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30 19:45   责任编辑:www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9日在兴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兴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0年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众志成城战疫情、全力以赴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三个兴安”(1)、实现“七大目标”(2)、创建“三大生态”(3)先进县战略,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受住了大战大考。初步核算,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5%,其中一产同比增长6.2%、二产同比增长5.8%、三产同比下降0.3%;组织财政收入8.5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年来,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20年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标准化示范县”“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通过“自治区卫生县城”复审,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荣获“2020年全区宜居城市建设优秀范例奖”。
一、举全力、重统筹,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施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时出台“五项措施”“七个坚决”“十一项公告”等有效举措,拨付专项资金1300多万元,用心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4个核酸实验室投入使用。扎实做好“六稳”(4)“六保”(5)工作,出台扶持中小微企业、助推旅游复苏、稳定粮食生产等政策措施,新增市场主体3145户。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推进“复工贷”(6)授信支持183家企业复工复产,授信总额6.8亿元,发放复工复产贷款4.96亿元,为企业申请复工复产贷款财政贴息420.75万元。
二、稳增长、强效益,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高潮迭起。建立健全项目推动机制体制,着力破解资金、用地等关键要素问题。有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 (7)直接落地改革。全年统筹推进112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3.71%,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7个,完成投资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7.43%;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63个,完成投资56.9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7.46%。全年举行4次、66个重大项目的集中开竣工活动,其中开工项目31个、竣工项目35个。魁星楼白云驿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开放,成为兴安文化新地标;迎江路、兴北大道、棚户区改造城南安置点、兴安至桩子公路、海螺路延长线、湘江路延长线、双女井溪(二期)、郁笙电子和风电界首(一、二期)、严关(二期)及生产与工程用房(检测中心)等项目顺利竣工;灵渠大道(三期)全力推进,全线征地拆迁基本完成、路基基本成型,关键节点下穿铁路桥和上跨灵渠桥主体基本完工;财神庙历史文化街区、汽车部件产业园、碳酸钙科技产业园、乾昭新型金属材料、华江九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乡村振兴“百千”工程(8)等项目进展迅速;“城市新客厅”商业综合体、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碧清源生活污水处理厂搬迁、红军长征文化园等项目启动建设;华汇生态科技建材、《突破湘江》大型实景演出暨中国兴安新长征文化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快马加鞭。
工业振兴如火如荼。工业振兴“520”计划(9)硕果累累,全年招商落地工业项目47个、在建项目34个、建成投产21个、工业投入增长26.86%、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0.17%。县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56家,完成年产值35亿元,年税收近3亿元;碳酸钙科技产业园、汽车部件产业园发展迅速,占地216亩的汽车部件产业园(一期)入驻企业10家,6家即将竣工投产,规划用地1000亩的汽车部件产业园(二期)已基本完成土地报批和征收,已签约企业16家;占地近800亩的碳酸钙科技产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8家,2家已竣工投产。海螺水泥、风力发电、双胞胎饲料等龙头企业持续壮大;新能源、碳酸钙精深加工、生态建材、农产品深加工、汽车部件等“五大产业集群”初现规模。海螺水泥年产值15.59亿元、同比增长5.47%,三期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成功签约;风力发电年产值7.58亿元、同比增长29.95%,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兴安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高山风电基地;双胞胎饲料年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29%;华汇生态科技建材项目加紧建设;以中储能能源设备、嘉达机电设备、乾昭新型金属材料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发展;欣安电器、艺唯思皮具(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3.5万平方米;积极盘活闲置用地,新增工业用地1500余亩;兴安湘桂走廊经济开发区规划编制完成。2020年全市工业振兴现场推进会、全市2021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暨兴安(玉环)汽车部件产业园(二期)入园企业集中开工仪式在我县举行。
招商引资亮点纷呈。积极开展“产业大招商攻坚突破年”“三企入桂” (10)等活动,“三企入桂”新签约项目、入统项目及区外境内总到位资金等均名列全市前茅。全年实施境内区外项目77个,完成区外内资到位资金103.55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10.16%,其中“三企入桂”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129.7亿元。全年引进工业项目47个,特别是浙江玉环等地汽车部件产业项目的成功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注重招大引强,陆续引进总投资8.2亿元的国电投风力发电三期、总投资36亿元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总投资10亿元的华汇生态科技建材、总投资15亿元的海螺水泥三期技改扩能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海大集团饲料项目,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航空工业新能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分别就风电开发项目及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汽车部件产业园、通用航空科技产业城总投资均超百亿元。
文化旅游提质升级。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为契机,安排2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旅事业发展。灵渠展示中心、魁星楼白云驿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成开放,龙潭江景区历经六年建设实现竣工开放,灵渠北渠休闲步道、三村九屯十八景骑行线路竣工使用,《突破湘江》大型实景演出暨中国兴安新长征文化园、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红军长征文化园、华江九寨、阳雀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中国健康好乡村、青少年研学运动营等项目强力推进,乐满地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项目建设、灵渠及水街景区经营权依法收回、灵渠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灵渠修缮等工作持续推进,广西旅发集团并购重组猫儿山旅游项目积极推进。开通“秀美灵渠·红色兴安”兴安北至广州南始发动车。红色旅游和红色研学培训热潮不断,建成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灵渠展示中心VR全景虚拟网上展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入选国家文物局全国2020年度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灵渠展示中心成为桂林文化新地标。2020年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在我县召开。
财政纾困攻坚破难。以增收增效为目标,以挖潜堵漏为手段,推动财政工作稳中向好。财政收入做“实”,非税收入占比下降至38.5%。争取各类补助资金24.03亿元,比上年增加6.38亿元,增长36.15%。支出结构做“优”,民生支出达25.0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45%。牢牢兜住“三保”(11)底线,“三保”支出达15.68亿元。
自然资源管理有序。收储土地1433.06亩。完成供地202宗、面积2097.67亩,供地率达81.08%,排名全市前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成效凸显,28个项目累计实施耕地面积5337亩、完成投资4.269亿元,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三、优生态、固基础,城乡建设凸显魅力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补贴等政策,完成粮食播种46.95万亩,总产量17.46万吨。葡萄种植13.5万亩、总产量25.5万吨,柑桔种植17万亩、总产量27.5万吨。全面落实生猪恢复生产要求,出栏37.8万头,存栏32.15万头,肉类总产量4万吨。继续以“百千”工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美丽广西·幸福乡村建设、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实施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在全区率先建成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自主处理系统,覆盖全县87%的行政村和83%的自然村。成功创建灵渠秦风、陡江古韵田园综合体和自治区级猫儿山竹海森林生态文明休闲示范区,红色湘江蜜桔产业核心示范区提档升级为自治区五星级示范区。“兴安葡萄”入选第三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兴安蜜桔”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引进阿里巴巴溪鸟物流建成县级电商快递物流分拨中心。
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县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000户,争取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8个。启动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展县城“五乱”整治行动(12)及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提升改造双女井溪、湘江路、灵湘路、兴桂中路和秦皇路延伸段等城市道路。加速推进溶江特色小镇培育,完成漠川乡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高尚镇菜籽岩、漠川乡钟山坪、兴安镇东村等8个自然村被自治区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漓江流域、湘江流域、灵渠流域治理工程,加快推进上桂峡水库扩容和灵渠补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严格落实施工场地防尘措施。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工作有序推进。实施风电项目及“三大水库”(13)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塘市垃圾填埋场陈年垃圾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大锰矿渣环保治理工程有序推进。稳步推进林长制工作,森林覆盖率达76.53%。
四、补短板、惠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1234510”攻坚举措(14),创新构建、持续完善“三级专班” (15)“第三方问效” (16)“三线包户”(17)等帮扶机制,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 (18),28个贫困村、5271户17868人全部如期脱贫摘帽。抓好产业扶贫,发展村集体经济,投入5350.38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05个,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014.7万元,新增小额信贷4186.49万元,全县12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防贫监测机制逐步建立。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农村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溶江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成功创建社区治理“兴安模式”。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县城污水处理项目、华江旅游二级公路(Ⅰ期)项目顺利进入财政部PPP(19)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检查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基本消除“大班额”(20)。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社保降费减负及稳岗返还政策,减免企业社保缴费5441.5万元。统筹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和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等卫生健康项目及核酸检测实验室等抗疫特别国债项目。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推进养老服务改革,完成5个乡镇社工服务站建设。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突出抓好雪亮工程、扫黑除恶、禁毒、打击传销和电信诈骗等工作,积极开展县四家班子领导和政法干警夜访下访活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228件,一批重大信访积案得到化解,民政信访工作经验得到民政部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介,实现全国、全区“两会”期间“零非访”。深入推进“平安兴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同时,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民族团结进步、对台、编制、档案、保密、地方志、审计、督查绩效、机关事务、市场监管、司法、移民、科技、供销、应急、武警、消防救援、公路、供电、邮政、通信、气象、地震、人防、水文、统计、金融、工会、共青团、新闻媒体、科协、工商联、社科联、老龄、红十字、宗教、慈善、志愿服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严纪律、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县人民政府班子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 (21),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四个意识”(22)更加牢固、“四个自信”(23)更加坚定、“两个维护”(24)更加自觉。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意见86件、政协委员提案72件。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00项重点工作基本完成。政府服务“简易办”改革持续推进,行政效能不断优化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上级驻兴单位、驻兴部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0年工作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过去五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基本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骄人成就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县人民的高度赞誉。
“十三五”是我县奋力增比进位、综合实力大提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4%;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8%;按可比口径,实际组织财政收入由2015年的5.7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59亿元,年均增长8.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8638元跃升至2020年38966元,年均增长6.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3258元跃升至2020年的20811元,年均增长9.44%。
“十三五”是我县致力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大突破的五年。“农业大县”战略持续推进,葡萄、柑桔、毛竹、生猪等传统优势产业巩固发展,田园综合体、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成效突出;70%的乡镇完成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乡村振兴“百千”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改厨改厕全面实施,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进一步改善;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呈现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勃勃生机。“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县工业集中区、碳酸钙科技产业园、汽车部件产业园初具规模,新能源、碳酸钙建材、农产品深加工、汽车部件、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逐步成型,风力发电、海螺水泥、双胞胎饲料等龙头企业茁壮成长,集聚功能不断增强,成为“广西第一批工业重点县”。“文化旅游名县”战略巩固提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高标准完成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收敛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呼之欲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灵渠荣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千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十三五”是我县大力优化功能、城乡风貌大提升的五年。以城市理念推进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全面打响城南、城北新区建设“主战场”。聚力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滨江公园、灵渠展示中心、魁星楼白云驿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开放,双女井溪完成治理、西绕城路建成通车、灵渠大道强力建设、移民新区如期建成……交通基础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大规模建设,县城建成区由2015年的14平方公里拓展到2020年的19平方公里,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通过“自治区卫生县城”复审,荣获“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自治区文明城市”。
“十三五”是我县竭力绿色引领、生态文明大发展的五年。猫儿山、海洋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历经12年建成,城乡污水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成功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村收、镇运、县处理”自主无害化处理,依法关停并转107家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矿粉企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6.53%,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自治区生态文明县”,“生态”已成为兴安的“金字招牌”。
“十三五”是我县全力增进福祉、民生水平大提高的五年。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五年来累计筹措57.6亿元完成303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如期决胜脱贫攻坚,28个贫困村、5271户1786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全面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惠民,全民社保、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困难群众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平安兴安”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覆盖全县的“天网”初步建成。强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2020年历史性地实现全年无命案发生,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区前列。
成绩令人鼓舞,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兴安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规模企业还不够多,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财政解困仍然艰巨,等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工业振兴、乡村振兴、旅游振兴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文化兴县”战略,全面开启建设“繁荣富裕、团结和谐、幸福美丽新兴安”新征程。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从2020年的147.77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207.26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5%以上和9.5%以上。
在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的同时,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全面推动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努力实现营商环境达到广西一流水平,确保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将我县建设成为桂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和北联主阵地,努力进入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第一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进程。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推进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着重抓好葡萄、柑桔、毛竹、银杏、中药材等产业,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大力实施“新城镇”计划,加快形成红色湘江(海洋河)示范带、古韵灵渠示范带、醉美华江漓江源示范区的“两带一区”格局,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百千”工程,加强农村风貌管控、治理和提升,强化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田园综合体和桂北(界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和新建10个左右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加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科技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等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2025年,力争农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第二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建成并壮大汽车部件产业园、碳酸钙科技产业园、兴安湘桂走廊经济开发区、桂北(界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用航空科技产业城、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力能源配件产业园等特色工业园区,实现“一区多园”规模效应,力争到2025年盘活、拓展、新增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盘活、新增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税收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在巩固壮大高山风电、碳酸钙建材、汽车部件、食品饮料及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大力实施“515”强龙头培育计划(25),力争到2025年培育发展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家、年产值1—10亿元企业15家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50亿元,实现工业税收1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5亿元。积极实施招商引资“双百计划”,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进规模以上工业100家以上、投资100亿元以上。努力实现二产占经济总量比重达35%以上。
——第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围绕“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重要一极提档升级,实施文旅融合、康养旅游双核驱动”战略,全面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文化旅游名县”。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持续推进灵渠申遗,推动古灵渠运河之旅成为兴安旅游的亮点和品牌;积极创建灵渠、猫儿山5A级旅游景区和龙潭江、《突破湘江》大型实景演出等4个4A级旅游景区,新增2家五星级酒店。大力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和红色培训、红色研学产业,打造和培育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实现红色培训人数30万人次/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300万人次/年。积极探索特色康养旅游,加快推进华江国家康养旅游度假区和乐满地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进中国健康好乡村、阳雀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华江九寨等项目,不断丰富康养业态,提供多元康养服务。做大做强灵渠文旅投公司,将其打造成为资产总额超50亿元的上市企业。到2025年,力争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50亿元。努力实现三产占经济总量比重达40%左右。
2021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县上下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中国共产党兴安县委员会关于制定兴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工业振兴、乡村振兴、旅游振兴为抓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坚持“项目带动”发展思路,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文化兴县”战略,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财政收入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5%,争创“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
我们要全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保护,在促进生态文明上得到新提升
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力争在区、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靠前。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红线管理制度,深入落实河长制,推动漓江、湘江、灵渠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推进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实施。完成灵渠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漓江、湘江流域水系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和集中式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改造提升城镇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突出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企业“散乱污”。加大土壤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矿山开采、越界超期开采、涉重涉危废物非法处置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全力做好督察问题整改。对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督察中交办的50个案件全面进行“回头看”,防止死灰复燃。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完成《兴安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规划》编制。
二、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在培育经济动能上达到新水平
统筹重大项目规划。全年计划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50个,比上年增加33.92%,总投资5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3.89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57个、总投资255.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91亿元;乡村振兴类项目25个、总投资101.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96亿元;城市建设类项目44个、总投资100.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66亿元;文旅类项目15个、总投资112.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78亿元;教育卫生类项目9个、总投资10.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8亿元。
聚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举全县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强力推进汽车部件产业园、华汇生态科技建材、海螺三期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海大集团饲料、“城市新客厅”商业综合体、航空科技产业城、《突破湘江》大型实景演出暨中国兴安新长征文化园、上桂峡水库扩容等20个重中之重项目建设。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对重大项目建设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重中之重项目推进会;坚持每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制度,全面加强和充分发挥土地征收“双攻坚”组的力量和作用,保障项目用地。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指导帮扶,切实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保障。落实“双容双承诺”要求,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确保全年开竣工重大项目的质量、数量有新突破。同时,抢抓“十四五”政策机遇,强化项目包装,争取一批项目列入自治区、市重大项目建设库和“双百双新” (26)项目库;积极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工作。全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债券,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三、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注重招大引强。全年计划新引进项目30个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项目25个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不断夯实发展后劲。
提高落地效率。在推进在谈项目加速签约、已签约项目快速履约落地、已履约项目迅速开工建设竣工达产上狠下功夫,跟踪服务好已签约的占地约20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的北京亦昊苍穹兴安通航科技产业城项目、郁笙电子科技二期电子产业园区项目;推进中国航空工业新能源公司、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风力开发项目及三合实业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早日签约;加快推进2020年签约的51个“三企入桂”项目尽快履约。
积极主动对接。主动对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加速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加强与海大集团沟通对接,及时解决项目用地问题,力争一季度开工建设;积极开展与吴太、江中、三九、步长等国内知名大型制药企业集团的招商对接,为兴安湘桂走廊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打下良好招商基础;积极推进广西旅发集团并购重组猫儿山旅游项目;持续跟踪推进乐满地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项目;着力开展桂北(界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招商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已落地项目的聚集效应,持续深入推进汽车部件产业园(二期)招商引资工作。
四、坚定不移推进工业振兴,在加快产业集聚上跃上新台阶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强力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坚定不移推动“工业强县”,这是全县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
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今年工业发展预期目标是:工业总产值达53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3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达17亿元,同比增长10%;盘活、拓展、新增工业用地3000亩;工业投入同比增长2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新建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以上。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在建工业项目调度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政银企沟通座谈会。全面贯彻赵乐秦书记在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以超常规手段抓工业,全面加强县工信和商贸局、县工业园区管理中心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大胆放权赋能。只要是为了工业发展、不谋私利,就应该积极容错纠错,鼓励大胆闯、大胆干;只要不触碰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国土规划三条红线,就要运用“双容双承诺”机制,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见效,营造工业振兴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县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的50%优先保障工业发展,城市开发经营性用地、工业及配套设施用地出让净收入的20%、100%用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滚动发展。全力支持盛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申报专项债券、上级各类补助资金及市场性融资等工作,全力实施工业园区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工业振兴新阵地。举全县之力掀起工业园区建设大会战,重点抓好抓实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规划用地约850亩、220亩、1000亩的碳酸钙科技产业园、汽车部件产业园(一期)、汽车部件产业园(二期)的所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6月底前完成规划用地500亩的汽车部件产业园(三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完善改造,7月实现第一批企业入驻开工。
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盘活大锰锰业320亩闲置工业用地,将其规划建设为电力能源配件产业园,招商入驻企业15—20家。
三是规划建设进站路北侧(现威奇化工地块)占地约2500亩的兴安湘桂走廊经济开发区,拟招商引入电子信息企业15—20家,引入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1—2家、其他生物医药企业10—20家,到“十四五”末,将其打造成为工业振兴的新高地。力争3月完成园区规划设计;3月底前完成自治区“双百双新”重大项目申报,争取用地指标和专项债券支持;2022年全面启动园区建设。
四是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的通用航空科技产业城项目,3月底前完成自治区“双百双新”重大项目申报,争取用地指标和专项债券支持;年内完成项目供地;2022年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力争2024年全面竣工。
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按照“优化布局、聚集产业、突出特色、提升创新”的总体要求,重点打造五大产业集群。一是绿色能源高山风电产业集群。力争新开工装机规模10—15万千瓦以上,风电检测项目竣工达产。二是碳酸钙建材产业集群。继续推进碳酸钙科技产业园建设,6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3月底前实现5家入园企业的全面规模化正常生产,10月底前实现在建的3家企业竣工投产;5月底前完成剩余两宗地块的招商供地,年内竣工投产;6月底前实现华汇生态科技建材项目摘牌开工,年内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同时,强力推进海螺三期技改扩能项目,力争3月完成扩能规划设计,4月完成土地征收,5月底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年底完成改造主体工程,2022年6月竣工投产。进一步加大对现有3家预拌砼和2家预拌砂浆企业及晟和矿粉企业的帮扶力度,帮助企业规模化健康发展。三是汽车部件产业集群。3月底前全面完成汽车部件产业园(一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6家企业全部竣工投产,另4家企业开工建设并在年底全部竣工投产;强力推进汽车部件产业园(二期)建设,春节前全面完成清表并交付土地,3月正式开工东地块的场地平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4月完成东地块已签约入驻企业用地出让并正式开工建设厂房;强力推进西地块土地征收收尾工作及道路、已开工7家企业的厂房建设;力争汽车部件产业园(二期)年内入园落地开工项目25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20个以上,使汽车部件产业园(一、二期)的竣工达产企业达30家以上。四是食品饮料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云峰食品(二期)扩能改造项目,力争4月底竣工投产;继续支持日盛食品提质优化,将其打造成全市果鲜食品龙头加工企业;督促帮扶双胞胎饲料在年内上第三条年产12万吨猪饲料生产线,力争年内实现36万吨产能;强力推进海大年产30万吨混合饲料项目3月底正式开工,年内竣工投产;全力支持灵渠酒业“桂林三花·老桂林酒万吨扩建项目”6月底前竣工投产;全力支持帮扶溶江三花扩能提质;引导帮扶银杏酒业扩容增产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助推振兴银杏产业。五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乾昭新型金属材料3月全面竣工投产;强力推进亚汇(二期)、亚和电力配件项目,力争5月竣工投产;全力推进投资6000万元的广西锐安交通设施公司项目建设,力争年底竣工投产;全力支持帮扶中储能年产3万台充电桩技改项目,力争4月竣工投产。到“十四五”末,五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50亿元。
进一步培植龙头企业,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动“515”强龙头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和打造绿色能源风电集群龙头企业国电投兴安风电公司,年内新开工10万千瓦装机规模,年度完成投资3亿元,到“十四五”末,国电投兴安风电公司实现100万千瓦并网发电,年产值超15亿元。重点支持碳酸钙建材龙头企业海螺水泥三期技改扩能项目,力争2022年竣工达产,形成年产值超23亿元、年纳税超4亿元的兴安第一龙头企业。强力推进占地220亩、投资3亿元的华汇生态科技建材年产1000万平方米人造岗石项目建设,力争6月开工建设,2022年6月竣工达产,形成年产值超12亿元、年纳税超1亿元的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和打造双胞胎集团年产36吨饲料和海大集团年产30万吨混合饲料项目,将其培育打造成为年产值分别达15亿和12亿元的食品饮料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今年,力争玉基米业、亚汇电力、泰昌金属、乾昭新型金属材料、中储能、宏兴酒业、兆王汽配等企业实现年产值过亿元。到“十四五”中期,以上五大龙头企业均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到“十四五”末,培育发展年产值1—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家以上。
五、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在提升“三农”工作上焕发新生机
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 (27)工作,着力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风貌塑形要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让乡村美起来;产业做实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富起来;文化铸魂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让乡村精气神提起来。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三快一高” (28)增长态势,全力以赴推动“农业稳县”。
稳定粮食生产安全。实行“米袋子”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稳定和鼓励粮食生产各项工作措施,扶持双季稻生产,提高水稻机械化社会服务的市场供给能力,确保粮食面积不低于47万亩、产量不低于17.5万吨。大力推广“水稻+秋马铃薯” “水稻+再生稻”等高效综合种养模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抓好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全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确保在机制、政策等各方面有效衔接,坚持做到“四不摘” (29),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常态化监测。继续加强对脱贫村的产业帮扶,全年计划投入7500万元以上。
巩固提升特色农业。实施传统优势农产品振兴计划,推动葡萄、柑桔、银杏等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依托县农科所种植示范园,积极开展新技术培训、新模式试验推广、新品种引进示范。以葡萄“一县一业”产业体系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葡萄、柑橘改良改种品质升级,特别是加强葡萄根瘤蚜病、柑桔黄龙病的综合防治,力争葡萄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柑桔总产量突破30万吨。同时,推动甜玉米、食用菌、罗汉果、猕猴桃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动物防疫体系,落实养殖用地、贷款担保等扶持政策,以生态、集约、规模化养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铁桶计划” (30)复养模式,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全年出栏43万头、存栏35.5万头;出栏肉牛2.1万头、出栏羊2.2万只、出栏家禽430万羽以上,肉类总产量恢复发展到4.5万吨以上。完成陡江古韵田园综合体验收,启动金满田园田园综合体创建,并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依托,积极发展休闲、体验、康养农业,形成农旅融合新业态。持续开展“三品一标”(31)认证工作,完成“兴安甜玉米”“兴安银杏”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创建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广西好嘢”农产品品牌,建设“广西好嘢”品牌农产品数字化产地仓和一批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
持续优化生态林业。紧紧围绕“两山”理论(32),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完成造林2000亩。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广种植中草药、食用菌、灵芝等品种,力争总面积83万亩以上、总产值14亿元以上。新种油茶1000亩,加快泽源丰油茶基地建设。以规划建设竹木产业园为契机,大力加强毛竹种植,切实做好毛竹病虫害防治,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时,完成1个区级、2个市级、3个县级、10个乡级、40个村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创建工作,增强科技示范引领。提升灵渠南渠两岸34.7公里绿化美化。完成点灯山森林公园的规划及初步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森林县城。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以“百千”工程为切入点,统筹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两高”(33)沿线78个村庄、6384栋房屋的风貌提升工作,特别是高质量高水平打造29个精品村,确保按上级要求如期完成任务。规划建设面积约1000亩的桂北(界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集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展览展示交易、农村电商(期货)交易平台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广西乡村振兴的龙头产业园,年内完成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治区“双百双新”重大项目申报,争取用地指标和专项债券支持,完成项目一期500亩土地征收并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加快推进10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及五里峡等5个三类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上桂峡灌区提升改造工程;积极推进乡镇集镇集中供水和农村连片集中供水工程,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农村道路提升、太阳能路灯安装、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处理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乡村公共服务均衡化。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林权改革、水利改革等工作,重点抓好股改完善、股权监管、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等工作,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用活土地流转政策,积极探索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新模式。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六、坚定不移推进旅游振兴,在促进文旅融合上激发新活力
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安段)建设为契机,全面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成果,丰富“+旅游”提质发展,加大旅游策划包装营销,持续深化行业管理,力争接待旅游人数9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95亿元以上,相比2020年实现“双递增” 30%以上,不遗余力推动“旅游富县”。
弘扬红色力量。强力推进红军长征文化园、《突破湘江》大型实景演出、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老山界陈列馆等项目建设,确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安段)建设如期推进。加大红色旅游发展,着力打造和培育红色旅游胜地和红军长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擦亮灵渠名片。持续推动灵渠申遗工作。提升灵渠水街旅游业态品质。加快财神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力争6月竣工。实施南渠三期修缮、复航工程和全流域整治等系列工程。改造提升灵渠展示中心展陈水平。持续推进灵渠及水街景区经营权依法收回工作。推动灵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做好山水文章。以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为主题,加快中国健康好乡村、阳雀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华江九寨、华江国家康养旅游度假区等文化康养项目建设。突出农旅融合发展,精心开发一批精品山水旅游线路,全面展现山水文化魅力。
巩固提升A级景区。确保乐满地通过国家文旅部的5A级旅游景区复核考评。成立专班启动并推进灵渠景区、猫儿山景区创建5A级景区工作。推进龙潭江、十里湘漓画廊、财神庙历史文化街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
强力推进以下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一是强力推进占地200亩的集红色文化培训学院、红军街、红色公园为一体的红军长征文化园项目建设,力争6月底竣工;强力推进规划用地2500亩的《突破湘江》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及滨江路延长线配套项目,力争6月底完成建设工作,7月1日正式开演;积极推动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力争3月开工、年内竣工,其中红军堂和红军街核心段建设于7月完工。
二是积极推进财神庙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及魁星楼白云驿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收尾工作,确保6月竣工。
三是积极推动广西旅发集团并购重组猫儿山旅游项目,高品质打造提升猫儿山核心景区;积极推进中国健康好乡村桐子坪康养项目建设,力争6月竣工;全力支持龙潭江景区(二期)度假酒店和商业步行街项目建设,力争年内竣工;全力支持华江一山半岛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力争6月底竣工开业;全力支持阳雀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5月实质性开工,年内完成主体工程;通过PPP方式或争取债券资金,启动华江旅游二级公路项目建设;启动白竹铺至斧子口至华江的水上旅游通道及健康养老园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是坚持积极推进乐满地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五是在依法推动灵渠及水街景区经营权收回的同时,启动灵渠(水街)景区提升改造规划。规划建设灵渠南渠至溶江“两区两带一镇”项目,即以世纪冰川、古严关、黄龙堤为起始节点,以南渠为纽带,以沿南渠流域第一层村屯为拓展,接溶江镇至漓江零公里为项目规划范围,对标阳朔遇龙河和兴坪古镇,精心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华南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广西乡村风貌示范带、广西乡村振兴示范带、溶江国家特色小镇于一体的高品质文旅项目。按4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十里湘漓画廊景区,即以陡江古韵田园综合体为基础,将打渔村改造提升建设为湘江打渔民俗文化旅游村,同时将灵渠北渠沿线进一步进行风貌提升和人文景观、田园景观升级改造,建设北渠入江口青少年研学运动营。上述三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灵渠为载体的“一核两翼”大型综合历史人文生态田园旅游度假区,重现千年灵渠盛世辉煌。
七、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传承,在释放文化力量上迈出新步伐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全面实施“文化+”战略,特色鲜明推动“文化兴县”。
认真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持续推动灵渠申遗,推进灵渠修缮,加强灵渠、秦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遗存保护与利用。做好贺郎歌、华江瑶族反面刺绣等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积极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全面实施“文化+”战略,加快文化与旅游、工业、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浓厚兴安特色的节庆活动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市场化、特色化。
扎实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巩固提升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收敛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精神。全力策划红色培训精品课程、红色研学精品线路,推动红色培训事业和红色研学产业壮大发展,培育红军长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大力推动文化项目提质升级。提升完善魁星楼白云驿历史文化街区品质,加快财神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进一步凸显文化地标效应。启动古严关修缮、乳洞岩文化整理及三槐九井、湘桂古道、兴安老八景、崔家传统古村落的文化挖掘与保护。启动青少年研学运动营建设。培育壮大灵渠文旅投公司,打造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加快特色文创产品开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书屋、数字文化驿站建设。实施“千乡万名”农民文艺骨干培训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支持创作一批展现兴安形象的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推动新闻出版、文化演艺、文学艺术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八、坚定不移推进城乡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上拓展新空间
持续提升县城品质。按照“南进北延西提东扩”思路,加快城南城北新区开发建设,着力疏解提升老城区。强力推进灵渠大道(三期)建设,确保6月30日前竣工通车;加快实施双拥路、爱民路延长线工程,确保9月30日前通车;加快县档案馆等公共设施建设;确保县妇幼保健院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城市新客厅”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年内完成项目整体投资30%以上,完成配套小学主体工程;加快推进县四小、县四幼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城乡污垃项目PPP建设,6月底前完成碧清源生活污水处理厂搬迁及提标改造;强力推进进站路延长线建设、县中医医院搬迁等项目;加快滨江路沿线土地收储,推进湘韵·滨江花苑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约一公里长的城北滨江城市新景观。继续实施原县粮食局等片区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12个小区1000户的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改造、提升新华路、四贤路、铜锣湾大道、花荷路延伸段等13条城市道路。统筹推进城乡新能源充电桩布局及供气、供水、公交一体化建设。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市容乱象治理行动,严格建筑渣土管理,整治城市管理顽疾乱象;加强县城交通、市场秩序监管。统一城乡户外广告、共享电动车规划和经营管理。启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森林县城创建工作。
全力推进“新城镇”计划。兴安镇在全力支持和融入县城发展的同时,依托源江壮美的高山风电景观和近320公里的高密度风电高山道路,着力打造华南山地运动天堂;依托乐满地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项目,进一步提升打造三村九屯、四甲梅村、东南西北(东界、南源、西山、北站)乡村徒步骑行游精品线路,积极发展农旅民宿旅游项目;重点实施灵渠南渠沿线村屯和《突破湘江》大型实景演出规划控制范围内村屯的风貌提升改造和人居环境建设,实现农旅融合新发展。界首镇要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以实施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桂北(界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桂北红色湘江示范带、特色农业产业示范镇、商贸物流重镇、红色历史文化名镇。溶江镇要借助“漓江零公里起点”漓江第一镇的地理优势、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力推进通用航空科技产业城项目建设和三花酒业发展,大力规划建设灵渠南渠“两区两带一镇”项目,打造成为兴安承接桂林市人才、资金、信息、产业的“桥头堡”和县城“副中心”、兴安产业融合发展的南向重要极。湘漓镇要立足灵渠北渠、湘江沿岸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推动十里湘漓画廊景区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展城镇发展空间,努力打造湘江东岸生态宜居样板镇,建设生态宜居的县城“后花园”。高尚镇要充分利用交通便捷优势,发挥传统生态农业、商贸流通、“桂北老家”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主动承接漓江东线大旅游圈重要节点,依托金满田园田园综合体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平安和谐的湘江源首善之镇。严关镇要充分发挥碳酸钙精深加工产业、灵渠历史文化、交通区位优势等资源禀赋,努力打造新型工业示范镇、文旅融合特色镇和生态宜居小康镇。华江瑶族乡要在强化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强力推进“华江九寨”建设,充分发挥漓江源头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锲而不舍打造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区、“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及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发展休闲康养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典范。崔家乡要立足优厚的自然条件,大力调优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富硒大米品牌化和再生稻种植规模化融合发展,打造集绿色种植、生态养殖、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观光园”。漠川乡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依托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成果,打造文化品牌突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湘桂古道第一乡”,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全区闻名的“慢游小镇”。白石乡要充分挖掘湘江源、古村落、天生桥、古银杏以及高山小气候资源禀赋,打造“春赏花、夏采果、秋观叶、冬养生”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线、新业态,有效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山区乡村全面提升。
大力实施乡村风貌人居环境建设。全面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11月底前完成市县签订责任状所明确的全年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任务。积极探索和推广村屯生活污水小型分散无(微)动力处理模式,实施100个村屯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
积极构建多元交通。抓住广西实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机遇,进一步优化全县交通网络。启动东、南绕城路Ⅰ期(进站路延长线)建设;启动湘江二桥、三桥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采用PPP模式启动华江旅游二级公路Ⅰ期(S202线—华江)工程。加快清水至苏家至资源县上洞县乡联网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漠川乡协兴村至灌阳县连接公路建设。启动S501全州石塘经蕉江至高尚公路项目(兴安段)的征拆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巩固建设“四好农村路” (34)。完成大瓜秋桥、滑石岭桥等7座危桥改造项目前期建设。
九、坚定不移推进财政纾困,在保障持续发展上提升新成效
拓宽征收渠道,收入提质增效。进一步推进财税工作科学化,出台和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在发展壮大原有骨干税源的同时,积极培植新税源,为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强化优良经营性资产监管,加大闲置资产处置力度,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创收增值。
优化支出结构,管理平稳有序。严格预算管理,认真做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牢牢兜住“三保”风险底线,全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调动积极因素,争取上级支持。成立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小组,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最大力度争取获得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申报第二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0个,力争全年获得专项债券资金3亿元以上。积极推进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项目合作,在政府投融资规划和产城融合、产融结合PPP项目开发等方面创新试验,筹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桂北创新基地,进一步推动财政工作可持续发展。
十、坚定不移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在发挥效益上收获新成果
扎实开展专项工作。强监管、严执法,推进农村宅基地、林地、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和管理,推进农村违法占用耕地摸排查处、基本农田优化调整、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打非治违等工作,严守资源红线。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地灾防治建设。做好整县推进土地整治二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扫尾工作。探索引入社会资金实施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和矿山恢复治理,力争成为全区土地全域综合整治新型模范县。
强化土地利用效益。贯彻落实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力争完成土地报批约3000亩、供地约4500亩,其中工业用地约1500亩、商住用地约600亩、文旅科创用地约1000亩,划拨用地500亩以上,实现土地出让收入8亿元以上。完成矿权出让收入5000万元以上。争取第二轮2亿元储备合作资金支持。完成旱改水5000亩、开垦2000亩。
十一、坚定不移推进共享发展,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步
推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成立“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标准制定方案、查漏补缺、压实责任,举全县之力开展创建工作。坚持干部带头,全力营造全民共创、全民共享的浓厚氛围,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和文明提升行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通过创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丰富人文内涵、营造文明新风,进一步厚植生态、资源、区位、人文等优势,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争取广阔平台和更大机遇,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全力打造“健康兴安”。始终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筑牢“人”“物”同防安全线。毫不松懈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措施,严格落实七项“十严格”,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行动计划。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县中医医院搬迁、县医院新业务大楼建设,提升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
织密扎牢社保网络。认真落实社保政策,持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察力度。优化社会救助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大低保家庭、困境儿童和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救助。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快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妇女儿童、红十字、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事业加快发展。
精心办好优质教育。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弘扬师德师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县管校聘”改革(35),促进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第四小学、县第五小学、县第四幼儿园、县第五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深化改革创新举措。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效能提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出台乱占耕地建设处理办法。稳步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和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推行祭祀用品“去塑化”改革。
巩固建设“平安兴安”。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广“网格化+智能化”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十二、坚定不移推进依法行政,在加强自身建设上树立新形象
县人民政府班子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把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将意识形态纳入班子成员的日常学习教育中,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履行 “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审计监督,持之以恒纠“四风”(36),进一步转作风、提效能。
各位代表,美好前景催人进,跃马扬鞭正当时!新的一年,我们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实干担当,争分夺秒干出高质量,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兴安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