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30 19:50   责任编辑:www
2021年12月7日在新民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新民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魏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四年,是新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四年,也是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四年。四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新民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圆满完成市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区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县域经济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1982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三项指标增速多年位列沈阳市首位。
项目招引培育扎实推进。树牢“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全市亿元以上重点开复工项目累计达到265个,数量年均增长24%,年均投资53.9亿元。玖龙纸业60万吨瓦楞纸、珠海亿邦药业小分子、信昌“十月稻田”农业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切实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储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项目同步实施,持续面向重点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2个,协议总投资1973.7亿元。项目结构日趋合理,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通过技术改造、增资扩产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7年的72家增加到102家,2019年实现“规升巨”零的突破,现有“规升巨”企业6家。积极打造创新链条,推进沈阳凯鹏数字化车间、三九药业原料药生产线等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三九医药“溴甲纳曲酮”新药研制项目列入沈阳科技创新双百工程。博睿农科瘦肉猪繁育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是“十三五”初期的6.5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完成59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雏鹰企业2家、瞪羚企业2家,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围绕现代商贸物流,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城乡三级电商运营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现有电商企业177家,电商店铺5869家。信昌粮贸强势入驻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2021年销售额预计实现30亿元,稳居全国前三。连续四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位居沈阳市首位。友谊商城成为疫情防控期间东北第一家新开业商场。前当堡鲜鱼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40亿元,成为北方淡水鱼销售重要集散地。文旅项目提质升级,欧亚菲温泉水世界成功晋升3A级景区,荷花节、寒富苹果采摘节、国际马术赛等节庆赛事已成为东北知名文旅品牌,累计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3.6亿斤,比2017年增长7.2%。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7.4万亩,占耕地面积29.9%。设施农业达到17.3万亩,比2017年增长57.6%。黑土地和保护性耕作项目顺利实施。2021年蔬菜产量165万吨、肉类产量15.8万吨、禽蛋产量4.8万吨,蔬菜产量位居全省首位,粮食产量稳居全省前三。农业智能化、产业化进一步融合,推进秋实农科与日本三菱合作建设植物工厂,实现年育苗1亿株。搭建智慧农业新平台,完成中化农业MAP[1]合作区域面积10万亩。依托新希望、扬翔两家大型养殖企业,年饲养生猪已达到180万头。实现品牌化提质增效,建成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农事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认证沈阳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1家,比2017年增长63.2%。获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大民屯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梁山镇获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努力建设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累计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114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管理,垃圾分类规范化、生活垃圾无害化水平不断提升,卫生填埋处理率达100%。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农村户厕9112座。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8处,惠及5.6万人。
深化改革取得实质突破。高质量完成新型城镇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2879项审批事项进入一体化平台审批,154项审批服务权限下放乡镇。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1162项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全程网办率达到97.5%,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工作时限的23.8%。市场活力得到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累计达到54744户。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财税分税、人事薪酬、“管委会+公司”等改革措施,开发区已成为项目集聚平台和改革创新高地。全面推进胡台、兴隆堡中心镇建设,两个中心镇亿元以上项目已达44个,总投资71.9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圆满完成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和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做优、做强国有资产投融资平台,鹏润集团在建设、运营城市基础设施,引导产业升级等方面成效显著。持续推进农业领域改革,完成土地确权颁证15.1万户、234.2万亩,完成404个村集体清产核资。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合作社数量达到1741家、家庭农场数量达到630家。创新开展和完善农业保险政策试点,实施大商所辽宁省首单县域玉米“保险+期货”项目,农民收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开展农信系统不良资产清收专项行动,累计清收处置13亿元。强化政府性债务管控,债务规模、成本、债务率稳步下降。获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县,四年来累计化解各类债务38.2亿元。精准施策打好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扶贫项目11个,改造农村危房839户,全市建档立卡798户、1577人全部脱贫。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办理工作,取缔违法窖腌酸菜坑7000余个,完成梁山、大民屯垃圾场10万吨渗滤液处置工作。持续开展秸秆禁烧、燃煤小锅炉拆改,空气优良天数达到沈阳市标准水平。严格落实“河长制”,水质断面达标得到有效巩固。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实施植树造林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万亩。
城乡宜居品质充分彰显。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相统筹,实施一系列补短板、促提升工程,城市建管水平显著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京沈客专、新通客专正式运营,高铁新民北站如期投入使用。彰北大桥、巨流河大桥等工程建成通车,城市交通不断外延。投资10.9亿元改造各级公路1692.2公里,区域范围内实现半小时通达高速。完善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逐步打通断头路、梗阻路,完成工人北街、清真寺东路等9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圆满完成辽西北供水工程建设,城区水质明显改善。南郊和铁北排水泵站建成使用,结束城南“排水难”、城北“无排水”历史。顾屯开关站两台180兆伏安主变压器送电,改变了新民西部地区没有220千伏变电站的历史。大力推进新基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成运行,新建5G基站740个。投资10.7亿元完成柳河防洪等33项水利工程建设,连续多年获得全省“大禹杯”先进单位。开展国道230、304及城区主干道两侧环境整治工作,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40余万平方米。实施网格化管理和往返机动巡查相结合,开展牌匾、广告治理和交通枢纽地区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系统提升。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累计投入民生类资金15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升至82.5%。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补贴等困难群体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多元化、多层级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建成。就业创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36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累计追发薪酬8815万元。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职教中心实训基地、胡台学校分校一期投入使用,新建大柳屯、周坨子等6所公办幼儿园,实现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全覆盖。医疗基础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市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市疾控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建医联体,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累计排查重点管控地区来新人员9.3万人,集中隔离1838人,核酸检测94万人次,第一剂疫苗接种45万人次,全口径疫苗接种率已达80%,生物防控屏障已基本建立。累计投资13亿元改造棚户区3809户、30.4万平方米。新建村级文化广场320个、城市书房2个,村级(社区)书屋实现全覆盖。公主屯镇辽滨塔村被国家民宗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平安新民”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破获刑事案件3227起,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信访减存控增成效明显,高质量通过“七五”普法验收,张家屯镇后大河泡子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农业农村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新民工作站成功挂牌。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切实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成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市长信箱、市民热线按期办结率达100%。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坚持民主决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坚持依法向市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市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四年来,累计办理人大议案、建议63件,政协提案102件,满意率100%,政府承诺的41件实事全部办结。强化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2021年“三公”经费比2017年下降76.9%。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四年来,面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我们在克难中奋进、在拼搏中提升。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新民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鼎力支持、科学监督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历届政府打下良好基础和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勇争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市民,向驻新单位全体同志和驻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为防疫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医护人员和基层干部群众,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新民发展的各界人士、人民团体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四年的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新民的事情,只有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前提,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新民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才能够推动新民各项事业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只有把产业发展作为根本路径,始终抓住项目建设不动摇不松劲,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逆境突围、跨越赶超!只有把深入解放思想作为根本法宝,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新民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只有充分发扬“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踏实作风,才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新民力量!这些经验和启示,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期盼,政府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新经济培育、产业结构调整还需加快步伐;二是对外开放发展滞后,缺少牵引性、战略性龙头项目,招商引资还要持续加力。三是“六保”“六稳”等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四是体制机制改革还需不断深化,制约发展的扼喉瓶颈仍亟待破解;五是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有差距;六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政府服务能力水平还需提高,个别干部仍然缺乏主动担当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迎接挑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破解,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五年。立足沈阳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沈阳市委、市政府对新民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跻身全国百强县。这将为新民进一步释放发展优势和潜力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把握主动、抢抓机遇,用足优势、补齐短板,在落实新要求中实现新作为,在沈阳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找准位置、做出贡献,在全面推动新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取得新成就。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沈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新民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科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谱写新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建立,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构建“一核两带两区”[2]空间发展格局和“两区五基地”[3]产业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实现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关键领域改革实现重点突破。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瞄定百强县目标,努力走出一条彰显新民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在对标对表百强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聚焦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沈阳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坚持规划引领,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立足区域协调,通过空间、产业、交通和重大基础设施融合,全面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依托地缘优势,打造沈阳辐射辽西北和蒙东地区的门户,建设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促进招商引资项目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与沈阳市主城区协同互助,积极承载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产业和城市功能的转移,全力助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二)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坚定实施工业强市主导战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完善产业链条。做好建链、补链,围绕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打造以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为主要产业的制造业基地。做好延链、强链,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围绕域内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积极引入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高的优质项目,打造造纸包印、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农产品精深加工“三大百亿集群”。
(三)做优现代农业,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妥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流程,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县乡财政、集体林权等各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农村活力和潜力。培育壮大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民宿、认养基地、农业生态园等新业态。启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计划”,推动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开展智能种植园、智能养殖场等试点示范工程。按照“1+1+N”[4]数字乡村架构体系,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乡村振兴。
(四)破除机制壁垒,持续释放创新发展新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巩固审批事项进厅、进分中心改革成果。全力推进政府服务“一网通办”、政府部门“一网协同”、城乡治理“一网通管”、群众生活“一网通城”,加快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持续推动“万人进万企”活动。深化“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机制,着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营商环境示范区、对外开放先导区、项目建设聚集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鼓励“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五)优先绿色发展,绘就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构建新民“一屏两带三湖四水”[5]生态空间格局,全力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度,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控“两高”项目,大力推进光伏、风能发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
(六)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城镇集聚力和承载力。持续优化中心主城、中心镇、重点镇和一般镇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坚持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提高市容市貌、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完善城镇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加快人口向城镇聚集,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梯次培养“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省级强镇。在全域内持续推进城乡供水、扫保、公交、电商、5G“五个一体化”工程。
(七)增进民生福祉,书写幸福和谐新民新画卷。打造“舒心就业”品牌,畅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做到让就业者舒心,让创业者安心。打造“幸福教育”品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双减工作目标,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打造“健康新民”品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构建紧密型医共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打造“品质养老”品牌,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三级养老体系。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紧盯民生热点,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落实新民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开启进军百强县新征程。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8%、力争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5%、力争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增长10%、力争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10%、力争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10%、力争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实现以上目标,市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深化改革,构建跨越发展新机制
努力建设营商环境新高地。持续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的营商环境,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吸引更多的资本、项目、优秀人才向新民聚集。全力推进“一网通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持续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深入实施落地即开工,为项目建设抢出黄金施工期。优化“项目管家”,持续推动“万人进万企”和“一联三帮”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深耕新民沃土的信心和决心。
促进重点领域改革新突破。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主战场作用,持续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更加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务实的项目引育机制、更加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优化国资布局,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做强做大鹏润集团,拓宽集团业务范畴,打造国有资本运作、城市建设运营、产业升级引导、金融控股四个平台,为新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大助力。做优做强中心镇,把胡台镇和兴隆堡镇全力打造成经济特色鲜明、功能设施完善、辐射带动强劲的县域次中心。胡台镇以包装印刷、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打造工业主导型“小城市”。逐步完善兴隆堡镇康养文旅及教育等配套产业,实现温泉小镇功能迭代。完善物流体系建设,形成集种植、加工、电商、农超于一体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深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获评“辽宁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为契机,建设全市一体化数字乡村平台。从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户生活三个维度进行数字化升级,在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繁荣乡村网络文化、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方面全面发力,推进新民农业、农村、农民数据全面整合,建成新民农户基础数据库。在广泛推广“一厕一码”和“一棚一码”的基础上,实现农户“一户一码”,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造、强化农村管理、规范信贷补贴等方面全面数字化赋能。
(二)坚持投资拉动,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新民区位和交通优势,依托沈阳母城的巨大辐射效应,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供应链招商、金融链招商。用好用活“飞地经济”政策,充分调动乡镇街招商引资积极性,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0个,项目落地65个。谋划一批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类重点项目,发展壮大现有产业集群,真正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开发的项目建设格局。全力推动玖龙65万吨包装纸、信昌“十月稻田”农业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沈阳市“老原新”20条产业链,做好“三篇大文章”。升级改造“老字号”,着力推进亿佳诚汽车发动机配件、首耀新能源锂电池、荣上汽车配件等项目。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和首批项目落地,实现制造业产业再升级。培育壮大“新字号”,推进好医生北方基地、力邦制药原料药生产基地等项目。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和“小升规”培育库,全年实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以信昌粮贸为牵引,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商物流聚集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生产销售互促共进。加快韵达物流(辽宁)总部基地、沈阳秋实农产品交易冷链物流园建设步伐,加快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探索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引导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创新。升级改造前当堡淡水鱼等各类专业市场,积极创建全国性、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商贸市场。做优文旅产业,推动新民传统文化与温泉康养、医药健康、休闲农业、冰雪旅游等元素相结合,打造新民文旅新品牌。
(三)聚焦农业农村,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做优做强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完成黑土地保护2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推进规模化饲养,实现年饲养生猪190万头。促进种苗繁育产业发展壮大,逐步扩大种苗生产、管理、流通标准化覆盖面。新增中化农业MAP[1]合作区域面积12万亩。推进“大民屯大葱、高台子地瓜”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着力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强力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做好公主屯镇土地综合整治全国试点项目。不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全面消除“零”收入村的基础上,实现收入高于10万元的村集体占比达到50%。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培育多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80家。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5万亩,实现土地托管4.5万亩。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统筹开展农村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工作。实施“百千工程”,维修改造农村公路95公里,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94个。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推进辽河干流、养息牧河、秀水河防洪治理工程。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四)统筹城乡建设,展现生态宜居新面貌
塑优城市功能品质。启动生态新城EOD[6]、高铁新城TOD[7]、新民环线公路、城市有机更新、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柳河大桥、马虎山大桥、辽河大桥尾留工程,确保年底前实现通车。实施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等工程,完成高铁新民北站基础设施配套、中水回用、胡台自来水扩能和城乡污水处理厂扩建等项目建设,切实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完善城市功能。
强化城市科学治理。扎实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行市政、园林常态化养护管理和深度保洁机制。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推进年”行动,不间断治理私搭乱建、侵占道路红线、私自改变建筑用途等行为,有效解决油烟扰民、占道洗车等“关键小事”,优化公共车位设置,拓展公交服务覆盖面,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行车堵”问题。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成果,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严格实行秸秆禁烧、工地扬尘管控、高排放机动车淘汰等举措,全力做好冬奥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各级河长作用,实施美丽河湖专项行动,力争启动柳河生态综合治理和水系连通试点工程。加强农业面源等土壤污染防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启动“林长制”,不断加大绿化造林及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全年新增植树造林7万亩。
(五)立足民生保障,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兜准兜牢保障底线,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发挥慈善救助、深度救助、阳光扶贫等政策补位作用,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双减”和创建新优质均衡校工作。完成姚堡学校综合楼建设,推进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楼、胡台学校分校二期、城区八小建设工作。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医共体体系,推动市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建成运营。优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完善应急防控、疾病预防、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体系。促进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全民读书季活动。建设“书香新民”,做好城市书房、村级文化广场和体育广场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举办中国(新民)国际马术耐力赛、荷花节等节庆赛事活动。
(六)建设平安新民,提升社会治理新高度
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紧盯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坚持人物同防,从严从细抓好重点场所、重大活动防控,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储备,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药房“哨点”作用,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构筑人民群众健康屏障。
筑牢社会安全稳定防线。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进“雪亮工程”和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有效增强社会治安管控能力。重点抓好矛盾调处,持续开展化解信访积案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持续开展燃气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七)加强政府建设,展现实干担当新气象
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新民市委决策部署,切实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坚持作为讲法治。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公信力。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制度,提高政府决策和履职科学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加强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提高政策透明度,确保政务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强化作风讲实干。将贯彻新发展理念与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求真务实,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切实做到谋则高远、决则立行、干则必成。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给工作任务定责任、定时限、定效果。提高督导实效,强化结果运用,不断提升政府系统执行力。
风清气正讲廉洁。坚守廉洁从政底线,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厉行勤俭节约,持续压降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让政府过“紧日子”,让百姓过“好日子”。时刻正风肃纪,维护政府系统清正廉洁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催人奋进,进位百强新征程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沈阳市委、市政府和新民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共谋发展,用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为奋力推动新时代新民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注释:
[1] MAP (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是中化农业推出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可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业托管服务。
[2]“一核两带两区”:“一核”是中心城区和开发区。“两带”是辽河生态文旅经济带、柳河生态湿地保护带。“两区”是东南部新型工业聚集区,西北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3]“两区五基地”:“两区”是东南部新型工业聚集区,西北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五基地”是装配制造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康养文旅基地、电商物流基地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4] “1+1+N” :是实现1个云底座,1个数字底座,以及基层党建管理、领导驾驶舱、数字乡村小程序、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村生活、普惠金融等N个应用场景。
[5]“一屏两带三湖四水”:一屏是西北部防风阻沙生态屏障。两带是辽河生态文旅经济带、柳河生态湿地保护带。三湖是仙子湖、栖鹤湖、雁沙湖。四水是蒲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
[6] EOD (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是将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产业开发一体化实施的项目组织模式。
[7] 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为半径,进行高密度开发,打造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混合功能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高度和谐统一。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
2022-10-06