱酒项目,建成投用川酒酱酒技改项目,启动仙潭5000吨扩能技改项目,加快仙潭酒厂绕场公路建设,推动川酒酱酒、仙潭酒业销售收入迈上新台阶。持续招大引强,加快二郎、永乐、太平优质酱酒产区招商引资,支持金美酒业等中小酒企加快发展。支持酒企聚焦主打产品、推进品质提升、强化市场推广,打响古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酱酒之乡”品牌。力争实现白酒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

  强力推动新兴产业提速增量。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启动资源综合利用及小微企业孵化基地配套项目建设,新建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东城物流园区前期工作;健全完善入园管理办法,全力支持园区企业发展,招引3家以上企业入驻生产。壮大优质建材产业,建设龙山建材园加工区、石屏大理石集中加工区,推进鱼化大理石集中加工区提档升级。壮大能源产业,加快光伏发电、茅溪和皇华风力发电场、川南页岩气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大寨森能页岩气扩能技改项目和箭竹风力发电场建设,加快大村煤层气开发。

  强力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四渡赤水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前期工作,建成投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校区、黄荆森活共创中心(一期),加快推进黄荆旅游基础设施(二期),启动蔺州古城、赤水河红军大桥景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田园乡居、康养度假、酱酒品鉴等文旅业态,全力争取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积极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推动线上平台、线下门店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体系。积极培育服务新业态,建成投用东区小商品市场、红星美凯龙商贸综合体,全面激活齐安宫商圈经济。

  二、突出城乡一体大抓建设,在强基补短促融合上实现更大作为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划定“三区”“三线”范围,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沿古蔺河谷,依托叙古习快速通道,打造彰德至二郎城镇发展带,着力构建沿泸古金高速南北向发展轴、沿省道S312东西向发展轴,加快形成五大片区区域中心城镇增长极。

  提升县城品质。绘好“一核两区”发展蓝图,启动金兰、永乐城市新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彰德—金兰—永乐同城大道规划设计;建成阳光浣溪台、嘉安新城中心、锦绣山水等房地产项目,完成齐安宫、墨宝寺(三、四期)工程,有序推进望城路、商业街棚户区改造,力争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500户。启动蔺州大道(二期)、兰西大道(二期)、东区供水工程、二水厂扩建工程建设。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行“街长”制,大力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专项整治,聚力打造精致县城。

  壮大中心城镇。完成二郎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启动龙山镇、黄荆镇、双沙镇、茅溪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中心城镇发展壮大。立足酿酒、旅游、建材等资源禀赋,做优支柱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形成错位发展、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心镇特色产业体系。推进中心镇与重要交通干线连接,快速打通叙古高速二郎互通,加快箭竹至双沙旅游公路建设,启动国道352(古蔺至河屯段)前期工作;建成双沙府前街综合体,启动茅溪28°水口坊(二期)建设,实施二郎滩渡口片区和二郎红军街改造提升、二郎大桥至天宝洞沿线风貌整治。将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中心镇适度倾斜,着力打造郎酒小镇,力推二郎镇、茅溪镇、黄荆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

  加快项目建设。抢抓政策机遇,依托优势资源,精准谋划项目,积极争资跑项,全力争取到位亿元以上项目30个、资金36.5亿元以上。盘活土地1500亩,力争节余挂钩周转指标3000亩,争取融资授信23亿元以上,全方位做好水、电、气、路等要素保障。严格落实“六个一”项目攻坚机制,实行每周调度、每月督办、每季度拉练,加强跟踪服务、监督管理,确保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9个,完成年度投资130亿元,竣工投用龙洞沟水库等24个项目,加快推进古金高速等21个项目,开工建设观口水库等35个项目,快速推进古仁高速等19个项目前期工作。

  夯实生态本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油烟、扬尘、秸秆焚烧治理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格执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规定,扎实开展清河护岸行动,加快实施古蔺河、白沙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100%。不断强化生态修复,大力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持续开展露天矿山、工矿废弃地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治理石漠化土地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

  三、突出乡村振兴大抓提升,在谱写农村新篇章上实现更大作为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投入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撤,调整优化帮扶举措,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用好用活教育、医疗、民政、公益性岗位等政策,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扎实开展劳务输出,开展脱贫人口技能培训9000人次以上,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以上。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优化产业布局和基础配套,加强扶贫资产、扶贫小额信贷、扶贫车间管理,推动贫困村变产业特色村、贫困户变产业专业户。

 聚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守住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围绕“4+5+N”产业体系,加快建成巨星、新希望生猪养殖项目,带动生猪出栏90万头。发展甜橙2万亩、猕猴桃1万亩、高粱10万亩,启动“一带三区”高山生态冷水鱼产业项目,高标准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培育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大力推行种养循环模式,加快核桃、脆红李等传统产业品种改良,认证绿色有机基地1.6万亩。持续扩大“蔺州品牌”影响力,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推动马蹄镇创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启动建设农产品销售集散中心、优质鲜果产地初加工中心、生猪屠宰、肉牛和赶黄草精深加工项目,引导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业,新增省市级专合社8个、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场10家,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65亿元以上。

  建设宜居美丽新村。完成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推动有条件区域完成村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农村“六网”建设,实施中小河流防洪治理9.5公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六化”工程,加快布局生活垃圾中转站。坚决整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创建,着力形成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启动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创成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2个。

  激活农村发展要素。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返乡投资兴业,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不断拓宽“农民夜校”载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700人次以上,多渠道多层次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半篇文章”,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壮大一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创新乡村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大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宅基地置换、废弃宅基地处置有效方式,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推动农村要素资本市场化流动。健全农村新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增强融资增信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

  四、突出改革创新大抓开放,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更大作为

  聚焦财税金融增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健全监管制度和薪酬激励体系,完善国有资本进退机制,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布局。强化国企市场主体地位,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大力引进职业经理人,支持县属国企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以上。强化金融风险防范,认真研判宏观金融政策,坚决控制融资成本,明晰政府与国企责任界限,厘清债务关系,规范县属国有企业融资举债,严格政府债务管控,着力化解债务存量。

  聚焦开放合作添动力。坚持协作发展、抱团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积极参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动接受成渝双核及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产业外溢、功能疏解。抢抓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四川扩大南向开放战略机遇,加快畅通对外通道,力争启动白杨坪等6座渡改桥和郎酒通用机场建设。积极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大高层次人才、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持续筑牢人才支撑。

  聚焦招商引资借外力。健全完善招商政策、考核激励机制,壮大招商队伍,提升招商能力。紧盯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地区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创新中介招商、协会招商、网络招商,开展专班招商、驻点招商、企业招商。持续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积极参加“酒博会”“农博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空间,力争引进到位资金42亿元以上。

  聚焦优化环境强内力。大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减60%以上。营造优质市场环境,加大“企银政”合作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认真落实减税降费,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强化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常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实施“雁阵”培育计划,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力争新增“四上企业”40户,实现民间投资70亿元以上。

  五、突出共建共享大抓民生,在提升群众获得感上实现更大作为

  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全面履行“四方责任”,严格落实“五有一网格”防控措施,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管控、重点场所规范防控,加大农村疫情防控力度,严控人群聚集,持续开展核酸检测监测,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加强冷链物流监管,切实做到“人”“物”同防、闭环管理,全力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治和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医疗救治,充分做好物资保障,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方位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优化调整学校规划布局,启动建设凤凰城幼儿园、双沙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加快古蔺县第一小学扩建、古蔺职业教育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提质行动,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稳步提升高中教学质量,推动蔺阳中学创成省优质高中、古蔺职高创成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投用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完成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鸣兴精神病专科医院主体工程;深化全民预防保健,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成投用古蔺苗族文化博物馆,培育打造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丰富地方文化内涵,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

  广覆盖做实社会保障。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新增就业3900人以上,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96%以上。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发展质量。扎实抓好社会救助,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多举措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深化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森林火灾发生。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推行“最多访一次”,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平安古蔺建设,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

  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工作。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事业,不断推动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调查、保密、对台、气象、消防、双拥、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忠诚担当为政。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倡导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实干精神,积极营造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事创业环境。依法规范行政。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创建,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务实高效施政。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文减会,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增强为民情怀,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以推动工作落实为导向,提升督查检查考核实效,引导和监督干部积极履职尽责,不断提升政府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清正廉洁从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大力推进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严控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实现古蔺新一轮腾飞,势已成,时已至,力已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开创古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附件1

  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

  1.实现古蔺县第五幼儿园、永乐幼儿园、大村第二幼儿园、长田幼儿园开班招生,建成投用西区实验小学,完成复陶中学改扩建。

  2.建成西区农贸市场等人行天桥、西区滨河生态修复工程,实现蔺州大道(一期)通车。

  3.建成叙古高速二郎互通(一期),竣工投用黄荆至界牌旅游公路,新建通村公路200公里。

  4.维修养护安全饮水工程200处,巩固提升4万人饮水安全质量;建成毛家岩县城应急取水工程,实现日新增引水能力5000立方米;完成西区供水工程改造提升。

  5.完成20个行政村农网改造,新建5G网络基站50个,启动建设2个乡镇35kV变电站。

  6.新建燃气管道170公里,开通9个乡镇管道天然气。

  7.新建县城雨污分流管网15公里,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实现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0%;全面完成乡镇垃圾中转站、行政村(社区)高台位垃圾库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垃圾运输车全覆盖,实现农村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100%。

  8.实施古蔺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清淤疏浚河道10公里。

  9.建成投用古蔺县老年养护院、彰德街道和永乐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完成5个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为1.2万名特殊和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10.完成129户地质灾害户避险搬迁安置、17个地质灾害点治理。

  附件2

  名词解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4.“六大巩固提升行动”:致富增收巩固提升行动、政策保障巩固提升行动、基础设施巩固提升行动、公共服务巩固提升行动、内生动力巩固提升行动、驻村帮扶巩固提升行动。

  5.“四个一批”:扶持产业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6.“一村一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7.“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8.“清风护航”专项行动:以整治营商环境中的“推拖绕”“中梗阻”、失渎职和腐败问题为重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的专项行动。

  9.“三色图”:根据全县重点林区面积,在指挥图和指挥系统上分别标注黄、橙、红“三色”森林火灾防控管控区域。

  10.“林长制”: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县总林长,分管县领导任县副总林长,其他县领导任乡镇(街道)总林长;各乡镇(街道)设副总林长、林长、副林长、管护队长和成员的森林防灭火管理体系。

  11.“法律八进”: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园区)、法律进单位、法律进军营、法律进宗教场所。

  12.“4+5+N”农业特色产业: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中药材、高粱、烤烟、茶叶、土鸡“五大传统优势农业”和N个精品农业产业。

  13.“四级包保”:县级领导包乡、科级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组和一般干部包户的脱贫帮扶机制。

  14.“八倡导八革除”:倡导洁净优美,革除脏乱差污;倡导勤劳致富,革除坐等靠要;倡导节俭持家,革除大操大办;倡导孝老爱亲,革除薄养厚葬;倡导崇尚科学,革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生活,革除黄赌毒邪;倡导依法维权,革除无理缠访;倡导邻里和睦,革除宗族派系。

  15.扶贫车间:企业利用乡镇(街道)、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设置就业扶贫点,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工资性”脱贫。

  16.远程诊疗:医疗机构通过在线视频为患者诊断治疗。

17.“营改增”: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

  18.“最多跑一次”: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少跑、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的行政目标。

  19.“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20.“3+3” 特色产业体系:白酒、农业、文旅“三大传统产业”和优质建材、能源、劳动密集型“三大新兴产业”。

  21.“三区”: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

  22.“三线”: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23.“多规合一”: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全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24.“一核两区”:优化彰德街道政治中心、旅游集散中心、高品质宜居地核心功能,在金兰、永乐街道形成产城一体化城市新区。

  25.挂钩周转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流转指标。

  26.“六个一” 项目攻坚机制: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领导牵头、一个主体责任单位、一套工作班子、一套考核体系、一抓到底。

  27.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28.“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29.“一带三区”:双沙“渔业+”生态农旅融合产业带,箭竹、黄荆、德耀3个高山生态冷水鱼标准化养殖区。

  30.“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31.“三大革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

  32.“六化”:家园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照明亮化、环境净化、乡土文化。

  33.“引凤还巢”:吸引本土在外优秀人才返乡投资兴业。

  34.“百千万”人才工程: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校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100名高级技术推广人才;通过现有人才整合、职业技术学院委培、本地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等方式培育1000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通过现场教学、小班“菜单式”培训等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10000名乡土人才。

  35.“一网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36.“一窗通办”:一个部门的所有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综合窗口或多个部门整合为一个综合窗口,并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前台统一收件、受理审核、按责分办、统一窗口出件。后台分类审批与综合窗口对接,实现企业和群众到现场办理事项“只到一窗”。

  37.“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做到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

  38.“雁阵”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在行业处于领军地位的大型民营企业,形成雁阵梯度,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9.“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的统称。

  40.“四方责任”:地方属地责任、部门主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公民个人责任。

  41.“五有一网格”:“五有”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一网格”即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人员到户、到人,做好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

  42.“最多访一次”:对全国和省市县信访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初次求决、申诉、意见建议类信访事项(不含匿名),信访工作机构应实行首办负责制,马上办、简易办,办就办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一次性办理到位,让群众不再重复信访。

  43.“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